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知識與能力目標。「總目標」的6-10條是對課程中知識與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我們要深入鑽研新課標,了解新課標中的知識能力要求與舊大綱比較有什麼變化,從而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如,閱讀教學,舊大綱要求「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課標則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此外,還有閱讀量閱讀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強調積累與語感的培養,這是舊大綱所沒有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這是新課標所特有的。「總目標」第五條是有關過程與方法的要求,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過程」,重在「親歷」。「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都要讓學生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應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如影隨形,而不能游離其外。中外教學史說明,獨立於具體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方法」是很難產生遷移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內涵比起舊大綱「思想性」目標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總目標」1-4條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國際理解和語文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
2. 如何准確定小學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它對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合理設計,語文三維目標應遵循什麼原則?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本人試著從以下內容進行論述.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它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而它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和原則及實施,也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實際,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二、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第一,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第二,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 本,不拔高、不牽強.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的,這是一種新理念的體現.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並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是過去教學大綱從來沒有的.這既可以說是對過去語文教學弊端反思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在深入課堂之後,就明顯感覺到,在具體的新課標新教材實施中,對三維目標的表述卻存在著共同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課程標准》對目標的要求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針對具體課文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和表述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問題.我們必須看到問題,找准對策.為此,下面從表述的角度,就三維教學目標表述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何表述三維目標,直接反映出教學設計者的觀念問題、方法問題.從教學實施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下面兩種.1.表述的傳統化,忽略方法與過程.先看案例:《孫權勸學》教學目標:(1)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內容.(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在這里,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只看到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標中,「要求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內容」,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法達到這一的目標,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何達到「把握」?通過什麼途徑?是通過揣摩語氣,還是分析語言,或者是通過與其他文章的比較?都不清楚.這些最關鍵的東西都未能在教學目標中表述出來.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而傳統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知識的學習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聯系起來,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目標設計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實現結果的過程,這必然造成教學上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2.表述上的繁雜與分割 請看案例:《秋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詩歌的內容.(2)培養學生詩歌的朗讀能力.(3)掌握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4)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1) 加強詩歌的朗讀技巧訓練.(2) 重視對詩歌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3) 通過音樂、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提高效果.(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情感.(2)培養學生對詩歌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3)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從上面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上來看,雖然全面,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三維目標分割開來,沒能將三者有機滲透、融合.事實上,在教學中三者是無法分開的;二是多而雜,一篇文章共確定了11個目標,一般說來,在課堂上是難以達到的,不夠符合教學實際;同時,表述中其內容還有重復之嫌.在很多學校中,這樣的確定和表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較普遍,值得探討.
3. 語文課程目標中的三維目標是指什麼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內
關系:
在新課程容中,三維目標是主要矛盾,知識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展的依託。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語文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一維,沒有它,將使語文教學回到課改前的狀態,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兼顧其它二維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的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
4. 結合小學語文課程的總目標與階段目標,談談對「三維目標」的認識
這門課的理論對實際教學的指導意義很強.
你問的三個問題答案自己靜下來好好看看資料,談出自己的認識即可.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
5.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設計三維目標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它對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合理設計,語文三維目標應遵循什麼原則?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本人試著從以下內容進行論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它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而它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和原則及實施,也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實際,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 二、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 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 本,不拔高、不牽強。 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 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 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的,這是一種新理念的體現。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並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是過去教學大綱從來沒有的。這既可以說是對過去語文教學弊端反思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在深入課堂之後,就明顯感覺到,在具體的新課標新教材實施中,對三維目標的表述卻存在著共同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課程標准》對目標的要求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針對具體課文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和表述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問題。我們必須看到問題,找准對策。為此,下面從表述的角度,就三維教學目標表述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何表述三維目標,直接反映出教學設計者的觀念問題、方法問題。從教學實施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下面兩種。 1.表述的傳統化,忽略方法與過程。 先看案例: 《孫權勸學》教學目標: (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在這里,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只看到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標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法達到這一的目標,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何達到「把握」?通過什麼途徑?是通過揣摩語氣,還是分析語言,或者是通過與其他文章的比較?都不清楚。這些最關鍵的東西都未能在教學目標中表述出來。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而傳統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 知識的學習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聯系起來,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目標設計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實現結果的過程,這必然造成教學上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雜與分割 請看案例: 《秋天》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培養學生詩歌的朗讀能力。 (3)掌握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4)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加強詩歌的朗讀技巧訓練。 (2) 重視對詩歌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 (3) 通過音樂、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詩歌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3)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從上面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上來看,雖然全面,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三維目標分割開來,沒能將三者有機滲透、融合。事實上,在教學中三者是無法分開的;二是多而雜,一篇文章共確定了11個目標,一般說來,在課堂上是難以達到的,不夠符合教學實際;同時,表述中其內容還有重復之嫌。在很多學校中,這樣的確定和表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較普遍,值得探討。
6. 怎樣寫好小學語文三維目標教案
制定復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制以下四個基本原則:
1、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
2、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本,不拔高,不牽強。
3、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要在教學中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4、教學目標設定要恰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
7.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現三維目標
(1)教學目標有新突破,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科學、全面地體現了語文課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2)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能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文。
(3)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活動,力圖給學生提供「再創造」的通道。把抽象的語文知識通過生活化的語言,轉化成語文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悟。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主體參與的有效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已成定論。重要的是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首先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個溫暖的、學生能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
2、教師要學會贊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要樂於給予學生需要或渴望的額外幫助。
3、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履行責任的能力。學生有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能夠勝任獨立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中的自己的任務。
4、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撥動學生的心弦。
(二)教學目標的具體化三維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才便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把三維教學目標具體化,應包括以下內容:
1、教學對象;
2、學生的行為;
3、確定行為的條件(條件是指能影響學習結果所規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為的速度、准確性和質量三個方面來確定。
當前,課改正在全國蓬勃地展開,激烈的碰撞最後演變為幾對觀念的對決,也成為檢驗新舊課程的分水嶺,那就是:課堂到底是關注學科抑或是關注人?是重結論抑或是過程?是問題性教學抑或是問題教學?下面我就這三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第一、關注學科的人文性。
充滿人文性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呢?我認為: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展示授課技巧的表演場所;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 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應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沒有人會被無情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法庭」式的審判;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麼就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就是新課程所追求的數學課堂。
我們說,一個平凡的老師,只要把自己的生命與學生的心靈相融,就可以展開如此富有詩意的課堂圖景。新課程的理想課堂並非高不可及,首要條件是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傾注出滿腔的愛。因而,在新課程的課堂上,我們將看到這樣的景象:即使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也融入了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也充滿了美麗的想像,有時還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說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氣息和生命詩意的教學內容了。因此,這樣的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贊訶夫說過這么一句話:「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 伴隨知識的獲得,他是變得越來越有同情心和愛心,越來越有責任感,還是反過來,越來越沒有教養、同情心、愛心?所以現在新課程講三大目標體系,講培養人,淡化學科意識,注重人文教育。
第二、關注結論更關注過程。
(一)結論與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更關注教與學的過程,強化體驗。體驗是教學過程的顯著特徵,是達成「三維」教學目標整合的介質。如果沒有過程的體驗,知識與能力將停留於記憶性層面,學生很難有對方法的感知,更難有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領悟,這樣的結果則是教育的失敗。要強化體驗必須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獨特闡釋和創新理解,相信學生的自我經驗,肯定學生的自求自得。
結論跟過程可以說是教學過程中一對非常核心的關系。傳統上基本是重結論的,它有過程,但它是從屬服務於這個結論的。只有結論才是目標。新課程非常強調過程,認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標在闡述目標時就是讓學生去經歷一下、感受一下、想像一下、思考一下、嘗試一下,這本身就是目標,不是說你嘗試一下最後得出什麼結論,這個結論才是目標。過程本身就是目標。從學科本身來講,過程表徵該學科的探究過程與探究方法,結論表徵該學科的探究結果。
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必要程序。如果不經過一系列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想像、操作、觀察、體驗,不經過一系列非常豐富的過程,那麼這個結論的獲得可能就失去了它的前提和意義。這個過程變得比結論還更重要。現在我們提倡研究性學習,實際從小學就開始要求,不要說小學生,就是本科生、研究生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它得出的結論可能十九世紀就己經達到了,但你能說這個沒意義嗎?但是這個研究過程對個人的素養是至關重要的。你要小學生就開始研究性學習,就要成為小發明家、小創造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不是目的,目的就是獲取這么一個研究意識,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素養。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正因為如此,我們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二)、體驗學習
「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學生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識,就必須用內心的創造與體驗來學習。體驗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感受,是帶有主觀經驗和感情色彩的認識,與個人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中的體驗是學生個體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行為、認知和情感的參與,獲得對學習事實與經驗的理性認識和情感態度。當然,強調個性尊重差異,並不表示對學生自由,而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體會更加深刻,情感更加豐富。
第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沒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新課程認為,教師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
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總之,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創造性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
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 著名教育家、原復旦大學校長、現被聘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第一位華人校長的楊福家教授說得好:「什麼叫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而不是學習答問題。如果一個學生能夠懂得怎樣去問問題,怎樣去掌握知識,就等於給了他一把鑰匙,就能夠自己去打開各式各樣的大門。」 創造性並不神秘。這種求異思維的沖動和能力,可以說是人人都有的、與生俱來的天然稟賦,是人生下來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天然保障。它與人的智力水平並沒有簡單的正相關,而更多地與文化習慣、與教育影響相聯系。
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造性、創新能力的基礎。問題意識是怎麼日益萎縮的?當小孩開始學會說話以後,最多的就是問題:「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無窮無盡的問題。當你回答了他的問題,他接下來就是新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什麼為什麼。」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家長對孩子的回答。「那為什麼沒有什麼為什麼?」家長以為可以搪塞過去了,不料引來了更大的麻煩。「……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沒有問題走出教室,我把這種教育稱為「去問題教育」。而美國人卻不這樣理解教育,他們認為:學生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的,他們走進教室的時候,帶著滿腦子的問題。老師在回答他們問題的過程中,有意通過情景、故事、疑問、破綻等激發學生更多的問題。老師的回答使學生產生更加多的問題,最後老師不得不「投降」:「你們的問題我已經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識就是這么多,我回去再學習,再准備,下次再來回答你們,你們回去也去思考,去尋找答案。」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教師並不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已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程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只有廣大教師都能深刻認識三維目標的含義,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反思,課程改革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進行。
8. 小學語文教學中我是怎樣認識和理解三維目標的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認識三維目標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1"-I 認識三維目標 李艷華河北省武邑縣龍店小學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三維目標即:知識和能力,方法與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 教育思想,同時也為課堂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落實三維目 標是教學改革中的難點,也是不可迴避的重點. ,三維目標的含義1,只是與能力目標.所謂知識就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 中所獲得認識和經驗的總和,它主要是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 識,包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 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活動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動作 技能.知識與能力是語文教學最基礎性的目標,也是學科的目 標,同時也是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的依託,沒有它,其他的 目標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知識與能力是顯形的,情感價值 觀,過程方法是隱性的目標. 通過學生的語言實踐,在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基礎知識 和語言能力的訓練中,發展思維,並在創設情境的美感中,使學 生從小受到美的熏陶,以"美"去激發"愛",讓教育性滲透其中. 簡而言之,以促進兒童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整體和 諧發展為主要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 革中的創新.所謂過程,就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而必須經歷的活 動程序;方法是指師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在共同 活動中所採用的行為或操作體系,這里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方法. (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 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與過 程,方法相對應的就是結論,所謂結論就是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 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共同結合體現 門學科的整體內涵和思想."過程與方法"本身就存在於語文學習當中,它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學理如築塔,學文如聚 沙."語文學習靠的是日積月累,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漸 變過程.無論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還是習慣的培養,都不 可能一蹴而就.新課程關注學習過程就是關注學生的整個生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對親 身經歷過事實的體驗性認識及其由此產生的態度行為習慣.語 文學科里的每一個字,不是線條簡單的組合,每句話里流淌的是 作者脈脈的情感.語文學習是我們體昧生命,編織夢想,實現精 神成長的重要路徑(也可以說是必經和唯一).需要我們敞開心 扉,用自身的經歷與體驗去對話,去感悟,去實踐.一堂好的語文 課總是能賦予文字以生命力,讓文字與靈魂共舞.因此,語文教 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不能靠灌輸,靠說教,而應當注重熏 陶感染,潛移默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動情,心靈受到震撼. 二,我對三維目標的理解 首先對知識和能力目標的理解.語文課程總目標中對知識 和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深入鑽 研課程標准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並與原來的教學大綱作比 較,便可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如對閱讀教學 的要求,大綱是"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 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程標准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 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又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 萬字以上,強調積 累與語感的培養,閱讀方法的運用,個性發展等,這些都是與前 者不同的.又比如課程標准提出的"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 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現在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不能僅僅局限於過去的相對狹隘的聽說讀寫能力上. 其次是對過程和方法目標的理解.課程標准強調在實踐中 學習,語文課程總目標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過 程中學習,運用語文"."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 性學習"等,都要讓學生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 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方法"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 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過程.獨立於具體的 知識技能之外的學習方法是很難產生遷移的.提高語文能力的 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要努力改變過 去重知識傳授和被動接受的傾向. 再次是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理解."情感態度和價值 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 染.語文課程總目標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 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和語文 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 的重要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情感 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滲透於教學過程之中. 三,理清三維目標關系與整合 1,要理清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知 識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 是基礎,核心,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 展的依託.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 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 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不產生動 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 維,沒有它,語文教學就缺失人文性的教育.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三維 兼顧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 2,要理解對三維目標的整合.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 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學中,我們 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 "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 過程和方法中.新課標目標中為我們整合三維目標提出要求. 如,第一學段"口語交際"中提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 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自信心,積極,感興 趣"是情感,態度的要求,"表達,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是 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參加,發表"就體現過程,如何討論和怎樣 發表意見則體現學習方法地要求.我們要深刻理解新課標對三 維目標的整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