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指導學生語文課堂上的朗讀
指導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門藝術。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情動於中而形於外。如果離開朗讀這一中介,學生很難走進課文,當然更談不上讓人物活起來。 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要求與方法:一、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過朗讀,把人物語言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讀出來。 方法之一: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和對話中的標點符號,從中體會人物的處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導學生讀《珍貴的教科書》中指導員說的最後一句話: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我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一開始,學生就讀得低沉無力了,省略號被忽略了。後來,學生明白了這里的省略號是因為指導員身受重傷,說話上氣不接下氣時,再讀,聲音就既弱又斷斷續續了。我經常提醒學生讀書要讀標點符號,因為它們也有表情達意的功能。 方法之二:啟發學生給人物對話加提示語,通過加提示語進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教《狐假虎威》時,有一位小朋友在狐狸說的老天爺派我來管理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這段話前面加了狐狸吹牛說的提示語。應該說他理解得不錯,但他沒讀出吹牛的語氣。我說:你這樣讀恐怕蒙不住老虎。如果蒙不住的話,你的命可就沒了!我這么一說,第二遍他讀得就好多了。這種啟發,讓學生進入角色。即透過全文,透過提示語和標點符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是最重要的。 二、讀出話外音 有些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是話里有話。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見周曄讀《水滸傳》馬馬虎虎,常常把這個人做的事,安在另一個人身上,便說道: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還有,一天吃晚飯時,魯迅說道: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都是話中有話。讀這些句子,要先讓學生理解話中之話是什麼,懂了,再讀。或者老師示範,讓學生看老師讀(讀這樣的話,表情特別重要),通過看老師讀,去體會話中的意思。一旦理解了,才能讀出話中話來。一般地說,這樣的對話比較難讀,但如果讀好了,也特別地有意思。學生會在讀中,在聽中,感受朗讀的魅力,感受祖國語言的表現力。 三、讀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朗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說話人的身份。如《驚弓之鳥》的魏王和更羸,《西門豹》中的西門豹、巫婆和官紳。身份不同,說話的語氣自然也就不一樣。指導學生朗讀《驚弓之鳥》,我提醒注意人物的身份,學生讀魏王的話就有了國王味,讀更嬴的話就有了大臣腔。有的小朋友讀魏王說的啊,你真有這樣的本事一句時,還用手做了個捋鬍子的動作。在他的想像中,他似乎真的成了魏王!這不就把人物讀活了嗎? 指導朗讀的另外一些方法:一、范讀老師的范讀,也是一種指導,而且是更現實、更直接的指導。但范讀要選擇好時機,一般不要在學生讀課文前范讀,這樣做,告訴的成份太多。當學生讀得不盡如人意時,處於憤、悱狀態時,我才范讀,即使這樣,也沒有強加於學生的意思。我總是這樣說:讓我讀讀看好嗎?我的范讀常常略帶誇張,以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對學生來說,正統不如卡通。好的范讀,不僅有指導作用,而且有啟迪、激趣的作用。所以,我備課首先備讀。實踐告訴我們,課文讀懂了,讀出味來了,教學方法往往也就隨之有了。 二、藉助錄像 由於學生的年齡、智力等方面的特點,加之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對於課文中涉及到的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的內容,要求他們與作者產生共鳴,完全投入到課文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中去,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以運用錄像這種聲形並茂的信息載體,讓學生進入形象的世界,使他們身臨其境,激起他們的朗讀興趣。 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中描寫五壯士壯烈犧牲場面時,作者情感的高潮全部集中在幾位戰士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口號聲上。當要求學生情感朗讀時,學生的處理方法往往比較簡單,只是單純的放開喉嚨,提高音調罷了,完全沒有讀出悲壯的感情來。於是,我上網選取《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幾個片斷,播放給學生看,當播放到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鏡頭時,學生們的情緒被感染了,完全沉浸在畫面所營造的悲壯氣氛中,由衷地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民萬歲的雄壯口號,語調慷慨激昂,情緒也久久不能平靜,從而完成了一次高水平的朗讀,並對理解課文內容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藉助音樂 在朗讀中,配上合適的音樂也是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一個重要方法。音樂雖然不像錄相那樣直觀,不能造成視覺可見的圖景,不能敘述事件的經過,但是它最易激發人的情感,喚起人的聯想與想像。 如,在學習《月光曲》這篇課文中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這部分內容時,文中有一段文字相當優美的描寫,在短短的幾句話中,描寫了海面由平靜平和到風卷浪涌的變化。在教學時,我播放了《月光曲》中描寫這部分內容的音樂,學生從樂曲中很明顯地感受到了音樂由先前的舒緩寧靜,慢慢變成激越慷慨。他們彷彿親眼看到了灑滿月光的海面的這種變化,當我要求他們去朗讀時,他們已經有了對這首樂曲的情感體驗。知道如何去把握語音、語調、語速的轉折變化,聽著他們時而舒緩,時而緊張,時而柔和,時而高亢的朗讀時,連我也深深地陶醉了。 朗讀是眼、耳、口等多種感官與大腦共同參與的較為復雜的認知活動,朗讀訓練溝通著聽說讀寫,聯接著知情意行。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更陶冶了情操,培養了美的情感,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⑵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閱讀活動是從朗讀開始的。閱讀是默讀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階段蘇教版語文教材每一回篇課文的學習目標答中的第一條就是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強化朗讀能力的訓練,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關鍵字】培養學生的基本功;激發朗讀慾望;培養朗讀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閱讀活動是從朗讀開始的。閱讀是默讀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階段蘇教版語文教材每一篇課文的學習目標中的第一條就是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⑶ 小學語文教研課題 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一、要指導學生讀准字音 。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視拼音教學。只有在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上,才能朗讀課文。要做到持之以恆,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培養學生自學漢語拼音。其次,要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准字音,讀准「兒化」韻和輕聲詞。另外,教師要會聽,即注意聽清學生的發音,發現錯誤及時給予糾正,保證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錯字,不漏字,不添字。
二、要引導學生注意停頓。
停頓,不是一字一頓或一詞一頓地點讀,也不是高腔怪調地唱讀,而是在朗讀過程中恰當的間歇。現在,有些學生點讀或唱讀的現象嚴重,妨礙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怎樣克服點讀、唱讀現象呢?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適當的速度朗讀課文,不能過慢,也不能過快,可用聽錄音,教師示範讀、帶讀等形式進行。第二,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開始時,可用點拍法(用擊掌表示)。如:頓號停半拍(擊半掌,一下一上為一拍),逗號停一拍,句號停一拍半,段與段之間停二拍。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克服點讀、唱讀的缺點。
三、要指導學生讀出語調。 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這一點是朗讀訓練的核心所在,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操作方法如下:1、掌握標點符號所表達的語調。如問號句末語氣上揚,句號句末語氣下降,嘆號表示內心感受,感情比較強烈。2、注意找准朗讀的重音。如《書包里的秘密》一課,課題中的「秘密」一詞,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是重音。又如《春曉》這首古詩,要引導學生用下面讀法,讀好重音、停頓和速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3、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人物說話的神態、語氣和表達的感情。如《狼和小羊》一課,要指導學生讀好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讀出狼那種惡狠狠、蠻不講理、兇殘的語氣。 四、品味詞語 品味詞語是培養和訓練學生語感精確性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一些准確、傳神、生動的詞語,讓學生主動品味其語言的內涵,有助於學生領悟文章情感,理解課文內涵。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品味,朗讀句子的時候,對文章情感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一年下冊《春天的手》中有這樣幾個與動作有關的詞語:撫摸、掠過、拂過、拍著、拉著等,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現幫助理解詞義,有助於他們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從而用恰當的語氣來表達感悟。 感受和技巧在朗讀中都不能忽視,感受得越深,語言技巧就發揮得越充分;語言技巧運用好了,又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達到朗讀的最佳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朗讀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教學方法。
⑷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中起始階段最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而朗讀是小回學語文教答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項目.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提倡以朗讀為主,理解為輔,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朗讀的情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領會表達.
⑸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案例
《有一種教學,叫「明白」》暑假我閱讀了《有一種教學,叫「明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想聯系實際工作談幾點心得。書中提到:「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那麼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朗讀輔導呢?我認為除了態度之外,教師更需要方法和藝術。教師能否給足孩子朗讀的時間;是否能夠耐心傾聽,積極引導;能否自覺地鼓勵中下水平的學生;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是否有一顆真誠的欣賞之心……所有這些,對於學生朗讀信心和興趣的增強無疑是極為重要的。」我在這學期進行了關於朗讀的課題研究。在教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傳統教學方法之一,學習語文也是訓練口才和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通過朗讀,學生能直接而深刻地領會課文內容,也可以領略文章韻味、氣勢和感情色彩,深入理解文章語言運用的微妙之處,從而提高自己書面和口頭的表達能力。同時,朗讀是考察學生對課文理解程度和檢查講讀效果的一種良好方式。根據書中的提示,我一條一條檢查我的教學方法,發現了我的很多不足之處。比如由於課時的限制,我在課堂教學時給學生朗讀的時間相對不足;自己有時也很沒有耐心聽水平不好的學生朗讀,有時甚至會打斷學生的朗讀用於指導。這些都造成了學生在朗讀方面訓練不足以致朗讀水平不佳的結果。對此,我有步驟地改變了教學方法。我讓學生在課堂上花更多的時間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為了避免學生只會讀不會理解,我也設計了比較多通過朗讀課文回答的問題,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朗讀,避免了學生盲目地朗讀,甚至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情況。同時還要求學生轉換立場,將自己的真情實感代入課文,以便在朗讀時產生良好的效果。如我教學《請不要》的時候,先讓學生通讀詩歌,發現語氣很平坦,語感也不強烈。接著讓學生交流「從文中小作者讓大家不要做什麼」,讓學生從表層理解文本的含義學生很容易找出來了。「你覺得應該怎麼做,為什麼?」學生馬上會聯系生活告訴老師垃圾應該放在垃圾箱…因為生活經歷不豐富,所以理解還是很淺。接著我用圖片,媒體展示被污染的地球,土地乾裂,樹木砍光小鳥無家,地震的場景。學生一下子開始深度思維了,非常震驚了,紛紛表示出對惡劣生存環境的擔憂。通過課堂的激活,學生一下子明白了《請不要》裡面蘊涵的深沉意義。這時,我再指名學生讀,他們一個比一個讀得好,一個比一個感情真摯,一個比一個語氣懇切。我也注重課外的評價。尤其是學生的「朗讀過關」。我首先給學生明確評價標准:比如能夠正確讀課文的吃一顆星;正確流利讀課文的吃二顆星;正確流利很有感情的吃五顆星。能背的再加一顆星;有表情,有抑揚頓挫…一顆保底最多可以十顆星星。當然期間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適度調整。也就是說,即使朗讀困難的學生,只要努力進步有突破,也可以有滿星的機會。這樣大大地調動學生來「過關朗讀」的積極主動性。在本書的指導下,我的朗讀教學也取得了突破。
⑹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課標中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可見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領悟力、品評力、表現力的有效手段。是訓練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新課標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職責。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想讀、能讀、樂於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 營造氛圍 讀出情趣1、朗讀不是簡單地吧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而這種情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感情如何來調度動?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往往對直觀、生動的事物最感興趣,課堂上我們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多媒體、音樂、圖片以及老師的范讀來渲染課文情景,首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慾望。例如:今年這學期一、二、三年級教材中的第一單元課文,全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朗讀氛圍,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出很多課文中所寫到的春天美景的圖片或者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到郊外找春天等,上課伊始把圖片展示給同學們看,他們不禁會發出陣陣贊嘆聲,因勢利導,這麽美的春天,同學們誰能通過朗讀來讓大家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呢?我想學生會爭先恐後地舉手的,每位同學都會盡情地抒發自己內心對春天的贊美和喜愛!2、老師的范讀也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久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鑽研教材,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的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帶學生進入意境。例如:去年我在召市小學聽了一位老師上的二年級《兩只青蛙》,當小青蛙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爬出井口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小青蛙當時那種驚奇、興奮、喊叫、、、、學生自己練讀時老是沒找到感覺,老師適時的進行了范讀,學生馬上領悟出來,朗讀由原來的平平淡淡變成了有滋有味起來。並且學生還讀出了不同的理解。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講的是小青蛙堅持自己的決心,不斷沿著井壁向上爬,跌下來,又繼續爬,其中有個同學朗讀時速度讀得很慢,老師問他為什麼這么讀,他說小青蛙爬井壁很困難呢,又爬得慢,所以我就讀得慢,雖然慢但讀的語氣很堅定。而另一個同學讀時就讀得稍快,他解釋說,小青蛙很想快點爬出井壁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他的心情急切,所以快讀!多麼貼切的解釋!可見現在的小孩領悟力都很敏銳,關鍵在於我們老師怎麼去啟發他,點撥他。相似的課堂情節,在去年我們縣舉行的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一小陳敏老師的課堂也有出現,課堂上老師不止一次地進行范讀,就在老師指導同學們讀「我的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我沖出教室將父親拉進來,對老師說:『這是我爹!』在老師的激情指導下孩子們一次比一次更有感情的朗讀著,其中有一個女同學讀得精彩極了,讀出了自己的獨特感悟,因為這句話里有幾個連續的動作,就像電影里的快鏡頭一樣,這個學生抓住了幾個動詞重讀並用較快的語速讀完這句話,語感是那麼的好,並說出了這么讀的理由:當作者看到父親冒著寒霜雨雪紋絲不動地站在教室外面旁聽家長會,作著那種震驚、激動、感動以至內心陣陣隱痛等待復雜情緒噴涌而出,所以感覺要這么讀!聽!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孩子,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他以完全浸潤在課文的字里行間的,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裡。此時,已不是人之文而是我之文呢。 二、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品評朗讀,讀出時效。 在很多閱讀教學課堂中常常存在朗讀時間不充分的現象,充斥於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准生字新詞,但實際上還有不少同學連一篇課文都未讀完,老師就示意學生停下來,馬上轉入到下一個程序了,朗讀成子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而我們常常觀摩學習的名師課堂中,老師往往要讓學生在文中走幾個來回,熟讀課文後才進入學習理解環節。所以我們要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勿勿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緒,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學生朗讀完畢後,老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例如:去年我聽一小骨幹教師李代珍老師上的《松樹和青藤》一課,當學生用一般語氣讀小杉樹而小青藤的話後,老師指出沒讀出人物的特點來,然後點撥指導並親自范讀:小杉樹是踮起腳,嚷嚷著說的,應讀得快點,大聲一點。而讀小青藤的話應抓住「幼小」、「微弱」、「請您」這幾個詞用非常友好而禮貌的語氣,很輕柔的聲音讀出小青藤的話。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小學生尤其喜歡贊揚和鼓勵,因此老師應帶著欣賞的態度去聆聽和感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但是對學生所出現的明顯的錯誤也不能一味的誇獎和稱贊,這一點在我們很多年輕教師的課上易見,明明學生讀錯了字,讀得也不是很好,還一個勁地誇真棒真好,這種單一的大而空的評價形式,極不利於學生讀懂、讀好課文的。好的教師應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不經意地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樣既成就了學生成功的願望,又能使學生對自己的不足心領神會。 三、創新求異,方式多樣 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多,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如老師的輕聲示範或者是藉助媒體的范讀,但無論是放錄音還是老師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範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宜用范讀。如:你們聽了范讀,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而當需要藉助朗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范讀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模仿,一節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的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慎用齊讀,因為有學生會「濫竽充數」並易產生唱讀的不良習慣,這在我們鄉下學校常見。著重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有些課文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用的非常精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課文內容作用很大,直到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領悟文章的要旨。例如:二小的王莉老師代表龍山參加湘鄂邊區優質示範課活動時執教的《豐碑》一課,緊緊抓住課文重點段第七自然段中「塑像」、「鎮定」、「安詳」這些重點詞語反復吟詠,感悟體會軍需處長的內心世界,老師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後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為了革命的勝利,軍需處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把棉衣讓給了別人,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他的死是從容的,是無所畏懼的,當他看到戰友們在繼續前進時,他無牽無掛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軍需處長的形象在同學們心中豐滿起來。這是通過對重點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如《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抓好朗讀訓練,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探索和思考,語文教學一定會變得更加生氣勃勃與靈性跳動。
⑺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時效性教研活動發言稿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見培養語文能力應當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偏重寫的訓練,忽視其他方面的訓練的現象。其中朗讀的訓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准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