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所有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其中「寫」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要想寫得好,就得讓學生勤於積累,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積累」。【關鍵詞】積累 寫作方法 生活素材一 積累好詞佳句俗話說「十個好腦瓜不如一個爛筆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欣賞並摘錄文中的精彩片斷、語句,乃至單詞。
❷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
劉亞光
摘 要: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提出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多積累文言文,也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列舉了增加閱讀的文言文篇目,提出了教學方法上的建議。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生;文言文;積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與內容」中對小學文言文做了相關的要求,可在後邊的「附錄1」中卻沒有推薦小學階段應該背誦的文言文,這一空白給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創造空間。人教版和語文S版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四篇文言文進入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版是《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兩小兒辯日》;語文S版是《自相矛盾》《畫蛇添足》《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多積累文言文,也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一
在選擇要增加閱讀(也可以稱為拓展閱讀)的文言文時,一般是選擇和課文內容的主題相關聯的文言文。如《楊氏之子》,課文內容是: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文出自南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饒有情趣。與課文主題「言語之妙」相同,還有這本書中的《徐孺子賞月》: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在此認識的基礎上,筆者整理出一些適合增加閱讀的文言文,又囿於筆者只熟悉人教版和語文S版的小學教材,因此,有如下幾篇,僅供參考:
1.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課《楊氏之子》(主題:言語之妙)
增加閱讀其二,《世說新語·言語·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2.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主題:友誼)
增加閱讀《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耶?」敵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敵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課《學弈》(主題:學習)
增加閱讀清朝彭端淑的《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4.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課《自相矛盾》(主題:寓言)
增加閱讀《韓非子·內儲說上·濫竽充數》: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5.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課《畫蛇添足》
增加閱讀《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鈴》: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6.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誇父逐日》(主題:悲劇神話,鍥而不舍的精神)
增加閱讀《精衛填海》: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二
下面列舉一個在教學中增加閱讀的案例,希望能給教師的具體教學帶來一些啟示。
案例,師延峰發表於2009年第12期《中學語文教學》的《誇父逐日》教學實錄:
師:人們經常和「誇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劇神話還有「精衛填海」(同上文言文)。
精衛本來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兒,在游泳的時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為一隻精衛鳥,經常從西山上銜一些微小的土、石、木頭,要把淹死她的東海填平。
這兩個神話的結尾有什麼不同呢?「精衛填海」沒有結果,沒准今天她還在堅持填海呢,只是我們沒有看見而已,但誇父有結果,是個明確的悲劇性的結果。
同時,這兩個故事也有明顯的共同點,是什麼呢?(都想試圖經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或許遠古人類在創造這些神話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將無法實現這些夢想,但他們還是要創造人物替自己去實現。
……
三
根據以上的看法,筆者還想提兩點建議:一是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可以再增加一些文言文課文,以滿足學生學習祖國傳統文化的的需要;二是建議有關部門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的附錄中,增加一些小學階段推薦背誦的文言文,或明確提出要學習的文言文。這樣,小學生不僅可以朗朗上口地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也能抑揚頓挫地背誦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名篇,這豈不是很好。
最後,在課內增加文言文的教學方法肯定不止這些,但囿於筆者的學識淺薄,只能談到這個程度,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建霞.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J].才智,2011(2).
[2]亢素格.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3(5).
❸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積累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那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怎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積累,認為從以下幾方面來做比較有效。
一、教會學生在聽中積累語言。現在電視、廣播、網路、MP3、MR4、錄音機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學習語言,對學生來說是沒有任何負擔,反而能從聲情並茂的講解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慾望。學生耳熟能詳,就會從中積累語言文字,有時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受。
二、熟讀背誦在背誦中積累。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古語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為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完全證明。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非常笨拙落後,其實,這正是符合漢語特點教學的高妙之處。很多專家都痛心於語文課堂很少聽到琅琅書聲,一些範文佳作,雖經語文教師二、三課時口乾舌燥的講析,但仍有學生不能熟讀課文。我要求所教中、高年級學生有選擇地盡量多背,或記住大意復述課文,並且根據學校安排把小學生應該背誦的80首古詩詞落到實處。巴金先生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裡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的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巴金先生的話給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
三、增加學生課外閱讀,在閱讀中積累。呂叔湘先生說過:「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材料光靠課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閱讀。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因為,只有博覽群書,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基於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盡量擴大自己的課外閱讀面。我為學生列出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有選擇地多讀、廣讀。我堅持做到以下四點:1.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給學生留出閱讀的時間;2.在課堂上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其會讀會摘錄。如就全書來說,往往以瀏覽性的默讀為主,對那些語句優美生動的段落,應反復誦讀,摘錄文中的成語、名言警句、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式、含有關聯詞的句子等,還可寫一些體會文章;3.提出語言積累的具體要求,對所摘錄的好詞好句好段,要求學生每兩周進行一次自我梳理,歸類「入庫」,每學期末進行一次較為徹底的「翻箱倒櫃」,使積累的語言文字不至於「發霉爛掉」,從而提高積累的長久性。4.每周定時檢查,並作好統計,在班上公布,給認真的學生加星。這樣做,促使了學生更自覺,更認真地進行閱讀,保證了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平時,我了解到學生對某些作家、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自主閱讀心理,就圍繞這些熱點舉辦專題講座進行指導,這樣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刺激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課外閱讀如同吃飯、睡覺,不可或缺,還能對正確選擇閱讀,科學指導閱讀產生明顯的正效應。
四、放開手腳讓學生多說,從說中積累語言。毛澤東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說話是對語言材料的一種使用,它能讓學生一方面運用積累的語言,另一方面進一步積累語言。說話處在一個不斷建構的動態過程中,其終端就是所謂「內部語言」。說話在其建構過程中不斷向「材料倉庫」提取合用的材料,並不斷前行,由含糊變得逐漸清晰起來,按照一定的順序,用一定的「所有」語言表達出來。為此,我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如開展課前五分鍾系列演講訓練,讓學生按座位順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備自己課外閱讀的精彩片段;每周舉行一次好詞好句欣賞會,讓學生將自以為優美的詞、句、段與同學一道仔細品味;每兩周舉行一次故事會,或詩歌朗誦會、好詞好句接龍比賽、辯論會等。活動中,人人必講,這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促使學生讀相關方面的書,而且鞏固並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這些活動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舞台,設計說話情境,讓學生暢所欲言,有條理地說,倡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閱讀中獲取的知識,談收獲,議看法,評瑕瑜,讓學生一方面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另一方面在「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況中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與渴望,同時也在說話中幫助學生積累了新的詞彙、短語、句子,掌握了新的語言結構,既提高了學生說話的技能,又達到了鞏固平時學習的語言材料的目的。
總之,培養和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很多,這需要我們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大膽創新。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去尋找總有適合於你和你的學生積累和發展語言的途徑。
❹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積累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要注重「豐富語言的積累」,並在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中有了具體的操作指導,如第一學段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和「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第二學段指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第三學段指出「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筆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主要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語言積累。
一、語文教學要創設一種真正的教學對話情境
現代課程論的觀點認為,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為擁有不同文化和溝通文化的兩代人,在溝通中進行心靈碰撞,從而提供發現世界、發現自我、相互發現的契機。如果以教師的好惡代替學生的自主選擇,把積累變成硬性灌輸的過程,必然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為積累的對象所吸引,產生讀、背的需要和慾望,積累才會有內驅力。從這個角度來看,語文積累很需要教師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術手段和方法策略。
二、語文教學要重視主體分層,尊重差異
《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學生的差異,了解學生的差異,並在此基礎上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進行精心分層,實施小學語文教學,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讓學生表現出各自不同的個性。
三、語文教學要引導朗讀,豐富積累語言
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下筆如有神」。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有所值,讀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葉聖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讀稱為「美讀」,並指出,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在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因而,教師要注意引發學生在朗讀中動情、生情,主動積極地積累語言。
四、語文教學應從「理解課文內容」轉為「學習課文語言」
傳統語文教學里,教學重點主要是放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在通行的「初步理解課文」、「分段講讀分析」、「歸納總結全文」的課堂教學三部曲中,分析理解課文內容成了貫穿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硬任務。課文理解了,教學任務就算完成了,而課文中豐富的詞語、生動的句子,以及大量規范的語言,學生是否內化,能否運用,則似乎成了學習課文的軟任務,可學可不學。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無疑就異化了語文學科的性質。課文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對象,然而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數學、常識等學科不同,後者教材的內容就是教學目標,學生掌握了教材內容,就完成了教學要求,而語文學科則不同,課文的內容並不是學習的主要任務。換句話說,語文學科主要不是學「課文的內容」,而是課文的「語言文字」,課文的「表達形式」。課文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具體的情境,學習課文的主要任務不是理解課文情境,而是藉助課文的情境學習語言文字,進行各種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五、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自主積累的能力
首先,要自主確定積累的內容。一篇課文值得積累的內容很多,教師可讓學生自主地選擇一個或幾個內容進行積累。學生喜歡什麼就積累什麼,教師不必作過多的干涉。其次,要自主選擇積累的方法。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學生總是自覺地運用著各種學習方法。從學習心理的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因人而異的,這里實際上存在著一個學法選擇的機制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進行這種學習方法的自覺選擇,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發展學生的積累能力。
六、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更要重視運用
葉聖陶指出,舊式考試可以養成記誦很廣博的「活書櫥」,可以養成學舌很巧的「人型鸚鵡」,可以養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讀為生的「儒學生員」,可是不能養成善於運用國文這一工具來應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積累不能重走舊式教育的老路。從內容上說,應該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能讓他們怦然心動、會心一笑的內容。從要求上講,記憶一些名言警句,對一些經典名篇有所印象就夠了。我們要引導學生積累的東西必須讓學生真正理解了,領會了,盡可能地用過了,才有可能積淀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因此,要努力為學生創設運用語境。如,通過一些活動,展示一些場景,讓學生說說聯想到的警句名言;帶領他們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爛漫的春花中,讓他們說說想到的有關詩句,這比單純地讓學生死背名言、詩句要有效得多。
總之,語言的學習需要拓展,要指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積累語言。除教材外,語文學習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聽廣播,在看電影、電視過程中注意各種生動語言的表達方式。平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語言實踐活動,多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等場所增長見識。所有這些,都是豐富語言積累的重要手段。一句話,我們必須重視指導學生到「大課堂」里去學習語言,積累語言。
❺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積累語言
因為來學生之間年齡、心理、知識水源平相近,交往最放鬆,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激發學習的慾望。據此,在每次習作之後,教師應該為寫作出色的同學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也是為大家互相學習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無論是一句、一段還是全篇,只要有閃光之處,都可以進行展示。之後,再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取得成功的秘訣。在這些經常性的經驗交流中,不僅使他們嘗到了注重積累語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更使那些懼怕習作、下筆無話可說的同學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使他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同學們積累的慾望,並且使這種慾望變為其自身一種迫切的需要,也為日後的自覺積累奠定了堅實的動力基礎。
❻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答。從中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指導訓練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更要促進小學生對語言的積累。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呢?這是廣大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指導小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❼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語言積累
一、語言文字積累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二、簡要闡明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積累的意義
三、激發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的興趣。
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積累訓練的有效策略。
❽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活學生的「香餑餑」。唯有調動起他們的積累興趣,使其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出積累的慾望,才是實現語言積累的可靠保證,才能使其樂此不疲地投入到這項活動中來。
為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經常給他們講一些集知識性
與趣味性於一體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往往又是「連續劇」式的,在孩子們正痴迷的時候給予「剎車」,並告訴他們,要想知道故事的結局,請到學校圖書室借閱某書。讓孩子們在「懸念」中產生慾望,在「慾望」中查找,在「查找」中閱讀,在「閱讀」中積累。
因為學生之間年齡、心理、知識水平相近,交往最放鬆,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激發學習的慾望。據此,在每次習作之後,教師應該為寫作出色的同學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也是為大家互相學習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無論是一句、一段還是全篇,只要有閃光之處,都可以進行展示。之後,再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取得成功的秘訣。在這些經常性的經驗交流中,不僅使他們嘗到了注重積累語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更使那些懼怕習作、下筆無話可說的同學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使他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同學們積累的慾望,並且使這種慾望變為其自身一種迫切的需要,也為日後的自覺積累奠定了堅實的動力基礎。
二、帶領學生多讀書
重視語言積累就得增加閱讀量。教師應有讓小學生「少做題,多讀書」的觀點,課內應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松愉快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如學完袁枚的《所見》與楊萬里的《小池》後,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齊讀、小組讀、賽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對短小精悍的古詩牢記於心。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報刊和課外書籍,擴大閱讀面,注意閱讀材料的多樣化。「蜜蜂廣采百花,才能釀得佳蜜」,例如學完四年級上冊的《卡羅納》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課文後面的資料袋,了解《愛的教育》這本書,再激勵全體學生課後閱讀這部影響深遠、廣為流傳的名著。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里裝著上百篇文章,幾十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就一定會比較強。
三、引導學生巧背誦
江澤民主席曾經說過:「不論學什麼語言,都得背,背誦使人受益不淺。」背,不僅可以使語言材料迅速內化,還可以為語言運用創造必要條件,背是語言積累的重點工程。背包括背誦和背寫。背誦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朗讀訓練的強化與延伸。而背寫不僅使學生掌握大量的字、詞、句,也學習了文章的表達方法。指導學生背誦可以採用這樣幾種方法:
(1)、提高背誦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背誦有興趣,一定會將外部要求以內部動力結合起來,把背誦轉化為自覺行動,這樣會大大提高背誦效率。反之,則相反,並會產生惡性循環,使學生感到厭倦。激發學生背誦興趣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背誦的重要性,讓學生有充分的准備。其次要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名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燃起興趣之火。有了成功,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背誦就有了興趣。最後要經常開展競賽活動,
有利於激發學生強烈的背誦慾望。
(
2
)
、掌握背誦方法,在學生有了背誦的基礎上,方法就顯得尤為
重要。背誦方法指導可採用滲透指導與總結交流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滲
透指導就是在講授新課中指導方法,見縫插針,隨時滲透,把講授、示
范、演示、歸納等融為一體。例如在背誦《泉水》這篇課文時,可在講
授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主要介紹了兩反面內容:一是提供泉水;
二是陶冶情操。課文是圍繞這兩方面品質開展敘述的。這樣,學生在背
誦的過程中,也能抓住這兩方面來練習。抓內容,理思路的背誦方法自
然地滲透給學生。總結交流指導則是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同學之間互
相交流,取長補短。這樣段落相同的按其結構特點背誦,句子相同的抓
重點詞語背誦的方法便隨之產生,學生用起來也得心應手,大大提高了
背誦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畏難情緒。
(
3
)
、擴充背誦材料。每冊語文教材中都有要求背誦的材料。如果
單純背誦這些內容,不但數量不夠,不利於提高背誦能力,而且也阻礙
了學生背誦的興趣。鑒於此,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經常增加一些內
容。每逢節日,便背誦與之相關的古詩詞;遇到突出問題,就背誦一些
名言警句,這樣,既可以增加背誦量,又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背誦的訓練使學生積累比較豐富的詞彙,
寫作文或說話時也能有材
可選,有話可說,有詞可用,對語文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督促學生勤摘抄
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要做積累語言的有心人就應當在讀到好詞佳句、優秀詩文時都要熟讀成誦,最好隨手摘抄下來,以加深印象和方便今後運用。
要讓學生明確讀書做摘抄的好處,採用給他們講名人讀書做摘抄的故事是引導他們做摘抄的方式之一。我經常鼓勵學生以名人為榜樣,養成摘記的習慣,摘抄之後能經常看看,經常用用,對今後的寫文章、出專著肯定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最有效的還是要讓他們認識到摘抄的作用。在作文講評的時候經常把學生作文中有些引用得特別精彩的部分當作範例來宣讀、評點,讓小作者講講自己是從哪裡學到的,讓其他學生真切地體驗到讀書摘抄做積累的妙處。
要想學生養成勤摘抄的習慣,教師還應教給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再定期批閱,平時多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定時把積累的語句進行整理分類。為了養成學生自主讀書自主積累的好習慣,教師的檢查是必需的。剛開始可以採用全面檢查的方法,當學生漸漸形成習慣的時候可以採用隨時抽查的方式,可以抽時間,也可以抽人員。習慣養成比較落後的學生應是關注的重點,既要幫助他們找到沒有養成良好摘抄習慣的原因,還要不斷地鼓勵他們督促他們。如果學生們堅持做摘抄,並能由淺而深,由雜而精,由個人摘錄到集體交流,由純粹的摘抄到配以一定的花邊、淡雅的圖案,由簿記式到卡片式等等,那麼他們一定會在知識的發現、尋找、記錄、梳理、提取、醞釀、重組甚至在美學,在修身養性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五、鼓勵學生常運用
積累語言的最終目的是能將之付諸於實踐運用之中,以提高自己的運用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為此,我鼓勵學生不斷的將自己儲存的語言材料運用到閱讀與習作中,使習作錦上添花。當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時,就極大的激發了其自覺運用的積極性。同時,在不斷的運用中,更加清楚的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便於及時調整,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不斷積累,以彌補不足之處。長此以往,就產生了良性循環,「積累與運用」得到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例如教學《荷花》一文時,有學生覺得「荷葉挨挨擠擠的,就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句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的話寫得生動形象,我趁勢引導他模仿這個句子再造一個句子。結果這個學生不僅記住了文中的句子,還想出了一個好句子:「一大群小雞挨挨擠擠的,就像一個個會動的黃色小絨球。」
法的話寫得生動形象,我趁勢引導他模仿這個句子再造一個句子。結果這個學生不僅記住了文中的句子,還想出了一個好句子:「一大群小雞挨挨擠擠的,就像一個個會動的黃色小絨球。」
為了驗證多讀勤抄常運用的方法是否有助於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我反復在所任教的班級進行實踐,發現一年前成績相當的學生因忽視語言的積累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方面及閱讀能力遠遠落後於閱讀量大、勤摘抄、常運用的學生。這使我進一步理解到清人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所說的話:「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欲所言,無不隨吾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絕。」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個人讀書多了就會有學問,有一種非凡的氣度,這也是說要有豐厚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要注重多渠道的積累語言,有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學生才能准確、生動、鮮明地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習作水平也隨之提高,語文素養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