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反思

小學語文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4 13:18:15

Ⅰ 怎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內容脫離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開發新的學校法制教育資源勢在必行。「能不能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呢?」一個大膽而富於創意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因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
語文教學擔負著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幾乎呈空白狀態。在當前社會法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的背景下,面對目前學生法律素養薄弱、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以及語文學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滯後的現狀,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來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以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必將使得法制的神聖光芒照進語文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幾點建議:
一、在語文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
作為學校,班級里也會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例如在學完《威尼斯商人》之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在學習《那樹》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我為『老樹』寫訴狀」的活動;在學習《羚羊木雕》時,可以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誰動了我的羚羊木雕」;震驚全國的「阜陽假奶粉」事件發生後,可以要求學生舉行「我為『大頭娃娃』做律師」的綜合實踐課……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盡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氣,在語文的世界裡酣暢淋漓的遨遊。
此外,如《變色龍》一課,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奧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怎樣的法制進程呢?」;《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丁舉人對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嗎?如果把他的行為放到當今社會,他犯了什麼罪?將受到怎樣的懲處?」;教學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的母親被五叔惡語中傷後,氣得大哭,然後選擇當面質問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在如今的法制社會,你能為她指出解決問題的法律途徑嗎?
看著大家心悅誠服的笑臉,我又趁熱打鐵地說:「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四種品質,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的遠大目標,我們就一定要立志高遠,意志堅強,戰勝自身的懶惰享受之心,抗拒身邊的種種誘惑,忠實於自己的追求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成就輝煌的人生!」
青春,遠離網吧」 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辯論賽,主題可以設置成這樣:「我們究竟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錢是不是萬能」,「當官就一定要貪污嗎」……
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的各種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最為重要。
二、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育
學生讀書閱讀,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遊記》、《水滸傳》等又是學生非常願意的古典名著。以《西遊記》為例,談自己是如何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平台適時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聞樂道的形象。像「孫悟空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詳。在學生的談論興致最高的時候我發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作者吳承恩想藉助這幾個形象向我們講述什麼道理嗎?」看著大家莫名其妙的樣子我說道:這四大形象其實代表著一個人身上的四大品質,你們想一想,各是什麼?
通過大家的熱烈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唐三藏代表的是理想,孫悟空代表的是堅毅,豬八戒代表的是懶惰,沙和尚則代表著忠實。師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則代表一個人健康成長,最後終成大業。
《水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尤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評價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討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要知道,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遠大於空洞的法律讀本。試想:如果讓學生都認同魯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都仿而效之,那麼對創建和諧的法制社會是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認同情感的基礎上,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存疑、存異。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英雄」,是歷史的產物,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必須由公安機關依靠嚴格的程序,用鐵的證據來裁定。所以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這種在閱讀中的法制教學,會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考慮,自覺增強法制意識。
三、在學生的寫作中進行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1、利用法律條文的語言特點,引領學生品味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准確使用詞語的重要性。說明文是文體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說明文的教學、尤其是事理性說明文的教學則因其枯燥、乏味而讓大多數語文教師頭痛不已。其實,法律條文便可以成為我們教學事理說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導學生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可以從中體會其法律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條理性、簡明性以及法律條文特有的嚴肅性、嚴密性;此外,還可以抓住某幾句具體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章第29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和第五章第35條規定「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學生揣摩其中「應當」、「不得」、「鼓勵」這幾個詞在條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從而認識到說明文用詞准確、嚴密的要求,並揣摩在寫作說明文時錘煉詞語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書,指導學生學習記敘的表達方式在議論文、應用文中的合理運用。由於學生長期寫作記敘文,養成了在敘述中大量運用渲染、鋪排、誇張、加工、虛構等細節刻劃手法的寫作習慣,而這些在議論文和調查報告等應用文的寫作中是不妥當的。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這個寫作思維的轉變,可以找來一些訴狀、辯詞、判決書之類的法律文書,讓學生在閱讀中懂得,在特定文體中的敘事要做到客觀、准確、清楚、明了、簡潔、平實。由於有了最為形象、直觀而典型的範例,學生們便能很清楚地區分敘述在不同文體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說法》標題,體會作文擬題技巧。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欄目深受大家喜愛,它的成功除了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外,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這是向我們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好辦法。我們可以讓學生每天定時觀看,同時搜集新穎、別致、深刻、醒目的標題,並按照擬題的不同角度分門別類,從中體會擬題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書名、影視劇名來擬題的,如《貪官現形記》的名字來源於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富爸爸,窮爸爸》這個題目馬上讓人聯想起那本轟動全球的同名暢銷書,還有改自經典電影《魂斷藍橋》的《魂斷清明》,借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的《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我想有個家》等等;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擬題的,如《誰為我作證?》、《他是英雄嗎?》中運用設問,《變臉》中運用雙關,《古樹的嘆息》、《「長腿」的湖》中運用擬人,《傳銷「鼻祖」現形記》中運用反語等;有利用逆向思維、出人意料來擬題的,如《危險的保險箱》中,用「危險」來修飾「保險箱」,令人詫異,《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態,引人注意。學生看得高興、學得輕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Ⅱ 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適時有度。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如:教「贍養」一詞時,教師要與「撫養」聯系起來,指出「撫養」是指父母或長輩養育後代,而「贍養」則指成年子女對父母或長輩的養老行為。在學生理解詞義後,教者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規定,父母有扶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養的權利,但也相應的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從而明白享受權利就要盡義務的道理。
二、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要因課而異。1、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有關環境保護、贊美大自然的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在讀書中享受自然美,也應讓他們明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2、在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也應適時滲透法制教育,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做個知榮辱恥的人,同時也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3、在作文教學中引進法制事件,規范法制行為。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現實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討論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紀守法。

Ⅲ 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 利用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開放練習,巧妙滲透。
開放性的練習題具有多樣性和明顯的層次性,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而且學生在解答過程會出現很強的探索性。引入開放性練習題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法律的意識和能力。這樣通過引申拓展,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了環境保護法方面的教育。通過這樣一道開放性的練習題,老師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情況下應該怎樣做,什麼情況下不應該怎樣做,對學生進行了遵紀守法教育。
三、寫作訓練,有機滲透。
在小語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善於用法律標准來明辨是非。在習作中,我還利用寫日記這一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寫日記時說的是真話和心裡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教師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語交際中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在學生激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教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思考產生犯罪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使他們學會遵守法律、法規,一切行為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從而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適時、適度,點點滴滴地滲透法制知識,持之以恆,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會讓法制教育與學生的健康成長同行。

Ⅳ 論文怎樣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為你奉上一篇,請你參考: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把他們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葉聖陶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現行語文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素材有很多,是滲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徑。語文學科中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結合實際,進行學科滲透,巧妙地融法制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又有實效的途徑。憑借學科特點,讓法制教育取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樹立法制觀念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小學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代,學校教育也已不能僅僅滿足於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也不應僅僅具備讀寫計算能力,更要求他們具有生存能力,而語文教學在完成學校德育工作任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進行法制方面的引領。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滲透,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結合,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
課文《李廣射虎》講述了飛將軍李廣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地射入老虎(石頭)中的故事。我在帶領學生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的同時,將問題深入一步,問學生:「老虎是國家珍貴的保護動物,我們是不能傷害它的。現在有些人鋌而走險,捕殺老虎、藏羚羊等國家保護動物來牟取暴利。你們怎樣看待這件事情呢?」學生經過討論、交流,明白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殺野生動物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是犯罪行為,從而使學生的法制意識得到增強。
二、在綜合實踐中模擬,形成法制道德
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色。《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開展綜合性學習自然也為學生創設法制氛圍的絕佳途徑。教學中,我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三、在習作活動中關注,規范法制行為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反思、討論。如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道德觀察》《法治在線》《大家看法》等欄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原因不僅是由於它們在選題貼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識,而且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利用這些媒體資源可以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提高習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夠以這些特殊的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在小學語文習作中,有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善於用法律標准來明辨是非。在習作中,我還利用寫日記這一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學生在寫日記時說的是真話和心裡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讓學生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教師通過批閱,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語交際中討論,確定法制認知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我經常引用生活中的、報刊上的、電視上的那些違法犯罪的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發表他們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些最能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和交流的熱情。在學生激烈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時,教師只需要再往深處引導一下,思考產生犯罪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的思維轉向了對規則的認知上來,使他們學會遵守法律、法規,一切行為以法律法規為准繩,從而深化他們遵紀守法的意識,強化對法律法規的認知。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全社會的責任,而更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義務。只要我們從這個基本點出發,結合學生思想進行教育,這樣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讓我們一起努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學生法制觀念和明辨是非能力,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Ⅳ 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學科教育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內來容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Ⅵ 淺談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將來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把他們培養成德、智、體、勞、美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裡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而小學語文教學在完成德育任務方面則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挖掘裡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促進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一、利用教材自身的教育因素,來樹立法制觀念在我們現行的教材中有許多篇目中都蘊含著法制教育,只要適時的挖掘,就可以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在《生命橋》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優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節、斑羚超乎常人想像的智慧和團隊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賞析了學生感興趣的這些內容之後,注意引領學生關注造成這場動物悲劇的「罪魁禍首」――狩獵隊,他們的行為是一種什麼行為?學生立即意識到這中捕殺斑羚的狩獵活動是一種違法行為。教師趁機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禁止獵殺野生動物的相關條例,讓學生對此行為性質的認識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給狩獵隊寫一封信,譴責他們的違法行為,控訴他們的累累罪行。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得到極大的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小學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裡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教育。在學完課文《月亮灣》後,學生都對月亮灣的美景由衷的喜愛,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再聯系現實,看看現在周邊的河流沒有一條是清澈的,和二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裡的魚鮮美能吃,婦女在河裡洗衣服,現在河裡的魚已不能吃,就連河的顏色有時泛黑,發出怪味,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分析、通過討論、通過比較就會發出感嘆「保護環境多麼重要啊!」這樣聯系實際滲透法制知識,使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同。二、在口語交際中展示法治現象,遷移學生的法制認知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口語交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深化對某一事件或某一現象的認知。通過交際他們會從事物的表象認識到事物的內層,會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種強烈的認知。但是怎樣激發學生的發言積極性呢?我經常引用生活中的、報刊上的、電視上的那些違法犯罪的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因為這些最能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和交流的熱情。比如有一個少年上網成癮,每天沉浸在虛幻世界中,思想墮落,學業荒廢,最可恥的是竟以自己媽媽的生命相要挾,向家庭索取上網費。父母含辛茹苦,得來的卻是這樣的後果。教育者適機引導學生討論: 怎樣能撫平淚水漣漣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創傷。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上網不學習的不對,報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學習,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避免因為年幼無知走上犯罪的道路。三、利用語文綜合實踐課模擬法制現場,形成法制道德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大舞台,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以語文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腿、動口、動腦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認知生活,從而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而法治教育其實就是指導學生怎樣生活,怎樣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教育本身所可能產生的作用。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我時常組織學生模擬法庭審案的形式,讓學生來扮演法官、原告人、被告人、辯護律師,再現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過活動,學生不僅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還認識到作為一個人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必須要學會公平、公正、公開對待每一件事,不能徇私舞弊,損公肥私,這其實就是培養他們良好的法制道德。此外還有環境保護調查、製作法制手抄報等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平台,提供生長的土壤。開展語文活動,創設濃厚的法制氛圍,也是進行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活動的內容要豐富,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比如,在對學生上學路上的安全進行教育的同時,可以做一個身臨其境的游戲:「今天我來指揮交通」,讓學生了解交通規則: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再讓學生親身實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處: 他可以使行人和車輛有條不紊地通過。也可逆行而施,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人人都隨己心願,任意在十字路口穿梭,想怎樣開就怎樣開,就會引起很多的交通事故。並告訴學生這只是演藝,真實的現實是很殘忍的。學生通過游戲,了解了許多的交通法規,增強了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對學生今後的生活終身受益。四、在作文教學中引進法制事件,規范法制行為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現實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討論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紀守法。新聞上連續報道建築大橋坍塌事故,血淋淋的場景令人觸目驚心,遺憾的並且都是國家一流的工程,一流的建築公司。由於有關建設部門投機取巧,偷工減料,造成質量上的嚴重不合格,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利益帶來嚴重的損失,責任者往往牟取暴利,以僥幸的心理免於災難。偷稅漏稅,結果咎由自取,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教育學生一定清正廉潔,廉潔奉公,對國家和人民負責,避免悲劇重演,一定要務實求真,真抓實干,從而保證國家建設的質量性和技術性。通過學生對時事事件的討論和發言,學生初步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使他們學到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還要教育好他們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學階段就要對他們進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要學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人身權利。教育學生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語文學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健全的法治素質也是其中內容之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理由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Ⅶ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淺談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如何做好法制宣傳、培養出具有高度民主法制意識的新型公民,是社會教育的一大課題,也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一項任務。更是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准三位目標體系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怎樣緊密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使之從小具備法律意識,提高分辨是非和遵紀守法能力,逐步形成積極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回想二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愛國主義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被納入我國根本***《憲法》。在教學中,應緊密結合有關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維護民族統一,反對分裂是每個中國人必備的法律意識。如我在教學《小英雄雨來》、《珍貴的教科書》、《冀中的地道戰》等戰爭題材的課文時,讓學生在了解了戰爭年代中人們的艱苦生活、頑強鬥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後,及時教育學生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形成激勵愛國之情,樹立愛國之心,立下報國之志,成建國之才的系列教育。又如在學習《鄭成功收復台灣》等歷史英雄人物課文時,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就要維護民族統一,反對分裂,及時滲透《反對分裂國家法》的有關內容。《圓明園的毀滅》等文化古跡教材時,告訴學生戰爭給我們民族帶來沉重的災難和侮辱,從而激發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之情。 二、國情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教學中,進行國情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從思想上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三是從小培養兒童的自然意識。如在學習《廬山的雲霧》、《錫林郭勒大草原》等歌頌祖國山川壯麗的課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同時,應及時介紹我們國家雖然地域遼闊,但人口眾多,自然資源嚴重匱乏,五十六個民族過去飽受戰亂之苦,底子薄,人均耕地、森林、礦產資源等都居世界末位等基本國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推翻了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壓迫,拯救了中華民族,建立了新國家,才有輝煌的今天。 又如在學習《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一課時,讓學生了解亂砍濫伐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必將收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要自覺保護自然環境,教師還應及時向學生介紹我們國家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先後頒布了《森林法》、《環境保護法》。如在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泉水》。描寫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向學生灌輸保護水資源,宣傳《水利法》知識。如《奇妙的動物世界》激發了學生了解動物、愛護動物的情感等。以及治理自然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並布置學生搜集或查找有關內容,使他們從小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造福人類的觀念。養成節約資源、不亂拋廢物、不破壞花草樹木、熱愛勞動等意識,了解有關法律知識,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三、人文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充分發揮語文課堂上,確保語文學科法制教育資源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具有高質、高效。語文教材中,蘊藏著很多人文法制教育資源。四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二單元《中彩那天》一文中,故事以汽車的失而復得和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當父親幸運地成為獲獎者,而且獎品又是一輛嶄新的賓士牌汽車時,對我來說是多麼高興。然而,卻看不出中彩給父親帶來的喜悅,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最後父親毅然通知真正的獲獎者庫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懂得,誠信是人的精神財富,懂得比物質財富更珍貴。非法所得、非法佔有也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讓法制教育在孩子大腦中升華。 利用教材內容教育孩子做一個品質優秀的好少年。例如:《畫家和牧童》、《我為你驕傲》、《三個兒子》等課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哲理,努力啟發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讓他們懂得謙虛,勇於承認錯誤,孝敬父母及關愛他人這些優秀品質,並以故事中的人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努力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少年。 例如《萬年牢》故事是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父親自己經營糖葫蘆選用最好的材料,講究製作工藝,手藝高超,保證質量,合法經營。再將父親受雇於老闆後因不滿老闆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欺騙顧客的行為而辭掉工作。及時教育學生感受真誠地為人和做事的道德風范,像這樣人文教育事例很多,把這些內容定位在學生生活之中,緊密聯系在法律法規上,《工商管理條例》《合同法》等。合理分配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了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一、詞中窺"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將會使用到不計其數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詞語,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某一個詞語意思的同時,不妨嘗試一下用法制視角來解釋分析這些詞語。如拾金不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並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於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的詞語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再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是: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 還要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如果別人挖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一定要去挖掉別人的眼睛。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 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敢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 總之,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在今後語文教學中,繼續結合法制教育,聯系學生思想動態,不斷地增強少年兒童的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將法制教育作為永恆的主題進行到底,為培養合格、守法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學科滲透法制教育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