Ⅰ 談談小學生閱讀的重要性
1.
增強想像來力,孩子閱讀廣泛,儲源存的知識量就多,想像力就豐富,尤其是看一些科幻方面的書,使孩子更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
2.
學知識更快,孩子閱讀量大,知識豐富,理解能力就強,上課時無論是文科課程,還是理科課程,比別的同學理解更快,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更強,學習成績自然好。
3.
語言表達能力強,孩子閱讀廣泛,大腦中儲存的詞彙量特別多,語言表達能力就比較強。
素質教育雖是當今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應試教育也依然存在,學生的高分仍然在升學中不可取代,為此家長要求學生考高分,學校要求教師抓高分,教師教導學生考高分。部分教師在受外界「分數評價」的影響下,在教學中對學生一股腦兒地「費盡心機」、苦口婆心,閱讀教學中一篇文章通過對學生的再三分析、再三強調、再三講解、再三練習鞏固,學生得到了「全面的知識」,考試也許會得心運手考個理想學分,這無異於讓學生成了「消化麵包的機器」。
這樣下去,學生就會越發討厭閱讀,本身枯燥的閱讀教學便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種負擔、一種枷鎖,從此便在他們好奇活潑的心靈種下了苦果,學生畏懼閱讀的心理由此產生,教師、學生、閱讀文本三者的教學關系隨之步入了緊張而又不和諧的局面。
在教學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反思,我淺談幾點感悟,與大家進行交流。
一、要讓學生喜歡「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喜歡閱讀,認為閱讀是一種樂趣,有一種想讀的沖動,這才是成功的閱讀教學所產生的效應。一般說來,要讓一堂閱讀教學課堂成功進行,首先教師在教學導語的設置上是很講究的,導入的方式很多,但如何在課文教學的開始因地制宜、清楚恰當地導入,同時又能吸引學生步入課文學習是很重要的,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開篇導入時,一位教師採用的是直接導入「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安徒生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另一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大年三十,要過年了,同學們心情怎麼樣?你們在年三十都做些什麼?(當然很高興了,可以得到父母親人給的壓歲錢,可以吃許多鮮美的食物,可以玩得很開心…….)丹麥作家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做些什麼呢?她跟你們一樣過得開心幸福嗎?(學生產生猜想)就讓我們帶著疑惑進入課文學習吧!」這兩則導入,後面一則更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教師的導語不單單只是課文開篇的導語,每一個教學環節、每一個知識的引導都離不開教師有效的導語。其次,閱讀教學中要倡導學生多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通過多讀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速度和閱讀的質量,讀的方式很多,可以默讀、小組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學生對文本多讀的重要性。再次,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協調和發展,閱讀是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不可盲目,如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可以閱讀一些關於作者信息、同類文章等的相關資料書籍,豐富知識面,擴大閱讀視野,以便在學習課文時增加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最後,掌握良好的閱讀的方法,在閱讀時不要只偏重知識能力的學習,更要注重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培養,一篇文章既要讓學生從中學到基礎的文本知識,又要從中領悟到學習的方法,同時提升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與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二、要讓學生學會「讀」,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提出一些好奇、新穎的問題,有時這些問題老師都無從回答,當問及這些問題的來由時,往往聽到的回答是從某某書上看到的,某某雜志上知道的之類。這些都是課外閱讀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閱讀量的明顯差異導致了他們之間的知識面的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之一。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在調動學生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帶著問題深入理解分析,交流反饋,匯報總結。我在教學《聰明的使者》一文時,一學生讀後質疑到:陸東贊怎麼會這么聰明?我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大家紛紛發言,認為陸東贊善於觀察,認真細心,知識面廣…… 等等,的確,我們不能只在乎學習的結果,更要注重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閱讀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三、要讓學生學會「讀」,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閱讀本身是對生活的積累,教材只是一種「案例」。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初讀感知、再讀加深理解、多讀深化對內容的學習及延伸的方式去學習。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是建立在學生、教師與文本的基礎上的,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當談到烏鴉喝到水的好辦法時,有學生說烏鴉可以推倒瓶子喝到水,有學生說可以用吸管喝到水,還有的說打砸破瓶子上半部分等,雖然有的想法在烏鴉本身無法做到,但學生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烏鴉想用自己的辦法去喝到水也未嘗不可。曾有一位老師在上《狐狸和烏鴉》時,有學生就反饋到:這烏鴉是怎麼變笨了,原來會想到用石子填滿瓶子喝到水,現在連嘴裡的肉被狐狸騙掉了都不知道,我不喜歡烏鴉了,我倒喜歡聰明的狐狸。面對學生無奇不有的思維,教師不能妄加否決,要站在學生思維發展的高度去合理評價學生,鼓勵學生創新、創造性思維。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中要大力倡導生本對話、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產生知識的融合與提升以及情感的碰撞,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Ⅲ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的重要性是什麼
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七中讀很重要,既要抓好學生的課本中文本,也要多讀課外書籍,即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Ⅳ 小學生閱讀重要性的認識
閱讀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而閱讀教學則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搞好閱讀教學,達到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的目的,使學生的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發展,是現在小學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提高自身思維能力,是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有的職責。
一、身心投入,培養學生的美的感知力。
審美感知是指審美感覺和審美知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培養的,就是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學生的感覺是學生感官對文本的個別屬性的反應,是一切閱讀活動的心理基礎。如果在文本閱讀活動中,學生感覺遲鈍,就無法完成對美的感知。而知覺是感官對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應。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之上的一種情感體驗。學生在語文閱讀時,必須全身心的投入,用心去品味問題創設的意境,才能真正感知到美的存在。例如《桂林山水》,如果不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全方位的去感受桂林山與水的美,是不能感受到文中創設的桂林山的奇、秀、險,桂林水的靜、清、綠,更感受不到作者對祖國河山美景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在閱讀中學會全方位去品味文本塑造的美之存在。全身心進入到文本創設的意境氛圍之中,充分感受意境中美之存在,不斷豐富學生自身的審美感知素養。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感知能力。隨著學生的審美感知力的不斷提高,才能引導學
望採納,謝謝
Ⅳ 小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
閱讀能力抄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襲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學生的理解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關繫到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而且對他們開闊視野、提高內涵、增加底蘊、放飛心靈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好書的閱讀,對於小學生而言,可謂百益而無一害,然而,有些小學生對於閱讀的重要性,認識還不是特別明顯,覺得無關緊要,針對學生這種懶散的思想,需要教師深度剖析閱讀益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讓學生的心靈在潛心閱讀中得到豐盈、成熟和滋養。
小學語文除了基礎字詞的練習之外,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運用,「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其中,寫是學生思想和視野的表達,是輸出的過程;而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是供「寫」做准備的,是一個知識輸入和儲存的過程。
所以,小學生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不可小覷的地位,直接關繫到學生素質的高低,關繫到他們在課堂上理解課文的能力和在課下運用語文的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說,閱讀的過程不但是一次知識攝取的過程,更是一次心靈洗禮和滋潤的過程。大量有益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如同得到甘露的滋潤,讓他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