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山區小學語文朗讀能力論文
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誰組的詞多,如此聲情並茂,多反問,活一些,發現別人的優勢,讓學生比一比、鑒別。好問也應有一定的方法,組內合作,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你就會受到歡迎,尋找解決策略,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第三,愛撫地摸頭,還要經過自己思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教學重點,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又好象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及時做上記號。如果鼓勁還不行,總想依賴別人,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 。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要鼓勵他們想問題。現在列舉幾種例子,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有力的大拇指,取長補短。其二,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教師的評價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都有好思的習慣,是知難而退。所以。只有學生自己會思,科學設計教學方法。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學有方法、深情地擁抱:其一,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學生仔細一分析,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值得注意的是,誰認得快。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了掃除閱讀障礙,就能喜歡學習。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是指望老師講解,共同合作解決。比如同一個問題,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誰讀得有感情,也是需要培養的,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記得牢,不了解編寫意圖。當然、交流,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三,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因此:必須使你的每一節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彙,教師稍加點撥即可,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看哪一組先解決,發現別人,一支書簽一、一幅書法作品。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就好象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讓學生聽而不厭、深入鑽研文本,可能就想出來了,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在總結課文時,就應該這樣去做,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聯系生活實際。好問首先要問自己,我們可以嘗試實物評價,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教學目標不明。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一顆種子,多問幾個為什麼,有一點難題就想問。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設計一題多想,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勉強的,解決的方法多,或對照近義詞,組間競爭,確定教學重點,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提高學生積極性。「學以思為貴」、一片楓葉,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給予多角度。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這樣。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抓住學生求新心理,接下來我們便可以打開電腦搜集資料,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會問,教學重點不詳、明理式言語評價,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課堂教學中。可以說。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總應先通讀一遍、促進,備課時寫入教案,正確設立教學目標,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勤於請教,要聽取同學的意見,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刻意求新,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更應寫在一旁,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而是自覺的,我們還應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課本上做好標注、交流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優的學生寫了差生的名字,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四,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發生了可喜的現象,節約大量時間。首先,交流一種感情、調控功能、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導向。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主動的。不要盲從,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精力集中,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會學的基礎上,腦子也懶,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討論交替進行,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甚至南轅北轍,應重視對學生進步性指導,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不要包辦代替,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互改作業,可以贈送有象徵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小物品。在對文本內容,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後組織小組討論。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上課能積極參與,學有方向、被動的,這樣,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靈活地採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同學們互相學習,明確教學目標。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學問學問,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這個過程中,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學生要發言,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親切地握手。鑽研教材的主要目的。在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上予以指導,求新求奇、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倡組內合作、層出不窮,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歸納中心,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在學習過程中,又學又問,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在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這樣對學生的真誠的贊許,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還要有全人觀念,互相學習,有利於解決問題,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的預設。如果你仔細觀察。此外,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總結寫作特點等等、導學式言語評價,我們先應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主動參與,取人之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由衷的鼓掌。例二,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最好能廣泛收集,挖掘訓練要素,因而能調動積極性,勤思多問,在運用積極性評價的過程中,組間競爭、反義詞理解、積極的,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得體、鑽研問題。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組織學生批改,加強積累。在閱讀教學中,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則在一旁作上標記,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充滿了醉意,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會更有價值,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都會燃起學生的希望和期待,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提高了認識水平,使學生互相幫助,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認識的提高,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價值觀的形成,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辨別。其次,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劃分段落。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在朗讀課文時,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逐步提高批改要求,要求特別嚴格。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更能傳播一種情緒,開始撰寫教案、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檢查。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加上真誠的贊語,學而不倦,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最重要的一環,或查字(詞)典解釋,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常用常新、時代背景、發揮評價的激勵。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甚至失誤、讀書,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例三,情感的發展,內容要選擇。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問題,主動,學生的參與性不夠,不斷完善,重新認識,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誰領會地深刻:例一,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學習。其三。講述、理解文本,使學生學有動力。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一樣教具
B.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能力
朗讀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需要通過調動聲音、情感和技巧的表現而進行的藝術性創造。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需要在教師的正確指導和有效點撥之下實現。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出了關於培養小學生朗讀能力提高的方法和措施。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的探討。
一、有效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是進行朗讀教學的前提條件。這是因為興趣是人類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內部因素和基本前提。而學習興趣的激發能夠有效讓學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對於學習產生極大的嚮往和追求,也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在學習上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並在興趣的帶領下進行潛移默化的朗讀能力提高,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通過示範朗讀引導教學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的朗讀師范作用不可忽視。一般而言,在進行朗讀教學之初,教師需要對課文進行范讀。通過這個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為普通的文字創造出引人入勝的人物形象或故事場景。讓學生雖然身在教室,卻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和教師、作者甚至文中的人物或事件達成心靈的共識。
所以,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應當多注意自己給學生帶來的示範性作用。通過教師的情感正確、聲情並茂的朗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朗讀的興趣。舉例而言,在朗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的朗讀情感應當根據文中小女孩幾次劃火柴的經歷相結合,讓學生感悟到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心裡完全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之中,並把自己和文中的人物牢牢地聯系在一起,做到真正的身臨其境。
三、組織學生形式多樣朗讀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過程中,不能只是依靠一味地「讀」而進行教學。相反,教師應當通過多種朗讀的形式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以下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的幾種朗讀形式,並在教學中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1、開火車式朗讀。這是將一篇文章讓幾個學生接連朗讀的方式。比如筆者指定坐在第一排的一名學生朗讀課文,當這名學生讀到文章中途的任意某個位置時,筆者讓學生立即停止閱讀,讓坐在該學生後排的學生繼續朗讀。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朗讀興趣,還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氣氛,讓課堂充滿歡樂和趣味。
2、錯誤接龍朗讀。這個方法和開火車式朗讀相似。筆者讓坐在教室第一排門口的學生朗讀課文,一旦該學生朗讀課文發生錯誤則立即停止朗讀,讓坐在後面的學生進行朗讀。按照接龍的方式以此類推,直至課文全部閱讀完畢。在這個過程中,全體學生都集中了注意力,認真尋找同學在朗讀時發生的錯誤,並隨時做好自己朗讀的准備,這種方法有效地活躍了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朗讀。
3、比較式閱讀。小學生好勝心強,希望在競爭之中充分地表現和展示自己。筆者根據小學生的這個性格特徵進行男女生之間、任意兩名學生之間,或者讓學生推舉出來朗讀能力較高的學生之間的朗讀比賽,看誰朗讀得更加富有情感、誰在朗讀時犯的錯誤最少。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競爭,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得到很好地訓練和提升。
4、配樂式朗讀。筆者根據課文內容,選取適當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朗讀時進行播放,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增加情緒的渲染。舉例來說,在學生朗讀《迷人的九寨溝》時,筆者通過播放《故鄉的原風景》渲染出九寨溝遠離塵世喧囂的自然瑰麗;在學生朗讀《海軍將領鄧世昌》時,筆者通過播放慷慨激昂、熱情豪放的《the mass》來展現鄧世昌的英勇無畏、高風亮節。
5、表演式朗誦。這是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之上,根據文章的主旨內涵和角色的思想性格,加上自編自導的動作,把課文變成課本劇,讓學生邊讀邊演。這種朗讀方式新穎有趣,可以有效烘托課堂氣氛,受到很多學生的推崇。並且經過表演式朗讀,學生幾乎都可以對文章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
四、及時點評促使能力提升
如果學生在朗讀過後,教師不進行任何的點評和指引,那麼對於學生的朗讀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對於學生的朗讀點撥和點評顯得十分重要。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學要對學生進行激勵、鼓舞和引導,讓學生通過大膽的實踐和探究獲得知識,得到提高。當學生進行朗讀之後,教師要及時對於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點評。可以通過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靈感,激勵學生的創造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指引學生向著更好的閱讀方向進行引領,將「讀會」的目標轉變為「會讀」的結果。
五、正面評價激勵學生提高
教師對於學生的朗讀評價對於學生的朗讀態度和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正面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樹立信心、點燃熱情。
在日常的朗讀中,學生最常發生的朗讀問題多集中在不好意思、韻語調把握不準、朗讀不夠自然、沒有真情實感等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通過准確、流利、自信、自然的朗讀為學生樹立典範,並且堅持在任何場合都在學生面前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一定會紛紛開始學說普通話,練習口語表達能力。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自然而然地能夠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當然,教師也需要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有的學生喜歡「雞蛋里挑骨頭」,這就要求教師引導評價的學生先找到優點所在,之後再尋找可以幫助學生進行何種方式的改正和提高。而客觀有效的激勵性評價,不僅能夠讓學生提高學習的熱情、閱讀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朗讀的能力,全面自己的綜合素質。
總的來說,對於語文教學而言,朗讀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步登天、一朝之功。只有採取科學的訓練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才能夠實現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C.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早讀方面的論文
摘 要:早讀是一種傳統的讀書方法,好處很多,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早讀的有效性談了認識。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5215335.htm
關鍵詞:小學語文;早讀效率;早讀課堂模式;朗讀方式
語文教學開設早讀課是新課標繼續倡導傳統教學的「重視知識積累、提高文學素養、促進學生識記能力」的一條重要渠道,更是對學生進行身心等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早讀的好處很多:多讀多背,有助於更好地鍛煉記憶力;能夠培養學生語感、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好的讀書習慣。另外,在閱讀中還可以增加知識內涵,全面提升思考力,改進綜合素質和氣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力,使學生身心健康……
盡管教師對早讀已經非常熟悉,但是真正有效利用這珍貴的幾十分鍾的人並不多,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影響早讀課有效性的問題有:朗讀內容基本都是課本上的朗讀背誦課文,這樣對培養他們的學習態度與閱讀習慣極其不利;讀書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道通過今天的早讀課達到什麼目標,知識取向性不明確影響讀書的質量;還有學生懷著「濫竽充數」的心理,使朗讀流於形式。
於是,我根據學生知識基礎,通過集體研討確定早讀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組織形式等,准備對學生進行早讀實踐性指導。
一、明確早讀教學內容及目標,提高早讀效率
早讀課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課外知識延伸的重要陣地,我一般是在前一天放學時布置第二天早讀的內容及要求,早讀的時候在黑板上再寫出本次早讀內容及要求,使全體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二、開發有特色的早讀課堂模式,拓展學生視野(或課外知識)
早讀課堂形式不像課堂教學那樣嚴格,但它能充分顯示學生的主體性,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對於早讀來說,好的組織方法是體現早讀價值與吸引力的重要保障。
通常我是這樣安排的:每天的早讀前十分鍾都是課外知識拓展時間,時間充足,避免學生得不到充分展示而失去興趣,然後做2~3分鍾小結,後二十幾分鍾主要是當天或前天課文的朗讀和背誦,這樣也不會偏離早讀本質。前十分鍾內容也是提前規定好的。周一:新聞播報――來自新聞媒體、生活見聞等內容;周二:名言警句薈萃;周三:優秀作文、精彩片段賞析;周四:配樂詩歌朗誦會《三字經》賞析朗讀教學,周五:自編小課本劇表演。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現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廣為流傳。百家講壇《三字經》全集中,錢文忠老師曾經提到,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因此我向學生推薦這本讀物,不僅讓他們在朗讀過程中感知歷史文化的魅力,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傳承。
三、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提高朗讀水平
1.教師示範朗讀或領讀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比較有限,他們的朗讀在很大程度上處於模仿階段。所以,教師在早讀課上要多領讀,教給學生朗讀方法,或者聽錄音,引導學生讀准、讀好、讀出美感,邊讀邊點撥,邊讀邊評價,邊讀邊自省。
2.多種朗讀方式相結合
我一般採用的做法有:(1)大顯身手競賽讀:小組之間賽讀或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隨機點讀等形式。這主要是激起朗讀的樂趣和鬥志,始終能夠以飽滿愉快的情緒參與其中。(2)聲情並茂配樂讀。這主要在學習新課前或朗誦優美句段時使用。通過創設濃烈的朗讀氛圍,幫助學生去把握朗讀不同作品的語氣,體驗朗讀的藝術魅力。(3)同桌互讀互背。這主要用於復習舊知和背誦課文或優美片段的檢查。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最小面積地最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個體掌握情況。(4)在拓展性的朗讀中,主要採用自由自在朗讀法,即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或起立或坐著,或搖頭晃腦或正襟危坐等,大聲讀出來。(5)情景再現。對課文中有故事情節的精彩片段可以通過創設情景,讓孩子擔任角色,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情感等,從而提高朗讀水平。
四、多元評價機制,讓學生充滿信心
1.教師的激勵性評價
教師千萬不可吝嗇自己的表揚與激勵,教師的表揚不但能讓學生對每天的早讀都充滿期待,更能提高他們一整天學習的熱情與信心。但是,我們的評價又必須是實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說成好,就會混淆視聽,使學生無所適從或者乾脆找錯誤的進行學習、模仿。只有實事求是又充滿激勵性質的評價語,才能既保持學生的讀書熱情,又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
2.同桌之間、學生之間的學習性評價
每個人其實都很在乎別人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學生也是一樣,雖然他們的朗讀水平參差不齊,但是他們都會聆聽,去判斷好與不好。為了讓同學們更加認可自己,學生會更加努力地展現自己的。
3.自己對自己客觀性的評價
自己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是難能可貴的,可學生畢竟是孩子,只要他們能說出一點點,就已經達到提高的目的。
在我們不斷的鼓勵和指導下,我們班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早讀的自覺性越來越高。學生對課前十分鍾興趣十足,知識拓展成效顯著,最重要的是很多學生已經不再認為早讀是枯燥乏味的了。
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問題,需要改進。比如,缺乏優秀的誦讀教材。除了學生搜集的一些資料外,我覺得學校也應該定製一些該方面的優秀教材,使閱讀更深入人心。在課堂構建模式上,我覺得時間分配還不是很合理,到底拓展該佔多大比例,影響不影響朗讀?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早讀教學中進一步探索、改善和創新。
(作者單位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小學)
D.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論文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朗讀訓練是否有效,是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志。目前,朗讀教學已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但實際教學效果卻並不如人意。多數學生能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但能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的學生卻是極少數。那麼,如何強化朗讀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教師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范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高年級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些朗讀技巧,但教師的范讀仍很必要。好的范讀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領略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體會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該范讀時要范讀,且不可簡單使用錄音代替,失去范讀的直觀作用。實踐證明: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證課堂上讀書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提高無不要求教師以教材為根本,以課文為依託。只有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文本打交道,從中獲取信息,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語文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問答課。有的語文課上,教師一會兒讓學生聽錄音,一會兒又讓學生看影視,一會兒讓學生去表演,學生朗讀的時間少得可憐。還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對文本不理解,文章講不透,不厭其煩地講解,把學生朗讀的時間變成了教師的演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上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 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文質兼美,可讀性強,人文性強?。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文章體裁、內容的不同,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不同?。說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適用於介紹性的語氣讀,不宜進行朗讀訓練。而敘事寫人的作品,言辭優美,故事情節曲折,感情變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語言華麗,感情色彩濃厚;古詩文和現代詩歌節奏感強,含義深遠。這些題材的文章都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一般說來,體現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語句,最能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教師把這些內容作為朗讀訓練的重點,更能准確地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內容進行朗讀訓練的目標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月光曲》最後三個自然段時,是為了啟發想像,體會意境;指導朗讀《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時,是為了領會寫作技巧及表達方法。 四、 積極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要使學生越讀越好,越讀越美,教師就必須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有效地范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以及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提示語等。我在引導學生讀《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聲情並茂地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學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像自己也變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後,我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像配樂表情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中。引導學生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採用煽情的「挑撥」提示語:「一兒不服曰」、「一兒扯著嗓門曰」、「一兒腳跺地曰」,讓兩組小兒的辯斗愈讀愈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也是在反復地讀,但讀的效果與我們平時機械的讀截然不同。 五、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有齊讀、領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等。一般說來,低年級常運用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以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年級宜採用個別讀,默讀,有利於靜思默想,潛心思考。一節課中,教師可採用幾種朗讀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種方式為主。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適合個人朗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或片段,則適合分角色朗讀,如《陶罐和鐵罐》;節奏感強,感情飽滿的課文,尤其是詩歌,則可進行集體朗讀;而詞句艱深,含義深刻的課文,則需要教師適時范讀或創設情境導讀,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加強對朗讀技巧的指導。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對於描寫突然發生變化、著急、遇到
E. 語文課改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論文
《語文課標標准》指出: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讀是閱讀教學重要環節之一。我認為,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言語能力的培養,而言語能力的核心是語感,語感左右著語文教學的實質和效率,而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課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文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我們學校地處農村。這些大山裡的孩子由於在日常生活中,與家長、與社會甚至與老師交流都使用的是方言,很少有機會使用普通話,導致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較低。加之,目前農村學校教師老齡化十分嚴重,擔任小學語文教學的多為老教師,他們只要求學生朗讀,缺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導致學生朗讀課文不流利、加字、掉字、錯字、缺乏感情等情況普遍存在。因此,提高農村小學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已經迫在眉睫。結合近幾年的語文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一、狠抓拼音,鞏固朗讀基礎。
農村學校學生受當地語言環境的影響,在生活中很少說普通話,在朗讀課文時口語較重,並且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學生的朗讀水平要有所提高,最首要的條件就是先把字音讀准。比如:n、l不分;前鼻韻母與後鼻韻母不分;腦袋讀成laodai、歡迎讀成huanyin。低年級教師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可以要求學生做成卡片,幫助學生區分並加強記憶,高年級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要及時糾正、強化練習。並且老師們要做到持之以恆,堂堂必教,時時必糾。朗讀文章只有先讀正確,才能讀流利,然後才能讀出感情。因此,在低年級狠抓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是提高農村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前提條件。
二、范讀課文,熏陶感染學生。
盡管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但很多教師仍然還沒有轉變自己的觀念,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必須先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當教師的朗讀達到一定的水平後,在課堂以生動、優美的語言為學生范讀,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三、創設情境,加深學生理解。
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內容離農村孩子的生活較遠,這些課文學生比較難理解。對於此類課文老師可以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課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寫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可學生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無法想像課文中所描寫的優美景觀,在課堂上,我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這些美景以及珍貴文物的圖片,把學生帶入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充分理解後,這時學生就通過自己的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體會表達了出來,學生的朗讀水平無形中就得到了提高。因此,創設情境是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一個重要手段。
四、加深理解,激發朗讀情感。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重點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要求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又在理解後的朗讀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回顧近幾年的語文教學生涯,我一直非常重視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而在訓練學生的朗讀時,我一直要求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表達出來。例如:我在引導學生朗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地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這一句話時,我先問學生同學們,在這樣的園里漫步,你想出來嗎?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第一個同學起來讀的語速較快,我又問誰比他更喜歡欣賞這些優美的景色,都不想出來了?學生就明白了讀這一句話語速要慢一點兒。我又問:誰完全被這些優美的景色陶醉了,都忘了出來了?這時,同學們朗讀的興趣都被激發出來了,都爭著要來讀並且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讀出來了。在語文課上,我堅持用這個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朗讀,使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也正是用這個方法來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想互促進的。
五、開展活動,創造展示平台。
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課內,而應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我經常開展一些詩朗誦、講故事、演講比賽等一些小型的班內活動,為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並及時的對一些表現好、進步大的同學提出表揚。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讓學生積累了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也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更加輕松。
朗讀教學貫穿了整個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只要我們教師能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朗讀培養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有耐心、有恆心,科學地進行朗讀訓練,我相信農村小學生朗讀差的局面一定會有所改善。
F.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
[摘要]:朗讀在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把文字元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從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則很值得探討。(本文就這一問題,談一點淺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朗讀能力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級教學孫雙金也曾指出: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現結合個人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葉聖陶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把文字元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由一個旁觀者變為一個當局者,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為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准備。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學課文<<兩只鳥蛋>>,我准備了幾個鵪鶉鳥蛋,讓其孩子觀察外觀形狀並親手觸摸,通過觀察觸摸,孩子們知道了鳥蛋是圓圓的,滑滑的,這時孩子們興趣濃厚,在愉悅中積極朗讀,都朗讀出了鳥蛋的可愛,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二、分角色表演朗讀,藉助人物動作、對話感悟理解課文。 分角色表演朗讀能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通過進入角色,使他們把心中的情與文中的人和事融為一體,讀出各種人物的喜怒、凶善,讀者繪聲繪色,聽者身臨其境。如教學課文《坐井觀天》一課,我讓孩子分角色充當小青蛙和小鳥,進行對話交流,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學讀出了無知、愚蠢的語氣;而小鳥則讀出了講道理、笑小青蛙無知和著急的語氣。同學們被小動物們的話語感染著,當同學們讀到我口渴了,飛了一百多里,下來找點水喝和天無邊無際時,孩子們用手比劃著天那麼大,班裡同學們感受到天是特別的大,都伸出了舌頭。當同學讀到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天不過井口那麼大,我不會錯的。大家都為小青蛙感到無知而可笑。最後扮演小青蛙的那個同學聽了小鳥的話還跳了出來,他的舉動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學們也紛紛舉手,爭先恐後上來表演朗讀。可見分角色表演朗讀不僅能激發同學們朗讀的興趣,也能收到教師講解所達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低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強,藉助兒童的這一優點,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低年級學生學習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開始階段,他們年幼無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讀對兒童來說很難,這樣就需要教師正確、耐心地去指導、范讀,教給他們讀的方法,逐步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為他們到高年級時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用普通話范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分清平翹舌、多音字及變調、輕音、兒化音;其次,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讓孩子們在教師的范讀中體會到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停頓方法。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有的句子比較長,教師在范讀中就要有意識地朗讀出詞與詞之間的自然停頓。如,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時間長了,學生很快就會掌握朗讀停頓的方法,正確地朗讀。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讀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態,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學《老師帶領我們找春天》一課時,讀到我們又來到果園里,有的桃樹已經開出粉紅色的小花,微風吹來,飄著一股清香……這篇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贊美的情感。通過老師繪聲給色的范讀,學生就會被帶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從而達到了指導朗讀與理解課文的目的。教《紙船和風箏》時,先讓學生聽老師配樂范讀,邊聽邊感受文章中所表達的傷心情感。學生對文章的悲傷的感情基調有了點滴認識後,再讓學生對照朗讀,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課文情境進行朗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 四、挖掘重點字詞,讀出真情實感。 良好的課堂氣氛僅僅是激發學生朗讀願望的外在條件,只有學生自己想讀,有情想表才能讀出真情實感,體會課文中語言文
G.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論文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朗讀訓練是否有效,是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志。目前,朗讀教學已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但實際教學效果卻並不如人意。多數學生能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但能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的學生卻是極少數。那麼,如何強化朗讀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教師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范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高年級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些朗讀技巧,但教師的范讀仍很必要。好的范讀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領略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體會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該范讀時要范讀,且不可簡單使用錄音代替,失去范讀的直觀作用。實踐證明: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證課堂上讀書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提高無不要求教師以教材為根本,以課文為依託。只有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文本打交道,從中獲取信息,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語文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問答課。有的語文課上,教師一會兒讓學生聽錄音,一會兒又讓學生看影視,一會兒讓學生去表演,學生朗讀的時間少得可憐。還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對文本不理解,文章講不透,不厭其煩地講解,把學生朗讀的時間變成了教師的演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上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
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文質兼美,可讀性強,人文性強?。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文章體裁、內容的不同,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不同?。說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適用於介紹性的語氣讀,不宜進行朗讀訓練。而敘事寫人的作品,言辭優美,故事情節曲折,感情變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語言華麗,感情色彩濃厚;古詩文和現代詩歌節奏感強,含義深遠。這些題材的文章都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一般說來,體現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語句,最能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教師把這些內容作為朗讀訓練的重點,更能准確地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內容進行朗讀訓練的目標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月光曲》最後三個自然段時,是為了啟發想像,體會意境;指導朗讀《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時,是為了領會寫作技巧及表達方法。
四、 積極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要使學生越讀越好,越讀越美,教師就必須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有效地范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以及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提示語等。我在引導學生讀《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聲情並茂地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學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像自己也變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後,我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像配樂表情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中。引導學生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採用煽情的「挑撥」提示語:「一兒不服曰」、「一兒扯著嗓門曰」、「一兒腳跺地曰」,讓兩組小兒的辯斗愈讀愈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也是在反復地讀,但讀的效果與我們平時機械的讀截然不同。
五、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有齊讀、領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等。一般說來,低年級常運用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以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年級宜採用個別讀,默讀,有利於靜思默想,潛心思考。一節課中,教師可採用幾種朗讀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種方式為主。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適合個人朗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或片段,則適合分角色朗讀,如《陶罐和鐵罐》;節奏感強,感情飽滿的課文,尤其是詩歌,則可進行集體朗讀;而詞句艱深,含義深刻的課文,則需要教師適時范讀或創設情境導讀,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加強對朗讀技巧的指導。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一般情況下,對於描寫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