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期末復習題綱有嗎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復習提綱
學習目標:、掌握生字詞。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課時間: 月 日
第一單元 【新聞】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聞結構的三要素 中路軍:紛紛潰退 毫無鬥志
新聞的三個特點 西路軍:與中路軍一樣
記敘的六要素 東路軍:較為頑強 但一舉擊潰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一層:導語
第二層:背景 我軍主動
第三層:回顧 敵軍必敗
第四層:預言
怎樣閱讀敘事性作品
1、 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劃分層次,理出線索。
3、 概括段意,畫出重點語句。
4、 歸納中心:弄清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為什麼寫。
5、 分析寫法:可從語言特點、結構安排、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範例1 怎樣把握《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的主要內容?
分析:
1、這是一篇新聞稿。要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是看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從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戰役的壯闊。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冒著炮火,奮勇挺進,直取對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該是多麼激動振奮!
2、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是看導語。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渡江區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長達一千餘華里。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戰役的全局,敵陣業已沖破,戰役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3、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是看主體部分。主體部分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的進展,列表如下:
時間 兵力 渡過兵力
中路軍
安慶—蕪湖 20日夜—21日夜 30 萬 30萬
西路軍
九江—安慶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三分之二
東路軍
南京—江陰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大部
主體部分還分析了中西兩路敵軍毫無鬥志的原因,我軍是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敵軍則被自己玩弄的和談陰謀瓦解了鬥志。
解答:
這篇新聞真實地報道了我軍渡江戰況,宣告了解放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國民黨反動政府已面臨徹底崩潰的局面。
相關知識鏈接:什麼叫新聞?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具體,反映迅速,語言簡明准確。
4、新聞的寫法:以敘述為主,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範例2 如何整體把握《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一文的主要內容?
分析:
這一則新聞沒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內容,需要劃分層次。
第一層,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背景材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第三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這一層又 分三點具體報道取得的主要成績。
第五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雲前途暗淡。
讀這一則新聞,可以感知,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後,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解答:
這則新聞,重點報道了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的情況,並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解題方法鏈接
1、 看標題:標題大都能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
2、 看導語:導語是正文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3、 看主體:這是導語之後對內容作進一步敘述說明的部分,也是表現主題、深化主題的決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它有時隱含在主體之中。
5、 看結語:它一般是對新聞主體的總結,有時也隱含在主體之中。
2 蘆花盪
情節 傳奇色彩
蘆花盪——美
人物 立體美真實美
環境 詩情畫意
老頭子性格特點:老頭子是一個抗日英雄的形象,他愛憎分明、智勇雙全、自信自尊、老當益壯。他是千千萬萬普通而又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代表,這一形象表明: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3 蠟 燭
母親的眼淚 戴黑色的圍巾
老婦人 紅軍戰士
兒子的英勇 用結婚的喜燭
體現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過寫南斯拉夫老婦人育乞西和蘇聯紅軍烈士的故事,贊美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年代用血肉凝結起來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4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跡「贊譽」
破爛
驚人傑作諷刺、譴責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視人類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國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類的良知嚴厲譴責本國強盜政府,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極大尊重和同情,表達了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為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是一篇散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宋代哲學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徵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象徵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品質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表示自己要在污濁的社會里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本文不是一篇借物詠志風世的散文。
24、《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儒家經典之一,由西漢載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禮運是《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文中的「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里。本文描繪一幅「大同」社會的理想藍圖,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個理想社會的神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5、《杜甫詩三首》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有《杜工部集》傳世。
《望岳》是一首古體詩,以「望」入題,贊嘆泰山,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下,抒發了雄心鬥志。
《春望》是一首七律,首聯和頷聯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頸聯和尾聯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真摯,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是一首敘事詩,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敘述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徵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空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