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落實好我們肩負的教育責任。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峰小學:李利榮
論文摘要:
素質教育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於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為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立必須具備的條件。
關鍵詞:實際能力、潛在能力、自學能力 、課堂效率。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必須關心所有兒童的最充分的發展;而學校的責任則是創造能使每一個學生達到他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準的學習條件,學校必須給學生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礎,學校永遠對所有學生負責。教師的責任誠如陶西平同志在《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師是「伯樂」 ,伯爾善於相馬,教師也要善於認識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但是,教師又不能只是伯樂,伯樂相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馬而淘汰其餘的馬,教師卻必須對每個學生負責。因此,素質教育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於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為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立必須具備的條件。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注重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能力。
學生的實際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這一點常常被忽視。眾所周知,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數學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了解人類關於數學方面的文化遺產,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建立起正確對待周圍事物的態度和方法,學會使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事例中看出數量關系的能力,這兩者都是不可偏廢的,都是學生是否具備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特別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具體事物中發現數量關系的能力;要認真研究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已具有的能力,認真研究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以學法定教法。這樣教學,起點低、層次多、要求高,適應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潛能,創造出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
2. 中小學語文課本總計收錄了多少首中國的古詩詞
就全抄國而言,多地使襲用人教版語文教材。該版本小學語文課本選擇了80多首詩歌,其中古詩47首,占教材總量的13%。小學一年級上冊有1首,《靜夜思》; 一年級下冊有4首,《春曉》《村居》《所見》《小池》。
中學階段6冊書,每學期大約有4~5首古詩詞,約有30首左右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總計有61首古詩,其中,一、二年級各8首,三、四年級25首,五、六年級20首。從內容看,唐詩佔50%,宋代詩詞佔30%,其他有漢樂府民歌、元、清及現代詩詞。
武漢中小學語文教材主要為鄂教版,一年級上冊有6首古詩,分別是《一去二三里》《登鸛雀樓》《靜夜思》《畫》《夜宿山寺》《梅花》。其餘每學期必學8首古詩詞,約占所有課文的四分之一。這樣,一名小學生六年內至少要學90餘首。
滬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8首古詩不見蹤影,曾引起廣泛爭議,實際上被刪古詩會以另外方式呈現。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解釋,此次對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並非刪除古詩,而是將這些古詩重新編排至各學期,改變古詩教學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級小學生將學習20首古詩,小學階段5年內共學習80首古詩。
3. 面對新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問題,教師怎樣選擇課題
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主要價值,在於能夠更新教育觀念和提升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新的課程環境,教師遭遇到許多課堂教學實踐問題,需要教師以研究者的姿態投身實踐探索才能成功地轉變教學行為,實現專業發展。但據調查反映,大部分教師感到選擇有價值的課題是他們進行課題研究的最大阻力。在新課程背景下,一線教師既為層出不窮的鮮活實踐問題而苦惱,同時卻又找不到課題,其原因主要在於教師沒有直面自己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真實問題進行選題。那麼,面對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問題,教師該如何選擇有價值課題開展研究,以積極變革教學行為,本文試就本人課題研究實踐交流幾種選題方法。
一、「評價開發」法
「評價開發」法就是教師要善於通過對專家、同事等人對自己所作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來發現值得改進的關鍵問題。其操作路徑是:回顧曾有所觸動的他人對自己所作的課堂教學評價情境→梳理所指出的課堂教學問題→比照新課改理念,遴選出最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將確定的關建問題轉化成課題名稱。
【案例1】 課題組高琴老師用「評價開發」法確立了課題《構建小學中年級語文自主性質疑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在選擇研究問題時,高老師一下子想到了市教研員薛峰老師對她的評課指導。在課題立項前一學期的市教研室督導活動中,高老師在執教《朱德的扁擔》時大膽設計了讓學生對課文最後一節質疑的教學環節。但薛峰老師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課中的整體感悟填空其實就是課文的重點內容,可以直接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質疑,從而引出文中其他小節,不必再按順序一節節學下去。當時,高琴老師深有感觸。因為這番話觸及了一個困擾她已久的疑惑:平時她總想著如何通過提高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以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但課堂上她常被學生提出的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牽著鼻子走,不能順利完成教學計劃。高老師雖曾查尋資料,但終究沒找到有效可行的實施方法。通過對這一事件的回顧與反思,高琴老師明白薛峰老師其實給她指出了兩大問題:其一、如何根據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其二、如何根據教材特點從整體上把握質疑點,構建質疑教學模式,在結構化引導中逐漸提升學生自主質疑能力。根據小學新課程標准,高老師覺得第二個問題更有研究的實踐價值,不僅能解決自己當前突出的教學實際問題,而且能將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新課程理念切實轉化為自己的行為。於是,高老師選擇第二個問題開展研究,並根據課題名稱的四要素將問題轉化成了課題。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高琴老師能捕捉對自己有影響力的關鍵事件,以市專家的評課診斷為信息資源,迅速、成功地找到了研究課題。
二、「挫折追問」法
「挫折追問」法就是教師要善於通過對自己新遭遇的教學挫折的深度拷問,來發現亟待解決的新增問題。其操作路徑為:正視近期遭遇的教學挫折→反思受挫原因→根據反思結果到課堂中觀察分析→確定主要問題,查資料找對策→將研究問題轉化成課題名稱。
【案例2】 課題組陸艷老師用「挫折追問」法確立了課題《小學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策略與方法的實踐研究》。確立課題時,陸艷老師任教四年級數學,她當時為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她上課而苦悶。原來,陸老師任教的兩個四年級班是她從一年級開始帶上來的。一年級接班時,她還是一個才踏上工作崗位的新師范生。在教學實踐之初,她憑著年輕、幽默,很快和學生打成一片,課堂上學生積極性也很高,氣氛融洽。後來就慢慢發生了變化。到了四年級,陸老師覺得整個課堂就像是她在發表個人演說,自己口乾舌燥地教,而學生們意興闌珊地學,失去了學習的熱情。那麼,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是什麼呢?陸老師走出自信心缺乏的低迷狀態,展開了理性的反思。她清醒地認識到,這種現象並不是因為自己教學能力下降所致,而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四年級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轉折期,不愛舉手發言是有別於低年級學生的一個心理特點;二是自己沒有順應學情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三是教學評價觀念落後,方法單一陳舊,忽視了四年級學生的學段特徵,缺乏對學生興趣與需求的關注。接著陸老師帶著這些認識再上課,以審視的眼光進行觀察、反思與鑒別。爾後,她將主要問題聚焦為:如何以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改革為突破口,調動四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為此她還認真研讀數學新課程標准,積極查尋資料,努力尋找研究的切入點和問題解決的思路。在此充分准備基礎上,陸艷老師確定了課題。
在上述案例中,陸艷老師能積極正視自己遭遇的教學挫折,及時查找原因,深入比較分析,並以理論為依託理性確立研究課題。
三、「頑症聚焦」法
「頑症聚焦」法就是教師要善於通過對自己困惑已久的教學現象的聚焦,來發現有待突破的瓶頸問題。其操作路徑為:鎖定自己困惑已久的教學現象→透析教學現象背後的本質問題→聚焦導致問題形成的主要教學因素→將問題轉化成課題名稱。
【案例3】 課題組陳朝夕老師用「頑症聚焦」法確立了課題《小學語文教學拓寬渠道培養農村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實踐研究》。陳朝夕老師在確立課題前詳細描述了准備研究的教學現象:本屆四年級學生和以往幾屆學生一樣,進入中高年級後口頭表達能力逐漸趨向兩極分化,課堂成了幾個活躍分子「挑梁唱戲」的舞台,而大多數學生「金口難開」,久而久之,一旦進行口語表達,就顯得局促不安、拘謹膽怯、神情緊張,不僅聲音不響亮,缺乏激情,而且表達不規范、不流暢、不完整,語無倫次,詞不達意。因此,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方式難以實施,教學改革踟躕不前。陳老師經分析認為,這一現象反映的本質問題是農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群體的口頭表達能力下降,令人擔憂。那麼其形成的主要教學因素是什麼?陳老師深感那是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由於口頭表達能力不在檢測、評價之列,陳老師覺得自己以往不夠重視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口語表達主要作為課堂教學交流的方式,而根本沒有將其作為語文教學應盡的培養目標。因而,缺乏必要的培養時空與方法,是導致學生隨年級升高而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於是,陳老師將研究問題聚焦為:如何拓寬語文教學渠道切實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最後,她將研究問題轉化成課題。
陳朝夕老師能以阻礙自己教改的瓶頸問題為研究對象,由表入里展開清晰、深入的聚焦,找到了富有實踐價值的課題。
四、「深度轉化」法
「深度轉化」法就是教師要善於通過對課改理念轉化過程中具體操作問題的診斷,來發現需要改深層次的問題。其操作路徑為:清晰自己初見成效的某項教改措施→感悟該項教改措施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生成的不盡人如意的現象→診斷現象背後的本質問題→通過調查細化具體的操作問題→將研究問題轉化成課題名稱。
【案例4】 課題組吳春花老師用「深度轉化」法確立了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踐研究》。吳春花老師一年前在該班學生一年級時就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得以豐富,課堂教學氣氛得到很好營造,嘗試初見成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吳老師發現了一些令人不滿的現象:合作學習中遇到意見分歧時,小組成員你說你的思路,我說我的見解,缺乏必要的傾聽、討論等合作技能,沒有實際效果;部分學生依賴他人,坐享其成,或趁機偷懶,「游離」在課堂之外;很多學生易被他人同化,合作時「人雲亦雲」,等等。吳老師認為其本質問題是小組合作學習仍停留在初步嘗試運用階段,因沒有採取更細致的富有針對性的措施已然流於形式,缺乏實效性。那麼,應該如何加強指導,提高低年級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這是擺在吳老師面前的一個教改理念向實踐深度轉化的現實問題。為了有的放矢開展研究,吳老師在教師和學生層面進行了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進一步明確了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討論、反饋、評價方面缺乏有效指導的具體問題,釐清了研究思路。至此,吳老師順利地就將課題確定了下來。
吳春花老師能敏銳抓住理念向課堂轉化過程中的本質問題展開跟進式研究,找准了具有普適意義的課題。
五、「比較篩選」法
「比較篩選」法是指教師要善於通過對並存的教改實踐問題的比較與篩選,來發現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其操作路徑:梳理目前需要解決的一些教改實踐問題→以課改為核心比較其實踐價值→選擇最緊迫、最典型、最有影響力的問題→將優選出的問題轉化成課題名稱。
【案例5】 課題組吳超花老師用「比較篩選」法確立了課題《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教學中提高識字效率的實踐研究》。吳老師在執教一年級語文新教材過程中,感到需要解決的課堂教學實踐問題很多:因新教材中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同步進行,她就思考怎樣才能讓拼音教學更扎實;看到新教材中課文多是短小的詩歌,她就思考怎樣進行詩歌教學才能充分激發學生興趣;想到學生今後的寫作能力與語言素養的長遠發展,她也思考應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寫句能力;鑒於大量識字、提前識字的新課程重點,她還思考應如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識字效率。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吳老師猶豫難決。於是她問自己:現在最需要迫切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每堂課涉及最多的又是什麼問題?經比較,她覺得就目前而言第四個有關提高識字效率的問題最現實、最有價值。大量識字、提前識字是新教材的一個教改亮點,也是一線教師的一個教改難點,對於尚未適應學習生活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每節課從四個字逐漸增加到十幾個字的識字量可謂壓力不小。因此,吳老師覺得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識字效率的研究迫在眉睫。她的研究課題就這樣被選定了。
本案例中的吳超花老師能根據課改的切身體驗,在眾多實踐問題中甄別出最現實的核心問題,優選了研究課題。
六、「高原突破」法
「高原突破」法是指教師要善於通過對自己教學長處的審視,來發現能突破教學現狀的要害問題。其操作路徑為:明確自己最鮮明的教學長處→審視教學長處的不足之處→揭示要害問題→將問題轉化成課題名稱。
【案例6】 課題組尹美老師用「高原突破」法確立了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動手操作拓展學生思維的實踐研究》。尹美老師一直重視低年級數學教學,喜歡以動手操作激發學生興趣,積累了歷年的教具、學具,形成了一定教學風格。她清楚自己的教學長處,並准備從此入手尋找課題。她開始以反思的眼光認真審視這一教學方法,對一些習以為常的教學現象發生了質疑:課堂上要求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觀察思考,但很多同學只顧操作學具,卻把老師提的要求丟在一邊,有時玩起來就忘了地點和時間,攪亂了教學計劃,而她總是費好大一把勁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上來。尹老師發現,以往的動手操作教學片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長效、深層的培養。根據新課程理念,應該如何合理挖掘教材的動手操作資源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對這一蘊含在教學長處中的本質問題的揭示,尹老師滿意地找到了研究課題。
尹美老師能從自己的教學長處切入尋找有賴現狀突破的焦點問題,很好地完成了選題。
因每個教師課堂教學實踐問題的復雜性、獨特性,教師課題研究的選題方法靈活不居,上述幾種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會有許多變式,因而,教師應直面各自實踐問題創造性地運用,並能創造出更多更適合自己的選題方法。
4. 中國語文教材第六次「換血」是什麼時候
文革結束後,語文教材第六次大換血。1978 年,中、小學生拿到了新的語文教科書。《背影》等 " 經典文章 " 被大量恢復,報刊時政文章則縮減至約 1/3。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訓練重獲重視,但思想教化功能亦未放鬆。1988~1990 年,高中語文教科書曾將王蒙《論 " 費厄潑賴 " 應該實行》與魯迅的《論 " 費厄潑賴 " 應該緩行》同時編入,受到批評後於 1991 年刪去。2000 年,有學者對小學語文教科書 1-12 冊進行統計,發現 " 含思想教育內容 " 的文章篇數佔到了總數的 60.9%," 含激發政治情感內容 " 的文章佔到了總數的 36%。
經過一夜奮戰,我們把比例增加到 30%。第二天又去副部長那裡匯報,這位副部長聽後感到很詫異,說這怎麼行,我和小平同志匯報的是 22%,你們怎麼又改成 30% 了?這不是變成我的匯報不實了嗎?趕緊改回來。於是還維持了原來的 22%。由此可知,語文教材編寫工作的決策過程曾經是怎麼一回事。文言文假如應該占 30% 才合理,你就不能定在 22%;假如 22% 最合適,甭管誰皺眉頭,你都應該堅持啊。原來在這里原則沒用,完全是根據長官意志,甚至是看長官的眼色行事。"
22% 這個文言文比例,並不是教育界的 " 共識 "。有人覺得太少,也有人覺得太多;有人主張中學不必教文言文,因為絕大多數人在工作中用不到文言文;也有人 " 主張學生多學點文言文,可以採用多種教材 "。
自中國現代語文教育誕生以來,文言文終於首次大規模進入小學語文教材。
5. 武漢蔡甸薛峰幼兒園學費怎麼算的
現在學費有高有低,主要看你自己的選擇,是興趣愛好的自然學的時間短,學費相對便宜些幾千塊。
主要看個人選擇和家庭的承受能力。
有時候費用貴不見得是好事,但是貴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比如:環境、教學質量、或者外教、特級教師的等、這些都是比較貴的。
好的環境和條件不一定適合學習,畢竟安於享樂是沒有好處的,看你的接受程度和需要決定,不要盲目追求貴,也不能貪圖便宜。
6. 城市軌道交通設備 薛峰老師 西南交大
百茺能搜到PDF文件,書名加作者在加TXT或PDF就搜到了。
論文如何定題目
首先看是什麼專業的題目
其次根據專業和教授的口味來定
題目盡可能不要大眾化
(一)選題
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本科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長,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但所寫論文要與本專業所學課程有關。
(二)查閱資料、列出論文提綱
題目選定後,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開展調研和進行實驗,搜集、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提煉,然後列出詳細的寫作提綱。
(三)完成初稿
根據所列提綱,按指導教師的意見認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須經指導教師審閱,並按其意見和要求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7. 各版本小學語文教材含有多少古詩詞
就全國而言,多地使用人教版語文教材。該版本小學語文課本選擇了80多首詩歌,內其中古詩47首,容占教材總量的13%。小學一年級上冊有1首,《靜夜思》; 一年級下冊有4首,《春曉》《村居》《所見》《小池》。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總計有61首古詩,其中,一、二年級各8首,三、四年級25首,五、六年級20首。從內容看,唐詩佔50%,宋代詩詞佔30%,其他有漢樂府民歌、元、清及現代詩詞。
武漢中小學語文教材主要為鄂教版,一年級上冊有6首古詩,分別是《一去二三里》《登鸛雀樓》《靜夜思》《畫》《夜宿山寺》《梅花》。其餘每學期必學8首古詩詞,約占所有課文的四分之一。這樣,一名小學生六年內至少要學90餘首。
滬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8首古詩不見蹤影,曾引起廣泛爭議,實際上被刪古詩會以另外方式呈現。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語文教研員薛峰解釋,此次對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並非刪除古詩,而是將這些古詩重新編排至各學期,改變古詩教學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級小學生將學習20首古詩,小學階段5年內共學習80首古詩。
8. 馬鞍中學哪位老師教書教的好
具備教學能力專業范疇的東西能夠熟練掌握掌握教學藝術科學家不一定能教書有知識不內一定就能很好容的把知識合理正確的教給學生了解課程改革新走向學習心理學並能靈活運用充足的教學修養具有廣博的學識唯一途徑就是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