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陳珂的碩果累累
她所講的公開課來、示範課也自多次在國家、省、市區獲獎:
2007年6月在中原區「語文優質課」評比中獲特等獎;
2007年8月獲「鄭州市小學語文優質課評比」一等獎;
2008年12月獲「河南省小學語文優質課評比」一等獎;
2009年4月獲「全國首屆新課程小學優秀課例評比」二等獎;
2010年4月,在鄭州市「課堂觀察」課型研討中講授的《難忘小學生活》做示範課,受到好評;
2006年1月在中原區「美文美讀」比賽中,所朗讀的《荷花》獲一等獎;
2005年6月在中原區「新課程示範課」評比中獲一等獎;
2009年7月,在中原區「課堂教學達標評優」活動中獲優質課一等獎;
2010年1月,在中原區語文教學研討及培訓活動中做典型發言;
2008年獲『文心杯』全國小學師生幻想作文大獎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2005年獲首屆「綠城杯」鄭州市青少年詩詞大賽 「優秀輔導老師」。
⑵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優質課
有一句話這樣說到:教者若用心,學者必受益,我認為要講好一節語文課,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備課,講話。
一、備課1.
有的放矢,把准教學目標
只有準確地把握好教學目標,教師才能在整堂課上才能運籌帷幄,從而形成一種從容的課堂風格,我們在聽名師、大師觀摩課的時候,經常會被他們那種從容的、游刃有餘的教態所深深地吸引,但我們在看到名師頭上耀眼的光環的時候,可能很少會有人想到,在破繭成蝶,蛻變成美麗的蝴蝶之前,他們經歷了多麼痛苦、漫長的一個過程,實際上這種從容的背後一是源於自身一種很深的文化積淀,另一個就是源於自己精心的准備。備課最好的途徑就是認真閱讀我們的教學參考書。許多老師,包括我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會發火,放大嗓門,可是我們想過沒有,這種火源於何處,完全源於自己沒有精心地准備,學生不會,是不是我們問的問題不夠清晰,模稜兩可,學生無從下手;是不是為了及時在下課鈴想起的時候結束內容,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如果是說著說著一看時間就要到了,而我們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所以就只好草草收兵,最終是南轅北轍,收效甚微。2、巧具慧眼,選擇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不完全等同於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巧具慧眼,對語文教材進行二度開發,由於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我們應當選擇最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發現,三年級的學生很容易出現誤讀,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把准方向。3、博採眾長,汲取教學資源
備課是一個非常辛苦而耗時的過程,也是一個擺脫鐐銬跳舞的過程。備課是一個開放的博採眾長的過程,當一個教學內容的目標和重難點被自己科學的確定後,就需要教師博採眾長,廣泛汲取教學資源,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知識和資料,盡可能多地從有經驗的教師那裡獲取教學方法和資源。我們上好一節課需要用到很多資料,要拓展應用知識,要有師生互動的設計,要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與學生一起探索與創新,這些都不可能是一個教師的智慧和學識所能完成的,它需要集體的力量,需要網路和圖書室等。4、善於反思,在修正中前行
俗話說,經驗加反思等於成長,記得弘一法師在佛書《慈悲的力量》中,曾經寫道:愚者在於自身太執著,執著必生煩惱;智者在於善於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覺得我們在上課後也一定要做到:勤於記錄、樂於重溫、敢於自嘲、善於修正,這樣自己的課就會講得越來越精彩。
二、講話竇桂梅老師也說,語文要給給孩子一座田園和一座花園。
一座田園指的就是
學習的底子,田園生產農作物,玉米、水稻,蘿卜、白菜,滿足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要,這就好比字、詞、句、段、篇。但一個人只是吃飽了還不行,還要有精神上的愉悅和美感享受。而花園指的就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一定有精神的「秘密花園」——文學的審美享受洋溢其中。我覺得大師所倡導的詩意和花園,不是說要我們在課堂上說話的時候要字字珠璣,出口成章,這樣的課聽起來勢必會有點酸,有點假,也會拉遠與學生的距離。但是在出公開課和觀摩課的時候,我覺得教師所說得每一句都是要經過仔細斟酌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如同穿鞋子,適合是第一,美麗是第二,我們每個人都要悉心揣摩,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模式,盡快地在教學中登上平台,形成特色。記得有位外國的詩人,曾這樣寫道: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的一株松,就做一叢小樹生長在山谷中,但須是溪邊最好的一叢。在課堂上,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斯霞、於永正、於漪、袁榮這樣的教育名家,但我們應該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把課上好,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願望,但在講究速度和效率的今天,唯獨人的成長必須用文火燉老鴨的功夫,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平和的心態。最後允許我篡改了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以平常心態,努力做更好的老師,便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⑶ 如何上好優質課 小學語文 學習心得
把什麼樣的教育帶入21世紀,這是歷史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人們常說:「誰擁有未來的教育,誰就擁有未來」。21世紀的主人,今天就坐在我們中小學的課堂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為他們的今後發展做好充分准備,讓他們成功地跨入21世紀。
素質教育的意義就是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他們的素質全面和諧發展。學生在校時間大部分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怎樣上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優質課應當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課
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到教師的修養時,提出三條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識淵博,三是「術」,即高超的教學藝術技巧。他認為教師的創造性活動應該同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結合起來,才可能真正掌握教學藝術。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首先應該肯定教學是一門科學,因為教學是有客觀規律可循的,教學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同時,教學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學理論應用於實際,必須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不能囿於一個程式。教學效果的好壞,還與教師的語言、機智、熱情等素質有關,要做到「無意於法則,而自合於法則,『從心所欲不愈矩』,這的確也是一種藝術」。
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成功的教學是喚起學生興趣的教學。
1、科學性就是符合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
教學過程,蘊含有很多的規律。第一個是學科知識的規律,各個學科都有其特定的內在的規律。第二個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教師上課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各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活動。他們的心理活動有其特定的規律,一堂高質量的課應當從學生的心理活動入手。
2、藝術性就是科學再現求「實」、藝術表現求「活」師生發展求「優」的完美統一。
求「實」 就是要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教學最優化的原則,並結合自己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
求「活」 就是注意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方法和技巧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求「美」 就是注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和情趣,使他們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求「趣」 就是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老師所教的課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求「新」 就是注意在學習別人教學藝術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現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
求「效」 衡量教學最優化有兩個標准:一是教學效果,二是時間消耗,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一般教師所不能取得的教學效益,可見優質課的最後落腳點是效果與效益。
二、優質課應當具有的幾個特點
1、結構嚴謹
課堂教學結構是在以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地選擇和應用現代教學媒體,繼承傳統教學媒體中的有效成份,使二者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構成教學信息傳輸及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控制論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一個可控的過程,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各種信息反饋,可以實現有效地調控,使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都處於動態平衡中,並隨時注意排除各種干擾信息,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教學的最佳效果。
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分析教學目標,即明確學生學習什麼內容;確定教學策略,即為達到預期目標打算如何進行學習?也就是選擇要達到預期目標所需要的資源、程序和方法;進行學習評價,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檢查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2、思維流暢
思路流暢是指老師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啟承轉折應該自如、平滑,師生的思維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猶如滾滾長江,一瀉千里。
3、應變自如
教育機智是老師重要的心理品質,主要表現為對突發事件的敏感、迅速准確的判斷和靈活機智巧妙的處理。而這一切都是在沉著、冷靜的心理狀態下產生的,無論發生什麼事,老師都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調整原定計劃,靈活地處理好一切問題。
4、節奏適中
課堂教學節奏,指教學過程中各種可比成份連續不斷的交替,在時間上以一定的秩序、有規律地重復出現的形式。通過這些可比成份的重復和有規律的交替來表現,傳達教育者的情感態度、思想傾向及所要強調的內容。
(1)課堂教學節奏的成份
課堂密度: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定質的教學任務的程度。是有效信息。
課堂速度:指對教學量規定的概念。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教學任務的量。包括對新知識的學習和舊知識的鞏固。
課堂難度:指教授者和學習者在教學時感到表達、理解、運用等方面的難易程度。它多屬技術、方法、理解水平方面的問題。
重點度:指通過比較而確定的相對概念。它是指課堂內重要和主要內容佔全部教學內容比例的大小的程度。
強 度:指教師、學生雙方在單位時間內,教授或學習一定難度和一定數量的教學內容所引起的雙方身心疲勞的程度。持久的高強度,可能使教師傳輸教學信息的能力減弱,也可能使學生接受教學信息的能力衰減。
激情度:指教師、學生雙方共同沉浸在教學美中,融於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雙方情感的共鳴,情感振盪的程度。高激情度的出現,常標志著教學高潮階段的到來。
教學節奏的高低、強弱規律變化,使教學跌宕有致,起伏自然。
(2)課堂教學中的節奏特點
課堂40分鍾里,學生的腦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種狀態。有振奮、愉悅,也有疲倦、鬆懈。教師的課堂管理技術要求教師掌握這種在課堂上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象。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隨時間推進,其興奮中心呈曲線變化,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課堂的前15分鍾和25—40分鍾的前15分鍾是學生腦力的最佳狀態。是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的最佳時間,課堂內容的重點應放在這段時間而加以解決。第15—25分鍾這段時間是學生課堂疲勞的波谷期,是學生情緒上相對平衡的時段,以處理一般性問題,練習或學生自學為好。
5、啟發得當
教學是否具有啟發性,要看學生是否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去獲取知識,這是「啟發式」與「注入式」的分界線。
孔子的教學是:「循循然善誘人」。
葉聖陶先生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如何誘導?他認為一要 提問,二要指點。而好的提問,「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宜揣摩何處學生所不易領會,即於其處提出」。
良好的提問,在善於揣摩學生難於領會的問題,把握文章的主旨、脈落和作者用心,抓住關鍵之處,要言不繁,相機誘導,一個完整的課堂提問過程,常包括以下四個環節:激疑、設疑、釋疑、評價,一個好的提問設計應該具有以下特性:合適性、啟發性、趣味性和指向性。
6、語言有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言,不僅是教學信息的載體,也是傳導情感的媒體,不僅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構成教學藝術的主要形式。
有經驗的優秀教師的教學語言,聲情並茂,引人進入藝術的殿堂。而有的教師雖然經綸滿腹,卻詞難達意,語不傳情。教學語言的美是多樣的:豪放、細膩、莊重、幽默、絢麗多情、朴實無華等,只要運用得當,都給能人以藝術享受。
優秀教師的語言從內容到表達方式以及語言節奏都有很高的要求。優秀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語言家的用語准確,數學家的邏輯嚴謹,演說家的論證宏辯和藝術家的豐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優秀教師的語言藝術具有如下特性:
准確清楚 生動形象 波瀾起伏 通俗易讀 風趣幽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藉以傳播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構成。對於言語行為 (口頭語言、板書、板畫)廣大教師和教研人員進行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經驗。相比之下,對體態語言的研究,就薄弱得多。
所謂體態語言,是指人們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態勢,它包括眼神、表情、手勢等。
依據美國體態語言專家保羅·埃起曼和弗里森關於體態語言的分類理論,結合我國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及體態語言運用的特點,我們常將教師的體態語言分為五大類,即:象徵性體態語言、說明性體態語言、表露性體態語言、適應性體態語言和體調性體態語言。
7、板書精美
板書是教師運用黑板以凝煉的文字語言和圖表等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板書既是老師應當具備的教學基本功,又是老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獨具匠心的板書和板圖,既有利於傳授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既能產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啟迪學生智慧,活躍學生的思維。人們把精心設計的板書稱為形式優美、重點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書。
板書的形式和教學的其它活動方式一樣,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恰當地運用。板書的種類很多,選擇最佳的板書形式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常見的板書形式有如下幾種:
提綱式 詞語式 表格式 線索式 圖示式 總分式
板書的原則是:
書寫規范 有示範性 語言准確 有科學性 層次分明 有條理性
重點突出 有鮮明性 合理布局 有計劃性 形式多樣 有趣味性
⑷ 小學語文優質課評語
李元小學語文優質課評價標准
一、體現「生本高效」的課堂理念
以促進學生生命回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答,尊重學生的生長需要,遵行語文學習與語文教育的規律,師生共建的生態的一定時間內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的語文課堂。
二、教學目標:根據語文課程標准、教材資源、學生實際設定目標,重點突出,明確具體,適度可行。
三、教學內容
1.正確深入地解讀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資源。
2.要積極利用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源於預設,不拘泥預設,關注教材,更關注生成)。
四、教學策略:
1.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恰如其分地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
2.遵循母語教育規律,文意兼得。
3.利用多元智能學習語文,促進思維及語言的發展。
4.教學過程簡潔流暢,方法扎實有效。
五、教學效果:氛圍寬松和諧,學生學習積極性高,發展變化明顯,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六、教師素質:
1.教態自然親切,尊重關注每一位學生。
2.具有較強課堂調控能力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尤其強調教師
的文化、文學修養)。
李元小學2014
⑸ 小學五年級語文優質課評語怎麼寫
一、優質的語文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語文課程標准中最核心的理念,傳統的語文教學實行教師主講,學生主聽,評價一堂課往往是教師教得怎樣,講得如何,很少考慮學生學得怎樣.這種以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的學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就是說新課標下對語文優質課評價的前提是語文教學是否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確定評價的根本性依據.評價一節課是否為優質課,首先要看教師能否激發出潛藏於學生身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否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問題的發現者、合作探究的解決者.當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語文課堂上教師只任憑學生無目標地討論,對錯誤的認識一味地誇贊,這不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表現,這是教師主導的無作為行為,那是放羊式教學,真正的語文優質課,不但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善於根據教學三維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對動態生成目標進行整合,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領、點撥、糾正、提升,使語文課堂真正互動起來,朝著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軌道健康行進.
二、優質的語文課應給學生感悟與思考的時空
在很多公開課或優質課競賽中很多教師一個問題剛提出,學生還沒有認真思考或沒有思考清楚,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強行灌給學生,或想方設法的把學生的思維往自己預設好的答案上拉,有的語文課學生甚至連課文都未認真地讀一遍就開始討論,這樣的語文課沒有給足學生感悟和思考的時空,似乎我們的語文課就是為了完成一些任務而非發展我們學生的思維,似乎我們的語文課是為了講清一個答案傳授一點知識,而非讓學生學會探索,學會去思考發現.事實上,缺少學生感悟、思考的課是沒有深度的,絕不是好課,學生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獨立思考,成為有思想的人,愛因斯坦曾說:要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始終放在首位.不要認為表面熱熱鬧鬧的課就是一堂好課,真正的語文優質課並不取決於表面,而取決於學生腦力勞動的狀況,從這個意義上講,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課才是好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真正的課堂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的課肯定不是優質課,真正好的語文課肯定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養成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創設學生感悟和思考的時空.
三、優質的語文課應上得扎實高效
扎實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教師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教學語言簡練生動、幽默風趣,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設計精巧,能高屋建瓴,駕馭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高效;二是說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很扎實,有些喜歡搞花架子的華而不實的課是做課,是做秀,這種課不是常規的語文教學,誤導了教師,真正的語文優質課應是常規語文課堂教學的自然呈現,有些公開課看起來很活,但上得虛無縹緲,學生所得甚少,學得不扎實,比如,文言文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自主疏通文意,積累常見文言詞語,一上文言文就開始討論,學生還沒有弄懂大意就馬上搞課外延伸;再如上《最後一課》時,還沒有反復品讀課文、品味語言及人物心理就要求學生討論愛國,甚至用大半時間進行辯論,這種不立足於文本的解讀,不立足於品味語言的課不是語文課,是思品課,更談不上優質了,真正的優質語文課應上得精實,讓學生學得扎實,上出極濃的語文味,這就要求教師要深鑽教材,把握准文本,對教學內容有明確的認識並精心選擇最佳突破口,要選擇學生語文學習中最感興趣、最棘手或久疑不解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內涵,深入揣摩體味語言及寫作之精妙,培養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真正讓學生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學生學得扎實,那些不實在,搞教學模式化,玩花架子的課,不能認定為優質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