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01 10:04:41

Ⅰ 如何運用多媒體豐富語文課堂教學

一、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要恰當控制教學容量、密度與節奏,要以有助於學生接受與消化為前提。
二、課件的使用應是必要的、靈活的、易用的;
三、課件應有較強的針對性,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Ⅱ 如何利用簡易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研修主題

如何利用簡易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研修主題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在教育領域應用日趨廣泛。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及其網路教學系統,能使以往靠多種設備、技術才能實現的課堂多媒體教學集計算機於一身,並能與現代通訊設備形成網路,構成全方位、多渠道、互動式的教學系統。它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能產生生動活潑的效果。多媒體教學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學性,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其魅力,促進了語文教學形式的豐富多彩、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和教學質量的普遍提高,從而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給語文教育也帶來了一場革命。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不言而喻。首先,它信息量大,在有限的時間里,展示大量的信息,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其次,它能化靜為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本和板書,難免枯燥無味。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完全克服了這一缺陷,能夠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趣:靜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軌跡運動,靜態的圖像可以像動畫一樣播放,色彩可以變化,速度可以控制。這樣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它能再現形象,突破教學重點。一般來說,學生對離他們距離較遠的或未曾見過的東西都不容易理解。傳統的教學難以為學生提供充分、可感的素材,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以在語言和形象之間搭起一座「橋梁」,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再現形象,增強感性認識,有效地化解課文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胡同文化》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後用多媒體畫面展示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情景,並配上富有京味的胡同歌曲,讓學生通過語言與畫面、視覺與聽覺、感知與理解的相互結合,去更好地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再次,它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現今的中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審美感受能力,而語文課本中有些課文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單憑文字是很難再現的,只有藉助多媒體手段來挖掘教材本身的美感因素,把美的形象展現出來,才能使學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另外,多媒體課堂可以馬上進行課堂練習,把練習投影在屏幕上,學生當場做,老師當場講解,適時把握學生的接受程度。如果在傳統的教室,一定要隔好幾節課後學生才能完成練習。
多媒體教學雖然有這么多優勢,但在課堂操作時,老師往往只關注課件放映的效果,忽略了學生的反應,使自己在課堂上成了放映員。而且大量的圖文信息使老師忙於快速滾動滑鼠,學生的思維常常跟不上,達不到教學接受的效果。有些老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過分關注技術手段,對聲音、動畫等特效愛不釋手,使幻燈片花樣繁多,有些甚至每次點擊滑鼠都會發出聲音,產生動畫,但這些聲音和動畫又和教學的內容毫不相關,卻往往喧賓奪主,使學生視覺疲勞,所以,實施多媒體教學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另外,過多的圖片和視頻也限制了學生面對文字產生的想像空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如果投影儀顯示了一個哈姆雷特,大家腦中的就只剩下這個屏幕上的哈姆雷特了,所以,並不是多媒體資料越多越好,有些老師一氣在一節課上放映了好幾種版本的課件,使學生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很是厭倦,教師在放映過程中更是連頭都不抬一下,無意中成為新的教學形式下的「滿堂灌」「填鴨式」,老師既吃力又不討好。因此在多媒體教室中,老師不能只看屏幕不看學生,仍然要穿插一些問答等互動形式,最好另外還要一塊可以隨時寫字的黑板。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引進多媒體,雖然帶來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春天,但千萬不要趕時髦追求形式,我們必須明白現代教育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忽略了語文的學科特點,多媒體教學不可能取代學生的文本閱讀,過多失當的使用不利於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不利於課堂師生情感的互動。我們要發揮傳統教法和多媒體教法的優勢互補,合理地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揚長避短,從教育學和心理學出發,在充分掌握教學資料的基礎上做好教學設計,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認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合理利用多媒體上好一堂語文課,提高教學效果。只有把多媒體與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才是語文教育的根本。

Ⅲ 小學語文怎樣才能發揮多媒體教學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媒體向學生傳播知識,教學媒體作為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起到了中介作用。國外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利用聲光同步,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可達65%。可見,以聲光結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於知識的獲取鞏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計算機在多種現代化教學媒體中脫穎而出,它通過設計課件,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的效果,使學生耳目一新,更利於掌握知識而受到教師的青睞。本文就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一些淺顯的看法。

一、激活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心理場

我們應當認識到:教室中教師和學生是一個整體的信息場,教與學是心靈、語言、信息交換的一個過程。學生掌握知識表現為自身內在的學習需,「教學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之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一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動。」(赫爾巴特語)因此,興趣的激活、保持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興趣作為支配人們行動的動機,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反映的結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供大量的表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激活學生的興奮點,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多媒體以其強大的表現力,使客觀事物的形、光、聲、色等直接作用於學生感官,對學生有極強的吸引力,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心理場。

1、形象感知,使學生受到「情」的誘導.

文學作品以塑造形象為手段,達到教育、啟智的目的。多媒體以其極強的表現力,將形象放大、縮小、連續、定格等,展示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興趣。如第十冊《豐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揭題後,教師提問:豐碑什麼意思?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接著多媒體演示:大雪紛飛,在一棵大樹下,軍需處長被大雪覆蓋著,如一座晶瑩的豐碑。教師啟發學生:軍需處長怎麼會凍死的?在凍死前是怎樣的情形呢?導入重點段第三段的學習。多媒體演示:畫面漸漸清晰,出現了老戰士的形象,他凍僵了……導入第七節的學習,教師著重引導學生觀察軍需處長的表情、動作、穿著等,使學生了解軍需處長是被嚴寒凍死的。接著,教師通過富有感情的范讀,引導學生思考:軍需處長為什麼會凍死的?學生通過朗讀分析理解軍需處長的一心為公,毫不利己的高貴品質。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這種精神,可用多媒體把兩個畫面結合起來:老戰士凍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蓋住他的身軀,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運用多媒體,通過兩個場景的對比,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生視覺上的差別,使學生從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產生「情」的沖動。

2、模擬過程,使學生獲得「真」的感受

模擬,即寫真。通過程序設計,模擬過程,達到真的目的,使學生獲得真的感受。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提供周圍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體的模擬功能,能幫助我們實現這一願望。它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微觀和宏觀的限制,把客觀世界、文學藝術展現在學生面前,既縮短課堂教學時間,又增加課堂信息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十冊《飛奪瀘定橋》攻天險一段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奮不顧身」一詞,可用多媒體模擬:喊殺聲,槍炮聲混成一片,紅軍戰士不怕危險,奮勇奪橋……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定格放大讓學生仔細觀察幾個紅軍戰士奪橋的動作(鋪橋、沖鋒),用「紅軍戰士奪橋奮不顧身、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在視聽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運用詞語把它表達出來,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通過模擬過程,視聽結合,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使詞語理解更為深刻透徹。模擬過程,還能使課文重點理解更為方便。例如:《飛奪瀘定橋》另一重點段「搶時間」的教學中,教師即可運用多媒體模擬敵我雙方搶時間的經過,使學生很快就能了解重點,進入課文的情境中。

3、創設情境,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文心雕龍》語)說明「境」與「情」的關系。通過多媒體,創設與課文有關的情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情趣,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1)以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本身就是情與境的結晶。以音樂渲染情境,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是理解抒情性課文的有效途徑。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由於所處時代不同,學生很難理解人民對總理的一片深情,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教學開始,可用多媒體放一小段哀樂,問學生:聽了有何感受?(難過、悲傷)師:你們知道嗎?總理逝世的那天,舉國悲哀,山河同泣,其悲壯如失去親人,是什麼原因使人民如此愛戴總理呢?以音樂渲染情境,直接而有效。

(2)以畫面再現情境

例如在教學第十冊《只有一個地球》時,抓住「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詞『可愛』、『易破碎』進行教學。如何讓學生理解地球的可愛,在欣賞了太空所見地球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藍白交錯,美麗極了後,教師可說:讓我們再到地面上,我們的身邊去看看吧。多媒體演示:音樂聲中,桂林山水的美、黃山的奇……——出現在學生面前。我們的地球多美呀!我們要保護地球,因為地球太容易破碎。多媒體演示:工業污染,使環境受到破壞:河水渾濁,小魚死亡;樹林亂砍亂筏,山上一片荒蕪,到哪裡去尋找綠色?

展現美的畫面,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展現丑的情景,激起學生對美的追求。

二、點化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設計課件,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

1、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

美國教育家德加?戴爾認為,當學習是由直接到間接,由具體到抽象時,獲得知識和技能就比較容易。語言文字作為描繪客觀世界的符號,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於多媒體可以提供聲畫並茂、視聽結合的客觀世界的表象,將抽象、概括的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了聯系,化難為易。如《鳥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寫榕樹葉子「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引導學生理解「顫動」一詞是個難點,「顫動」字面上可解釋為「抖動」,光理解這些是不夠的,這時,教師可用多媒體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葉在微風中輕輕地顫動……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適當點撥,學生便領悟到了「顫動」一詞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從感知→理解→運用,從抽象→具體→抽象,詞語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化靜為動,化虛為實

想像、聯想是作者從客觀實體上生發出來的。以多媒體為載體,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主觀感受,化虛為實,化靜為動。例如:第六冊《荷花》一課,引導學生理解想像「我彷彿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難點呢?有位老師設計了如下課件: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華欣賞滿池荷花。它們姿態各異,看著看著,我彷彿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體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滿池的荷花也隨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飛過來,告訴我飛行的快樂;小魚向我游過來,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隨著小作者的觀察想像……虛實結合、動靜相生,整個難點的突破是在欣賞的過程中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馳騁於美的畫面中,積極參與進教師的教學之中。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興趣激發為先導,以視聽為手段,以提高課堂參與率為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我們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目的。

Ⅳ 怎樣利用多媒體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環節

怎樣利用多媒體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環節

作者:任俊

[導讀]課件中圖形圖像資料的應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適可而止的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是由教師指導學生從事小學語文各種學習活動,實現小學語文課程所規定的各項教學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參與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作為引導者,是指引學習打開知識寶庫的導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觀察、分析、概括、邏輯推理、形象思維等能力,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就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最終要靠學生的認識實踐來完成。教師應設計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生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我們的多媒體課件大多由影視圖像或圖片剪輯而成,可使學生置身於一種五彩斑斕、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自己走進去,動腦、動手、動口,尋求真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由於觀察了直觀、動態的圖片,學生的積極性就大大提高了,紛紛舉手發言,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道理,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輕松獲取知識
在教學中要學生理解枯燥的學習內容很難,所以我們必須讓他們通過直接感官來理解知識內容。例如,在教學《王二小》一課時,我以課件為教學輔助手段,以重點詞語的理解訓練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選擇了關鍵句「王二小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進行分析理解。

當學生說出句子中「裝著」、「順從」兩個詞的大意後,我並不以此為滿足,而是進一步啟發思考:「裝著順從的樣子」是個什麼樣子?王二小為什麼要「裝著順從的樣子」?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我適時把製作的王二小給敵人帶路的課件情節片段演示給學生看,多媒體聲、光、形、色的優勢特徵,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我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問題迎刃而解。在全班交流時,有的說,不裝著順從的樣子敵人會懷疑他;有的說,裝著順從的樣子是王二小的計謀……有的學生還模仿「王二小裝著順從的樣子」進行即興表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憑借課件演示,從不同角度體會到了王二小此時復雜的心理活動,水到渠成。我乘勢提問:「從『裝著順從的樣子』可以看出王二小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這一問題緊扣中心,王二小愛憎分明、不怕犧牲、機智勇敢的高大形象,藉助多媒體手段,通過賞析詞句的訓練,在學生心中得到凸現,情感得到了升華。通過直觀的體驗和體會,發現一些現象、一些變化,這樣學生可聯系實際輕松掌握課本內和課本外的知識。
四、把握課件與語言文字的關系,用得恰到好處
在語文課上,有些老師為了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到課文內容,會選取許多圖形圖像製作課件,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語文不是因圖像而形象,語文不是依靠圖像而精彩。老師要做的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由此帶來的審美愉悅,也就是說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生動形象的描述激發想像,在大腦中呈現出相關的生活情景。這個情景可以因人而異,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角度,老師無法包辦求全。當然,老師用現成的圖形圖像給學生以形象直觀感受,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要注意到這樣做的同時也忽視了審美的個體差異,制約甚至剝奪了學生的想像空間。因此在製作語文課件時,要注意課件與語言文字的比重關系,不能將課文丟棄在一邊,完全依賴於圖形圖像來映襯課堂,不能把語文課堂當作商品包裝與展示。
課件中圖形圖像資料的應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適可而止的原則。對於學生比較陌生或缺少相關生活畫面但又與課文理解密切相關的內容,可以在課件中加以呈現。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語言文字的描述想像和再現有關圖景。例如教學柳宗元的詩歌《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時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詩句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力,想像和體會詩歌的意境。可以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生動畫面,並把它們畫下來,用實物投影儀等設備展示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出詩景,再進一步挖掘學生的理解和疑惑。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粗看起來,像是一幅一目瞭然的山水畫: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作者精心描繪這樣一幅畫面,要告訴人們什麼呢?千山鳥飛,萬徑人蹤──多麼熱鬧的場面!但作者筆鋒一轉用了「絕」、「滅」兩字,其意何在?讓學生仔細品味,這潔、靜、寒涼的畫面要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心裡話,讓學生各抒己見。這樣,既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有了形象直觀的感受,又保護了他們的想像力,使他們得到了美的熏陶,還觸及到了他們對人性需要的思考。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要簡單地圖解課文描述的人和實物,而要藉助必要的圖形圖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把語言文字還原成生活圖景,並加以感受或表達。其終極目標是利用圖形圖像激起語言文字的火花,想像創造新的生活圖景,豐富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所以展示圖形圖像不能代替閱讀主體的想像,這就像看電影不能取代閱讀文學作品一樣,多媒體課件只能起到輔助、拓展、豐富的作用,教師要把握好用的尺度,把握好課件與文本主體的關系。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疲勞,保持學習興趣,凝聚注意力,而且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領會思想感情、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從而大大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Ⅳ 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多媒體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走進了課堂。它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於一體,以其直觀、生動、高效的特點,多角度地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情緒和注意力,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在新課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體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它並不能包辦代替一切教學手段。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忽視其「輔助性」,使用不當,反而會有損於教學。結合這幾年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 注重語文學科特點,講求課件的實用性
語文是有關語言與文字的基礎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課件可以調用多種媒體,使其聲情並茂、形象可感,但同時也將其直觀化、固定化。這必將遏制學生通過抽象的文字進行想像的能力,也遏制了學生的創造力。作為培養學生「讀書」的主陣地——語文課堂,如果也被「多媒體」壟斷,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很難。因此,老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時,過於倚重多媒體方式而忽視了語文學科的自身特色,單純追求教學方式的現代性,忽視了語文學科自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正確的。我們要將多媒體技術跟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抓住語文學科特點,按需製作課件,生成教學。 我們提倡利用多媒體的視聽優勢進行語文教學,以彌補文字不能給學生帶來直觀感受的遺憾,但製作的課件不能過於娛樂性,更不能盲目從眾,脫離學生實際,將別人的課件挪為己用,應該注重課件的實用價值,保證使用的科學性。
2 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特點設計、使用多媒體
在解決教學的重點問題時使用。在教學重點句段時,可以考慮使用多媒體。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中「捨身炸堡」一段,要求學生能抓住文中所描寫的董存瑞的動作、神態、語言來體會在萬分危急的關頭,董存瑞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由於這個特定的環境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為拉近語言描述的情景與學生的距離,就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捨身炸堡」的電影剪輯,讓他們的聽覺、視覺同時接受形象、生動的刺激。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感情,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悟這篇文章用詞造句的准確。
在課文語言表達抽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講清或教學效率不高時使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線路,用口語講解既費口舌,又難以讓學生理解透徹。用這樣一個課件就比較容易讓學生理解:在「人」字形的火車軌道上,設計一列兩頭可以拖動的火車,讓學生按課文的描述用滑鼠拖一遍,學生就能真正感受「人」字形線路的妙處了。
3 多媒體的使用要因文體而異
不是任何體裁的文章都適宜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一般說來,知識類、說明類的文體較適合運用多媒體,比如《恐龍》、《秦兵馬俑》、《莫高窟》、《海底世界》等文章。
《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描寫祖國南海美麗風光的散文,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西沙群島更是一個遙遠、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群島,與西沙群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如果只靠教師枯燥的語言講授,學生定難以感受西沙群島的奇美。採用計算機教學,對特殊環境作生動再現,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以激發學生情感,其學習效果是傳統的閱讀課所望塵莫及的。課堂上,教師邊講解邊操作,銀幕上的海底世界動起來了,再配上協調、悅耳的歡快音樂,祖國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便立刻呈現在了學生眼前。現代教學技術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彷彿把學生帶到了海邊,剎那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給學生以美的感受,使學生深深地贊嘆祖國的河山之美。同時,又能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學得知識,陶冶意趣。
對於文學作品而言,就應慎用多媒體。現實的文學作品教學常常是不加思考地亂用多媒體,似乎不用多媒體,就不能體現現代化,以至於每篇課文都有一個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並美其名曰: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給學生留出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殊不知,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恰恰堵塞了學生自由創造性思維的空間,因為閱讀教學是師生在特定情景中的對話。
4 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抑制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於多媒體對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的處理已經達到比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總是力求將課件設計得非常全面,從導入、提問、分析、答案、板書到作業甚至各部分之間的連接語都全部放進了課件中。表面上看,教師准備得相當充分、周密。但實際上靈活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固定的機械的程式。在教學中,教師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進行演示,一旦出現問題需要修改,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流暢。而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千變萬化的,需要教師靈活地把持掌握,常常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去應付,而往往正是在這隨機應變中顯示出教師的教育機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這種固定的教學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使教師的能動性難於很好地發揮。而且由於一切都是設定好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勢必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導到自己設計好的答案中,學生便沒有機會通過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閱讀感受,一些學生很有創意的、豐富多彩的見解也沒有機會得到肯定。長此下去就會嚴重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得不到,造成思維的單一性。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