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課改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論文
《語文課標標准》指出: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讀是閱讀教學重要環節之一。我認為,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言語能力的培養,而言語能力的核心是語感,語感左右著語文教學的實質和效率,而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課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文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這些大山裡的孩子由於在日常生活中,與家長、與社會甚至與老師交流都使用的是方言,很少有機會使用普通話,導致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較低。加之,目前農村學校教師老齡化十分嚴重,擔任小學語文教學的多為老教師,他們只要求學生朗讀,缺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導致學生朗讀課文不流利、加字、掉字、錯字、缺乏感情等情況普遍存在。因此,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已經迫在眉睫。結合近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一、狠抓拼音,鞏固朗讀基礎。
農村學校學生受當地語言環境的影響,在生活中很少說普通話,在朗讀課文時口語較重,並且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學生的朗讀水平要有所提高,最首要的條件就是先把字音讀准。比如:n、l不分;前鼻韻母與後鼻韻母不分;腦袋讀成laodai、歡迎讀成huanyin。低年級教師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可以要求學生做成卡片,幫助學生區分並加強記憶,高年級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要及時糾正、強化練習。並且老師們要做到持之以恆,堂堂必教,時時必糾。朗讀文章只有先讀正確,才能讀流利,然後才能讀出感情。因此,在低年級狠抓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是提高農村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前提條件。
二、范讀課文,熏陶感染學生。
盡管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但很多教師仍然還沒有轉變自己的觀念,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必須先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當教師的朗讀達到一定的水平後,在課堂以生動、優美的語言為學生范讀,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三、創設情境,加深學生理解。
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內容離農村孩子的生活較遠,這些課文學生比較難理解。對於此類課文老師可以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課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寫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可學生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無法想像課文中所描寫的優美景觀,在課堂上,我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這些美景以及珍貴文物的圖片,把學生帶入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充分理解後,這時學生就通過自己的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體會表達了出來,學生的朗讀水平無形中就得到了提高。因此,創設情境是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一個重要手段。
四、加深理解,激發朗讀情感。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重點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要求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又在理解後的朗讀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回顧近幾年的語文教學生涯,我一直非常重視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而在訓練學生的朗讀時,我一直要求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表達出來。例如:我在引導學生朗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地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這一句話時,我先問學生同學們,在這樣的園里漫步,你想出來嗎?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第一個同學起來讀的語速較快,我又問誰比他更喜歡欣賞這些優美的景色,都不想出來了?學生就明白了讀這一句話語速要慢一點兒。我又問:誰完全被這些優美的景色陶醉了,都忘了出來了?這時,同學們朗讀的興趣都被激發出來了,都爭著要來讀並且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讀出來了。在語文課上,我堅持用這個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朗讀,使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也正是用這個方法來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想互促進的。
五、開展活動,創造展示平台。
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課內,而應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我經常開展一些詩朗誦、講故事、演講比賽等一些小型的班內活動,為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並及時的對一些表現好、進步大的同學提出表揚。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讓學生積累了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也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更加輕松。
朗讀教學貫穿了整個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只要我們教師能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朗讀培養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有耐心、有恆心,科學地進行朗讀訓練,我相信農村小學生朗讀差的局面一定會有所改善。
⑵ 畢業論文中 想以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最新修訂版為參考文獻應該怎麼寫
教學論文的三種類型及其寫作方法
如果從內容的角度對目前常見的教學論文進行分類( 不包括課堂實錄、案例設計、敘事類手記、教育散文等) ,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方法型、觀點型、隨筆型。教研論文,顧名思義,是以論證和闡述為主的。上述三種類型的教學論文雖然都要求以論證和闡述為主,但在具體的寫作程式上,卻又有明顯的區別。准確把握這種區別,有助於我們更快地寫好論文,
也有助於讀者閱讀理解。那麼,這些教學論文各有什麼重點和要求呢? 下面逐一分析。
一、方法型教學論文
這是一種介紹具體教學方法和經驗的論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會摸索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應該說,任何一個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會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經驗。當這種方法和經驗相對成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總結和提煉把它寫成教學論文。這種論文的標題,通常是用《……的嘗試》(做法、應用、實踐、探索),或者是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勵學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嘗試》《「自學——質疑——釋疑」的閱讀教學的應用》《用經典範讀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闡述運用方法的依據
為什麼要運用這種方法?依據是什麼?任何一種新穎方法的運用,不可能憑空捏造,總會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兩種:現實背景和理論背景。現實背景是指當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客觀存在;理論背景是指新的教學理論和思想。方法介紹之前,應該把它扼要地寫清楚。寫清楚背景,有助於增強論文的現實針對性,有助於增強方法的實用性。如果這種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冷僻,還有必要對概念作些詮釋,
以便讓讀者一讀開頭就能明白。
2.介紹方法的實施過程
這是教學論文的重點部分,必須對方法作詳細的敘述。介紹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方法是漸進式的,有邏輯順序,這就應該按邏輯順序一步一步地介紹;有的方法是並列式的,沒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就可以根據先主後次的順序來介紹。在介紹時,小標題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詞語,也不要用表示結果的話來代替操作,要盡量用操作性的語言,直接寫明怎麼做。比「如每學期向學生推薦三篇時文美文」,如果換成「用時文美文陶冶學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紹過程時,最好用小標題,分條列項。如果操作步驟較多,在小標題下還可以再分幾個方面來說。總之,方法的介紹要有層次性,力求讓讀者讀起來方便。
3.陳述方法實施的效果
一種科學而新穎的方法實施後,往往會取得理想的效果。作為方法型的教學論文,有必要把效果陳述出來,以引起讀者的關注。效果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對顯性的效果,能夠用數據說明的,盡量用數據;對有些無法用數據說明的,可舉例說明,選擇一兩個典型事例。陳述效果時,最忌諱的是光說些大而空的話,比如「提高了積極性,激發了興趣」。用事實說話,讓人心服口服,是這一部分的關鍵。當然,陳述的效果必須與實施的方法相關,不要把與本方法毫不相乾的效果也統統扯上去。
4.陳述應注意的若幹事項
某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碰到一些想像不到的問題,比如本來以為某個環節很簡單,實際上卻非常復雜,或者本來以為學生很感興趣,可實際上興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實施時,必須有充分的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而這些,對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可能不會注意。總之,某種方法在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後要特別注意些什麼,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讀者走彎路。這部分可簡單些。
對於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最喜歡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師教學論文,因為它最實用,學了馬上可以在自己的實踐中運用;最容易寫的也是方法型教學論文,因為它來自自己的實踐,都是自己曾經做過的和想過的,寫起來比較順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學論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如何使介紹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導性,這是寫作方法型教學論文的關鍵所在。
二、觀點型教學論文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觀點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觀點和想法,又覺得它會對現實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和指導意義,就總想把它表達出來,於是就有了觀點型教學論文。觀點型教學論文是直接闡明作者觀點的,常常用這樣的句子形式作為標題《要……》《……是……》《應該(必須)……》等。例如《低年級學生要特別注意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學設計應該簡單扼要》。觀點型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根據現狀提出觀點
觀點總是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提出來的,它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羅列一些現象,陳述一二個具體事實,然後從現象和事實中概括出自己的觀點來。這里的現象和事實必須具有典型性,不是個別的偶然的;觀點必須是旗幟鮮明的,不要含糊其辭,當然也不能絕對化或極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師最近通過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和將要使用的根據新課標編寫的人教版教材進行比較後,寫了篇教學論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這個觀點建立於兩種教材的比較,由於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觀點吸引人,用聳人聽聞的語言形式來表達,這是不可取的。
2.擺出依據分析觀點
光有觀點是沒有說服力的,只有通過具體的論證,才會使觀點站立起來,才能為讀者接受。這一部分就是論證觀點。論證通常有理論依據或事實依據。理論依據就是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演繹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觀點作為佐證;事實依據就是擺出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一般而言,依據越充分,就越有說服力。例如上文說的「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這個觀點,作者就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論證的:
A.課內分量明顯增加;B.課外閱讀要求提高;C.課文理解難度加大;文本內涵豐富多元;E.知識分布鬆散無序。對這些依據,作者自然都作了詳細分析,或舉例說明,或用統計數字,或運用對比等。這一部分是此類文章的重點,它的篇幅應該佔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結論指出對策
經過詳盡論證後,往往要有一段結論性的論述。這段陳述,可以是觀點的重申,可以是主要觀點的概括,可以是觀點的延伸,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希望,還可以提出一些新的思考。這段文字不必多,但必須集中、有力。
觀點型教學論文是表達個人思想觀點,特別是全新的觀點,往往會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這並不重要,也不要考慮得太多,關鍵是要能自圓其說。此類論文的觀點必須鮮明,如果怕有不同意見而不敢直說觀點,故意表達得含含糊糊,那就寫不成任何文章了,這也是觀點型教學論文的大忌。
三、隨筆型教學論文
眼下,教育隨筆的寫作非常繁榮,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隨筆簡短、隨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潑,寫起來又不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十分適合處在第一線的教師寫作。隨筆的寫法靈活多樣,似乎很難用一個固定的程式來概括,但通過大量閱讀時下教育類報刊的隨筆,我們還是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者說,這種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維習慣的。隨筆類教育教學論文的一般的寫作程式為——
1.敘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隨筆往往是由一個具體事例作為由頭。對這個事例的要求是:真實、生動、有新意。真實,就是事例必須是生活當中確實存在的,是自己所見所聞甚至是經歷過的,而不是隨意捏造的,或者道聽途說的;生動,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較有趣,或者有經典細節的,可讀性較強,不是那種平淡無奇的老生常談;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種新的動向、新的意識,或者是一種新的現象的端倪。例如下面這個事例:
這是一次區級優秀小學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課堂展示活動。第三位上場執教的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她執教的課文是《董存瑞捨身炸暗堡》。因為是借班上課,上課伊始,老師為了調動情緒,活躍氣氛,她問學生「:你們最崇拜的是誰?」學生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崇拜球星羅納爾多,有的說崇拜影星趙薇,有的說崇拜棋王聶衛平……待學生講了一些崇拜對象後,老師反問:「你們猜,我最崇拜誰?」話音剛落,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老師崇拜董存瑞。」一聽這么整齊的回答,坐有近百位聽課教師的多媒體教室里頓時爆發一陣鬨笑。老師們為什麼笑?笑學生回答得巧妙?笑學生回答得整齊?恐怕都不是。本來,老師也許是要說崇拜董存瑞的,可是,這一陣鬨笑,使老師尷尬了,語塞了,她承認不行,不承認也不行。
這個事例無疑是新穎而有新意的。事例的敘述應該簡潔而不粗略,具體而不煩瑣,不要用籠統的概括,也不要用細膩的描繪。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隨筆的價值。因此,精心選擇事例是寫好隨筆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後,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徵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內涵總是多元的,往往可以從多方面來思考,產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學論文寫作時,
不能想到什麼寫什麼,不能方方面面都寫,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現實意義的一點來展開。在這一層寫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A.不要就事論事,只作簡單的判斷,說這個現象好或不好,簡單的判斷是容易的,但這是沒有說服力的。
B.要透過現象看實質,作深層次分析,挖掘出潛伏在現象背後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的隨筆,在舉出事例後分析:「有些教師太聽話,他們規規矩矩照著課本教,他們不折不扣地按參考書上說的辦,他們把課本和教參作為絕對正確的聖旨,不敢越雷池一步。為什麼會這樣謹小慎微、唯唯諾諾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們以為這樣教就不會錯,保險,因為課本和教參就是這樣,如果說錯了,那也不是我的責任;二是他們以為這樣教,就能有效應對考試,考試的內容總是課內為主,課外是沒底的,課內是抓得牢的;三是這樣做省力,課本和教參里現成的,拿來就可用,不用動任何腦筋,而且誰也不會說」。這個分析,實事求是,很有說服力。
C.分析要旁徵博引,要打開思路,從多方面簡述,以增強文章的深度和廣度。還是《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一文,在分析原因後,有這樣一段引申和發揮
「四百年前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帕斯卡爾曾經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棵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蘆葦。』因而他又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帕斯卡爾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39歲,但在身後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思想錄》給無數人帶來心靈的慰藉。帕斯卡爾後面的這一句,粗粗一聽,似乎有點不可理解,細細一想,卻頗有道理:一個沒有思想的人,一個被別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一個有思想卻無法表達的人,還會有多少尊嚴?那還不是奴才!這里,我想冒昧地引申一下:教師教學的全部尊嚴也在於思想。一個教師想在教學上獲得尊重,就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一個沒有自己教學思想的人,是不可能贏得學生尊重的,也是不可能贏得同行的贊賞的。」這段旁徵博引,不但突出了立意,而且使論述更富有力度, 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
3.照應開頭表明態度
以事例為由頭的教育隨筆教學論文,結尾處一般有這樣三種寫法:一是照應開頭,對事例作結論性的判斷;二是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三是強調和重申自己的觀點。《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一文的結尾是這樣的:「思想是一種尊嚴。人最大的恥辱是不善於思考,最大的痛苦是思想被壓制,有話不能說;人最光榮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得到別人擁護。作為當代教師,不能只是傳播思想,而是應該努力體現自己的思想,實踐自己的理想。」這個結尾無疑是對自己的觀點作了進一步的強調。
在各種教育教學論文文體中,隨筆型教學論文的寫作是最無定式的。但隨筆教學論文的幾個特點是最為重要的:立意的新穎性,材料的生動性,語言的活潑性。
⑶ 小學課改論文
小學語文課改論文:圍繞信息 自主閱讀
安慧里中心小學 何廣雲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是適應時代的新目標,新要求。在信息社會,在提倡創新,張揚個性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從中識別、區分、篩選,組合信息,這種實用性的閱讀技能越來越重要。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這種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
一、自主閱讀,搜集信息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人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嘗試從幾個方面引導他們開展自主閱讀:
1、課內外想聯系,開放課堂,開放教材,讓學生根據課內知識去搜集資料,補充課文,使課文的內涵跟豐富,學生的視野更開闊,這樣,課文就「只是一個例子」,學生在次基礎上深入,探究,獲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課本」讀厚了。如學習《九寨溝》我讓學生依據課文搜集有關資料,學生找到許多描寫九寨溝的文章,包括旅遊的介紹文字,有的把九寨溝的圖片資料都列印了出來。這樣的閱讀,篩選,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們驚喜地認識到知識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獲取,不再是光聽老師耳提面命了。這樣就為他們自己學會了讀書,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學會方法,養成習慣,只有當讀書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學生才會去粗取精,淘沙見金。
2、書本與生活相聯系。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要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可以啟發自己的想像與創造,開闊心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如十六大會議、申奧活動、足球比賽;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體味、比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生活與大自然是學生更為廣闊的課堂。有首詩寫道我們走出去了/在大自然為我們准備好的路上/讀小苗/讀小草/讀著翅膀/讀著蜻蜓/讀著小鳥/讀著想像/讀著積雪的梅枝/讀著黃綠綠樹間的田野/讀著無飾的圖畫/我們走出去了/用我們的眼和腦/在讀著大自然/一本又一本的新書。
二、 合作探究,組合信息
未來社會是一個競爭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沒有極強的團隊合作、相互學習的精神,僅憑個人很難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現在提倡合作學習,一起分享成功的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我結合書本生活,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合作學習,然後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組合,即進行專題研究閱讀。如《摯愛親情》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閱讀有關父愛,母愛,師愛以及其他描寫親情的文章,並且摘抄下來,然後小組交流,分門別類,整理編輯。其中收錄了《我的背影》,《我的母親》,《紅蓮》,《一碗陽春面》等經典名篇。還有詩歌《媽媽的愛》。有一小組收集了許多老歌《媽媽的吻》,《草鞋》,《好爸爸、壞爸爸》《外婆的彭湖灣》,還有則搜集了童話、童謠;有的小組推薦了電影《我的父親母親》,電視劇《母親》等,學生通過合作閱讀,積累內化大量的語言材料感受著,體驗著,感動著,震撼著。不用說教,他們從中感悟到的東西可以夠他們咀嚼一輩子。這就是教育的本義,教育的真諦。
三、體會創新,加工信息
學會自主搜集,學會組合遷移,還應該學會創新。在閱讀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體會,感悟,意會,或是從中受到啟迪,引起共鳴,引起思考,這時會情動心動,欲有感而發,這就是要引導學生把這些信息,思維,想法靈感加工,創造,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這是更深層次的交流。如《摯愛親情》中學生有感於親情的偉大,感於父母深恩,感於祖輩厚愛,應使他們的情感更熱烈,拿起手中的筆,或寫或畫,寫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機,或拍或攝,記下生活中珍貴的瞬間。用眼、用心去觀察、體會;用行動去體驗,去回報。比如寫父母二十年前後的肖像,自己過生日時與父母時的對比。然後結輯成文,再來交流再來感受。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洗禮。
⑷ 新課改 淺探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進行情感教育的論文
「文發網」 可以提供免費的參考文獻 還可以提供論文寫作指導 還可以幫助發學術論文喲
摘 要】現代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現代生活要求有良好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都呼喚情感教育,而語文教學無論從學科性質還是學科教材上,都有著進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文對如何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情境
一、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創設情境,是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融洽的有利於教學的心理氛圍。用富於形象、生動、優美的激情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或以具體形象的畫面、實物、電腦圖象等教學媒體,將學生引入到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學生的情思。當然,創設情境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實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課本劇表演、現場參與、小品表演、語言描述等均不失為營造體驗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陶醉其間,使之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必然能產生「豁人耳目」的美感,從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例如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語文教師在朗讀時首先要醞釀好思想感情,不要泛泛的讀,要盡量用低沉緩慢的基調范讀,讀到小女孩見到種種幻想充滿希望,表現喜悅、驚奇,語調稍快,進入童話角色,然後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激起學生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對貧富懸殊的舊社會的強烈不滿。再例如教師在講授《長征》一課時,首先要一一介紹這首詩的有關知識、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後運用《長征》的歌曲為背景音樂,以營造與詩詞相同的磅礴壯美的氣氛。再例如我由此在講解三國演義的片段時,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隨著劉歡那豪放、渾厚、悠遠而略帶蒼涼的歌聲,很快喚起學生對電視劇《三國演義》有關情節、場面的回憶,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奠定了鑒賞的基調。學習李白的《靜夜思》時,我採用「月夜思故鄉」的多媒體鏡頭並配以節奏舒緩、音調低沉的樂曲來誘發學生對思鄉情的體驗。 二、教師要具備情感素質和教學藝術 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自己學科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情感教育對教師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它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博愛、寬厚、敏銳的心。教師應做到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愛自己的學生。只有熱愛教學工作,心中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歡欣;只有真正愛學生,對學生才會有說不清的親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熱愛所教學科,在講授過程中才會充滿愉悅。要有效地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教師只有通過自己內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學生,在對學生傳播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將自己對本學科執著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帶給他們,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責任感和敬業精神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教師的情感越濃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無疑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教學輔助手段。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進教室,學生會倍感親切,溫暖、快樂之情油然而生。反之,當教師綳著臉,或表情冷漠、或憂心忡忡、或怒氣沖沖、或神色恍惚、或煩燥不定地走進教室時,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氣氛緊張。前者會敞開心扉,更好地接受新信息,而後者,學生則心理閉鎖,阻礙新信息的輸入。這種情緒狀態的差異,不僅會影響學習效果,而且也會影響學生對教師和他所教課程的態度。很難想像一個情感冷漠的教師能帶出情感熱烈的學生。因而教師自身具備的情感素養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條件。 三、讓學生在誦讀中增強情感體驗 朗讀是小學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的教學手段,也是語文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品詞品句讀是語文課激情明理進行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於朗朗誦讀,又少不了析詞解句,兩者缺一不可。文章是語言的書面化。語言的美源於言辭的准確、明晰與和諧。作品運用語言或描繪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現大自然中各種奇異現象,或描述山川的壯美……因此,教師要首先指導學生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行誦讀,其關鍵在於體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礎上的朗誦又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能產生美感,讀時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興奮愉悅,或悲壯豪邁。誦讀必先處於口,再入於耳,然後瞭然於心,讀者無不從中受到感染。例如老師在講授《草地夜行》時,鑒於現在的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裡嬌生慣養,他們對長征時的艱苦生活缺乏了解,在他們的眼裡草地不是荒蕪人煙,而是一碧千里,他們對紅軍的極度飢餓沒有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先介紹課文背景,用描述的口氣簡要地介紹草地沼澤多、沒人煙的特點,以及紅軍當時干糧已經吃光,只得吃樹皮草根的艱苦情況,為學生進入情境渲染一定的氣氛。然後讓學生自己有感情的誦讀全文,讓他們邊讀課文邊想像當時「茫茫的草海」、「空著肚子」、「拖著僵硬的腿」、「一步一挨」等詞彙描繪的情景,孩子們的想像展開了,小紅軍可愛的形象浮現在孩子們眼前,他們的情感也被激發起來了。這樣從感受形象出發,從中受到感染,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形成情緒記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樣,這種情緒記憶「不僅有思想,而且有感情和內心感受」,學生便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潛移默化的硬性。這不僅使學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內容和詞句,並產生愛和憎的,或喜和惡的,或敬和鄙的情感,從而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總之,語文是一門極具思想和情感內涵的工具,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由語文課的本質決定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情感教學風格,以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動、凈化,從而達到提高文學素養。
樓主對這篇文章滿意不呢
⑸ 新課改下怎樣發展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改革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有10多個年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其改革進度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當前西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家長對音樂教育的誤解
農村是一個地理和文化的概念。綜合素養的高低影響到孩子今後的發展,可是農村家長對音樂教育並不是很重視。21世紀,知識決定命運的今天,農村學生家長素質並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對音樂等藝術課程,孩子學與不學,教師教與不教,沒有多大關系,以至於輕視甚至阻礙孩子學習音樂和美術的興趣。家長認為只有數學、語文的成績才是最重要的,音樂課不作為統考,與升學關系不大,是無足輕重的學科,應該把音樂課時讓給數學、語文等學科。這種模糊的認識將成為素質教育實施的絆腳石。
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師資缺乏
當前部分農村小學音樂教師並不是音樂專業出生,而是有其他學科教師兼職的。受過專業化、系統化教育和培訓的教師少之又少,大部分對音樂專業知識知之甚少。其次是缺乏對現有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幾乎沒有涉及農村小學音樂教師,這將會是教師的專業技能及學校教學水平更加滯後。
3.小學音樂教學設施落後及不足
音樂教學的基礎是有一定的音樂設備。西部農村教育資源歷來比較落後,音樂教育的設施可謂是更加不堪,沒有專用的音樂教室,沒有音樂教學書籍、掛圖等教具,更談不上專業化的琴房,音樂教材中提到西洋樂器更不知為何物。在農村小學生的概念里,只要能發音的器樂都是「琴」;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設施的嚴重缺乏,導致有效的音樂教學不能開展,這些都在無形中制約著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
4.小學音樂教學內容單一
雖然大多數學校都已能夠正常開設小學音樂課程,但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幾乎變成了「流行歌曲課」。這不僅僅是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內容的缺乏,也是教學手段的缺乏,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使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缺乏系統性、多樣性和豐富性。
二、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發展對策
1.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與學生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因此要發展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我們需要徹底拋棄舊的教育觀念,要使廣大農村小學教育以及家長充分認識到後樂教育對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重要性。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要徹底轉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指導思想,將農村小學音樂教育開展與新課程改革標准結合起來,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另外,需要農村小學的直接管理者――小學校長們摒棄「主課」與「副課」的舊思想,確立小學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的同等重要性。
2.加大小學音樂師資隊伍的培訓與建設力度
針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師資隊伍缺乏的情況,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引進專業的音樂教師壯大音樂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穩定當前的音樂教師隊伍,加大對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當然,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加強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定期對這些非專業的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從而提高農村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
3.加大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投入
近年來,全國各省市加大中小學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的投入相對薄弱,在今後的建設中適當加大小學音樂教育投入將會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提升添磚加瓦。
4.積極配合新課改,開展教學改革
有了新課改的助力,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我們對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進行積極的改革,首先,要注重教學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樣化。其次,積極改革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內容。可以結合本地或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民間的音樂教育資源,營造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
小學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產生影響是極其重要的,使其對生活有了「美好」的嚮往,因此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是不能忽視的。通過多方面努力,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必將翻開新的篇章,為農村孩子插上美麗的翅膀。
⑹ 對小學語文課改的幾點體會論文:我對小學語文課改的
如何看待小學語文課改
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課改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在此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非常不利。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總之,在課改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任務,適時設計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要無所事事,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對於一些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管用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