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學習心得
延長縣小學 劉沁馨
古詩詞濃縮了語言文字的精華,字斟句酌,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代表了文字表達運用的最高境界。時下正全面復興我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強勁的國學熱潮,小學古詩詞教學也愈來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由於古詩詞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不斷積累進化而來的,其表達藝術、遣詞造句形式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學生理解古詩詞,老師教授古詩詞都會有一定的難度。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古詩詞是語言文字積累進化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氣息。不同時代的人,其認識事物的廣度和深度肯定不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是不一樣的;同一時代不同的人,其觀察問題的側重點不同,關注度不同,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其心路歷程也不會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不一樣。教學時,教師如果不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資料就照本宣科地講解古詩詞,學生就很難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相當於找到了打開古詩詞殿堂大門的鑰匙,由此登堂入室,欣賞古詩詞、理解古詩詞就顯得有路可循,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解讀詩詞的內容。
比如張志和的《漁歌子》,這首小詞,通過描寫清新秀麗的江南水鄉景色,表露出他悠閑自適,怡情山水、樂在其中的心志。詩的最後一句「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里的「不須歸」不是作者不能歸,而是因為他不想歸。張志和釣魚從來不用魚餌,他原本釣的就不是魚, 而是那份悠閑自在的心情。為什麼「不想歸」呢?我建議學生上網查閱作者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原來,張志和因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變期,先是在「安史之亂」中顛簸流離,後來他的職場經歷也是起伏不定。他因才華出眾受唐肅宗李亨的賞識,被任命為翰林院待詔,因事得罪朝庭被貶謫,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長安,這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從此,他看破官場,以奔喪為由辭官返家,隱居在太湖一帶,自稱「煙波釣徒」,情願扁舟垂釣,成為一位隱賢。因此,「不須歸」是作者不願再次入朝為官的意思,更讓學生品味出詩人高遠、淡泊、悠然脫俗的意趣。
二、品字析詞,進入詩情
古詩詞由於字數限制,每個字都是精華,古人稱之為「煉字」,即詩中的每個字都是經過反復冶煉的,「吹盡黃沙始到金」,詩中字字珠璣,每個字都是黃金。在古詩詞教學中,理解詩意的關鍵就在於把握詩中的關鍵字——詩眼。有的詩歌,詩眼在題目上,初讀時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如《望天門山》中的「望」字;有的詩歌,詩眼卻嵌在全詩的字里行間,需要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如:《夜宿山寺》的「高」字,《楓橋夜泊》的「愁」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喜」字,《示兒》的「悲」字等。我們今天教學古詩時,引導學生緊扣「詩眼」加以體會,能使其更好地進入詩境,感受詩的無窮魅力。首先,我指導學生通過自讀、范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全詩後,引導學生理解「危樓」就是「高樓」。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詩句來理解「樓高」,學生不僅從詩的前兩句「高百尺」「摘星辰」等具體描繪中體會到寺樓的高聳入雲,還從詩的後兩句詩人夜宿高樓的心理描寫,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樓的高,當一生將最後一句「恐驚天上人」聲音讀得很響亮時,我馬上提醒他:「噓——仙人正在睡覺呢!別吵醒了仙人!」該生馬上心領神會,放低聲音、放緩節奏重讀了一遍——「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在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中,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寺再次呈現在面前。
三、由詩入畫,領悟詩意
❷ 小學語文現代詩歌教學如何體現金課標精神
你如果很擅長復詩歌,上制課的時候就注重朗讀,引導學生體會詩歌音律的美,感受詩的意向。還可以找些名家的朗誦,或者和同學們開個小小的朗誦會,都很不錯。在找同學朗誦前可以先向同學們介紹詩歌的背景,再一起分析,體味詩歌的語言美和朦朧美。
如果學生不感興趣,那就說下考點和文學常識就好了。
❸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淵源,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夠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流傳下來,且經久而不衰,是因為它們無論在思想上,內容上都堪稱典範,可以使學生在誦讀中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滋養和熏陶,奠定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古詩文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可取之處。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誇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可見,如果能切實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將使學生獲益頗多。
那麼,究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古詩文學習的有效性呢?我根據自己以往的教學體會,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熟讀
對於小學生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讀時能讀得通順,做到如朱熹先生說的: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其熟讀的目的就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1、能讀准字音,對文章的字詞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詞多義,同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它的讀音、意義、用法都不相同。我們可以在熟讀熟記其讀音時記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論語》四則當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面的「知」讀「zhī」,意思為「知道」,最後一個「知」讀「zhì」,意思為「智慧,聰明」。
2、讀准節奏,疏通詞句。誦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獨特之處,一句話,在哪停頓,往往會影響句子的意思。如果讀錯節奏,就不能正確理解句意,甚至會曲解文意。如何讓學生准確把握節奏?我們一是把不同的停頓標示出來,讓學生對比判斷;二是通過錄音范讀,掌握正確的節奏。
3、模仿練讀,讀出韻味。讀准字音,讀清節奏,只是誦讀的第一步。我們誦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恰當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和沉鬱頓挫、奔騰激越的情感。這些情感孕於無聲的語言中,要通過朗讀將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調,再據此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教學中,老師正確的范讀非常重要,讓學生注意聽,小聲跟讀,再模仿誦讀,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處理得好,才能准確地表情達意。高音顯得響亮,表示興奮、喜悅的感情;低音顯得幽沉,表示肅穆、悲哀的感情。如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重音落在「千帆過」「萬木春」上,為什麼?因為這六字形象地展現出未來的美好,表現一種激昂、樂觀的生活態度。
其次,注意語調。誦讀時,根據內容處理好語調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讀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讀得平緩,「不知」開始上升,「亡國恨」達到頂點,」恨」更重。通過模仿,讀出正確的語調,激起心中的憂憤,領會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第三,注意節奏。誦讀中的節奏須著眼於全篇。感情歡快的,可用快節奏,感情憂郁的,可用慢節奏。
4、圖文賞讀,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誦讀中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內涵。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支撐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記憶的速度,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變靜為動,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提供形象依據。誦讀時,根據文意、詩意配圖、配樂,讓學生在優美的圖像、音樂中朗讀文章、詩歌,更深刻地領悟文意、詩意。
二、想像
想像是領會的載體,是創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教育家吳祖興在《語文教學應重視想像力的培養》一文中指出:在語文學習中,背誦是汲取前人思想語言精華的最基本手段,而想像能使語言文字與情景結合而深深印入人們的腦海,從而大大增強人們的記憶力。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名言佳句,無不喚起了我們如畫的想像,所以,一經誦讀就永志於心。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詩歌誦讀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進而使其熟練誦讀的有效手段。那麼,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呢? .
(一)精心導入,扎實練習面對一首首不解其義的古詩文,如何讓學生去讀懂詩意,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在老師的精講中受啟發,在精講的「導」語中去想像,以達到理解並背誦詩文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山居秋暝》時,為了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詩歌內容,我首先在本課的導語上進行了精心設計,同學們在解題後,我接著說:「這首詩當中的第一句還被引用到廣告中呢!你們也想體味其中的妙處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文。」這樣,老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同學們構建出想像的空間,讓同學們在好奇與想像中去閱讀本詩,就會使想像的畫面具體、形象起來。這時,老師在讓學生初讀的基礎上出示詩歌掛圖,使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與眼前的畫面相對照,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情景講述,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當孩子們具備了一定的想像能力時還要引導學生在「練」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誦讀實踐。在誦讀活動中,我首先讓善於背誦的同學介紹記憶背誦的經驗。在學生們方法各異的介紹中,我再向同學們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即:在誦讀一首新詩時,首先要藉助注釋讀懂題目;接著去試讀詩文附註的詩歌大意,初步感知詩意後,再去觀察本詩的插圖,並聯系詩歌大意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最後,在詩意朦朧的想像中熟讀詩文,並在逐漸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詩意,直至背誦詩文。
當孩子們背誦了較多的詩篇後,鞏固背誦已誦詩文,恢復增強記憶能力,便成為突出問題。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輕松游戲,牢固掌握
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入情入境地想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加快背誦的速度,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編玩一些別開生面的娛樂游戲,其中的編「謎」猜「謎」游戲,就特別富有情趣。
這里所謂的「謎」,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用語言文字敘述事物的特徵讓人們去猜測的謎語,而是由詩文內容通過想像所構建的簡筆畫面。構建這個畫面自然離不開學生入情入境的想像,他們把依據詩意想像的畫面,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在撲克牌大小的卡片上,這就是一個謎語,這叫「觀畫猜詩」,出示這個畫面,讓別人猜想是哪首詩,詩文內容是什麼;還有的在卡片上只寫詩文的其中一句,讓同學猜說詩題和作者,並對出下旬,這叫「詩句接龍」,凡此種種,形式多樣。如,第一種的「觀畫猜詩」,有的學生在卡片上畫了一條小河從兩山中流過,小河上一輪太陽的旁邊畫了一隻帆船,這正是「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寫照。如此這般的,同學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撲克牌」放在口袋裡,在課余時間便玩此猜「謎」游戲,他們往往是三五成群,竟相比賽,樂此不疲。這樣,在入情入境的想像中,在輕輕鬆鬆的氣氛里,達到了對所誦詩文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辯論
理越辯越明,思維越辯越開闊。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地引出對立觀點,讓學生各抒己見,以加深對作者觀點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初步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如講李白的《客中行》時,有學生提出,這首詩又稱「客中作」,在他鄉作客,那麼這首詩應當是抒寫鄉愁。馬上有同學提出反對意見,提出:著名的蘭陵美酒,帶著醇厚的香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去如琥珀般光艷。詩人面對美酒,心情肯定是愉悅興奮的。是的,通過學生的這一爭論,讓大家更加透徹地明白了詩人雖然身在客中,可是樂而不覺是在他鄉。這首詩充分展現了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通過辯證理解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也培養了辯證思維能力。
四、作文
把古詩文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練筆的材料;運用古詩文的寫法和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內容精粹,語言凝煉,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了許多「空白」之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練筆。
1.拓展外延,多角度練寫。
有些古詩文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這就可以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採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後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難忘的一節課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骨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敘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岑參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文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贈汪倫》等。只要悉心指導,許多古詩文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有目的練習。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訓練。這里所說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飛舞、燕語鶯聲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進行寫景片斷訓練。古詩文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地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歸納方法,指導作文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範文。詩作中詩人所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學的走向。可以說現在寫文章所運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詩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認真摸索古詩文的寫作運用規律,歸納古詩文的寫作方法,學習古詩文的寫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的作文。羅列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1.古詩《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被歷代無數讀者所稱贊,說是千古絕唱。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勾畫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圖,意在抒發作者內心的哀愁。但詩中並未直白的敘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處處景物卻在氣氛上刻畫出一種蒼茫凄涼的意境。從詩作中不難看出作者運用的是通過景物來襯託人物心情的方法。我們將這種寫作方法歸納為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景物襯托法。
2.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詩人在飽受戰亂流離之後,突然聽到勝利消息的狂喜情態。詩中作者通過「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等動態的描述,使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聽到平叛勝利後的喜悅心情。我們把這種通過動作描寫反映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歸納為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動作暗示法。
3.古詩《詠鵝》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描繪了鵝的形體,從「曲頸」到「白毛」再到「紅掌」,抓住了部位的鮮艷色彩「白毛」「紅掌」,還有神態動作:「歌」「浮」「撥」,把鵝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樣子寫得活靈活現,十分可愛,是一則描寫小動物外形的很好的範文。通過誦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描寫小動物的方法與規律是「按順序,抓特點」寫出它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摸索中,我們還從古詩文中歸納總結出許許多多實用的寫作方法。在從古詩文提煉方法時,教師必須注意重到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達到教學目的即可。這樣長期訓練,既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方法,又使學生熟吟古詩文,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的素養。
古詩文教學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商榷。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的進行訓練,相信學生會從中有所收益。
❹ 現代詩歌教學的基本思路
探索詩歌教學思路 提升觀課評課水平——城廂區陳玉水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教學觀摩
為探索詩歌鑒賞課堂的高效教學思路,提升教師課堂觀察和課堂評析水平,12月25日上午,城廂區陳玉水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教學觀摩暨專題講座活動在莆田十二中舉行。名師工作室所有成員及莆田五中、莆田三中、莆田十二中、莆田十八中的相關教師參加。
先由莆田十二中徐少清老師給高一(4)班同學上古代詩歌鑒賞之一——《短歌行》。徐少清老師從詩歌鑒賞知人論世、吟詠言志入手,針對高一學生接觸詩歌不久的特點,引導學生感知情懷。隨後由莆田十二中林華雙老師給高二(7)班同學上古代詩歌鑒賞之二——《旅夜書懷》。林華雙老師注重從體悟詩歌的意象意境方面做方法的引導,學生在練習的同時提升了審美能力。
兩節課後,由陳玉水老師作《觀評課的幾個維度》的專題講座。陳玉水老師指出,觀評課的核心是緊抓新課標,它不僅是執教者組織課堂教學的依據,也是評課者評價一堂語文課的標准。評課者只有全面把握新課標,才能深入理解語文課程的精神實質,洞悉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要把是否促進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作為評價的切入點。
本次送教下鄉教學觀摩暨專題講座活動,使教者有所得,聽者有所獲,為高效課堂的推進作了有益的嘗試。
❺ 如何教小學語文現代詩歌
一年級:《小小竹排畫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小小的船》《影子》《比內尾巴》《我多容想去看看》《柳樹醒了》《快樂的節日》二年級:《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株紫丁香》《歡慶》《假如》《四季的腳步》《雷鋒叔叔,你在哪裡》《看浪花》三年級:《聽聽,秋的聲音》《太陽是大家的》五年級:《七律長征》六年級:《中華少年》《有的人》
❻ 語文教學中怎樣教現代詩歌不想要套話空話
所有詩歌都離不開意象,所有詩歌都具有抒情性,抓住這兩點,再兼及所用手法就基本解決了。當然,詩歌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還有誦讀。
❼ 如何做好現代文詩歌的教學
新課程標准語文教科書選編了大量的現代詩,詩歌的引入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它能培養學生的讀詩興趣,認識詩歌的基本特點和類型;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心態,豐富學生情感;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激發鑒賞興趣,提高詩歌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想像、聯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開闊學生胸懷,美化學生心靈,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魅力、藝術構思技巧,可以培養精煉、准確地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可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其表情朗讀水平。那麼如何適應新教材的變革,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事現代詩歌的教學呢?下面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詩歌教學的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精心設計導語。
把學生帶人詩歌所描述的意境中,讓他們的心靈首先受到強烈震撼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在學習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時,由於現在的學生對抗日戰爭了解不夠具體、全面,感情不容易投入,在上課開始時,我說了這樣的一段話:「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面對日本鬼子對中國人民的燒殺搶掠、對我國領土的肆意踐踏,眼含熱淚、懷著誠摯的感情,對祖國母親唱出了一曲愛國主義戀歌——《我愛這土地》!」通過這段導語創設情境,渲染氛圍,一下子就把學生帶人了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進人丁全民族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的氛圍之中,在學生的心理上產生了強烈共鳴,學習進入了狀態,而對於理解這首詩的主旨也便容易得多。
二、加強朗讀訓練
古人雲:「詩緣情而綺霏」意思就是詩歌藉助於具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的句子,構建具有審美的意象,表現詩人強烈而凝煉的情感。通過朗讀讓學生領略詩歌的氣勢、韻味和情感,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都點明了朗誦教學的重要性.可以根據詩歌的不同風格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學,邊讀邊思,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訓練。營造朗讀的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朗誦應講究方法,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如初讀,讀准字音(查字典及結合課文注釋),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再讀,整體感悟,把握其節奏及感情, 能夠用語音語調的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能夠用不同的停頓的方式和重讀方式來表現作品的內容與情感。一般情況下,對於詩歌,應多指導學生大聲朗讀,讀出感情色彩,讀得琅琅上口,熟讀成誦;需要強調課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時,應指導學生齊讀;讓學生領略某篇文章的優美文辭;欣賞其藝術特色時,應指導學生自由讀。當然對詩歌更高要求的朗誦,能夠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必定是在對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把握之後,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詩歌語言而把握誦讀的感情,洋溢著朗讀的渴望。同時還應注意朗誦不應只是教學的開始,而應貫穿於整個詩歌教學過程中,可以說詩歌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了朗誦,應根據每一步的教學任務提出不同的朗誦要求。
三、發揮想像和聯想,調動形象思維
詩中的世界已不同於實際生活中的客觀世界,他們總是經過詩人有意無意的「改造」,投上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詩人的感情,首先得進入詩中的世界。每一篇詩作都是客觀世界在詩人心中的再現,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詩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讀詩必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詩人心中之詩——紙上之詩——讀者心中之詩。所以鑒賞詩歌首先應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悟詩歌的內涵,品味詩情畫意。這中間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聯想和想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如「請同學們團上眼睛,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並讓同學們描述出自己頭腦中的畫面,經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同學們大多能結合詩歌內容有所想,有所說,當然學生此時所說的已不完全是詩之內容了,而總是帶有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了。現代詩歌教學中,通過這樣的訓練,既活躍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他們更好地品味了詩情畫意,又培養了他們口頭描述的能力。學生在聯想和想像中,加進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
四、聯系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獲得獨特的生活和情感體驗
教學現代詩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當然這里的生活包括社會、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習詩歌,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他們自己說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刻地領悟詩歌的內涵。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故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詩人以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詩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的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也許創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發。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設置這種機會。如問:請把你喜歡的詩句向同學大聲朗讀出來,並說明喜歡的理由;請找出你認為寫得較好的詩句或詞語,並簡要說明原因。經過我的多次實踐,這種情況下學生皆能有所發現並不時有精彩而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對詞句的理解,往往具體而深刻。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個性皆能得到張揚。我們有時可以在找准整首詩歌的關鍵之後,再找一個小的,貼近學生生活、情感的切入點,作為進入一首詩的楔子。要尊重學生對作品獨特的個性化解讀,甚至要引導學生有獨特閱讀體驗。新課標指出「文學作品得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鼓勵學生積極的,富有創意地構建文本意義」,詩歌尤其如此。要聯系學生的實際並不是要處處都落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實際和情感體驗,要防止將詩歌庸俗化處理的傾向。
五、品味語言,獲得感悟
詩歌語言不同於日常口語,也不同於普通的散文化的語言,而表現出新穎、凝練,不拘泥於通用的語法規范、邏輯結構,寫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點。詩的語言精煉、濃縮、字少意多,有極強的表現力。我們引導學生讀詩,通過對詩的用詞的研究、鑒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還可以為學生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經驗。好的詩常在煉意、煉字、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因一詞一字而盡傳精神。人們常提及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用得好,好在形象,生動:把春風吹拂、草綠花開、一派生機的景象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綠」字中含蓄著詩人對春天來到的欣喜之情。所以我在「一詞」上精當講解;在「一字」上進行「點撥」啟發,學生認真地思考和體味,就能獲得獨有的感悟。上課時,我們在詩歌中的某一句或幾句話中抽掉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學生把抽後的單薄的詩歌和原詩相對比,把缺失的詞語反復體會,融入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詩歌語言對於入景、入情地感知詩歌非常重要。
六、抓住詩歌的意象,理解詩人的感情
「意象」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思想的客觀事物。鄭敏有過十分精當的比喻,她說:「詩如果是用預制板建成的建築物,意象就是一塊塊的預制板。」指出了意象即是詩歌的基本成分這一事實,一首詩也就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意象系統。可以這樣說,意象既是構建詩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區別詩與非詩的基本特徵。沒有了意象,詩就成了直白與說明,換言之也就不能稱之為詩了。從某種意識上講,意象就是詩歌看得見的靈魂,抓住一首詩的意象就等於獲得解讀該詩的一把金鑰匙。作者要表現的思想,抒發的感情,在詩中往往通過一些具體的事物來表現,這些具體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快速了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如:艾青的詩《我愛這土地》,土地、河流、風、黎明等這都是一些客觀事物,但入得詩來,注入了作家的感情,則為詩中的意象了,這些意象則象徵著特定內容: 「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象徵著被戰亂、貧困、苦難所襲的國土和人民,「悲憤的河流」象徵著苦難民族、人民的歷史等。通過這些意象的象徵意義的理解,我們就體味到了詩人的深沉的愛國之情。也看到了一個充滿深沉熾熱的愛國之情的詩人形象。
七、模仿寫詩,學以致用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詩來源於生活,是詩人對生活的感悟,那麼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對生活的感悟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出來,當然這種寫作是帶有模仿借鑒性質的。仿寫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可就例句進行延續性仿寫,可就例詩進行整段仿寫。仿寫時要注意藉助聯想、想像、比喻、排比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生活體驗。
詩歌畢竟是詩人對生活的藝術再現,是最精粹的文學形式之一。詩歌教學也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講好一篇詩是一種藝術創造,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發揮獨創精神,不斷在教學上進行探索、改革,讓現代詩歌教學逐步走向科學化、藝術化的軌道。
❽ 淺談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建議
古典詩詞語雖短,但意境卻大,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美育的好題材。但回是語言精練優美,表答現了深刻的意蘊和動人的境界。然而,古詩詞畢竟與現在中小學生的距離較遠,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因為它的語法、平仄等現在已經不常用了,如果對其籠統的進行全面教學,耗時費力不說,學了也沒有多大的用處。況且,由於各個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學階段的古典詩詞教學,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多的是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❾ 如何進行現代詩歌教學
今天聽了一位優秀教師執教的現代詩,熱鬧的課堂氣氛後,是我的茫然。學習內容是現我國著名現代詩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
詩歌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回憶自己童年時候翻山看海的經歷,第二部分寫了自己成年後的感悟和信念。
詩歌教學不同於一般課文教學,上好它還真不容易。
執教的周老師很優秀,多次在市區內上過研討課、展示課。教學時,她主要通過「讀」「品」「賞」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課始,她通過自己的配樂范讀,把學生帶到了課文之中,然後就是學生自由讀,,接下來引導學生發現詩歌的形式特點,分為兩個部分。開始環節都還不錯,多讀是學習詩歌的「法寶」。
生:是在翻越了無數座山之後看到海的。
生:不一樣。
生很快知道童年想看的海是現實中的大海,但對成年之後的海,卻一下子無從說起
師:討論一下,看看書。
學生從書中找到了「用信念凝成的海」。教師接著引導,讓學生說出「海「象徵理想,無數的山象徵艱難困苦,最後老師小結,這就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用象徵手法表達自己內心感受。
現代詩不比一般課文,語言凝練是它的特點,用詞用典也與一般文章不同,每個文字背後都掩藏著作者的「心」。它的教學應該有它的特點。
第一,讀是現代詩教學的主要手段。現代詩跟一般課文的文字表述有些不一樣,節奏感、韻律感很強。教學初,就應該讓學生讀通讀熟詩句,還要讀出特有的節奏感,在讀中初步感知詩句內容和情感。
第三,學詩還應該學會調用學生的生活體驗,來體會詩句情感。一切「詩語」皆情語,現代詩的意蘊都比較深遠,用詞用典的現象比較常見,所以沒有學生的生活體驗參與學習,學生只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感悟著老師的感悟。
比方這首詩,在講詩人小時候沒看到海的沮喪、失望時,教師不能只就詩句內容去硬性感悟,更多的是要學生去探究,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歷。不然學生口裡的「沮喪」「失望」只是一個心情符號,激不起他們內心的感受,沒有情感體驗的詞語是沒有溫度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爬山的經歷,去感受辛辛苦苦爬上山頂卻沒見到大海的沮喪,這時候的品讀,情感就會更深一層,學生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印證」詩句內容和情感。
第四,現代詩的教學不能簡單地靠一再的讀去體會情感,因為凝練的語言會讓學生找不著感覺,所以讀詩時,教師還有必要引著學生去「消化」詩句的語言,把這些詞語變成學生生活的寫照,這樣,學生在讀詩的時候才會自覺用自己的經歷去印證詩句的內涵,讀出自己的感悟。像這首詩,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部分時,一定要把文字「無數座山」變成學生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只有在這種情境下的,才會知道「信念」的重要性,才會在心中營造起那片「用信念凝成的海」。
第五,現代詩的學習還需要積累,建議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次的讀,幫助學生積累詩句。真正領悟詩歌意境是需要具體情境的,積累有助內化,說不定某一個生活情境中積累的詩句就會脫口而出,通過它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所以,學現代詩,不是學內容,也不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積淀,是一種情感的積累。
這樣的教學可以收到以下效果:首先,讓學生經歷了讀詩的過程,懂得欣賞詩歌要領會藝術形象所蘊含的意味。第二,了解讀詩的方法:結合背景,結合自己生活體驗,想像詩歌描寫的意境,把意象具體化,體現詩歌的形象性。第三,初步感受到詩都是有意象的,表現手法用多種形式,如:
用典、想像、烘托、渲染、象徵、對比、托物言志等
❿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
以駱賓王《詠鵝》一詩為例。在教學中不妨可以設計一個「詩畫」相結合的環節,逐步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一層一層撥開文字的外衣,共同尋找隱藏著的美。課堂中,教師可以將事先准備好的三副畫展示於學生面前。根據畫幅引出課題《詠鵝》,並設疑:這三幅畫中只有一幅畫才是駱賓王《詠鵝》中描寫的那隻鵝,你們想知道是哪一幅嗎?——引導學生自由讀詩,試著理解詩意。學生闡述自己對正確畫面理解同時,正是教師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驗文本,感受詩情的過程。學生探索「三美」的過程,同時也幫助了學生醞釀了情感,為朗讀做好情感的鋪墊。
①曲項向天歌(為什麼歌唱?歌唱什麼?)——學生在想像中說句——在想像中感受到快樂——有感而發的朗讀。
②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試著讓學生描述想像中白鵝在水中嬉戲的情景——想像說句——指導朗讀)可提供的句式訓練,例如:
句式一:你瞧!它的羽毛多呀,就像!
(例:你瞧!它的羽毛多白呀,就像白色的雲朵飄浮在藍天上。……)
句式二:你看!它的腳掌多呀,就像!
(例:你看!它的腳掌多紅呀,就像火紅的楓葉在風中舞動。……)
句式三:快看哪!它真像。
(例:快看哪!它多像一隻潔白的小船浮在碧綠的水面上,兩把紅色的小船槳輕輕地劃動著清清的河水,多美啊!)
在引導中注意把握《詠鵝》中隱藏著的三個「美」。
①「形體美」——曲項
②「音樂美」——向天歌
③「色彩美」——白毛、紅掌(綠水清波)
(水「綠」,水「清」都是對白鵝美的一種襯托,也可以借機誘發學生們對小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通過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句去理解把握詩意,由局部到整體的感知,在想像說句的基礎上挖掘詩歌中蘊藏著的美,從而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到文字的魅力所在。學生深入文本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逐步接近「美」的過程。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情感積累,在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中逐一得到了發揮與展現。在此番與「美」的較量之後,讓學生再次朗讀這首古詩,相信一定能將鵝的美,鵝的自在,鵝的快樂,以及對事物的熱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習古詩,從而又跳出古詩;感受美好,從而又衍生出美好。這就是我們應該給予學生的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語言的魔幻,在親近文字的行進過程中一次一次地讓學生體會到熠熠生輝的不僅僅是書本的語言,更是來源於自己內心的聲音,這聲音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聲的。因為潤物的恰恰是無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