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質量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成為當前社會和家長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而同時也成了老師們多年以來絞盡腦汁想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不但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也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在此,我就自身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 合理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而多媒體手段應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觀潮》這篇課文時,先播放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片。學生通過畫面真實的看到了錢塘江大潮的獨特的景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看完了錄像片後,學生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化解教學重難點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傳統的教學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由於多媒體課件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一些不足,讓學生通過視聽等直觀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學內容,突出重點
1、運用多媒體化文為圖,巧解難點。
教育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以具體形象化的思維為主,然而有些課文涉及的知識是比較專業、復雜,以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理解是較為困難的,即使反復讀也難以領會、感悟其中的知識意境。而這些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如果難點不突破,學習不僅不能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標,而且還會降低學習熱情。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便於學生掌握。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學生對「設計人字形鐵路」極其陌生,所以對「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這一難點百思不得其解。教學中,我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將火車怎樣通過「人」字形線路爬上陡坡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真正理解火車是怎樣通過「人」字形線路爬上山的。讓學生親眼看到北上的列車到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學生隨著演示過程經歷了形象性思維,形成了鮮明的表象,難點不攻而破。這時再來朗讀,學生就會豁然領悟,從讀中感悟到人字形鐵路的巧妙之處。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把遠的拉近了,把虛的變實了,把難的變易了,從而突破了語言訓練的難點,實現了讀中感悟。
2、運用多媒體模擬過程,使學生獲得「真」的感受
模擬,即寫真。通過程序設計,模擬過程,達到真的目的,使學生獲得真的感受。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提供周圍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體的模擬功能,能幫助我們實現這一願望。它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微觀和宏觀的限制,把客觀世界、文學藝術展現在學生面前,既縮短課堂教學時間,又增加課堂信息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飛奪瀘定橋》攻天險一段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奮不顧身」一詞,運用多媒體模擬:喊殺聲,槍炮聲混成一片,紅軍戰士不怕危險,奮勇奪橋……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定格放大讓學生仔細觀察幾個紅軍戰士奪橋的動作(鋪橋、沖鋒),用「紅軍戰士奪橋奮不顧身、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在視聽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運用詞語把它表達出來,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通過模擬過程,視聽結合,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使詞語理解更為深刻透徹。模擬過程,還能使課文重點理解更為方便。例如:《飛奪瀘定橋》另一重點段「搶時間」的教學中,教師即可運用多媒體模擬敵我雙方搶時間的經過,使學生很快就能了解重點,進入課文的情境中。
3、運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
美國教育家德加戴爾認為,當學習是由直接到間接,由具體到抽象時,獲得知識和技能就比較容易。語言文字作為描繪客觀世界的符號,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於多媒體可以提供聲畫並茂、視聽結合的客觀世界的表象,將抽象、概括的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了聯系,化難為易。如《鳥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寫榕樹葉子「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引導學生理解「顫動」一詞是個難點,「顫動」字面上可解釋為「抖動」,光理解這些是不夠的,這時,教師可用多媒體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葉在微風中輕輕地顫動……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適當點撥,學生便領悟到了「顫動」一詞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從感知→理解→運用,從抽象→具體→抽象,詞語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易化作文課堂教學。
作文教學中,由於學生生活面狹窄,作文題材單調,學生害怕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而如果把多媒體引入作文教學課堂,可極大地增強開放作文的教學氛圍,激發寫作興趣,收到較顯著的效果。
1.運用多媒體,激起學生寫作慾望
小學生生活閱歷淺,知識面狹窄,生活經驗少,往往造成他們在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說起」。運用多媒體可突破地域、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等通過熟悉的圖畫、文字、聲音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了鮮活、生動的形象,能充分地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積極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寫作素材,不僅激發起學生的寫作慾望,還解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2.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迷人的動畫,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在作文教學時,根據習作要求運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平時不易看到的內容呈現在眼前,以生動的圖、文、聲、像撥動孩子們的心弦,然後指導學生有意識地抓住特點,觀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將特定的鏡頭緩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復,強化學生的觀察訓練。教學時,指導學生隨著圖像的播放,按由遠及近,從整體到部分,進行細致地觀察,學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並展開聯想。如教學《秋天的樹葉》時,由於小學生缺乏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學難點是抓住特點、按一定順序去描繪景物。我們可以先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播放一段描寫各種樹葉的視頻,配以優美的音樂,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後,再說說自己看到的樹葉,有什麼感受,由於學生這時已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腦子里有了樹葉的形象,便感到有話說、想要說,最後再讓學生作文。這樣學生寫起作文來就非常得心應手。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生動的題材,促使他們再現表象,逐步使學生克服了「望題生畏」的心理現象,可以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興奮、激動的狀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3.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作文教學過程就是讓學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過生動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因此,一篇習作語言的運用與表達的精彩與否也是形成好習作的關鍵。我們可以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寫出通順優美的語言。如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讓學生對著畫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學生在說時往往是語言不連貫,這時我們可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糾正補充,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形成較為連貫的語言。
4.運用多媒體,創設學生樂於表達情境
習作中的語言文字給學生極大的想像空間,而多媒體則能幫助學生積極理解文字內容,感悟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能真實地再現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學習情景、活動情景的優勢,以聲動心,以像傳情,積極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發學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慾。例如教學《記述一次體育活動》時,學生參加的活動雖然很多,提出時也很有興致,可是當真正動手寫作時,卻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毫無生動而言。針對這種情況,我將運動會上比賽的錄像在課堂上進行再現。緊張、熱烈的比賽場面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在短跑比賽中,運動員像離弦的箭,奮力沖向終點,兩旁的觀眾揮舞著雙臂大聲吶喊;跳高賽場,運動員生龍活虎、喊聲震天……不斷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參賽選手的表情、動作等精彩細節,以及觀眾們的熱烈表現。通過展開討論、交流,一篇篇優秀習作就這樣產生了。確實,生動的畫面、動聽的聲音能喚起學生真切的內心體驗,引導學生自由地感悟,自由地傾吐,自由地抒發。在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播放帶抒情性的樂曲,為學生提供一個觸發靈感的寫作環境,從而文如泉涌,一氣呵成。
誠然,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流於形式,不見實效,只有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合理應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切不可畫蛇添足,勉強為之。
❷ 如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一、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網路可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及時更新,可以實現教師——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將會空前擴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資源,可以訪問各種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素材和資料。通過網站,獲得學科的最新信息,為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而且可以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因而,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從而真正達到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取知識,甚至自我創造新的知識。
例如:《詹天佑》一課,最能表現詹天佑具有傑出才能的是他所設計的「人」字行線路。為什麼要設計這條線路?火車是怎樣在線路上行駛的?教學中的難點,單憑教師對文字的解釋以及版畫的講解都很難突破這一難點。惟有計算機的演示,能將此難點化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在屏幕上出現青龍橋陡峭的坡勢,讓學生了解此處的地形特點,然後演示出」人」字行的線路,一列火車在「人」字行線路的行駛過程,用直觀演示,動靜結合的效果,無須教師的任何講解,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並從內心產生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正是遠程教育資源的巧妙運用,才將學生活動引向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前台,教師也由講解者變為學生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
二、有效應用遠程教育資源,優化語文教學目標
教學手段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要緊扣優化教育教學目標這一中心,兼顧協調好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之間、教學媒體與學生認知規律之間、教材的支撐作用與媒體的輔助性之間,有效服務於語文教學。在實際應用中用好、用實和用巧現代信息技術。
1、營造學習氣氛,激發興趣。將現代教育技術恰當地運用於語文教學中,藉助電腦畫面等教學手段,以語文內容為本,用圖畫配上音樂為輔助,創設模擬情景,給學生以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如:教學《麻雀》一課時,我板書課題後問:課文寫了幾個角色?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通過電腦投影逐一顯示出小麻雀、獵狗和老麻雀,接著隨著驚險的音樂聲起,追問一句: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然後放映錄象,為學生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使他們興趣盎然,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作了鋪墊。
2、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在語文教學中有些詞句,文段往往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在教學中從直觀、形象的教法入手,有利於學生在觀察、思考中發展形象思維。
如《雨》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電腦的圖象、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運用的精妙。「雨水順著房檐流下來,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漸漸地連成了一條線」一句話中,「漸漸地」一詞學生理解上有難度,我讓學生看兩幅動畫:一幅動畫顯示雨水由慢逐漸變快,由一滴一滴的雨珠慢慢連成一條線;一幅圖畫顯示雨水突然變快,一下子連成一條線。學生馬上指出第二幅動畫不對,可見已經領悟到了雨的變化由緩到急、慢慢變化的。接著,我又出示了幾幅圖像:花兒慢慢地開放,太陽從地平線上慢慢升起……讓學生用「漸漸」說話,他們不僅說了老師展示的畫面,還聯系生活實際說了很多漸漸變化的事物。因而,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的今天,學生主動感悟詞語,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造能力都能得到同時發展。
三、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能有效促進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由於受地域、教育經費、體制、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教師工作環境落後,技術人員緊缺,經費緊張,很少有機會參與象樣的學習培訓,教育思想不能及時更新,導致教育觀念滯後,遠程教育網路向各項目學校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廣大農村學校的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直接從計算機或光碟上聽課和獲取信息,從專家的培訓講座及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優質教案、經驗文章、論文著作中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對自己進行較系統的現代教育理論培訓,樹立新觀念,新思想,更新教育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特別是我們語文教師,能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平時的教學中,為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遠程教育的運用,為語文教學開辟了新的天地,它對深化課堂教學,發展學生思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隨著科技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遠程教育資源必將以更優的設計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務。
❸ 如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
可創設情境來,增加直源觀性、形象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身處地的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能力的一種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會,並進而主動的創造。而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聽聲情並茂的錄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像並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產生激動人心的情境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並且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新大綱」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❹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施愉快教育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於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現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 單元教學法 23. 比較教學法 24. 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 直觀教學法 26. 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 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 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 非指導性教學法(羅傑斯) 31. 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 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一、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二、立足課堂,以「內」養「外」,溫故知新。
三、閱讀訓練要整體感知,明確考點,抓住要點,講究表達,重視創新。
四、作文訓練要強化文體意識,通過一定量的作文練習,寫出規范的記敘文和議論文。
五、關注生活,關注地域文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
有方,但教無定方。」至於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藉此機會老師充分利用課前就已經布置的作業: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麼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麼?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不一會,有的寫了小白兔、有的寫了大公雞、有的寫了大白鵝……不光寫了外型,還寫了步態、叫聲以及吃相等,許多同學寫得很形象、很具體。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教師如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從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走向段篇的教學,注重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閱讀方法的選擇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一、拼音一定要掌握牢固。
二、積累詞語。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❺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學方法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在教學工作中可以發揮效用的輔助工具越來越多,這些工具與教學手段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這也給學生們創設了更為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尤其是對於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而言,這將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合理使用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其更好地輔助語文課堂教學,使教學效率得到不斷地提升。
一、有利於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如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現代化教學手段已廣泛地運用在學校的各科教學中,學校的語文教學也隨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和傳統課堂相比,現代化的輔助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准確、鮮明地表現出來。比如,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於名勝古跡、科學發明等的文章,盡管描述詳盡、語詞優美,卻令學生無法將文字與實際景觀、實物聯系在一起。而運用現代化教學創設多種情景,多媒體課件里的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極大滿足了學生的感官需求,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有一種真正身臨其境的感覺,書面文字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活生生的畫面,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對於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活動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高度肯定。
二、拓寬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還能夠很好地拓寬學生的信息的獲取渠道,這對於學生自身知識層面的豐富以及知識結構的構建將會很有幫助。許多課文在教學時想要深化學生們對於文本的認知,教師可以讓大家在課後嘗試進一步查閱相關的資料,在信息獲取的基礎上深化對於教學文本的領會。現在的學生們大多對計算機及互聯網都十分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嘗試在互聯網上獲取更多和學習有關的資料。這既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與拓展,也能夠很好地豐富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將也很有幫助。以《東方明珠》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為例。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文,細膩的筆觸,縝密的構思,為我們描畫了一個美麗繁華的城市——香港。課文層次分明。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來寫,先簡介了香港,並點出了她的三大景觀。二到五自然段分別描寫了「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具體展示了香港的美麗繁華,第六自然段點題,贊美了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香港的介紹層次清晰。為了豐富大家對相關知識的了解與認識,在文本教學結束時我對大家說:「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還有許多方面課文沒有介紹,課後請大家上網搜集有關介紹香港的資料,並且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探討,下節課我會請大家來談談自己搜索到的信息。」藉助互聯網不僅能夠極大地拓寬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這也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很好的輔助作用。
三、能夠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
創新能力在語文的學習中更多的是體現在作文上,作文往往可以體現學生的想像力、思維等。而有了現代化設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一些寫作創新者方面上的引導以及思維的啟發。可以用一些較為經典的電影片段或者是一些具有啟發意義的短片等來對學生進行訓練。比如,可以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篇課文時,將一些有關的抗擊外來侵略者的電影、短片進行播放。在結束播放後,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後進行討論,將自己的觀後感等表達出來。聽、說、讀、寫這四個部分是不可分的,學生能夠較好的將自己的想法觀點說出來,自然就能在寫作時十分流暢的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對於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有所幫助,而且對於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思維的發散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四、利於教師進行拓展教學
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展示優秀的範文,讓學生在閱讀範文的過程中吸收與借鑒其他學生的寫作構思。例如,部分學生認為父母的愛就是無聲的愛,這種愛讓我們更好的成長。部分學生認為軍人和警察也擁有無聲的愛,他們用生命捍衛我們的領土並守護我們的安全。另一部分學生則在文章中寫道沙漠中的白楊也在用無聲的愛奉獻著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帶給沙漠一片綠色。在範文的展示中,教師就是在進行拓展教學,旨在利用其它學生的作文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去借鑒和吸收,最終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文發表到相應的論壇中,進而引起更多師生的關注。在相應的板塊內,學生的作文能夠得到其他師生的點評,學生也可以充分借鑒其他人的作文。這就能夠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有著很好的實用價值。不僅能夠給學生們創設更為輕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讓課堂教學更為豐富多樣,同時,它也能夠很好地拓寬學生們的信息獲取渠道。這些都能夠為實際的教學過程提供很有意義的輔助功效。
❻ 如何讓現代化教學手段走進小學課堂方案
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作者(來源):撰寫:葉淑賢,上傳:劉素芳
高明區荷城街道西安實驗小學英語科組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城鄉結合的小學,學生現有1422人,共有27個教學班。學生生源復雜,有來自農村的、城區的、還有一些是外來工子女。他們的學習環境、家庭環境、學習方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同時由於英語的學科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樣導致我校的學生的英語成績很不均衡。同時,隨著所學語言知識的增多,內容的加深,尤其是詞彙量的持續增加,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學生因學習滯後而產生厭學、怕學情緒,從而導致他們在英語學習中求知情趣淡化,主動性弱化,學習能力退化,從而直接影響學生能力素質和英語知識水平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英語教師所面臨的共同課題。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小學生學習英語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都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激趣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通過游戲、表演、唱歌等形式激發學生興趣。2.通過事物、動作等直觀手段激發學生興趣。3.通過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4、通過創造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等。這些激趣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初學英語者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教學過程部分提出:教師應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科研興教的大氛圍帶動下,我們充分認識到課題研究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在教研中,我們感到必須探索一種新的現代化的教學形式,才有利於小學英語教學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提出了《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豐富教學形式,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題研究。
(二)課題提出的意義:
1.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優勢:
(1)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打破了「黑板+粉筆」的原有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化煩為簡。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成為英語教學的發展趨勢。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還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勢互補;多媒體教學新穎活潑的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於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能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
(2)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生已有的知識是創造力發展的材料和工具,多媒體和網路提供的大量信息有利於學生積累知識,從而為他們創造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3)多媒體電腦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為醫治中國學生「啞巴英語」這一通病的良葯。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學生們不僅可以和多媒體電腦設置的虛擬人物對話,還能依據電腦的評判(包括語音、詞法、句法甚至習慣用語)修正自身的錯誤,這對於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無疑是十分有益的。課件中的跟讀、模仿、問答練習、角色扮演等互動式訓練,也有利於學生認知發展和思維訓練。
(4)多媒體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優勢可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更多了,有利於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課堂容量的大大擴充,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英語教學要求突出口語交際功能,讓學生多學多練。但課堂時間有限,容易出現課堂教學容量不大的缺陷。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輔助教學則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從期望得到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認真篩選,事先編制好教學內容和程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使教學節奏明顯加快,教學密度增大,因此就能從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壓縮出時間來進行大量的口語練習,使學生們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時間。
(5)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擴大課堂容量。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節約了時間,增加了課堂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把所有的資料進行鏈接,極大地方便了教學。
(6)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通過網路資源學習,可以彌補課堂的不足,拓展學生訓練的空間,發展學生的能力。
2.開展此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本課題研究主要是在實踐層面探索,可以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探尋更好的途徑,使現代化教育手段能更好地應用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同時,提高教師教育的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2)本課題研究可以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豐富理論研究,為理論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課題界定與假設
(一) 課題界定:
1.現代化教育手段:指充分利用現代視聽工具和信息傳播工具進行教育和教學,擴大教學范圍,提高教學效率。
2.多媒體技術:它集幻燈、錄音、電視、電影、計算機等多種現代化手段於一體,可以對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色彩等多種信息進行優化組合,把靜止的文字、符號變為動態的圖形、圖像,使教學內容立體化。它寓教育教學於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設的情景當中,能夠綜合利用視、聽覺,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和音像的不斷沖擊,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交替進行。
(二)課題假設:如果我們開展此課題研究,通過現代化教育手段集成在一起的信息能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觀,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提高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信息量;能使抽象的語言具體化,縮短了信息在大腦中從抽象到具體的轉換過程;使小學生身臨其境,高度參與,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實現學與教的互動;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英語課程標准》明確地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和語言運用。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學生學起來往往覺得枯燥。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特徵,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還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案,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索,力求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興趣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喚起他們的注意,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而現代化教育手段恰恰為此而提供了優化的手段。因為在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作用,可以高效率地促進英語課實現培養英語語言能力的目標,是優化英語課教學的重要途徑。
(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兒童富有好奇心,他們對一種語言的學習往往產生強烈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剛剛開設英語的班級同學們對英語都充滿了好奇,心情既興奮又激動,課後對於第一節課上出現的詞句也會經常性的模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學生唯唯諾諾,不喜歡舉手發言了;還有一些學生生性好動,十分愛玩;智力正常,但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上課不能專心聽講,對教師的提問無動於衷,似乎與自己不沾邊,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教師追一追,催一催,他們就動一動,勉強應付,被動對待。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逼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願望。」可見,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來源。當學生對某項知識真正發生興趣時,他將會千方百計調動自己的潛在智能,積極主動地去獲取,它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思維和學習的情趣,是發展智力必要的條件。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學生的注意力較易分散,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教學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電影、攝像、錄音等媒體,集聲、光、形、色於一體,能夠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使之轉化為學習的激情。
(三)國務委員陳至立說過:「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為了爭取在新世紀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我們必須加快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計算機輔助教學(CAI)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其大信息量、鮮艷的色彩、精美的動畫、圖像和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等獨特優勢,使課堂教學改革成為可能。教育部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的學科中。」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悄然走進小學英語課堂,這無疑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如何利用電視、電影、錄象、錄音等電教設備重現實際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研究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如何設計、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陣地,如何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現代化,我們該如何設計呢?又該如何組織和實施呢?這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三)英語課堂教學現代化的效果評價與調整策略。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任何一種教學,最終要反映到教學效果上來,按照教學目標,你是否達到?學生興趣如何?我們都要有一個好的效果評價。在評價的基礎上,找出缺點和不足。
(四)如何指導學生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學習,為學習服務。
五、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實驗,希望達到以下目標:
(一)通過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豐富,使課堂變得有趣、活潑,使學生不僅善學、樂學,而且學有成效,學以致用,培養一大批樂學、會學的小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促使兒童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提高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英語運用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扎實的知識和情感基礎。
(二)通過研究,切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走進新課程,適應素質教育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如何把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寓於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不知不覺地主動學習,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加工,加以內化,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開創英語課堂活動的新模式。
(三)通過研究,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通過研究,讓教師學習課件的設計、開發,學習計算機的網路知識,學習教學音像的製作,例如英語聽力材料,故事CD,歌曲CD等,以更好地為幫助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設生動、科學的學習情境與知識背景等課題研究服務,也為師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四)通過研究,實行英語課題與其他學科整合,把現代化教育手段引入到其他學科中。教師能開發有效的教學CAI,發揮校園網的功能,做到資源共享。
(五)通過研究,培養學生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輔助學習,收集學習材料。
六、課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課題研究對象為一到六年級,每級抽取兩個班(家庭擁有電腦或會使用電腦的學生比率較高的班級)來進行實驗,一共10個班,研究對象總計679人,男生 374人,女生305 人。為什麼沒有全部班級參與實驗,主要是為了便於將實驗班級和同質的非實驗班級進行研究效果的對比。
(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所謂行動研究法,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創造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行動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途徑,起源於美國。所謂行動研究,其特點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前兩步是實踐階段,與正常工作任務一致,後兩步是反思階段,對實踐的結果進行觀測,看任務完成得如何,然後尋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對策,以便指導下一階段的實踐。根據行動研究法的「問題——計劃——行動——反思(問題)」的基本程序周而復始地對教學實踐進行觀測和改進。在此課題研究中,我們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並且研究在課堂中該課件的運用效果和操作可行性,然後進行反思、改進。因此,我們採用行動研究法,讓實驗者把研究和實踐結成一體,通過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2.案例研究法。包括:(1)學生案例——在每個實驗班選取上中下三層次各三位學生建立研究檔案,記錄他們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變化和發生的典型實踐,例如學生成績的前後對比,應用現代教育手段收集學習材料,製作英語電腦小報,美化校園,參加各類的英語競賽活動的情況等。(2)教學案例——每階段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教學案例等。(3)課件案例——在每個研究專題中選取一些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有待解決的教學課件進行研究、分析,尋找解決的辦法,不斷反思、改進,同時選取一些優秀教學課件進行推廣使用,達到資源共享。
3.觀察法。
採用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研究。如在實驗前、中、後期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比較學生對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態度,學生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學習的情況,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表現,態度來調整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與操作。
(三)效果檢測
1.問卷調查。在課題研究的開題啟動階段,我們採用問卷的形式對實驗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狀況、學生對教學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興趣進行調查、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教師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確立了課題研究的初始數據。因此,課題組在課題研究前、後兩個階段分別以交談以及問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調查,用以檢驗課題的研究效果。(見附表1-8)
2.實行縱向和橫向對比。縱向對比:通過合理設計的前測、中測、後測的學科學習卷進行前後效果對比。橫向對比:通過校內外全級以上學生參加各類測驗、競賽等成績對比,通過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
七、課題研究周期
本課題的研究周期為兩年(2003年7月——2005年7月),主要為以下階段:
(一)准備階段(2003年7月——12月):
課題組學習相關理論、選定課題申報,進行開題論證即論證課題研究的價值意義以及課題研究所起的促進作用。進行課題人員的培訓。工作重點及具體安排如下:
1.撰寫課題行動方案:2003年7月——8月 執筆人:葉淑賢
2.課題論證:2003年8月——2003年9月 (全體課題組成員參加)
3.課題組成員培訓:2003年9月——12月,採取講座與交流的方式進行培訓。
(1)學習相關的現代教育手段的理論知識。(負責人:葉淑賢)
(2)教師學習多媒體課件製作的技能。(負責人:魏小玲)
(3)教師學習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聽力材料,如錄音帶的製作,自然英語語音軟體的使用。(負責人:劉素芳)
(4)教師學習上網的技巧和登陸K12平台的技巧。(負責人:魏小玲)
(5)教師學習製作個人網頁的技巧。(負責人:魏小玲)
(6)組織教師外出參加相關的學習培訓和課例觀摩。(負責人:葉淑賢)
4.實驗前印發相關的問卷調查(表1--表10,見附件)(負責人:李華玲、關惠群)
學生英語學情調研:
在實驗前、後對實驗學生進行學習英語的興趣、上網條件、上網內容、對課堂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態度等進行調查。通過發放調查表方式,輔以部分走訪、座談等方式對實驗學生的上網情況做詳盡的了解和分析,為課題實驗班的建立與整合提供科學的依據。本環節將於2003年9月底提交總課題組一份《實驗前學生學情調查分析報告》。
❼ 如何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由於其課堂回容量小,一節課答下來,學生所得並不多;由於形式單調,學生易生厭倦情緒,難免產生「少慢差費」的結果。利用錄音、幻燈、投影、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能夠形象表現許多教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師的許多口頭表達所不能企及的。
❽ 如何應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目的是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多媒體是語文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和傳統教學手段一樣,都是為教學、為學生服務的。如何讓多媒體更好地為課堂服務,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讓「好鋼用在刀刃上」。這需要每一位教師不斷探索,勇於實踐。
一、對於多媒體的理解
如今,校園網路日趨普遍,多媒體教學更是現代化教學繞不開的話題,教學中用多媒體增添了課堂氛圍,填補了學生形象中的空白,集音樂、圖像於一身的教學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聯想力等都得到強化,也是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清楚多媒體與教學的關系,明白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而非裝飾或點綴,更不能替代「教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多媒體教學的最優化。
二、注重與教學目標、課文內容相聯系
多媒體是為教學服務的,它的運用首先應注意與教學目標,文章內容相聯系,注重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將內容通過適當的手段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思維盪開來、深進去,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反之,多媒體運用與教學內容脫節,必將事與願違。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豐富的課堂內容,把多媒體與目標、內容結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打破時空限制,調動學生各個感官,才能更有效地挖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教育價值。
三、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要因課型不同而異
不同的課型對多媒體的運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新授課、講授課運用比較多,復習課、練習課運用較少。對文體而言,知識類、說明類的文體較適合運用,如學習《埃及金字塔》一文,由於學生沒有去過埃及,也沒有見過金字塔,教師可以在課前製作一些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中,當講到「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時,出示金字塔的圖片,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中「塔身有約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以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便出示這些圖像讓學生體會數量之多,工程之浩大。讓學生邊看圖像,邊學習句子,這樣圖文並茂,形象生動,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學得輕松活潑。
四、對文學作品而言,應慎用多媒體
現實的文學作品教學常常是不加思考地亂用多媒體,似乎不用多媒體,就不能體現現代化,以至於每一篇課文都有一個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並美其名曰: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給學生留出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殊不知,從審美接受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恰恰堵塞了學生自由創造的空間。因為閱讀教學是師生在特定情境中的對話。「接觸閱讀材料,首先是一種語言活動」,「語言是存在的家園」。所以閱讀文本主要應在理解與品味語言中感知世界,學會語言運用技能。如果我們把文本變為各種各樣的畫面,表面上藉助畫面解釋文本,而實際上,畫面在理解文本的同時,也就消解了文本的主題意義。畫面本身是一種先於學生審美經驗的東西,實際是製作者案頭工作的的延續,滲進了製作者的思想情感模式。一旦播放,在學生心中喚起的是具一種完全沒有差別的體驗,這就容易把學生引向一種固定的視覺圖形,剝奪了學生再創造的自由,他們無法想像,更無暇思考。其實解讀的真正快感正是來自經歷艱難跋涉才達到的那一瞬,缺少這個過程,也就缺少了淋漓盡致的體驗、體會和體悟的滋味了。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閱讀,而不要讓多媒體打擾了學生的思維。
五、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運用多媒體。
任何教學手段的運用都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否則,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小學低年段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可多多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而中高年級的學生,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發展。如果不顧學生的認知特點,盲目濫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既浪費了時間精力,又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
六、現代多媒體與傳統多媒體的結合運用 多媒體技術綜合了視聽感官與計算機的優勢,藉助現代化的聲光手段、攝制技術、動畫技巧、音響效果,為教學過程創造出輕松愉快的情境。這種教學手段的最大優點是能向學生展示生活中較難觀察到的事物或現象,創造出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點和不足,那就是耗時耗力,製作時間大、製作流程復雜等。因此,滑鼠不能簡單地取代粉筆,教育界的有識之士曾提出「要把課件用在課堂上最需要的時間和環節上」的觀點,也是這個意思。筆者認為,如果能發揮傳統教育媒體的方便、快捷、直觀性強等優勢,將那些沒有必要運用多媒體展示的內容用「教學常規武器」代替,一定能省時省力,既節約了教育資源,又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可以相互兼容,共謀發展。
總之,如何更好地使多媒體服務於教學,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更富於成效,假如我們把教學比成美女,多媒體就猶如化妝品,只有教師精心打扮、精心施妝,才能讓這個美女更加美麗耀眼,光彩奪目。
❾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
(蠡縣育才初級中學,河北 蠡縣071400)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3-0095-01
摘要:以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優化了教學過程和資源,為探索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如何利用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影像於一身的現代教育技術,來優化課堂教學,如何利用它那色彩鮮艷的動態視頻、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靈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一直受到老師們的關注。
關鍵詞:語文教學;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資源
以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優化了教學過程和資源,為探索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恰當應用先進的多媒體與網路技術,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動性,增強感染力,使教育信息從多種渠道去刺激學生的大腦,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教學資源調用過來,充分享用資源,更有效更快速地實現信息的交流,從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了視野,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質量。而如何利用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影像於一身的現代教育技術,來優化課堂教學,如何利用它那色彩鮮艷的動態視頻、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靈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一直受到老師們的關注。我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上進行了一些實踐與探索,現主要針對語文課堂教學談幾點意見: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表現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向學生展示一些利用多媒體電腦製作的圖文並茂的課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並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進行新課的學習時,在導入中,枯燥的講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說,都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那麼,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則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並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教《阿房宮賦》這一課時,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出示阿房宮的實景圖,讓學生身臨其境,不由得想進一步了解宮建在哪兒呢?為什麼最後被一把火燒了呢?在學生連連的贊嘆聲中,在學生好奇的追問中,老師再開始新課的教學。這樣生動巧妙地導入課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比如講《看雲識天氣》之前,先向學生展示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雲朵,以及各種飄浮的雲彩與天氣的關系,同學們在這樣的情景世界裡,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雲彩有極大興趣,為下一步學習課文打了堅實的基礎。朗讀課文時,配上優美的音樂,甚至插入動態的畫面或一段剪輯好的錄像課件,可以化抽象的文字為具體可感、形象生動的影音材料,再現課文的場景和意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使原來覺得枯燥無味的文字,變得興趣盎然,這種效果是單純朗讀課文無法比擬的。學生在進行閱讀訓練時,利用音效播放出來學生自己朗讀的效果,一定能引發學生極大興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創設課堂情境,可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圖畫、攝影、幻燈、音樂、語言描述和動作演示等方式,使課文更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神經。在學生方面,勾畫出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虛擬出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畫卷,從而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的詩情畫境,它帶給學生聽覺、視覺等感官上的享受,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意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准確理解。如教師在講解朱自清先生的《春》時,不失時機地展示一幅幅風和日麗、山青水秀、草長蔦飛、百花爭艷的江南之春的景色,一定能將學生帶入那美妙的境界里,讓學生感知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和春的生機。又如講《送元二史西安》一詩時,可以用薩克斯曲《送別》配樂。曲中描繪的意境與《送元二使安西》恰有異曲同工之感,讓人產生聯想,情不自禁進入到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現代教育技術能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枯燥的文字內容形象生動化,幫助學生主動探索與發現、思考與解決問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如說明文的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像再現於學生面前。如初中課文《故宮博物院》一文,介紹的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建築群——故宮,課文對故宮的幾大建築作了介紹,但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觀過故宮,盡管文字的介紹形象生動,同學們還是難以弄清它們的結構和相互關系。我們通過CAI課件的幫助,帶領學生隨著鏡頭「游覽」一次故宮,參觀一下實物照片,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課文是如何進行說明的。再如講解冰心老人的《觀舞記》時,先讓學生觀看印度舞的一個片段,讓舞蹈者那輕盈的舞姿,美妙的旋律、嬌媚的裝扮等異國文化風情展現在我們面前,教學難點也就順利突破了,由此可見,巧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營造寬松的教育環境,給予相應的特殊政策,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是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的使用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創造過程。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開動腦筋、大膽想像,自己動手。在課堂上通過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提供大量的學習素材,學生通過「人機交互」「師生交流」「自由討論」等學習形式,積極主動探索發現要掌握的知識,學生的個性和思維也得到充分的發展。整個課堂中,學生主動地展開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其口語交際能力、創造能力也得到提高。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按要求動手操作,進行自學,這時計算機成為一位誨人不倦的輔導老師,時時刻刻都在幫助和關心學生個體的學習,學生不懂可隨時提問,計算機立即作答並予以指導,提問不拘形式,不管難易,學生消除了通常教學中存在的顧忌和害怕心理,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計算機還可以做到個別對待,因材施教,給學生充足的教學、信息資源,讓學生去分析、整理,改過去的積累知識為發現知識。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廣大教師應順時代發展的潮流,努力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