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學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激勵、鞭策、導向、指引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健康、更穩步的發展。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呢?首先,教學評價要有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所以語文教學評價要兼顧全局,動態掌握,絕不能囿於語文教學的小圈子裡,為教學而教學,為評價而評價。其次,教學評價要有前瞻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隨時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在進行教學評價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充分考慮到我們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影響,而這些影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讓我們的教學評價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三,教學評價要有客觀性。客觀的評價是評價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如果失去客觀性,那麼再美妙的語言、再華麗的詞藻都將失去作用。教學評價最忌想當然,更不能只看錶面現象。如一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浮動,成績上去了,我們就要看是怎麼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是一種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績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題型變化所致,還是學習不認真了,或者做題馬虎出錯?第四,教學評價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評價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麼任何評價都毫無價值。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教師也是一樣,先入為主的傾向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卻絕不是一種應有的觀念,我們教師應盡量避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在自己的主觀意識里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一定要記住:偏食不長肉,過於驕縱對學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對那些差生,也要記住: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的身上同樣寄託著祖國的未來,也同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第五,教學評價要有連續性。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不能僅僅限於對一本作業、一次考試的簡單評價。如果過於短期化,各相關評價之間往往會相互脫節,甚至互相矛盾,學生將無所適從,評價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作業的字跡一直很亂。有一次,他的作業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我沒有簡單的給他一個「優」了事,而是依舊給了「良」,然後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這次你的作業寫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會越來越好!」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教師沒有及時表揚的話,學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過高,則該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進步。同樣,對那些偶有退步的學生,在評價時也一定要將評價的節點放在學生長期發展的軌跡中來看待,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學評價要有多元性。學校教育是一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學科教學同樣也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同樣涉及到許多層面的問題。一個語文成績偏低的同學,往往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語文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讀卻很有特色,在對她進行評價時,我就側重於她的朗讀技巧進行評價,然後兼顧其它。這樣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從而知道該如何去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評價多元性的另一個方面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年齡相仿、學識相近、環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間長期相處,更容易深入具體地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評價也就更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搞好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中,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時,要教育學生認清兩點:一是如何正確評價別人,另一個是如何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要使學生明白,哥兒們義氣要不得,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第七,教學評價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學評價是一種藝術,能育人於無形;如果一味的單刀直入,怕只能適得其反。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講究技巧,讓學生樂於接受你的評價。還說一個人的成績的上升,如果你知道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結果,但也不能過於直截了當,適當的旁敲側擊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是你努力的結果,更希望你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是從別人那裡借用來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發雷霆,在作文的後面寫上一句「作文寫得真好!如果這是你寫的,那該多好啊!」相信大多數學生看了會有所思考的。教學評價的技巧,一要看基調,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評,還是表揚?這是最應該弄明白的。然後要考慮批評或表揚應該達到什麼程度?人們常說「響鼓不用重鍾敲」,那碰到「不響的鼓」手自然就該下重點兒了。往下是第三點,敲重鼓不等於用蠻力,如果將鼓敲破,那以後就沒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總之,語文教學評
B.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學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激勵、鞭策、導向、指引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健康、更穩步的發展。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呢?首先,教學評價要有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所以語文教學評價要兼顧全局,動態掌握,絕不能囿於語文教學的小圈子裡,為教學而教學,為評價而評價。其次,教學評價要有前瞻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隨時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在進行教學評價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充分考慮到我們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影響,而這些影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讓我們的教學評價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三,教學評價要有客觀性。客觀的評價是評價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如果失去客觀性,那麼再美妙的語言、再華麗的詞藻都將失去作用。教學評價最忌想當然,更不能只看錶面現象。如一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浮動,成績上去了,我們就要看是怎麼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是一種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績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題型變化所致,還是學習不認真了,或者做題馬虎出錯?第四,教學評價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評價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麼任何評價都毫無價值。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教師也是一樣,先入為主的傾向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卻絕不是一種應有的觀念,我們教師應盡量避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在自己的主觀意識里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一定要記住:偏食不長肉,過於驕縱對學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對那些差生,也要記住: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的身上同樣寄託著祖國的未來,也同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第五,教學評價要有連續性。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不能僅僅限於對一本作業、一次考試的簡單評價。如果過於短期化,各相關評價之間往往會相互脫節,甚至互相矛盾,學生將無所適從,評價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作業的字跡一直很亂。有一次,他的作業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我沒有簡單的給他一個「優」了事,而是依舊給了「良」,然後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這次你的作業寫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會越來越好!」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教師沒有及時表揚的話,學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過高,則該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進步。同樣,對那些偶有退步的學生,在評價時也一定要將評價的節點放在學生長期發展的軌跡中來看待,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學評價要有多元性。學校教育是一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學科教學同樣也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同樣涉及到許多層面的問題。一個語文成績偏低的同學,往往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語文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讀卻很有特色,在對她進行評價時,我就側重於她的朗讀技巧進行評價,然後兼顧其它。這樣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從而知道該如何去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評價多元性的另一個方面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年齡相仿、學識相近、環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間長期相處,更容易深入具體地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評價也就更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搞好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中,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時,要教育學生認清兩點:一是如何正確評價別人,另一個是如何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要使學生明白,哥兒們義氣要不得,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第七,教學評價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學評價是一種藝術,能育人於無形;如果一味的單刀直入,怕只能適得其反。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講究技巧,讓學生樂於接受你的評價。還說一個人的成績的上升,如果你知道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結果,但也不能過於直截了當,適當的旁敲側擊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是你努力的結果,更希望你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是從別人那裡借用來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發雷霆,在作文的後面寫上一句「作文寫得真好!如果這是你寫的,那該多好啊!」相信大多數學生看了會有所思考的。教學評價的技巧,一要看基調,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評,還是表揚?這是最應該弄明白的。然後要考慮批評或表揚應該達到什麼程度?人們常說「響鼓不用重鍾敲」,那碰到「不響的鼓」手自然就該下重點兒了。往下是第三點,敲重鼓不等於用蠻力,如果將鼓敲破,那以後就沒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總之,語文教學評價是一個長期性工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以「愛」字當頭,多看、多聽、多想,真正使教學評價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C.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體現核心價值
一、確立並落實語文課的核心價值,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
1、如何精準地為語文課堂教學確定核心價值。
陶行知說:「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嚴謹地為語文課堂教學選擇適宜的「刀法」,確立課堂的核心價值,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責無旁貸。
(1)研究課標,確立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在2008年暑期「聚焦課堂」的培訓中,更讓我體會到了研究課標的重要性。第一天培訓結束後,我們小組做了必修一第三單元的教學目標的交流,我們當時還給教學設計起了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英雄的史詩」,但說完第一個目標「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就被專家王老師叫停了,他問:「你們的進一步,是在上一節的基礎上進呢還是在初中的基礎上,因為這一單元是高中文言文的第一單元,常見文言實詞中常見的標準是什麼」我頓時感到了自己思考的粗糙。說完自認為最得意的第三個目標「讓學生學習古代英雄的優良品質,培養他們高尚的節操。」鄭老師又問:「你們是怎麼界定英雄的,這一單元中,燭之武是為國赴難,荊軻為義行刺,項羽成就霸業未成,三個人三種品質,你們的預設是要讓學生學些什麼?」我們一下子啞口無言了。就這一次讓我發覺自己的教學真的是「己之昏昏」還想「使人昭昭」,於是接下來是十幾天的學習,我是真當了回學生,起早貪黑,回來之後趕緊找來幾十本相關的書籍,補了一個暑假。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這一課」和「這一類」的關系,明白了「教材課程」和「教學課程」的區別,明白了語文教學改革「教什麼」比「怎麼教」還要重要。知道《孔雀東南飛》不能一堂課去讓學生探討「焦母為什麼不喜歡劉蘭芝」而應該更多關注這首詩中的「賦」的手法對於傳達感情的重要性,這樣才更有語文味,明白了《荷塘月色》不要去努力探究朱自清為什麼心裡頗不寧靜,而要去關注為什麼語言華麗的《荷塘月色》和語言極其樸素的《背影》都能成為經典,關注表達方式和情感特點的匹配。
(2)研究文體,確定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比如現代詩歌的教學:許多傳統的詩歌教學設計大都是教學生讀讀背背,然後賞析、總結。學生一個單元學完了,卻不能從這些大同小異的課堂上留下太深的印象,更何談「授之以漁」呢,所以必須改變過去那種把一篇篇課文教完的低效教法,其實可以先不研究課文,先研究現代詩需要學生學會什麼,應研究怎樣教才能由所教的課文承擔起現代詩歌的教學任務。我校語文組根據課文的特點,確立第一課《沁園春·長沙》教新舊詩歌的傳承,《雨巷》教現代詩語言節奏感的構成對表達情感的影響,《再別康橋》教意象的提純和有序性及其與情感的照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們教學生理解詩歌的形象化表達……雖然沒有全面涵蓋現代詩的教學任務,但教學成效很實在。學生已經從這些務實的課堂中,學會了舉一反三,他們後來寫的新詩匯成了詩集——《劃向青春的深處》,成了孩子們永遠的青春記憶。這樣各有核心價值的教學設計,給學生的印象一定是深刻的。
(3)研究文本,預設語文課堂的核心價值。
對於文本的研讀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認知過程,教師由於種種原因而淺讀、誤讀的情況完全有可能存在。有個老師上公開課,教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先是用十幾分鍾介紹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未必能比歷史課教得更好),再拈出「痴」字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統攝全篇,引導學生領悟張岱的精神世界——「痴」,別人說賞花、賞月,他卻賞雪。其實這位教師應當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賞雪是常有之事,關於「賞雪」的篇章更是多得不計其數,正所謂「風花雪月」。真正表現「痴」這一文眼的是張岱賞雪的特殊時間。他是在「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的情境下,在更定之後,「獨往湖心亭看雪」。他是在人跡罕至的情況下去的西湖,去靜靜體驗大自然所給予一個失意之人的獨特的感受。教師如果對文本所傳達的這樣一份情懷沒有深刻的體會,那麼讓學生理解作者獨特的精神世界就成了一句空話,建立在這樣的核心價值上的課堂就不具備推進的必要。
所以教師必須研究文本,課堂教學允許有沒落實到的核心價值(誰教課也不能45分鍾面面俱到),但不可以讓學生學習不正確的東西,這種「不正確」也包括教學內容上的不適當。
2、如何高效地把一節課的核心價值高效地教給學生。
(1)建立「圖式」,類推運用所學的核心價值
語文教學主要是重構學生語感的過程。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等人認為,兒童接受外界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學習過程。語文課堂可以通過同化和順應,不斷調整、補充、豐富、修正和積累語感圖式,從而將知識的內化,以課堂所教文本為範例,建立基本圖式,再拓展閱讀,豐富圖式的變式;藉助練筆,構建新的意義圖式。
比如:《荷塘月色》可以拿來教現代抒情文體的基本閱讀「圖式」,而《人生的境界》可以探討學術性隨筆的大致閱讀「圖式」。要讓學生學會類化概念,舉一反三,從而達成高效。
又如:《我與地壇》第一課時,有的老師把核心價值確定為史鐵生與命運的抗爭,對母愛的懺悔等等,這當然也並無大錯。但是能用一句話就說明白的道理,何必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教學呢?因此不妨細讀文本,根據課文的文體特點——寫景抒情,會發現「我」對地壇景物的三次描寫明顯是選擇了三個時間段,「我」的心態不同,對生命理解的境界也不同,所以筆下的地毯景色也就明顯不同。前面多是衰敗的、荒涼的、無意義的,後面多是鮮活的、積極的、有意義的。也就是說「作者眼中之景,乃心中之景」,這節課的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就可以初步確定為寫景抒情散文的章法特徵。這就是類化概念,建構的「圖式」,可遷移於同類文章的理解與寫作。
(2)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傳達這節課的核心價值。
教師「一言堂」,給學生滿堂灌的效果,絕對不如師生合作探究來得水到渠成。例如上面這堂《我與地壇》的教學目標達成過程就可以這樣設計:
①先讓學生發現節選課文1、3、6、段是寫作者心情的,而2、5、8段是寫地壇景物特徵的,二者有必然的聯系;
②再總結出「景物色彩的變化」即「作者人生認識的變化」;
③再上升為「類概念」,推出這正是寫景抒情散文的共性。即 「境由心生」「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節課。學生不僅學會了寫景抒情散文閱讀的門徑,也以此為摹本,找到了寫作這類散文的基本路徑。
(3)研究教法,凸顯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語文課到了高中,尤其是理科班,學生對語文課的重視度不高。比如,大多數學生准備單元考試的過程中,一般來說不會給語文復習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些考生還想獲得高分,就提前打好了默寫和作文素材的小抄。如果這個時候制止,當然無可厚非,但這樣只是完成了誠信教育。然而有一位語文教師就用他的智慧想出這樣一個高招——他允許全班學生用一張A4紙備考,單元測試的時候可以帶入這張A4紙。於是學生開始紛紛翻看語文書和課堂筆記,筆記不全的也開始借同學的總結,詢問老師某些閱讀技巧,自己整理抄錄,考試的時候,每個人的這張A4紙都寫得密密麻麻,連犄角旮旯都不放過。其實這個老師正是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高效地完成了單元復習的教學任務,後來大家語文成績都很高,老師再請同學們來總結一下各自復習備考的方法,許多學生就一下子醍醐灌頂,從此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語文備考策略,可見研究教法,合理的刺激可以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方法,促使其自主掌握知識,獲得能力。
二、研究內容
1、學生學的需要
教案上的答案真的那麼重要嗎?講練結合一定要那麼呆板嗎?考試必需次次都爭第一才好嗎?學生需要的絕不是這些。我們今天的教學應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學生需要的是有效學習的鑰匙,不只是試卷上的分數。有一個很普遍的教學現象:小學的語文課堂上,孩子們發言踴躍積極,初中的好些課堂上也還可以見到小手林林,可高中生能在語文課上舉手的就已是鳳毛麟角了。為什麼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弱化了呢?我問過一個學生,他說自己是從四年級進重點班開始討厭語文課的。他的語文老師為了讓全班考試不出錯,規定他們用「子」組詞,必須寫「兒子」,六年級的時候,這個老師規定寫難忘的時刻必須寫「申奧成功」,原本豐富靈動的語文變得呆板無趣了,這就是因為有些老師單純追求排名,不顧語文的學科特點,不顧學生創新的需要,甚至扼殺了孩子在語文上的想像力。
「教學相長」是教師可借之力也是教師的巨大壓力。比如我所在的學生對有些名著的研究,對課文的理解,甚至對高考命題的研究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讓我感到了不進步就會被學生趕下講台的危險。
2、考試考的方向
初中主要考「記性」、而高中則提升為考「悟性」,考試有這樣的五大功能:診斷、反饋、調節、激勵和導向。要充分發揮這些功能就需要研究這個階段的課標,教學與考試要巧妙對應,教師還必須研究考題,命題不是出好題目,列清分值那麼簡單、粗糙,要一道一道研究題目和考點的關聯以及設題的角度,命一套題,是要寫好命題計劃的。
3、教師教的技巧
別整天只顧著埋頭工作,要想想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工作!第一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教參、第二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教材、第三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絕不能急於求成。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案例,當你交給小孩子一把榔頭,他就會把周圍的東西都當做釘子。單一的方法勢必造成使用的僵化,成效自然也不好。所以必需讓學生真正地從多個方面「得法」,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並學以致用。兒童的機械記憶能力是優於成人的,讓他們記住答案並不難,這樣教一課,考一課,似乎是立竿見影,但這並不能不能保持長效,換一種考題學生就又不會了。這種教法的效果就是「先快後慢」。而有效地「方法」應是「先慢後快」,好的方法不能是教學生怎樣偷懶,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努力過程。它必需「入乎其內」,來源於具體的學習內容;又必須「出乎其外」,用於具體的同類文本之上。也就是說,好的語文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必需是既有「骨架」又有「血肉」的閱讀方法或作文之道。
4、學校評的指標
現在的有些校長的管理水平還滯留在記考勤和排名次的低水平上,因而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就停滯了。——西安教研室的趙明老師直言學校教育停滯不前的根源之一在於校長的管理水平低下。學校評價方式應告別傳統單一的「評比」獨占鰲頭的做法,可採取觀察、問卷、長效綜合評估和建立成長記錄袋等方法。良好的評價不僅應該反映教學的結果,還應該反映出這些結果的認知過程和後續效應,反映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水平增長的軌跡以及教學活動與這些增長的關系。增加評價的激勵成分,降低評價教師帶來的功利性,這樣才更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然而在筆者收集高效課堂案例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各位教師對語文課堂核心價值的把握實際上是千人千法,這就需要教育者審慎地加以辨析或反思,之後才能總結歸納。總之,把握語文課核心價值需要教師從職業自覺走向專業自覺;落實語文課核心價值宜用圖式、程序換效率;此外還需不斷地反思、學習才能得以提升。
D. 求 說課稿小抄(小學數學五年級上下冊)大俠來傳個
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首先】,我對本課內容進行一下分析:
一、本課在這本教材中的地位
這節內容的地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年級……(上、下)冊第……章中的內容。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的知識,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部分,因此,在……中,占據……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達到如下目標: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思想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准,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其次】為了能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掌握本課的重點,突破本課的難點,下面我就從教法和學法上進行說明。
四、教法: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教學中要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於本節課的特點:……,應著重採用……的教學方法。
五、學法:
現在的教學就是教學方法的教學,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理論:……
2、實踐:……
3、能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引入:
數學源於生活,我們在每一節課的開始,都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導出學生將學習的新知識,才能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新易於掌握。
對於本題:……
2、講解例題。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題中:
3、能力訓練。(為使學生能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故設計如下練習。)
課後練習……
4、課堂總結,強化認識。
結合本課的特點,從學生的實情著手,主要採用啟發示總結本課,讓學生說說本節課所學習的新內容是什麼?你有什麼收獲。
5、板書。
6、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了「為什麼這樣教」。並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數學120:祝你學習愉快!
E. 西湖人太多,有沒有人少一點,安靜一點的去處
恩,回家,就安靜了
F.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體現核心價值
一、確立並落實語文課的核心價值,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
1、如何精準地為語文課堂教學確定核心價值.
陶行知說:「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能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嚴謹地為語文課堂教學選擇適宜的「刀法」,確立課堂的核心價值,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責無旁貸.
(1)研究課標,確立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在2008年暑期「聚焦課堂」的培訓中,更讓我體會到了研究課標的重要性.第一天培訓結束後,我們小組做了必修一第三單元的教學目標的交流,我們當時還給教學設計起了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英雄的史詩」,但說完第一個目標「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就被專家王老師叫停了,他問:「你們的進一步,是在上一節的基礎上進呢還是在初中的基礎上,因為這一單元是高中文言文的第一單元,常見文言實詞中常見的標準是什麼」我頓時感到了自己思考的粗糙.說完自認為最得意的第三個目標「讓學生學習古代英雄的優良品質,培養他們高尚的節操.」鄭老師又問:「你們是怎麼界定英雄的,這一單元中,燭之武是為國赴難,荊軻為義行刺,項羽成就霸業未成,三個人三種品質,你們的預設是要讓學生學些什麼?」我們一下子啞口無言了.就這一次讓我發覺自己的教學真的是「己之昏昏」還想「使人昭昭」,於是接下來是十幾天的學習,我是真當了回學生,起早貪黑,回來之後趕緊找來幾十本相關的書籍,補了一個暑假.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這一課」和「這一類」的關系,明白了「教材課程」和「教學課程」的區別,明白了語文教學改革「教什麼」比「怎麼教」還要重要.知道《孔雀東南飛》不能一堂課去讓學生探討「焦母為什麼不喜歡劉蘭芝」而應該更多關注這首詩中的「賦」的手法對於傳達感情的重要性,這樣才更有語文味,明白了《荷塘月色》不要去努力探究朱自清為什麼心裡頗不寧靜,而要去關注為什麼語言華麗的《荷塘月色》和語言極其樸素的《背影》都能成為經典,關注表達方式和情感特點的匹配.
(2)研究文體,確定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比如現代詩歌的教學:許多傳統的詩歌教學設計大都是教學生讀讀背背,然後賞析、總結.學生一個單元學完了,卻不能從這些大同小異的課堂上留下太深的印象,更何談「授之以漁」呢,所以必須改變過去那種把一篇篇課文教完的低效教法,其實可以先不研究課文,先研究現代詩需要學生學會什麼,應研究怎樣教才能由所教的課文承擔起現代詩歌的教學任務.我校語文組根據課文的特點,確立第一課《沁園春·長沙》教新舊詩歌的傳承,《雨巷》教現代詩語言節奏感的構成對表達情感的影響,《再別康橋》教意象的提純和有序性及其與情感的照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們教學生理解詩歌的形象化表達……雖然沒有全面涵蓋現代詩的教學任務,但教學成效很實在.學生已經從這些務實的課堂中,學會了舉一反三,他們後來寫的新詩匯成了詩集——《劃向青春的深處》,成了孩子們永遠的青春記憶.這樣各有核心價值的教學設計,給學生的印象一定是深刻的.
(3)研究文本,預設語文課堂的核心價值.
對於文本的研讀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認知過程,教師由於種種原因而淺讀、誤讀的情況完全有可能存在.有個老師上公開課,教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先是用十幾分鍾介紹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未必能比歷史課教得更好),再拈出「痴」字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統攝全篇,引導學生領悟張岱的精神世界——「痴」,別人說賞花、賞月,他卻賞雪.其實這位教師應當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賞雪是常有之事,關於「賞雪」的篇章更是多得不計其數,正所謂「風花雪月」.真正表現「痴」這一文眼的是張岱賞雪的特殊時間.他是在「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的情境下,在更定之後,「獨往湖心亭看雪」.他是在人跡罕至的情況下去的西湖,去靜靜體驗大自然所給予一個失意之人的獨特的感受.教師如果對文本所傳達的這樣一份情懷沒有深刻的體會,那麼讓學生理解作者獨特的精神世界就成了一句空話,建立在這樣的核心價值上的課堂就不具備推進的必要.
所以教師必須研究文本,課堂教學允許有沒落實到的核心價值(誰教課也不能45分鍾面面俱到),但不可以讓學生學習不正確的東西,這種「不正確」也包括教學內容上的不適當.
2、如何高效地把一節課的核心價值高效地教給學生.
(1)建立「圖式」,類推運用所學的核心價值
語文教學主要是重構學生語感的過程.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等人認為,兒童接受外界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學習過程.語文課堂可以通過同化和順應,不斷調整、補充、豐富、修正和積累語感圖式,從而將知識的內化,以課堂所教文本為範例,建立基本圖式,再拓展閱讀,豐富圖式的變式;藉助練筆,構建新的意義圖式.
比如:《荷塘月色》可以拿來教現代抒情文體的基本閱讀「圖式」,而《人生的境界》可以探討學術性隨筆的大致閱讀「圖式」.要讓學生學會類化概念,舉一反三,從而達成高效.
又如:《我與地壇》第一課時,有的老師把核心價值確定為史鐵生與命運的抗爭,對母愛的懺悔等等,這當然也並無大錯.但是能用一句話就說明白的道理,何必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教學呢?因此不妨細讀文本,根據課文的文體特點——寫景抒情,會發現「我」對地壇景物的三次描寫明顯是選擇了三個時間段,「我」的心態不同,對生命理解的境界也不同,所以筆下的地毯景色也就明顯不同.前面多是衰敗的、荒涼的、無意義的,後面多是鮮活的、積極的、有意義的.也就是說「作者眼中之景,乃心中之景」,這節課的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就可以初步確定為寫景抒情散文的章法特徵.這就是類化概念,建構的「圖式」,可遷移於同類文章的理解與寫作.
(2)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傳達這節課的核心價值.
教師「一言堂」,給學生滿堂灌的效果,絕對不如師生合作探究來得水到渠成.例如上面這堂《我與地壇》的教學目標達成過程就可以這樣設計:
①先讓學生發現節選課文1、3、6、段是寫作者心情的,而2、5、8段是寫地壇景物特徵的,二者有必然的聯系;
②再總結出「景物色彩的變化」即「作者人生認識的變化」;
③再上升為「類概念」,推出這正是寫景抒情散文的共性.即 「境由心生」「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節課.學生不僅學會了寫景抒情散文閱讀的門徑,也以此為摹本,找到了寫作這類散文的基本路徑.
(3)研究教法,凸顯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語文課到了高中,尤其是理科班,學生對語文課的重視度不高.比如,大多數學生准備單元考試的過程中,一般來說不會給語文復習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些考生還想獲得高分,就提前打好了默寫和作文素材的小抄.如果這個時候制止,當然無可厚非,但這樣只是完成了誠信教育.然而有一位語文教師就用他的智慧想出這樣一個高招——他允許全班學生用一張A4紙備考,單元測試的時候可以帶入這張A4紙.於是學生開始紛紛翻看語文書和課堂筆記,筆記不全的也開始借同學的總結,詢問老師某些閱讀技巧,自己整理抄錄,考試的時候,每個人的這張A4紙都寫得密密麻麻,連犄角旮旯都不放過.其實這個老師正是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高效地完成了單元復習的教學任務,後來大家語文成績都很高,老師再請同學們來總結一下各自復習備考的方法,許多學生就一下子醍醐灌頂,從此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語文備考策略,可見研究教法,合理的刺激可以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方法,促使其自主掌握知識,獲得能力.
二、研究內容
1、學生學的需要
教案上的答案真的那麼重要嗎?講練結合一定要那麼呆板嗎?考試必需次次都爭第一才好嗎?學生需要的絕不是這些.我們今天的教學應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學生需要的是有效學習的鑰匙,不只是試卷上的分數.有一個很普遍的教學現象:小學的語文課堂上,孩子們發言踴躍積極,初中的好些課堂上也還可以見到小手林林,可高中生能在語文課上舉手的就已是鳳毛麟角了.為什麼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弱化了呢?我問過一個學生,他說自己是從四年級進重點班開始討厭語文課的.他的語文老師為了讓全班考試不出錯,規定他們用「子」組詞,必須寫「兒子」,六年級的時候,這個老師規定寫難忘的時刻必須寫「申奧成功」,原本豐富靈動的語文變得呆板無趣了,這就是因為有些老師單純追求排名,不顧語文的學科特點,不顧學生創新的需要,甚至扼殺了孩子在語文上的想像力.
「教學相長」是教師可借之力也是教師的巨大壓力.比如我所在的學生對有些名著的研究,對課文的理解,甚至對高考命題的研究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讓我感到了不進步就會被學生趕下講台的危險.
2、考試考的方向
初中主要考「記性」、而高中則提升為考「悟性」,考試有這樣的五大功能:診斷、反饋、調節、激勵和導向.要充分發揮這些功能就需要研究這個階段的課標,教學與考試要巧妙對應,教師還必須研究考題,命題不是出好題目,列清分值那麼簡單、粗糙,要一道一道研究題目和考點的關聯以及設題的角度,命一套題,是要寫好命題計劃的.
3、教師教的技巧
別整天只顧著埋頭工作,要想想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工作!第一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教參、第二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教材、第三境界的教師關注的是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絕不能急於求成.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實驗案例,當你交給小孩子一把榔頭,他就會把周圍的東西都當做釘子.單一的方法勢必造成使用的僵化,成效自然也不好.所以必需讓學生真正地從多個方面「得法」,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並學以致用.兒童的機械記憶能力是優於成人的,讓他們記住答案並不難,這樣教一課,考一課,似乎是立竿見影,但這並不能不能保持長效,換一種考題學生就又不會了.這種教法的效果就是「先快後慢」.而有效地「方法」應是「先慢後快」,好的方法不能是教學生怎樣偷懶,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努力過程.它必需「入乎其內」,來源於具體的學習內容;又必須「出乎其外」,用於具體的同類文本之上.也就是說,好的語文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必需是既有「骨架」又有「血肉」的閱讀方法或作文之道.
4、學校評的指標
現在的有些校長的管理水平還滯留在記考勤和排名次的低水平上,因而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就停滯了.——西安教研室的趙明老師直言學校教育停滯不前的根源之一在於校長的管理水平低下.學校評價方式應告別傳統單一的「評比」獨占鰲頭的做法,可採取觀察、問卷、長效綜合評估和建立成長記錄袋等方法.良好的評價不僅應該反映教學的結果,還應該反映出這些結果的認知過程和後續效應,反映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水平增長的軌跡以及教學活動與這些增長的關系.增加評價的激勵成分,降低評價教師帶來的功利性,這樣才更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然而在筆者收集高效課堂案例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各位教師對語文課堂核心價值的把握實際上是千人千法,這就需要教育者審慎地加以辨析或反思,之後才能總結歸納.總之,把握語文課核心價值需要教師從職業自覺走向專業自覺;落實語文課核心價值宜用圖式、程序換效率;此外還需不斷地反思、學習才能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