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初中語文單元導語

人教版初中語文單元導語

發布時間:2021-02-26 00:54:13

1. 七年級語文上冊整體備課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整體教學(第1課時)
一、單元教學目標設定
1、會寫34個生字、會認20個生字、正確讀寫29個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
3、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本組教材用10課時。
二、單元內容分析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本組以秋天為專題,由4篇課文組成。《古詩兩首》《風箏》《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有的表達了在秋天裡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有的記敘了孩子們在秋天裡活動的歡樂;有的描寫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聲音,都會使人們心中產生不同於對其他季節的感受。
本組課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組教學的一個重點。
第二,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第三,本組教材無論是導語、課文,還是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都是緊緊圍繞有關秋天這個專題編排設計的,教學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學相互關連,緊密配合,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如,導語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筆,描繪我們心中的秋天」,是為語文園地中的習作提出了學習的准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秋天,畫一幅秋天的圖畫。
三、重難點分析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本組以秋天為專題,由4篇課文組成。《古詩兩首》《風箏》《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
本組課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將秋天的特色描寫出來,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組教學的一個重點。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適於朗讀的訓練,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秋天的韻味,讀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讀、背誦中,積累語言。
四、課文內容預習
10風箏
教材簡說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致的心理描寫是這篇課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們心情的變化是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的。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難點是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設計思路
童心童趣是這篇課文的鮮明特色,也是需要重點引導學生細心感受的內容。課文開門見山點明,做風箏和放風箏是「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風箏顯然給童年的「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樂趣可以從文中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看出來,這些心情變化是通過具體事例及一些動作、神態的描寫來表現的。
11秋天的雨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准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編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這也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設計思路
1.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個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總結;前四個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又是這一段的總啟,下面分別進行分述,課文的結構非常整齊。
2.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詞語的理解。多數詞語可以聯系語言環境來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繽紛指的是什麼意思了。12聽聽,秋的聲音
教材簡說
本課是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裡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從秋天所特有的聲音中,體味秋天獨特的風情。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教學重點是:從秋天的音響中,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中濃濃的秋情。
設計思路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要求與精讀課文有著明顯的不同。課文前面有一段連接語,課文學習之前要先引導學生閱讀這段連接語,以明確學習要求。
2.初讀詩歌。應著重解決兩方面的問題:(1)運用前面幾篇課文里學過的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2)了解詩中講了哪些事物的聲音。詩中從兩方面寫了秋天的聲音,一種是具體可感的聲音。像一、二、三、四節中寫的,落葉、昆蟲、大雁、唱歌等聲音;另一種是可心領神會而不可聞的無聲的聲音,其實是秋景給人的感受。像最後兩節中寫的秋天的聲音。
2.這首詩歌就是通過秋天的聲音來體現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寫秋天的詩歌,舉行贊美秋天的詩歌朗誦會。
五、小組交流、讀書、提問題
小結:

反思:

第三單元基礎知識訓練(第2課時)
學習目標:
一、掌握本單元重要字詞,會說會寫。
二、學習古詩的讀法,要讀出感情。
三、學習本單元遣詞造句的寫法,體會文章中作者感情。
教學流程:
一、掌握字詞
第九課: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
第十課:精、希、卻、依、拼、命、奔、村、抖喪、磨、坊
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拚命、奔跑、抖動、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
磨坊、繼續、垂頭喪氣、村子
第十一課:扇、枚、郵、爽、柿、仙、梨、菠、蘿、糧、緊、楊
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仙子、菠蘿、氣味、香甜、糧食、加緊、油亮亮、楊樹、豐收
二、古詩讀法訓練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要發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根據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三、重點研討
1、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2、能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體會本單元文章作者在譴詞造句方面的特點。
4、邊讀邊想,能交流體會,自己創作詩歌。
5、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6、搜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四、學生提問題,師生交流解決。

2. 初中語文<<我的老師>>說課稿

《我的老師》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我的老師》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憶了兒童時代生活在老師身邊的幾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師美好的心靈。作者是用童心來回憶往事的,在敘事中融入了兒童自然而純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動、感人。在它的前面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都德的《最後一課》,後面有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還有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它位居正中,與整個單元融為一體。第一單元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第二單元則由家庭走向學校,從國內到國外,從私塾到大學,學生的眼界在逐漸地開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初一第一冊的教學任務是要求學生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表達能力。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所談到的老師,對兒童都起到了終生的影響作用,他們不但學識淵博、為人正直,而且愛憎分明,對真善美執著地追求。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為體現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這一特點,我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1.體會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3.詞句的揣摩。學習重點確定為: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難點為: 理解、揣摩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製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 朗讀感受法

《我的老師》作者用兒童純真的心理回憶和蔡老師接觸過程的七件小事,有強烈的親和力。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的親師之中,感悟那深摯的師生之情。

3、 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 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三、教材處理

學習本課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指導朗讀,學生質疑探究。第二課時,學生討論明確看法。兩個課時的內容可以穿插進行,具體操作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

四、 說教學程序

1、 導入 新課。

有人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像蠟燭,照亮了學生前進的道路。」「老師是人梯,載著學生攀登科學的高峰。」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小學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的吧!誰來說一說呢?(讓學生踴躍發言)好,今天,我們學習的也是一篇關於老師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蔡芸芝先生的《我的老師》。

這里運用的是「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必須要進行情境誘導,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進而主動學習,實現目標。因為相類人物能喚起學生無限豐富的聯想。這里讓初一的新生回憶他們剛離別不久的小學老師,口頭描述老師的形象和事跡,學生們絕對有興致侃侃而談,話語當中也會飽含記憶猶新的深情。此時此刻,再順勢而發,引導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

2、朗讀感知

①聽課文錄音(感受課文流露的真情,同時給每個自然段標序號並給生字注音)

②師生共同朗讀課文(與學生共同感知,因為教師也是學習的參予者。朗讀前提醒學生注意用兒童的口吻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

3、概括課文的大意(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題;默讀過程有什麼疑難的問題或感觸很深的想法記錄下來。

學生有可能提到以下問題:

①蔡老師是位女教師,為什麼要把她稱為先生呢?

②課文第一部分寫蔡老師在「我」的記憶里總的印象是什麼?「溫柔」和「美麗」分別從什麼方面寫的?

③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它的次序可以打亂嗎?(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來了解文章的思路、脈絡、感情線索等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復述「夢里尋師」一事,充分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摯愛之情)

④「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全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里為什麼改用第二人稱?這樣一篇文章的人稱前後不一致可以嗎?

⑤「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點的兩個詞能否互換?為什麼?

⑥「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改為「我很想再見到我的蔡老師。」有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⑦一般說來,小孩子都盼望著假期的到來,為什麼說「至於暑假,對於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

⑧「在一個孩子的眼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為什麼說是「在一個孩子的眼裡」?

⑨在看老師寫字這一件事中,「不由得圍了上去」、「默默地看」、「連握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等語句表現了我們對老師的怎樣的感情?(老師對孩子的影響)

⑩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引出本文的主旨: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

對於這些問題,可以用遞紙條的方式交給老師,老師把它集中、歸納,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利用實物投影交給學生討論,遇上爭議較大的問題,老師再給予引導明確。在討論第③題時,④⑤⑥⑦⑧⑨⑩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滲透進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本課的學習目標得以實現,學習重點和難點也能得到突破。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最後再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獲,以及課後寫一篇關於老師的回憶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這個環節當中,老師扮演的是一個主持人的角色。

五、說板書設計

老師假裝發怒

老師教我們跳舞

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 略寫 老師愛學生

蔡老師 老師教我們讀詩

溫柔美麗 我們看老師寫字 學生愛老師

老師排除小糾紛

我夢里尋師 詳寫

感情線索:回憶、依戀、思念蔡老師

這樣的板書重點突出,讓人一目瞭然。

3. 初三語文下冊(人教版) 第五單元的文言文全部翻譯。

考點分析與備考建議
【考點分析】
近年來,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基本篇目的作者及朝代; 2.常見重點文言實詞的音、形、義;
3.重點語句的背誦與翻譯; 4.把握文章重點,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 6.開放性試題。
隨著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預計今後中考對文言知識的考查將會有較大變化:
(1)主觀題型增多,單純選擇題減少;(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增多;(3)所選文言文語段逐步走向課外,或課內外結合;(4)題目分量增大,會出現少量的開放型試題;(5)根據新大綱、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各地在中考文言文測試中會相應降低難度,同時可能加大古詩文的背誦、默寫試題的分量。
【備考建議】
一、基礎要牢固,運用要靈活。
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必須夯實基礎,特別要注意對字詞的理解、記憶。有了牢固的基礎,考試中才能靈活運用。
二、把握斷句停頓的節奏。
誦讀文言文時有時要在句中停頓,就必須辨清語意和結構,使讀音上的停頓和語意及語言結構一致。如:」今齊地方千里「就應讀成」今齊地/方千里「。
三、注意文言語句的翻譯。
1.翻譯的原則
文言文的翻譯,一般要遵循「信」、「達」、「雅」三原則。「信」就是譯文要忠實於原文;「達」就是譯文要明白通順;「雅」就是譯文要文筆生動優美。
2.翻譯的方法
翻譯文言文,有兩種方法,即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就是按照文言文的詞語和語法結構,用現代漢語一一對應地翻譯出來。不便於直譯的,可以聯繫上下文,根據需要,輔之以意譯。也就是說,在翻譯時,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3.注意問題:首先是譯句不能脫離原文、原句的意思,必須忠實地表達願意。其次,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要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第三,文言文多省略,翻譯時要補充。最後,專有名詞不翻譯。
四、把握意脈,突出整體理解。
考卷中的文言文閱讀理解,大都是對句子含義、句子作用(在文中的地位)、句子語氣、句子表達效果(含品析)和對文段中心意思、思想傾向、文章結構、表達方式等的分析理解。所謂把握譯脈,就是對全文的中心意思、結構線索要胸中有數,這是整體理解的第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是對句、段的分析不能就句論句、就段論段,要統觀全局,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要將詞(關鍵詞)、句、段,段與全文的主旨、作者的思想傾向、時代背景聯系起來,綜合理解。不能架空分析,牽強附會。在分析過程中可運用聯系、比較法。
唐山市友誼中學 李國金
真題解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1.下邊加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今齊地方千里(地域,表處所) B.朝服衣冠,窺鏡(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2.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B.暮寢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3.文中鄒忌從與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國的道理是:
答: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線的句子在表達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5.將下邊這兩個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②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解析】第1題是對文中重點實詞的考查,要在平常學習時將其掌握。第2題中涉及的「之」有多種用法,可以作代詞,可以作助詞「的」,可以表賓語前置,可以用於主謂間取消獨立性,可以作動詞「去、往」等,例句中的「之」為代詞,與B項相同。第3題是對文章理解的考查,涉及到文章的中心。第4題則是對鄒忌進諫的語言技巧的考查,側重於語勢和論證關系角度。第5題屬翻譯句子,並不復雜。
答案:
1.A 2.B 3.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讓人們敢於說真話,這樣才能實現大志。(答對其中一方面即可)
4.使用排比句,營造了一種步步逼近的語勢,一環扣一環,給人以無可辯駁的感覺,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從語勢與論證關繫上談即可)
5.①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
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重點落實「孰與」「謂」「於」等詞,譯句符合句式特點即可)

唐山市友誼中學 黃傑
專題研究
一、《鄒忌諷齊王納諫》寫法賞鑒
1.用設喻的方法講述道理。
鄒忌勸說齊王廣開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樣正面講道理,而是用一段具體的家庭瑣事為譬喻來闡明「納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具體形象地刻畫人物。
如寫鄒忌,先是「朝服衣冠,窺鏡」,然後是問妻、問妾、問客;見到徐公,先是「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再是「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最後是「暮寢而思之」;人物的動作心理,無不刻畫入微。
3.語言簡練生動。
一篇300多字的短文,從家事說到國事。寫人物,聲貌畢肖;敘事實,曲折引人;用語言,簡潔生動,如:「於是入朝見威王曰:……」幾個字就交代了朝見的過程,省去了進見的「導語」,開門見山地直陳其事。齊王聽了諫辭以後,只用一個「善」字就寫出了齊王納諫的決心。威王下令納諫以後,只三十來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說明了納諫後發生的巨大變化。納諫的效果,只寫鄰國動態,省去國內情況,這些都是異常簡潔的。再看語言的生動: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卻各不相同,文字錯綜,毫不呆板。
4.別致精巧的層次結構。
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很別致,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於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又是三層。上賞、中賞、下賞,是三層;「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又是三層。這些都是比較容易識記的。在看,鄒忌自以為美於徐公這一事件的發展,在時間上是三層:「朝」、「旦日」、「明日」是也。鄒忌的思想轉變過程也是三層:「孰視之,自以為不如」是第一層;「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是第二層;然後到「暮寢而思之」是第三層,找出了矛盾的焦點。全部事態的發展也是三層:鄒忌現身說法進行諷諫是第一層;齊威王「下令」廣泛徵求意見是第二層;最後使鄰近的諸侯國都來入朝,「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是第三層。
二、《愚公移山》中生動形象的細節描寫
這篇寓言中有不少的細節描寫,它不僅增加了故事的生動性,而且也為突出文章主旨起了重要的作用。
當愚公提出「吾與汝畢力平險」後,家人「雜然相許」,一個「雜然」道出了大家熱情之高。可見,愚公的主張得人心!愚公率領三個人,「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箕畚」一詞,交代了工具之簡單而落後。愚公的堅定意志由此可見!鄰人京城氏之遺男「跳往助之」,一個動作細節「跳」,既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又道出了其熱心參與的態度。可見愚公移山不僅家人贊同,群眾也支持!「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一個神態細節「笑」,讓讀者看到了智叟可掬的自作聰明之態;「北山愚公長息曰」,一個「長息」,寫出了愚公早已成竹在胸。二者對比,突出了愚公不畏艱險的精神!

4. 初中語文課文教案怎麼寫

教案(教學方案)即預設的教學實施計劃。編寫教案必須以鑽研教材、充分備課為基礎。教案的構成包括總案(也叫做「總貌」)和分案(分課時教案)兩部分。總案是一個課題的總的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時數、預習內容和要求」等項內容;分案指每一課時的教學實施方案,主要有「教學要點、教學過程和內容、板書設計」等項目。

按詳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詳案、簡案之分。詳案接近於講稿,不僅寫出問題解析的內容要點,還寫出講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語言。簡案只列明各環節、具體步驟及其內容要點,講述語言則從略。

教案的寫法有基本的格式,但實際工作中的教案可以有種種的便於施教的寫法。新教師宜按規范格式寫詳案。教案的呈現形式有文本式和表格式兩種,但內容是一樣的。

按照教學規范,不論什麼課型,上課前都應編寫教案。下面主要介紹閱讀課教案的基本項目和寫法(作文課教案主要在「教學過程和內容」部分有區別)。

課題(居中書寫)

——即所教課文的題目,如「社戲」。一般不須註明課文作者姓名。

教學目標:

——即通過本篇課文教學,期望學生達到的語文知識能力、語文學習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具體結果。教學目標要具體,忌浮泛。一般說來,語文教學目標的陳述有四個基本要素:行為主體(可省略)、行為動詞、行為條件、表現程度。如某教師擬設的《背影》閱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抒發的深沉的父子之情。

2、體會本文樸素真摯的語言特色。

3、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目標通常以省略主語的無主句表述。但是,省去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非教師。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不同情況,重、難點可分述亦可合一;與教學目標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但往往與目標有較密切的聯系。重、難點的陳述角度(隱含的主語)也因具體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教學方法:

——本課題教學所用的主要方法。宜用規范表述,如「講讀法」。運用多種方法的,列述其主要者,如「講讀法,輔以討論法」。不必展開說明。

教學時數:

——本課題教學的計劃時數。如「2課時」。

預習內容和要求:

——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具體要求,未安排預習則無此項目。

根據實際情況,還可在「預習內容」前增列「教具」等項目。

接下去是分案。分案部分的頁面可分為兩個區域:在右側留出1/3寬的縱向空間,作為「板書內容」欄,列出伴隨教學進程出現的板書內容。

第×課時

教學要點:

——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主要內容,其實質是本課時的「總案」。教學要點的表述應具體、切實、扼要。如教學僅1課時,則無須標注「第×課時」,「教學要點」也可省略。

根據需要,這里還可增列「教學設想」、「多媒體手段」等項目。

教學過程和內容:

——也稱「教學內容和步驟」。按預設的教學進程,依次列述教學各環節、步驟及其具體內容。總案所設的目標、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等預想,應在分課時教案中加以落實。分課時教學過程和內容的安排的時間長度應在45分鍾內。

各步驟中包括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選用的教學方法。具體的步驟大體有:一、檢查預習或復習舊課;二、導入新課,導入語應精心擬制,能較好起到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的作用;三、學習新課(或講讀新課),此部分應按實際環節實寫詳列,如介紹時代背景、朗讀全文、齊讀第×段、討論××問題、講解或分析××部分(或問題);如有討論或提問,除列出所提問題外,還應寫上執教者預設的講述內容。四、小結。五、課堂練習。六、布置作業。以上環節可有所變通。「學習新課」部分應做到綱目清楚,條理分明。尤應注意正確使用層次序號。

附:板書設計

——即關於預設的板書內容在黑板上最終形成的結構狀態。通常指主體板書,有時也包括預設的輔助板書(如語文知識要點、作家作品常識等),但不包括教學中的臨時板書。

板書內容應揭示出課文精要所在,體現教學基本思路,能幫助學生理清教學內容、把握重點,便於記錄、利於記憶。

板書設計講究直觀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美感效果),以簡潔為上。主體板書安排在黑板中間的主要區域,左右兩端安排輔助板書或臨時板書。

一般情況下,板書按課時設計。如果有課題的統一板書設計,也可附列於最後課時的末尾。

下面是我院某學生實習時實際執教的教案及課堂簡要實錄,含總案和第一課時分案。附上供參考。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學目標:

1、了解全文氣勢雄渾的特點,學習本文敘事簡潔、語言洗煉、詳略得當、夾敘夾議的寫法。

2、了解新聞的文體特徵及結構特點。

教學重點:

1、氣勢雄渾特點;

2、新聞的結構特點。

教學方法:

講讀法、提問法

教學時數:

2課時

預習要求:

熟讀全文,感受它的氣勢,查詢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1、檢查預習作業。

2、提問法導入。

3、介紹新聞的有關知識(定義;四個特點;結構五部分;消息六要素)。

4、解題(氣勢)。

5、背景介紹。

6、課文講讀(電頭、導語、氣勢)。

7、小結。

8、布置作業。

(按:此為備忘式要點。)

二、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預習:

1、請同學上台給生字詞注音:

荻、銳不可當、殲滅、要塞、阻塞、堵塞

2、正音、正字、正義

荻港 dí 銳不可當dāng

獲得 huò 當真dàng

殲滅jiān 要塞sài

阡陌 qiān 阻塞sāi

纖維 xiān 堵塞sāi

敷衍塞責sè

(二)講讀新課

1、導入:

同學們,一個星期前我給大家朗讀了關於美國9·11事件的報道,這一個多星期來,同學們一定又看了不少新聞,下面請幾位同學談一談,這一個星期來他看過哪些新聞,看誰知道的事件最多!

(按:從近期重大新聞入手,導入簡潔。)

2、介紹新聞的有關知識:

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進入一個新的單元——新聞單元了,我們所說的「新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不同的概念。廣義的「新聞」泛指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關於現實情況的報道文章,包括消息、新聞評論、通訊、社論、典型報告等;狹義的新聞指簡要、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又稱「消息」,下面,請同學們翻到課本P165,把消息的定義劃下來,通過這個「消息」的定義並結合大家所看過的新聞,大家想一想,新聞(消息)有哪幾個特點?(按:實際授課還引入「街談巷義」對比,並由學生議論、歸納)

明確:1、內容真實 2、迅速及時 3、有價值 4、簡明扼要(板書)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消息的結構有五個部分,都是哪五部分呢?(學生回答)不清楚的同學請看課後練習題第二題。那消息的六要素又是什麼呢?(學生回答)(人物、時間、地點、事件)這同時也是?(記敘文的六要素)。

3、解題

現在開始講讀課文。這則消息的標題是——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是一個什麼句子?(主謂句)主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謂語?(橫渡長江)說明的對象?(人民解放軍)數量?(百萬)地點?(長江)標題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百萬、橫渡)這個標題准確、簡煉地概括了內容,可謂「點晴之筆」或者說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按:提出氣勢提問,抓到本篇要妙。當堂學生齊聲回答:橫渡,百萬;執教者還臨場發揮,板書兩行字: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標題是文章的眼睛。)

4、電頭及導語講讀(插入時代背景、朗讀全文,感受全文氣勢、情感):

(1)下面請大家注意注釋①,再看看課文的第一行「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這叫「電頭」,說明了消息的來源地點?(新華社)時間?(22日22時),體現了消息的什麼特點?(迅速及時)

(2)大家知不知道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淮海、遼沈、平津)1949年初三大戰役結束,我人民解放軍殲敵一百多萬,取得全國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垂死掙扎,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的苦心經營之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總司令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人民解放軍於該日凌晨發起了渡江戰役。22日2時,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同志撰寫的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報道了中路軍萬船齊發、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的戰況。22日夜,毛主席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按:此處插入時代背景,設計得好。實際授課改為提問,學生爭先恐後回答,末了,又引導學生用「勝利在望,勢如破竹」八字歸納。)

(3)下面請一位同學充當我新華社的播音員,為我們朗讀一下課文,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表現出對我解放軍取得碩碩戰果的喜悅之情和我軍勝利在望、勢如破竹的昂揚風貌。其他同學注意思考一下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按:朗讀與文章特點「氣勢」結合,與情感體驗結合,好。當時一生讀後,全場鼓掌。)

(4)請一位同學回答課文的劃分。(導語、主體)

導語:第①、②句。主體:第③句到完。

(5)導語中,哪一句話表現了參加戰役的人數之多?(「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說明戰線之長的是?(「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表現了攻勢之凌厲的是?(「沖破敵陣」)寫出了渡江范圍之廣的是?(「西起」「東至」)。短短兩句話,概括了報道的全部內容,展現了文章的氣勢,語言簡潔流煉,體現了新聞簡明扼要的特點。(按:此設計最好,再談氣勢,卻非簡單重復,而是進入分析,分析遺詞造句如何表現出了氣勢雄渾、勢如破竹。執教育還將「人數之多」「戰線之長」「攻勢之凌厲」「范圍之廣」寫到黑板上,每寫一句,學生齊聲回答文中相應句子,真有點群情激動。)

(6)齊讀導語,加深體會(按:(6)緊接(5)而來,再次感受文章的特點和用筆的要妙。當時朗讀效果甚佳,教學達到一個高潮。)

5、歸納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新聞的相關知識,有新聞的四個特點,消息結構的五部分,消息的六要素(集體回答),我們還學習了課文的電頭和導語,了解了消息「迅速及時」和「簡明扼要」兩個特點是如何體現在具體的作品中,文章的雄渾氣勢如何體現在標題和導語中。

6、布置作業:

①把生字詞注音一遍,抄五遍;②做課後練習三、四;③體會主體部分「勢如破竹」「氣勢磅礴」的特點,以便第二課的討論。

(三)板書設計

(此從略)

(按:「氣勢磅礴」或「氣勢雄渾」,是這篇新聞的主要特點。授課者自始至終注意把握這一點,處處呼應。這就是 「美」在此處,「美」的發現。授課者還不自覺運用了文體學的文本分析理論。知識、能力、情感也都有體現。教學內容重點突出,簡明得當,教學活動豐富,「朗讀」處理得好,「問題」設計得好,教師解讀點撥的語言也准備得好。教學環節完整,教案內容條理很清楚,操作性強。)

5.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有哪些

培養興趣,增強動力等。

1、作為老師,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於閱讀的認識,增強內在驅動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讀出情感,讀出事理。

2、另一方面,要經常鼓勵學生多讀好書,寫好讀書筆記,及時整理讀書心得,在廣取搏采、提高閱讀能力、增進修養的同時,提升個人的閱讀品位。

3、雖然大的社會環境不太理想,讀書的氛圍並不濃,但我們可以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內營造相對濃厚的讀書氛圍。學校有圖書館,庫存豐富,不妨定期向學生開放,周末可全天開放;開設閱覽課,每周必讀;建立班級圖書角等。

4、舉辦活動可以展示閱讀成果,促進群體的閱讀,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例如,可以藉助學校的現有資源,定期主辦讀書報告會,以此為平台,請專家講,請老師講,請學生講,以思維碰撞思維,以視野擴大視野,以情感強化情感,將讀書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注意事項: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規定:

1、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創設具體的語境進行自主探究無疑至關重要的一點。

2、無論是「課標」還是「考試說明」,都有這樣的要求,正確識記常用漢字的讀音、字形、字義,並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理解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意義與作用,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一點正是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必然要求。

3、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課堂面貌,讓學生輕松學習,簡化低效、繁瑣的教學環節,騰出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交流和感悟,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話,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6. 初中語文《中學生如何閱讀小說》單元教學設計以

7. 初中單元教學設計的優勢有哪些

語文教學中常見這樣的情況:辛辛苦苦准備了一堂課,滿腔熱忱進課堂,但學生聽專課時卻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厭屬倦感.備課時花了大氣力,應該是種瓜能得瓜,種豆能得豆,為什麼在實際教學中卻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呢?其中原因很多,但最為重要的可能是教師備課時。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初中語文單元導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