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

小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1-03-02 12:51:26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力

對於在小學語抄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激發學習興趣,觸發思維:

  1. 巧設疑問;

  2. 創設情境;

  3. 鼓勵質疑;

二、展開合理想像,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

  1. 合理想像,加深理解

  2. 合理想像,促進寫作

三、串聯鏈接,培養思維的精進力:

精進力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上再加上新觀念,增加有趣的細節和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四、擴展延伸,培養思維的敏銳力:

思維的敏銳力,指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

五、強化思維訓練,培養創新能力和求異能力:

  1. 培養多向思維

  2. 培養逆向思維

總結: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探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靈活採用教學方法,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勤思、善思的學習習慣。落實「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教學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將來發展創造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怎樣培養孩子的語文思維能力

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首先需要讓孩子學會思考。愛思考,在平時的時候就可以給他們多出一些思考題。遇到問題要讓他們學會自己去思考問題。

3. 小學語文培養哪些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教程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思維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多質疑,發揮語文學科的特殊功能,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一、 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熱情與興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出發,認為:「學習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高漲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是學習與創造的源泉和動力,能夠激發學生執著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們的思維才會靈活多變,充滿奇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創造欲。
1、創設情境、巧設問題是常用的方法。如教《黃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創設情境,能激起學生嚮往、神遊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簡介使學生聽了個個都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嚮往,因急切想了解黃山奇形怪狀的石頭,從而產生閱讀全文的強烈願望。
而巧設問題則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因為「動機是由需要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活動動力」[8],比如「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沒有照片的怪石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則能大大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藉助自己的理解可說、可畫、可做,也加強了課堂活躍的氣氛。
教師提問,鼓勵學生思考,要放開手腳。而激勵學生大膽發問,學會質疑,善於發現並且提出自己對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認識的差異,則可以使學生認識的動力系統和智力系統處於興奮狀態。比如《一分鍾》一課,教材中李老師說:「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鍾。」有學生卻提出「晚起的一分鍾怎麼會變成20分鍾的?」這一問題,於是我們在班上展開了強烈的討論,在討論中,學生了解到了交通信號燈的變化規律,了解到了公共汽車的運行時間,最終找到了20分鍾消耗在什麼地方。

2、讓學生的思維留有空間。激發學生的靈感教師要善於抓住恰當的時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深度,難度的問題一經提出,必須要時刻注意留有空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如果過早的作出評價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機會。
3、親近大自然,激發學生創造的靈感。學生的熱情與興趣往往是不穩定的、不持久的,這就需要老師隨時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以保持學生興趣的持久性。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態、氣象萬千吸引著孩子,引發著孩子無窮的樂趣,也是孩子創作的原型。經常把孩子引入大自然,讓孩子「讀天讀地讀萬物」這是啟發孩子美的感受,帶給孩子藝術享受的最好方法。也是萌發學生創作靈感的最好途徑。

4.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之淺見

淺談小學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

來源:《教育學文摘》2016年3月總第期 作者:韓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中有利於思維的因素,恰當地選擇思維訓練的有效方法,為學生創造積極思考的條件激勵他們,思考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創新實踐
目前,存在著這樣一種不爭的事實,一部分教師、教研員對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認為把課程改革等同於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更是比較普遍,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這也是新課改推行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狀況,要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首先是教者要實現理念的轉變,語文教師要從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高度來更新教學觀念,變「以教定學」的「主導型教育」模式為「以學定教」的「主體型教育」模式。真正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和時間去創新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二、啟發創造想像,自主創新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像,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像功能,找准想像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像,這樣對知識理解就會更透徹,思想和思維都會得到升華。教師創設條件,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立活動和實踐創造的天地。


三、注重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淡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小學語文創新教育要鼓勵學生投身社會實踐,讓學生充分展示語文創新才能,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四、發掘教材中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因素
教材是發展學生思維的主要材料,是進行語言訓練的主要依據。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思維因素,可直接用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發掘教材中有利於提高語言水平和發展學生思維的因素。注意引導學生推敲課文的語句,啟發他們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學生對文章的各種材料、各層意思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例如《科利亞的木匣》一文中,講媽媽挖出箱子和科利亞挖不到匣子兩個自然段,在理解時可引導學生對比著進行分折。媽媽的話強調了一點:算術有用——數數挖坑——易找到。科利亞雖然也依照媽媽的做法行事,結果卻相反。數數挖坑——找不到——算術不管事,問題出在哪裡?這里記錄了科利亞的思維過程,得到的便是「這里一定有原因」的判斷。科利亞經過自己的思考,終於找出了問題的症結。從中能夠看出他非常善於動腦筋,善於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就能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滲透的思維訓練。
五、打破常規,多方位開發學生假設、聯想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沿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方法。能不能打破常規,改變這種老師堂堂主動,學生課課被動的局勢呢?經過實踐,我們靈活運用了電教媒體的直觀、形象性,在課堂上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假設、聯想,收到了滿意的效果。例如在講《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我提出了思考題:如果當時周圍沒有石塊烏鴉應當怎樣才能喝到水呢?由於這個問題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定難度,於是出示了幾幅畫面來引導學生聯想,第一幅是位小朋友正拿一隻杯子向另一隻杯子里倒水,第二幅是洗衣盆里掉在外面的衣服角兒還在一滴滴往下滴水珠。第三幅則是一位小朋友將幾棵大白菜放在水盆里,盆里的水便溢出來了。針對以上幾幅富有啟發性的畫面,學生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大都得出了以下三種喝水的方法:將瓶子推倒,讓水流出來;銜來布條一頭浸在瓶子里,另一頭露在外面,讓水流出來;可以銜來小樹枝、小雜物等放入瓶子,讓水流出來。這樣用投影片的映示富有啟發性的畫面加快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拓寬了思路,使學生的聯想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六、重視加強思維方法的訓練
想像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透過語言的體會、結構的理解,大膽進行創造性想像,把語言、篇章結構所表現的意義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具體感受,做到有所感,有所知。如上《狼牙山五壯士》時,講到課文的結尾: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我讓學生發揮想像力,猜想五壯士跳崖後的故事將會怎樣發展,續寫這個故事。這種「再創想像力」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廣泛性以及創造性,使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而拓展他們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總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尊重學生個體,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欲。只要教師能夠不斷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善於引導,著意培養,那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定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5. 小學語文培養學生哪些邏輯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這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語文教師要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設寬松氛圍,激發學生思維潛能。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過於強調師道尊嚴,強調知識灌輸,強調標准答案,忽視了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性體驗。學生的學習也就只注重了知識的積累,很難質疑教材、質疑老師,許多創新的火花被掐滅。如某位老師在教學《我最好的老師》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位先生嗎?為什麼?當時,絕大多數同學都說自己喜歡懷特森先生,只有一個學生說:我不喜歡,因為他在課堂上太愛「糊弄」學生。師評價:你不喜歡懷特森先生,說明你不喜歡獨立思考。同學們不敢再說。其實,這才是一個喜歡獨立思考的孩子啊!他最起碼有自己的想法,不人雲亦雲。我想,老師首先要肯定這個孩子能獨立思考,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接下來,再次把同學們引入文本,去看看懷特森先生為什麼「糊弄」學生?「糊弄」一詞在字典里的解釋是「欺騙,矇混」,可在文中就是先生第一次給我們上課,講「貓蝟獸」,讓「我」得了零分。其實「貓蝟獸」是虛構的,他這樣出人意料的教學風格,「糊弄」學生是為了讓學生不要迷信權威(包括老師),要敢於懷疑,敢於獨立思考。這名學生說他不喜歡先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沒有理解文中「糊弄」的真正含義。如果老師能創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給學生留有相對的自由空間,能和學生平等對話,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思維的潛能,牽一「糊弄」而動全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深更透,會迸發出更加燦爛的創造思維火花。正象諾貝爾獲得者、德國物理學家勞厄說的那樣:「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且發展思維能力」。

6.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創新思維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我認為創造力是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結合敏銳、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特性,通過思維的過程,對於事物產生分歧性觀點,賦予事物獨特新穎的意義,其結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別人獲得滿足。支持環境,是指能接納及容忍不同意見的環境。
目前,語文教學中強調「以讀為本」,但在實際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只是一味強調讀,甚至讓一些無目的的閱讀佔去了大量的時間,讀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讀,恰恰忽視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創造力呢?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動機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做遵循了學習應該循序漸進的原則,能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過渡,顯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認為語文課應該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或是極富感染力的話語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例如在講解《十里長街送總理》前,我是這樣開始的:「歲月的風雨,可以洗去我們許多的記憶,歷史的車輪,可以磨掉我們許多的往事。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億萬人民悲痛欲絕,淚水灑遍祖國大地。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百萬群眾雲集在長安街的兩旁,在淚雨和哀哭聲中,向徐徐而去的總理的靈車沉痛地告別。這是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一直到今天,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盡管我們沒有親眼見到那動人的感人情景,但今天我們要學的《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卻可以把我們帶進那催人淚下的場面中去。」我懷著滿腔激情,以低沉的語調,稍微慢一點的節奏朗誦著。學生凝視雙眸聽著,想著……就是這種激情的語言導入,那堂課我的學生在整節課中精力旺盛,可想而知這樣做比起照本宣科的講解,無論如何,其收效都是明顯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語文知識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學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擴展延伸,培養思維的敏銳
思維的敏銳力,指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供的例子,教學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這樣才能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習了7、8 自然段後,我問同學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時,有同學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中的『有一個新的生命』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說『在顫動』?」按以往的要求只讓學生理解是指「榕樹的生命力強」就行,可我感覺這么說很抽象,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生命力很難,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實際,以及平時的積累,說說自己的理解。結果,學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極了:有的說是風吹,有的說是鳥動,有的說是太陽的照射,有的說是樹葉綠得可愛,讓作者看花了眼,產生了錯覺,有的說是因為榕樹很大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幾點,不難看出學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縛,找到了新的生長點。這說明學生思維的敏銳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但是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又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春天來了》一文時,我讓學生觀察了解大體內容後,提問學生:「從圖上哪兒可以看出春天來了」後,接著加以點撥,拓寬學生思路,「粉紅的桃花開了,白色的梨花開了,除了文中我們身邊春天還有哪些各式各樣的花也開了呀?」孩子們大聲地爭先恐後地搶著說,只要是自己知道的不管什麼季節開的花都說出來了,整個教室一下子就亂了!我趕緊制止了學生,及時插入了四季之分,並重點提了開在各個季節的一些典型的花(如荷花是夏季開,菊花秋天開,梅花冬天開),這樣一來,學生不僅開動腦筋想問題,而且也能使他們說出具體、連貫的內容。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創造能力
我在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碰上詩歌,就讓他們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原來喜歡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但是使用過分了也不好。每個詞語怎麼解釋,每個句子怎樣理解,每個段落怎麼朗讀,全都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現在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一方面我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五、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吃甘蔗時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倡議書。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也讓學生調查「農村國土整治以及人畜飲水工程」對我們這里有哪些好處,並要求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學生的寫作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每天一下課就忙著到正在國土整治的田邊采訪老百姓,也到村子裡問一些老人沒有自來水之前的情況,全班同學的學習調查積極性都很濃,一個星期後的報告會上,全班所有人都發言了!就連平時最不愛說話的王明也說了!學生們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提高了語文能力,又增長了許多知識和才幹。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總而言之,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觀念,發揮學科優勢,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注重創新精神的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跨世紀人才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語文教學中,要以課文為切入點,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動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此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意識,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會激活,創新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

7.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多參加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一般情況下都是受限於課本知識,我們回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答游戲環節,包括獎勵和懲罰,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去。
乏味的去說書本知識,有很多孩子是聽不進去的,多講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去寫感想,或者搶答的模式,讓孩子喜歡上你的上課模式,同時課後可以動手的課程,比如回家完成什麼任務,帶什麼東西到課堂上,讓大家去過目,通過什麼方式要到的。
多表揚,多散發思維。多讓孩子去做!讓他們開心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