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加強閱讀實踐研究計劃

小學語文加強閱讀實踐研究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26 09:51:47

㈠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課題研究基本思路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
一、研究的目標
1、問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礎,應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立足於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長期以來,存在老師講解分析多,學生語文實踐少;教法研究多,學法研究少;對學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層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接受教育的心態實施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致使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淡薄,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這樣,又何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又何談國民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內容
關於小學的教學資料,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教學方法的論述中,對「激趣揭題」,即每一堂課的開始,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問題闡述了一部分趣味性的做法,但沒有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環節如何始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習興趣及動機作精確闡述。本課題將借鑒他人及前人的先進經驗,研究如何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使之愛語文、學語文,並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主動地去閱讀,去表達,去寫作,並主動地探索新知,自主學習,以求主動發展。
3、假設
興趣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生命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自發吸取知識養料的要求,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他們就會在知識的王國中自動覓取珍寶,樂此不疲,即所謂的「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像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情景中發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願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推動作用,只有哪些帶有探索性因素的問題和趣味性的情景才能具有強大吸引力,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強烈的激發作用。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告誡老師:請記住,成功的樂趣是一種內在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願望,請你記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4、研究的重點
本課題借鑒先進的教學理論及心理學、教育學的最新成果,根據新的課程標准,根據教育教學實際,針對年級學生特點,努力探索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研討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研討如何營造學生樂於參與的語文實踐氛圍。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1、概念的界定
學習興趣:是學生掌握知識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
學習興趣又稱「求知慾」:指孩子對知識的一種積極認知傾向,表現為孩子積極主動要求學習,喜歡學習和堅持學習。它是孩子求知的一種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孩子長時間地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有助於他們敏銳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像。促使他們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並不斷地探求新的知識。可分為直接學習興趣(指孩子對學習內容或學習過程本身產生的興趣)、間接學習興趣(指孩子對學習過程本身沒有興趣,而對學習活動結果產生的興趣)。
2、研究過程及做法
本課題的研究採取整體設計、分段實施的方法,在每一階段結束前進行交流總結,提出下一階段實施研究的側重點,朝著預定的目標前進。具體研究過程。
(一)實驗准備階段: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轉化思想,更新觀念。
(二)實驗初始階段:設計調查問卷,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學生對學語文無興趣的根源。
(三)實驗中間階段:重點探索,採取多種形式,創設情景,主動參與,做好實驗總結。
(四)實驗總結階段:重點探索「創設情境,提供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主動發展」並推廣研究成果。
三、形成的成果
通過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進行分析,並對症下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得出如下結論:
1、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作為教師要全身心地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就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愛他們,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建立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相信他們、尊重他們、欣賞他們,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課堂教學中,要滿腔熱忱地鼓勵學生發言,多進行激勵性評價,多為孩子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還要由原來只關注個別優等生的發展,轉變到重視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2、創設學生樂於參與的教學情景。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這樣能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思維活躍,學生靈感的火花得到較多機會的撞擊,想像力得以馳騁,思考力得以充分發展,學習幾乎到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境地。
3、鼓勵質疑,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問、樂問、善問,鼓勵學生養成「問題意識」、「參與意識」。這樣,學習成為了學生的需要,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了興趣及動力,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4、提供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時間、空間。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還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合作學習、各抒已見、共同探討,實現信息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集思廣議,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嘗試到合作創新的樂趣,激起了高漲的學習熱情。
5、提供享受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方面為學生創造表現自己和獲得成功的機會,並且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成功和進步,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增強學習興趣。
通過在實驗班嘗試「激發興趣」的改革,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孩子與對照班的孩子相比,性格變得活潑了,參與學習的意識增強了,班內愛語文、學語文的氣氛濃了,同學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孩子們變得愛讀書、會讀書了。在語文課堂上,同學們發言踴躍,90%的學生能做到主動質疑,100%的孩子能參與到合作解疑的過程中,與小組同學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時爭得面紅耳赤。在校級、縣級舉行的各項比賽(如:演講賽、口頭作文比賽、知識競賽、故事大賽等)以及期末評價中,實驗班學生的水平都高於對照班。
四、分析和討論
古人雲:「啟其蒙而引其趣」。興趣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生命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自發吸取知識養料的要求,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他們就會在知識的王國中自動地覓取珍寶,樂此不疲,即所謂的「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像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新課標也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當作一種樂事,學習效果自然就好。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那麼,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呢?
1、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學習興趣的前提。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現代美國心理學家馬期洛這樣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後,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突出出來,成為主要需要。小學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對他們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且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濃厚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創新意識的萌發和滋長。相反,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不融洽,那麼必然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的膽怯、冷漠,漸漸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之意,長期下去,便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良好氛圍里學習。師生情感融洽,朋友式的相處,學生就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
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心態,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期望帶給學生,以滿腔的愛心關心每一位學生,多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夠……」等語氣表露對每一個學生的期望。「感人心者先乎於情」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當學生因學習上的失敗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時,當學生的思維受阻,理解有誤時,教師不能訓斥,不能懲罰,應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主動與學生交往談心,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有真正對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學生才能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老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老師所教的學科上,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曾有一位老師做過這樣一次試驗,在一個新帶的班裡,隨機抽取少數同學,暗示他們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在以後的一個學期里,教師經常主動找他們談心,師生關系親密無間,教師還經常對他們的進步進行賞識,使學生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更加刻苦認真。果不其然,一個學期後,這些學生學習真的比其他同學進步快。可見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對學生真誠的期望是多麼重要,效果是多麼顯著。
2、創設學生樂於參與的教學境界。
《語文教學藝術論》指出:教學藝術往往創造一種最佳的教學境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為「我情我景」,這就激勵學生思維活躍,他們的注意、記憶、想像、思考、興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動進入了「最佳時期」,學生的靈感火花得到較多機會的撞擊,想像得以馳騁,思考力得以充分發展,學生在教學藝術激勵下,顯得格外聰明、靈活,學習幾乎到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境地,教學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積極投入,思維活躍,即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激活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又如:學習童話類的文章時,老師可事先設計「童話王國」的版面,讓學生入情入境,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的興趣。學習有故事情節的文章時,讓學生扮演角色,上台「演一演」,不僅給全班學生創造了親身體驗的機會,又為有「演員天分」的學生提供了展示鍛煉的機會。學習寫景抒情的文章時,讓朗讀水平高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不僅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全班學生的朗讀水平。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輔助教學。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無意注意佔有重要地位,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都能引起他的強烈注意和很大興趣。現代教育工具多媒體那優美的樂曲、動感的畫面為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創設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由於小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在課堂上易疲勞,精力容易分散,所以課堂上可採用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的游戲來調節他們的精神,喚起學習興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慾,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表現自己、證明自己。語文課深受兒童喜愛的游戲有:摘蘋果、找朋友、送小動物回家、小小裁判員、小小播音員、小記者采訪、小小辯論會、爭當小演員……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特級教師於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課堂開端不僅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使之精神飽滿。」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及年齡特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創設學生樂於參與的教學情景。教師要運用形象化的有感染力的語言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如:1、歌曲導入,一位老師在教學《炊煙》一課時,首先利用課件多媒體打出「炊煙圖」,然後用優美抒情的語言描述:「是啊,在落日的余輝里,遠處的山坳中,炊煙裊裊升起,多美啊!」有首歌叫《又見炊煙》描述的就是這一情景。緊接著,老師深情地唱起歌,老師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孩子們陶醉了。

㈡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有哪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 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 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研究計劃

一、提出問題
在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越來越多的發現,學生拿到一篇文章總是囫圇吞棗地讀,不加思索,很多學生依賴於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與分析,學完課文甚至讀得結結巴巴。學生考試最怕做閱讀題,每次檢測完做試卷的分析時,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這一塊的失分率是最高的。就其原因是由於學生的閱讀量少,沒有主動深入地去讀文章,閱讀方法不對。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生五年的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現實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生來說,真正達到新課程標准閱讀要求的學生卻並不多,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在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沒有形成。學生課余時間,完成家庭作業就萬事大吉了,一有時間便投入到精彩的電視節中,很少有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閱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的很少。
2、農村小學生閱讀是勉強的,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做筆記更成為他們的負擔,不願意也不習慣做筆記,即使做筆記也只是完成任務,摘抄一些詞語、句子,並沒有自己的體會與感想。
3、閱讀方法不正確,只讀不思,思而不深,拿到書只憑興趣凡有生動的情節或新鮮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囫圇吞棗地讀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我們准備進行《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課題,希望通過該課題的研究,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激發學生積極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以達到葉聖陶先生曾經對閱讀教學提出的「自能閱讀,不待老師講」的最高閱讀境界。
二、步驟
1、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11.09——2011.10)
(1)對三個學段班級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和記錄。
(2)設計小課題——《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方案、計劃。
2、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11.10——2012.01)
(1)組織實驗人員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並深入實踐研究。
(2)主研人員深入課堂調研、指導。
(3)給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
(4)開展各種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5)撰寫經驗論文活動,完成教學設計集、論文集,定期通報研究成果。
(6將學生閱讀所得寫成的文章,編輯成冊。
(7)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8)舉行各種形式的經驗交流活動。
3、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2.01)
(1)收集、整理研究資料。撰寫論文在校內交流。
(2)總結、提煉研究成果。推薦部分學生參加作文比賽。
(3)形成詳細、具體的研究報告,申請結題。
三、研究內容:
1. 學習興趣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求知的願望,是他們力求認識事物,渴望獲得知識的一種意向活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告訴我們,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興趣在動機中處於中心地位,是動機的最活躍的成分。
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由於受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制約,很容易使學生對訓練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動機。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將試圖通過下列策略,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練習動機:
(1) 加強情感投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作基礎。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時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關懷和鼓勵。這樣,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而且教師的言行也將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生興趣,從而產生學習慾望;反之,任何傷害學生感情的言行,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增長厭學情緒。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充滿感情,親切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用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帶領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產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選好閱讀材料,引發學習興趣
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在閱讀訓練中,教師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學生生活中的興趣點,並善於把學生雖有所感動卻有不甚明白的課外問題恰當地引入課堂。這樣不僅能保證閱讀教學組織地系統,嚴密,循序漸進和深入,而且閱讀知識新穎,奇妙,從而使學生開一把鎖,上一層樓,心馳神往地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嘗到學習的樂趣。
(3) 利用學習成果,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當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收獲或進步時,心情興奮,輕松和愉快,同時能對學習產生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並且要不斷強化使他們的成功慾望越來越強烈,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
(4) 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參與掌握知識的感情,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訓練中,我們將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 閱讀習慣的訓練
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主性閱讀習慣是小學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 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閱讀習慣
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知識。在訓練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另外,要培養學生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2) 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於教師過多的主觀能動,使學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活動的參與率。因此教師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3) 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有的學生善於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學生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實際上,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再者,閱讀本身就是一個理解的過程,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材料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訓練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4) 課外閱讀的習慣
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練習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可布置一些對質和量要求有彈性的作業,注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保護,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練習作業。這樣,通過閱讀作業,我們便可對學生的閱讀情況有個全面的了解。

㈣ 如何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方案
博書潤雅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冊語文教材是以幾十篇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為主體。這些作品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典範,是識字的有效途徑,是學習作文的範例,是了解民族文化傳統、拓展知識視野、培養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鍛煉思維能力的憑借。「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課中,閱讀教學占的比重大,用的課時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投入的精力大,花費的時間多。因而,人們一提到語文課,往往想得較多的是閱讀教學。在有關語文教學研究的論文中,「語文教學過程」往往是「閱讀教學過程」的同義語;「語文教學方法」常常是「閱讀教學方法」的代名詞。這就不難看出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語文教師發出「越來越不會教了」的慨嘆,這種慨嘆也基本是針對閱讀教學而發出的。首先是因為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個教師的語文教學理念,集中地表現出一個教師駕馭教材、控制課堂、組織學生、運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閱讀課是以一篇篇文章為師生課堂對話的中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個以文字為媒介的、表達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結構的統一整體。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講究結構完整、用語准確、表達清楚。語文教師要研究和處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調動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全方位的理論素養,甚至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既然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突破口。縱觀我校語文閱讀教學虛化現象比較普遍,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語言訓練不到位,不落實。難認的字不多念幾遍,難寫的字不多寫幾次,該解釋的詞不解釋,該辨析的詞不辨析,該品味的句子不反復品味,該歸納的段意不歸納,至於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識,標點符號知識更是一溜而過,這也是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從我校情況看,導致閱讀教學低效的因素歸納起來有:目標不明確,對年段閱讀目標、課時閱讀目標把握不準;不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講到底,一問到底充斥課堂;泛讀、濫讀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讀,沒有層次、沒有點撥、甚至沒有要求;不重視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基於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學,即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內帶來的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鍾內教師優化教學過程,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一)研究對象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該課題將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了提高研究的系統性與針對性,擬分學段重點進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閱讀興趣的培養;

2、預習習慣的培養;

3、隨文識字能力的培養;

4、認真傾聽習慣的培養。

中段:

1、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能力的培養;

2、概括能力的培養;

3、質疑能力的培養;

4、積累好詞佳句習慣的培養。

高段:1、略讀、瀏覽等讀書能力的培養;

2、深入理解重點句段,領悟文章思想感情;

3、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

4、搜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

四、研究目標

1、探索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2、在我校小學語文教師中形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氛圍,形成一支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提升我校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3、通過研究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導和服務機制和制度體系。

五、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課題決定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以閱讀教材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閱讀教學效益為核心,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為重點,探索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以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等為輔。

1、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把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實踐者也要成為研究者,研究的結果要及時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方法。在這里,課題組成員充分調動積極性,在實踐中研究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把研究的結果及時運用於實踐。

2、調查法調查法主要是通過調查,深入課堂弄清當前課堂教學現狀,從中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為探索和改進當前課堂教學現狀提供相關依據,以便有針對性地研究。以期達到最佳研究實效。

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主要是通過對本課題研究過程中較有效的研究工作進行及時的總結提煉,形成成果在我校推廣應用,促進本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研究。

4、文獻法文獻法就是收集有關文獻資料作為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實施材料。

六、本課題條件保證

為了使該課題順利實施,取得實效,有如下條件保證:

1、教育專家的引領。

2、教研室對各校課題的統籌、協調管理,以及競爭機制地運行,調動全校研究的積極性。3、學校積極參與,在人員設置、硬體配備、科研經費、激勵機制等方面給予有力保障。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措施

(一)研究步驟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本課題研究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題開始階段(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 確立研究課題,布置研究工作,明確分工,初步擬定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研究制定課題實施指南,召開課題中心組工作會,研討課題的內涵、特點和研究措施。

第三階段:課題鞏固推廣階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全面開展課題研究,力求圓滿完成研究任務。

第四階段:課題總結階段(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 課題組進行結題的相關工作,解決課題中還存在的問題,完成研究報告、工作報告和相關課題成果資料的整理工作,召開結題現場會。

(二)研究措施為確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進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們擬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課題研究:

1、問卷調查,了解現狀由總課題研究小組設計調查問卷,組織相關研究人員對全校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對什麼是有效教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實施途徑和策略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和了解,為研究方案的調整、研究假設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據。

2、加強管理,指導研究聘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豐富實踐經驗並且有相當理論水平的市級專家、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擔任課題組顧問,定期和不定期指導課題研究。努力解決研究中出現的問題,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進行。在課題研究推進過程中,應按研究方案認真開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務,並在每學期初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末進行研究小結。

3、加強交流,突出實效 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教研網路,為參研人員提供學習資料,定期進行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專題培訓,要求課題研究教師積極參與學習、討論,提高參研人員的理論修養和課堂教學水平。一線教師是教學的實踐者,也是本課題研究的主體。教研的內容應當從教師中來,到教師中去。針對各類課型(拼音、識字、寫字、閱讀、作文、綜合實踐活動等)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箱向全國一線教師徵集教研活動優秀方案來服務我們的研究。

4、提煉成果,總結推廣各參研人員要強化成果總結意識和成果推廣意識,對過程性研究成果認真進行總結、提煉。課題組每學年召開一次研討會,交流研究成果。對好的經驗和成果要及時在本校推廣應用,提高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

㈤ 小學語文閱讀課題階段計劃要研究什麼內容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上傳: 胡玉保 更新時間:2012-5-30 10:15:38
一、課題組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一)研究對象 一----六年級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將圍繞《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二、研究目標
通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組織策略、語文教學有效性的診斷方法的研究,著眼於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和有效性,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
1、制訂計劃
因本期我校開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高段的研究,因此,特別召集課題組成員,制定本學期的課題研究計劃,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討論課題組活動形式。向課題組教師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規定每學期應完成的研究任務,扎扎實實的做好課題的研究工作。
2、加強組織建設,落實課題研究的常規工作。
本課題組工作力將開展出自己的特色。本期,將注重落實課題組的常規工作,對老師們上交的各類資料登記考核,以保證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3、以「扎實、成效」為核心價值觀,拓展課題組成員發展的空間。
著實提高老師們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4、把課題研究工作與其它教學研究有機結合。實現校本培訓、校內教研、集體備課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的研究體系。
5、立足課堂,扎實研究。
課題研究要基於課堂,立足於課堂。認真學習閱讀課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驗、驗證、完善。爭取提煉出更有實效的課堂教學操作策略。本學期將開展課堂專題研討課一次,並爭取鎮教研室成員對課進行指導與點評。
四、工作安排:
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本課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前進。
第一階段:課題准備階段(2009、9—2009、10)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小組成員本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交流,思考課題研究的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確分工,下達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行動研究階段:(2009、11--2010、3)
1.根據前期的課堂調研與分析,各年級根據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問題,根據「有效、優化」的原則,確立一個行動研究突破口,即優化學生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主打做法(優化策略)。
2.根據確立的優化策略,開展課堂教學行動研究。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作定性與定量的分析,作好階段性總結,並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與發展,作出相應的研究調整與改進。各實驗老師嚴格按計劃操作,以隨筆的方式及時記錄實驗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績。每學期舉行一次專題研討會和兩次研究課匯報活動。
4.撰寫課題中期報告,邀請有關專家作中期評估。
階段成果預計有教學隨筆、研究日誌、專題論文、調查問卷等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0、4--2010、5)
1.對課題研究和開展的工作進行系統反思,整理和升華。
2.寫出研究總結報告。
3.理課題研究期間各位成員在實驗中取得的原始資料和相關成果(如獲獎的論文、教案、課件、觀摩課、評優課和競賽課的獲獎證書和資料等),接受專家評估。請上級課題主管部門進行課題成果鑒定。
階段成果預計有實驗報告和工作報告等

㈥ 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課題研究方案

1、利用早讀課、班會課,開展"詩文朗誦比賽"、"筆記評比"、"講故事比賽" 「談談讀後感」等活動。這些交流不僅反饋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作品欄,展出學生摘錄的筆記、讀後感和手抄報等作品,使學生對課外閱讀保持著比較持久的興趣。

3、只要持之以恆地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再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台,讀書就能逐漸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課外閱讀將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給孩子撐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

4.豐富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得更深

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圍繞議題,採取默讀和速讀(掃讀、跳讀和技巧閱讀)、批判式閱讀、休閑式閱讀、研究式閱讀、校對式閱讀以及其它各類閱讀,讓學生學習和實踐。

5.多質疑,多分享,將閱讀過程處理為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圍繞議題,在課堂里真的讓學生提問題,提真的問題,真的解決問題,最終有所發現。

6.多嘗試、多總結真實、實用的閱讀策略

圍繞議題,變單篇的課文教學、重視分數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模式為關注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方法的學習模式,為學生終身閱讀與發展奠定基礎。「群文閱讀」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們的課堂里,真的讓學生提問題,提真的問題,真的解決問題,最終有所發現。

7.上好「閱讀課」,以課內帶課外。

古人提出「勞於讀書,逸於作文」的主張,而在蒙童時期輸入大量的經典的完整的文本信息,以期達到厚積薄發之功尤為重要。

規定學生每周結合語文課本背誦一篇作文外,還背誦古詩詞,內容是除教材以外的180首古詩詞,充分陶冶了小學生思想情操,培養了學生審美意識,弘揚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8.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誦讀活動。

根據學生年齡結構、心理特點,推薦每個年段學生讀書目錄。通過組織讀書節、親子共讀一本書、爸媽故事會、故事講述大賽、以及書香家庭的評選等書香校園的打造活動,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班級內每月自行組織有關讀書內容的活動,如:介紹我的好書、我讀書我快樂演講、「三國人物故事會」「走進魯迅」、詩歌朗誦會、小組自由組合辦詩集等活動,並指導學生編制圖文並茂的讀書小報在教室的讀書角給予展示,充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閱讀的信心。

9.確立「讀書日」,讓閱讀成為習慣

學生的讀書習慣還需要培養和堅持,我們把每星期二、四確定為 學校的讀書日,並要求全體師生一律進教室安靜地讀書。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促進了全校師生與書相約,以書為友的良好讀書習慣。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加強閱讀實踐研究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