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古典名著與小學語文素養

古典名著與小學語文素養

發布時間:2021-02-26 02:18:41

㈠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人文底蘊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裡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學科素養加上「核心」後,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麼,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不足國家標準的20%。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涉及歷代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碩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餘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狼三則》《愚公移山》《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部分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主要背誦的是宋詞,如《念奴嬌》《雨霖鈴》《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三、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准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而為優秀的習作呢?
1、撰寫、交流讀書筆記,提高寫作水平。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書筆記,經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後,在班上進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和漂書的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書筆記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後共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2、利用媒體資源,激發創作熱情。每次習作,選擇部分同學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我在新浪網和中小學教育資源網上申請的博客yshtxy)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願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寫作慾望被充分激發,會讓創作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徵博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積淀、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㈡ 什麼名著是關於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典名著精髓薈萃。小學生應從小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吸內收民族文容化的智慧,使之發揚傳承。小學生多讀古典名著除了可以提高一定的文化素養外,還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就編排一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我以此為契機指導學生讀古典名著。一、勾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開始學生還不認識古典名著,教師就要想辦法勾起他們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了從一些趣味性強的古典名著開始。結果,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慢慢的激發起來了。讀名著從《百家姓》開始。我是怎樣來的?我為什麼用這個姓?堂號是什麼?我的祖先是誰?一系列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勾起學生的求知

㈢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

一、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

熱愛教育事業,教師就能夠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規律,奉行教書育人的宗旨,積極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2)熱愛學生。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並嚴格要求學生。教師要以自己堅定的信仰去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學生熱愛知識,熱愛生活;以自己樂觀的精神去培育學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質。

(3)熱愛學校。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校,關心學校的發展,教師之間要謙虛禮讓,團結協作。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衛生等習慣,為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勞動習慣、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熱愛所教學科。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方面知識,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上,在探尋最科學、最有效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徑上,在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文化科學素養

(1)語文專業知識。

(2)教育基本理論。

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

(3)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

㈣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 各行各業都非常的重視人才的引進,都需要對人才的能力進行科學的測量、評價,以便進行交流、交換,這就離不開考試。 對當前的學生來說,考試不僅是小學、中學、大學的入學、畢業考試,作為對學習成績和所具能力的評價,各種各樣的考試將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學習必將伴隨一個人終生。 從目前中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最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應試教育,這直接影響到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 他們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是非常奇特的,有時候他們的作文既具有概括性又有誇張性,加了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成分。 通過那些奇妙的想像力,在兒童的筆下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向我們走來。從小學語文考試形式和命題來看,並不能適應兒童的思維和特點,而是在不斷地要求學生適應考試。小學語文考試所要考察的內容應該是一種文化積淀,但在很多情況下都只是用客觀題的考查方式來進行,對於詞語、句子乃至閱讀的考察中選擇題分數值過高。 面對如此龐大的漢語詞彙和語法組合,考試成績中偶然性的因素比較大,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僥幸心理、偷懶意識,而不願認認真真寫字,潛下心來學習。 而且語文的學習應是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學生可以為美好的想像,可以為詩情畫意的語言折服。但許多語文命題,只關注小學語文課本的語段閱讀,實際上是將一篇篇鮮活的課文抽掉靈魂和血肉,成為一個個面目可憎的考點骨架。這樣命題的導向作用,只能讓學生機械記憶知識點。所以綜合來看,目前中國的語文考試存在著很多的弊端,並不能反映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充滿著偶然性因素。這種考試對於還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在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教育場所學校首當其沖的變成了人類競爭的最初戰場。 深重的社會壓力通過父母這個社會杠桿間接的傳導給了天真無邪的小學生,他們被迫放棄了快樂和游戲的天性,置身於應試教育的大潮之中,成為了教育制度的犧牲品。 這種被動的甚至於是強加的不情願的狀態讓孩子們的內心感沖突,很多小學生產生無奈的厭煩焦慮情緒。結果導致了認知、情緒、意志、行為等方面的心理變化,同時也會導致軀體方面的不適,如緊張性頭痛、四肢厥冷、疲乏無力、表淺性胃炎等,學生考試是經常不斷的,這種焦慮情緒持續存在的話,勢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和應對
究竟應該怎麼看待這個考試與學習問題呢?有無折中的實施辦法呢?其實,如果教師意識到目前的新課標教學並能親自參與實踐的話,便可以改變這種被動的應試和快樂的學習之間的尷尬。

(一)教師要學會變通,要找準定位。
既然目前中國的教學方式就是應試教育,這是衡量教育和教學質量的標准,存在就有和理性。因為這種教學能夠保證相對的公平性,所以才能夠被選擇成為最佳的評價方式和人才選拔。在很多方面雖然並不完善,但是目前也無法尋找更為有效地替代方式。 學校和教師顯然還無法與之抗衡,但是在教學之中,教師可以以豐富人文性為基準,通過注重對於文化傳統、對於知識的關注來拓展學生的人文視野。眾多優秀的地方,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高雅的還是通俗的,都向我們展現了豐富的人性美和道德美,展現著人類在生活和生存之中的那種復雜的個性追求、情感體驗和希望寄託,優秀的文化總是包含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情,對自然和人性也是充滿著探究的精神。這對於啟發學生追求真善美,養成良好的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會改變他們對於傳統的機械的語文學習的錯誤認知,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在考試,還要注重成才,這些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更為重要的。

(二)培養語文興趣,實現自我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語文教育學者的在其論著中都提到了這一點。一個學生首先具有了語文的興趣,才會主動進行學習,才會自主地選擇學習。目前的語文應試教學並不能完全的激發學生對於語文內容的興趣,也就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也是造成語文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語文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先進行興趣的培養,學生自己必須積極的端正態度,從自身的興趣出發進行語文學習,先慢慢的建立興趣,慢慢的將閱讀的習慣培養起來,這樣就會有助於考試,在順應學生自身的性情的基礎展開方能收效最佳。 有了興趣的培養,就必須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他們自己進行自己的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願望進行自己的培養,在這種教育之中,當事人既是一個教育者還是一個被教育者,充分的喚醒自我的意識,充分的根據自己的心理和興趣特徵出發。

(三)尋找課外讀物,參加各類語文活動
課外讀物是教材的有效補充,教材由於選擇的經典性能夠帶學生帶來一定的閱讀興趣, 但是這種興趣隨著反復的閱讀就會不斷的降低,其持久性是不長的,而且教材和應試相掛鉤的,是語文應試教育的試驗場。 為了保證這種語文學習興趣的延續,就有必要積極的進行拓展,尋找合適的課外讀物,夏丏尊先生非常的支持這個看法,認為「課外讀物是教材閱讀的升華。 課外讀物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情感體驗,可以更好地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滿足學生不同差異性體驗,從而為閱讀教學形成一個包裹,更好地指點課內閱讀。 」語文學習也是一種實踐性參與程度比較高的教學,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要高度的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語文教育的融合也要納入到實踐性的范疇之中來,只有在不斷地實踐參與之中,才能夠讓活動在心靈之中得到強化,鞏固美感的影響力,可以積極的把實踐融入到課堂之外,讓學生有更高的參與熱情,學生參與到各種戶外的讀書活動之中,可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朗讀教學,獲取更為充分的審美體驗,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現在學校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團體,像學校的讀書會讀書角等學校組織團體,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一起閱讀,並在閱讀中得到藝術提升和思想的升華,還可以培養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意識。

㈤ 你認為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哪些兒童文學素養

欲求教好書,必先復做制讀書人。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即語文文化理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廣泛涉獵經典童話名著。教師只有了一定寬度和深度的閱讀,才能口吐蓮花,妙語連珠,才能讓我們的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訓練場,更是傳遞思想,啟迪智慧,充滿人文情懷和生命活力的大課堂。 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結合文化理論知識,做些課堂內外的小游戲,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

除此之外,還要具有心靈美,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孩子,這種純粹的精神猶為可貴,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只有教師首先具備了心靈美,對孩子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要有高尚的情操,才能與兒童們有思想上和心靈上的交流;

性格隨和,如能心懷一顆童心,愛說愛笑愛唱,逗樂孩子並與他們完成一片就更好了。

㈥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

一、在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中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講授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講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我讓學生收集描友誼的詩句;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句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分抽選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上課時,我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依靠文本、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來培養學生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最終達成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地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感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周國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非常低,粗略估計平均閱讀量應在國家出台標準的20%以下。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為了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我採用買、捐書、漂書等多種形式。)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選擇背誦一首詩歌(可以是古代詩詞,也可以是現當代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上台背誦並和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利用顯示頻展示)。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范圍涉及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既有古代的經典,也有現當代的佳作。《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芣苢》《木瓜》《碩鼠》《蒹葭》《桃夭》《子衿》《河廣》《式微》等,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篇目、《子魚論戰》《狼三則》《愚公移山》《聽穎師彈琴》《陋室銘》《出師表》《孫子兵法》《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在鄧人涵、成超、梁鏵文等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背誦的宋詞篇目有《念奴嬌》《玉蝴蝶》《雨霖鈴》《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滿江紅小住京華》《慶清朝慢》《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用兩個月時間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三、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准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而為優秀的習作呢?
1、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後感,經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後,在班上進行讀後感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和漂書的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後感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後共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2、每次習作,我會選擇部分同學(盡量不重復)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我在新浪網和中小學教育資源網上申請的博客yshtxy)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願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寫作慾望被充分激發,就會一直堅持寫下去,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徵博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㈦ 如何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什麼是「語文素養」呢?按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說法,「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哪裡來》)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也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學科素養加上「核心」後,除了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之外,還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趙福樓《談談語文核心素養》)由此,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那麼,作為一名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實踐過程: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學生對未知的知識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因此,相對於簡單機械的抄寫,他們對這樣的作業更感興趣。譬如在學習三年級下期第2課和29課《古詩兩首》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春天和月亮的詩句;學習四年級上期第1課《觀潮》時,讓學生收集寫景狀物的經典散文;學習五年級上期第6課《梅花魂》時,讓學生收集描寫梅花和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等。在學生充分准備的基礎上,上課時請學生誦讀、展示。這樣的作業既能培養學生收集、甄選資料的能力,又能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加學生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文修養。

2、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譬如,在講四年級上期《搭石》這篇課文時,我就採用了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講台上放上幾張白紙作為搭石,告訴孩子們白紙以外的區域就是溪水,讓三五個孩子跟著我一起走搭石。學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師一起表演,情緒高漲,紛紛踴躍爭取。在再現情境的過程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同學與我配合默契,提腳、落腳,動作協調一致,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協調美和韻律美時。另一組同學表演時,我幾次故意打亂腳步,讓後面的孩子步伐大亂,紛紛掉進溪水中。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體會到過搭石時的有序和動作的整齊劃一,感受到村民心靈之美、民風淳樸之美。這樣的學習,生動活潑,很自然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情懷。

二、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都是幾代大家積累流傳下來,經過專家們認真篩選甄別的,在遣詞造句等方面堪稱範本的佳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會要求學生對其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讀以至成誦。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容易理解課文內涵,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盲女孩安靜雙手攏住蝴蝶和放飛蝴蝶的片段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也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然而,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閱讀量不足國家標準的20%。為了幫助孩子們補充文學名著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會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數年來,所教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傲慢與偏見》《紅與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動物小說》《夏洛的網》《綠山牆的安妮》《海底兩萬里》《老人與海》等數十部中外名著都成為孩子們如飢似渴的閱讀對象。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教,可以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自由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學生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幾年下來,孩子們經典詩文的積累相當驚人,涉及歷代詩詞歌賦文等多種形式。《詩經》中的重要篇目如《關雎》《相鼠》《碩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餘篇,大部分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長篇巨制部分同學也能出口能誦。古代經典散文如《資治通鑒》(部分)《狼三則》《愚公移山》《陋室銘》《出師表》《愛蓮說》《誡子書》等也出現部分同學的背誦篇目里。徐榮婷等同學主要背誦的是宋詞,如《念奴嬌》《雨霖鈴》《聲聲慢》《鵲橋仙》《水調歌頭》等數十首。廖尉翰同學背誦的主要是《增廣賢文》章節。何俊毅同學背完了一本《毛澤東詩詞》。現代詩人中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餘光中的《鄉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歡的篇目。

課堂閱讀和課外經典詩文的積累教學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方面的積累和精神積淀,還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在「潤物細無聲」中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秀詞句少,書寫、語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學識修養、人格修養。

三、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作家」。《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習作教學准確定性,為習作教學的改革鋪平了道路。寫作既是課程標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素養蘊含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的重要的呈現載體。在廣泛閱讀和積累的而基礎上,學生們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文學底蘊。那麼,如何讓孩子們能夠將厚積的文學、知識內涵薄發而為優秀的習作呢?

1、撰寫、交流讀書筆記,提高寫作水平。結合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要求每個孩子每讀完一本書都要至少完成一篇有質量的讀書筆記,經過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後,在班上進行讀書筆記交流活動。因為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借閱和漂書的方式得到書籍的,所以往往一本書同時有幾個閱讀者,不同的讀者寫出的讀書筆記又各不相同,這樣的交流活動對幫助孩子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幾年下來,孩子們先後共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2、利用媒體資源,激發創作熱情。每次習作,選擇部分同學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我也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我在新浪網和中小學教育資源網上申請的博客yshtxy)進行交流展示。孩子們很重視這樣的機會,他們往往會把這樣的機會視著一種榮譽而對老師充滿親近之情。這樣的舉措使孩子們寫作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會願意主動去寫更棒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寫作慾望被充分激發,會讓創作成為自發的行為。

經過數年的堅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級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和語文能力有明顯的進步,課外閱讀和積累方面也明顯超出同齡的孩子,部分同學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詩;作文思路清晰,文筆流暢,旁徵博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實踐活動,為孩子們在文學積淀、文章修養和文風、情趣風格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㈧ 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語文素養要讀哪些書

語文素養嘛,當然第一要讀文學史,再讀一些教法類和教育學的書,還有教育家們的著作,比如蘇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書.

㈨ 如何指導小學生讀古典名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典名著精髓薈萃。小學生應從小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之發揚傳承。小學生多讀古典名著除了可以提高一定的文化素養外,還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就編排一組「中國古典名著之旅」。我以此為契機指導學生讀古典名著。一、勾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開始學生還不認識古典名著,教師就要想辦法勾起他們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了從一些趣味性強的古典名著開始。結果,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慢慢的激發起來了。讀名著從《百家姓》開始。我是怎樣來的?我為什麼用這個姓?堂號是什麼?我的祖先是誰?一系列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勾起學生的求知慾望。然後告訴學生看那本書可以找到答案,把掌握的知識告訴親友,並結合第六組「綜合性學習」做一期「手抄報」展覽(同姓的一齊做)。學生從動手中得到了相關的知識,頓時從自己的收獲中邁出喜愛古典名著的第一步。讀名著從人物開始。每部古典名著都有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水滸傳》中「及時雨」是誰?「浪里白條」又是誰?為什麼叫這個綽號?《隋唐演義》中誰是英雄榜中第一條好漢?他用什麼兵器?接著呢?《西遊記》中為什麼會出現了哪么多妖魔鬼怪?他們想干什麼?請你給你喜歡的名著列一個「英雄榜」或者「兵器譜」之類的排名,並簡要說說排列的理由。學生們在討論中更喜愛古典名著了。讀名著從成語、諺語等開始。許多成語、諺語都是從一些古典的文學作品中引申出來的。例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這些話語背後都有一段故事的。開個故事會,看看誰是「小博士」,誰的知識最淵博。讀名著從歷史典故開始。歷史典故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的。好像辦喜事為什麼要貼「囍」?過年的「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為什麼農歷一月要叫正月,和誰有關呢?讓學生自己試著尋找收集。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辦本《故事會》互相交流傳閱。這樣,就能把古典名著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讀名著從影視開始。不少古典名著都拍攝成影視作品,但同時也加入一些誇張歪曲的元素,誤導青少年。《西遊記》就出現了許多版本,什麼央視版、搞笑版、港台版、Q版等。哪一個才正宗呢?讓學生「看電視、讀原著、試對比、找穿幫」。這樣做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提高學生的辨別是非能力。二、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古典名著篇幅之長,人物之多,關系之復雜,語言之精妙,成年人也不容易弄清弄懂,更何況是小學生。所以指導學生在讀書時一定要作筆記:記人物,記情節,記優美詞句。從小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有條理地讀書,收獲也會更多。不喜歡的不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讓學生做喜歡的事,讀喜歡的書。每個學生的興趣不一樣,喜歡讀的書也不一樣,讓他們自由的讀,讓他們的思想自由馳騁,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許多名人講起成功的經歷就是得益於小時候的讀書,從小接觸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並為之奮斗終身。讀一次的不算讀。這是我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像四大名著之類的巨著,不讀幾次,恐怕連主要的人物都弄不清,情節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說懂其精髓。不同時期、不同經歷同讀一部書,理解不同,收獲也不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提高小學生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加大課外閱讀量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不但要引導好,還要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才華的平台,讓學生繼續保持這種興趣,使祖國的燦爛文化得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㈩ 小學語文應從哪些方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的主要有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度。

閱讀全文

與古典名著與小學語文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