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文言文總復習好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文言文總復習好

發布時間:2021-03-01 11:56:42

⑴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 文言文 重點篇目

出師表:是重點,有考點的地方較多,在後半部分最多句子的考點;
隆中對:想對較少,但你還是要看,多讀幾遍就行了,了解其翻譯的意思,把整個文意讀懂.
陳涉世家:中間部分(陳涉還是小頭目的時候)要背,尤其是:會天大雨,道不通,........。這句
後面有關於吳廣為什麼人緣好的那些也要靠,以及關於陳涉他們怎麼卜卦說陳涉當大王的一段等等
唐雎不辱使命:在我們學校幾乎沒考,因為裡面的對話機會都是廢話。不過有一句你要注意:秦王曰:.............伏屍百萬,流血千里.............這句挺有名的。

綜上所述:出師表和陳涉世家最容易考到,這兩篇一定要背熟,把翻譯的意思弄明白。而其他的也要看,但重點想對較少,問題不是很大,只要把有名的詩句和對話背熟就行,再結合你們老師的講解就行了。

註:嘿嘿,考試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你平時的基本功好不好,這些重點也只能幫你臨時抱佛腳,可以抓住一些分。我是過來人了,考試時不要緊張,抓住三個字:快准狠(快:在開始考試時給的幾分鍾閱卷時間里要快速看懂題目,准:答題要簡單明了,不過有點難,我的經驗是:既然簡單不了就給他整復雜,只要是想到的有根據的話只管寫上去,狠:做完後要對自己狠點,從頭到尾檢查一遍,不管你之前自我感覺再良好,你一定會看到錯誤,但不要盲目更改,這是你要
想一想以前老師在給你們講類似題目是的手法。

⑵ 語文九年級上冊人教版文言文復習提綱

九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測試卷
出卷人:劉雅 測試時間100分鍾 滿分:100分
一、積累•運用
1.指出下列加點字讀音不同的一組(3分) ( )
A.請獻十金 胡不見我於王
B.鄰有敝輿而欲竊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C.鄉為身死而不受 惠子相梁
D.入則無法家拂土 故患有所不辟也
2.指出下列加點詞的釋義相同的一組(3分) ( )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也 人也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B.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C.人恆過然後能改 鵷鶵過之
D.已持臣守圉之器 是亦不可以已乎
3、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C、鄉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4、下列各句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B、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5、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宋何罪之有——《公輸》——《墨子》——墨家
B、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
C、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論語》——儒家
D、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惠子相梁》——《莊子》——道家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並釋義。(8分)
①公輸盤詘 ②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③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④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7.文學常識填空、默寫。(20分)
①墨子是 時期 家學派的創始人。
②《孟子》是 家經典之一,孟子,名 ,戰國時期鄒人。
③莊周, 時宋國人,是 家哲學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孟子認為造就人才的客觀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這樣,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觀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麼? ;
這篇短文表現了莊子怎樣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闡述的主要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觀點體現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讀下面的文字,從中歸納出一個論點。(4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步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二、閱讀
(一)公輸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曰。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
子墨子曰:」荊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綉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9.指出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解釋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才美不外見 於是見公輸盤 B.以牒為械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D.楚王問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6分)
①殺所不足而爭有餘,不可謂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11.選文第一節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麼?反映了墨子怎樣的心態和精神?(4分)

12.墨子見到公輸盤,就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而且進一步說可以『「獻金」,其真正的意圖是什麼?(3分)

(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3.選出用法不同的一項。(3分) (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戰必勝矣 必為有竊疾矣
14.下列加點詞古今詞義不同的一項是(3分) ( )
A.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C.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D.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15.下列短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 )
A.兵革之利——武器裝備的鋒利 B.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 D.山溪之險——高山河流的險要
16.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 )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7.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3分) ( )
A.第一段緊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一中心論點,提出了論題。
B.第二段主要論述的是「天時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組排比句,主要是列舉事實來證明觀點。
D.第四段更進一步論述了「人和」的實質。
(三)魚我所欲也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8.選出詞義相同的一項。(3分) ( )
A.令:今為宮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與:呼爾而手之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歷三世
D.為:鄉為身死而不受 或異二者之為
19.選出詞義不同的一項。(3分) ( )
A.此:此之謂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B.生:得之則生 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詣亮
D.身:鄉為身死而不受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
20.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
①乞人不屑( ) ②於我何加( )③失其本心( ) ④行道之人( )
21.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②鄉為身死而不受

22.文中舉例論證運用的一個成語典故是_____________。(3分)
23.這一段文字所證明的全文的中心論點是(3分)

第六單元
一、積累•運用 (22分)
1.給加點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 ) ②形貌昳( )麗 ③孀( )妻 ④始齔( )
⑤謗( )譏 ⑥窮匱( ) ⑦溯( )洄 ⑧好述(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①小惠求徧.民弗從也
②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3.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
①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
③今齊地方千里
④明日徐公來
5.文學常識填空、默寫。
①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為 、 、 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
②《愚公移山》選自 ,作者相傳是 時期的,他是 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③、夫戰, ,一鼓作氣, , 。(《曹劌論戰左傳》)

⑶ 九年級語文(上)文言文總復習資料,答案我馬上要

自己到網路文庫下載。

⑷ 九年級語文(上)文言文總復習資料

九年級語文(上)文言文總復習資料

姓名( ) 班級( )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發閭左適戍漁陽 通 , 意思: 。

2、為天下唱 通 ,意思: 。

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 。

4、將軍身被堅執 通 ,意思: 。
5、故不錯意也 通 ,意思: 。

6、倉鷹擊於殿上 通 ,意思: 。
7、欲信大義於天下 通 , 意思: 。

8、自董卓已來 通 ,意思: 。

9、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通 ,意思: 。

二、解釋以下多義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苟 2、次

(1)苟富貴 ( ) (1)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 )

(2)故不為苟得也 ( ) (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

3、度 4、數

(1)道不通,度已失期 ( ) (1)扶蘇以數柬故 ( )

(2)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 ) (2)然數年恆不一見 ( )

5、憐 6、就

(1)楚人憐之 ( ) (1)此人可就見 ( )

(2)可憐白發生 ( )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

7、用 8、誠

(1)遂用猖獗 ( ) (1)此誠不可與爭鋒 ( )

(2)賢能為之用 ( ) (2)誠如是,則霸業可成 ( )

9、所以 10、遺

(1)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 )

(2)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 (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 )

11、將 12、間

(1)上使外將兵 ( ) (1)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

(2將軍豈有意乎 ( )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 )

(3項燕為楚將 ( ) (3)在乎山水之間也 ( )

13、然 14、者

(1)吳廣以為然 ( )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2)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更有痴似相公者 ( )

(3)然足下卜之鬼乎 ( ) (3)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4)屋舍儼然 ( ) (4)陳涉者,陽城人也( )

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劃線詞的古今意義。

1、卒中往往語 古: 今: 。

2、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古: 今: 。

3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古: 今: 。

4、雖然,受地於先王 古: 今:
5、長跪而謝之古: ,今: 。

6、常跪而謝之 古: , 今: 。

7、凡三往 古: 今: 。

8、遂用猖獗 古: , 今: 。

9、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 , 今: 。

10、誠宜開張聖聽 古: , 今: 。

11、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古: , 今: 。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今: 。

13、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古: 今: 。

14、臨表涕零 古: , 今: 。

四、以下文言句子中加線的詞都是有特殊的用法,請予以說明。

1、陳勝王 名詞作 意思為 。

2、置人所罾魚腹中 名詞作 意思為 。

3狐鳴呼日 名詞作 意思為 。

4、皆指目陳勝 名詞作 意思為 。

5、忿恚尉 用法,使----- 。

6尉果笞廣 名詞作 ,意思為 。

7、將軍身被堅執銳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8、輕寡人與?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9、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 名詞作 ,意思為
10、此皆良實 形容詞作 ,意思為 。
五、文言文閱讀訓練。

(一)、《陳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倡,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大楚興,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故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線的詞的意思。

(1)或以為死,或以為 亡( )(2)、又間令吳廣 之 次所旁叢祠中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譯】


2、 請用原文語句回答,填在橫線上。

(1)、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


(2)、起義的根本原因是: 。

4、選段劃線處細致地描寫了戍卒們的反應,這些反應說明了什麼?自己的話回答。

【答】:


5、陳勝能夠從一個佣耕之人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導者,他具備哪些才能?根據選段內容作出回答。

答:



(二)、《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用 「 \ 」標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義停頓,只標一處。

公 亦 嘗 聞 天 子 之 怒 乎 ?

2、解釋下面句中加線的詞。

(1)、以頭 搶 地耳 ( ) (2)、長跪而 謝 之 ( )

3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天下縞素, 今日是也

A 、漁人甚異之二 B、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C 、大楚興,陳勝王 D、 天下苦秦久矣

4 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譯:
(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譯:
5、唐雎以「士之怒」回擊秦王的「天子之怒」,這表現了唐雎怎樣的精神?

6、文中描寫秦王神態的詞語有「佛然怒」「色撓」,表現了秦王 和 的特點

(三)、《隆中對》

亮答曰:「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熟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

A、此誠不可與爭鋒 B、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C、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D、總攬英雄
(2)、翻譯下面的句子。

A、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B、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3)、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

(4)、諸葛亮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四)、《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兵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自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1、 解釋加線的詞語。

(1) 咨臣以當世之事。( ) (3)攘除奸凶 ( )

(2) 夙夜憂嘆 ( ) (4)斟酌損益 ( )

2、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2)、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3)、遂許先帝以驅馳。
3、概括選文第一段的內容。

答:


4、用選文中的相關原文填空。

(1)、最能體現諸葛亮一生經歷的一句話是: 。

(2)、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戰略目標是: 。

5、這段文字蘊含著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簡答。

答: 。

六、按要求默寫出相關的詩文句子。

1、 ,欲與天公試比高。

2、《出師表》中勸劉禪要善於納諫的句子是:



3、《陳涉世家》中有一句體現了農民追求平等,反對專制的名言,它是:


4諸葛亮告訴劉禪要公正無私的句子是:


5、《出師表》中寫漢朝盛衰的原因的句子是:


6、陳勝少年就胸懷大志的句子是: 。

7、 ,斜暉脈脈水悠悠。

8、羌管悠悠霜滿地, 。

9、老夫聊發少年狂,
,千騎卷平岡。

10、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場秋點兵。

11、力盡不知熱, 。

12、足蒸暑土氣, 。

13、 ,只有香如故。

14、只恐雙溪舴艋舟, 。

15、《出師表》中說「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的原因是:


16、但願人長久, 。

17、山重水復疑無路, 。

18、出淤泥而不染, 。

19、海內存知己, 。

20、人生自古誰無死, 。

21、勸君更盡一杯酒, 。

22、大漠孤煙直, 。

23、先天下之憂而憂, 。

24、沉舟側畔千帆過, 。

25、會當臨絕頂, 。

26、感時花濺淚, 。

27、江山代有才人出, 。

28、濁酒一杯家萬里, 。

29、落紅不是無情物, 。

30、會挽雕弓如滿月, , 。

七、古詩詞鑒賞:A、《漁家傲》范仲淹 B、《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C、《武陵春》 李清照 D、《破陣子》 辛棄疾

以下分析和評價性的句子,都跟上述詩文有關,其中有恰當的,有不正確的。請分別在其後的括弧中劃「√」或「×」。

1、《漁家傲》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半部分寫塞下秋景,下部分寫守邊將士思鄉報國之情,筆力雄健,感情沉鬱。( )

2、「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異常荒涼的景象。( )

3、《漁家傲》是作者邊地生活的概括,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辛,表達了他的懷鄉思親的心緒。( )

4、「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的手法。「四面邊聲連角起」一句,從視覺上進一步加深悲涼的感受。「千障里」兩句,又從聽覺上把整個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動形象的描畫出來,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5、「濁酒一杯家萬里」,由寫人的生活細節轉入人物內心的刻畫。「家萬里」歸去已不易,「燕然未勒」歸去更是無望。真是「舉杯消愁愁更愁」。( )

6、「人不寐」緊密地把上景下情聯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時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內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 )

7、《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一個「狂」字,貫穿全篇,統攝了全詞。( )

8、「親射虎,看孫郎」是詞人以孫權自比,「雖鬢微霜」,但仍英武有為,希望能建功立業,報效朝廷。( )

9、「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是詞人以馮唐自比,表示自己敢於為蒙冤受屈的將領直言,使他們官復原職。( )

10、「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敵人。( )

11、《江城子—密州出獵》的上闋描繪打獵的壯闊場面,下闋抒發由打獵激發出來的胸襟抱負。全詞由實而虛,由敘事而抒懷。( )

12、蘇軾作此詞時才正值壯年,而以老夫自稱,是因為作者心懷壯志,但仕途坎坷,深感歲月易老,所以才要「聊發少年狂」。( )

13、《江城子》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多種藝術手法,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氣。( )

14、《江城子》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它對李清照詞風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蘇、李二人成為了宋朝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 )

15、「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的意思是: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綉帽,穿上雕皮大衣。率領眾人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崗。( )

16、《武陵春》上片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特徵;「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頭卻無力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 )

17、「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 )

18、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3內心的濃重哀愁。又用「聞說」、「也擬」、「只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 )

19、「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寫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載不動。這種藝術手法是「創意出奇」、以「有形寫無形」。( )

20、《破陣子》描寫了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軍中生活情景。( )

21、《破陣子》一詞展現出醉態、夢境、往事、理想和現實等多層境界。( )

22、此詞最後一句是點睛之筆,作者為現實而悲嘆,對人生感嘆。( )

2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寫軍容浩大、軍樂雄壯、烘托士氣之壯。( )

24、「沙場秋點兵」是作者想像南宋皇帝振作起來,親率將士北伐抗敵。( )

25、「馬作的盧飛快」,其實就是「的盧馬飛快」,一個「快」字寫出烈馬奔騰,戰斗激烈的緊張氣氛。( )

26、「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一句,作者把「君王」和「天下事」籠統聯系在一起,其實是把忠君和個人功利摻雜起來,反映了詩人追求功名利祿、貪圖富貴享受的思想局限性。( )

八、翻譯以下句子。

1、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4、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5、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6、 受任於敗兵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7、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⑸ 語文版初中文言文總復習

聲明:我這絕不是在網上瞎復制的,我這是從我的語文資料里找的,你在網上絕對找不到,這個百分之百有用,我花了很長時間呢,我就靠這個中考語文考得很好呢!希望對你有幫助!
內容絕對正確,有雷同者,純屬從我這復制的!!!!

常用虛詞例表
序號 名稱 詞性 語法意義及用法 實在意義 例句
1 之 代詞 第三人稱 它(他、她)、們
指示代詞 這、那、這些、那些
助詞 結構助詞 的
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調整音節
賓語前置的標志
定語後置的標志
動詞 到、往、去
2 其 代詞 第三人稱 它(他、她)、們
指示代詞 這、那、其中的
語氣詞 反問 難道、豈
推測 大概、也許
祈使 必須、一定
3 而 代詞 你、你的
連詞 並列 和、跟、與(可不譯)
承接 然後、接著
遞進 並且、而且
轉折 但是、可是、卻
假設 如果、假如
修飾 地、的(可不譯)
目的 來
因果 所以
結果 以致
動詞 像、如
4 以 介詞 表憑借或依靠 用、把、拿、憑借、依據
表原因 因為
表時間或地點起止 ……以上(下)
連詞 同「而」 同「而」的各種意義
動詞 常與「為」連用 認為
5 於 介詞 表動作涉及對象 給、對於
表動作處所、時間 在
表比較對象 比
6 則 連詞 承接 於是、就
假設 如果
轉折 但是、卻
並列 與、和
語氣副詞 強調語氣 就、簡直
動詞 表判斷 是
7 或 代詞 有的人
有時
連詞 假設 如果
副詞 推測語氣 也許
8 乃 連詞 承接 於是、就
代詞 第二人稱 你、你的
副詞 表時間 才
表強調語氣 竟、竟然、卻、反而
動詞 表判斷 是
9 雖 連詞 假設 即使
轉折 雖然
與「然」連用 即使這樣,雖然這樣
10 因 連詞 承接 於是,就
介詞 表憑借 憑借、依靠
表方式 趁著、趁機
表原因 因為
動詞 沿襲、繼續
11 蓋 語氣副詞 推測、反問 大概、難道、豈
連詞 承接上文 原來……
助詞 發語詞 不譯
12 安 副詞 表反問語氣 怎麼
代詞 表疑問 那裡
13 何 副詞 表反問 為什麼
副詞 表強調 多麼
代詞 表疑問 什麼、哪裡
14 故 名詞 原因、原故
本來、原來
舊的、老的
事、災禍
形容詞 特意、故意
連詞 表因果 所以
15 且 連詞 表並列 一邊……一邊……
表遞進 並且、而且、還
表假設 如果、那麼
副詞 時態 將要
時間 暫時、暫且
助詞 發語詞 同「夫」
16 莫 副詞 表否定 不、不要、不能
沒有誰、沒有什麼
名詞 同「暮」
17 哉 語氣助詞 表感嘆 啊
表疑問 呢
表反問 嗎
18 矣 語氣助詞 表肯定 了
表感嘆 啊
表祈使 吧
表疑問 呢
19 乎 語氣助詞 表疑問 呢
表推測 吧
表感嘆 啊
錶停頓 不譯
介詞 同「於」 同「於」的各種意義
20 已 副詞 表時間 已經
與「而」連用 不久、一會兒
表程度 太、很
動詞 停止
連詞 表起止 通「以」
語氣助詞 表肯定、感嘆 了、啊
21 夫 代詞 指示 這、那
助詞 發語詞 不譯
語氣助詞 表感嘆 啊、了
名詞 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 語氣助詞 表陳述 罷了
表疑問 嗎
表感嘆 啊
23 然 連詞 表轉折 但、卻
與「而」連用 這樣之後
與「則」連用 這樣那麼
助詞 形容詞、動詞詞尾 ……樣子、……地
名詞詞尾 ……一般、……那樣
代詞 指示代詞 這樣、那樣
24 若 代詞 第二人稱 你、你們
指示 這樣
連詞 假設 假如、如果
選擇 或者
副詞 表情態 好像、彷彿
25 為 介詞 Wèi所有功能 介詞所有意義
動詞 Wéi任何動作 動詞所有意義
語尾助詞 何……為 呢
26 所 助詞 所字結構 所……的事(人、情況)
與「以」連用 用來
……原因
表因果 所以
與「為」連用 表被動「被」
27 者 代詞 人或事物 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詞 形容詞詞尾 ……樣子
句中錶停頓或判斷 不譯
語氣助詞 表陳述或疑問 了、嗎
28 也 語氣助詞 表判斷 是
表陳述 了
錶停頓 不譯
表疑問或反問 嗎、呢
表感嘆或祈使 啊、吧
29 爾 語氣助詞 用於句尾 罷了
代詞 第二人稱 你、你的
指示 那、這樣、如此
助詞 時態 著
30 焉 代詞 同「之」 「之」作代詞的所有意義
表疑問 那裡
助詞 語尾表陳述或停頓 了
形容詞詞尾 ……樣子
兼詞 「於之」 相當「介詞+代詞」
31 即 動詞 具體動作 靠近
表判斷 是、就是
連詞 表假設 即使、假如
副詞 立即、馬上
32 既 副詞 表時間 已經
連詞 表並列 既……又……
表因果 既然
動詞 具體動作 盡、完
33 諸 代詞 指示代詞 眾、各
人稱代詞 他、她、它(們)
兼詞 「之乎」
「之於」

[語法] 詞語間常見邏輯關系
1、並列關系:前後詞義是同一時空發生的動作或一個事物幾個方面。
2、承接關系:按時空順序發生的動作或事情。
3、修飾關系:以後一個詞義為中心,前一個詞義對後一個詞義進行修飾或限定。
4、轉折關系:後一詞義沒有承順前一個詞義,而是詞義轉折。
5、遞進關系:後一詞義在前一詞義基礎上詞義加深。
6、目的關系:後一詞義是前一個詞義的目的。
7、因果關系:前後詞義是原因與結果的關系。
8、假設關系:前一詞義是假定的前提,後一詞義是假定前提下產生的結果。

學法指導
1、學會辨析古今詞義的變化。
2、學會歸納虛詞、一詞多義、通假字的用法。
3、學會積累古今詞義變化的詞彙。
知識要點:
1、了解古今詞義有哪些變化
2、重點虛詞「為」
3、重點實詞「恆」「詣」「辭」

[古今詞義變化的類型]
現代漢語和古漢語有著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古今詞義相同,但很多詞義已發生了變化,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情況:
(1)詞義擴大。是指由古義單指某事物,擴大到兼指某類或整體事物。
例:①「雛」古義單指小雞,現泛指幼小動物或幼兒。②「皮」古義指「獸皮」,現指動植物表面組織。③「甘」古義指「甜」,現除「甜」外,還有心裡樂意的意思,如「心甘情願」。④「江」、「河」。古代專指長江、黃河,現泛指河流名稱。⑤「秋」古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後由一個季節擴大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2)詞義縮小。是指古義隨著時代的變化在程度、范圍、義項方面的減弱、縮小和減小。
例:①「怨」古義指「恨」;現指「不滿意,責備」的意思。②「丈夫」古義是男子的通稱。現專指丈夫。
③「遷」古義常用義項有遷移、變換、調任、升職、貶謫、流放。現只剩「遷移、變換」這一義項。
(3)詞義的轉移。是指由原古義表示某一對象,轉移為表示另外一種對象。
例:①「涕」古義指眼淚。現指鼻涕。②「走」古義指「跑」、「逃跑」。現指「步行」③「勤」古義是「辛苦」。現為做事盡力,不偷懶。④「慢」古義是「怠慢」。現指速度緩慢。⑤「犧牲」古義指祭祀用的牲畜(名詞)。現指為正義事業獻身(動詞)。
(4)詞義的合並。是指古義原是二個詞的意思,轉為現代漢語中一個詞。
例:①「妻子」古義二個詞妻子和兒女。現指妻子。②「可以」古義指可以用來,現指允許或具有某種能力。
(5)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由褒義或貶義,轉為貶義或褒義;或中性詞變為或褒或貶。
例:①「明哲保身」古義為贊揚一個人聰明的智慧,善於適應環境,現指不堅持原則,只顧自己的處世態度。②「乖」古義指偏執。不馴順。現指「聽話」、「安順」。③「謗」古義指議論、批評他人過失。現為「惡意中傷」之意。④「祥」古義指預兆,有吉有凶。現指「吉祥」。
上述古今詞意的變化,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一定要准確理解和把握。
語法:明確詞與詞、短語與短語的各種語法或邏輯關系,並各舉一例。
(1)邏輯關系
1、並列關系2、承接關系3、轉折關系4、遞進關系5、目的關系6、因果關系7、假設關系
(2)語法關系
1、主謂關系2、修飾關系3、動賓關系
三、文言常識
(1)通假字
(2)古今詞義有哪些變化
四、學法探究
(1)學習文言文的三種基本方法
(2)給文言文作注釋
五、文言文朗讀
(1)文言文的異讀
(2)文言文節拍劃分的原則和方法
六、文言文翻譯方法
(1)對(2)留(3)刪(4)調(5)補

名詞、動詞、形容的互用

1、名詞的動用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活用後的意義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只是動作化罷了。如「驢不勝怒,蹄之」中的「蹄」原指驢蹄子,這里表示「踢」的意思。
2、動詞的名用
動詞活用為名詞。即這個動詞在句子中,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的意義,如:汝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射」本意是「射箭」的意思,這里指「射箭的技術」。
3、形容詞的名用和形容詞的動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往往是狀態的事物化。如,「燕王好微巧」中「微巧」原指「小巧、精巧」這里指「小巧、精巧的東西」。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即其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動作行為的意思。如,「爾安敢輕吾射?」中「輕」本意是「輕的」形容詞,這里是「輕視,看不起」的意思。\

注意復習重點語句和字詞的翻譯,記住每篇重點課文的中心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看一些有關難解課文或句子的習題,不一定非要做,但是一定要知道如何作答。其次要多寫課文中的難點生字,有些時候真正難的字大多是古文中的。要理解文章,明白通假字通的是什麼字,有時候不太重要的句子或者字的解釋也最好看看,因為偶爾有老師會出。最後要適當了解古文的作者,尤其是有名的作者。
以上的不一定都能對LZ的胃口,但是如果復習初中的文言文大概需要的也就是這些了。

⑹ 九年級全一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復習(人教版)

文言文試題
閱讀《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 加點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苔痕tāi B. 案牘dú C. 德馨xīn
2. 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______________
(2)無案牘之勞形 形:_____________
3. 翻譯下面的句子。 孔子雲:「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
4. 這段文字從主人的生活環境清幽,__________,自娛自樂及不受世俗、官場干擾等四個方面,表現「陋室不陋」。
答案:1. A 2. (1)這(2)形體、身體 3.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4. 交友之雅
《記承天寺夜遊》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5)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 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念無與樂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C. 懷民亦未寢(睡覺)D. 相與步於中庭(共同,一起)
6. 用現代漢語翻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其主要內容可用四個字概括為:_________
8. 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A 6. 只是少了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7. (4);松柏竹影 8. 被貶後失落悲哀/與友一起賞月的欣喜。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4)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9. 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__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
10.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孟子認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案: 9. (1)被選拔,被選用(2)通「增」 10. 憂患激勵人奮起,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委靡死亡。 11. 將要承擔重任的 12. 略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節選《桃花源記》)
〔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陋室銘》
13. 下列詞語中「名」字與「有仙則名」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名之者誰 B. 名列前茅 C. 青史留名 D. 至理名言
14.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雲:「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乙兩段哪些內容是環境描寫,請你用橫線在文中標出,並用簡練的語句說說兩段環境描寫的作用。 甲:
乙:
答案: 13. D 14. (1)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2)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15. 甲:環境描寫略;寧靜安樂/表現了作者對自由、祥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乙:環境描寫略;清幽,表現了作者樂道於自己高尚的節操。
《醉翁亭記》(節選)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翼然 )醉翁之意
17.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醉翁亭」命名的緣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概括選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1)像張開的鳥的翅膀一樣 2)情趣 17.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18. 太守自稱醉翁,並以醉翁命亭名。19. 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的原因。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20. 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是( )
A. B.
C. D.

21.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1)前人之述備矣 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臨風 _________________
22. 結合文段,寫出「多會於此」中的「此」指代的具體內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
23. 請你寫出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情」相一致的內容。
答案: 20. C 21. (1)前人的記述已很詳盡了。 (2)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22. 岳陽樓 23. 略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4.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間: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徧:______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可以:_______
25.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戰則請從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1)曹劌「請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2)曹劌認為此次作戰的先決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3)曹劌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點是什麼?請結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1)犧牲玉帛________(2)肉食者鄙_______

28.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十年春,齊師伐我。」這句話包括哪幾項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根據第2、3段內容,簡要寫出曹劌這個人物在作戰中的兩個特點。(1)
(2)
答案: 24. (1)參與(2)遍及(3)可以憑借 25. (1)這只是小的信用,未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 (2)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著去。
26.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有愛國心或責任心,對作戰的條件有深刻見解。 27. (1)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目光短淺 28.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實情處理。 29. 時間,戰爭起因,交戰雙方。
30.(1)有謀略 (2)觀察細致,考慮全面
《出師表》(節選)
(1)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31. 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2)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
32.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第(2)段中「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34. 文中畫線句「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中「是」指代的是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答案: 31. (1)低微而鄙俗 (2)不長莊稼 32. 只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不謀求在諸侯中揚名做官。 33.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34.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馬說》
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 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3. 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 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 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 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1. 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 領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3. 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 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徵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 寫千里馬有異於常馬的特徵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17. 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8. 美往往存在於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為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19. 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2. 「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頤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 文中寫蓮花,為什麼還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來襯托突出蓮的高潔品質。菊是正面襯托,牡丹是反面襯托。
4. 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5. 第二段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和上一段關系怎樣?
答:議論、抒情。第一段描寫「蓮」的形象,第二段點明「蓮」的含義,揭示中心。
6. 舉例說明第二段所運用的修辭方法。
答:(1)反問: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對比: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 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比擬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蓮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菊比擬隱逸的生活態度;牡丹比擬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
8. 作者把「蓮」與「牡丹」對舉,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9.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10.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對追求勢力、追求富貴的庸俗世風的鄙棄。
11. 文章結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運用排比修辭,反問句式;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貴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線索是什麼?答:以「愛」這一主觀感情為線索。
13. 作者不願隱逸,也不貪慕富貴,那麼他所追慕的是什麼?答:追求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答: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和高尚品質。
15. 在文中作者把「蓮」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麼寫法?目的何在? (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節操。
16. 文中作者對「牡丹」與「菊花」的態度是否相同?談談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襯,盡管作者不願意隱逸,但也不反對。文中的「牡丹」是反襯,因為它是追求名利,貪圖富貴的象徵,所以作者對它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反對。
17. 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答: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社會現象。
18.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說明蓮花有什麼特點?答:莊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寫出了蓮花什麼樣的品格?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⑺ 初三年總復習材料語文文言文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問題。(18分)%iVqG
[甲]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e.fv
(節選自《五柳先生傳》)_s+~
[乙]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呀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u;:
(節選自《醉翁亭記》)j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6分)yi|!Z&
(1)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kVv4m
(2)瀉出於兩峰之間: V3
(3)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然: (%?H
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3|7
(1)因以為號焉。 &ly
(2)故自號曰醉翁也。 S'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4分)Kq
(1)《五柳先生傳》中能概括介紹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U
(2)《醉翁亭記》中總領山水自然環境描寫的一句是: 。a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飲酒,其用意有什麼不同?(4分)%
(1)五柳先生: F
(2)醉翁: '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後問題。(11分)1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iM=w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MC
公輸盤不說。Xfo|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6.X;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p!2$:j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而殺眾,不可謂知類。」w
公輸盤服。c4ctE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jk}hw
①公輸盤不說()②將以攻宋()V<TR1^
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Lh|":k
①宋何罪之有? .qW
②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J\3O
3、文中表明墨子的論說有力,使公輸盤無話可對的一句話是 。(3分)WrrV*L
三、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後問題。(11分)j157
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Y}
1.解釋下列句加點的詞語。(4分)8
⑴錄畢,走送之走()'
⑵腰白玉之環腰()'P0
2.選文採取對比的句式闡明道理。如文中將同捨生的豪華穿戴同我的作對比,將今日大學生優越的條件同我的對比,說明的道理。(4分)\>
3.將下邊這個句子譯成現代漢語。(3分)k6dzP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t[ X
答: mO
四、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後問題。(12分)7V
⑴①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②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③孟子曰:「。」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⑤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盪,頗有奇氣。⑥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⑦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F5
1.在文段橫線上填上孟子的話。(3分)35X2|
xh3j@l
2.釋詞:(3分)S%$PF
⑴太尉執事(執事: )N^
⑵充乎天地之間(充: )n
⑶稱其氣之小大(稱:)-3d@
3.翻譯下面語句:(3分)0
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pH^
翻譯: C~tX
>]|h
4、第一段文字引用了孟子的話,並舉了太史公的事例,是要說明什麼問題?(3分)H3P=
答: _Ct'fe
五、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後問題。(13分)Q$KB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齜,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WZ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r~A]{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2分)j'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懲: }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 6zV?z#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兩處劃線句子的意思,並要注意准確表現說話者的不同語氣。(4分)yK5LU
(1)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gL?2
aQ9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W.'
5k
3、文中將愚公率領子孫們決心挖山不止的壯舉與智叟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並主要運用的描寫手法來表現情節內容,塑造人物形象。(3分)xsFN]|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話故事中,還有哪些與《愚公移山》的意義相同?請寫出故事的題目,不少於2個。(4分) 1) (2) \V[&h_
六、王安石絕句改字。(18分).RnG
王荊公絕句雲:「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oHcB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8分)b
吳中士人家藏其草()tx
旋改為「滿」()\H_z
凡如是十許字()Sn9T
始定為「綠」()}n\D3
2、絕句是的格律詩,根據每句字數的多少又分為言絕句和言絕句。(4分)RgWo
3.說一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在表現春天景象方面比「到」、「過」、「入」、「滿」好在什麼地方?(3分)V*t#G
答: "{oQeW
4.文中說「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行文中已先後寫出了五個,試再寫出五個字。(3分)W
答: /Kl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語文九年級文言文總復習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