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探討小學語文資源獲取途徑

探討小學語文資源獲取途徑

發布時間:2021-02-27 15:46:56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包括哪幾個方面

一、 立足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也應與時俱進, 改變簡單「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 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應努力做到以下兩方面:l.科學把握教材, 利用課本資源。 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 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課程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點, 忽視了教材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於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 由於教學思想的轉變, 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 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學生的想像世界, 充實教材資源。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學科知識, 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小學生敢想、 敢說、 敢做, 他們富有個性化的奇異多彩的想法、 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師預先的設計。面對學生的「標新立異」 、 「異想天開」 , 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課程資源與學生所提供的充滿個性化的課程資源共融, 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努力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現實資源。

二、 聯系生活, 創建環境資源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 的確, 課堂並非孤立於現實之外的學習空間, 教師應該將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 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像生活一樣不斷掀開新的一頁, 才會充滿不朽的生命力。1.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傳統的課堂環境, 潔白的牆、 固定的黑板、 秧田形的桌椅、 嚴肅的老師、 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 而缺乏溫馨的樂學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以及有利的認知環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 要求我們在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 更應使環境溫馨、 舒適、 富有生活氣息, 讓學生在無拘無束、 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 表達感情。 我們可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 找准小學生生活的熱點、 焦點, 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設計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堂環境。2.追求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內容。現在使用的教科書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注意挖掘課文中生活化的課程資源。(1)把課堂融入社會。 與大自然相比, 社會要更豐富、更復雜、 更生動。 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們雖然無法把社會搬進課堂, 40分鍾也很難再現豐富的生活畫卷, 但我們可以把課堂融入社會。有人說課堂是個小社會, 這個小社會雖然只有四五十個成員, 但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個太陽, 一個班級也可以折射出整個社會。問題是要尋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三條渠道。一是想像式。 想像式可由老師或學生提供一個情景或事情的開端, 由大家來設想發生了什麼事情, 以及事情的經過和結果。二是辯論式。 可以提出一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或疑難問題展開辯論或討論。 如對 「上網的利與弊」 、 「自由與紀律」 等展開辯論, 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見, 這正反映了社會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認識。三是實用式。豐富的社會生活對作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提出的要求,也是課堂作文融入社會的一個渠道。(2)讓藝術再現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動。 在語文課堂上用藝術來再現生活情景, 是課堂語文生活化的一條捷徑。在40分鍾的課堂上, 我們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畫、 演一場戲或欣賞一個電視片段, 啟發引導學生, 激起學習語文的慾望,創造新的作品。3.創設多彩的有利於語文學習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 生活的主要場所, 合理地利用校園、 教室等場地, 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 將這些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 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 以熏陶學生的情感, 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 加強滲透, 整合學科資源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 關注書本, 忽視人本, 強調獨立, 缺乏合作, 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 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 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 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 處處留心皆語文, 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 強調學科的整合。如何把學生的課本世界融會貫通, 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系, 成了我們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個切入點。在教學中, 音樂、 美術、 科學、 數學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Ⅱ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高效優質備好小學語文課

如何更好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廣大語文教師所共同關注的問題。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又為我們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所以,研究基於網路環境下語文綜合性學習,對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標准》中出現「綜合性學習」這一理念的原因所在。在網路環境下,引導學生利用網路龐大的信息資源進行開放性學習和協作學習,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獲取信息,篩選出有效的可利用的信息來解決問題。 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實行新課標後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資源豐富的母語環境中深化對母語文化的學習,建設開放的語文課程體系,充分利用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網路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自由性和自主創造的空間,這是以前傳統教學所不能比的,學生喜歡上網,而活動又有利於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這樣我們在既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同時,又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一)利用網路,開展自主性學習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每一個環節的設計。」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日益普及(特別是基於 Internet 的教育網路的廣泛應用),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在這個大形勢之下,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只是提供一種具有開放性、選擇性的範例。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活動的方式、學習的內容可以進行改造、變通、拓展和完善。可見,在網路環境下的綜合性學習更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中的實踐者探索者。
(二)利用網路,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仿照科學研究的學習過程中,親自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且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精神、價值觀的教育,發展自己的個性。探究性學習關注的是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樣性,強調學生學會收集、分析、歸納、整理資料,學會處理反饋信息,更加註重研究過程,重視應用和個體的體驗及全員參與,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為目標。
在探究性學習中應用網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效的學習工具、多種學習途徑和生動真實的學習情境。
探究性學習需要集約豐富的信息資源。大量的信息資訊是引起探究性學習的基本動力所在。在學習過程中,伴隨著情境性問題的產生與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需要了解各種不同的具體信息。這些信息不可能預先准備,甚至對學習者來說會十分陌生,需要學習者通過各種途徑盡快搜尋到與解決問題相關的信息。而網路則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為了便於學生查找資料,我在每一次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時都會向學生推薦一些相應的網站。
利用網路提供的各種溝通、協作工具,我們還可以通過BBS討論區,進一步引導學生圍繞當前學習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相互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解疑、爭辯和評價,相互協作解決各種問題。這種交流合作可以豐富學習者的理解,同時也會引發他們對各種理解的批判性評價以及對自己原有想法的進一步反思。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能提供單一的教師與單一班級的學生之間的交流途徑,缺乏在不同教師與不同學生之間以及不同教師之間開展交流的機制。探究性學習的綜合性和開放性使得教師難以對這么廣泛的問題作全面的解答,也很難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召集不同班級的學生進行集中解答,更不可能隨時隨地提出問題和交流討論,而且因為受時間限制,也不可能對有關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及時的交流。網路卻能通過BBS、主題論壇,以發帖、電子郵件等形式,為師生的交流討論提供一個理想的環境,使參與信息交流的人員更加廣泛,參與交流更加方便,信息反饋更加及時。
(三)利用網路,開展合作性(互動)學習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大家交換了還是一個蘋果;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大家交換了就有兩種思想。」 綜合性學習可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如電腦、實物投影儀、CD、VCD等)展示其學習成果。在學習成果的交流與展示中,激發其思維的火花,開啟其知識的大門。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成果往往具有信息量大,生動、形象、直觀,便於理解等特點。學生學習成果中可配有圖片或音樂。如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配有《黃河大合唱》的合唱曲、鋼琴曲,及黃河浩浩盪盪,一瀉千里的圖片。《探索月球的奧秘》綜合性學習,既有月球外貌、日食月食形成的圖片,又有《月亮月光光》、《明月千里寄相思》、《十五的月亮》等民謠、懷舊曲及流行曲。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去,獲得獨特體驗。此外,學習成果的展示有利於促進師生互動。教師搜集到的資料,掌握的知識畢竟有限,學生搜集到的資料往往更精彩,更豐富。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觸覺更敏銳。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可真正實現角色的轉變,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自主地展現學習成果,教師僅作小結或起引導作用。且學生的學習成果往往對教師有啟發的作用,可促使教師更深入的對學生進行引導。真正實現師生互動。 語文綜合性學習和網路技術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網路信息量大,操作簡單快捷,形象直觀的特點,又給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讓語文課堂更優質,更高效。21 世紀,網路介入了教育,教育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研究網路環境下的教育是時代賦予人類的任務。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所提出的全新的教學內容,縱觀其在網路環境下所具有的特點對促進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努力研究把握其顯形和隱性的特點,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繼承和弘揚祖國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和精神。

Ⅲ 怎樣收集和積累小學語文教學資源

十多年的來語文教學生涯,如果用源兩個字來概括的話,我想因該是「充實與成長」。因為我平時比較重視引導學生對課外資料的積累,當然,這也不是盲目的積累,多數是根據課文內容、練習需要,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而進行的「增負」練習,比如:曾今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我讓孩子們了解並背誦水滸傳108單將的綽號;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我引導學生分析更多人物的性格特點等。十多年來,在與學生的共同學習中,我的課外知識也在不斷充實,我本人也在不斷充實中成長。我知道,這對於當今的「應試教育」可謂是百害而無一益的,因為它不但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復習時間,而且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很多老師也紛紛搖頭、背地裡竊竊私語,表示很不理解。曾記得參加工作前,我很不理解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熟記《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朱兒治家格言》等,現在想想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很多知識不需要孩子們現在就必須一清二楚,等他們長大承認經歷過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理解了。為此,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階段的首要任務是「先做人、後求知」。

Ⅳ 如何開發小學語文課外學習資源

說起課程資源,其概念是非常豐富的。它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前者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後者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等。」從廣義來看,只要有助於課程目標達成和學生發展之物,無論校內還是校外,也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均為課程資源;從狹義來看,指可以直接為課程實施服務之物。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因此,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如何合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為了我們教師所思考的問題。
下面就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促進小學語文有效學習談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要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
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應該對課程資源有個科學的認識。那麼什麼是課程資源呢?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課程資源指的是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來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
教科書並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課程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只是空談,很難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成果,所以大力開發並且利用適宜的課程資源是課程實踐的前提,而課程實施者對課程資源的認識程度又決定了課程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強度,也就決定了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和實現水平。
二、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學的基礎,更負載著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務,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而這種內涵與精神的傳承,僅依靠教材和課堂是不夠的,因此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即使我們是貧困地區和薄弱的農村學校,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例如農村自然風光,鄉土人情,悠久歷史,生產生活,農村的傳統文化等等,但缺乏的是對於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要語文學習富有活力就需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的支持。
三、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操作措施
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資源無處不在,要仔細觀察,處處留心,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資源等著我們去發掘。按照課程資源特點,我將在本學期把課程資源進行如下教學安排:
(一)特色引領,開發校本資源。在學校生活中,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是相當多的,真可謂「學校處處皆教材」。學生的視角之處皆為本土化的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之處。
1、 校內課程資源:
① 教室
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將要在全年開展「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的閱讀活動,選擇一定數量的古詩詞,作為學生必須熟讀背誦的篇目,同時定期向學生推薦一定數目的課外閱讀書籍。要充分利用教室這個教學環境使學生沐浴在書香的良好氛圍中。把教室建成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最豐富的課程資源中心。如建立班級圖書角,要盡可能組織學生天天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取信息,並將自己對語言的感悟、體驗內化為富有個性色彩的語言過程;教室里的隊角、特色角、抬頭標語,教室里的展示角和黑板報等一起構成了室內動態知識源。
② 圖書館、閱覽室、宣傳欄等
圖書館、閱覽室內藏有一定數量的圖書,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小型校內資源庫。而宣傳長廊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便利,也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
③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的布置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括顯現的校園景點、設備設施,又包括隱性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因此要充分發揮學校豐富多採的文體活動等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來開發、利用。如通過參與校園文體活動,獲得寫作素材。而學生對形象直觀、活潑生動的學習方式特別感興趣,我們可以發揮校內室場的作用,比如學習植物、春天、四季等自然知識時,就可以把課室安排在學校的操場,讓學生實際接觸大自然,把學習語文變成一件樂事,也必將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結合校園生活這個教學資源開展應用性習作活動,例如:通知、留言條、尋物啟示、請假條、書信、借條。
④ 校內人力資源—教師
人力資源是人們容易忽略的重要資源。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的生活閱歷、實踐智慧、特長技能、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他們本身就是一本知識豐富的「書」。所以我將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互相借經驗、借智慧,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作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生成,使單一的觀點得到合成和加工,有利於達成教學的目標。
2、校外課程資源
①社會、生活資源
社會資源包括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等顯性資源,也包括社會生活經驗、社會文體活動、生活過程等隱性的資源。
學生的學習內容源於生活,超越生活。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觸動往往比單純的聽、說、讀、寫更深刻。語文,不是枯燥的讀背,而應該是在實踐中學得知識。語文課程標准也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應該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同時要把課內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去,拓展教材,充分利用語文教育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到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學習貼近生活。如交通安全警示句、春聯、日歷本上的小知識、廣告、歌詞等。只要自己經常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收集,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在生活中學知識、長學問,那麼,學生的語文能力必將逐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我還要鼓勵學生參加村裡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從而使其各種語文能力得到鍛煉。
我們也要讓學生學會鏈接生活,提高寫作能力。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們都是寫作的好素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事,說一說,寫一寫,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②自然、鄉土資源
自然風景、人文名勝等資源使得語文課堂更加廣闊。應該重視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並將其融入到學習資源的范疇中,增強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而新課程標准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城鄉之間也各有特點:城市學生熟悉的是競爭、下崗、經商、工業園、喧囂的城市……而農村學生熟悉的是雞鴨、禾苗、立體農業、蔬菜基地、寧靜的鄉村……因此只有開發利用好具有濃郁地方特點的課程資源,才能被學生所熟悉,才具有親切感和感召力。此外,我們還必須把握不同地區的人文性,讓開發的語文課程資源閃耀人文校本之光。
③網路、時代資源
多媒體課件由於其直觀性、能動性、交互性能給在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認知主體的發揮。在教學難點的化解上、難以觀察的過程的展示上、課堂容量的擴展上恰倒好處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由於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根據課文的講解適時的補充了一些內容:如杏林子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身世基礎上理解課文,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又在講完課文後適時向課外延伸,在播放積極向上的音樂的同時出示了一組生動的畫面:蓬勃向上的小草、爭奇斗艷的花朵、頑強拼搏的運動員、自由飛翔的鳥兒、向命運挑戰的殘疾人。此時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再進行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學生就是在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基礎上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 同時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我及時追問:生命到底是什麼呢?「生命是一首詩」,「生命是一杯茶」,「生命是沙漠中的一滴水」,「生命是廢墟上的一朵花」......學生的理解五彩繽紛,學得也輕松。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直觀、形象、生動,啟發了學生思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這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也讓聽課老師們為當時的教學效果而感到震驚,評課時,教師們一致認為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畫龍點睛之舉,與語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而我們對現在置身的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有著真切地體驗和感受。它擁有許多適合我們開發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更能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時空的局限。只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我們獲得知識才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聯系日常生活,開發親情資源; 引導學生融入學校大家庭中,與真誠交往,體會親情,為說真話、訴真情、寫真文提供有利條件。教師節,把甜甜的笑臉、整齊的隊禮、高聲的祝福、美麗的鮮花、尊師的歌聲一一獻給和自己朝夕相處的任課老師,向老師問候節日,給老師道聲辛苦;在暑假和寒假生活要求中,把親情作業納入其中,用一份份獨特的親情作業來孝敬長輩……表達自己對老師、對親人的愛心。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了解父母為了家庭生活而付出的辛勤勞動;知道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了解老師為了教育自己的學生,不顧自己身體,懂得長輩對自己的殷切期望……這樣的親情,本身是一種直接進入學生心靈層面的隱性資源。
④社會人力資源
社會是人的集合體。在我們身邊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應該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為課程教學服務。比如很多家長能夠指導或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多朋友、親戚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或擁有從事某項活動的豐富經驗。學生在與他們的交流與交往中必然會累積大量的感性的知識。同時,這也給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參與討論,進行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
(二)開發並利用好語文教材
1.作為重要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創造性地使用和處理教材。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要力圖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教材以外的東西,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2.創設生動活潑自主學習的方式,滿足學生學習語文需要。
我們要徹底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方式,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上網,讀課外書,詢問,討論,在課前、課後搜集資料,組織新聞發布會,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並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3.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課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為大課堂。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觀察、調查、獲取信息,學習語文。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比如,我們學校結合當前的感恩教育所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學會感恩」,就要求學生用心觀察、發現應該感恩的事物,並用實際行動表達感恩、體驗感恩,還要寫好一篇感恩的文章,參加學校「感恩的心」徵文比賽,將思想教育寓於語文的學習和運用之中。一篇篇情感真摯的美文應運而生,《謝謝地球媽媽》、《感恩小草》、《我給奶奶洗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創設多彩的有利於母語學習的校園環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以熏陶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我們學校在教室里張貼學生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發動學生精心布置班級的「圖書角」和「學習園地」;為班級取名:「誠信團隊」、「勤奮樂園」、「智慧小屋」……一個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體現了孩子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校園內的「古詩長廊」、主道兩邊的文化牆、草坪上充滿愛心和詩意的話語……讓學生在多彩的校園環境中通過各種渠道感受語文,學習語文,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5.開發並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在課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學校在分析學校的辦學優勢和資源配置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構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根據學校特點開設的校本課程往往形式活潑,新穎有趣,能激起孩子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們學校開設的「每周一詩」課程,讓孩子在誦讀古詩的同時為詩配畫,既讓他們從小認識優秀的中華文化,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多種途徑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相信只要我們充滿信心,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為我國培育出優秀的未來接班人!
6、活用教材資源 深化課堂
語文課是技能課,也是實踐課。語言的作用是為了交際,語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了解祖國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教會學生使用語言。所以語文教學擔負著言語技能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務,但言語技能訓練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因此,要構建有效的課堂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落實知識點,抓准精練點,促成調動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化。傳授新知識是一堂課的重點,有的老師總喜歡把新授課安排的過分緊張,反復講解,讓學生不停的記筆記,可是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假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和文本有關的圖片,讓學生在看圖後,再進行說話訓練,或者根據教材適當的補充一些資料,如時代背景、作者簡介等,教學就會顯得精彩而又靈活,更見成效。如我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當學生對「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難以理解之時,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時補充了作者杏林子的資料,在學生對杏林子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我再讓他們談談作者杏林子是怎樣「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然後,再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是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的?學生馬上就列舉了雷鋒、張海迪、霍金等一些人的事跡來說明這個問題,這樣就很快的理解了這句話,輕松的理解了課文的深層意思,絲毫不見枯燥、乏味。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培養了說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於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會聽說讀寫,這應該是語文課的「重中之重」。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緊緊抓住了「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這樣一句話來體會意思,訓練說話,培養思維,這樣就有效地訓練了言語應用技能。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總之,教科書並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只要我們合理利用,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打下扎實的基石。

Ⅳ 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然而,我在教學實踐中產生了一些困惑:1、課內、課外如何把握資源的「度」?2、課內資源畢竟少於課外資源,怎樣讓兩者更好的結合而不產生矛盾,不發生沖突,究竟課內資源和課外資源孰輕孰重?3、資源的運用會不會把一堂語文課上成科普課或其它類型的課,從而沒有體現出語文教學的工具性特點?
在廣州中星小學跟崗學習的第三天,我聽了中星小學陳康英老師執教的詩歌教學課例《七律·長征》後,讓我對以往的這些困惑有了一些啟迪。
《七律·長征》是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五年級第八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七言律詩,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後,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紅軍長征是何等的壯舉!但是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遙遠,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的了解還很有限,而且詩歌的內容和寫作手法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認知水平有一段距離。基於對文本的細讀和對學情的了解分析,陳康英老師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厚感情。我整理如下:
一、運用文本的背景資源,縮短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距離
「萬事貴乎始」,課堂伊始,陳老師引導學生初識作者毛澤東、閱讀課後資料袋,了解課文寫作背景,回顧領袖與長征的內容,巧妙地喚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望,迅速地將學生帶入那段歷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縮短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距離。

二、運用名家朗讀的音頻資源,為學生播下誦讀的種子
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七律詩中表現的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這首《七律·長征》的韻律和節奏美呢?陳老師在學生讀准字音,讀通詩句後,播放了我國著名朗誦藝術家康橋的朗讀音頻,讓學生邊聽邊模範名藝術家的朗讀,為學生播下誦讀的種子,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學生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運用圖片、視頻資源,幫助學生感悟文本
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演示,能使抽象內容直觀化,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的概念,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陳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環節「細品詩意,感悟詩情」上,引導學生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時,陳老師展示了綿延不絕的五嶺山脈和雄偉高大的烏蒙山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這些山嶺是何等的艱難,引導學生體會紅軍在長征路上的艱辛。理解「大渡橋橫鐵索寒」這詩句時,陳老師向學展示了當年寒光閃閃的鐵索橋圖片,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展開想像:「站在這13根鐵索上,我看到了橋上 ,橋底 ,橋對面 ,那場面真叫人 。」緊接著,陳老師播放了一段紅軍長征的錄像視頻,通過多媒體演示,使抽象內容直觀化,一下子拉近了歷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深刻理解長征精神。在看視頻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朗誦詩歌,在朗誦中升華長征精神。通過這樣設計,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資源,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深刻地體會紅軍長征路上的艱辛,進一步感受毛澤東同志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運用課外的文學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走向生活。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中點,而不是終點。陳老師在課堂的最後還設計了一個環節「拓展延伸,讀懂詩人」,為學生出示了毛澤東同志的另一首革命詩歌《憶秦娥,婁山關》,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1、上闋和下闋分別寫了什麼?用「——」畫出來。2、討論,說說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後還讓學生分享課前搜集毛澤東的一些優秀詩篇。這樣精心的設計,陳老師巧妙地運用課外的文學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詩人毛澤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將這堂課的句號改成了省略號,把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引導學生走向一個更寬廣的文學天地。記得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葉老再三強調,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以語文教材入手,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更多閱讀的橋梁。陳老師的這樣的課堂設計不正是很好地踐行了葉老的這個語文教學觀嗎?不正好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樣的精神嗎?

【聽課反思】
聽了這節課後,我對「課程資源如何有效地引入語文課堂」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自己今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領會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策略和能力,有效拓展語文教學途徑、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切實保證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一個研究的方向,對自身的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啟發性的意義。
在陳康英老師執教的《七律·長征》這節課堂中,我發現:正是因為陳老師能充分而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讓她的語文課堂多姿多彩豐富而實在,讓她任教班級的學生能在更廣闊的空間里感受語文,學語文,用語文。另外,我在陳老師執教的這節課上,更看到了小學語文教師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上,我們語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領者,又是語文課程的建設者。所以,我認為,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效地引進到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當中來,故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以下三種能力:一、發現、判斷和取捨的能力。語文學習資源藏量豐富,分布廣泛,品種多樣。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善於發現、正確判斷和果斷取捨的能力。二、組合、變通的能力。為了把「原生態」的、散見的語文課程資源化為語文課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語文教育的新生長點的能力,要對零散的課程資源進行組合、轉換、變通,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和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讓課程資源對小學語文的學習更有效。三、協調、溝通的能力。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書店,走向社會、自然,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協調與溝通能力,不僅要溝通家、校、社以及其他學科,並與之協作,而且要成為學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協作者、溝通人。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是一片廣闊而嶄新的天地,在新課程實施中,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身邊處處有資源」、「生活處處皆語文」,為語文教學引進源頭活水,讓語文課堂更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感受語文,學語文,用語文。

Ⅵ 本科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語文研究課題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語文課程內容和形式的探索等內容。

引導低年級學生探究、發現的研究(在學拼音、在識字寫字中有所發現);漢語拼音、識字與語言訓練整合的研究;識字教學中認寫分開、採取多種方法鞏固認字的研究;在低年級加強寫字指導的研究;在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的思想指導下,改進閱讀教學的研究;

在閱讀教學中提倡獨立思考,組織合作學習,引導探究發現,鼓勵發表創見的研究;加強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研究;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語文素養的研究;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的研究;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語文課程內容和形式的探索;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6)探討小學語文資源獲取途徑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研究課題的相關要求規定:

1、備課組要有教研課題,以切實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中心。人人參與就是通過以在教學中提出課題,用課題提升教學效益的原則來開展教研的。

2、在研究性學習中,以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課題研究,成為北外附校高中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方法。在研究性學習課堂上,開放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和科研意識成為重要目的。

Ⅶ 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你是通過哪些途徑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的收集和積累的

「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作為一名探索在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山村教師,我就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資源的收集和積累,談幾點淺顯的認識,希望與各位同仁作一探討與交流:

1、教師要不時「充電」,豐富自身知識儲備,此為基礎。

時代進步日新月異,教師的知識更新不但要緊跟時代步伐,更得有超前意識。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以身示範,自己就充當一名求知若渴的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使自己「胸有成竹」,教育學生時才可「手到擒來」。

2、透徹研究和處理教材資源,此為關鍵。

教材雖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但它是最基礎、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材這個資源必須鑽研透、處理好。文本背景,編者意圖,蘊含的「人文」精神及落實語文「工具性」特點的具體「點」,所給文本與學生生活、學習實際的最佳切入點,學生學了這課、這一單元要達到什麼目標,「三維」方面要有什麼長進,都要細化到每節課中……如果教材這一資源不利用好,其他都是「無本之木」,不會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利用網路、多媒體等資源「活」化語文課程,此為途徑。

多瀏覽、多學習網路上豐富的教學資源,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相機整合,恰當運用到課堂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把與自己教學相關的網站、課件包等下載、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4、注重課外語文學習資源的利用,為學生成長服務,此為目的。

(1)重視配套「語文讀本」的閱讀、學習。

(2)「口語交際」及「習作」教學要聯系生活,走進學生生活。

(3)成立「圖書角」,每天閱讀,做好摘錄,周周交流,月月匯報、總結。

(4)適時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5)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推薦好文章,讓學生開展「演講賽」、「辯論賽」等。

5、師生同做「生活的有心人」,時時學、處處學,從書本外的生活、社會中的每個角落學,收集信息,積累資源。

不過,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感到所看到的內容多而雜,凌亂,很是頭疼。這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相應的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之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恰當取捨,刪繁就簡,選擇適合自己的,更適合學生的,只有那樣,我們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

Ⅷ 小學語文教學資源去哪裡下載

小學課件,小學教案,小學試卷,小學試題,奧數講座,小學作文,小學課文朗讀等。隨便搜索一個詞都能幫到你。

Ⅸ 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促進小學語文有效學習

摘要】《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課程資源;有效學習
說起課程資源,其概念是非常豐富的。它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前者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後者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等。」從廣義來看,只要有助於課程目標達成和學生發展之物,無論校內還是校外,也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均為課程資源;從狹義來看,指可以直接為課程實施服務之物。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因此,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如何合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為了我們教師所思考的問題。
下面就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促進小學語文有效學習談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要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
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應該對課程資源有個科學的認識。那麼什麼是課程資源呢?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課程資源指的是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來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
教科書並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課程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只是空談,很難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成果,所以大力開發並且利用適宜的課程資源是課程實踐的前提,而課程實施者對課程資源的認識程度又決定了課程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強度,也就決定了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和實現水平。
二、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學的基礎,更負載著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務,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而這種內涵與精神的傳承,僅依靠教材和課堂是不夠的,因此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即使我們是貧困地區和薄弱的農村學校,其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例如農村自然風光,鄉土人情,悠久歷史,生產生活,農村的傳統文化等等,但缺乏的是對於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也明確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要語文學習富有活力就需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的支持。
三、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操作措施
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資源無處不在,要仔細觀察,處處留心,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資源等著我們去發掘。按照課程資源特點,我將在本學期把課程資源進行如下教學安排:
(一)特色引領,開發校本資源。在學校生活中,可開發利用的資源是相當多的,真可謂「學校處處皆教材」。學生的視角之處皆為本土化的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之處。
1、 校內課程資源:
① 教室
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將要在全年開展「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的閱讀活動,選擇一定數量的古詩詞,作為學生必須熟讀背誦的篇目,同時定期向學生推薦一定數目的課外閱讀書籍。要充分利用教室這個教學環境使學生沐浴在書香的良好氛圍中。把教室建成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最豐富的課程資源中心。如建立班級圖書角,要盡可能組織學生天天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取信息,並將自己對語言的感悟、體驗內化為富有個性色彩的語言過程;教室里的隊角、特色角、抬頭標語,教室里的展示角和黑板報等一起構成了室內動態知識源。
② 圖書館、閱覽室、宣傳欄等
圖書館、閱覽室內藏有一定數量的圖書,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小型校內資源庫。而宣傳長廊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便利,也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
③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的布置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括顯現的校園景點、設備設施,又包括隱性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因此要充分發揮學校豐富多採的文體活動等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來開發、利用。如通過參與校園文體活動,獲得寫作素材。而學生對形象直觀、活潑生動的學習方式特別感興趣,我們可以發揮校內室場的作用,比如學習植物、春天、四季等自然知識時,就可以把課室安排在學校的操場,讓學生實際接觸大自然,把學習語文變成一件樂事,也必將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結合校園生活這個教學資源開展應用性習作活動,例如:通知、留言條、尋物啟示、請假條、書信、借條。
④ 校內人力資源—教師
人力資源是人們容易忽略的重要資源。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的生活閱歷、實踐智慧、特長技能、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他們本身就是一本知識豐富的「書」。所以我將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互相借經驗、借智慧,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作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生成,使單一的觀點得到合成和加工,有利於達成教學的目標。
2、校外課程資源
①社會、生活資源
社會資源包括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等顯性資源,也包括社會生活經驗、社會文體活動、生活過程等隱性的資源。
學生的學習內容源於生活,超越生活。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觸動往往比單純的聽、說、讀、寫更深刻。語文,不是枯燥的讀背,而應該是在實踐中學得知識。語文課程標准也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應該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同時要把課內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去,拓展教材,充分利用語文教育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到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學習貼近生活。如交通安全警示句、春聯、日歷本上的小知識、廣告、歌詞等。只要自己經常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收集,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在生活中學知識、長學問,那麼,學生的語文能力必將逐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我還要鼓勵學生參加村裡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從而使其各種語文能力得到鍛煉。
我們也要讓學生學會鏈接生活,提高寫作能力。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們都是寫作的好素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事,說一說,寫一寫,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②自然、鄉土資源
自然風景、人文名勝等資源使得語文課堂更加廣闊。應該重視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並將其融入到學習資源的范疇中,增強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而新課程標准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城鄉之間也各有特點:城市學生熟悉的是競爭、下崗、經商、工業園、喧囂的城市……而農村學生熟悉的是雞鴨、禾苗、立體農業、蔬菜基地、寧靜的鄉村……因此只有開發利用好具有濃郁地方特點的課程資源,才能被學生所熟悉,才具有親切感和感召力。此外,我們還必須把握不同地區的人文性,讓開發的語文課程資源閃耀人文校本之光。
③網路、時代資源
多媒體課件由於其直觀性、能動性、交互性能給在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認知主體的發揮。在教學難點的化解上、難以觀察的過程的展示上、課堂容量的擴展上恰倒好處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由於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根據課文的講解適時的補充了一些內容:如杏林子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在了解作者的身世基礎上理解課文,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又在講完課文後適時向課外延伸,在播放積極向上的音樂的同時出示了一組生動的畫面:蓬勃向上的小草、爭奇斗艷的花朵、頑強拼搏的運動員、自由飛翔的鳥兒、向命運挑戰的殘疾人。此時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再進行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學生就是在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基礎上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 同時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我及時追問:生命到底是什麼呢?「生命是一首詩」,「生命是一杯茶」,「生命是沙漠中的一滴水」,「生命是廢墟上的一朵花」......學生的理解五彩繽紛,學得也輕松。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直觀、形象、生動,啟發了學生思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這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也讓聽課老師們為當時的教學效果而感到震驚,評課時,教師們一致認為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畫龍點睛之舉,與語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而我們對現在置身的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有著真切地體驗和感受。它擁有許多適合我們開發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更能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時空的局限。只有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我們獲得知識才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聯系日常生活,開發親情資源; 引導學生融入學校大家庭中,與真誠交往,體會親情,為說真話、訴真情、寫真文提供有利條件。教師節,把甜甜的笑臉、整齊的隊禮、高聲的祝福、美麗的鮮花、尊師的歌聲一一獻給和自己朝夕相處的任課老師,向老師問候節日,給老師道聲辛苦;在暑假和寒假生活要求中,把親情作業納入其中,用一份份獨特的親情作業來孝敬長輩……表達自己對老師、對親人的愛心。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了解父母為了家庭生活而付出的辛勤勞動;知道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了解老師為了教育自己的學生,不顧自己身體,懂得長輩對自己的殷切期望……這樣的親情,本身是一種直接進入學生心靈層面的隱性資源。
④社會人力資源
社會是人的集合體。在我們身邊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應該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為課程教學服務。比如很多家長能夠指導或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多朋友、親戚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或擁有從事某項活動的豐富經驗。學生在與他們的交流與交往中必然會累積大量的感性的知識。同時,這也給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參與討論,進行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
(二)開發並利用好語文教材
1.作為重要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創造性地使用和處理教材。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要力圖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教材以外的東西,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2.創設生動活潑自主學習的方式,滿足學生學習語文需要。
我們要徹底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方式,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上網,讀課外書,詢問,討論,在課前、課後搜集資料,組織新聞發布會,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並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3.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課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為大課堂。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觀察、調查、獲取信息,學習語文。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比如,我們學校結合當前的感恩教育所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學會感恩」,就要求學生用心觀察、發現應該感恩的事物,並用實際行動表達感恩、體驗感恩,還要寫好一篇感恩的文章,參加學校「感恩的心」徵文比賽,將思想教育寓於語文的學習和運用之中。一篇篇情感真摯的美文應運而生,《謝謝地球媽媽》、《感恩小草》、《我給奶奶洗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創設多彩的有利於母語學習的校園環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以熏陶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我們學校在教室里張貼學生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發動學生精心布置班級的「圖書角」和「學習園地」;為班級取名:「誠信團隊」、「勤奮樂園」、「智慧小屋」……一個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體現了孩子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校園內的「古詩長廊」、主道兩邊的文化牆、草坪上充滿愛心和詩意的話語……讓學生在多彩的校園環境中通過各種渠道感受語文,學習語文,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5.開發並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在課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學校在分析學校的辦學優勢和資源配置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構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根據學校特點開設的校本課程往往形式活潑,新穎有趣,能激起孩子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們學校開設的「每周一詩」課程,讓孩子在誦讀古詩的同時為詩配畫,既讓他們從小認識優秀的中華文化,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正確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多種途徑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相信只要我們充滿信心,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為我國培育出優秀的未來接班人!
6、活用教材資源 深化課堂
語文課是技能課,也是實踐課。語言的作用是為了交際,語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了解祖國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教會學生使用語言。所以語文教學擔負著言語技能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務,但言語技能訓練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因此,要構建有效的課堂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落實知識點,抓准精練點,促成調動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化。傳授新知識是一堂課的重點,有的老師總喜歡把新授課安排的過分緊張,反復講解,讓學生不停的記筆記,可是效果往往不如人意。假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和文本有關的圖片,讓學生在看圖後,再進行說話訓練,或者根據教材適當的補充一些資料,如時代背景、作者簡介等,教學就會顯得精彩而又靈活,更見成效。如我在教學《生命 生命》一課時,當學生對「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難以理解之時,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時補充了作者杏林子的資料,在學生對杏林子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我再讓他們談談作者杏林子是怎樣「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然後,再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是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的?學生馬上就列舉了雷鋒、張海迪、霍金等一些人的事跡來說明這個問題,這樣就很快的理解了這句話,輕松的理解了課文的深層意思,絲毫不見枯燥、乏味。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培養了說的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於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會聽說讀寫,這應該是語文課的「重中之重」。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緊緊抓住了「用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這樣一句話來體會意思,訓練說話,培養思維,這樣就有效地訓練了言語應用技能。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總之,教科書並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只要我們合理利用,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打下扎實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張香竹.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 009.
[2]李貞詳.「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實踐環節[J],2 007,(7).

閱讀全文

與探討小學語文資源獲取途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