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小學語文三維目標的落實論文
眾所周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恆主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老師們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是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而有效教學則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效?下面我將根據搜集的資料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與體會,與各位交流、共勉。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節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並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反之,如果我們自己對課文內容半生不熟,在課堂上恨不得手拿教參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也必定受到限制,這樣的課堂談何精彩,談何高效?所以我們在教學前一定要吃透教材。除了要吃透教材,我們還要了解學生。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處理好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這個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他早教學生理解「飽經風霜」這個詞時,並沒有問學生「飽經風霜」這個詞在詞典典里是什麼意思,怎麼解釋的。他只是說:「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什麼樣的臉。大家想好後,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幾分鍾後,學生寫出來的話便有飽經風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則案例,便可知教師對於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確確實實學到了知識,既高效又簡潔,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喜歡才怪。剛才我們說老師在上課前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那是不是說教師在課前做了精心的准備,就夠了呢?當然不是,因為老師要達成的有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准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准備,學生的准備就是預習。課前預習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前提。二、抓好學生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老師們都知道,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應當而且必須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後上課。當然,我們平時都布置讓學生預習課文,然而效果卻並不理想。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發現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認識生字,讀不通句子……遇上這種情況我就很生氣,往往把學生批評一通,橫加指責,說他們態度不端正,預習不到位。但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的要求到位嗎?明確嗎?是啊,我們並沒有對學生預習什麼,如何預習,做出明確的要求,也並沒對學生的預習做充分的指導,也就是說,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做才算預習到位了。所以老師們在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要基本做到:1、課文要多讀,讀通讀順讀准確,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資料或作記號,以便課堂中提出來解決;3、想想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麼?什麼地方不明白,並作個記號等。學生們若能按要求做好課前的預習,那麼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更好地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如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教學目標也定會事半功倍。三、加強聽說讀寫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老師們都知道,課堂訓練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並運用好聽說讀寫訓練,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先說說聽的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聽錄音朗讀,聽教師范讀等,來激發情感,培養興趣。比如我們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後,再向學生介紹《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並配樂朗讀給他們聽,這樣便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深理解課文內容,並深入體會總理就是這樣為人民奉獻一生,這樣「總理為人民,人民愛總理」這一感人至深的主題也得到深化。其次是說的訓練。教師可根據實際,設計「主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然後,讓同桌、小組討論,或是全班性匯報,或是讓學生質疑、釋疑解難,使學生積極地多動腦筋多動口。這樣,一則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二則通過教學信息互通交流與反饋,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導」,以促進學生認知的良性循環,使學生「最近發展區」獲得新知。說的訓練形式多樣,可採用看課題,說題旨,培養學生思辯能力;看插圖,說圖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口頭表達能力;學詞語,說句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讀語句,說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說段意,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說體會,培養學生語言傳情能力。接著是讀的訓練。《新課標》非常重視讀,總目標,階段目標都著重指出讀的重要性。「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實質就是導讀過程。讀的形式也很多,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略講、精講的需要等,選擇讀的時機和形式,而不能為讀而讀,流於形式。最後談談寫的訓練。只要我們隨手翻開語文課本,就可以發現課後有許多練習都與寫有關。如讀讀寫寫,聽寫、默寫,造句、小練筆等。老師切不可簡單地以講來代替,應讓「寫」進入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寫,寫自己所見,寫自己所聞,寫自己所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充分利用「寫」這一練習來鞏固記憶四、精練課堂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越是簡潔的教學語言,越有利於保持學生聽課的興趣,課堂效率也相應較高。(1)精心預設提問語。相同的一個問題,如果提問的方法不夠恰當,一方面他會影響學生答題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答題的速度,從而影響整節課的有效教學時間。例如我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如果我們提問:「鳥的天堂好在哪裡?」這樣一提問,由於領域太寬,學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但假如我們再換一種問法:「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不加引號?」這樣的質疑,思維的焦點就在「有沒有加引號」的差異上,指向比較明確。思考的目標相對集中,探究的過程有具體的支點,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見,課前精心預設好問題,可以使課堂教學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2)壓縮錘煉講授語。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等於不要傳統的教師講授,講授法在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仍佔有重要的位置,問題是作為老師該如何讓講授的語言發揮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講,少講,擠出時間讓學生講。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力爭使教學語言簡潔、不羅嗦。這一點感觸在我這次去西安聽課後猶為強烈。11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觀摩了陝西省首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評優大賽活動的12節參賽課。12節課下來,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些老師的基本功是如此的扎實,課堂教學語言生動、富有啟發性,精神飽滿、富有激情。其中咸陽市三原縣中山街中心小學梁娟老師執教的古詩《游園不值》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梁老師行雲流水般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課堂結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知識的掌握扎實有效,老師引導到位,且沉著和藹,這些都歸功於梁老師扎實的語文功底,措詞的准確性,語言的生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外,似乎從老師的語言中也學到了很多語文知識,包括詞語的運用及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同時教師極具感染力的語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帶著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樂於學習,樂意聽講。我想這肯定是他平時積累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平時也應該苦練基本功,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自己更上一層樓。(3)點撥巧用評價語。一、兩句簡潔的話總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或激勵,或賞識,或尊重,或期待,例如孫全勝老師在上《落花生》這一課時,他在聽了學生的朗讀之後,就有這樣一段巧妙的評價語,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聽了同學們的讀書,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話: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動筆墨不讀書。拿起筆,不理解的做個記號,打個問號。看誰提的問題大,看誰提的問題響,看誰提的問題多?」。就這樣一、兩句簡潔的話卻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不言而喻。同樣是在西安聽課的過程中,商洛市鎮安縣城關小學的余紫燕老師執教的《小稻秧歷險記》一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靈活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堪稱完美。記得當時課堂上有一個環節是師生合作表演雜草搶奪小稻秧的營養,這位老師演小稻秧,六七個孩子演雜草。搶營養時,「雜草們」在老師的身上亂抓,本是十分尷尬的事,但余老師沒亂方寸,而是立刻提醒孩子們「營養應該在哪兒?」,孩子們馬上彎腰在「小稻秧」周圍的地上「搶」了起來,將情景表演推向高潮。之後,余老師提問說:「誰還有問題?」,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沒——問——題」,此時,余老師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過渡語,她說:「沒問題是超常的,有問題也很正常。」余老師這么詼諧的一說。簡單的一語,巧妙過渡,引出後面的預設問題,其課堂應變能力可見一斑!五、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似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課堂上老師激情飛揚,提出的問題也是精妙絕倫,然而學生的反映卻如一潭死水。因此,有些語文教師常常發出「語文課真的沒法上」的感嘆;而前幾年社會上一些批評家卻發出了「語文老師誤人子弟」的論調,他們認為語文老師霸佔了語文課堂,自導自演獨角戲,並把學生本來讀得懂的文章講得高深莫測。語文老師如此吃力不討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且慢為自己喊冤,因為喊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不妨冷靜下來,作一次深刻的自我檢討,也許我們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不妨先對語文學科的特點作一個分析:就其性質而言,語文是情感性與工具性並重的學科;就其內容而言,語文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因此,設計語文課時應給學生留足情感體味的空間,應給學生留足聽說讀寫的時間。很多語文教師對此點的認識是頗為不足的,他們總以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花很多時間將自己以為是標准答案的理解嘰哩哇啦地向學生說個不停,並要求學生一字不漏地做好筆記。這樣,語文教師就成了播音機,學生了成了寫字機。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會不覺得枯燥無味呢?這樣的老師怎麼會不被人認為是「誤人子弟」呢?其實語文能力的提高的是靠充分的感悟和訓練來獲得的啊!古人雲「師傅不過引路人」,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無論古今理論都有一個共同點:教師指引學習方向,學生才是學習主體。因此,我們可以給語文課堂這樣一個設喻: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他們邀請來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嘉賓;學生是語文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是維持他們學習秩序的主持人。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找到語文教師自我解放的途徑,那就是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還學生一片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時空,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這片廣闊而充滿魅力的園地中茁壯成長起來,而語文教師也才能從自導自演獨角戲的泥潭中走出來,並甩掉「誤人子弟」的「罪名」。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也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不是幾句話能夠涵蓋的。但是只要我們目中有學生,心中有方法,教學有藝術,不斷尋覓,上下求索,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呈現實效。
Ⅱ 小學語文教學中我是怎樣認識和理解三維目標的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認識三維目標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1"-I 認識三維目標 李艷華河北省武邑縣龍店小學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三維目標即:知識和能力,方法與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 教育思想,同時也為課堂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落實三維目 標是教學改革中的難點,也是不可迴避的重點. ,三維目標的含義1,只是與能力目標.所謂知識就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 中所獲得認識和經驗的總和,它主要是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 識,包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 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活動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動作 技能.知識與能力是語文教學最基礎性的目標,也是學科的目 標,同時也是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的依託,沒有它,其他的 目標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知識與能力是顯形的,情感價值 觀,過程方法是隱性的目標. 通過學生的語言實踐,在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基礎知識 和語言能力的訓練中,發展思維,並在創設情境的美感中,使學 生從小受到美的熏陶,以"美"去激發"愛",讓教育性滲透其中. 簡而言之,以促進兒童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整體和 諧發展為主要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 革中的創新.所謂過程,就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而必須經歷的活 動程序;方法是指師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在共同 活動中所採用的行為或操作體系,這里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方法. (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 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與過 程,方法相對應的就是結論,所謂結論就是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 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共同結合體現 門學科的整體內涵和思想."過程與方法"本身就存在於語文學習當中,它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學理如築塔,學文如聚 沙."語文學習靠的是日積月累,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漸 變過程.無論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還是習慣的培養,都不 可能一蹴而就.新課程關注學習過程就是關注學生的整個生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對親 身經歷過事實的體驗性認識及其由此產生的態度行為習慣.語 文學科里的每一個字,不是線條簡單的組合,每句話里流淌的是 作者脈脈的情感.語文學習是我們體昧生命,編織夢想,實現精 神成長的重要路徑(也可以說是必經和唯一).需要我們敞開心 扉,用自身的經歷與體驗去對話,去感悟,去實踐.一堂好的語文 課總是能賦予文字以生命力,讓文字與靈魂共舞.因此,語文教 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能靠灌輸,靠說教,而應當注重熏 陶感染,潛移默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動情,心靈受到震撼. 二,我對三維目標的理解 首先對知識和能力目標的理解.語文課程總目標中對知識 和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深入鑽 研課程標准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並與原來的教學大綱作比 較,便可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如對閱讀教學 的要求,大綱是"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 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程標准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 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又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 萬字以上,強調積 累與語感的培養,閱讀方法的運用,個性發展等,這些都是與前 者不同的.又比如課程標准提出的"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 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現在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不能僅僅局限於過去的相對狹隘的聽說讀寫能力上. 其次是對過程和方法目標的理解.課程標准強調在實踐中 學習,語文課程總目標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過 程中學習,運用語文"."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 性學習"等,都要讓學生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 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方法"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 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過程.獨立於具體的 知識技能之外的學習方法是很難產生遷移的.提高語文能力的 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要努力改變過 去重知識傳授和被動接受的傾向. 再次是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理解."情感態度和價值 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 染.語文課程總目標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 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和語文 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 的重要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情感 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滲透於教學過程之中. 三,理清三維目標關系與整合 1,要理清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知 識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 是基礎,核心,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 展的依託.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 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 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不產生動 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 維,沒有它,語文教學就缺失人文性的教育.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三維 兼顧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 2,要理解對三維目標的整合.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 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學中,我們 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 "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 過程和方法中.新課標目標中為我們整合三維目標提出要求. 如,第一學段"口語交際"中提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 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自信心,積極,感興 趣"是情感,態度的要求,"表達,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是 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參加,發表"就體現過程,如何討論和怎樣 發表意見則體現學習方法地要求.我們要深刻理解新課標對三 維目標的整合要求.
Ⅲ 誰有人教版的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的教案,要有三維目標和表格的
知識與能力
1、認識「測、阻、證」等到10個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准確無誤、確確實實、超常」等20個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弄明白蜜蜂具有辨認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
3、體會並學習作者的觀察發現和探究精神。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分析生字構造、組詞造句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生字詞。
2、組織學生在默讀中邊讀邊想,理解並深入課文學習。
3、師生共同理清試驗的各個環節,在分析比較中學習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培養善於思索、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試驗蜜蜂有無辨別能力的過程。
2、學習作者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
3、作者怎麼驗證蜜蜂有無辨別方向能力並得出結論的。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歌唱歌,導入新課。
1、出示蜜蜂在花叢中採花蜜的圖片或課件,播放歌曲《蜜蜂之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唱。
2、正如歌中所說的「小朋友不用功,不如小蜜蜂」。你喜歡勤勞的小蜜蜂嗎?你能說說蜜蜂除了采蜜外,還有什麼本領?(做向導、辨認方向)
3、和同學交流你查找的有關蜜蜂知識的資料。
4、今天我們跟隨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一塊來探索蜜蜂到底有無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秘密。你們願意嗎?
二、讀課文,了解試驗過程。
1、學習生字詞。⑴課件出示本課生字,指生當小老師讀。⑵去掉拼音帶詞讀。⑶分析生字結構,說說識記方法。⑷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共同討論解決。
2、提醒學生注意多音字:悶 幾 盡
3、聽錄音讀課文,注意有生字的地方,把字音讀正確。
4、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先用書中的話,再用自己的話來說。)
5、讀課文,說說是什麼原因讓作者想到做這樣的試驗呢?
6、聯系實際說說當你聽到一些話或事時,你是很快就相信,還是會表示懷疑,會像作者一樣去尋找真相嗎?
Ⅳ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設計三維目標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它對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合理設計,語文三維目標應遵循什麼原則?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本人試著從以下內容進行論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它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而它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和原則及實施,也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實際,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 二、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 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 本,不拔高、不牽強。 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 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 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的,這是一種新理念的體現。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並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是過去教學大綱從來沒有的。這既可以說是對過去語文教學弊端反思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在深入課堂之後,就明顯感覺到,在具體的新課標新教材實施中,對三維目標的表述卻存在著共同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課程標准》對目標的要求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針對具體課文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和表述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問題。我們必須看到問題,找准對策。為此,下面從表述的角度,就三維教學目標表述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何表述三維目標,直接反映出教學設計者的觀念問題、方法問題。從教學實施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下面兩種。 1.表述的傳統化,忽略方法與過程。 先看案例: 《孫權勸學》教學目標: (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在這里,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只看到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標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法達到這一的目標,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何達到「把握」?通過什麼途徑?是通過揣摩語氣,還是分析語言,或者是通過與其他文章的比較?都不清楚。這些最關鍵的東西都未能在教學目標中表述出來。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而傳統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 知識的學習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聯系起來,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目標設計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實現結果的過程,這必然造成教學上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雜與分割 請看案例: 《秋天》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培養學生詩歌的朗讀能力。 (3)掌握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4)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加強詩歌的朗讀技巧訓練。 (2) 重視對詩歌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 (3) 通過音樂、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詩歌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3)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從上面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上來看,雖然全面,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三維目標分割開來,沒能將三者有機滲透、融合。事實上,在教學中三者是無法分開的;二是多而雜,一篇文章共確定了11個目標,一般說來,在課堂上是難以達到的,不夠符合教學實際;同時,表述中其內容還有重復之嫌。在很多學校中,這樣的確定和表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較普遍,值得探討。
Ⅳ 哪裡有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帶三維目標的全冊教案
JINGRUI EDU是中國領先的個性化教育連鎖集團,由哈佛、北大精英創立,並由全球著名投資集團貝恩資版本注資,權專注於培養18歲以下孩子的學習力,成就輝煌未來。自創立伊始,精rui即秉持國際化管理理念和連鎖化發展模式,立志成為中國教育行業最受尊敬的品牌。旗下擁有JING銳1對1、至慧學堂、精銳.佳學慧、精銳.學匯趣等子品牌。
Ⅵ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整合"啥意思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提高
Ⅶ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現三維目標
(1)教學目標有新突破,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科學、全面地體現了語文課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2)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能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文。
(3)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活動,力圖給學生提供「再創造」的通道。把抽象的語文知識通過生活化的語言,轉化成語文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悟。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主體參與的有效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已成定論。重要的是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首先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個溫暖的、學生能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
2、教師要學會贊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要樂於給予學生需要或渴望的額外幫助。
3、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履行責任的能力。學生有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能夠勝任獨立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中的自己的任務。
4、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撥動學生的心弦。
(二)教學目標的具體化三維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才便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把三維教學目標具體化,應包括以下內容:
1、教學對象;
2、學生的行為;
3、確定行為的條件(條件是指能影響學習結果所規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為的速度、准確性和質量三個方面來確定。
當前,課改正在全國蓬勃地展開,激烈的碰撞最後演變為幾對觀念的對決,也成為檢驗新舊課程的分水嶺,那就是:課堂到底是關注學科抑或是關注人?是重結論抑或是過程?是問題性教學抑或是問題教學?下面我就這三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第一、關注學科的人文性。
充滿人文性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呢?我認為: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展示授課技巧的表演場所;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 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應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沒有人會被無情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法庭」式的審判;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麼就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就是新課程所追求的數學課堂。
我們說,一個平凡的老師,只要把自己的生命與學生的心靈相融,就可以展開如此富有詩意的課堂圖景。新課程的理想課堂並非高不可及,首要條件是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傾注出滿腔的愛。因而,在新課程的課堂上,我們將看到這樣的景象:即使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也融入了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也充滿了美麗的想像,有時還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說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氣息和生命詩意的教學內容了。因此,這樣的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贊訶夫說過這么一句話:「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 伴隨知識的獲得,他是變得越來越有同情心和愛心,越來越有責任感,還是反過來,越來越沒有教養、同情心、愛心?所以現在新課程講三大目標體系,講培養人,淡化學科意識,注重人文教育。
第二、關注結論更關注過程。
(一)結論與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更關注教與學的過程,強化體驗。體驗是教學過程的顯著特徵,是達成「三維」教學目標整合的介質。如果沒有過程的體驗,知識與能力將停留於記憶性層面,學生很難有對方法的感知,更難有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領悟,這樣的結果則是教育的失敗。要強化體驗必須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獨特闡釋和創新理解,相信學生的自我經驗,肯定學生的自求自得。
結論跟過程可以說是教學過程中一對非常核心的關系。傳統上基本是重結論的,它有過程,但它是從屬服務於這個結論的。只有結論才是目標。新課程非常強調過程,認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標在闡述目標時就是讓學生去經歷一下、感受一下、想像一下、思考一下、嘗試一下,這本身就是目標,不是說你嘗試一下最後得出什麼結論,這個結論才是目標。過程本身就是目標。從學科本身來講,過程表徵該學科的探究過程與探究方法,結論表徵該學科的探究結果。
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必要程序。如果不經過一系列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想像、操作、觀察、體驗,不經過一系列非常豐富的過程,那麼這個結論的獲得可能就失去了它的前提和意義。這個過程變得比結論還更重要。現在我們提倡研究性學習,實際從小學就開始要求,不要說小學生,就是本科生、研究生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它得出的結論可能十九世紀就己經達到了,但你能說這個沒意義嗎?但是這個研究過程對個人的素養是至關重要的。你要小學生就開始研究性學習,就要成為小發明家、小創造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不是目的,目的就是獲取這么一個研究意識,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素養。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正因為如此,我們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二)、體驗學習
「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識,就必須用內心的創造與體驗來學習。體驗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感受,是帶有主觀經驗和感情色彩的認識,與個人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中的體驗是學生個體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參與,獲得對學習事實與經驗的理性認識和情感態度。當然,強調個性尊重差異,並不表示對學生自由,而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體會更加深刻,情感更加豐富。
第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沒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新課程認為,教師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
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總之,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創造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
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 著名教育家、原復旦大學校長、現被聘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第一位華人校長的楊福家教授說得好:「什麼叫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而不是學習答問題。如果一個學生能夠懂得怎樣去問問題,怎樣去掌握知識,就等於給了他一把鑰匙,就能夠自己去打開各式各樣的大門。」 創造性並不神秘。這種求異思維的沖動和能力,可以說是人人都有的、與生俱來的天然稟賦,是人生下來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天然保障。它與人的智力水平並沒有簡單的正相關,而更多地與文化習慣、與教育影響相聯系。
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造性、創新能力的基礎。問題意識是怎麼日益萎縮的?當小孩開始學會說話以後,最多的就是問題:「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無窮無盡的問題。當你回答了他的問題,他接下來就是新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什麼為什麼。」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家長對孩子的回答。「那為什麼沒有什麼為什麼?」家長以為可以搪塞過去了,不料引來了更大的麻煩。「……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我把這種教育稱為「去問題教育」。而美國人卻不這樣理解教育,他們認為:學生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的,他們走進教室的時候,帶著滿腦子的問題。老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有意通過情景、故事、疑問、破綻等激發學生更多的問題。老師的回答使學生產生更加多的問題,最後老師不得不「投降」:「你們的問題我已經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識就是這么多,我回去再學習,再准備,下次再來回答你們,你們回去也去思考,去尋找答案。」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教師並不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已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程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只有廣大教師都能深刻認識三維目標的含義,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反思,課程改革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進行。
Ⅷ 請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把握「三維目標」
新的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注意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三維目標」構造了一個全面育人的框架,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文知識和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起著基石作用,也是另外兩個維度的目標實現的依託。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扎實打好語言知識的基礎,真正理解、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化,還要具備現代語文讀、寫、聽、說、思考、創造等能力,這是語文的基本任務,也是語文首先必須要重視的方面。 一、重視文本。 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識源,以其為平台,即使是最簡單的詞語理解,也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 例如:《卧薪嘗膽》中的重點句子: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1、找出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報仇雪恨(報怨仇,解怨恨)、恥辱(受到壓迫和侮辱)。 2、要求學生聯系課文內容:找與句子有關的課文內容,課文是怎樣寫勾踐不忘報仇雪恨的。 3、交流 (1)學習第三節,勾踐受到了那些恥辱?(穿粗布衣、住石頭房、養馬駕車、幹了三年)。 (2)學習第四節,勾踐又是怎樣不忘的?(白天耕種、晚上睡柴草、飯前嘗苦膽) 這樣通過抓住重點詞語的教學,使學生體會了「不忘報仇雪恨,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的含義,使學生不僅知道卧薪嘗膽的前因,而且知道了勵精圖治的結果,理解了卧薪嘗膽的意思,從而感受到勾踐奮發圖強的意志和精神,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由此可見,在字詞的教學中,同樣可以融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我想:只要我們潛心鑽研文本,就不難發現其中的一詞、一句、一段都將是多元目標的依據之一。只要我們充分挖掘,促進教學目標與文本的真正溝通。 二、重視實踐。 課堂是落實三維目標,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陣地。語文課堂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學習知識是為了能夠運用,而學生正確、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所以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要多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如朗讀、討論等。 例如:在學習《蒲公英》這篇課文時,在太陽公公親切地囑咐和蒲公英的回答這部分,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以便學生對太陽公公親切地囑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還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擴展,給學生課外練筆的機會,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架橋梁。 其實,在課堂教學中,三個維度是相互交融、滲透在一起,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這個整體又是以"過程與方法"為橋梁,滲透在師生的交滲與合作之中,在文本、學生之中。 比如在教《哪吒鬧海》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行動描寫及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我先安排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了有關的詞語:「稱霸一方、興風作浪、治一治、取下、掀起、一閃、一縱身抖出……」正當我准備布置學生討論這些詞語的作用時,有位學生舉手發言:「我認為這些行動描寫表現了哪吒機智、勇敢的精神。」這脫口而出的正是完全正確的「標准答案」,如果我們僅僅關注結果,那麼,教學目的顯然已經達到了。但是,我不滿足於此,接著問了一句:「你很聰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跟大家說說好嗎?」由此,從對結果的肯定轉向了對過程的詢問。 關注過程,是三維目標對我們最有益的啟示。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才能夠相互滲透,交融一體,真正得到貫徹落實。
Ⅸ 小學語文教學三維目標官方解讀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知識與能力目標。「總目標」的6-10條是對課程中知識與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我們要深入鑽研新課標,了解新課標中的知識能力要求與舊大綱比較有什麼變化,從而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如,閱讀教學,舊大綱要求「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課標則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此外,還有閱讀量閱讀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強調積累與語感的培養,這是舊大綱所沒有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這是新課標所特有的。「總目標」第五條是有關過程與方法的要求,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過程」,重在「親歷」。「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都要讓學生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應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如影隨形,而不能游離其外。中外教學史說明,獨立於具體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方法」是很難產生遷移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內涵比起舊大綱「思想性」目標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總目標」1-4條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國際理解和語文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
Ⅹ 哪裡有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帶三維目標的全冊教案
第1周
第一單元
識字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 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觀察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地朗讀詞語。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地朗讀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切入舉偶
1.談話: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今天就讓我們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2.演示:播放課件: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呈現三組與課文內容相對應的畫面。引導學生觀察,談感受。
對話平台
二、自讀。
1.憑借插圖和拼音引導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找學習夥伴互助讀詞語,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組內自主認讀。
三、指讀
1.教師范讀。邊演示課件邊范讀,學生邊聽邊欣賞。
2.分組練讀,引導學生正確讀詞。(讓學生注意讀准前後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
3.多種形式匯報讀。
4.交流識字方法。
四、朗讀。
1.學生自由練讀。要讀得正確、讀出美感。
2.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配上鋼琴曲,引導學生體會意境,談感受。
3.小組練讀,點評。
4.匯報讀。看誰讀得最美、最有感情。
五、寫字
1.出示「宜、實、色、華、谷」生字,引導學生認讀。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學生點評。注意指導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學生臨寫。同伴互相點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地朗讀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讀課本的詞語,引入新課。)
1.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2.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3.比讀。看誰讀得有感情、有韻律。
4.互相賞讀。自由讀給喜歡的小夥伴聽。
5.全班齊讀。
二、練習
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
1.分小組輪讀。
2.找朋友游戲:出示「我會讀」中的生字。
3.再讀。採用多種方式讀。
(採用活潑的方式進行朗讀與組詞,激發學習興趣,促進了鞏固與積累。)
三、寫字
1.出示「金、盡、層、豐、壯」生字,引導學生認讀。
2.觀察「我會寫」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據規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3.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4.教師范寫,學生評說。
5.學生練習。夥伴互評。
四、拓展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學習夥伴說好收集了一些關於秋天的詞語,你們也來展示一下吧!
1.組內交流,加以整理。
2.全班展示。小組選出代表,把組內收集到的有關秋天的詞語展示出來。
3.評出「優秀小組」
板書設計:
金秋時節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天高雲淡 大雁南歸
識字1 秋高氣爽 山河壯美
五穀豐登 瓜果飄香
秋收冬藏 春華秋實
1秋天的圖畫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喜歡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過程與方法:
圖文結合,觀察,朗讀,感悟,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會寫會寫「波」、「浪」、「打」、「作」、「字」、「蘋」、「麗」、「勞」八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教學難點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熟讀課文,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基礎好的同學能背誦課文。
2.會認課文「蘋果」中的「圖」、「梨」、「籠」、「頰」、「浪」、「梁」、「燃」、「勤」、「勞」八個生字。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熟讀課文,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
2.教學難點是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板書課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
二、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詞語,自由認讀(可以下位置找夥伴合作完成)
三、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示: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教師檢查讀書情況,指導學生讀正確。
3.自讀、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的圖畫是怎樣的。
四、再讀感悟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在朗讀中表達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2.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像秋天的圖畫。
3.點撥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描寫的美景。
4.比賽讀,看誰讀得美。
5.學生選讀。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來讀,並說說為什麼喜歡。
6.看著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再試著背誦。
五、集中識字
1.展示「蘋果」卡片,讓學生自由讀,自我檢查。
2.展示自我認讀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熟練地背誦課文。
2.能正確端正地書寫八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會寫會寫「波」、「浪」、「打」、「作」、「字」、「蘋」、「麗」、「勞」八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
2.教學難點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感悟
1.比一比,看誰讀得既正確又有感情,讀出秋天的美麗。
2.互相展示讀,你讀我聽,我讀你聽,互相學習。
3.說說秋天的美麗。
二、朗讀成誦
展示朗讀、背誦
三、學習生字、生詞
1.請學生自己站起來讀讀已經認識的生字。
2.摘蘋果」游戲,讓學生把自己認識的生字讀一讀,然後摘下來放在籮筐里。看誰摘得又快又多。
3.向全班小朋友匯報自己收獲。
四、根據本課內容,創編一個秋天的童話。
「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姑娘興高采烈地呼喊著,歡笑著,她招呼大家來開一個慶豐收的晚會。梨弟弟、蘋果妹妹、稻穀阿姨和高梁伯伯一起趕來布置晚會會場……
五、寫字指導
1.分析「波浪」二字(自主分析),偏旁、筆順、字的間架結構。
2.寫寫(在田字格中寫)
學生邊寫邊告訴旁邊的小朋友自己的發現。(輕輕地說)
六、資料袋
大雁
大雁是一種候鳥。隨著季節的變更而遷徙。秋天,大雁南飛;春天,大雁北去。它們排成整齊的「一」字或「人」字,掠過長空,激起人們無盡的遐想。
板書設計:
1 秋天的圖畫
抓特點 有順序 有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