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案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25 22:39:58

⑴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近年來,綜合性學習單元,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為體現課程標准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單元設置,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實驗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它給語文教學所帶來的嶄新氣象和勃勃生機,如同課程專家呂達先生所預言的那樣:在我國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但學校教育將要產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確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統整性、要力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唯智主義。要突破傳統狹隘的語文學科課程觀,防止語文綜合性學習唯語文傾向。 語文綜合性學習統整性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學習方法的系統性、學習功能的整合性。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從學習內容上看,語文學習片面強調書本特別是課本的學習;從學習方法上看,過於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機械訓練;從學習功能上看,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割裂失衡,語文知識、技能的學習與人的整體發展相體離。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基於語文的綜合性特點和人的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需要,旨在實現語文學習對學生素質的整體優化、全面提高。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既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也不同於以往的語文課外活動。其主要區別就在於:在學習內容上,不再拘泥於語文學科,而是要關注、關涉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藝術、道德各個領域;在方法途徑上,不再單單通過語文活動或情境模擬來達成某項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與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現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不僅運用傳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借鑒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開展語文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實際情境中、社會實踐中、生活體驗中養育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達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如果用這一觀點來考察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驗狀況,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狹隘的語文教學觀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制約著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開展與展開。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基本上還沒有擺脫以前語文課外活動的思維框架和活動模式,語文綜合性學習還局限於對某一技能的活動演練,只在提高學生語文某項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老師在組織教學這就是我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活動目標定位在口頭作文訓練上。如果作為語文課外活動,這樣的定位也未嘗不可,但是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這樣的目標定位就單一狹隘了。實際上,以這就是我這一主題作為七年級(初一)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是有其特別的內涵和用意的,除了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外,至少還應容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⑴結合課文學習──這一單元以人生、生命為主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豐贍的過程中發現、體悟生命的價值。 ⑵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在尋求別人理解的過程中理解別人,進而學會共處。 ⑶在各種情境中,學會調適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語舉止,學習在各種社會活動情境中發展自己,得體地推薦自己。 2、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情景作文的一種形式,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只是為了寫作收集資料、積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師在組織實施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課文中設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媽媽的嘮叨三個情境看成是為作文而設置的活動主題,把這一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完全上成了活動作文課。在這一觀念下展開活動,學生勢必為作文而選擇活動主題,為作文而收集、取捨素材,為作文而製造故事。實際上,這里的三個活動(可任選其一)盡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惟一目的,或者說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動結果的一種呈現形式,只是為教師評價或學生評價提供一種手段。當然也不排除通過作文來實現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設置這一單元還有以下幾個期望: ⑴培養學生探討、追尋、調查研究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留意身邊生活的意識; ⑵在對家庭中平時不被注意的尋常小物小事的調查了解中,體驗生活的底蘊及蘊藉的情意; ⑶在活動過程中,感悟關愛,理解關愛,體驗愛心,生發愛心。 3、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常常擔心非語文內容過多地介入,擔心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像語文課。例如,在開展探索月球奧秘追尋人類起源兩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有的教師時有納悶:這像語文嗎?語文何以體現呢?這種擔心實質上是傳統的語文觀念的表現,或者說是長期以來過細的分科課程教學觀在語文學科上的反映。在有些合科課程中,學科界限已趨於淡化,越來越趨於學科之間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誰不像準的問題。語文學科由於它本身綜合性和工具性很強,所以目前尚屬分科設置,但並不是說它必須和其他學科壁壘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語文作為母語可以通達各個學科,而綜合性學習正是跨學科學習、多學科結合的一種努力。語文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而學好其他學科也可以成為學好語文的基礎。簡言之,人文素養、綜合素質在整體上提高,語文能力也就隨之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發掘利用課外、校外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開展實踐活動,切莫本本主義,畫地為牢,越俎代庖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相對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創造的空間。這不僅表現在學習活動的方式上,也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安排與組織上。語文綜合性學習序列結構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邏輯體系中,而是建立在學生發展需要和學習資源的利用上。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完全可以對課本的設計進行改造、變通、拓展和完善。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也只是提供一種具有開放性、選擇性的範例。可是,就目前的綜合性學習的實驗來看,還缺乏現代語文教育資源意識和語文大課程觀特別是新教材觀。具體表現在: 1、過於依賴課本,而且把課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閱讀教學上。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設置的開放性特點;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生活。面向實踐的引導性、示例性和可選擇性;沒有認清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的根本區別。有的老師把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當作課文中的選文放在課堂接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樣做完全背離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是對課堂中心課本中心的突破,是對知識授受教學模式的挑戰。語文綜合性學習絕不能蛻變成課堂教學和知識傳授,一定要讓學生自主性地開展實踐活動。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是為學生提供活動情境、途徑和廣闊的天地,而絕不可不顧當地的學習資源和學生實際狀況,把課本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當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實際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方案、計劃以及具體實施,最好應自始至終由學生自己承擔與完成,只是因為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和課程形態第一次進入語文課程的必修課,新教材才較為具體地設置了一些適於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情境,給予了必要的示範與引導。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其職能有了變化,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是:首要是組織與管理,其次才是指導與輔導。 2、在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對語文學習資源開發利用得不夠。有的學校地處僻遠山村或所處環境經濟文化較為落後,相對而言,這些地方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困難一些。但是,這些地方並非沒有學習資源可開發利用。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優勢,農村也有農村的優勢。比如,在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及體驗的聯系方面,農村孩子不會比城裡的孩子弱;在對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會比城裡的孩子豐富、深切得多,等等。實際上,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當地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節日文化都可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教師要轉變語文課程硯,要拓寬語文課程的視野,培養識別語文課程資源的敏銳的眼力,培養開發語文學習資源的能力,特別是要調動學生留意並關注身邊可資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來組織加工、優化整合,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目標具有生成性、多層性,不要拘泥於既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在活動過程中,目標在不斷生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具有整體性、多元性,教育價值在活動過程中,在活動過程中生成新的教育價值。在一定意義上,過程即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語文教學應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可是,在目前語文綜合性教學實驗過程中,仍然存在對學習過程認識不足,對整體考慮關注不夠的現象,具體表現在: 把學習活動的過程僅僅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對過程中教育價值發掘不夠,缺乏及時的評價、激勵和督導。開展活動直奔目標而去,既無視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目標不確定性,豐富多采性和目標生成性,又忽視展開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如,感受自然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其中有一項我有一個‘朋友’的主題活動。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決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寫作題材,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秋遊,而是如同課文要求的那樣,投向自然的懷抱讓景物像人一樣活起來,同它展開心靈的對話,試著結交幾個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導這一活動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在投向對話結交的具體活動過程中的投入、體驗和表現,調度、引導學生以心靈貼近自然,在與自然包括動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感悟、遐思同學們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現和言說方式,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但這正是要達成的活動目標。教師的責任就是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給予引導、激發、激勵,而不能是僅在活動結束後來甄別優劣。再如,開展探索月球奧秘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其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學生探尋出多少月球的奧秘,也無意於讓學生來解開月球之迷。而是讓學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沖浪、憑此可以培養探求自然奧秘的興趣與基本的科學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詩宋詞的那個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遊在亦幻亦真的迷宮里 當然,涉及到上述審美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評價,目前還不能像對待知識、能力那樣構建系統的培養方法與檢測手段,但這些非智力因素生成與發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個性素質的生成過程,實質上是在具體情境中在主客體的交互作用下主體自我建構過程。因此,面對新的學習與活動情境,學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靈激盪了,真切體驗了,感情融入了,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學生的個性素質獲得了發展。那麼,我們就應把目光聚焦在過程上、在學生的參與程度上和在參與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上,及參與過程中情感反應上,而不能只關注那些可以通過結果來呈現、檢測的知識與技能。 正是由於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目標的不斷生成性,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發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善於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著眼於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學目標。比如,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就便於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纖敏之處,這給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和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給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深層問題。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兩項主題活動,都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觸動、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由於學生家庭背景不同,開發學習資源的取向也就不同,因而教育的價值和達成的目標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學生家庭生活等學習資源的含納,也有可能從某些角度展現、折射出學生家庭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這些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們無法迴避,必須認真對待。 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有善待之心和體察之智,關愛、保護那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處於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

⑵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有什麼不同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以人為本」的精神。那麼, 作為新課標的實施者,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呢?我結合自己的學習、探索與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挖掘教材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體驗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樂趣
綜合性學習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得到協調發展。
在教《赤壁之戰》之前,我曾教過一篇《苦肉計》,文中記敘了黃蓋、周瑜為了詐降曹操,合演了一場苦肉計使曹操信服。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在教到黃蓋怒火直沖、周瑜怒不可遏時,我隨機讓學生說出描寫發怒的詞語;黃蓋被打時,我設計一處補白,讓學生揣摩各種人物的心理活動,還組織學生寫寫黃蓋給曹操的詐降信。
由於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有機滲透了相關知識,因而在教學《赤壁之戰》時能得心應手,學生學完《赤壁之戰》後仍意猶未盡,我又以本篇課文為出發點設計上了一堂語文綜合活動課。
具體內容如下:
A.【辭海拾貝】1.重在讓學生說出與三國有關的成語,如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桃園結義、神機妙算等。2.歇後語:出示歇後語的前半部分,讓學生說出後半部分。如(諸葛亮彈琴,諸葛亮的鵝毛扇,關公照鏡子,張飛穿針……)
B.【各顯身手】 通過講故事、朗讀、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各施其才。
C.【開動腦筋】 重在讓學生寫一寫、評一評三國人物(諸葛亮、周瑜、曹操、劉備、張飛、關羽、趙雲等),通過開展辯論,讓學生學會全面評價人物。
D.【開心一刻】三國主題歌,詩詞鑒賞(《七步詩》《赤壁懷古》),三國地圖(魏蜀吳地圖、荊州圖),三國連環畫(草船借箭、赤壁之戰)。
通過課前的准備工作,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創造潛能得到了發揮,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發揚。本節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趣,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樂學。通過課堂活動的實施,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表演能力、評判他人的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依據兒童生活實際,擔當角色,參與表演,使綜合性學習「活」起來
綜合性學習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針對綜合性學習這一特點,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我請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也可以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把握住了晏子和楚王的神態、語言、動作,揣摩了他們的心理活動,把人物表演得很逼真。雖然不能像專業演員那樣技藝高超,但是他們演得很投入、很認真,積極性特別高。在擔當角色、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受到了教育,達到了語文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實踐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相並列的一個項目,也必須與學生生活結合。例如,在低年段學生中開展「生活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低年段學生識字量很大,為了增強識字的趣味性,加大識字量,鞏固已認識的字,我們讓學生認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字。如食品包裝紙、同學的名字、商店名稱、學慣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利用身邊的語文學習資源,學生養成時時識字、處處識字的意識,及向人人學字的習慣。在高年段學生中開展搜集廣告語、網路語言、店名門牌、產品說明書的活動,選擇一個主題,分組完成。學生進入生活中的語文世界後發現,原來生活中語文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只要我們走進社會,關注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語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其樂無窮。只有生活中的語文才如此的鮮活生動、豐富多彩。
四、落實課後實踐性作業,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
綜合性學習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在課文後新增了一些實踐性作業,體現了《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的思想。讓學生在實踐中談一談、說一說、想一想、寫一寫、演一演、問一問、查一查、畫一畫、做一做、找一找,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新理念去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而增長知識,增加才幹。
總之,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執教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創新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時空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⑶ 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成長足跡教案,謝謝。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下冊第六組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本次活動內容較多,共有兩大板塊:一是「成長足跡」;二是「依依惜別」。兩個板塊之間的活動前後承接,緊密相連,學生通過活動向師友、母校告別,既表達了情感,也為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教學目標】
1.通過瀏覽活動材料,明確本次活動的內容。
2.通過交流合作探究,初步制定活動計劃。
3.通過整體把握本次活動兩大板塊之間的聯系,鍛煉學生分析能力,策劃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投影往日的校園活動記錄圖片,校園四季風光……
2.教師導語:不久,我們就要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帶著依依不捨的深情,跨入新的學校,開始新的、緊張的學習生活。臨近畢業之際,讓我們圍繞「難忘小學生活」這個主題,開展小學階段最後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向師友、母校告別。
二、瀏覽本組教材,明確本次活動的內容
1.師:請同學們閱讀「活動建議」,瀏覽「閱讀材料」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參考哪些資料。
2.學生閱讀後,明確:本次活動有兩大板塊──
(1)第一板塊「成長的足跡」活動項目:
①學習「閱讀材料」。
讀一讀別人的小學生活,感受別人對小學生活的感情。
②暢談成長故事,寫難忘的人和事。
憶一憶自己的小學生活,把難忘的人、難忘的事寫下來,作為留念。
③製作《班級紀念冊》,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
學生展示自己的成長歷程,然後把製作的資料進行收集裝訂,製作《班級紀念冊》,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
(2)第二板塊「依依惜別」活動項目:
①寫臨別贈言。
為老師和同學送上真情祝福。
②母校做點事。
通過多種形式為表達對母校的感情。如:寫倡議書、建議書等。
③策劃一台畢業聯歡會。
通過制訂聯歡會計劃,鍛煉學生策劃能力,通過開展聯歡會活動,增進同學友誼、展示學生才藝。
3.兩大板塊可供參考的資料有:
(1)描寫不同時代的小學生活的文章5篇;
(2)書信、建議書、演講稿、同學錄、畢業贈言、抒情詩等範例。
三、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
1.學生之間議一議,想要高效、有效地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應該如何安排,才能使活動與活動之間緊湊、有連續性而且不沖突、不耽誤時間?
2.學生討論後,師生共同設計活動開展的整體方案:
(1)成長足跡版塊
①先學習「閱讀材料」五篇文章。
②同時,圍繞「成長足跡」的主題搜集自己在小學生活的照片、獎狀、書本、日記本、舊玩具等紀念物品,激發對小學生活的回憶,為「暢談成長故事」、「寫難忘的人和事」做准備。
③開展「成長足跡」交流、寫作活動。
④探討製作《班級紀念冊》計劃,分工完成相關工作,最後交流展示。
(2)依依惜別版塊
①開展「寫贈言」活動。
依依惜別版塊中的內容,分為室內和室外,課內和課外。具體為:寫贈言、些建議書倡議書等,制訂聯歡會計劃等在室內展開;為母校做點事,為寫作倡議書、建議書進行的調查以及,聯歡會的報名在課外時間或室外展開。根據這種情況,先閱讀「贈言」範例,開展寫贈言活動。②安排室外活動相關事項。
「寫贈言」活動結束時,及時布置「為母校做點事」活動的准備工作,進行調查研究,為寫建議書提供材料等。
③寫「建議書」「倡議書」等。
學生結合自己或小組調查情況,針對某些現象、情況,寫建議書或倡議書。活動結束時,再布置畢業聯歡會的報名分工,為制訂聯歡會計劃做好准備。
④集體制訂「畢業聯歡會」活動計劃。
⑤開「畢業聯歡會」。
四、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對活動安排進行適當調整,指導。
1.集中時間和精力,按方案完成第一板塊。
2.總結第一板塊的基礎上,著手進行下一活動板塊的開展,特別是第二板塊中有室外、室內、課堂學習、課外調查等相互穿插進行的情況下,要注意統籌安排。

⑷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如何開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也是溝通課堂內外聯系、溝通學生與自然社會的聯系、溝通語文與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是貫穿於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的基於文本又超文本的語文學習活動,具有極強的開放性。
為此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這點很重要。我認為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加強綜合性學習的指導,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實施綜合性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品質,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標准」的要求,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我認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知識的整合
二、能力的綜合
三、學科的聯合
四、課內外的結合
在這里我就學科的聯合這一點談談我的看法。在我主教音樂的時候我看過這么一個片段:一位教師在教學《水鄉歌》最後一節「水鄉什麼多?歌多。千首曲,萬首歌。裝滿一籮又一籮,唱咱水鄉新生活。」時,問學生:是什麼裝滿一籮又一籮?有的學生竟說是「磁帶」,這位教師立即說:「哇,一籮又一籮的磁帶,該有多少歌呀!」接著教師就隨機應變地教學生唱《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這首歌,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接著教師又問,有誰想唱這首《水鄉歌》嗎?於是教師將這首詩用簡單的曲子配上教學生唱,同時展示原來准備創新情境指導學生朗讀的動畫,學生在聽著音樂、唱著歌曲、看著美景,整個完全沉浸在江南水鄉的生活之中。這里語文和音樂的聯合迎合了學生的學習和表達的需要,教師的指導、活動的組織也完全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發展。而在本學期的陳銀老師的公開課中我又親身感受到了學科的聯合在教學中的發揮運用.陳銀老師的公開課課前設計讓我們首先聽到的是一首充滿著春節的熱鬧、喜慶、歡快的歌曲。接著是讓學生談論聽歌的感受:喜慶、熱鬧、祥和、有年的味道而步入課題。然後讓學生分組根據這幾個感受去課文中找出表現這幾方面的段落和相應的重點詞和句。老師適時點撥。一節課學生在聽覺、視覺和朗讀中輕松愉快地主動的參與學習、突破了難點掌握了教學內容。陳銀老師的這節課較好地運用了綜合性學習中的語文和音樂的聯合,這種聯合迎合了學生的學習和表達的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發展。
從這點上看,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性學習,要從尊重學生的這種精神需要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的任務就在於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流暢地讀、主動地說、大膽地唱、活潑地跳、自由地畫……鼓勵他們勇敢地發展自我、認識自我、發掘自我,實現良好個性的自主發展。

⑸ 如何讓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真的「活」起來

近年來,綜合性學習單元,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為體現課程標准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單元設置,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境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實驗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它給語文教學所帶來的嶄新氣象和勃勃生機,如同課程專家呂達先生所預言的那樣:在我國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但學校教育將要產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確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統整性、要力避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唯智主義。要突破傳統狹隘的語文學科課程觀,防止語文綜合性學習唯語文傾向。
語文綜合性學習統整性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學習方法的系統性、學習功能的整合性。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從學習內容上看,語文學習片面強調書本特別是課本的學習;從學習方法上看,過於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機械訓練;從學習功能上看,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割裂失衡,語文知識、技能的學習與人的整體發展相體離。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基於語文的綜合性特點和人的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需要,旨在實現語文學習對學生素質的整體優化、全面提高。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既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也不同於以往的語文課外活動。其主要區別就在於:在學習內容上,不再拘泥於語文學科,而是要關注、關涉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藝術、道德各個領域;在方法途徑上,不再單單通過語文活動或情境模擬來達成某項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與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現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不僅運用傳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借鑒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開展語文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實際情境中、社會實踐中、生活體驗中養育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達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如果用這一觀點來考察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驗狀況,我們不難發現,傳統狹隘的語文教學觀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制約著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開展與展開。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基本上還沒有擺脫以前語文課外活動的思維框架和活動模式,語文綜合性學習還局限於對某一技能的活動演練,只在提高學生語文某項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老師在組織教學這就是我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活動目標定位在口頭作文訓練上。如果作為語文課外活動,這樣的定位也未嘗不可,但是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這樣的目標定位就單一狹隘了。實際上,以這就是我這一主題作為七年級(初一)的第一次綜合性學習,是有其特別的內涵和用意的,除了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外,至少還應容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⑴結合課文學習──這一單元以人生、生命為主題,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豐贍的過程中發現、體悟生命的價值。
⑵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在尋求別人理解的過程中理解別人,進而學會共處。
⑶在各種情境中,學會調適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語舉止,學習在各種社會活動情境中發展自己,得體地推薦自己。
2、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情景作文的一種形式,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只是為了寫作收集資料、積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師在組織實施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把課文中設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媽媽的嘮叨三個情境看成是為作文而設置的活動主題,把這一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完全上成了活動作文課。在這一觀念下展開活動,學生勢必為作文而選擇活動主題,為作文而收集、取捨素材,為作文而製造故事。實際上,這里的三個活動(可任選其一)盡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惟一目的,或者說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動結果的一種呈現形式,只是為教師評價或學生評價提供一種手段。當然也不排除通過作文來實現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設置這一單元還有以下幾個期望:
⑴培養學生探討、追尋、調查研究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留意身邊生活的意識;
⑵在對家庭中平時不被注意的尋常小物小事的調查了解中,體驗生活的底蘊及蘊藉的情意;
⑶在活動過程中,感悟關愛,理解關愛,體驗愛心,生發愛心。
3、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常常擔心非語文內容過多地介入,擔心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像語文課。例如,在開展探索月球奧秘追尋人類起源兩個單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有的教師時有納悶:這像語文嗎?語文何以體現呢?這種擔心實質上是傳統的語文觀念的表現,或者說是長期以來過細的分科課程教學觀在語文學科上的反映。在有些合科課程中,學科界限已趨於淡化,越來越趨於學科之間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誰不像準的問題。語文學科由於它本身綜合性和工具性很強,所以目前尚屬分科設置,但並不是說它必須和其他學科壁壘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語文作為母語可以通達各個學科,而綜合性學習正是跨學科學習、多學科結合的一種努力。語文是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而學好其他學科也可以成為學好語文的基礎。簡言之,人文素養、綜合素質在整體上提高,語文能力也就隨之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發掘利用課外、校外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開展實踐活動,切莫本本主義,畫地為牢,越俎代庖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相對於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靈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創造的空間。這不僅表現在學習活動的方式上,也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安排與組織上。語文綜合性學習序列結構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邏輯體系中,而是建立在學生發展需要和學習資源的利用上。所以,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完全可以對課本的設計進行改造、變通、拓展和完善。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也只是提供一種具有開放性、選擇性的範例。可是,就目前的綜合性學習的實驗來看,還缺乏現代語文教育資源意識和語文大課程觀特別是新教材觀。具體表現在:
1、過於依賴課本,而且把課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閱讀教學上。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設置的開放性特點;沒有充分認識到新教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面向生活。面向實踐的引導性、示例性和可選擇性;沒有認清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的根本區別。有的老師把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當作課文中的選文放在課堂接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樣做完全背離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點。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是對課堂中心課本中心的突破,是對知識授受教學模式的挑戰。語文綜合性學習絕不能蛻變成課堂教學和知識傳授,一定要讓學生自主性地開展實踐活動。課本中的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是為學生提供活動情境、途徑和廣闊的天地,而絕不可不顧當地的學習資源和學生實際狀況,把課本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當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實際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方案、計劃以及具體實施,最好應自始至終由學生自己承擔與完成,只是因為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和課程形態第一次進入語文課程的必修課,新教材才較為具體地設置了一些適於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情境,給予了必要的示範與引導。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其職能有了變化,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是:首要是組織與管理,其次才是指導與輔導。
2、在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對語文學習資源開發利用得不夠。有的學校地處僻遠山村或所處環境經濟文化較為落後,相對而言,這些地方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困難一些。但是,這些地方並非沒有學習資源可開發利用。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優勢,農村也有農村的優勢。比如,在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及體驗的聯系方面,農村孩子不會比城裡的孩子弱;在對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會比城裡的孩子豐富、深切得多,等等。實際上,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當地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節日文化都可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教師要轉變語文課程硯,要拓寬語文課程的視野,培養識別語文課程資源的敏銳的眼力,培養開發語文學習資源的能力,特別是要調動學生留意並關注身邊可資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來組織加工、優化整合,使之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目標具有生成性、多層性,不要拘泥於既定的教學目標,目標在活動過程中,目標在不斷生成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具有整體性、多元性,教育價值在活動過程中,在活動過程中生成新的教育價值。在一定意義上,過程即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語文教學應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可是,在目前語文綜合性教學實驗過程中,仍然存在對學習過程認識不足,對整體考慮關注不夠的現象,具體表現在:
把學習活動的過程僅僅當作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對過程中教育價值發掘不夠,缺乏及時的評價、激勵和督導。開展活動直奔目標而去,既無視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目標不確定性,豐富多采性和目標生成性,又忽視展開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如,感受自然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單元,其中有一項我有一個『朋友』的主題活動。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決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寫作題材,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秋遊,而是如同課文要求的那樣,投向自然的懷抱讓景物像人一樣活起來,同它展開心靈的對話,試著結交幾個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導這一活動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在投向對話結交的具體活動過程中的投入、體驗和表現,調度、引導學生以心靈貼近自然,在與自然包括動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感悟、遐思同學們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現和言說方式,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但這正是要達成的活動目標。教師的責任就是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給予引導、激發、激勵,而不能是僅在活動結束後來甄別優劣。再如,開展探索月球奧秘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其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學生探尋出多少月球的奧秘,也無意於讓學生來解開月球之迷。而是讓學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沖浪、憑此可以培養探求自然奧秘的興趣與基本的科學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詩宋詞的那個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遊在亦幻亦真的迷宮里
當然,涉及到上述審美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評價,目前還不能像對待知識、能力那樣構建系統的培養方法與檢測手段,但這些非智力因素生成與發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個性素質的生成過程,實質上是在具體情境中在主客體的交互作用下主體自我建構過程。因此,面對新的學習與活動情境,學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靈激盪了,真切體驗了,感情融入了,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學生的個性素質獲得了發展。那麼,我們就應把目光聚焦在過程上、在學生的參與程度上和在參與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上,及參與過程中情感反應上,而不能只關注那些可以通過結果來呈現、檢測的知識與技能。
正是由於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育價值、目標的不斷生成性,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依據學生發展需要,抓住教育時機,用好課程資源,善於及時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著眼於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學目標。比如,語文綜合性學習常常要與家庭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就便於形成學習生活化和生活學習化,能直接通達學生的家庭背景,甚至進入到學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領域和感情世界的纖敏之處,這給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極好的契機和生動豐富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給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深層問題。我愛我家這一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兩項主題活動,都有可能觸及學生家庭生活的底層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觸動、激活學生的心靈世界和生活體驗。由於學生家庭背景不同,開發學習資源的取向也就不同,因而教育的價值和達成的目標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學生家庭生活等學習資源的含納,也有可能從某些角度展現、折射出學生家庭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觸及學生家庭生活中的隱痛。這些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們無法迴避,必須認真對待。
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有善待之心和體察之智,關愛、保護那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處於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使之共享學習資源。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