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運用數字化資源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通常是由問題產生的,並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 教材中有些內容也提出了版一定的問題,這些語權言文字經過老師的口頭描述能形象地進入學生的大腦, 激活學生的思維, 產生強烈的表達慾望。但是如果我們通過課件把事情的過程,語言、動作形象地展示出來,那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發現朋友有了缺點,該怎麼辦》一課,上課伊始,我描述了這樣一個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勤奮好學,各項活動總出類拔萃,從不輕易犯錯誤,可是他做了錯事,總不承認,愛撒謊,你們說該怎麼辦呢?接著,我用課件把這位朋友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展示出來,學生就可以針對具體的事情運用一些解決的方法。這樣一下子進入了問題情境,把口語交際回歸生活體驗,打開學生話匣子,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交流慾望。
❷ 語文學科常用教學數字資源庫有哪些內容
現代教育技術伴隨著科學的發展、普及和課程改革的腳步聲,悄然走進了我們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遠程教育好象清風活水,使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異彩紛呈。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教材特點、目的要求、學生學習實際等諸多因素去綜合考慮,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 ,有助於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學生的實際,激發興趣
上新課伊始,恰當地運用形、音、色俱佳的現代教學媒體,不僅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為課堂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氛圍。
1、用音頻資源,強化聽覺感受。如果說視覺是一種景象美,那麼聽覺便是一種語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動聽的音樂會使學生陶醉於文本的意境中,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翱翔在聽覺的海洋,因為音樂是開啟人們情感閘門的鑰匙。
如:教學二年級《山寨》一課時,課的伊始我播放了配音樂教室里安靜極了,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圖片,我不失時機地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哪裡的景色嗎……」這種視聽結合一下子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興趣盎然地進入本課的學習。
2、用視頻資源,激發情感升華
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為起著刺激性作用。學生只有融入情境,與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產生共鳴,才能真正使教學成為學生的內部需要,達到讀懂課文、養成能力、升華情感的目的。
在我們接收到的資源裡面有很多視頻資源,如《課程資源》和《學習指導》欄目中有些視頻素材可用來直接教學,以更好地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來完成教學任務。 如,有一次詞語教學,是讓學生積累一些四字詞語,如「層巒聳翠」、「疊翠流金」、「秋高氣爽」等。這些詞語所描繪的景色很美,我努力地用語言進行描述,讓學生想像那種景色,甚至還在黑板上畫了景物,以求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許多學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著我,期待著更進一層的講解。此時我想:要是有現成的景物圖片該多好啊!下課了,我馬上從遠教網中查出了許多相關的風景區圖片,將圖片拿到教室展示,讓學生們看景學詞,學生們一邊看著一幅幅美麗的圖片,一邊聽著筆者的講解,表現出一臉的釋然。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把遠程教育資源和課文配套的習題精選、優秀作文等類的文章,經過自己的篩選列印,張貼於教室專欄,時時更新,讓學生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知識的窗口,以此來拓展學生知識,
二、充分利用空中課堂彌補課堂上的不足
在課堂上有的學生或許沒有聽明白和不清楚,還有沒有解決的問題,我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利用農遠資源的 空中課堂來來解決問題。教給學生打開教育網,點擊空中課堂,就可以看到你在課上學到的文章和課,再看看就可以解決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了。
開通家校通,加強了教師與家長、學生的交流。我讓學生和家長在家裡利用網路和教師交流,利用郵箱給老師發郵件和留言,把不明白的問題及時反映給教師,教師及時解答疑難。學生利用qq和教師及時交流,把在校沒有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通過農遠資源加強了學生、家長和教師、學校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優化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
1、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是能力的源泉,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審美因素,運用音樂、動畫、製作成多媒體信息技術課件,描述意趣橫生的場景,創設一種情境,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文章是以「言」表情,語言文字是表達情感的載體,只有讓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景,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審情於文,有助於他們對語言表層意思的理解,使他們產生頓悟,提高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課文《丁丁冬冬學識字(一)》時,我向學生演示了多媒體信息技術課件(即互聯網上搜集北京的名勝古跡的圖片)再配以清悠的音樂對全文進行感情朗讀,學生情緒一下子漲了起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隨著音樂讓自己再次漫遊於北京名勝古跡內,並劃出他們品味的好詞妙句。可見,恰當地利用網路信息,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從而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力等。
2、直觀呈現、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關系動態化。
網路信息可以創設新穎有趣的動畫情境,融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為一體,為學生營造一個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場景。小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的限制,在學習中常常會在某一點上「卡殼」甚至形成錯誤的概念,我在教學時,充分運用網路信息,通過多媒體課件,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關系動態化,直觀地演示事物的變化和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的多種感觀同時受刺激,克服認知障礙,主動去獲取、去體驗,從而達到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
例如:《瀑布》一文的學習中,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說瀑布的特點。課文的語言文字比較難懂,學生交流時雖然能模仿課文對瀑布的特點進行描述,但是理解得不夠深刻,只停留在表象,所以在此,藉助現代化為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播放課件,即遠景和近景的瀑布飛流下來的時壯觀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味一下,他們就很容易理解重點詞語,並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體會大自然壯闊的美及無窮的威力。
四、創設意境,孕育美感
小學語文大多數課文包含了語言美,自然美、色彩美和人格美等類的因素,利用網路,運用多媒體電腦進行語文輔助教學,可將這些美的因素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讓他們迅速、准確地把握,從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美的感受。
1、走進網路,運用多媒體再現景色的自然美,領略祖國的山河美。
小語教材中有許多寫景的優美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對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民族建築、悠久的歷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如:北京的頤和園、雄姿萬千的天門山、廬山,那景色迷人的張家界等等,學生未能親眼目睹所寫的美景,因此,在教學中就網路信息利用憑借多媒體電腦無比強大功能,跨越時間和空間,帶領學生在課堂內任意瀏覽、欣賞各地自然風光,真切感受、直覺體驗自然美,引導學生審美情趣,激發愛國熱情。
2、聲畫結合,品析詞句,體味語言美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出自名家之手,有的語言凝練含蓄,有的語言朴實感人等都體現了文章的語言美。
高洪波的《楊樹之歌》一文,我把文章的第一小節文字以詩的形式打出來,並配上古箏曲,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准確、生動、形象、從中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總之,在實踐與摸索中,我深刻感覺到小學遠程教育資源網路給我們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同時學生掌握了許多學習方法,提高了自學的能力。遠程教育資源為農村學校課堂教學贏得了新的教育方法,是教師的好助手,是學生的好老師好朋友。改變了古老而傳統的教學形式,取得了驚人的成效。然而,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教無定法。因此,我們要科學地結合該班的實際情況,取捨整合,做到巧秒地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們的全能素質,真正體現了農村遠程教育資源作用與價值。
❸ 數字化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
教學所用的資源全部進行數字化。
教學實踐表明,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內,對於學生學習能容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發現的興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極佳的路徑。數字時代年輕一代所具有的優勢通常超過年長者,這種並非個體性因素造成的優越,已越來越得到認同,這也是人類在數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獲之一。數字
文化
所自然生成的DIY學習理念已成為一種網路的標識性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理念培養的往往是一種互動精神,而互動能協助孩子成長,培育其開發本身的價值,訓練其判斷分析力,評估力,批判力及幫助他人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及時地引導學生開發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並由此培養學生的發現、思考、分析及判斷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結構,根據學業的需要,自行斟選、組織相關教學資料和學術信息,並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得出自己的觀點見解。
學生通過接觸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可以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而且還能得到信息素養的培養。建構知識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
❹ 教學中有效應用數字資源的模式有哪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提到教育資源,什麼是教育資源呢?概括起來講,各學科教材課本、新聞媒體以及耳聞目睹的一些社會現象、自然環境、學生學習的方法、態度、能力,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個人修養、教學手段等等,我們都可以稱為對學生實施教育的資源。這種資源是普通的、傳統的教育資源。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路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教學材料。按照信息的呈現方式劃分,數字化教學資源可分為數字化幻燈、數字化投影、數字化音頻、數字化視頻、數字化網上教學資源等。這種資源是信息化時代的教育資源。
兩種資源有什麼不同呢?與傳統的教學資源相比,數字化教學資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處理技術數字化──數字化處理技術將聲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等音頻視頻信號經過轉換器抽樣量化,使其由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的可靠性遠比模擬信號高,對它進行糾錯處理也容易實現。 2、處理方式多媒體化──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存儲、傳輸、處理多種媒體形成的教學資源。與傳統的純文字或圖片處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經多媒體計算機處理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彩。 3、信息傳輸網路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可以通過網路實現遠程傳輸,學習者可以在異地任何一台上網計算機上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4、學習資源系列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可由資源管理人員或教學人員對系統進行分類,在教學過程中向不同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系列的教學信息。5、使用過程智能化──教學資源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最恰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並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6、資源建設可操作化──教學資源允許學生和教師運用多種信息處理方式對其進行運用和再創造,師生還可將自己製作的資源(如電子教案、電子作業等)加入到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中。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數字化教學資源是實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有效應用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目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普及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但是當國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設備和資金卻不能很好地將資源有效利用時,就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研究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對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依據我的教學實踐,淺談數字資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如何利用數字教育資源組織英語課堂教學。
1、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媒體組織教學。2011年,我市啟動了網路班班通工程,班班通終端設備普及到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高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隨之進入到項目學校的各個班級(包括教學點),全市基本實現了「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在教育信息化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我們的教師都能夠熟練操作多媒體教學設備,並且能夠得心應手地查閱班班通平台上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藉助平台上大量的資源信息進行備課和授課,教師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模式不斷創新, 教學效果日新月異。記得在班班通資源應用教師培訓的第一節課上,當培訓講師打開多媒體設備的一剎那,全體教師不約而同發出「哇」的驚喜聲;正是這一聲「哇」,引導著千百個教師在多媒體數字教學設備的海洋里徜徉。
2、充分利用多種數字資源優化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目前,我們可以借鑒的數字資源主要來源於中央電教館網站、河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河南省遠教工程資源網、鄭州市教育信息網、班班通網站。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備課、授課、開辟第二課堂、建立家校互動社區、遠程輔導等。有一次開班會,我問學生:今天的班會怎麼開?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看看名校的班會是怎麼組織的?我又問:怎麼學習他們的經驗呢?學生說:看看班班通資源里有沒有。於是,我打開了設備,搜索了相關的信息,還真的找到了好多相關的題材。還有一次,我在講授一篇課文《POPULATION 》,文章有點長,而且數字很多。為了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我就試著讓學生藉助關鍵詞來復述課文,可是效果不理想。我就想,要是能夠把這篇文章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再藉助一些動畫或者圖表之類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更加容易,也就能加深學生的印象,進而提高記憶效果了。於是,我就在河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上搜索關鍵詞「世界人口」,很快找到了相關的知識鏈接。有了這些數字資源,不僅豐富了師生的教學生活、開闊了師生的視野,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如今的課堂,一改過去填鴨式、教條式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
3、充分利用多種數字教學資源進行家校互動,優化家校聯系平台。眾所周知,家長學校是學校教育的有機補充,學生在學校接受的知識傳授教育對其成長與發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除了書本知識,學生還需要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社會知識,以滿足其生命成長的需要。然而,學生只要走出校門,好多信息老師們是捕捉不到的,在這種背景下,家長學校應勢而生。在班班通平台上,我們專設了一個校訊通欄目,在這個欄目下面,還有一個互動社區,方便學校與家長溝通、方便家長與教師溝通。在這個互動社區,教師可以把作業發布到這個平台上,還可以把學生的表現及時通知家長,還可以把學校工作和班級工作公布在上面,及時接受家長的監督。可以說,有了這個開放平台,對學校管理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利用數字教育資源組織英語課堂教學帶來的變革。
1、認識上的變革。充分利用數字資源組織教學,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綱要》的具體體現,是教育部「網路寬頻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本質所在,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提高農村偏遠地區教學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具體要求。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認識數字教育資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2、教學模式的變革。充分利用數字資源組織教學,能夠創設一種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為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生機。數字資源的特點是圖、文、聲、畫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種信息化教學模式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3、教學效果的變革。運用數字資源組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輕松實現三維教學目標。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指導教學,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創設、意境的再現方面,都難以使學生入情入境:而數字資源可以使無形的知識變成可感的聲音,把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能夠使靜的東西動起來,從而使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愉快地接受知識。同時,運用數字資源組織教學,可以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數字資源進入課堂,能夠給學生帶來展開豐富想像的空間,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得以光芒四射,使教學環境煥然一新,教學效果日新月異。
數字化教育資源是教學媒體數字化的產物。有效地使用數字資源,能夠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傳統教學模式向信息化教學模式的變革,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❺ 數字資源在小學語文中怎樣運用才算恰如其分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平時上課也要多次用到數字資源,在平時聽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老師上課一會兒播放音樂,一會兒讓學生快餐式的讀圖,一節課幾乎變成了多媒體技術的展示課,讓學生有點應接不暇,眼花繚亂.後來我發現這種現象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於是我就在想:這是不是我們老師對數字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的理解上有一定的誤區呢?多媒體應該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應該使我們的課堂更精彩,可我咋覺得總有點作秀的感覺呢?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數字資源才算恰如其分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和同事們在一起探討了以下幾個課例,希望能從中尋找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這樣的課讓學生得到了視覺和聽覺的美好享受,可是學生完全失去了探究和思考的主動性,破壞了文學形象朦朧的神韻,破壞了學生的想像力,與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想像力的教學目標相去甚遠.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通過閱讀、品味、體會,展開豐富的想像,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想像,去補充、去創造.實際上,通過閱讀課文,每個學生心目中都有一幅美麗的荷葉圖,為什麼不讓學生自己描述出來呢?
課例二:一位老師在講《九寨溝》一課.上課了,老師用詩一般的語言導入,在學生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問:要想深入了解九寨溝可以用什麼方法?學生說出了讀課文、查閱課外書、上網、看影碟等方法.現在同學們最想干什麼?看影碟!異口同聲.於是老師放影碟.學生看完後,接著用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交流課前從書上、網路上查到的文字、圖片資料,有風土人情、地形位置,甚至連旅行路線的介紹也進了課堂,還評出了多名信息之星.終於讀書了,讀到第三節,老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給畫面配音.學生不是讀快了就是讀慢了,最後終於圖文相符,課堂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可教學效果又是如何呢?課後抽查幾名學生,他們連課文都讀不正確.
新課程標准強調由封閉走向開放,強調活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課文還是教學的首要憑借.過多的進行非語文活動,擠占學生寶貴的讀書時間和思考時間,是不利於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的.文本是教學之本,語文教學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對文本中語言文字的品讀、體味和感受.閱讀教學的感受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只有讀,才能讓學生在主動和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只有讀,才能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課例三:這是一位下鄉支教的老師在一個鄉鎮小學上的一節課,題目是《難忘的潑水節》.文章寫的是周總理在傣族村寨參加潑水節活動的事.當講到周總理穿著傣族的服裝,背著象腳鼓走出來,全場歡呼的場面時,老師拿出了一盤錄像帶,說:這個場面真是美極了,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當時的實際情景,老師帶來了一盤錄像帶,你們想不想看?想看!學生們興奮不已.老師又說:這是一盤獨特的錄像帶,不用眼睛看,只能用心看.你們閉上眼睛,誰用心誰就能看到.學生們都閉上了眼睛,老師充滿激情的朗誦著:周總理穿上了傣族的服裝,.朗誦把學生帶到了美妙的情境中,他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朗誦完了,老師問:同學們看到了嗎?看到了!看到了什麼?周總理來了.同學們歡呼啊!老師激勵著大家.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來了!學生們開始歡呼了.老師又說:有兩個同學真的看到了,你們看,他們多麼激動,揮著雙臂歡呼著.全班同學都揮起了雙臂歡呼著.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來了!場面熱烈極了,師生共同融入到課文當中,教室里許許多多聽課的老師也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老師接著說:誰來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立即站起來好幾個同學,他們繪聲繪色的,像真的目睹了當時的場面似的.
語文新課標之一是: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可以肯定的說,學生大腦里構建的圖畫,並不一樣,他們描繪的場面也各不相同,正如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一樣,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個潑水節的場面.其實這一點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不是在思考.在這樣一個訓練思維體操的黃金年齡,為學生揚起思維的風帆,插上思維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職.正因為沒有潑水節場面的圖片,才給學生想像的空間和思維的餘地.
當然,多媒體在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形象的聲音和畫面,開拓學生視野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畢竟是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過多的讓學生繞著媒體轉,勢必擠占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欣賞、想像思考和體驗情感的時間,語文自身的美反而被傷害了.隨著數字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的深入發展,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的確出現了一些偏差,有的隨意運用,有的學校甚至把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在各種類型的教學競賽和評比中,實行多媒體技術一票否決.如果在教學中教師沒有按照要求運用多媒體,即使在教學的其他環節都表現得十分出色,仍會被毫不留情的淘汰.
數字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才恰如其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這樣認為:教師適當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變模糊為清晰、變抽象為具體,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有效的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從而將教學引入一個全新的境界.多媒體技術這些獨特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的問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過多過濫,不僅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針對多媒體使用過濫的做法,有專家指出,不應當誇大信息技術在新課程中的作用,不能以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否來衡量課堂教學是否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他們建議,要避免教師投入太多的精力開發一次性課件,應當根據不同學校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對信息技術進行多樣性的、創造性的應用,防止技術配置和應用上的一刀切.信息技術運用與教學之中,應當適度、適合,不要為了技術而技術,用的不恰當,反而會增加教師的負擔.在教學方面,城市有城市的特點,農村有農村的優勢,不必強求一致.為此,教師在運用數字資源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的媒體選用程序:首先,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確定必須有多媒體表現的教學內容.其次,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把系統內的各個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選擇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使課堂教學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益.第三,甄別供選擇的媒體類型,包括掌握媒體的教學功能特性、教學效能,選擇高效低耗的媒體以及設計媒體呈現的時機、方式、步驟、次數等多個方面.不同的媒體,其功能特性也不同.同一個媒體,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效能是不一樣的.而不同的媒體,對同一教學內容.其教學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❻ 數字資源在小學語文中怎樣運用才算恰如其分
穀旦鎮張村小學 張小青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平時上課也要多次用到數字資源,在平時聽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老師上課一會兒播放音樂,一會兒讓學生快餐式的讀圖,一節課幾乎變成了多媒體技術的展示課,讓學生有點應接不暇,眼花繚亂。後來我發現這種現象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於是我就在想:這是不是我們老師對數字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的理解上有一定的誤區呢?多媒體應該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應該使我們的課堂更精彩,可我咋覺得總有點作秀的感覺呢?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數字資源才算恰如其分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和同事們在一起探討了以下幾個課例,希望能從中尋找一個比較好的答案。 這樣的課讓學生得到了視覺和聽覺的美好享受,可是學生完全失去了探究和思考的主動性,破壞了文學形象朦朧的神韻,破壞了學生的想像力,與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想像力的教學目標相去甚遠。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通過閱讀、品味、體會,展開豐富的想像,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想像,去補充、去創造。實際上,通過閱讀課文,每個學生心目中都有一幅美麗的荷葉圖,為什麼不讓學生自己描述出來呢? 課例二:一位老師在講《九寨溝》一課。上課了,老師用詩一般的語言導入,在學生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問:要想深入了解九寨溝可以用什麼方法?學生說出了讀課文、查閱課外書、上網、看影碟等方法。現在同學們最想干什麼?看影碟!異口同聲。於是老師放影碟。學生看完後,接著用了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交流課前從書上、網路上查到的文字、圖片資料,有風土人情、地形位置,甚至連旅行路線的介紹也進了課堂,還評出了多名信息之星。終於讀書了,讀到第三節,老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給畫面配音。學生不是讀快了就是讀慢了,最後終於圖文相符,課堂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可教學效果又是如何呢?課後抽查幾名學生,他們連課文都讀不正確。 新課程標准強調由封閉走向開放,強調活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課文還是教學的首要憑借。過多的進行非語文活動,擠占學生寶貴的讀書時間和思考時間,是不利於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的。文本是教學之本,語文教學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對文本中語言文字的品讀、體味和感受。閱讀教學的感受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只有讀,才能讓學生在主動和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只有讀,才能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課例三:這是一位下鄉支教的老師在一個鄉鎮小學上的一節課,題目是《難忘的潑水節》。文章寫的是周總理在傣族村寨參加潑水節活動的事。當講到周總理穿著傣族的服裝,背著象腳鼓走出來,全場歡呼的場面時,老師拿出了一盤錄像帶,說:這個場面真是美極了,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當時的實際情景,老師帶來了一盤錄像帶,你們想不想看?想看!學生們興奮不已。老師又說:這是一盤獨特的錄像帶,不用眼睛看,只能用心看。你們閉上眼睛,誰用心誰就能看到。學生們都閉上了眼睛,老師充滿激情的朗誦著:周總理穿上了傣族的服裝,.朗誦把學生帶到了美妙的情境中,他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朗誦完了,老師問:同學們看到了嗎?看到了!看到了什麼?周總理來了。同學們歡呼啊!老師激勵著大家。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來了!學生們開始歡呼了。老師又說:有兩個同學真的看到了,你們看,他們多麼激動,揮著雙臂歡呼著。全班同學都揮起了雙臂歡呼著。周總理來了!周總理來了!場面熱烈極了,師生共同融入到課文當中,教室里許許多多聽課的老師也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老師接著說:誰來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立即站起來好幾個同學,他們繪聲繪色的,像真的目睹了當時的場面似的。 語文新課標之一是: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可以肯定的說,學生大腦里構建的圖畫,並不一樣,他們描繪的場面也各不相同,正如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一樣,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個潑水節的場面。其實這一點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不是在思考。在這樣一個訓練思維體操的黃金年齡,為學生揚起思維的風帆,插上思維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職。正因為沒有潑水節場面的圖片,才給學生想像的空間和思維的餘地。 當然,多媒體在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形象的聲音和畫面,開拓學生視野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畢竟是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過多的讓學生繞著媒體轉,勢必擠占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欣賞、想像思考和體驗情感的時間,語文自身的美反而被傷害了。隨著數字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的深入發展,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的確出現了一些偏差,有的隨意運用,有的學校甚至把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在各種類型的教學競賽和評比中,實行多媒體技術一票否決。如果在教學中教師沒有按照要求運用多媒體,即使在教學的其他環節都表現得十分出色,仍會被毫不留情的淘汰。 數字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運用才恰如其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這樣認為:教師適當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變模糊為清晰、變抽象為具體,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有效的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從而將教學引入一個全新的境界。多媒體技術這些獨特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的問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過多過濫,不僅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針對多媒體使用過濫的做法,有專家指出,不應當誇大信息技術在新課程中的作用,不能以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否來衡量課堂教學是否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他們建議,要避免教師投入太多的精力開發一次性課件,應當根據不同學校的發展水平和特點,對信息技術進行多樣性的、創造性的應用,防止技術配置和應用上的一刀切。信息技術運用與教學之中,應當適度、適合,不要為了技術而技術,用的不恰當,反而會增加教師的負擔。在教學方面,城市有城市的特點,農村有農村的優勢,不必強求一致。為此,教師在運用數字資源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的媒體選用程序:首先,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確定必須有多媒體表現的教學內容。其次,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把系統內的各個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選擇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使課堂教學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益。第三,甄別供選擇的媒體類型,包括掌握媒體的教學功能特性、教學效能,選擇高效低耗的媒體以及設計媒體呈現的時機、方式、步驟、次數等多個方面。不同的媒體,其功能特性也不同。同一個媒體,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效能是不一樣的。而不同的媒體,對同一教學內容。其教學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❼ 語文 數字資源 教學有哪些方法
我是借閱的,不知道怎麼樣, 從請您看看有一篇論文,你可以參看一下
題 目:淺析素質教育
作 者:人文學院/石蕾
摘 要:本文就什麼是素質、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 全面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本文將從什麼是素質教育,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的分析。
一、什麼是素質教育
要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質。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①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②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兩種教育觀所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完善。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教育觀。所謂「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③它們的對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育目的不同。「應試教育」著眼於分數和選拔,以考取高分獲得升學資格為目地,屬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而素質教育則受教育者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國民素質,追求教育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2、教育對象不同。「應試教育」重視高分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和差生。而重視高分學生,更確切說,是重視高分。這就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宗旨,違背了「教育機會人人均等」的原則。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即素質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
3、教育內容不同。「應試教育」緊緊圍繞考試和升學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所實施的是片面內容的知識教學。只教應試內容,忽視了非應試能力的培養,如語文、外語學科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在數理化學科中忽視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及動手操作,以致學生在實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而素質教育立足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以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
4、教育方法不同。「應試教育」採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題海戰術,猜題押題、加班加點、記硬背、「填鴨式」等,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養。素質教育則要求開發學生的潛能與優勢,重視啟發誘導,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
5、教育評價標准不同。「應試教育」要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備考這個中心而展開,要求學生積累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形式、應試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師將分數作為教學的唯一追求,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和老師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質教育則立足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素質和教師的水平。
6、教育結果不同。在「應試教育」下,多數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片面發展,個性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在素質教育下,全體學生的潛能達到充分發揮,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為今後繼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二、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21世紀已經到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我們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要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在實現現代化這一宏偉實踐當中,在完成新的社會轉型的過程當中,我們面臨著資金、技術、和物質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素質和人才問題。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這正如十五大報告所指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國民素質的提高必須依靠教育,人力資源的開發所指就是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而且必須實施素質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實現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提高民族素質。正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所指出的:「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
2、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科技挑戰的需要。
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是:發展速度加快,新領域突破增多;學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綜合;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大大縮短;知識信息傳播超越時空。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就帶來了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職業的廣泛流動性。所有這些都對未來人的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紀科學技術和知識經濟的挑戰,每一個都必須終身學習,不斷調整、提高、發展自己。在終身教育觀、大教育觀下,基礎教育階段具有特殊的意義,每一個人在基礎教育階段都要打好基礎,養成基本素質,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地發展自己。
3、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社會的要求,又是教育領域自身的要求。
我國正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所謂義務教育,指的是依據法律,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適齡兒童青少年必須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義務教育的實施,標志著社會教育觀念從少數到全體、從權利到義務、從家庭和個人的事情到社會公務的革命性轉變。義務教育的本質要求就是要使每一個人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反映了義務教育的這一本質要求。
終身教育是我們打開21世紀大門的一把鑰匙。「終身教育」概念起初應用於成人教育,後來逐步應用於職業教育,現在則包括整個教育過程和個性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終身教育變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達方式和一切階段的教學行動構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關系時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現方法」「它首先關心兒童教育,幫助兒童過著他應有的生活。同時它的主要使命是培養未來的成人,使他們准備去從事各種形式的自治和自學。」④這就要求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素質以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
實施素質教育是克服「應試教育」傾向的需要。我國中小學教育長期為「應試教育」傾向,為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困擾,違背了《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原則,影響了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實施,不利於青少年一代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不利於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更不能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
「應試教育」的傾向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也正是在克服「應試教育」傾向中逐步明確、逐步提出的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素質教育是我們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是我們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主題,也是我們克服「應試教育」影響的總對策。
三、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1、改變教育觀念。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社會化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現代化不僅是「物」的現代化,同時也是「人」的現代化,並最終取決於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質。我國目前在一定范圍 、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敗、道德滑坡、法制觀念淡薄等現象,與部分國民的素質不高有著直接的聯系。同時,我國的現代化不可能離開國際大環境孤立地進行,我們將長期面臨激烈的挑戰和競爭。中華民族要振興、要發展、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素質教育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提高民族素質,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要轉變教育觀念。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全面提高,積極推進義務教育普及。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淡化選拔意識,要承認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調動個體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自身個性得以充分發展,使整體素質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2、轉變學生觀。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必須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積極主動精神,發揮學生個性特長。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以育人為本。基礎教育應對兒童實施全方位的素質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要引導學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當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絕不意味著可以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放鬆學校的組織紀律。而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前提下,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推動學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素質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而不是一門具體的課程或一種具體的方法,是通過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來進行的。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因此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方法一是要從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特徵和趨勢來審視過去的教學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傳統問題;三是要吸收科學技術的新成果。
此外,校園文化對於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某些素質的形成,如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往往比課堂教學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開展多種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學術的、文娛的、體育的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注 釋:
①《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3200頁
②《面向21世紀中小學素質教育論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頁
③《面向21世紀,開創基礎教育的新局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25頁
④《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頁到為止全是我看借閱,希望對您有幫助。
❽ 歷史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當中,有不少課文都和歷史故事相關,從這些歷史故事中可以學到一些思想品德方面內的容內容.但是由於歷史故事和現代社會背景存在很大差異,會導致學生在認知上出現偏差.所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歷史知識進行巧妙利用,幫助學生理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