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多媒體技術促進小學語文評價

多媒體技術促進小學語文評價

發布時間:2021-03-02 14:41:01

㈠ 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1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
「沒有任何愛好,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把握
知識的意願。」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愛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藉助計算
機多媒體的運用。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
利用多媒體展示、
播放一些相關
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往往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學習《世
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一課時,
首先把各大洲的輪廓地圖通過畫面展示在學生眼前,
使學生初步了解世界地圖,
進而能夠讀懂文本中關於大陸漂移的文字解說,
學習
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漸漸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

2
巧妙解決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
對於抽象的現象往往不易理解,
藉助多媒體可以
將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鮮明地表現出來,利用圖、文、聲、像等從多層次、多
角度地呈現內容,
把認識的對象由抽象變為具體,
把原來較為生疏、
難以理解的
教學知識變為生動形象具體可觀的事物,
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視、
可聽,
從而使學
生得到較多的感性知識,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變化。
3.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利用多媒體可以把抽象知識直觀化,
把學生很難用形象去感知的內容充分的
展現出來,
時時激發學生豐富想像,
對學生進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在教學
實踐中,
教師精心編制或採集的課件水平越高,
學生在利用這些課件學習的時候,
就越能充分發揮認知主體作用。
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
而是一
個主動參與的過程。

㈡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

多媒體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設備,但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手段,由於多媒體能夠將聲音和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使語文課堂層次更加豐富,因此,也有助於解決閱讀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下面將對多媒體的巧妙應用進行具體的說明。
1、應用多媒體創設教學環境
要使閱讀教學能夠在小學的任何一個學段都發揮出其對學生精神思想的教育作用,使閱讀教學目標中與學生情感發展相關的內容真實地表現出來,教師就必須重視對教學環境進行創設,使學生沉浸在閱讀材料的氛圍中,從情感共鳴方面去獲得與精神發展有關的內容。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完美地完成環境的創設。在《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西沙群島的物產豐富,景色優美,單靠教師的舉例和語詞分析是不明智的,這時候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一邊聽優美的朗讀聲,一邊看到逼真的畫面,身臨其境,彷彿就在西沙的海島上――各種好看的貝殼、奇特的樹木、空中飛翔的海鳥都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陶醉在美景之中。如此一來,生澀的形容詞、排比句成為了學生眼睛能夠看見的美妙景象,乾枯的課本以立體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情感會發生徹底的改變,也更能夠對閱讀材料形成通感,進而拓寬了閱讀的教學目標,提高了語文閱讀的教學價值,
2、利用多媒體展現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仍有一些閱讀內容是超出學生能夠表象、想像和理解范圍內的,這些教學內容是十分難以表達的,學生在此類閱讀學習中,也最難提起興趣。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將比較難以理解的內容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那麼,原本苦澀的閱讀內容就會變成受學生喜愛的樣子,甚至能夠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擴展想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望廬山瀑布》教學時,詩中有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其中「生」字用得非常好,但老師怎麼也讀不出味道來,學生也很難理解。在這個時候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投影牆上清晰地呈現這樣一幅動態圖像――在草木蔥蘢、危峰兀立的廬山香爐峰中,在太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正從山谷中寥寥升起,此景真是美不勝收!學生在動態的畫面之前,思維積極,很快領悟到「生」這個字的含義,不僅有上升的意思,還含有產生的意思;有些學生甚至直接發出感慨:古人用詞真是經典!
3、利用多媒體檢驗學生的理解能力發展
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有些理解能力並不通過題目或者作文表達出來,為了進一步開發並檢驗學生的理解能力發展狀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設備。例如,在教學《荷花》中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的時候,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讀句子並展開想像,先認識這句話是把荷葉比作「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再從「一個個」體會數量的「多」,從「碧綠」體會顏色的「美」,從「大圓盤」體會荷葉大而圓的形狀,然後從整個句子體會作者對荷花的喜愛、贊美之情,感悟運用比喻手法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在這樣的分析理解的基礎上,給出幾組不同的荷花圖,有單一的,有整體的。讓學生從這些圖畫中尋找到最符合自己理解的圖畫,這時候教師會發現,那些在試題和作文方面表現出比較弱的理解能力的學生,在圖畫選擇方面並不輸於那些理解能力強的學生。

㈢ 淺談新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語文教

隨著時代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教育信息化對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提出的要求,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師主體性之間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創造條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專業素養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顯得重要。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工具,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呢?
一、具有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先進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僅是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更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更新與變革。「不同的教育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面對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知識觀、人才觀、教學觀、學生觀、師生觀、資源觀、評價觀,研讀《語文課程標准》,把握其精髓,樹立相應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改革全面推進和實施,對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這一切的實現提供了平台。教師可藉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改變教學方式,探求新的教學模式,創建更好的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實踐證明,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信息技術整合於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中的熱點問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教育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易變性及快速呈現性,引起的教育內容、手段、方式的多樣性的變化,必然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問題。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及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教師迅速提高信息素養。
三、具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有效整合的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將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更具有時代氣息,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之間的整合,要堅持信息技術為語文學習服務的原則。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一個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平台,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著手,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空間。
四、具有設計組織資源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和效率等方面不斷提出新要求,教學資源的設計組織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教師日常教學的基礎工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深入透徹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教學科內容,而且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能夠熟練運用這些技術高效組織教學。
五、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必須隨著新技術的使用與信息的擴展而有所改變。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者和代言者的身份被質疑,「一桶水」的小學語文教師已經不再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知識,才能成為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意識,養成不斷追蹤學科動態的良好習慣。
那麼,如何以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呢?我個人認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發展專業素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師主體性之間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小學語文教師主體作用與信息技術的關系非常重要,不能忽視任何一方的作用,它們是一種和諧共生的平衡關系。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決定了在發揮教師主體性的基礎上,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知識以一種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
2.創造條件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首先,營造有利於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提高的良好氛圍。硬體的配備和軟體資源的開發是提高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學校應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促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其次,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校本培訓」。
3.實現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自我建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自我建構的途徑:一是教師通過網路搭建教師知識共享的信息空間,促進整合技術知識的交流。二是學校自己組織教師開展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講課比賽,並請校外專家擔當評委。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教師將從別人那兒學來的經驗及相關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付諸實踐,並且可以得到專家的現場指導,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
4.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語文教師自我反思的實現。教育信息化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提供了多種途徑,突破了原有地域和經費的限制,擴大了教師反思的渠道和途徑。但是,教師應用網路信息技術應有明確的目的,即更好地與學生、家長、同行進行交流合作,更好地進行反思。
5.探索基於問題解決且有利於小學語文教師自主學習及研究的多樣實效的專業發展途徑。傳統的教師培訓,無論是培訓班式的、專家講座式的,還是觀摩考察式的,都是被動的,不能調動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在培訓的基礎上,基於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而開展自主學習及研究,對於彌補「培訓班式」及「專家講座式」的缺點,可促進專業素養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將大有裨益。教師可以通過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和研究。從中了解有關新課程知識、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理論述評、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知識,這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很有好處。
總之,素質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自身素養的過程。只有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勇於改革,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信息化素養,才能成為大有作為的新世紀的優秀教師。

㈣ 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如何運用多媒體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成為
21
世紀教育的主流。因為多媒體把文
字、圖片、視頻、聲音、動畫等集於一體,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的再現性和運動變化的可控性、
模擬性以及強大的交互功能。
它契合
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徵,
因為多媒體課件提供的外部刺
激不是單一的刺激,
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
拉關於人類獲取信息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
人類獲取的信息
83%
來自
視覺,
11%
來自聽覺,
3.5%
來自嗅覺,
1.5%
來自觸覺,
1%
來自味覺。
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
多,知識的掌握和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

一、多媒體教學能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願望,我
們的一切意圖、一切探求、一切理論都會落空。
」運用多媒體進行語
文教學能創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
提高學習效率。
它能把許多枯燥抽象的文字內容,
以色彩斑斕的畫面
和逼真的音響效果,展示在學生面前,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激
起學生強烈的探索精神和學習慾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
「學習
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才
能樂於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客觀事物選擇的態度,是積極認
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
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積極
思維的內在動力。可見,學習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利用
多媒體技術,能集聲、文、圖、像於一體,使靜態的畫面變得生動,

學生能夠看得到、聽得見,容易引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和注意,
能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景下接受知識。

二、多媒體教學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面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提高了學習效果,
活躍了課堂
氣氛。
小學生閱歷有限,
以形象思維為主,
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
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多媒體教學可
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一方面把教學信息以各種形式傳給學生
,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
另一方面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與展示的空間。

三、運用多媒體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創新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的
創新精神和創造思維能力。
」想像是創新的翅膀,語文教學中要鼓勵
學生開拓思維,展開豐富的想像,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大膽創新,敢
於發表不同的見解
,
這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呈現出各種生動有趣,靈活多變的畫面,有
效地誘發學生的創造興趣,驅使他們更積極地開展創造活動。

四、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1
、教師不能過多依賴多媒體課件。

教師應該熟悉用於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中的所有內容,
同時更
要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本身,哪些知識點要延伸,哪些是重點,課前
要精心准備好。課件中應該是提綱性的內容,教師按照提綱,去講解
和延伸,
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利用動畫形象地演示。
切忌將教材中的內
容全部製作在課件中,上課按照課件的內容「讀」
,滿屏幕的文字,

學生看得很煩,其學習興趣就無法調動。

2
、在適當時機使用多媒體課件。

短時間的刺激學生接受很好,但如果學生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學
習,就容易疲勞,學生會覺得看的全是動畫,聽的全是聲音,具體學
了什麼知識,全然不知,影響教學效果。什麼事物都會過猶不及,多
媒體課件是以輔助教學為目的的,
所以提倡在適當時機使用多媒體課
件,因此,教師課前要周密考慮,哪些內容、哪幾環節運用多媒體課
件最適宜、最有效、最能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育技術,

時代的需要。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
新的契機。
在充分發揮傳統教學手段優勢的基礎上,
科學地運用多媒
體教學手段,使課堂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健康發展。

㈤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直是廣大語文教師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的最優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圖、文、情境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小學語文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五項原則。
一、有度講究趣味性原則
採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趣味性強是它的明顯特徵,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千姿百態的四時風光,如臨其境地聆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從而增添無窮的趣味,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寓教於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二冊)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主要寫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師僅利用幻燈或掛圖,單靠課文的描述來讓學生體會當時借箭的場面,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有一些難度,並且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如恰當地運用了CAI課件,集圖、文、聲一體,此時,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從視覺與聽覺上突破了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的難點。
再如《冀中的地道戰》(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勞動人民及游擊隊是如何利用地道這一有利地勢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很多學生雖然看過地道戰的故事,但對地道打擊敵人及保護自己的各種關口並不理解。如文中所說的「孓口」,有一位老師就成功的利用CAI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從視覺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課件中還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對敵人進行打擊,又是如何對付敵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從聽覺、視覺上理解了這一「地道戰是個奇跡」的難點。
因此,CAI課件的運用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個個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見,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對知識的渴望,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和優秀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講趣味務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師教學時,一會兒放錄像、聽錄音,一會兒用計算機控制顯示畫面,一會兒又使用投影,將各種手段都盡可能地使用,雖然熱鬧「有趣」,卻因教學手段的演示過程喧賓奪主地替代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學生注意力分散,興趣由教學內容轉向了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只是讓學生過了一把新鮮癮,教學目的並不理想,這也許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機運用直觀性原則。
直觀,是多媒體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純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具體的、動態的畫面,從而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學生的直觀感覺。有些平時不易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用多媒體展示,更方便學生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於學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時,再出示爬山虎長長藤蔓、細絲樣根須、不同時段葉片顏色的特寫投影圖片,由學生仔細觀察後講出爬山虎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再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講台上端放著兩盆碧綠的萬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遺像,遺像上披著黑紗;學生的課桌上放著每人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滿了庄嚴、肅穆的氣氛。
考慮到課文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單憑教師講述很難喚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了首都人民在長安街上送總理的實況錄像,將課文內容用字幕顯示在錄像下面,再配上哀樂,先讓學生邊看邊聽教師范讀,使他們沉浸在對周恩來總理的沉痛緬懷追憶中。整個音樂、文字、聲音、畫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場,真正營造了一個可感、可知的情境,讓人如臨其境,心靈受到難以言狀的震顫,從而被悲痛欲絕的送別場面所深深吸引與感動。然後我再讓學生們在用畫面、文字、背景音樂集合而形成的情境氛圍中,一邊看錄像、一邊自己讀課文。由於之前的鋪墊,氣氛的渲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無需老師多加講解,竟能把對周總理的無限哀思與敬佩之情讀得淋漓盡致。當讀到「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等句子時,許多同學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這堂課,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圖文並茂,聲情兼備,對於學生來說不管是語言的發展,思維的訓練,還是熱愛、懷念周總理的情感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然而,多媒體並非適用於所有教學課程的萬能「鑰匙」,粉筆與黑板也不能完全拋棄。有時大量展示性的課件實際上會剝奪學生寶貴的自主閱讀時間。閱讀教學就必須以學生直接接觸文本、感悟文本為主,不能以視覺形象代替文本的閱讀與感悟。教學中要實事求是地分析情況,因文而異,因課而異,別千篇一律,否則,會事倍功半。
三、有力把握啟發性原則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過程應該給學生以道德、審美、思維等方面的啟迪,使學生既能比較順利地接受新知識,又能始終保持求知的慾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也應該體現這一原則。教學時,教師要創設特定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放膽提問、答疑,形成師生課堂情感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而不感到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古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一朵綺麗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於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導學生學習這些詩篇,可以幫助他們拓寬視野、豐富語言、陶冶情操,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但由於古詩語言的高度凝煉性,詩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渾然天成的總體概念,刻畫不細,為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這就需要教師匠心獨具,啟發引導學生去作豐富的想像,進行藝術的再造,感受詩的底蘊,從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
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信息,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輕易地把學生引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環境。
在教《望廬山瀑布》一詩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感受到廬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練地運用色彩鮮艷的簡筆畫配詩,讓學生感知詩中所描繪的情境,緊接著引導學生「緊扣字詞賞意境」,如提出:「詩中哪個字用得好?你從這個字想像到一幅怎樣的畫畫?」,使學生從中領悟想像意境的途徑,從而進入這首詩所表現的青山陡峭、煙霧繚繞、急流飛瀉、氣勢磅礴的意境。
之後我播放了一段廬山瀑布的錄像,那凌空而下、半灑雲天的奇特壯美景觀赫然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巨大的瀑布從陡峭的峰頂噴瀉而下,水流湍急,如滾滾長河般奔騰不息,猶如一條巨大、耀眼的白練懸掛於蒼翠青山之間,它以千軍萬馬之勢飛瀉而下,咆哮著,怒吼著,發出震耳欲聾的轟然巨響。這樣,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用多種感官去進行體驗,使學生入情入境,一種愛美、贊美的情感油然而生,進而讓學生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那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
最後讓學生在這壯美的奇景前吟誦詩文,體會詩的音韻美,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偉壯麗,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會到了古詩意境之美。學生在情緒飽滿、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不但發揮了想像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教學時,教師創設特定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放膽提問、答疑,形成師生課堂情感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而不感到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但教師進行多媒體語文教學,有力的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不是一步步牽著學生走。那種簡單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滑鼠,完成教學步驟,費盡心機引導學生朝著課件指示思路走下去的做法,很容易讓學生滋生並養成惰性,教學中要防止出現這種狀況。
四、有意張揚拓展性原則
。運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比傳統的語文課節省時間,它打破了課堂四十分鍾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橫跨中外。課堂上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滑鼠代替了板書,輕輕一點滑鼠即可完成,問題無需重復,已經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而且藉助於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瞭然在胸了。因此,有的課程用多媒體方式上效果特別好,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必須大力張揚。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學生深入感悟文本,真切體會情感後,教者沒有結束課堂教學,而是播放了一段《火柴天堂》的flash音樂錄像,學生聽著悲涼的音樂,看著感人的畫面,個個眼含淚水,情感得到了升華。隨後抓住這一課堂契機,順勢而導:「同學們,相信你們此刻的感受一定更深了吧?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又會對她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請拿起筆記下你一時的感動吧!請把你對小女孩的濃濃的愛繼續下去吧!」。此時,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一句句精妙的語言在同學們的筆尖流淌……讓學生扎實掌握文本知識的同時,又開拓學生的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將課文內容延伸到文本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真正做到讓教材「活」起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引領學生融入大語文的殿堂,才能培育出學生積極動口動腦動手、自主探索學習的智慧之花,從而在語文課堂上生成更多的精彩。相信在多媒體之花開得更爛漫之際,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之時。
五、有心突出創新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靜態的教學材料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系在一起,所以語文課件的製作不宜與數學、藝術等課相比,講究動畫、插圖的數量與美觀,而要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個性、靈氣等。採用多媒體,就要讓它豐富的表現力引發學生無限的遐想,激發學生無窮的聯想,思維高度活躍而引發創新的火花,激發主動探究的慾望。
如有一位教師在教《秋天到了》時,針對低年段學生的訓練重點,我在處理教材時把注意力放在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上,但如何才能使學生想說、樂說、能說、會說呢?首先就要使他們有內容可說,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才能激發想像力,使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下自主、積極地學習。
教學時,教者快速幫助學生弄懂了短文的內容,然後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秋天裡還會有哪些景象嗎?」孩子們似乎有些茫然,這時候我出示課前准備好的多媒體動畫軟體:「高高的藍天上飄浮著幾朵淡淡的雲朵,一群大雁排列著整齊的隊形向南方飛去,幾只色彩艷麗的風箏在秋風中歡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樹、洋槐樹擺動著枝條,一片片黃葉從高處盤旋著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還殘留著幾片凋零的荷葉,岸邊毛茸茸的小草們也紛紛換上了嫩黃的衣裳……」優美的畫面再配以悅耳的音樂,孩子們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發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詩情畫意的情境里,學生們豐富的想像力也被激發起來了,他們談秋風、談秋雨、豐收的果實、收獲的喜悅,思維被激活了,思維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孩子還能對比其它季節來講述秋天的特色。
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恰當地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設計美妙的情境,提供豐富的信息素材,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從而鍛煉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培養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由上可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確有它獨具的優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將愈來愈廣泛地被應用於語文課堂教學中,它為教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前景,也對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體教學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與積累,並隨時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新世紀人才。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並為其感官提供愉悅的刺激,才能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
感悟: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正確的運用農遠工程教學,會使你的課堂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為了嘗試這一觀點,我結合了多年的教學和一些優質課的案例來分析和歸納了農遠工程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應用的原則。希望農遠工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㈥ 如何利用多媒體有效提高小學語文

「減負」一詞喊了多少年,我已不記得,在我小學時早已熟悉。可我教書已十年了,「減負」仍舊在呼喊,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這20多年來我們找不到負重的原因,還是找不到「減負」的方法,還是……為了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教育部出台「十項規定」,控制學生在校時間,控制學生作業總量,保證學生每天休息時間。學生既要有足夠的課余活動時間,又要學好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尋找各種方法優化教學,盡量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我認為: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是減負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於我們地處農村的小學來說,要實施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必須根據當地具體教學環境、條件、特點,圍繞「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這個核心理念,通過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創造性地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和主體作用,實現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優化,探索出一條信息技術環境下適合於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新路子。一、存在的問題(一)、學校方面農村小學缺少信息技術硬體設備。石洞小學每間公室十幾位教師,卻只有一台電腦,教師備課、查資料極為不便。教學班級36個,三間多媒體教室,導致多媒體課件無用武之地。大多教師只能在校際公開課與優質課比賽活動中使用,常規課一般輪不到。(二)、教師方面教師自身缺乏信息應用技能,導致課堂模式很僵硬。由於長期不用多媒體,一部分教師不會製作課件,在使用課件的教師中,也常有一些人操作失誤,稍不留心按錯鍵,電腦便演「蒙太奇」手法,使執教者尷尬不已。還有的教師為圖方便,乾脆讓計算機教師專門負責演示課件,教師總要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三)、教學方面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被無限「擴大」,顯得喧賓奪主。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文字、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資料,把課堂裝點得似乎美不勝收。但卻感覺課堂花里胡哨,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有的教師甚至把語文教學中特有的很多優秀的「人」與「文」東西也丟掉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成為現代媒體課件的播放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課件成了簡單的電子講稿。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都喪失了。2、利用時機不適,限制了學生情感的培養與發展。適時性原則是指要把握好運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也就是說多媒體要在最合適的時候進入教學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把握「火候」,適時地運用多媒體,達到手段與效果的有機統一。可許多教師會誤以為多使用課件,對學生的情感推進會有促進作用,卻不料學生在沒有深刻理解文章意韻的情況下,對媒體課件的調節作用非但不適應,還有些迷惘,甚至在朗讀中出現濫竽充數的局面.到了最後,課堂氣氛和他們的思想情感都處於低落狀態,這使得教師進退兩難,很難控制課堂局面。

㈦ 如何運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性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走進了小學語文課堂,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小學語文課堂多媒體教學以一種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學生展示教學內容,調動多種感官,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能更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美妙的音樂,優美的動畫,多姿多彩的圖片,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能調動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能夠感受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等方面,它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一些優點,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能再現課文情景,突破知識的重難點
如何巧妙地突破文章的重難點,這一直以來是我們語文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只要恰當運用多媒體巧妙的再現課文中的情景,不僅能夠突破知識的重難點,而且能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如:《落花生》一課,理解父親談花生的兩段話的意思是重點,特別是借花生說道理是難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顯示畫面:左上方是「落花生」圖,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長在地里,果實埋在泥土裡,一定要挖出來才知道的特點;右上方是「高掛枝頭、鮮紅嫩綠,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蘋果、石榴」;下面是活動文字片。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一邊品味文字意思,使聲形結合、聲畫並舉,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從圖畫形象上觀察感知到同類植物的不同之處,從語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對比寫出兩種事物本質的不同,從圖文創設的意境中,從視聽創設的感知中,學生自然品味出父親將花生和蘋果等作比較是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點,從而反映花生「謙遜朴實,不嘩眾取寵」的品質。同時讓學生讀讀議議,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難點迎刃而解。
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能渲染課堂氣氛,陶冶學生情操
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是「入神」,也就是情感同化。教學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最終讓學生在通過學之後,在思想和情感上達到與文章的「神」的統一,亦即為情操的陶冶,也只有學生的「心」與文章的「神」得到溝通――被同化,才能真正開啟學生的心扉,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我們知道許多文章內蘊深刻,情感深沉,意境深邃。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的心神都投入到文章特定的氛圍情趣之中,才能體味到文章的深層意義,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傳統教學手段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而應用多媒體極易出現這一效果。例如我在講《觸摸春天》一課時,課的開頭是這樣導入的,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盲女孩在花間遊玩,無意間她捕捉到一隻蝴蝶,在優美而又纏綿的樂曲中,我用動情的語調訴說著這個動人的故事當我說完後,學生們還沉浸在那美妙的畫面與音樂中,此時的學生已經不由自主地進入狀態,新課就在這和諧的氣氛中拉開了序幕。語文課上閱讀教學中多媒體的介入,跨越了時空距離,再現了教學內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學過程,強化學生感知,促進學生記憶、思維、想像和聯想,激活思維。執教可見,藉助多媒體展示教學過程,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三、適時地運用媒體能擦燃學生的靈性,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願望
新課程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運用多媒體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遨遊的遐想的空間,學生樂於學習,當老師提出問題後,他們也樂於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從而擦燃靈性,主動探究求知。
四、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善於挖掘資源,拓展學生知識
《語文課程標准》中一再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充分利用網路、媒體等課外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讓語文真正與生活融合!」在有效開發課程資源方面,多媒體課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現在的語文書幾乎每課的課後都有閱讀鏈接和小資料袋,這也是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有了多媒體,班內就可以上網搜集一些有用的資料,這樣就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學生們也就樂於學習了。
如果說小學語文課的教學是無比浩瀚的大海的話,那麼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上的使用就是那一顆有份量的石子,「小石子」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上的使用,必定會激起語文教學上的大浪滔滔。
總之,多媒體技術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血液,改變了「教師+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形式。然而,課堂教學是40分鍾的藝術,就如一首歌,要講究起承轉合。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恰當地設計、開發、運用多媒體課件,使之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為教育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展示一個新的天地。

閱讀全文

與多媒體技術促進小學語文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