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教師德育工作

小學語文教師德育工作

發布時間:2021-02-25 05:25:05

㈠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下面我就自己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在課題中滲透德育
課題往往被稱為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顯現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折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此時,我們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如在教《生命的壯歌》一文時,先引導學生理解「壯」字的意思,然後讓學生根據經驗說說見過有那些感人的壯舉,最後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解讀課題、讀課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理解自然界弱小生命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表現出的可貴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從外層螞蟻和老羚羊舍己為人、從容赴死的壯舉中收到感染。
2、在導入滲透德育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頗有一番道理,它告訴了我們應把好教學第一關。對此,我們不妨大肆渲染「開門紅」的課堂教學藝術,使德育知識滲透「精而細」,恰到好處。因此,精心設計生動、巧妙的導語,通過導語感染和教育學生。如:在《頤和園》一文教學中,不妨先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並提問:「為什麼中外遊客都喜歡到園內看一看,走一走呢?」這樣的導語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們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與自豪,從而培養了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2、在探究新知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的德育不是強加的,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必須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滲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
(1)在朗讀中滲透德育。
語文課程強調「以讀為本」。學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在《番茄太陽》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要走的時候,明明輕輕地拉住我的袖子說:阿姨,你過來我和你說句話,我彎下腰,她附在我的耳邊輕聲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在教到這里時,應引導學生多讀,且精讀,把它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從而才能讓學生了解深深體會到小女孩那顆善良而又美好的心靈。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滲透德育。
為了讓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來,並銘刻於心,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藉助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既初步懂得描寫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優秀人物,尤其是我國古代、近現代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名人都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的學生從中感受到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
課文中人物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對丑惡事物的揭露與批判,那些傑出的人物高大的形象會使我們的學生心靈受到深刻的教育。如在執教《祁黃羊》這課時,我讓學生找出晉悼公讓祁黃羊舉薦人才時,祁黃羊是怎麼做的,怎麼說的,讓學生體會從中體會到他是一個顧全大局,以國家為重,不計個人恩怨,唯才是舉,外舉不避仇,內舉不必親的人。
(3)在重點詞、句的講解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只有扎扎實實地抓住字、詞、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闡明課文所體現的內在思想性,才能在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受到具體生動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詞在文章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會影響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字詞學習不容忽視。
(4)在欣賞插圖,利用圖片滲透德育
引導學生欣賞插圖,領悟圖意,有助於學生把課文較為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藉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如教《黃果樹瀑布》一文,除了書中的插圖外,再利用多媒體出示黃果樹瀑布不同角度的圖片,二者結合,讓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黃果樹瀑布特點,再配之教師的講述,就能使學生對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川的壯麗,產生了自豪之感。
(5)在與課文中人物的比較中滲透德育
運用比較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慾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以效仿,什麼應該譴責。比如《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在記敘童第周學生時代的兩件事時,採用了對比的寫法,以相似的結構和語言有層次地表現了童第周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優秀品質和「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思想。教材本身有許多可供比較的條件,利用這些條件,教師可採用比較法教學,有利於將情感滲透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多次對比,學生認識到在學習上應有頑強的學習意志、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為國爭光,為祖國建設努力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3、在課堂練習中強化教育
課堂練習能鞏固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形成學生能力。在反饋練習中我們可從抓住訓練重點,在突破難點上下苦功夫,巧功夫,恰到好處的滲透德育。如:在《爭論的故事》一文教學中,我在課堂鞏固訓練中實施了讓學生帶著感情去分角色朗讀課文,把學生帶入情境,並讓他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就在表演中得到了升華,從而讓他們在這樣的課堂練習中認識到了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的道理
4、在總結回顧中延伸德育
語文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依據。對此,我們應在全課總結、延伸學習內容的時刻,巧妙地滲透總結性的德育教育。如:在《軍神》一文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主小結,讓學生在知道劉伯承為了革命而拒絕使用麻醉劑做手術,從而引申教育孩子要向劉伯承一樣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5、在習作中誘導德育
新課程教學建議對寫作提出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要說假話、空話、套話。這不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見學生習作要融進學生生活,與學生的行為習慣聯系起來,使學生通過寫作感知做人道理,學會做人。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作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把握每個有利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對於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機滲透道德教育。例如:寫「我的媽媽」,要求大家寫出自己的媽媽是怎樣照顧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那麼,我們應該對父母做些什麼?從中讓學生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寵愛使得他們習慣於什麼事都只從自身這一角度來考慮,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養成自私的毛病。通過作文,慚慚讓他們懂得如何去面對生活,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使他們健康地成長起來。由此可見,習作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傳統美德
6、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德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請到我家來》、《打電話》、《買文具》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學會安慰》、《學會鼓勵》等內容教育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上好口語交際課,也能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拓寬視野,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將課堂內外德育做到有機結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並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語文課外活動的類型多種多樣,例如舉辦文藝作品欣賞會、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等,這些活動形式生動活潑,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很受學生歡迎。小學生的可塑性強,課外活動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如革命詩歌朗誦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五)在作業批改中滲透德育
學生的作業既能檢驗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也最能及時反映出他們的思想動態。所以在作業批改中,教師應該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及時加以引導、糾正,並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曾發現有位同學用「幫助」造句:「只有別人幫助了我,我才幫助別人。」我把這個同學找來跟他講明了助人為樂的道理,使他明白了應該如何「助人為樂」。
(六)通過語文教師的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務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為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源自於自身廣博的知識、舉止言行、崇高的品德和博愛的心靈。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人格完美,對學生的心靈就有感召作用。教師的人格內在的,但內在的人格光輝總會向外顯露出來,產生非凡的魅力。相對於空洞的道德理論說教,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強的說服力,起到更生動、更形象的榜樣作用。

㈡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版念的重要渠道權。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㈢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實施德育教育

如今,全社會都在呼籲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成了語文改革的必由之迴路,而德育滲透又是語文素質答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如何將德育教育的思想和內容真正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與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真正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真探討的課題。

㈣ 如何處理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關系

一、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中的意義〈一〉加強語文德育滲透 完善教育目標體系教育目標體系是教育教學所達到的目的,教育教學的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有機的系統.任何真正的教學不僅向學生提供知識,而且予學生以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的目的,知識是通向道德的階梯.語文是傳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學的自身特點要求教師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匯滲透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得到發展.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在「教育目的」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二〉加強語文德育滲透 ,啟動智力動力系統德育的發展對於智育的發展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資源.有的心理學家把各種智力因素稱作「操作系統」,把各種非智力因素稱作動力系統.如果沒有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觀察想像思維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遠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上.」教學實踐中最明顯的事實是:如果學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積極的思想感情,其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進行,並且達到高度復雜的水平,而健康積極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得到加強,學生也得到了健康的發展.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過程〈一〉理解語文德育滲透 ,把握德育滲透過程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較其它學科的特殊優勢就在於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這些作品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這種作用是直觀的、形象的、整體的,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學生學習了這些課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國的語言文字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產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二〉重視語文德育滲透 貫穿教學過程始終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貫穿語文教學過程始終,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是滲透理論,即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第二是指向理論,即教學過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課文結尾或總結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拼音教學、漢字教學和作文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因此,在教學中,應靈活巧妙地將德育教育貫穿於其中.三、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實踐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滲透理論和指向理論,均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靈活和運用,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德育教育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去體現,而且還要在備課和作業中去設計.作為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運用,又在運用中獲取新知提高能力的語文實踐活動,與閱讀課口語交際課寫話習作課一樣,要遵循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既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又要將教育寓於有趣的活動之中,力求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終檢驗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效果,不僅要看道德意識的形成和道德感的建立,而且還要看道德意識和道德感支配的道德行為.換句話說,德育滲透的最終歸宿是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

㈤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 俗話說「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這句話就點明了「德」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中教育者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後,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必須重視德育。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外,還要善於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內容,選好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講究德育時分寸的適度,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 一、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學《畫楊桃》時,結合一個學生將楊桃畫成五角星惹來同學們的鬨笑,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這些學生終於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楊桃,其形狀是不相同的這一深刻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教學《古井》時讓學生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示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從而理解詩人陸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 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准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語文素養,還要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地位決定的,是社會、國家賦與的我們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發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教師除了要教學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來體現、突出中朝兩國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產國際主義情誼的,,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同時受到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學作者背景中滲透德育教育 每篇文章的時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讓學生課前預習尋找關於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為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從中深切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作者的高尚品格,從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於進行道德教育 (二)、在解讀課文時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編排者選的這些課文都是有原因的,從各個角度進行選材,達到各種育人的目的。而教師就是在分析這些課文的過程中,根據其內容和特點,掌握適當時機,靈活地進行德育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從學習古詩中滲透德育 詩歌自古就是傳統和弘揚中華文化最形象的載體,詩歌更是千百年來塑造炎黃子孫人格氣質最獨特而有效的方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詩文化,古詩語言簡練精闢,每一首詩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進而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通過讀詩來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積累古詩,來沐浴學生的心靈。 2、反復誦讀,悟出情感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指的是通過反復朗讀,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些意境優美、情感濃郁的文章特別適合用多讀的方法來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課文讀通、讀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讀的方式很多種在把課文讀熟的前提下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 3、通過分析詞句領會內涵 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中重點的字詞語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不僅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有效途徑,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很好的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進一步延伸。比如在語文實踐性作業設置時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農民種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長過程中除草、打葯的調查報告,簡單的一個作業,由學生向家長咨詢,然後自己做這個調查報告,讓學生了解種花生的整個過程,從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德育效果。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德育素材,靈活運用,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諧自然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人性的光輝。在小學教育中應該重視德育,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在社會上才更加有競爭力,更能適應社會的進步。 三、認真研究學生,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他們的參與、互動。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 如今的孩子,要麼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麼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麼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准、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真正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捉摸透學生,著眼於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與語文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㈥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課堂授課,學生在校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堂里度過的.因此,廣大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內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是學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實有效的途徑.而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園,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材中每篇精選的課文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藍本,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現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談淡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兒童觀察特點,對兒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及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感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如:第三冊語文教材中《識字學詞學句(一)》第一課,書中有八幅關於祖國的首都——北京建築物的插圖,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認識這些建築物,然後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天安門、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築物的資料,並進行適當的講解,引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嚮往,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涉及到愛國題材的內容,如《我愛祖國》、《北京》、《看雪》、《北京亮起來了》等,這些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因此,我在講授這些課文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基礎知識外,還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教育.我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文時,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的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麗、輝煌,課後許多學生產生嚮往北京、熱愛祖國的理念. 二、將課文中關鍵性詞句的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語文教材中,揭示課文思想內容的關鍵性詞語、句子或段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悟點」,它是入「道」之門.要找准「悟點」,十分重要的是把握教材的個性,不僅在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礎上把握課文的總體,而且把握課文的局部,即對每個關鍵性詞語、句子、段落的個性均有所領悟.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個性把握得准,把握的深,德育教育的點就越能落實.如:在講授人教版第四冊第二十一課《清澈的湖水》中「船靠岸了,小潔手裡還是緊緊地攥著麵包紙.」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表演攥著麵包紙的動作,理解「攥」的含義,再進一步提問,小潔為什麼緊緊地攥著麵包紙,如果她把麵包紙扔進湖裡,湖水會怎麼樣?通過誘導啟發,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然後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帶著學生到堵河邊撿垃圾,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環保意識.再如:在教學第五冊第八課《一次成功的實驗》,理解實驗成功的關鍵原因——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句話時,我讓學生先聯系前文,想一想「先」的意思,接著提問:「從『先』字,你體會出什麼?」學生們分組討論、交流後回答:「從先字,我體會出小女孩在危險時刻,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那麼,你從中受到什麼教育?」學生們思考片刻,有位學生發言:「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心裡多想著別人.」然後,我又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談談自己是否「心裡想著別人」,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其中有幾名學生對自己在生活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為他人著想而感到慚愧,並表示今後要向小女孩學習,做到「心中有他人」.最後,我給學生布置以「心中有他人」為內容寫一篇小作文.有名學生以《獻愛心,讓我幸福》為題,寫了自己走在路上,看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爺爺跪在地上乞討,連忙把自己准備買月餅的錢捐給他的事.文章最後寫道:「是啊,給別人幸福,自己也會感到幸福的.」由此可見,她已經把「心中有他人」這一良好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中去了.教學中,把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有機地相結合,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正確的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幸福是什麼》、《丑小鴨》、《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

㈦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文昌市南陽農場學校 陳澤軍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要求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等諸育的和諧發展。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教書育人。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本人就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淺談一些見解。 一、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教育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講文明、守紀律的一代新人。而現行教材的編寫正是體現了這一點。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中《長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盧溝橋的獅子》、《落花生》等等各篇課文無不是思想教育極強的活的教材。這些課文都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從教材中可以看出思想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根基。 二、通過教師示範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決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教師自身的敬業態度,責任感,氣質性格,道德修養,特別是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被學生有意無意的仿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這種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筆無形的精神財富,每一位學生往往會從教師的一言一行中體會教師的為人處事方法。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尤其是責任感較強的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感化。為此,本人在教學工作中,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嚴以律己,以身作則,塑造高尚的師德形象,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感動學生。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他們的參與、互動。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中育好人關鍵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掌握自己教育對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徵,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城》時,首先向學生介紹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長城的氣魄雄偉,接著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體會修建長城浩大、艱巨的過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以及作為中國人為有這樣的長城而驕傲。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充分挖掘課文的閃光點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中都有一項德育任務,也就是要求學生在學完課文後能油然而生出的一種感情,但在傳統教學中,往往是由教師歸納出中心思想後,學生識記,久而久之,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等一些德育任務成了一句空洞的話。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是感情型的,要以感情為主。入選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其「閃光點」,即德育任務,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過或抓住其中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來打動學生,震撼他們的心靈,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把課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使其放光,是德育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我在教學《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小紅軍寧願自己挨餓受凍、甚至犧牲自己也不願拖累別人的好品質。教學時抓住體現小紅軍「倔強」的詞語來和句子來理解,讓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學生的感情不斷得到升華,小紅軍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逐漸閃光。最後,再讓學生設身處地地談小紅軍,深入感受小紅軍那種頑強的革命精神,身心再次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 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德育滲透還必須得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課文中高尚情操和閃光思想聯系起來,綜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一些熱烈的討論,甚至是爭議,最後讓他們作出選擇,盡管選擇各有不同,但無意中卻讓學生進行思想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如教學《她是我的朋友》時讓學生針對阮恆的做法進行討論,很快形成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認為阮恆這種舉動是令人欽佩,從阮恆朴實的語言中體現偉大的人格。第二種、認為阮恆是傻子,以為要把血輸給小女孩,自己就會死,可還是讓醫生抽他的血。針對兩種不同的說法,教師充分讓學生有爭論的時間,並要以充分的理由說服對方。不久,第一種說法的同學首先根據課文中描寫阮恆幾次舉手又放手,最終還是舉起了手的行動說明阮恆也猶豫過,但善良的本性使阮恆選擇了救小女孩,然後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終於把第二種說法的同學說的無以對答,也接受了第一種說法。在這爭論的過程中,這一課的德育任務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已經認識到做人要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真誠地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學科特點,深挖小學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㈧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製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後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備註:《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在省教育學會2013年教育教學徵文評選中被評為三等獎。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師德育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