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pck

小學語文pck

發布時間:2021-02-25 11:35:14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PCK教學設計

四年級的學生處於二、三學段的銜接期,學生的求知慾強。他們已經有了回近四年的學習經驗答,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但還應不斷加強。在本冊第一單元中已接觸過詞《憶江南》,所以第二次學習寫景詩詞已有一點能力。學生在課內已學習了本組的前兩首古詩,在課外收集了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對於「田園生活」的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對田園生活的詩情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㈡ 小學科學與自然有什麼不同

反思傳統小學自然的教學,每學期有十幾項分立內容,每項內容種有若干知識點。循序漸進地是落實眾多知識點和技能就是教師的任務。比如,過去我們講植物的時候,不去研究植物六大器官間的關系,也不去研究植物和環境的關系,而是將各個相關的知識點散落地分布在各冊教材中。在第二冊中講種大蒜、根據季節種花;在第四冊中講種向日葵;在第五冊中講果實、莖、做植物標本;在第六冊中講植物的生長變化;在第八冊中講花的構造,種子的構造;在第九冊中講根的作用,葉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莖的作用;在第十冊中講扦插和壓條、無土栽培。教師循序漸進地把一棵植物分解為若干知識點教給學生,這些知識點學生必須記憶,否則後面沒法學,這樣課程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彈性。這些切碎的知識點,學生學得非常細,但絕大多數學生是難以將這些知識聯系起來看的。

鍾啟泉先生曾講過我國課程的特點在於學術化、結構化、細化。小學科學貼近生活實際,學術化特點不明顯;結構化傾向比較高;但是細化的特點非常明顯。細化所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知識結構是一種堆棧。堆棧的方式有三種:15%的學生是主動地堆棧,他們在運用知識的時候會主動提取,他們屬於知識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匠型人才,善於考試和做具體工作;第二類學生是教師將知識細化堆棧到學生頭腦中,幫助這些學生提高成績的辦法是題海戰術;第三類學生頭腦中沒有堆棧,到畢業的時候會將所學的知識拋棄。上述三類人都屬於匠型人才。匠型人才的特點是能夠做具體的工作,但是缺乏創造性,他們適合產業社會,即變化少的社會;然而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社會的特點是變化多而且迅速,信息社會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人才,而匠型人才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求。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創新性人才刻不容緩。

課程結構影響人才素質,科學課程影響學生科學素養及其與社會的聯系。小學科學課程需要改革的是「細化」,它影響學生把握學科更為核心的內容。我們不需要匠型人才,我們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傳統課程不利於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必須改革;以往我們的課程改革往往流於形式,原因在於教師PCK知識強調得不夠。

從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科學教育的任務來看,小學科學教育四項基本任務。第一個任務是使學生獲得重要的科學基本概念並認識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系。這個任務就是PCK的前兩個部分。學生初中進行科學探究進行猜想的根據是就是一些基本概念,這些概念是在科學教育啟蒙階段就學習的。第二個任務是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技能和方法是貫穿整個科學教育始終的,循序漸進培養的。要想培養技能和方法,必須要找到具體知識上位的學習目標和教育價值,比如通過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滲透識別、控制變數的思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是具體知識,而識別、控制變數的思想則是具體知識所稱在的教育價值。第三個任務是鍛煉學生的合作交往和語言表達能力;第四個任務是使學生受到善於思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熏陶。後兩個任務是融於日常教學中的。從小學科學教學的任務前兩點都是與教師的PCK知識密切相關的。要想真正完成和理解小學科學教育的任務,教師具備PCK知識是必要的。

人的創造能力從哪裡來?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知識結構包括四個層次: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科視角、觀念、方法;跨學科的主題;哲學思想。第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它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具有支撐性,越能夠支撐上層的學科視角、觀念、方法越好。第二個層次是學科視角、觀念、方法。小學階段講自然科學特有的視角、觀念、方法,初中會學到物理學科、化學學科、自然地理特有的視角、觀念、方法。PCK中最具有價值的知識指的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及其與學科視角、觀念、方法的聯系。隨著學生視角的豐富,認識的深入,會認識到第三個層次,即跨學科的主題,但這並不是小學科學的重點。考試的立腳點與課程的結構是密切相關的。考試的重點在於考核學生創造思維的基礎,立腳點應該在於學生是否具有學科視角、觀念、方法,比如能否運用這些學科視角、觀念、方法分析具體問題,能否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學科視角、觀念、方法等。小學科學教師應該關注「寶塔」結構的下面兩層,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具有較高科學素養的未來人才。

㈢ 數學教學畢業論文寫什麼好,啟發式教育與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嗎

哈薩克語通用詞彙提取方法及小學語文教材用詞調查研究
數學焦慮影響個體的算術策略運用:年齡相關差異
元認知監測與算術知識影響計算策略運用的聚合交叉
哈尼族6-8歲小學兒童數概念發展特點及雙語教學策略
小學生方程意識和認知現狀研究
幼兒園數學教育課程實施的現狀研究
3-6年級多重成就測驗的效標效度
小學低年級開放式看圖話教學淺探
高中生高層次數學認知能力的檢測與相關分析
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研究
初中數學活動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與實例研究
小學數學專家型教師的成長研究
大班幼兒家庭數學教育研究
小學數學教師三階段提問策略對課堂教學效果影響
從師范生向教師轉變的適應性研究
小學數學分數應用題解題障礙的研究
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對小學學生學習的影響與作用
農村初中生數學學習困難的產生與轉化
小學科學主導主體教學結構的構建
小學高段游戲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學生數字表徵方式與數量估計研究
基於認知診斷理論的小學生數學能力評價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
智力障礙兒童教育安置方式研究
高師地方舞蹈課程資源開發研究
高中數學教師PCK的個案研究
小學數學教師職業認同、知識結構的關系研究
4~6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數學應用題閱讀理解特點及眼動研究
K縣農村小學教師流動現狀探究
基於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
神經性統整訓練對學習困難兒童之干預研究
基於游戲化學習社區的小學數學教育游戲設計
RPG類教育游戲結構設計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

㈣ 學科教學知識是什麼

是指教師資格考試中的專業學科知識,比如數學、英語、語文知識。

教師資格考試分為公共考試科目和專業學科考試,報考不同學科就要參加該學科的專業考試。

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大綱(16科):綜合素質考試大綱》、《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等14科;

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學科。

(4)小學語文pck擴展閱讀:

符合以下基本條件的人員,可以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體檢標准;

4、符合《教師法》規定的學歷要求。

普通高等學校在校三年級以上學生,可憑學校出具的在籍學習證明報考。

申請人應在戶籍或人事關系所在地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可在就讀學校所在地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筆試一般在每年3月和11月各舉行一次。面試一般在每年5月和12月各舉行一次。教師資格證考試每年組織2次考試,分別是是每年3月和9月,其中,上半年報名時間一般為1月份,下半年報名時間一般為9月份。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採用多種類型試題,強化能力考核。題型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其中,非選擇題包括簡答題、論述題、解答題、材料分析題、課例點評題、診斷題、辨析題、教學設計題、活動設計題。筆試各科目均採用紙筆方式。筆試各科考試時間均為120分鍾。

㈤ 如果你是一名幼兒教師你應如何選擇兒童科學教育的內容

在幼兒園課程領域中,沒有哪個領域的內容比科學領域更廣泛和龐雜。這意味著幼兒教師選擇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有更大的空間和彈性,但也可能給教師選擇內容帶來困惑和爭議,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科學性難以保證。活動內容是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目標的載體,是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依據。在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背景下,有必要審思教師對幼兒科學活動內容選擇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並針對實際提出幾點建議,以期促進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的適宜性。
一、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窖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選擇不夠均衡
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無外乎幾種途徑:一是從現成的教學參考書或者優秀教案集選取。二是在近期開展的主題活動安排相關的科學內容。三是教師出外學習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優秀活動設計",就把它們"拿來"一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學活動內容。四是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生活中突發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生成的科學活動主題。
與中小學全國或全省統一教材(課標)不同,幼兒園科學活動內容來源多樣,可提供借鑒的參考書也很多,教師的選擇面寬、可靈活處理,帶來的負效應是隨意選擇、內容不均衡。如有個教師自己害怕動物,在她班上幾乎不開展認識動物的科學活動,某園為追求"科學教育生活化",教師經常組織幼兒開展蒸饅頭、做糕點等所謂的"生活化"科學活動;有些園為體現"做中學"的教育特色,所選擇的多是物理科學領域的內容。
(二)內容選擇難度適宜性差
一是教師不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不同年齡班的幼兒,無法確定活動內容是否與幼兒的經驗和認知水平匹配。有時是內容難度過大。如有位教師組織"有趣的海綿寶寶"的小班活動,內容是"感知海綿有彈性",而且要求幼兒"初步學習猜想與驗證"的方法,內容超出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有時是內容難度幼兒年齡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鏡"的內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鏡"內容安排在後(大班)……由於對活動內容難度把握不當會出現有時幼兒"探而難究",有時幼兒因為內容缺乏挑戰性而"吃不飽"的現象。
二是同一內容在不同年齡班都開展,前後重復,在探究點和探究難度上沒有差別,處於同義重復階段。如在小班下學期和大班上學期都有"(給)水搬家"的主題,其內容都是"運用工具運水",認識"磁鐵吸引鐵製品"這項內容在幼兒園小中大班的活動都可以找到……教師不考慮幼兒年齡差異而將相同內容重復安排在不同年齡班,難度要求卻沒有提高,缺乏層次性。
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可能在探究興趣、需要、經驗、學習能力以及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實踐中無法准確區分科學知識的難度,使科學活動內容對特定年齡段的幼兒來說難度適宜性較差。(三)喜"新"厭"舊",內容的科學性差
當前,幼兒教師熱衷於生成"新"內容,忽視經典的"舊"內容。在幼兒教育期刊或網站上、骨幹教師的展示活動或教學競賽等場合,總會出現一些在幾年前沒有的"新穎"活動。對於科學教育傳統的經典內容,教師一般不會選為科學展示課的內容。如沉浮游戲、磁鐵實驗,按照一位老師的話說"這些活動都太濫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舉幾項近年來較受推崇的科學活動內容:(1)"拱形的秘密"(發現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2)"瓶中吹氣球"(了解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的關系),(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發現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了解空氣與吸附之間的秘密)。仔細推敲,諸如這些所謂"新"科學活動存在表述不嚴謹、內容把握出現偏差甚至錯誤等問題。如"拱形的秘密"這一內容,拱形(殼體結構)是物體材料的結構之一,幼兒生活中和自然界隨處可見拱形狀的建築及物品,如拱橋、拱門、安全帽、龜殼等。如果選擇該項內容,根據《指南》科學探究5-6歲的目標要求,幼兒探究"拱形的秘密"內容可定位在"發現常見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上,而不是探尋"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這種看不見"力"的原理。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確實也要與時俱進。適當增加一些反映時代發展、幼兒喜歡又能探究的內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師必須深入把握內容的實質而且能准確定位!有些科學的經典內容經過幾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較成熟的方案和經驗可以參考(當然也有一些內容會被時代和幼教發展所淘汰)。與之不同的是,教師們熱衷"生成"的新內容,名為"創新"卻往往事與願違,反而會擠占留給傳統、經典科學內容的時間。科學教育的內容首先必須遵循科學性的要求,實踐中教師對於自己都沒有正確理解的內容,就組織幼兒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已經違背了科學性的要求。
(四)內容不能准確反映科學領域的"核心概念"
這也是目前教師選擇內容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存在兩種典型的情形:一是內容空洞,沒有指向科學領域的核心經驗。目前許多科學活動我們更多的是看到幼兒在動手操作,活動"熱鬧"、幼兒"興奮",其內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個明確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師組織的"秋天的水果"科學活動:了解秋天水果的種類,知道正確吃水果的方法,愛吃水果。她的依據是"領域書上就是這么寫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我就按照書上的內容來上了"。分析其內容,第一點勉強與科學領域沾邊,但對中班幼兒只是了解秋天水果的種類,顯然是低估幼兒的前期經驗,無法激發幼兒的深層探究慾望。從"吃水果方法、愛吃水果"這一內容看,比較偏向"健康"領域,並不是典型的科學探究活動。且水果吃法五花八門,如榨成汁、做沙拉等,何來"正確"之說?如果缺少一個值得探究的科學核心概念,探究活動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和價值。
二是內容過於追求全面,一次活動同時包含多個科學核心概念。有位教師組織有關磁鐵的科學活動,內容是"磁鐵的特性",而"磁鐵"包含"磁鐵能夠吸引鐵製品、磁力能夠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鐵有不同的磁力、磁鐵兩端磁力最強"等特性。這樣的內容包含多個核心科學概念,由於核心概念過量,致使探究活動內容龐雜,真正需要探究的題目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當代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調兒童的探究必須圍繞著核心概念展開。科學教育強調基於少量的核心概念展開深入的學習,"少即多"。如果一個活動內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認為是不適宜的,因為這會導致幼兒在探究"走過場",每個環節都淺嘗輒止,無法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也就無法體驗到探索發現的興奮和滿足感。
二、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標准規定比較寬泛,給教師選擇內容帶來諸多困難
我國幼兒園階段還沒有統一科學教育內容標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和《指南》這兩個重要幼教法規均沒有詳細規定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範圍。由於缺乏全面系統的科學教育內容框架的支持,沒有統一的"考試","教什麼""學什麼"的內容寬泛,給教師選擇科學教育內容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也是教師選擇內容存在諸多問題的客觀原因。
(二)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研究不足,難以對幼兒教師選擇內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項研究表明,近十年來我國幼兒科學教育研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對幼兒科學教育目標、內容方面研究成果較少,力量薄弱。而各種參考書、教案集雖然繁多但編寫質量不高,提供的科學活動內容本身不科學,甚至出現一些明顯的概念性錯誤。對實踐中幼兒教師選擇、組織內容不僅幫助不大甚至誤導。哪些內容適合幼兒,各年齡班內容如何科學合理安排和銜接,該活動內容包含的科學核心概念是什麼、如果包含多個核心概念又該如何合理分解……這些問題均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因此難以對當前幼兒教師選擇內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三)職前培養職後培訓的不足,使幼兒教師的科學課程知識比較貧乏
我國幼兒教師總體學歷偏低,科學素養較弱。他們大多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應的科學背景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技能以及科學教育的先進理念,自身缺乏對科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在職前培養階段,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教育課程中,比起其他領域有先修課程作為基礎,如健康領域教育先修課程有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等關系較密切的學科,語言領域教育有大學語文和兒童文學作為知識基礎課程。而科學教育領域只有單獨一門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幼兒教師由於先前在理科學習的不愉快經歷而學習興趣不高,他們科學知識貯備不足,自身都不清楚所開展活動中包含的科學核心概念。在職後培訓中比較傾向於幼兒科學教育實施方面,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本身的解讀和選擇的關注不多。
三、提升教師對科學活動內窖選擇能力的建議
(一)在《綱要》《指南》指引下,加強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的協同研究
不僅加大科學教育內容的研究力度,還要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雙向溝通。幼兒科學教育研究是一個兼及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領域,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對於幼兒科學教育研究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這對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研究同樣適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幼教教研員與一線教師構建研究共同體,在《綱要》《指南》指引下,對如何劃分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的范圍、如何把握科學領域各項目內容的核心經驗、具體內容如何在橫向和縱向上組織和結構、如何為不同年齡班幼兒選編適宜的活動內容等開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嘗試轉化來指導實踐。二是重新編寫或者審定已有的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教學參考用書。要改變幼兒園教材以第一線教師為主要編寫隊伍的局面,不僅需要高校教師、教研員和幼兒教師參與編制教參來保證內容的適宜性,還要吸收自然科學領域的專業教師參與來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在編寫體例上要有創新,以前教參只有目標、准備、活動指導建議等內容,新編的教參要增加內容分析、背景知識或資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較詳細的、基於核心概念的主題活動教案以供幼兒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參考。為教師選擇和准備一批經典而優秀的教學材料作為共同研討的內容,這樣教師自然就會將備課的重點轉向。吃透幼兒"。教參內容選編要遵循科學性與啟蒙性、廣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與季節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等原則,盡量做到適宜、均衡和連續。
(二)以提升教師"PCK"為核心,加強幼兒教師在科學領域的培養與培訓
"PCK"是一種對教學產生影響的學科知識,它使教師能夠理解如何對某個學科的主要內容和議題進行表述以適合學習者不同的能力與興趣。"PCK"包括科學課程知識、學前兒童發展知識、教師科學教育方法策略知識以及科學學習評價知識四個方面,它能使教學效能最大化。在教師培養的職前和職後階段,都要為教師提供豐富科學課程知識體系以及加強科學教育內容的相關培訓。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科學素養,入學時可文理兼招和鼓勵理科背景的學生進入幼兒教師隊伍,學前教育專業增設科學教育方向,要適當開設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選修課程,增大科學教育課程的比例和增加實踐機會,以促進教師整體科學素養水平的提高。《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基於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概念展開教學,為教師以後工作中正確處理科學教育內容奠定基礎。
目前,幼兒園教師職後培訓一般採取理論講座、名師公開教學觀摩和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模式,著重點在教學策略方面,對幼兒教師如何正確掌握幼兒園科學領域內容、如何將科學領域內容知識進行轉化融合於科學教育活動中關注不夠。因此,以提升教師"PCK"為核心重構教師培訓框架內容,有機地將教師的三類知識(關於內容的本體性知識、關於兒童的條件性知識、關於方法的實踐性知識)在基於教學實踐情境和活動案例的分析與反思中整合提升為一種動態化的、帶有實踐性、建構性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對於教師優化和改進教學、提升自身的專業實踐智慧具有更強大的支撐作用,從而達到改善教師選擇科學活動內容現狀的目的。
(三)教師要掌握幼兒科學活動內容選擇的要求和方法
首先,幼兒教師要有。目標"意識,深入學習和領會《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要求,對科學活動內容選擇的范圍要心中有數,教師宜選擇幼兒可以直接探究的內容,將復雜、抽象的科學知識寓於簡單的現象之中呈現出來,做到。心中有內容";要熟悉《指南》中小中大班幼兒的典型表現,從幼兒的生活出發,選擇不同年齡班的內容要適合該段幼兒的興趣、需要以及認知和經驗水平,"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即使是同一科學主題,由於各年齡幼兒的年齡特點不同,教師也宜分層次安排活動內容,做到"眼中有幼兒"。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創造性使用教學參考書、向名師學習、園內的課程審議、從幼兒的興趣點和問題生成等,使科學活動內容適宜、均衡。其次,教師在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要判斷:內容不在於新或舊,關鍵視其是否適宜?教師不妨多組織幼兒喜歡的傳統內容,如動植物、沙、水、聲、光、電等,如果教師對活動內容比較有把握,就能把關注點放在觀察和推進"幼兒的科學學習"上。當然不排斥將一些適宜的新主題納入科學活動的內容,對於一些只為"吸引眼球"的科學"新內容"要敬而遠之。第三,教師平時可通過閱讀科普報刊、書籍,觀看影像,瀏覽科普網站(如"做中學"科普網)等各種途徑積累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培育科學觀念。在選擇具體活動主題時,要注重對活動主題所涉及的科學概念和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且要了解和掌握該主題所涉及的核心科學概念,力求使幼兒科學探究的主題和內容指向核心科學概念。如上述"秋天的水果"可將內容調整為"秋天水果的多樣性及分類",只有圍繞這一明確的核心概念組織活動內容,引導幼兒展開探究,幼兒探究才有方向、意義。把握事實與主題背後所隱含的核心概念有兩種思路:一是預設性的,確定核心概念--尋找具有典型意義的主題(一個或多個)--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多個內容和事實;二是生成性的,收集幼兒關注的諸多事物或提出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判斷出哪些內容和事實與核心概念有關)--將問題、內容進行分類,構成有意義的指向核心概念的不同主題。教師選擇內容注意預設性和生成性的結合,要形成對實際進行的活動目標、內容結構進行反思的意識,當發現預設活動內容、進度不符合幼兒時,要靈活調整原來計劃,因勢利導,生成新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活動中目標設定更有意義和價值,材料選擇和提供更適宜和富有建設性,活動指導中的提問和互動更有針對性和成效性。

㈥ 教師專業知識包括

1、L·舒爾曼復 教師專業制知識分析框架:

① 學科知識
② 一般教學知識
③ 課程知識
④ 學科教學知識(又譯作為教學任務的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
⑤ 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識
⑥ 教育情境知識
⑦ 關於教育的目標、目的和價值以及它們的哲學和歷史背景的知識
通過實證認為:學科教學知識(PCK)最能區分學科專家與教學專家、高成效教師(名師)與低成效教師間的不同。

2、P.L.格羅斯曼將學科教學知識(PCK)解析為四部分

① 一門學科的統領性觀念——關於學科性質的知識和最有學習價值的知識
② 學生對某一學習內容理解和誤解的知識
③ 特定學習內容在橫向和縱向上組織和結構的知識
④ 將特定學習內容呈示給學生的策略的知識
教師知識基礎框架,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明晰化之後,利用PCK解決問題的教學技能也漸漸被開掘,這大大釐清了世界各國對教師資格的認證以及對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向度。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pck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