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第八冊課件

小學語文第八冊課件

發布時間:2021-02-28 23:38:37

『壹』 小學語文第七冊與第八冊所有的讀讀背背

(1)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
泉水挑不幹,知識學不完.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用珠寶裝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花盆裡長不出參天樹,庭院里練不出千里馬.

(2)
博覽群書 豁然開朗 學而不厭
博聞強記 不恥下問 孜孜不倦
循序漸進 融會貫通 個抒己見
集思廣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釋卷

(3)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4)
來對往,
去對回,
雨雪對風雷,
松梢對竹葉,
草舍對柴扉.
潮漲落,
月盈虧,
暮色對朝暉,
窗前鶯共語,
練外燕雙飛.

(5)
滿招損,謙受益.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
玉兔東升 月光如水 明月高懸
眾星拱月 群星閃爍 繁星滿天
和風細雨 久旱逢雨 大雨滂沱
電閃雷鳴 風雨交加 風馳電掣

(7)
清平樂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輕輕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小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8)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記人之善,忘人之過.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勿以惡小而位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八冊的我沒有.對不起.

『貳』 人教版語文書第八冊第15課資料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書信體的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緬懷父親,並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國際社會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本文情感強烈,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教學這篇課文一是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二是進一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預設目標: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正確讀寫 「執行、維護、給予、素質、沉浸、凱旋、遺體、碩士、貢獻、聖壇、威脅、呼籲、妻子、充滿」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運用邊讀邊想像畫面、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體驗和獲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親人的悲憤、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和呼籲和平的真摯感情。

4.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預設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誦讀導引、涵詠品味,感悟爸爸為維護和平壯烈犧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親人的悲憤,從而體會和平的可貴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以及熱切呼籲和平的真摯感情。

難點:理解「和平之神並沒有永駐人間」「世界並不太平……」等含義深刻的句子,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教學准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預習)

1.自學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查閱有關資料。

預設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出「呼聲」。——入情

二、

1、播放課件:學生聆聽配樂詩朗誦《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節選)及觀看一組有關戰爭的圖片。

2、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麼感受?

(設計意圖:由於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和平的聖土上,對於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了解。為此,教者創設聲像情境,努力實現詩歌、誦讀、戰爭畫面的整合,藉助視聽沖擊,達到拓展課程資源,鋪墊史實背景,縮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緒基調,營造解讀期待的目的。在學生了解了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自身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後,學生暢言個性化表達。)

3、談話導入課題。

三、以疑導引,聚焦「呼聲」。——傳情

1、 據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 學生質疑。
預設問題一:這個中國孩子是誰?
預設問題二:他發出什麼樣的呼聲?
預設問題三:為什麼他會發出這樣的呼聲?
預設問題四:難道這只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嗎?

(教學策略:以學定教。)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把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3.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4.檢查讀書情況。依據學情,教師適時點撥指導識字,學詞,讀句,並滲透學法指導,以達到讀通課文的目的。

帶著問題自由地讀讀課文,用筆圈出難讀的詞多讀幾遍,注意讀准字音。

2.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輕紗 薄霧 草豐林茂 繁花似錦 古樹參天 著名古剎
輕柔 清脆 清純悅耳 悠悠揚揚 厚重回響 雄渾磅礴(bo)
(1)第一組注意教音:薄(bo)霧 著名古剎(cha))。
(2)第二組注意通過朗讀來區分詞語的意思。

四、探究「呼聲」,感悟父親形象。——動情

1、 層遞性拓展訓練:爸爸在戰爭中犧牲了,那他是個怎樣的父親?

(設計意圖:以加利先生評價爸爸的一句話中的「卓越」一詞為支點,進行層遞性拓展:在學生通讀課文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找出有關語句,抓住關鍵詞,運用語言多角度多層面談談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2、情境創設:

①雷利多麼熱切地盼望爸爸凱旋迴來,把那頂藍盔戴在自己頭上。爸爸回來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麼?

②飛機已經在機場的上空盤旋,近了,更近了……雷利彷彿看到了什麼?他會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想像,再現雷利一家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場景,形成蘊生活、引導、想像於一體的多元、遞進的新情境,與下文的不幸形成強烈的對照。)

五、潛心會文,體味喪父之痛。——煽情

1、多媒體播放哀樂,並再現靈樞歸來的場景。

(依據學情,重點感悟)

相機出示:

語段一:「 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腕上的手錶浸滿了凝固的血。」

語段二:「 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和平!和平!和平!」

(抓住染紅、浸滿等關鍵詞,揣摩體味,採用齊讀、配樂情境引讀、個別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讀。)

2、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教學策略:換位思考,移情體驗。)

3、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在第2自然段里,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你,說說你的感受。

(依據學情,重點感悟)

相機出示語段:「兩年多來,我們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

(抓住關鍵詞,揣摩體味,採用想像引讀、自由讀、齊讀、評價讀,比賽讀,范讀、創設情境讀等多種形式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展開與文本,深入對話,對雷利的「喪父之痛」有了深切體會,進一步升華情感。)

六、激發想像,訓練表達。——激情

此時此刻,你想對(雷利、雷父、雷母、加利先生)(任選)說:「 」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內在多元、鮮明的感受,內化為情感,轉化為寫作遷移訓練。)

布置作業

收集有關戰爭的資料,下節課和同學們繼續交流。

第二課時(簡案)

一、 自主探究,體會世界並不太平。

小組學習,全班交流。

二、 拓展實踐,升華情感。——延情

1、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些什麼?

2、同桌討論,匯報交流。

3、總結升華。

三、 指導十四個生字的書寫。

1.指導觀察字形,說說寫時要注意什麼?

2.學生自由書寫。

3.小結書寫情況。

四、 拓展與作業。

1.學生質疑。

2.作業:給那些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

教學設計說明

一、文本內容簡析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書信體的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緬懷父親,並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國際社會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本文情感強烈,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教學這篇課文一是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二是進一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生長點分析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理念。語文課堂的生成應是價值引導下的自主建構。根據學生的閱讀心理特徵,對照教學目標,導學本課,可抓住以下幾個生長點達成生成的自主建構。

1.在情境中生成建構:本課伊始,讓學生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節選)詩歌朗誦及觀看一組有關戰爭的畫面,通過聲像創設情境,學生「入境始為親」,師相機導之: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情動辭發」,學生暢言個性化表達。

2.在引讀中生成建構:「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教學時應注意抉微探幽,引領學生「抽絲剝筍」,親歷文本,努力破解語言隱含的信息。在徜徉語言之河後,學生自然生發情感及個性感悟。如:抓住「兩年多來」,「對妻子說」「對兒子說」「聽見了」「呼喚的是」等,挖掘其情感內涵,採用想像畫面、迴旋復沓式的引讀方式,學生切己體察,從不同角度、不同對象、不同方式展開多維體驗,把對文章的內涵理解引向深入,最終努力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3.在品讀中生成建構:以加利先生評價爸爸的一句話中的「卓越」一詞為支點,進行層遞性拓展,在學生通讀全文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找出有關語句,抓住關鍵詞,說說:雷利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學生在潛心會文之後,運用語言多角度多層面談雷利眼中的父親——自己眼中的雷父是個怎樣的人?

4.在想像中生成建構:教師抓點輻射,喚起共鳴:雷利多麼熱切地盼望爸爸凱旋迴來,把那頂藍盔戴在自己頭上。爸爸回來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麼?通過引導學生想像,再現雷利一家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場景,形成蘊生活、引導、想像於一體的多元、遞進的新情境,與下文的不幸形成了強烈比照。

5.在「移情」中生成建構:設計「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這一叩問,這里配哀樂,並輔以靈柩歸來的場景。教師藉助「換位思考,移情體驗」策略,帶領學生走進角色,實現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產生三維互動,催生心靈震撼,達到 「一石二鳥」的功效——既有效開發教學資源,又提升了學生情感。

6.在對話中生成建構:引導學生讀第2自然段,談談在段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你,並說說你的感受。在學生展開與文本深入對話,並對雷利的「喪父之痛」有了深切體悟之後,師追問:此時此刻,你想對雷利說些什麼?進一步升華情感,交融情理。

三、設計構想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理念。而《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以「呼聲」起首,以「悲憤」貫之,以「渴盼」作結。全文落點在「呼聲」,「呼聲」承載的「惋惜」、「悲痛」、「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紅線貫穿全文始終。基於這樣的理念,再注目文本情真意摯的寫作特色,我設想本課第一課時教學將著眼於「情」,紮根於「言」,採取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教學總策略,運用 「以疑導引,細讀文本,動態生成」這一模式進行本課時教學。教學時以「情」為切入口,順學而導,讓學生在師生多元互動對話中,在情感多向交流碰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使自身情感脈搏與作者情感脈搏形成強烈共振,最終求得學生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建,和諧發展。因此,我試圖從以下三方面構想教學:

(一)一條主線,兩個板塊,全息閱讀。

教學時,可抓住「一條主線」: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要和平,不要戰爭!」「兩個板塊」:「感悟父親形象」和「體味喪父之痛」,憑藉「呼聲」提揳全文,兩個板塊整體規劃,以簡馭繁,凸顯重點,做到「有所不為有所為」。

(二)以疑導引,細讀文本,實現生成建構。

教學時,可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在學生據題質疑後,聚焦「呼聲」,細讀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長點。引導學生在詩歌與畫面的視聽情境中,在品讀父親形象中,在「兩年多來」, 「呼喚的是」等的引讀中,在對父親履約如期而歸的想像中,在「你是雷利,會說些什麼?」的「移情換位」中,在「你想對雷利說些什麼?」的對話中自主建構,逐層推進,把多元理解與語言品味緊密結合起來。

(三)順應言語欲求,引導潛心會文,激情誦讀。

首先,開課伊始,教者可創設聲像情境,實現詩歌誦讀戰爭畫面的整合,藉助視聽沖擊,達到拓展課程資源,鋪墊史實背景,縮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緒基調,營造解讀期待的目的;其次,在文本解讀中,緊扣一個「情」字,抓住一個「憤」字,引導學生含英咀華,以心契心,此「情」此「憤」,感同身受。「道始於情」,教學時可用語言傳情,用幸(對雷利父親履約而歸的幸福場景的想像)與不幸(雷利父親犧牲)的比照參讀鋪墊,用哀樂渲染,引導學生在對文本言語材料的深度拓展中,披文入情,激情誦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其間的讀可以有側重情感表達的外顯的有聲有色的練讀、演讀、悟讀等,也可以有側重於思考與想像內隱的默讀、想像讀等。

『叄』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八冊古詩內容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版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南春
杜牧
千里權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還需要詞嗎?有一首。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肆』 小學語文第八冊 生命 生命 課件

生命是什麼?通常,你可以不太費勁地區分出什麼東西是有生命的,而什麼東西是沒有生命的,可是真正讓你用語言或文字來表達什麼是生命時,事情就不再那麼簡單了。事實上,要給生命下一個科學的定義是極其困難的,之前人類一直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雖然自古至今已有許多說法。

例如,恩格斯對生命下了一個定義:「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這個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於和它周圍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斷地新陳代謝,而且這種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就隨之停止,結果便是蛋白質的分解。」恩格斯的生命定義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的物質基礎,即具有新陳代謝功能的蛋白體。但是,這個定義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一、根據該定義得出:生命是方式,也就是說,一個人有生命就是這個人有方式,這種說法根本不符合邏輯。
二、許多植物的種子能保存相當長的時間並不出現生命特徵,如古蓮子, 緩步類動物等可能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進行新陳代謝,當條件適當時其就會出現生機。

《分子生物學導論》中對生命下了如下定義:由核酸和蛋白質等物質組成的多分子體系,它具有不斷自我更新、繁殖後代以及對外界產生反應的能力。但是,這個定義仍然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一、該定義更接近於生物的定義而非生命的定義。
二、工蜂、犏牛和騾子等都是有生命的,但是它們根本不具有繁殖能力。
三、精子和卵細胞都具有生命,但是它們都不具有繁殖能力,因為由精子和卵細胞通過受精和發育產生的新個體既不是精子,也不是卵細胞。
四、要移植的心臟肯定是活的,也就是有生命的,但是心臟顯然不具有繁殖能力。
五、一隻生雞蛋是有生命的,但是,它顯然沒有對外界產生反應的能力。

現代生物學給出的一般的科學定義大致上是這樣的:生命是生物體所表現的自身繁殖、生長發育、新陳代謝、遺傳變異以及對刺激產生反應等的復合現象。

首先,「生命是現象」這種說法本身就不符合邏輯。其次,在這里,其中任何單一的現象都不是生物所特有的。火焰也能進行新陳代謝和繁殖,但正常的人不會認為它有生命。許多植物的種子能保存相當長的時間並不出現生命特徵,如古蓮子、 緩步類動物等可能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進行新陳代謝,當條件適當時其就會出現生機。說到繁殖,面對犏牛和騾子這樣的東西我們簡直是無話可說!生長也是這樣,許多無機物的結晶過程就能很好地表現出這一特徵。外界刺激的情況也是非常明顯的,比方說你的電腦就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傢伙。

以上將生命定義為:方式、體系和現象的說法都不符合邏輯。

周慕瀛在《漫談生命的定義》中給生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生命是指物所具有的「自我復制能力」。

生命是一種能力,一個人有生命就是說這個人具有某種能力,這種說法沒有違背邏輯。有生命的人的確具有許多能力,比如,運動能力、繁殖能力、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甚至遺傳和變異的能力;相反,死了的人,也就是沒有生命的人,他就不具有這些能力。有生命的騾子,它具有運動能力、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等;死了的騾子就不具這種能力。有生命的白楊樹具有繁殖能力、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等;死了的白楊樹就不具這些能力。

不難發現,有生命的動物都具有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死了的動物都不具有這些能力。有生命的植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長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死了的植物都不具有這些能力。有生命的微生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長能力、新陳代謝能力、應激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沒有生命的微生物都不具有這些能力。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原生生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長能力、新陳代謝能力、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沒有生命的原生生物都不具有這些能力。病毒不一定具有應激能力。

阮病毒比較特殊,它可能僅僅只是一個阮病毒蛋白分子,它具有繁殖能力。如果阮病毒只是一個蛋白質分子,則它不具新陳代謝能力和生長發育能力,因為單個蛋白質分子不可能存在這些現象。

至此可以得到: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具有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和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但是,自然界中不光生物具有生命,生物的一些局部同樣也具有生命。比如說,一片活著的樹葉,之所以說它活著,是因為它具有生命。同樣道理,要移植的心臟、鮮血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精子和卵子等都具有生命。但是,它們不一定具有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和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

因此,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和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也不是有生命的物體所共有的能力,所以,不能用生長發育能力、新陳代謝能力來定義生命和適應一定的環境的能力。

那麼,什麼能力才是有生命的一切物體所共有,並且這種能力是一切沒有生命的物體所不具有的呢?如果能找到有生命物體所共有,而沒有生命的一切物體所不具有的能力,那麼這種能力就是生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從有生命的特殊物體入手。阮病毒、要移植的心臟、鮮血中的紅細胞和白細胞、精子和卵子等都是有生命的特殊物體。仔細分析一下,它們都具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

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生長發育能力和新陳代謝能力正是因為它們具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阮病毒的繁殖能力正是因為它能通過復制來製造新的蛋白質,由此可知,阮病毒同樣具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

並且不難發現,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正好是任何非生命物體所沒有的。

至此,可以給生物界中生命的概念下一個符合邏輯的完整的定義

狹義的生命是指物體所具有的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核酸)來製造新的生命物質(包括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的能力。

狹義的生命也就是生物界所特有的生命。一個物體有生命,是指這個物體具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來生產新的生命物質的能力;相反,一個物體沒有生命,是指這個物體沒有通過復制或者依據信息模板來生產新的生命物質的能力。
狹義生命的這個定義不僅適用於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而且適用於自然界中的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的局部。

廣義生命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某種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功能或能力。
一種事物沒有了自身特有的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功能或能力,它就不再是這種事物了,因此就可以說它死了,也就是沒有生命(指廣義生命)了。火山不再噴發,它就成死火山了,也可以說火山沒有了生命(指廣義生命)。湖水不再流動,它就成了死水。

歷史的看法

人類在認識生命的過程中進行過艱難的思考。在古希臘人那裡,產生運動——而不管人是否能了解那種運動——的原因被稱之為「力」,為此他們提出了生命力和活力這樣偉大的概念。古中國人則傾向於將產生運動的原因稱之為「氣」,生命活動當然也就是「氣」的活動了,如「從之生,其猶產也,水凝而成冰,氣積而為人」。和「力」一樣,「氣」也是個不明確的概念,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火是一種劇烈的物質運動,它當然會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因此也有部分東方古人認為生命來源於「火」,重點在於強調了生命的新陳代謝過程。另外中國古人通過一個巧妙的方法去探討生命,即「死」,在這一對立中將生與死統一起來加以研究恐怕是中國哲學的一大特點。

『伍』 小學語文第八冊夜鶯的歌聲中小夜鶯是個怎樣的孩子

小夜鶯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
「你們這里有游擊隊嗎?」軍官突然問。
「你說的是一種蘑菇嗎?沒有,我們這里沒有這種蘑菇。這里只有紅蘑菇、白蘑菇,還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夜鶯是一個勇敢
冷靜
機智的孩子,他面對敵人不畏懼,還利用自己年少的優勢,協助游擊隊員擊退德國兵,最後還能全身而退,讓人拍手稱贊。
小夜鶯是一個警惕性極高,沉著冷靜,不畏強敵,很會翹開話題,勇敢機智,而且極其熱愛自己的祖國的優秀情報人員。
遇到德軍時小孩那「快活」的眼神,給鬼子「帶路」時的動作,充分表現了他的機智與勇敢。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小學第八冊語文包含哪些文學知識

北師大版語文 第八冊復習卷(文學常識類)
一、 填空:
1、《大地的話》作者( 關登瀛 )。
2、《語言的魅力》中的讓.彼浩勒是( 德)國的( 著名詩人 )。他把盲老人木牌上的(「我什麼也看不見 」)改成了(「春天到了,可是。。。。。。 」)。喚醒了人們的同情之心。
3、《秉筆直書》的作者是(林漢達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相國崔杼一連殺了(3)位太史。這幾位太史寧願死,也不按崔杼的要求寫歷史,是因為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史官的本分 )。
4、倫納德夫人對「我」說了一句話:(「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兒」),這句話彷彿是一束溫暖的陽光( ),撫慰了我( ),這句話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
5、《春潮》節選自(馮德英 )的《 苦菜花 》。
6、《三月桃花水》的作者是(劉湛秋)。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 明鏡 )。
7、《蘭溪棹歌》的作者是( 唐 )朝的( 戴叔倫 )。詩中描寫蘭溪一帶景色的句子是(「 涼月如眉掛柳灣 ,越中山色鏡中看 」)。
8、《桃花溪》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張 旭 )。古詩的前兩句是(「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
9、每年的公歷(4)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慶祝(潑水)節。1961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這個快樂的節日。
10、《江畔獨步尋花》的作者是(唐)朝的(杜甫)。這首詩描寫了(春暖 )時節作者獨自在江畔散步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對春天美景和安定生活的贊嘆。
11、《游園不值》的作者是(宋)朝的(葉紹翁)。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去游園主人不在)作者游園看花進不了園門,但是他從露出牆頭的一枝紅杏想像出園內景色,心情也由(掃興)變得(驚喜)。詩中的名句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2、《種一片太陽花》作者是(李天芳 。)
13、《花之詠》的作者是(黎巴嫩)的(國家名)( 紀伯倫 )(人名).
14、《吳興雜詩》作者是( )朝的( )。
15、蘭花與(菊花 、梅花、文竹)並稱四君子。
16、朱德(之所以)一往情深喜愛蘭花,( )他喜愛蘭花的樸素高雅,( )蘭花寄託著他對戰友、妻子伍若蘭的思念。
17、《我們的手》的作者是(西渡)。文中把「我們的手」比作了(電線、橋、船、小鳥)。
18、《一雙手》的作者是(姜孟之)。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張迎善)。他是伊春林區最年輕的(育林功臣),他的手是一雙( )的手。
19、因為每個人的指紋( , ),所以,按手指印可以代替蓋印章,公安人員經常用在犯罪現場取指紋的辦法抓壞人。
20、五個手指中最吃苦賣力的是( ),最養尊處優的手指是( ),它被稱為(「 」)。
21、「詹姆斯確實再也沒有釣到過那麼大的魚,但是那條大魚卻經常出現在他的眼前——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這段中一共出現了(3)次「大魚」,第一個「大魚」指的是( ),第二個「大魚」指的是( ),第三個「大魚」指的是( )。「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 。」這句話的意思是( )。
22、《我只看見你的眼睛》的作者是( )。本文是( )年( )月發表的獻給( )的作品。
23、《永生的眼睛》的作者是( )國的( )。作者用簡潔的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兩個讓人終生難忘的形象:善良、樂於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的心,讓人尊敬,讓人懷念。「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這句話的意思是( )
24、五月一日(勞動)節,五月二日( )日,五月四日( )節,五月八日( ),五月九日( ),五月十二日( )節,也是( )紀念日,五月十八日( ),五月三十一日是( )。
25、冼星海誕辰紀念日是( )月( )日。每年這天人們都要舉行洗星海作品演奏會,來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冼星海的主要音樂作品有( 、 、 )。
26、( )年( )月( )日,我國運動員第一次從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在世界登山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7、《跳水》的作者是( )國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 、 、 )。
《跳水》中船長在萬分危急的時刻,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及時下水搶救,終於是孩子轉危為安。故事蘊含著這樣的道理:事情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我們要根據情況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果斷的行為。
28、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是:(

29、《滁州西澗》的作者是( )朝的( )。《舟夜書所見》的作者是( )朝的( )。題目的意思是:( ).詩句中寫靜景的詩句是( ),寫動景的詩句是( )。
30、我國自行研製的載人航天飛船( ),於北京時間( )年( )月( )日上午,在( )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次擔任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是(楊利偉 )。
31、《太陽的話》的作者是( )。
32、《》海上日出》的作者是( ),他的原名( ),是四川( )人,1927年他從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學,他把旅程見聞整理成《 》,《海上日出》是其中的第23篇。
33、《太陽》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有關( )知識和( )的關系。
34、《鄉村大道》的作者是( )。文中的前三小節分別寫出了鄉村大道的( 和 ),( 和 ),( 和 )。文中的最後一節實際上是對前三節的詩歌內容的概括和總結。
35、開辟「絲綢之路」的人是我國( )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
「絲綢之路」成為促進( )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 )。
36、我國的兩彈功勛是(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研製的第一顆( )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 )也成功爆炸。
37、《挑山工》的作者是當代作家( )。
38、《和時間賽跑》的作者是( )。
39、《欲速則不達》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
40、《七子之歌》是作者( )(人名)在( )年( )月留學( )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有七首,我們學的是(澳門
、 香港 、 ),另外四首是( )
41、《朱䴉飛回來了》的作者是( )。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第八冊課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