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助五年級-語文-下冊-發散思維字詞句段篇-人教版的答案!
超全超來完整版自答案解析來了,請收下!!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❷ 有關<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文章!是關於語文哦!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心理過程。與科學家一樣,小學生同樣具有創造性思維,所不同的是:科學家的創造性思維指向探索人類的未知,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指向繼承人類的已知。科學家的創造水平,正是他小時候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認為,對小學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別人的做法,而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過獨立思考,在教師講授或自己學習的基礎上有新的理解,以至於獨到見解;只要能發現不同於教科書、不同於教師的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只要能運用已知解決實際問題且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均屬創造性思維范疇。 一、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分為表現特點和發展特點兩部分。 1.表現特點。 對小學生來說,其創造性思維主要表現在學習活動中,這種表現是零碎的、隱隱約約的,教師必須有銳利的眼光才能發現。 (1)知識和技能。學習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師的教學內容,且有較獨特的觀察方法和強烈的好奇心;有時會提出一些老師一時無法回答的問題;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並從自己解題中得到滿足;學習上有不服輸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標;不太看重分數卻迷戀於自己的愛好;成績不一定最好,但對小製作特別有興趣,動手能力較強。 (2)堅持性。把指定的任務作為主要目標,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敗和困難面前從不氣餒和退卻;敢於發表意見並堅持己見;不怕別人諷刺;認為需要於的事就堅持於到底。 (3)反應性。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較強的綜合和推理能力,對成人的建議和提問都能作出積極反應。 (4)對挑戰的反應。樂於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敢於向不同意見挑戰,不喜歡唯命是從;對教科書中的知識和老師的意見,總是批判地吸收,從中發現問題。 (5)敏捷性。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應,並得出結果。 (6)口頭表達。善於正確地應用眾多詞彙;雖不一定善於辭令,但只要他深思熟慮的問題,總能較為妥貼、深刻地表達。 (7)深刻性。相對於同齡人而言,比較能透過現象看到實質;善於發現事物產生的深層原因;善於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 (8)靈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慮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況擺脫自己的偏見,修正自己的觀點;善於用他人長處。 (9)獨創性。喜歡獨立思考,能舉一反三,善於從多角度看問題;具有發散和一題多解的思維特點和習慣;不輕易問老師問題,不滿足於現成答案,常常要問為什麼;能夠用新穎或異常的方法解決問題;有時喜歡標新立異。 (10)想像力。在學習上善於大膽想像和提出假設,不斷發現新事物、新問題和新結果;有良好的聯想和直覺思維能力;喜歡幻想以至異想天開。 (11)推理能力。能夠把給定的概念推廣到比較廣泛的關系中去,能從整體的關系中去理解給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尋求各種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控制排除各種變數;有初步的類比、聯想、遷移能力。 (12)興趣情緒。對各學科和活動都感興趣;自信心強,情緒穩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 2.發展特點。 (1)思維的獨立性不斷提高。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小學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到了少年初期,對教師、家長和其他成人的依賴不斷減少,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開始有主見起來。 (2)思維的批判性不斷提高。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教師、家長和書本的依賴性比較強,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家長講的都是正確的,都全盤接受。隨著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們發現老師家長講的、書上寫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學,開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現在學校,就是對老師上課評頭品足。 (3)思維的深刻性不斷增強。低年級小學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看問題比較淺,到了五六年級,便出現了初步的抽象思維,逐步能透過現象深入事物的本質,已能預見事物的結果。 (4)思維的發散性不斷增多。低年級小學生知識少,經驗不足,方法欠缺,思維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維。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增多,特別是從三四年級開始,他們已經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異想天開的新奇念頭經常會出現。如果引導得法,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是比較快的,是培養發散性思維的最佳時機。 (5)思維的能動性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時,主動思維較少,大多是被動思維,也就是思考的問題都是由老師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級,特別是到了五六年級,學生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他們不斷認識到創造對象的作用、意義和價值,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二、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法 1.培養創造性思維氛圍。 人的創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一個人創造才能的形成和發展,除個人努力外,還有賴於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良好的創造氛圍,可以促使創造人才成群出現;不良的甚至惡劣的氛圍,可以扼殺創造人才的出現。為此,學校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正確認識並正視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二是必須改變歷來偏重於傳授知識的培養目標,把重心轉到培養學生求知慾、獨立性和創造性思維上來。 2.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大凡具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無不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要保護好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觀察的原動力。要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去觀察社會、觀察大自然,讓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多的鍛煉和發展。 3.教會學生聯想和善於想像。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必不可少的條件和重要內容。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在大膽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同時,要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給他們提供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 4.教會學生發散性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組織一些一題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動,看誰想的辦法多就給予鼓勵和肯定;也可以對語文課上的結尾進行擴散性思維。特級教師錢夢龍說:教學的藝術就是想方設法鼓勵學生的藝術。他有一句名言:我提的問題沒有標准答案,怎麼想就怎麼說。 5.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思維。 在科學殿堂里,大凡能登上一席的,往往都是一些標新立異者。他們往往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對小學生來說,要培養他們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盡量引導學生突破定勢的約束,推陳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們不同尋常的提問、想法。 6.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對檢驗創造性思維的正確與否有著重要作用,幾乎所有發明家都從小自己製作各種模型。牛頓小時候喜歡製作風箏等,愛迪生小時候喜歡實驗。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製作各種學具,對特別愛好者要給予重點培養。
❸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語文學科是一切學科的工具,語文能力的高低大概能反應其思維能力的高低。可以這樣說,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方面具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下面就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1.課堂教學中的發散性思維培養。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大部分的知識和能力都是通過課堂教學獲得和形成的。傳統的課堂教學基本上是傳授式或「填鴨式」,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參與還很少。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就必須轉變觀念,把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的原則真正貫徹到底。從教學目標的確定,課題的導入,教學過程的設計,到提問討論的進行,以及課堂氣氛的調動,教學藝術的刻意追求,都必須從培養發散性思維的角度加以精心准備。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著眼於「學生主體」這樣一個中心,體現學生的參 -3-與意識;提問討論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徵,著眼學生「表現自我」的個性心理;課堂氣氛和教學藝術的營造主要是給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創造一個適宜的空間,讓學生能真正將思維發散到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拘無束的自由境界。一句話,語文課堂教學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千方百計創設一個適宜於語文思維的放射狀的「教學磁場」(僅僅是意境還非常不夠)。
2.作業考試中的發散性思維培養。教育學中常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來形容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而要在具體的實踐中刻意運用和長期實行,則不一定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這一點。本文開頭的報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愚以為,作業考試不一定都由教師來布置和實施,完全可以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讓其自由地作業和考試。
①作業的形式多樣化。學生自己布置、自己批改,甚至自己確定答案;學生可以自己布置自己喜歡的作業;鼓勵作業形式的革新。語文學科的作業最主要以思維和口頭表達為主。
②作業檢測方式的多樣化。教師檢測作業時,應該突破傳統的圈子,將學生潛在的素質挖掘出來,而不必拘泥於答案的整齊化一。也許語文學科最容易做到這一點。
③作業評價和反饋不拘一格。教者評、學生評、精批細改僅僅是傳統的重復,賞析型、解剖型更易為當今學生所接受,結合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手段進行評價才是最適合現代學生心理的評價方式。語文學科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最好能使用這種方式。
-4- ④考試評閱制度必須變革。整齊化一的答案只能選擇平庸之才。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評閱方式,在教師面對的學生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是很容易實現的。學生自我考試和設立無人監考場,甚至讓學生自己考試自己評閱自己反饋。也許語文學科在這方面進行嘗試要花費較大的精力。
3.輔導實作中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傳統的輔導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是什麼」或「為什麼」或者讓學生記住答案。要培養發散性思維輔導和實作必須在「以前怎麼樣」、「現在怎麼樣」和「將來會怎麼樣」方面下功夫,為學生揭示事物內在的奧秘和將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實際上,語文學科中大量的文學精品的賞析和討論就是發散性思維培養的原料基地。
4.其它方面的發散性思維培養。語文教學包括各個方面。在課外讀物的閱讀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再造性思維,將作品的內涵加以擴大聯想,營造出學生自己所特有的作品「這一個」(黑格爾語);在作文或者寫作訓練中,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愛好或者個性特長, 本著「人人都是文學家」的觀點去培養和造就學生的靈心。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可以在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方面走在其它學科的前面。再造想像的空間, 主觀的意境創設,直觀的思維形式都是得天獨厚的條件。 只要我們從「應試教育」的怪圈中跳出來, 堅持素質教育的根本原則,立足學生「先天是人才」的心理, 我們一定能培養出許多思維活躍、方式奇特、卓有成效的高素質人才。
❹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源泉,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需從培養發散思維抓起。
我們語文教師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來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思維,探索培養
小學生的發散思維成為我們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研究課題。在語文教學中,我就這個課題作了
以下嘗試。
一、營造發散思維氛圍,激發發散思維興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
育家孔子說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
興趣可以使小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提高小學生敏銳的思維能力、豐富的想像力和牢
固的記憶力。精彩、生動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
內思維活躍起來。我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十一冊《草蟲的村落》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小學生
喜歡接觸大自然的特點,
設計了如下的教學
:
「同學們,
我們學習
《山中訪友》
這篇課文時,
已經訪問了德高望重的老橋,枝葉繁茂的樹林,清涼的山泉,還有飛流的瀑布„„這節課老
師要帶你們去訪問草地里的小蟲子,
你們喜歡嗎?」
同學們格外興奮地說
「喜歡!
」
。
「在訪問
之前老師有三個要求:第一,同學們要與小蟲子玩。第二,要和小蟲子交流,記住小蟲子對
你說的話。
第三,
把小蟲子說的話告訴老師或者同學。
」
同學們明確要求後出發了。
大家來到
草地上,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去尋找自己知心的小夥伴。不一會兒就傳來了學生與小蟲子對
話的聲音:農同學對著一群正在尋食的螞蟻說:
「同伴們,快來,跟我去找蟲子吧!
」楊同學
正對著在花叢里打轉的小蜜蜂說:
「嘿!蜜蜂阿姨,您快點,別磨蹭了,家裡的阿姨叔叔正們
等著你的花粉釀蜜呢。
」„„十分鍾過後我組織學生回教室學習《草蟲的村落》
,採用談話的
方式把學生的精力引入課文。
「同學們,
剛才大家都找到自己的知心夥伴,
下面我們隨同作者
一起去看看他的知心朋友們吧。
」
此時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
培養
發散思維,
激發求異思維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對同一部作品同一篇
課文,
甚至同一個句子同一個字詞,
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學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
因此,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發散思維的訓練。在教學《草蟲的村落》第五自然段時,這個自然
段中「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對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著,好像
攀談得很投機似的」是課文的隱含內容,這個片段是訓練學生發散思維的最佳切入點。教學
時,我這樣設計,抓住「交流」
、
「攀談」關鍵詞設疑,蜥蜴和小甲蟲在交流、攀談些什麼?
讓四位學生進行角色表演,
其中一位學生扮演蜥蜴,
另外三位學生扮演小甲蟲。
(
教學論文
)
甲蟲
1
說:
「夥伴們,快來看,有一頭大象來搗毀我們的村莊了。
」聽到甲蟲
1
這么一說,甲
蟲
2
便來看個究竟,甲蟲
2
說:
「大象有長長的鼻子,那不是大象,是恐龍。
」甲蟲
3
聽到吵
鬧聲走了過來說:
「瞎說,恐龍早
6500
萬年前就滅絕了,還有什麼恐龍。
」甲蟲
1
、甲蟲
2
疑
惑地望瞭望甲蟲
3
齊聲說:
「那是什麼呢?」
甲蟲
3
說:
「那是鱷魚。
」
甲蟲們的爭論聲傳到了
蜥蜴耳朵里。蜥蜴大聲說:
「甲蟲朋友們,別吵了,你們說的都不對,我叫蜥蜴,恐龍是我的
祖先,天氣太熱了,口很渴,想找個水塘洗洗澡,喝喝水,路過你們這里,不是來傷害你們
的,
讓你們受驚了。
」
這時甲蟲們心裡的石塊才落了下來,
友好地邀請蜥蜴來做客。
蜥蜴接受
了甲蟲們的邀請,來到甲蟲們的村子,村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甲蟲都來接見蜥蜴。有的
甲蟲說:
「你的嘴真大呀,
我們全村的人都可以在裡面住了。
」
有的甲蟲說:
「要是你在這兒住
下,就沒有誰敢欺負我們了?」蜥蜴說:
「我不算大啰,我的祖先比我大幾千倍呢,要是你們
見到我祖先,一定會嚇死你們一大片。我祖先身材最大的是震龍,它的身長有
39
至
52
米,
身高可以達到
18
米,
體重達
130
噸!
也就是說,
二到三條震龍頭尾相接地站在一起,
就可以
從足球場的這個大門排到另一個大門。而如此沉重的龐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話,它那
碩大的巨腳每一次踩到地面都會使大地發生顫抖,
就像地震一樣。
」
甲蟲們聽了都驚呆了。
在
這個片段教學中,我尊重並激發學生的這種獨特性見解和感受,在總結時鼓舞學生「你們能
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老師非常高興,
希望你們繼續發揚」
,
從而鼓勵了學生能有自己的想
法,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發散思維就是在這樣的活動中得到了萌發,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也就在這樣的活動中獲得了鍛煉。
三、擴展發散點,激發想像力
愛因斯坦
曾說過: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因為知識是有限的,
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
是知識
進步的源泉。
」
教師要尋求知識生成,
知識擴展的發散點,
要善於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
釋放
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沉睡的潛能。在教學《草蟲的村落》結束後,我讓學生充
分發揮自己的想像,融入自己的感受,進行隨堂小練筆,寫一寫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子。有的
學生寫道:
「今天,我又趴在草叢邊,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在我眼前,
空前變大了,小草成了大森林。一群小螞蟻,每隻嘴裡都叼著食物急急忙忙往高處趕,我想
它們一定預測到洪水要暴發了,全體出動把家搬到安全的地方,我想幫一幫它們,可是我又
怕驚嚇到這些小精靈們,
我恨不得變成一隻螞蟻幫著搬東西。
」
通過這樣的訓練,
教學形式的
多彩多樣,不讓教學局限於教室,室外與室內結合,角色表演、學生互動、隨堂練筆等,課
堂教學內容生動豐富了,
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豐富了知識,
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學生心靈舒展、個性張揚、情感釋放的自由場所,語文課堂應是培養學生
發散思維、形成新知的肥沃土壤,能讓學生自由表達見解、能有自己的想法,語文課堂教學
就會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更多考試點擊kaoshib.com來查詢
❺ 發散性思維作文《水》
這個故事發生三十年前,那是在神州大地政治、經濟改革風雲波浪掀起的那一刻。文化教育自然也不落後,小學語文教學的專家推出了「發散性思維」訓練。
「發散性思維」顧名思義,又稱輻散思維,是創造思維中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展開性思維方式.它表現出流暢、變通、獨特三大特徵。
於是你校發散思維有了新突破,他校立即會在一夜之間拿出另一個突破形式來。一時間,天翻地覆,老師們天天神神叨叨,我教的學生思維發散了嗎?
終於,由專家們牽頭的公開課在各個層面上展開了。今天就僅憑回憶展示一堂吧,執教的是一位實習教師。他雖然年輕,還在師范學校求學,可是改革兩字激發了年輕人的激情。於是,他毛遂自薦地來執教發散性思維作文指導課了。
師:(掛上一幅圖。內容:一張床。)
師:(笑容可掬)小朋友,請看這張圖。圖上有什麼呀?
生:有洞洞(俺)眼。
師:胡說。哪裡有洞洞(俺)眼呢?
(可能是帶教老師不滿的眼神提醒了他,於是笑容又出現。)
師:小朋友,這個洞洞(俺)眼在哪裡呢?
生:我來指給大家看。(一個女孩抖動著小辮子跑到圖片前,小手往圖上一指,喏。聽課老師不禁「哇!」)
師:奧。原來你指的是圖釘啊。
小朋友,請繼續看,這圖上畫了些什麼呢?
生:(齊聲說道:一張床。)
師:對。下面請一個小朋友來繼續想像,繼續說說圖上還有什麼。
(一個男孩自告奮勇上來了。)
師:(湊近孩子啟發性地問道:)你想想看這床上會有什麼?
生:有被子。
師:好。再想想還會有什麼?
(男孩眨巴著大眼睛,答不上來。)
師:(表情很無奈。)誰能幫助他來回答呀?
(另一個扎著蝴蝶結的女孩上來了。)
生:床上有人。
師:(表情一呆,因為他備課時是准備讓孩子的思維發散到被子的圖案時深入發散的呀。這有人,他可是沒有準備的喲。怎麼辦?這么多人看著,只能讓孩子說下去,見機行事了。於是他帶著尷尬的笑容繼續提問。)
床上有什麼人呢?
生:有爸爸。
師:還有呢?(想請孩子說被子。)
生:還有媽媽。
師:(急啊。)再想想,被子呢。
(乾脆直接自個幫孩子發散了。)
生:被子掉下去了。
(聽課老師笑得前俯後仰,捧著肚子直叫疼啊。)
❻ 小學語文教學怎樣培養孩子發散思維
李鳳華(廣州市海珠區赤崗小學,廣東廣州510000) 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課前預習逐漸成為小學生學好新知識的必要途徑,學生憑借個人的學習能力,對教材先大體了解、熟悉一遍,有利於提高個人的聽課質量和學習效率。久而久之,無疑對語文成績的提高大有裨益。本文就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標准,闡述小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 一、抓住重點內容預習 我們辦事情都要有重點、區分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善於把握主流,擊中要害,才能把事情辦好。學習也是如此。預習,顧名思義,就是事先學習新知識。對於小學生而言,預習就是課堂學習的預備階段。新課程標准改革明確規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具備這種能力更為重要,而預習則是一次很好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機會。 一直以來,小學生確實也懂得適當地預習,只是不見得能真正抓住關鍵部分,他們往往通篇預習,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這很明顯耽誤了時間,而且也完全沒有必要。什麼叫課前預習的「重點」?這個問題需要由語文教師提前給學生說明。通常意義上,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詞,課文的層次結構,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運用的修辭、表現手法等,都能稱得上重點。同時,這些很多也是教學的難點,在預習時,學生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不能省略步驟,先從識字、寫字開始做起,再到會「無障礙」閱讀課文,最終才是弄清文章的結構脈絡。在預習中,學生會時刻把工具書放在手邊,不會的生詞或者詞語意思及時查閱,並立刻記住,從而為課堂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例如,學生在預習人教版《司馬光》這篇課文時,文章的重點就在於司馬光遇到掉入水缸里的小孩的反映,是像其他孩子那樣碰到危險場面就驚慌失措地逃跑,還是穩如泰山,積極想出合理的辦法把孩子救出來。另外,司馬光救人的方式也同樣是重點。學生必須明了這一點,可結合當今社會碰到有人落水,是見義勇為還是冷漠地離開。在預習完成之後,學生可以聯系這個社會現實談談自己所受到的啟迪:當然是像司馬光那樣,但要講究方式和策略,在確保個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發揮聰明才智,選擇行之有效的方式救人。學生若是能理解這一點,便把整篇課文的主旨基本理解透徹了,也會為學習節省不少時間。 二、有計劃、有目標地預習 一般來說,小學語文在學完一堂課時,教師都會把下一課要講的重點任務提前告知學生,當然也包括預習的內容,這樣大家帶著預習的目標去預習,能夠有方向性和側重性,避免走彎路。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預習目標的設置大都著眼於對於教學重點的把握和理解,其目的性則是引領學生對課文開展有規劃性的探討,並逐步形成自己對於課文的理解,會回答文章的情節、講述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問題。 例如,預習人教版《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學生要時刻牢記教師布置的預習目標,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帶著教師安排的問題進一步探索:周總理參加傣族人民的節日,當地群眾以什麼樣的形式歡迎總理的到來?從這篇文章中能知道哪些常識?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經由這些問題的創設,大家在預習中就會胸有成竹,從劃分課文的層次,再結合課文段落的細節描寫,從簡單到復雜整體突破。必要時也可以利用網路資源,搜索傣族潑水節這一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節日,了解雲南傣族的風俗習慣,也為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做好鋪墊。學生應把自己碰到的疑難和重點都註明,力爭在課上通過教師細致的講解和自己的獨立思考得以順利解決。 三、分小組進行預習 小學生平時學習都會分為幾個小組,教師就該以學生所在的學習小組為單位布置預習的任務。小組預習的最大優勢就在於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學習的能力,增進彼此間的熟悉和了解,並做到互相監督、互相幫助。若在遇到難題時能夠共同探索,就能培養起大家的集體榮譽感。教師還要根據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對事物感興趣的特徵,利用小組間探究問題的機會,把學習扎實、勤奮的學生分別劃分到每一個小組,這能發揮他們的帶頭示範作用,引領小組其他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勤奮學習。比如,在預習《王二小》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歌曲的MTV 播放給大家看,製作好預習的課件,讓會唱的學生可以跟著唱,這便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課文中去了。播放完成後,要把文章插圖展現給大家,並讓小組的每一位學生藉助於多媒體課件的輔助,通過預習都能知道課文每一個自然段都講述了什麼。再讓他們分析具體內容,大家輪流朗讀課文,對問題各抒己見,使每一位組員都能在學習之前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印象,在課堂學習中也會緊跟教師的思維和步伐,提高個人的教學效果和學生聽課的效率。 四、分層次開展預習活動 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所有課文都要分層,不論是「總分總」還是「分總」的結構,准確地分層對於課文的學習會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學生通過學習以前的課文也知道,文章層次結構的劃分必須有一個依據,給文章分層次也沒有固定答案,只要能言之有理就行,這會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對於理解文本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預習《貓》這篇課文時,學生需找出文章的線索———作者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並以此作為劃分層次的根據,這有利於理解文章結構,解決疑問。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的作用不容忽視,學生的預習能力必須在自我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同時也有利於充分發揮大家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❼ 搜集小學一二年級語文課外題發散思維題,第一題寫出你知道的神話中的兩個人物分別是 () 和()。第
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
我家有一隻漂亮的大公雞,頭上長著紅紅的冠子,尖尖的嘴。圓圓的眼睛後面,有一小撮突起的毛,毛底下藏著它的小耳朵。身上長滿油亮油亮的花羽毛,像披著一件五彩的衣服。細長的腿上長著金黃色的爪子。長長的尾巴向上翹著。它走起路來昂著頭,有時還拍打著彩色的翅膀,「喔喔喔」地叫,樣子真威武。
1.和「昂著頭」相反的意思是 。
2.短文描寫大公雞的頭時,先寫 ,再寫 ,然後寫 和 。
3. 寫出短文中表示顏色的詞。
4. 在短文中用「△△」畫出表示聲音的詞。
5.用「」畫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6.短文主要寫大公雞的。
7.給短文加標題。(寫在題目的位置)
二、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
在自然界里,有許多動物都能為自己治病。野雞摔斷腿後,它就會啄(zhuó zuō)些泥來塗在受傷的地方,再用細草把傷口捆起來,這樣骨(ɡú ɡǔ)頭很快就能長好。水牛肚子里有寄生蟲,它就去吃一種很苦很苦的草,把肚子里的蟲葯死。貓、狗要是受傷,它們就會不斷地用舌頭舔傷口,讓口水把細菌(jūn jǖn)殺死。你看,它們多有意思呀!
1.短文共有( )句話。
2.在正確的讀音下面畫「——」。
3.連一連:
①水牛 ④吃一種很苦很苦的草 ⑦治摔斷的腿
②野雞 ⑤不斷用舌頭舔傷口 ⑧治傷口
③貓、狗 ⑥啄泥塗在受傷的地方,用細草把傷口捆起來 ⑨治肚子里的寄生蟲
4.「你看,它們多有意思呀!」中的「它們」指哪些動物 。
5.用「 」畫出這段話的中心句。
6.給短文加標題。寫在題目的橫線上。
❽ 語文教學中有哪些思維定勢
一、沖破常規,進行發散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啟迪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是培養他們求異思維的有效途徑。教師如果善於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根據不同的意見進行爭論,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思維,獲取知識,就能打破思維常規,使思維朝獨特性方向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抓住重點詞語訓練
有些詞語在課文中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或是歸納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是點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們抓住這些詞語,進行挖掘,研究,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
如教《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時,教師可以抓住重點詞語「紋絲不動」設計以下這些問題:
(1)「紋絲不動」是什麼意思?
(2)邱少雲為什麼必須「紋絲不動」?
(3)邱少雲是怎樣做到「紋絲不動」的?
(4)是什麼力量讓邱少雲做到「紋絲不動」的?
學生的思維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展開,通過發散性訓練,讓學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2、抓住重點句訓練
抓住文章的重點句來突出文章的重點,突破難點,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有助於把握全篇。
如教《白楊》一課時,可以抓住重點句「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的心。」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提出幾個「為什麼」。學生們依據教師的引導,提出了各種有質量的問題:「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到新疆工作?」「爸爸為什麼要帶我到新疆去?」「爸爸為什麼要向我介紹白楊樹?」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思維向多方面發散,開拓了新意。
3、抓住重點拓展訓練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設計拓展性的訓練。變換開頭,變換結尾,改寫故事,續寫故事……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能舉一反三,提高思維的變通性,培養創新意識。
如教《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可以自製多媒體課件,屏幕上出現半瓶水,一隻頭頂閃著問號的烏鴉在瓶子周圍盤旋。有趣的畫面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教師馬上提出問題:「烏鴉真聰明,想出好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們小朋友更聰明,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還有哪些辦法能讓烏鴉喝到水?」學生們進入了積極的思維狀態中。有的學生說:「只要找一根空心的麥桿,烏鴉就可以和我們喝飲料一樣喝到水了。」有的學生說:「找一片大荷葉,將水倒在荷葉中,烏鴉不就可以喝到水了。」有的學生說:「烏鴉只要想辦法把瓶子斜放,就可以喝到水了。」……學生們的種種設想,讓答案呈現出各種可能性,具有創新色彩。
二、改變定向,進行逆向思維。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啟迪學生逆向思維,有益於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從全新的角度思維,定能培養學生獨具一格的創新思維。
如教《龜兔賽跑》時,教師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按照思維定勢,烏龜跑得再快,也比不過兔子。龜兔賽跑的結果是無法改變的。作者進行了逆向思維,想辦法從兔子身上著手,於是睡覺的兔子輸給了堅持不懈的烏龜。作者的創新思路閃耀著求異思維的非凡光彩。在此基礎上,再設計拓展性訓練:如果龜兔進行第二次賽跑,結果會怎樣?由於受到了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不再停留在順向思維的層面上,而是向更深更廣的范圍擴展。一些學生這次也沒有讓兔子輕易地贏得比賽,而是幫烏龜想像出各種各樣的方法再次贏得了比賽。學生們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像和讓烏龜贏得比賽的願望聯系起來,這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性思維。
又如《小貓種魚》一課的教學,我們往往要求孩子們通過學習,從中吸取教訓,懂得小貓為什麼收不到魚。教育學生在學習時要動腦筋,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做法。這就是《小貓種魚》的教學要求之一。確實,很多學生在學完課文後,會不約而同地嘲笑小貓做事不動腦,把魚種到了地里,這種做法很荒唐,是大家共認的錯誤做法。但有個別學生卻認為小貓也有值得表揚的方面。它肯向別人學習,肯動手去實踐。這些學生進行了逆向思維,正是這種思維,使他們的思路更寬,更深刻,具有創新意識。這種創新屬於第二層次的創新,相對於同齡孩子的創新。教師不需要為此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改變他們的想法,完全可以肯定他們的想法,讓學生幫小貓想辦法,怎樣做才能在秋天裡收到很多的魚。這樣教,既能滿足孩子們的童趣要求,也能從小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能力。
三、突破定勢,進行靈活思維。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時、何地、何去,好像弟弟和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他深入淺出地告訴我們思維的靈活性,這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又要引導學生集中思維,正向思維。要因文制宜,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多種思維,使他們有機融合,力爭做到求異、求變、求活、求新。
如教學《買櫝還珠》這則寓言時,可以拋開教材中「看待一件事物不能光看外表,而應該抓住本質,防止上當受騙」這一寓意。引導學生依據個人的知識經驗展開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維,突破思維局限。學生們經過討論,得出以下幾種結論:從價錢的高低來看,要盒子不要明珠是傻子。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盒子比明珠美觀,所以買櫝還珠可以理解。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做盒子的商人,那麼他把盒子買回去研究更有價值。學生們認為在不同的環境中,事物有不同的價值。最後教師再引導學生討論:看一事件,應抓住實質,不要被美麗的外表所蒙騙。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了拓寬,學生對寓意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新的發展。
求異是創新的開始,沒有「求異」,就無所謂「創新」。所以,教學中教師應從多方面、多方向、多層次展開思維的發散求異活動,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❾ 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對於傳統思維模式的一種突破,其要求學生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從不同角度與層次思考問題,對於學生創造力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此外,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應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模仿
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是好奇心重,且模仿能力強。為此,教師應牢牢的把握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積極的模仿,一方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模仿中要堅持適度原則,避免模仿過度而帶來的不良影響。[1]
比如,以句子仿寫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著「傷心」這一關鍵詞造句,這個時候學生紛紛踴躍的造句,有的學生寫到「今天被老師批評了,非常傷心」,有的學生則寫到「今天被爸爸批評了,很傷心」。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僅僅局限於「我...傷心」的句子結構之中,此時教師應向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引導學生在造句中不要應用「我」字。學生經過思索後,有的學生寫到「媽媽生病了,爸爸很傷心」,而有的學生寫到「爺爺生病了,奶奶很傷心」,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拓思維。除了人類會傷心,還有什麼會傷心呢,此時學生茅塞頓開,思維立刻轉向於動物,如小貓、小狗、小雞等,有的學生立刻寫下一個句子:「小貓今天沒吃飯,它很傷心」,甚至有的學生結合環境保護的問題,寫出「工廠的廢氣廢渣排向大氣,天空很傷心」這一生動的句子。由此可見,固化的思維模式限制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引導學生提高自身思維的發散性,從動物與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