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中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的銜接

中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的銜接

發布時間:2021-03-03 19:29:05

Ⅰ 課內外文言文閱讀銜接的契合點有哪些

正閱讀教來學與寫作教學中是語源文 教學的主體,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但在教學中往往將二者孤立起來。其實,課文是學生學習作文的例子,語文教材更不乏文質兼美的篇章,其中儲藏 著無窮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寫作智慧。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找准課文與寫作的契合點,才能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方法,讓課文真正成為啟迪學生作文的一把 金鑰匙。一、寫法訓練類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寫法多樣,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好素材,教

Ⅱ 如何做好小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

當前,很多初一學生的家長反映:孩子語文成績由原來小學的優秀下滑到中等水平。這種現象正表明了中小學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這也是擺在我們中小學語文教師面前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小學、初中的語文教學的銜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經過思考,我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具體原因可以簡要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從小學升入初中可以說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但這一轉折點僅靠兩個月就想順利渡過從時間上來看尚有不夠。六年級的學生周圍的同學都是一些充滿稚氣的孩子,他們還是擅長用孩子那幼稚的處事理論、方式來解決問題,雖然已有一些自己的主見,但是還不能像成人那樣妥善處理。當學生進入初中這個新學習環境時,他們會感到新奇、興奮,但同時也會感到強烈的不適應,因為他們面臨的是新老師、新同學,孩子的心理變化決定這個銜接的難度。
二、中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小學教材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較少,教師一般要求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的理解,小學教師講課速度較慢,課堂容量小,且內容反復講、反復練,所以小學的課堂效率很高,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當堂掌握,極少數不能當堂掌握的學生通過課後的適當補習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鑒於小學學科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一進入初中,考試學科明顯增多,特別是教材內容加深,知識點增多,除了記憶性的知識點(記憶性的知識點難度加深,主要體現在文言文部分),閱讀量要求比小學明顯增多,且更側重分析與理解,思維難度增大,對學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中語文教學課時緊,教師上課進度一般較快,課堂容量大,再加上學生往往是幾個村校和中心小學合並的,所以班額較大,老師不太可能對每個人作細致的輔導,作業也不太可能精批細改,這就要求學生要有高度自覺性,認真、獨立地完成好作業。中學考試多、難度大、時間少,其中很多題目是要求知識點的遷移,所以部分學生有點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導致原來在小學時相當一部分語文成績還不錯的學生進入初中後語文成績出現大幅度的後退。

三、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上也存在著脫節現象。小學教學模式是「全扶」式,教師在備課時往往備詳案,環環相扣,過渡語言也設計得非常完美,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學生在教師精心組織的課堂中一步一個腳印,學得很踏實,但這種教學模式的缺憾是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日復一日,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會越來越強;教師也不是主導的地位,教師扶的比較多,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中,學生個性得不到很好的張揚,這離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有一定的距離。長期適應這種教學模式的小學生一到初中,他們就極不適應初中的教學模式,初中語文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中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會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整個課堂中,老師只不過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佔主導地位,初中語文課堂給人感覺隨意性比較大,但也有一條主線貫穿整個課堂,而不是一盤散沙,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放得開收得籠,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見,中小學的教學模式的差異也是造成脫節的原因之一。
這些脫節現象,使得部分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產生畏難和抵觸情緒,如此惡性循環,還有可能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認為我們中、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針對語文教學上的脫節狀況,及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加強中小學銜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經過思考和實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做好銜接工作:
一、教材內容的銜接。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能運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求知慾特別旺盛,但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緩慢的節奏和單一的信息刺激。所以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了解初中語文教學課程要求,從而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體現出初中語文教學的理念,教學中以發散的方式來增加一些新知識,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為學生進入中學打好基礎、增強適應能力。同樣,初中的語文教師也應該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在銜接期對學生要求不要太高,設置好階梯,不能操之過急,因為學習需要循序漸進,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到不了位。

二、教學模式的銜接。心理學家認為: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其身心特點和初中學生已比較接近,學生到五、六年級時,已經學得比較輕松,這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潛能,如果我們還是沿用低年級的「全扶」式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更加依賴老師,缺乏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在了解中學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像的空間,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的銜接。
三、加強中小學語文學科的互動,形成合力。多一些中、小學語文公開課的展示,特別是多聽一些常態課,在聽課過程中取長補短。在這個新形勢下,我覺得很有必要把中小學銜接的課題研究繼續並深入地開展,中小學要多開展互相聽課活動,進行課堂研討,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層次的問題。
四、學習習慣的銜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如養成寫好字的習慣,現在的作文教學非常注重學生的卷面、字跡,特別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小學的教師要抓住契機,力爭每個學生都能寫好字,幫助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認真聽講,主動正確地做好筆記),逐漸讓學生有意識地增加閱讀量,因為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後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適當的課外讀本:如《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駱駝祥子》等,並可以採取相應的方式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逐漸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日記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可以為以後的作文寫作積累素材,所以在小學的高年級特別要注意這方面的加強。

五、學習方法的銜接。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學生的語文成績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為學科基礎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師應該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做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小結;如何運用科學記憶法提高學習效率;進行課外閱讀時,可就方法作指導,如讀書的方法:選讀、精讀等,如何做批註等;指導學生在考試後如何正確地進行檢查等。總之,教師要盡力使學生學會獨立自主的學習,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心理上的銜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剛升入初中,面對新的老師、同學、環境,難免會出現新奇、緊張、甚至無所適從的現象,特別是一些成績退步的同學,他們往往自尊心很強,但缺乏自信心,情緒低落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面對這些學生教師應認真分析其原因,不斷增強其信心,幫幫他在學習中找回快樂、找回自信、找回動力,努力讓學生在心理上順利走過這個艱難的過渡期。
中小學語文銜接的脫節現象,雖然是個難題,但是只要我們在新課程背景下不斷變更教學理念,努力實踐,及時總結,不斷反思,相信我們會把這個難題順利解決。

Ⅲ 如何實施有效銜接小學語文閱讀教

朱永興教授曾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其實就是他的閱讀史。」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也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小學閱讀總量達到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如果我們僅僅將學生的閱讀局限在課本中,圈定在課堂上,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甚至影響到學生終生的發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將課內外閱讀銜結起來,是面臨在每位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課內閱讀為課外閱讀提供方法和習慣上的指導,課外閱讀開闊課內閱讀的視野,延伸課堂教學的長度,拓寬課堂教學的廣度,這兩者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奠定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讓學生的生命因閱讀而充實,因閱讀而精彩。
「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准》中一個重要的基本理念。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光靠課內幾十篇課文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課內教學只是一個引子,還需要將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等,正確、巧妙的遷移到課外,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有效結合,同時開花、結果。「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句話更道出了課內外閱讀結合的重要性。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是有限的,那麼,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內外結合是根本。「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遵循的規律之一。語文教學必然要課內延伸到課外,從而使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時,認為他從課內所獲得的僅佔百分之三十,而其餘百分之七十則來自於課外閱讀。搞好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要想在課外閱讀上有所感悟和收獲,首先必須在課內閱讀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我們語文課本上所選的內容都是經過專家們的評審,代表著我們民族語言精髓的精品。徜徉其中,我們可以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觀與美麗,那裡有「靜、清、綠、奇、秀、險」的桂林山水,有雄偉壯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大漠孤煙直」的塞北風情,也有「風景舊曾諳」的江南早春;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受盡屈辱、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一幕,那裡有訴說屈辱的圓明園,有狼牙山五壯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偉大的獻身精神······朗讀和背誦這些經典篇目,對於提升語感和語文口語表達能力十分有效。我在教學時,不僅讓學生去讀、去品悟,自己也要認真做好范讀工作,當我范讀時讓學生邊聽邊想,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語速,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嘗試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朗讀中積累優美詞句,在朗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我在語文教學中時常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文章,在我的引領下,以文章帶領他們進行時空的穿梭,領略各種風情,遨遊藝術殿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作為教學工作者,我首先把改變課堂教學的觀念和作法,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把課外閱讀、課外練筆以及課堂之外的各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納入語文教學范圍之內。美國教育學家華特科涅斯指出:「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們必須開放課堂,也就是說,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相通的,它們都要從字、段入手,理解文章意思,學習寫作方法等。因而我在講讀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學會閱讀,從探求閱讀方法入手,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在課內閱讀中學會讀書方法,在課外閱讀中運用讀書方法,從而帶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帶領學生學好「例子」,然後要挖掘「例子」中有利於知識拓展的「鏈接點」。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學中,我常鼓勵學生多積累古詩。如:在教學李白的《靜夜思》後,讓學生去朗讀、背誦「思鄉類」的其它古詩,待學生將古詩背下來後,再引導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教材中還有許多以寫人為主的課文,我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事跡和品質,還要注重拓展延伸,讓學生去閱讀與文中人物類似人物的生平和事跡,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是小學生最經常最廣泛的語文活動。考慮到小學生對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能力較弱,我嘗試在每學期初根據教學內容制定一份課外讀物推薦計劃,這份計劃的制定一定要把握課內外讀物的聯結點。我在推薦的讀物時,將課內的課文與推薦的讀物要有某種聯系,內容相關。如學了《冬陽·童年·駱駝隊》,我推薦學生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學完《祖父的園子》後,我相應的向學生推薦蕭紅的《呼蘭河傳》作為課外讀物;學了《長城》,推薦學生讀《黃河魂》,學完《蜜蜂》,推薦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等科普類文章。這樣不但真正使學生「開卷有益」,也對學生如何選擇課外讀物作了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逸事,鼓勵學生去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另外,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在開展評價及談感悟時盡可能的引用課外的名言警句格言、歇後語、詩句等,活學活用。進一步鼓勵同學們只要多看課外書,就能有豐富的知識,聰明的頭腦,同時在班裡建立圖書角、讀書園地。讓家長轉變觀念,爭取家長的支持,支持孩子讀有益的課外書。開展「把好書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動,可以把自己在家裡看完或閑置的書帶到教室里來,和同學們一起看、一起分享,讓我們的教室里書香飄逸。這樣在大家的帶動下,一部分平時不愛課外閱讀的同學也會捧著一本書開始讀起來。另外,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鍾,讓學生吟誦古詩、名人名言拾錦、諺語、歇後語拾零、成語接龍,談論自己收集到的與本節課有關的資料、逸事。小學生最突出的優點是好表現自我,他們要在這五分鍾展現自己最有學問、知識豐富,就必須在課外去閱讀有關的書籍,久而久之愛上課外閱讀,養成喜愛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我時常利用課外閱讀這一陣地,不但讓學生系統地掌握讀書方法,還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一是指導記錄的內容。如語文方面的知識,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闢的議論,文章的結構與提綱;記歷史、地理以及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或趣聞;及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跡及豪言壯語等。二是指導記錄的方法。批註筆記,在閱讀時使用不同的符號在樹上做批註。提綱筆記,讓學生把讀過的內容寫成內容提要,或是讓學生把讀過的文章理成結構提綱。摘錄筆記,如摘錄詞句、段落、小知識、名言警句等。摘錄時要忠於原文,註明出處。心得筆記,即讀後感,抓住原文自己最感動、感受最深處,聯系自己寫出體會。經過幾個學期的課外閱讀,每個學生都積累了一本厚厚的讀書筆記,一本我的讀書感悟,一冊課外閱讀小報。有的同學還給自己的讀書筆記起了好聽的名字,如《讀書採集》、《書海采貝》、《精彩書冊》、《讀書品味屋》、《好書大家看》······總之,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要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效果,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閱讀的內容,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講過:「課外閱讀對語文課來說,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如今社會生活高度開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深厚歷史文化,從而去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激起孩子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引導學生喜愛閱讀、迷戀閱讀,語文的知識與各種能力自然而然累積起來,達到劉勰所說的「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的境界。
總之,小學語文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內外結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鞏固課堂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我們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增強語文教學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課內是基礎,是先導;課外是課內的繼續和擴展。課內指導方法,帶動課外;課外知識的運用和遷移,又促進課內的提高,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寬、更全面。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品,就不能拘泥於課本,拘泥於課堂,只有立足於課堂教學,又關注課外閱讀,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Ⅳ 淺談如何做好初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銜接

在文言文中要把握特殊語言現象。大家經過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學習,已經積累了版一部分文言詞語權,對文言用法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認識,也建立了一定的文言語感。高中文言文學習要求大家「了解並梳理常用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必須要清楚把握漢語中詞語的分類,才能分清文言實詞、虛詞及其解釋和用法。而文言文中的特殊現象: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沒有漢語語法知識作為基礎,更是難以分辨和把握。

Ⅳ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銜接

語文教學銜接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復雜,在教學方法上與小學也不盡一致。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那麼,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呢?
1
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學、心理學的規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要實現教學目的,就要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成績至關重要。而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影響了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以及學習習慣,進而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探討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途徑和方法,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特別是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非常必要。
通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發現,進行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是可行的,其原因在於中小學教學、學生學習語文的空白點是可以找到並予以加強的,關鍵是小學與中學的相互延展、靠攏、銜接和磨合。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延續性,哪個環節出了偏差或問題,都將影響學生的語文能力,而現今的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是結合的依據,也是進行教學銜接的依據。
2 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的策略2.1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銜接意識,小學初中齊抓共管是前提。小學和初中的教師、學校領導要有九年一貫制的思想,以素質教育為總體目標,轉變各自為政的教育觀念,樹立銜接意識,為中小學銜接問題的解決提供根本性保障。
小學尤其高段教師要有銜接意識,以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習慣為重點,為初中語文教學打基礎,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持續提高;初中尤其是初一的教師更要有強烈的銜接意識,經常想到與小學教學的銜接問題,關注學生的原有基礎,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的發展。2.2
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克服不良傾向。在教學實踐中,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後有自覺復習的習慣;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以及加後記的習慣;文章寫成以後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的習慣;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的習慣。
3
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與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指導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增加了,難度也加深了,知識點增多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五個環節;怎樣掌握好基礎知識;怎樣進行文段閱讀;怎樣做好知識整理與歸納;怎樣運用科學記憶法來提高學習效率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腦、動口、動手,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問難,教師則抓住契機,巧為點撥,為學生釋疑解難。總之,教師要盡力使學生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
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教師要延續小學老師常用的情景教學模式,根據初中新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掌握程度,實行分層次地教學,選擇一些活潑有趣、學生樂於接受的語言材料,靈活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堂交流互動。教師還可以在學生互動過程中進行鼓勵,緩解他們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慢慢融入到初中課堂的教學氛圍中來,以行之有效的教學銜接策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5
溫故知新,適當復習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加難的課文,難易有諸多不適應,適當復習一下舊知識十分必要。一是把握住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這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二是根據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適當重視形象思維。如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的視聽效果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Ⅵ 如何處理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銜接問題

一、初高中語文文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從初中入學成績看,不少語文成績不低的同學,在進入高中後,尤其是半個學期考試後接觸到文言文的學習時表現得比較發愁,大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之感,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疑惑感。有的學生竟然放棄了高中語文文言的詞法學習,覺得特別沒意思,個別人甚至對語文逐漸失去信心,將精力轉向專業課的學習,當然,職業中學的學生文化課成績原本在入學初就不是優勢,選擇職業學校本來就是要在專業上有所建樹。但是,表現為大批的學生厭學文言,甚至影響到整個語文的學習,另外,高一講的文言文,學生對一些語法現象,如倒裝句式,賓語前置、定語後置,學生初中沒學習過,這些新的生的知識,與現代漢語,根本不理解,老師還必須補充講解才行,而職業中學的大多數學生原本就有文化課的厭學情緒,講解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成因分析 首先,由於初中屬九年制義務教育,也受學生年齡特徵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較低。這就決定了初中語文教學大部分要求低難度的,是簡單知識型的,沒有稍高難度的知識要求,能力型的更少。雖然考試分數較高,但科學的學習習慣未充分養成,應有的能力沒有完全培養出來。加之《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明確:「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這樣初中教師認為不考的就可以少教,甚至不教。特別是文言文,初中教師一般不再強調字字落實,學生只要憑語感、直覺,大致意對即可,這樣,造成升入高中後的學生文言學習的困難是可向而知的了。而久在高中的教師卻覺得以前的學生語法知識學得比較系統,扎實,而現在的學生卻連最基本的主、謂、賓、定、補、狀都一團亂麻,特別是文言文,問起句法、詞法,問起狀語後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學生茫茫然不知所雲,造成了前後不銜接的局面。升入高中後,部分學生仍然延續原有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定勢,過多地依賴老師,掌握知識以機械記憶為主。如:靠前才背書,看課文,記解釋等。而高中教育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此,一些必要的知識要求相應增加,難度上也在增加,就說文言教學,職業中學教材雖然沒有普通高中的高難,但也旨在培養學生相關的知識技能,要求職業中學的畢業聲具有一定的語言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應對策略分析 要想初中高中銜接」,使得學生知識能保持、強化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進一步習得高中語文學習要求的學習方法、習慣,最終建立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規律的學習機制。 首先,研究初高中語文文言文教育目標的差異。 初中「理解基本內容」,高中「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譯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 由此看來,文言文閱讀,對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明顯增強。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現狀和語文學習達到的程度。我們採用問卷和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特別是文言文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便於在下一步能有針對性進行教學。注重對學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條件。 第三,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 其一、通過學習文言文,拓展現代漢語知識與能力。 文言文是漢語言的「文物」,是我們民族語言的根基,是掌握和運用現代漢語的支點,也是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起點。現代漢語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語言發展的必然的結果。僅僅掌握現代漢語,並不能保證我們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更高的語言能力應該是融會古今的。而識讀文言文的能力是漢語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如果割裂了古代漢語,則我們的語言能力是不全面的。 其二、學習文言文,提高識讀文言的能力是繼承中國傳統古代文化的必然過程。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這些文化的載體是通過文言文來完成的。如果不能識讀文言文,則必然失去了了解這些文化的依託。反之,如果我們的文言能力水平高,則在傳承中國文化,弘揚中國文化精神方面會減少許多障礙。 其三、學習文言文,是我們在彌補我們過去語言學習的不足。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對於傳統中華文化並不很在意。中國傳統文化面臨削弱的危險。而要保證中國文化的傳承,我們需要更多的人能讀懂文言文,需要更多的人具備識讀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我們從高中階段起認真學習積累文言基礎知識,提高識讀文言文的能力。 以上這些,是我從本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中習得的,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實踐。 第四,改進文言文教學,努力接近學生實際 傳統教學文言文的方法大都誦讀與串講。在要求學生普遍熟讀課文的前提之下,經過老師的串講,使學生明白大義,理解基本的內容,再綜合提高。雖說傳統的教學方法有相當大的成分是合理的。但今天,各種社會因素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要求學生反復記誦某一課文內容已經比較為難。由於多年的現代漢語教學已經弱化了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對文言文了解得越來越少,學習的難度已然加大了。在這種情況下,要學習文言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樣 教學要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參與。再者,教學方式上力爭生動而活潑。其三,科學合理地加大教學容量,避免單一形式,單一內容。緊緊抓住文言基礎:比如文言實詞的量,文言虛詞的量,二者的常用現象,以及一般的語法現象。另外一定的閱讀量也會在夯實文言基礎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定量的訓練,否則不能活學活用。第五、藉助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等,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這些是我這次繼續教育學習的,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具體應用。

Ⅶ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

我是和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呢,媽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這樣,在上中學的時候就為學好語定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的銜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