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讀、版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權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因此,如何上好閱讀教學課,提高閱讀教學水平,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㈡ 怎樣上好小學語文課 論文
關鍵詞:
如何教好中學語文,恐怕對於所有站在講台上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但又不易回答的問題。在中學教育中,恐怕最難教的課程就是語文課了。因為語言教學是一門只重形式主義和知識教學的學科,往往忽視了學生最最基本的語言素質的培養。對於如今的中學學生來說,他們充其量覺得選擇題比較容易解答,對於一些文言文知識、分析題等等比較難的知識,不知道怎樣去解答。對於如何上好語文課,從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和教師的關系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程度幾個方面一一分析。
一、 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
對於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必須有過硬的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的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亂,所以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有清晰的思路去理清所有的語文知識。葉聖陶說過:「語文是交際和交流思路的工具;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以情動人的藝術」。所以,教師也應該把語文當作一門藝術來教,只有這樣才能是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對於語文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應該是不僅熟悉所有語文課本上的知識不管是文言文、散文還是議論文,都應該有能力教好學生。此外教師還應該有著豐富的課外知識。因為高中不同於初中小學,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他們為了學好語文,不需做大量的語文練習題。如果教師僅僅懂課本上的知識,是沒有能力教好學生的,所以教師應該涉獵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有自身的知識豐富了,在教學上才能夠得心應手。
語文教師還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技巧。只有獨特的教學手段才能夠讓自己被學生喜歡和重視。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映。
二、 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氣氛良好,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高潮。舉一個例子,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然後想方設法的把自己的知識推銷給學生,當教師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的時候,首先要以飽滿的姿和樂觀的自信去感染學生。當教師面對學生的時候,以一種心理上的攻勢暗示學生,讓學生相信你今天所講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相信了自己的觀點,那麼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勁頭,教師也會在語文課上滿懷激情的。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課堂氣氛。
三、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
語文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是教與學的互動。普遍來說,在語文課堂上,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比較傳統的且有些不適應新時代的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互換角色,由教師「教」變成學生「教」。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一種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補充、互相啟發的學習。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學生也不再是僅僅一味的服從教師的教,教師如何教學生就如何學。所以,教師與學生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對於《詩經》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現在我們就以詩經的學習為例,分析一下,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這樣的教學模式。
1、課程:《詩經》
2、時間:一課時
3、學習內容:《詩經》簡介、內容、表現手法
一名學生站上講台,教師坐在其他同學旁邊。語文課開始。為了區分教師與學生的區別,上台講課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小教師。
小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詩經》,同學們你們對詩經有多少了解呢?有知道的同學可以發言。
學生甲: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作者是春秋時候的大文學家孔子。
學生乙: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世界文藝殿堂中的瑰寶。
學生丙:詩經共收錄了詩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史實和風土人情。
小教師:有沒有同學知道詩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學生丁:詩經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
小教師:不錯,詩經確實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寶庫,它也是中國最早的教育範本教材。它成書於公元前6—5世紀,對於詩經的三部分組成,現在由我向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風,是指國風,創作於東周時期,共收納了15個諸侯國的土樂,一共是160篇,這也是詩經的精髓部分。雅是「正樂」,「正聲」,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主要是頌揚贊美,小雅主要是諷刺嘲諷,共105篇。頌是朝廷祭鬼神的舞曲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這就是整部詩經的組成,同學們明白了嗎?
學生:明白
小教師:同學們,現在大家朗讀一下詩經的內容並思考一下裡麵包含的意思。
......
4、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向小教師提問。
學生1:老師,詩經最早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小教師:詩經多為四言,最早運用賦、比、興三種藝術手法。詩經的成就非常大,深刻影響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文學的發展。
學生2:詩經和什麼作品並稱「四書五經」?
小教師:這個學生提的問題非常好,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尚書、禮書、周易、春秋、詩經。
5、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詩經的知識。有詩經的組成、地位、形成等等。同學們課下好好復習一下,鞏固一下學到的知識。
這樣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因為是學生自己親身給其他同學講的,所以他的記憶會更加深刻。教師在講台下,也可以看到學生的表現,在課下及時糾正學生在課上所講的不正確或不充足的知識點。師生互換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
四、 定期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一段時期的語文課結束後,教師應該及時的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應該及時主動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前面所學到的知識,向學生提問,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在下面的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教學策略,同時,在復習舊知識的時候,學生的興致會很高,精神會達到高度集中,因為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有了解,所以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會比較有自信。這樣課堂的氣氛就會很活躍,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 總結和歸納
每節課結束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總結這堂課所學到的知識點,歸納出什麼知識點是本堂課最重要的,什麼知識點是僅僅需要理解的。只有學生知道了知識的主次才能更好開展學習,不至於做無用功。
對於語文課的教學來說,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和學生有著良好的師生、朋友關系。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才能夠教好語文課,學生才能夠學好語文課。教師要多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做准備。
㈢ 小學語文 論文
摘要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首要是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因此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導入;善設問題;教學方法多元互補;營造課堂樂學情境;運用先進新穎教學手段等策略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課堂,學習興趣,培養方式 一、培養學習興趣的意義及作用 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活動)產生興趣時,他總是以飽滿的精神和情緒去對待。意志隨興趣的日益濃厚而更加堅強,雖面對千難萬險,並不感覺是一種負擔。反而覺得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學習興趣就象一根繩子一樣,經常牽引著一個人的注意力,使之集中深入到事物的內核,在頭腦中產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過:「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7]」。學習興趣是內外因最自覺的溝通者,它是能夠引導一個人循序漸進地不懈追求,加強記憶的重要因素。人的大腦對有興趣的事物,最敏感信息也就是這樣被接收者的興趣所吸引,興趣又被經常接收過來的信息而強化,在大腦里不斷形成強興奮中心,一個人對深感興趣的事物很容易記憶,且能長時保持。學習興趣是誕生靈感的催產劑,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是打開創造思維閘門的鑰匙,可使創造性思維的閘門會突然打開,將潛在的智慧挖掘出來,為靈感的誕生催促助力。實踐證明,少年兒童時候的興趣和愛好,對他們未來的成才活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和充分的准備作用。學習興趣是人才成功的真正秘訣。 二、培養語文課堂學習興趣的策略與方法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10]」。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畫面等都能拿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的激發是要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只要在語文教學中激發情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火花,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巧設導入激趣 導入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熱身活動。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的是導入的開始,也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別出心裁地創設情境,巧妙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導入功能,激發學習語文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好的導入可有以下幾種。 1.善用故事、圖片、圖畫美術等藝術形式引起學生興趣 第一故事導入。故事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求知慾望,產生強烈的探究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的積極參與,使學生處於積極學習狀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導入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深處,能更進一步地吸引學生進入角色,學生馬上會提起精神來,這效果比說教更有效果。如學《三打白骨精》這課中,教師可以講一講有關孫悟空的故事,去掉學生以往那種枯燥、乏味的感覺。這樣可以吸引學生更好的進入課文學習中來。 第二圖片導入。圖片是學生比較愛看的,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有關的圖片,通過指導學生看圖,突出要學內容。圖片可以引人入勝,也能進一步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當中。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這一課中,可以讓學生看看有關海洋的圖片,從中引導海洋的有關知識。一來激發學生看的興趣,二來通過對比直觀表達教學內容。 第三畫畫導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活動,以興趣為主。若是以學習簡單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為前提,把美術圖畫運用到教學當中,能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也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知識通過圖畫能做到要求適度,易於被學生接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一步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識字教學當中可以通過畫簡筆畫圖來表達生字的意思,然後再引出生字,這樣也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善設問題引趣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每一位教師都要運用課堂提問,每一堂課都要「掌握課堂提問技巧[4]」。課堂提問要問得巧、問得妙,才能恰到好處,一般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 第一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創設問題情境正是為了滿足學生這一需要。在處理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藝術化地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去參與課堂學習。如在「烏鴉喝水」一課時,我創設了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的問題情境:烏鴉想喝瓶子里的水,可是它的嘴巴不夠長,怎麼也喝不到瓶子里的水,那烏鴉會怎麼做呢?用此作為整節課的主線,賦予了課文語言的實際意義,學生無論是思考還是討論都興致盎然,感同身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直奔中心設問,抓住關鍵點。直奔課文中心設問(或關鍵處設問)能啟迪思維,促進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如「廬山的雲霧」中可以提出「雲霧」有幾種變化特點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討論,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第三在內容關聯點設問,真實形象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根據課文不同的體裁和內容,採用模擬對話或扮演角色、實物對比等多種形式突出問點。如在「春日偶成」的詩中可以先讀詩句,然後指導學生看圖,然後再問學生這句詩句的意思(主要描寫那些春景)。最後教師直接引課文內容講解,如「酒旗」等事物的描述。這樣不僅激發學生興趣,也能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課堂教學方法多元激趣互補 每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課堂教學中,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根據教學內容、課型設計的變化,把各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一法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充滿情趣[2]」。教學就越科學,活動水平越高,活動內容越豐富,人的發展就越全面和充分。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互補主要有幾方面。 1.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 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就應當注意深淺得當,難易適度。其要求是,教學內容必須是學生經過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時,還應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去講授某些新知識,並把新知識納入到己有的知識體系中。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如《圓明園的毀滅》和《再見了,親人》這兩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應指導學生准確地概括。根據這兩篇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這兩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還是採用連段意法比較好,中心思想的概括可以引導學生聯系關鍵詞句及主要內容進行分析、提煉、概括。這樣一來能更充分地圍繞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2. 發揮想像力,增強學生的興趣 語文興趣教學還主要表現在想像力的發展、這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和培養學生形象性思維的有效方法。教師應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來設計問題,並加以恰當引導,讓學生通過想像來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鼓勵他們去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從狹小的生活圈中走出來,去感知大自然中和社會生活中的事物所蘊含著的美。教師應抓住一切時機為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通過啟發引導,展開聯想,讓學生認識到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的宏偉壯觀和它所收藏的大量的無價之寶;二是強盜所肆意毀壞圓明園的罪行。通過聯想能激起學生熱愛祖國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這樣一來教學工作皆能事半功倍,也進一步吸引學生注意力。 3. 精心設計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興趣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精心設計練習,它是興趣教學鞏固知識的基本保證。知識要通過練習才能得到鞏固。生字、詞語和課文內容,通過練習才能加深印象和理解。採用靈活多樣、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理解,並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如在新課文教學中有關抄寫句子的習題可以這樣設計自動作業。先輕聲朗讀句子,理解意思,注意易錯、易混的字詞,再抄寫句子;最後檢查訂正,輕聲熟讀句子使口頭語言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有機結合,變單一為多樣,讓學生充滿學習的熱情。對於已經做完作業的學生,為避免發生枯坐現象。首先,讓學生自編作業。教師課前教給方法,留一定的機動時間,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來做。其次,可讓學生提早離開教室。課堂學習任務既完成,不妨讓他們展開自由的翅膀,離開教室飽嘗童年情趣。 4.用游戲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游戲能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認識知識,掌握知識,並學會運用知識。同時也可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留點時間發揮自己的特長,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但必須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努力創設語文知識游戲性情境[9]」。這樣才能使游戲更貼近學生,也使他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所學的知識。如在教學生字的同時,可以展開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寓知識於游戲之中,讓學生在聽聽說說、看看讀讀、唱唱玩玩中興趣盎然地學習字、詞、句。也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不斷設計、翻新游戲,達到預想教學的目的。 (四)營造課堂樂學環境培養學習興趣 環境培育人,好的環境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要重視課堂樂學環境的營造,大體方法如下。 首先要融洽師生關系。語文教學情趣化產生的學習動能是不可估量的。營造語文教學情趣化,教師必須和學生的關系是合作夥伴,絕非等級森嚴。需要溝通師生情感,協調師生關系,根據學生年齡、心理和語言等特徵,使學生享受友善溫馨師生關系。教師要時刻讓學生感受到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表情、動作以及學習反饋,讓學生感到教師無時不關心著他們。學生取得了進步,我們一個贊許的微笑,學生覺得自己被老師肯定,師生的感情就發生共鳴,從而會產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其次要構建課堂和諧氛圍。課堂的和諧氣氛至關重要,提倡「語文情趣化教學[6]」。就要堅持「學道不忘激之以情,增智不忘引之以趣」的原則,注重語文知識的情趣化教學絕不能平鋪直敘,一定要常教常新,不斷地給學生新鮮感,創造一定的環境氣氛和一定的任務,誘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變換一些方式,在語言藝術上可以接近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不用費口舌就能讓學生輕松自如地學到知識。 教學再次要生活化,以學生為本。「創設「生活化」情境的語文教學[5]」,增強教學情趣。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積極誘導學生對於語文所表現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過程中用具體形象的語言加以詳盡描述,把生活搬進課堂。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才具有真實性。逼真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如臨其境,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再現在學生面前,如「螳螂捕蟬」這一課中,可以模擬生活中的真實情況,通過課件展示動物生活,進一步來解釋寓意。這樣更能接近學生心理,增加學生的趣味性。不緊能活化課堂,教材、教法也能活化。 再其次要實施「語文情感教育[8]」。激發學生情感,要求教師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同時,教師要營構良好的師生人際氛圍,給學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間,滿足學生獨立、自尊等情感需要。教師還要善於創設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藉助情境深化學生的認知。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體驗文本中的情感。使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得以外在的傾吐,並藉助外物使情感得以拓展和深化。 (五)運用新穎先進教學手段,激發興趣 單靠語文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很難將文學之美傳達給學生,正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為此,必需打破單一的口授常規,採取多種教學形式創設和諧良好的教學手段。大體有如下幾點: 1. 運用電教手段 藉助錄音、錄像、電腦、多媒體課件等電化教學手段,可以突出表現語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化單純的語言文字教學為豐富的聲、像、圖文教學,在更加生動、直觀的知識傳授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電教手段的運用,要根據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選擇。詩歌,尤其是古詩文的教學,可用電腦製作課件精心設置相關畫面,再現詩文的意境,同時配上文字,加深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詩歌的意蘊,科學性較強的說明文章,則可搜集大量圖表、圖片,配上解說文字,使教學生動、直觀,易於理解。 2.文藝一體、激情激趣 一是援引音樂、繪畫到教學中。音樂可以以樂「襯」文,以樂「賞」文。若能恰到好處地配以情調一致的背景音樂,學生很快便會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從而也就對作品的主題、情感理解得更深一些。對於文學作品的內涵可能會理解得更深入細致。如在學詩歌時可以通過音樂襯托,給人以真實的感覺,身臨其境般地教學更加適當地運用可以使僵化的教學模式變得生動,更進一步吸引學生興趣。繪畫給學生新刺激,給學生以新奇感受。「藉助繪畫激發學生興趣[11]」。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聯想和想像,詩情畫意一體的課堂,倍受學生歡迎,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引用書法、電影進行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涉及多方面內容,寫字、課文教學隨時要新穎化,適當地在教學時把某些書法作品引入課堂,一則激發學生興趣,二則又能透過書法作品本質地理解寫字要求,吸收更容易;綜合藝術的電影引入教學,邊討論分析,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韻味。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又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情操也得到藝術的熏陶,這樣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如寫字教學中,生字的教學可以用書法有關的知識去吸引學生,能更形象地表達字理,結構使學生更通俗易懂。 興趣教學在課堂當中使學習者對學習持有高度的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能在適當的時間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進而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來,還可以創設一定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以樂學為主,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落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會得到好的效果。因此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如需要其它的,請聯系旺旺 文交天下友
㈣ 小學語文論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凸顯語文味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大家普遍認識到,建構明確、合理的語文教學內容是當前深化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不過,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確定性仍然是個問題——即使面對同一文本,在不同教師那裡,「教什麼」仍然存在很大差異。正如王崧舟所說,語文課的最大問題,不是怎麼教的問題,而是教什麼的問題。語文課的最大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那麼,什麼是「語文本體」?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麼」。而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麼寫的」。換言之就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將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理解作為語文課的主要目標,更不應該圍繞課文思想內容理解來組織教學過程。閱讀教學的重心應該是課文中所包含的語文知識或語文方法,就是要有「語文味」,語文的本體論使人們關注到語言的學習是語文的根本屬性。語文教學應該回歸到它的工具性,從課文內容分析模式回歸到語言教學上來。而語言教學就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上。
一、「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
葉聖陶先生說:「至於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的訓練。」呂淑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通過閱讀(包括有聲的閱讀)培養語感是可行的途徑之一。
語感培養的內容主要包括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形象感。
1.比較品味,培養分寸感。
分寸感是對語言運用的准確性的感受和把握。語感是在長期的讀寫實踐中,在對語言不斷地進行比較、揣摩、欣賞中逐漸積累的。因此教學時,我們要從語言文字入手,緊緊抓住教材中的字、詞、句或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比較、揣摩,細細品味,掌握其內在含義,體會作者在用詞上的獨具匠心,以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分寸感。第一小學王語執教的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朗讀體會句子「春天到了,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時,教師是這樣啟發學生通過對比感受用詞的。師:句子中為什麼用「抽出」呢?用「長出」不行么?甲生:我覺得樹木發芽的速度特別、特別快。乙生:我覺得樹木是迫不及待得長出來了的。師: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生朗讀。師:還不夠快,能再快一點嗎? 讀出樹木發芽的迫不及待。在這里,教師在理解重點詞「抽出」後,通過朗讀指導學生感受「抽出」與「長出」的不同,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把握語言的表達效果,學生在「品味」活動中感受了語言運用的准確。再如趙英老師教授的四年級《自然之道》一課時出示句子:「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將「探出」與「伸出」進行的比較,都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比推敲,加深體驗,通過對比使學生對語言的敏感程度得到逐步提高。
2.正確流利,培養暢達感。
暢達感主要是對語流的感受。它包含對語句通順以至暢達的感受,句與句之間上下銜接、句式搭配、語氣呼應等方面的感受。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讀,做到口齒清楚,發音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能按標點符號讀出句間不同的停頓。這樣,可增強語言的正誤感。然後力求學生讀時達到通順流暢,能讀出各種語氣和語調,這樣,可增強語言的暢達感。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就是暢達感的培養。
3.入情入境,培養情味感。
情味感是指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的感受。要想用朗讀培養語感,就必須訓練學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文句的思想內容讀出語句的感情。第一小學王語執教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指導句子「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的朗讀時,教師通過激發學生對小鹿的喜愛之情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感情朗讀指導。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愈發深刻。四十四小學甘樂樂執教三年級《秋天的雨》時,請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選出喜歡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匯報後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尊重了學生的讀書體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學生興致盎然,教學效果好。
4.想像入境,培養形象感。
形象感不僅指對文學作品的語言所描繪的「形象」的感受。還主要指對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整體性感受。對語感較強的學生來說,他會把眼前的文字內化為鮮明的形象,並激發豐富的感情,從而更好的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和深蘊的思想感情。如尚晨老師教授的《和時間賽跑》一課,首先要求學生畫出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後進行出示:「我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在學校的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著,跑得累倒在地上,撲在草坪上痛哭。」再用一個詞概括出作者的心情,學生找到「憂傷」,老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憂傷,找到後讀一讀。通過學生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那個先是因為失去外祖母而憂傷的男孩形象,進而因為感慨時間里的事物失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而產生憂傷的那個男孩形象赫然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課文是用語言文字來塑造藝術形象的。它是要我們憑借語言文字的描寫,通過想像進入作品本身所形成的藝術氛圍,在腦海里浮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藝術形象來。
「強烈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我們應以這個核心來進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即幫助學生變課文中的文字為鮮明、生動、具體的圖像,變活生生的精彩的生活圖景為文質兼佳的文字。重視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
㈤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的2000字論文
一、營造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中發展
參與是學生智力與能力發展的關鍵。教師必須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熱情,促使其主動參與。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教師必須具有嶄新的學生觀,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生命體。不要越俎代皰,細嚼慢喂,將本來可以富有情趣的識字教學,變得機械枯燥、索然無味。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識字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的開放性環節:讓學生說出自己從哪兒已經學會了什麼字;用什麼辦法記住哪個字。學生自選生字匯報,學習的自主權大了,利於學生自我表現,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幽默,富有情趣,富於激勵。教學中,我們允許學生識記字形方法的多樣性,不輕易否定學生。學生在教師寬容的評價中,變得有信心、有創見。
二、引導發現,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能力
新大綱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隨著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
漢字的字形雖然繁簡難易不同,但是識記字形還是有一定的規律、方法。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字經驗,我們也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學生看到生字,就會調用已有的信息,將生字與熟字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記憶了。於是,學生驚喜地發現:原來語文中的記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減減。此時,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自己發現的識字方法,學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說出功法」「減法」「換法」。至於有的獨體字,則引導學生說出「筆順法」,稍難的字則是幾種方法的「合法」。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發現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對照生字,進行檢驗。學生運用自己發現的識記方法,記起生字來,簡單有效,學習生字也可以變得輕松自如,學生情緒高漲。這樣,學生在識記字形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總結出了記憶字形的方法,經歷了艱辛的腦力創新過程,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識字的主人。他們會在以後的實踐中,不依賴於任何幫助,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主動運用,持之以恆,不斷訓練,逐步形成能力。
三、打破常規,讓學生在識字中享受快樂
實踐中積累的識字經驗,成為學生識生字的基礎。漢字造字的規律性,為放手讓學生嘗試識生率提供了可行性。教學中,我們常常啟發學生:「假如讓你造這個字,你會怎麼造呢?」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動腦,不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動參與、體驗識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我們還利用歸類識字中認識同族字的特點,嘗試著打破常規,讓學生根據詞語,運用規律,自己研究歸納出生字。如教第三冊的「識字8」時,我們首先教給學生基本字「包」,讓學生掌握音、形、義。再讓學生找出帶有「包」的熟字「跑」,作為例字引導學生發現:「跑」是用兩部分合起來表示的,「足」與字的意思有關,「包」與讀音差不多。接著出示新詞:花( )、 水( )、火( )、吃( )。學生藉助聲旁「包」宇,利用形旁表義的特點,自己試著創造出這幾個生字。然後,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創造的字,並說出理由,又在班上交流。這樣的設計,打破了歸類識字課的一般做法,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的規律,運用規律識字,把學生當作探求知識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活動,其意義已超過了識字教學本身,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四、指導編謎,讓學生輕松記住字形
低年級學生對謎語有濃厚的興趣。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變得活潑有趣,我們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聯系起來。除了編謎讓學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進行聯想,學著編謎語。教學「閃」字時,先引導學生把字拆分成「人」「門」,在老師的動作暗示下,學生心領神會,編出了謎語「人很快進了門」,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還懂了字義呢。又如「獸」字是小學階段學生容易寫錯的一個字。教學中,先讓學生把字分解成四部分,再引導學生聯想到野獸的特點,學生編成了謎語「頭上兩只角,整日田裡跑,張著一大口,兇猛又可怕」。學生學著編謎語,一定會認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這樣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在輕松的氣氛中,難點已化解。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引導創境,讓學生巧妙記住宇形
有些生字字形復雜,或某些部件與熟字相近,低年級學生往往張冠李戴。教學中,我們找出各部件的聯系,或抓住容易錯的地方,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進行聯想,讓他們在形象風趣的語言中,巧妙地記住字形,強化了識字效果。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級都有學生把右邊的撇忘掉,我們在教學中就抓這一重要筆畫,引導學生想像著微風吹來了,柳枝是什麼樣子呢?有的柳枝細些,微風中輕輕地飄了起來;有的柳枝粗些,微風中還是那樣直直的。形象的語言,使學生再也不會將那「微風中飄起的柳枝」給忘了。
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系起來。學生以後運用這個生字時,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相應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語言,一定不會把字寫錯了。
實踐證明,一年級識字教學中,靈活地融合上述幾點的做法,學生能主動參與,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實現了自身的發展。
㈥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論文
一、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新課程標准要求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言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只有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大力度對學生語言文字基礎的培養,為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礎。首先,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二、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進行因材施教。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典籍眾多,或短小精悍,或長篇論著,或淺顯易懂,或深奧晦澀。選擇適合小學生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就如大海中航行的輪船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並不是所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都在適合在小學階段讀,所以,在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時,我們要慎之又慎,既有培養學生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興趣,又要蘊含做人做事之道理。並根據學生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如:一年級學習《三字經》;二年級學習《百家姓》;三年級學習《千字文》;四年級學習《弟子規》,背古詩詞20首;五年級學習《孝經》,背古詩詞20首;六年級學習《增廣賢文》,背古詩詞20首。而《老子》是經典中的經典,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它對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法估量的作用。《老子》則適合各年級學生誦讀。三、開展多樣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必須多樣化,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游戲、課本劇、歌謠、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在游戲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在游戲中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我們可以在班隊會上樹立典型:如自強不息的、勤奮好學的,助人為樂的等等。以榜樣的力量去帶動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學生。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中華傳統節日相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一個節日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表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以此為載體,搜集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詩歌、故事,讓學生誦讀、領會,對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地形成一定很有效果。這才能實現課程標准倡導的建設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中,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經典誦讀、背誦、賞析。同時,我們也務必搞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只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過多的形式化也許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負擔。孩子們真正的收獲應該是潛心下來,快樂誦讀,並有所收獲。四、藉助先進的現代教學媒介,提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為以我國傳統的文化作為依託,必然會出現一些令孩子難以理解的生僻的詞語。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當前的科技,將國學內容製作成短片或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漫,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參與國學學習。藉此培養孩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效果。我國當代音樂家谷建芬老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把國學經典用音樂的形式演繹,情真意切地再現古詩、古文的韻律美。既淡化了讀詩時的枯燥無味,又增添了語言文字的意境美。這不失是用現代媒介,為國學經典的一種創新。四、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注重整體教育氛圍營造,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打造書香文化校園。利用名言警句、書畫作品等大力豐富國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等。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不得不充分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回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