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高段語文預習課怎麼上
預習,是學生課前要做的事情,你怎麼放到課上來呢?應該是怎麼指導學生預習吧。
⑵ 如何做好小學中高段語文課前預習
如何做好小學中高段語文課前預習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理念。課前預習的學習方法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培養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表現自我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
預習就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習的過程。課前預習這一方法地運用既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促進語文學習所必備的學習技能的形成。「預習」這一環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小學語文課多是由一篇一篇內容上不相關聯的文章組成,它的知識的連續性主要表現在字、詞、句的含義和語法上。語文課的目的,一是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二是訓練分析、理解、綜合的思維能力。從這些特點出發,語文課採用及時預習的方法比較好。那麼,語文課應該怎麼樣預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為此,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幾種預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對於講讀課文,通過預習來培養學生在自讀中善於察疑、質疑、搜集、整理的意識。這種預習操作起來較為細致,通過搜集整理、分步朗讀、處理字詞、思考分析等幾個步驟來完成。
一、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資料。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或許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為此,學生在課前就應該做好充分的預習准備,上網搜集相關信息,提前查閱課外資料,並進行細致整理,提前瀏覽,初步掌握。待到課上,可藉此搜集整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一起交流。這樣的學習才會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既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其動手查找資料的習慣,有利於學生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以及作者寫作的意圖,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分步朗讀。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教師而言,它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說,它既是語文能力也是學習方法。不同文體的文章,它的朗讀要求是不相同的。記敘文的朗讀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或語段,能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特色。而議論文和說明文的朗讀要求就不同了,在做這兩種文體閱讀時,就必須先理解掌握它們的文體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和表現特色。
課文一定要朗讀,而且應該放聲朗讀。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課文時,可分為三步來進行,第一步為初讀,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個整體了解,讀准生字、新詞;第二步有感情地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理清課文脈絡;第三步則是精讀,通過細致地朗讀、思考,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三、解決文章中的生字、新詞、重點語句和對文章層次段落作批註。
預習一篇閱讀課文,字詞句篇是基礎,課前的預習可以從讀、圈、查、劃、抄入手,循序漸進。
(1)讀。反復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體會語言美,品味句式美,把優美的詞句儲備在自己的口語語庫中,豐富自己的詞彙。
(2)圈。課前預習課文時,找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用醒目的符號圈出來,以備老師講課時認真聽、仔細記,做到難點突出。
(3)查。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弄清圈出字、詞的音、形、義,並將注釋寫在該字、詞的附近,便於在閱讀中理解詞語,加深印象。
(4)劃。劃出課文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做到重點突出。
(5)抄。對於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或者優美的語句等抄寫在積累本上,鞏固記憶。抄寫的過程中數量可以自己決定。
四、提出自己的見解,解決課後思考習題。
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根據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如課文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朗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做讀書筆記,對自學的情況進行整理,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讀文時,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詞語,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即可在課文邊進行批註或是註上標記,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了。
⑶ 如何進行小學中年段語文課前預習更有價值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理念。課前預習的學習方法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培養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表現自我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
預習就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習的過程。課前預習這一方法地運用既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促進語文學習所必備的學習技能的形成。「預習」這一環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小學語文課多是由一篇一篇內容上不相關聯的文章組成,它的知識的連續性主要表現在字、詞、句的含義和語法上。語文課的目的,一是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二是訓練分析、理解、綜合的思維能力。從這些特點出發,語文課採用及時預習的方法比較好。那麼,語文課應該怎麼樣預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為此,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幾種預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對於講讀課文,通過預習來培養學生在自讀中善於察疑、質疑、搜集、整理的意識。這種預習操作起來較為細致,通過搜集整理、分步朗讀、處理字詞、思考分析等幾個步驟來完成。
一、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資料。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或許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為此,學生在課前就應該做好充分的預習准備,上網搜集相關信息,提前查閱課外資料,並進行細致整理,提前瀏覽,初步掌握。待到課上,可藉此搜集整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一起交流。這樣的學習才會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既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其動手查找資料的習慣,有利於學生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以及作者寫作的意圖,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分步朗讀。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教師而言,它既是教學手段也是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說,它既是語文能力也是學習方法。不同文體的文章,它的朗讀要求是不相同的。記敘文的朗讀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或語段,能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特色。而議論文和說明文的朗讀要求就不同了,在做這兩種文體閱讀時,就必須先理解掌握它們的文體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和表現特色。
課文一定要朗讀,而且應該放聲朗讀。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課文時,可分為三步來進行,第一步為初讀,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個整體了解,讀准生字、新詞;第二步有感情地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理清課文脈絡;第三步則是精讀,通過細致地朗讀、思考,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三、解決文章中的生字、新詞、重點語句和對文章層次段落作批註。
預習一篇閱讀課文,字詞句篇是基礎,課前的預習可以從讀、圈、查、劃、抄入手,循序漸進。
(1)讀。反復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體會語言美,品味句式美,把優美的詞句儲備在自己的口語語庫中,豐富自己的詞彙。
(2)圈。課前預習課文時,找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用醒目的符號圈出來,以備老師講課時認真聽、仔細記,做到難點突出。
(3)查。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弄清圈出字、詞的音、形、義,並將注釋寫在該字、詞的附近,便於在閱讀中理解詞語,加深印象。
(4)劃。劃出課文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做到重點突出。
(5)抄。對於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或者優美的語句等抄寫在積累本上,鞏固記憶。抄寫的過程中數量可以自己決定。
四、提出自己的見解,解決課後思考習題。
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根據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如課文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朗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做讀書筆記,對自學的情況進行整理,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讀文時,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詞語,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即可在課文邊進行批註或是註上標記,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了。
⑷ 什麼是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前預習方法
六、美文欣賞:這個欄目主要是學生學習課文後自己仿寫某段,或者摘抄自己喜歡的一段美文都可以。 七、留言板:這個是指留下學生要向老師說的話,知心話,悄悄話,高興的與痛苦的話都可以在上面留下。 當然並非每個晚上的每篇課文都要有這些欄目,只選你喜歡做的其中任何一項或者兩項或者幾項做都可以。老師對這樣的作業要認真批改,尤其是學生的留言板里的話要認真看,認真對待。老師也應該跟學生真誠的留言回復。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予以答復。 我覺得這樣的作業真的具有人性化趣味化。作業不再是一個對號錯號,而是一個師生心靈對話的舞台。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前預習七步驟 預習是在學習新課之前,自己對所學內容的一個自學。通過預習,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所學的新內容中,哪些是自己通過預習已經可以掌握的,哪些是自己在預習中不明白,但藉助工具書可以自己弄明白的。哪些是自己弄不懂的,需要在正式上課的時候認真聽的,或者是需要向老師單獨請教的。 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如果自己在學習新課之前有了預習的好習慣。那麼在正式學習的時候,就又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學起來就會很輕松、很愉快,學習效果就會很好。特別是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多一次接觸,就多一次理解。 因此預習的好,上課的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預習的不好,學習起來就會非常的吃力。甚至於耽誤了很多時間,但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預習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語文課前預習的七個步驟。 一、讀准生字。面對一篇課文,首先要過生字關。要求學生能夠讀准音,認清形。只做到這兩步還不行。還要求能夠知道這個字的音序、部首、在字典裡面的解釋、並且會正確書寫這個字。
要求在書上生字旁邊,寫出這個字的音序、部首、結構、意思。以及標出這個字易錯的地方。是讀音還是字形。在家庭練習本上,寫兩遍音,四遍字,兩個詞。要求其中一個詞必須是課文中的。如果課文中組不成詞,可以都是課外的。這樣硬性規定目的,一是讓學生不僅會讀音、會寫字,而且通過組課文中的詞,讓同學清楚這個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也就是說生字在課文中所在的句子。便於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讀准生字,也便於學生在寫字意的時候,知道這個字在字典中所應選擇的解釋。因為,每個字在字典裡面都有多種的解釋,而在具體的課文中,只有一種解釋。 二、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標出小節數,畫出生詞、好詞、好句。生字關過了後,就要開始讀課文了。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讀三遍課文。最終達到正確流利朗讀,並且標出小節數,畫出生詞。第一遍,讀課文課文,能夠讀准字音,特別是生字的字音。第二遍讀課文,邊讀,邊標出小節數,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第三遍讀課文,要求畫出好詞、好句,並正確流利。 三、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課文能夠正確流利朗讀了,就進入了預習的第三個環節,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要求同學們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讀,用鉛筆寫出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訓練。一開始可能概括的並不是多好,多准確。但,沒有關系,課堂上,通過交流,知道自己在概括能力上的不足,下次肯定會吸取教訓,肯定會概括的很好的。能夠學會抓關鍵詞句來概括。
硬性規定,同學們一定要自己概括。這樣養成讀後有想法,讀後有感悟的習慣。為今後的語文批註做准備。 四、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大意。知道了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後,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整篇文章的大意。教給學生概括全文的方法。可以是每個自然段的段意連接起來,也可以抓重點段落的段意連接。一開始,學生概括的能力肯定不太好。沒關系。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的概括水平會提高很快的。現在有各種類型的工具書。書上的概括精確。但不是學生自己的。提醒學生不要為了懶省事,就照著工具書上抄寫。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自己概括。這樣才是自己的東西。 預習時,要求學生把自己概括的課文內容寫在課文後面。學習結束後,自己在理解的基礎上,又一次概括的全文主要內容,寫在課文標題後面。這樣前後有個比較。知道自己不足在哪裡,成功又在哪裡。督促自己更進步。 五、品詞析句,及時批註。課文大意了解了,就該品詞析句了。再次讀課文,邊讀邊思,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就是寫批註。寫批註時,要求學生把自己在讀課文中的感受和體會寫下來。可以是對一個詞的理解,也可以是對一句話的理解,還可以是對一段文字的感受。總之,讀課文讀到哪裡有體會有想法了,就及時記下來。然後通過課堂上跟同學互相交流,加深自己的體會感受。提高自己的語文感悟能力。
六、課後練習題。預習的前四個步驟完成後,就可以進行第五個步驟了。看看課後的練習題,結合練習題,自己想想,能不能夠完成練習題的要求。可以用鉛筆把自己的答案簡單寫寫。如果解決不了,要清楚哪個問題讓自己犯難。課堂上認真聽,如果聽後還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提出來,同學一塊兒交流。這樣一來,同學們對問題的印象會更深刻一些。畢竟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的,學習效果肯定不一樣的。自己更操心,效果更佳。 七、拓展延伸。這是預習的最後一個步驟。為了便於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更深入的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能力。來搜集一些跟課文相關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比如學習《我們愛你啊,中國》。學生可以搜集一些關於祖國壯麗山河的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祖國山河的壯麗,也可以搜集一些祖國各地的特長,讓學生清楚祖國物產的豐富。可以搜集祖國取得偉大成就的文章,圖片,感受祖國的輝煌„„學習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學生可以收集杜甫其它的詩跟這首詩對比,感受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收集關於安史之亂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杜甫聽到收復的消息後,那麼高興的原因。收集杜甫的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杜甫是一位愛國詩人他的是被稱為「史詩」。通過拓展延伸這個環節,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習的更深入。進而提高學生的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一部分自覺的同學按要求預習,經過鍛煉,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很快,能力很強。另一部分同學,有些懶惰。
預習時就會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就需要老師不停地監督和提醒。但久而久之,這部分同學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為了督促每個同學都能夠按要求預習,在開學的第一天,我把預習的步驟就抄寫在黑板上,讓每個同學都記在語文書的第一頁。目的便於提醒同學們按照這幾個步驟來預習。雖說這樣做了。但還有很多不自覺的同學,我們的學生在預習這方面還需要督促和監督。我希望在我的督促和監督下,全班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會有所提高。 語文課前預習這項工作不僅貴在堅持。另外還要不斷地創新。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語文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增添新的預習內容。
⑸ 小學高年級語文預習應有哪些內容
預習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低年級段重點以字詞為主,所以預習也是以字音和字形為重點,而中高年級多是長篇文章,目標則是閱讀理解。但是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對預習流於形式,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於預習就是為了完成一項家庭作業而已。課文讀不熟,僅劃出一些詞語,對課文的閱讀理解不動腦子或者去抄有關參考資料。
那麼,中高年級如何進行預習呢?下面我想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預習時讀更是關鍵,也是預習的第一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3遍讀書法:
第一遍讀:讀准字音,讀通句子。藉助字詞典確定多音字和生字詞的讀音。
第二遍讀:讀流利。遇到難讀的字音和句子多讀幾遍,把文章讀流暢。
第三遍讀:帶著感情和想像讀。在前兩遍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書讀熟練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3遍讀書,不是一個固定的限制,而且在理解文章時還會有更深層次的精讀。針對文章的體裁、文章的長短、不同層次的學生,閱讀的遍數也不盡相同。但讀是預習的首要任務,一定要抓牢、抓實。
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默讀或朗讀來了解課文內容,要自己動腦筋完成預習提示或教師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因此,預習的第二步是批註,也就是寫一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怎樣批註?從哪些方面進行批註?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在一次聽課講評時李慧軍校長的一番點撥讓我茅塞頓開。她說批註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1、寫了什麼?2、怎樣寫?3、這樣寫的好處。細想,這三個問題包含了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概括段意或主要內容、運用了哪些寫法,結構、順序、修辭手法、說明方法的運用,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等等。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預習第二自然段時就可以從比喻和列數字中明白地球的活動范圍小,「只有」這個詞,更表明地球的小。如果學生在預習時能抓住關鍵段落從這些方面進行批註,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體會會深入,會透徹,課堂上的學習也會輕松很多。
在以上基礎上,我又增加了對課文前的提示和課後問題的關注,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讀課文,尋找答案。課後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很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並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例如教學《大瀑布的葬禮》時,我就根據課文前的提示進行問題設置:大瀑布以前和現在的景象有什麼不一樣?抓住這一主要問題進行思考預習,即明白了作者的設計意圖,也突出了學習的重點。根據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效果會事半功倍。
除了讀和批註外,預習時還要提醒學生懂得使用工具書,要勤動筆、多質疑。
對於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詳盡的批註方法或許有難度,不一定能達到全面要求,所以,老師不能要求學生面面俱到,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授之以漁之後,學生自學的能力會逐漸提高。
⑹ 為什麼要研究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前預習
學生課前預習屬於語文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有導向作用。
引導語文教學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以免旁逸斜出,而有效的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⑺ 如何做好小學高年級語文課預習論文
摘要: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小學生要學好語文,課前預習很重要。基於此,為小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的指導提供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 課前預習
小學生要學好語文,預習非常重要,學生要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老師也要給予一定的預習指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是學好語文的根本。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有些學生,教師在講台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台下卻不知所雲。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1先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首先要讓學生對預習有興趣,他們才會自覺地、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願意學習知識和探索真理。預習必須從低年級抓起,教低年級的老師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孩子看到老師教新課,會興奮地告訴老師,這課我會讀了,這個生字認識了。(他預習了)到了課上,見別的小朋友不會自己會,他就特別起勁。老師表揚了就更開心,以後課前預習就更主動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會效仿他。這種預習的熱情低年段的老師要特別注意呵護,久而久之就能培養他們預習的習慣和能力。低年級適當做一些預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自信心,也可提高學習的效率。
2指導預習的方法
2.2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為了進一步理解課文,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著重放在音、形上,而對高年級則著重了解詞語的本意外,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如果學生課前預習的比較扎實,那麼課堂中就不去講或少講生字新詞,而集中精力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教學。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又鍛煉了學生的預習能力。
2.3要勤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以備老師講課時認真聽、仔細記,做到難點突出。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還可以對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或者優美的語句等抄寫在積累本上,鞏固記憶。
2.4解決課後思考習題這是較高層次的要求,當同學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預習,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在預習時做讀書筆記,對自學的情況進行整理,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預習課文時,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詞語,或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即可在課文邊進行批註或是註上標記,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了。比如教《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我給學生的預習題目是這樣的:假如你是老師,你准備讓學生弄懂什麼?學到什麼?怎樣上課等等。課中進行抽查時發現,有些同學竟寫出十個以上的問題,與大家交流討論。一系列的問題促使學生千方百計地、絞盡腦汁地、認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野」。3預習面向全體,分層要求
⑻ 如何指導小學中高段語文課前預習
在教師講課抄之前,學生先獨襲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做好上課接受新知識的准備過程。老師在進行預習指導時首先應該關注孩子預習的積極性,興趣性,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任何的自主學習都應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有層次性的進行預習才能高效率、高質量地獲得知識。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提示和問題,有的放矢地針對性進行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