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試卷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題庫
名詞解釋
1、語文(10):語文是一個以語言為核心的,包括語言、文字、文章、文學、漢語文獨有的文言文等及其文化的多元體系。語文在1949年6月被正是確定為中小學課程的名稱。語文課實質上就是通過言語作品的聽說讀寫教學,使學生掌握母語語言,培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2、語文課程的工具性(11):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基於語文的工具性,基於語言的工具性。①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不是物質性的工具,而是負載文化的工具,是物質和精神共同構成的工具。②語文這門課程的實質是培養學生正確而熟練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是把掌問握和運用這種工具作為自己的教學目的。
3、語文課程的人文性(13):
⑴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基於語文的人文屬性,基於語言和言語的人文屬性。
①人類的文化活動和成果,主要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之上,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都反映著一個民族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積淀著民族精神,傳承者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根。
②言語作品,特別是經典性的言語作品,是人類文化活動的結晶,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⑵語文學科屬於人文學科,文學課程就是教學生通過言語學習來掌握語言的,其中充盈著人文教育的因素。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屬性。
4、語文課程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齡,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5、課程目標:是學生學完某課程以後所要達到的發展狀態和水平的描述性目標。它受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的制約,是國家所期望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具體表現。
6、語文課程理念(13):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思想,它取代大綱中的「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和「教學原則」,意在提升語文課程的理性程度,重在為語文教育實踐提供一種理性規范,即總的指導思想。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實際上是語文教育規律的一種詮釋。
7、語文素養(11、13):在語文學習和實踐中,學生通過識字、寫字、閱讀、寫作與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及綜合性學習,內化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最終使自身的語文涵養達到一定的高度。「語文素養」這一概念,全面體現了課程改革的三個思考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8、語文課程評價:是語文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課程中最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語文課程評價是根據語文課程目標和相關要求,運用教育評價理論、方法和技術,系統地、科學地搜集和處理課程和教學信息,對課程設計、實施過程和方式以及教學效果基於價值判斷的過程。
9、檔案袋評價法(12):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計劃,請學生持續一段時間主動收集、組織與省思學習成果的檔案,以評定其努力、進步、成長情形的一種評價方法。也叫「學習檔案評價」或「學成成長記錄袋評價」。這是語文新課程中最典型的質性評價方式。
10、語文課程資源(10、11):是能夠轉化為語文課程和服務於語文課程的各種因素和條件的總稱。語文課程資源的分布呈現一種關涉多級、空間無限的立體狀態。
11、語文教材(10):語文教材就是根據語文課程標准和語文教學實際需要,為師生編選的語文材料。從宏觀看,語文教材泛指一切可用於語文教與學的材料。它既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既可以是紙質文本的,也可以是電子媒介的。從中觀看,語文教材專指語文教科書,又稱語文課本。從微觀看,語文教材特指語文教學的具體乃至細微的材料。
12、閱讀教學:俗稱「講讀教學」。他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書面文字元號去理解文章的語言形式與思想內容的特殊的認知過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內容,是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結合的主要形式。
13、朗讀(11):是指在視覺器官感知文字材料的基礎上,由言語器官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准確而連貫的有聲語言,從而達到理解的閱讀方式,它是一種眼、口、耳、腦協同動作的過程。
14、默讀:即不出聲的閱讀,是一種與朗讀相對應的閱讀方式,默讀通過內部言語理解材料。它分為默朗讀(輕聲默念)和無聲默讀兩種形式。
15、精讀:是一種精心而細致的、逐字逐句地研讀文章,並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從中提取信息的閱讀方式。它要求對閱讀材料的內容、形式諸方面進行認真琢磨。
16、略讀:略讀是與精讀相對的一種閱讀方式。他要求能迅速「觀其大略」,把握作品要領和主旨。
17、口語交際(11):是指人們運用連貫標準的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的社會活動。言語交際是口語交際的主體,在口語交際中,人們主要運用口頭語言富於表現力的語音、語調、語態、語氣和節奏表達自己的願望、觀點和看法。
18、非言語交際(12):口語交際中的無聲言語交際被稱為非言語交際,它是言語交際的補充。無聲語言有體態語言、服飾語言和距離語言等幾種形式,非言語交際是口語交際的有機組成部分。
19、語文綜合性學習(10、13):它是一種基於生活實踐而非學科的學習領域,它以學習者的直接生活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的語文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語文能力的綜合訓練。「綜合性學習」的立足點是「實踐」。
20、語言智能:語言智能即對語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並與人交流的能力。語言智能包括修辭、解釋、記憶、書寫四個方面。
21、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的,這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狀態,以充分尊重學生為前提,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自我學習的空間。
22、探究學習:探究學習觀認為,語文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
23、語感:語感是指個體的言語意識,即對言語的感受、認識、把握能力。語感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是具體性與抽象性的統一,是個體差異性與社會共同性的統一。
24、信息化語文教學技術:是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利用信息技術的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層次和效率的教學技術。
25、板書:板書是語文教學經常使用的教學技術,指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在教學用具上以書面語言或符號進行表情達意、教書育人的活動。
26、傳統教學技術:傳統教學技術又可稱為常規教學技術,指那些過去在教學中經常使用,並且現在仍在使用的、比較簡單易行的教具、媒體。
27、現代語文教育技術:又可稱之為電化教學技術或者電教技術,指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相關成果,藉助電聲波、電光波、電磁波等來傳輸和調節教學信息,已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技術。
28、創造性閱讀(13):創造性閱讀是閱讀的更高境界,也是閱讀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閱讀主體在理解、評價性閱讀的基礎之上,通過對讀物內容進行擴展,以期有新的探索和新的發現,將讀物的潛在意義轉化為現實意義,並再創造和重新建構出新的意義,實現讀物與閱讀主體自身的新的飛躍。
29、模塊(10):模塊是對詞條中部分內容進行格式化整理的模板。
30、發展性評價(10):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指評價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 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其實施的關鍵是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核心是重視過程的總評價。
31、對話(13):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的談話或雙方或多方之間接觸或會談
32、大語文教育(11):「大語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這種思想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並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愛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33、接受學習(12):所謂接受學習,指人類個體經驗的獲得,來源於學習活動中,主體對他人經驗的接受,把別人發現的經驗經過其掌握、佔有或吸收,轉化成自己的經驗。
34、語文活動課程:語文活動課程是活動課程的一種,它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題,以學習知識、形成言語能力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
35、語文課程標准:語文課程標準是規范語文課程的指導性文件,從整體上對語文課程進行總體設計,規定語文課程的性質以及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規范和確定語文課程目標,考試范圍、順序,既是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指南,也是編寫語文教材和評估、考試命題的依據。
B. <小學語文教學法 >試卷
第11題 (2.5) 分 16、下列不屬於教師個人實踐中的問題的是()A、教材問題B、教學問題 C、課程問題D、人的問題第12題 (2.5) 分 下列哪項不屬於語文課程的性質。A基礎性 B實踐性 C綜合性 D單一性A、基礎性 B、實踐性 C、綜合性 D、單一性第13題 (2.5) 分 3、()是保障語文教育質量的最低目標。A、考試大綱 B、教學大綱 C、教學設計D、語文課程標准第14題 (2.5) 分 5、根據字形特點,編成謎語或兒歌等形式,屬於()。 A、游戲識字法B、象形會意識字法 C、情景識字法 D、詞串識字法第15題 (2.5) 分 6、「三、百、千」的「三」代表()。 A、三字經 B、易經C、春秋D、論語第16題 (2.5) 分 7、()有利於學生對生字「漸碰漸熟」。A、集中識字B、分散識字 C、識寫分開D、注音識字第17題 (2.5) 分 9、()提出了「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啟發教育原理。A、三字經 B、大學 C、論語D、學記第18題 (2.5) 分 1、語文主要是通過()來影響人生的。 A、寫作B、表達C、閱讀D、聽說第19題 (2.5) 分 關於語言的成就水平,我們主要關注四種知識技能,即:推理、交流、組織和()。A拼寫 B語法 C標點 D運用規則A、拼寫 B、語法 C、標點D、運用規則第20題 (2.5) 分 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 )的概念。A、 國文 B、國語 C、語文 D、文學判斷題第21題 (2.5) 分 1、語文教育就是語言和文學教育。正確錯誤第22題 (2.5) 分 4、機械地繁瑣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 正確錯誤第23題 (2.5) 分 5、「集中識字」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課文中識字,容易使學生覺得有趣。正確錯誤第24題 (2.5) 分 6、「分散識字」重在在引導學生「隨課文識字」,而不強調「讀寫」訓練。正確錯誤第25題 (2.5) 分 8、教師的閱讀與學生無關。正確錯誤第26題 (2.5) 分 12、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一般指向某種知識或能力的達成度。正確錯誤第27題 (2.5) 分 14、校本人事研究就是教師們寫「人」的故事。教師首先應該寫學生的故事,其次應該寫教師同事(含校長)或教師自己的故事(教師自傳)。正確錯誤第28題 (2.5) 分 17、語文新課程標准中的三個維度是:知識和能力、目標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正確錯誤第29題 (2.5) 分 19、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習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正確錯誤第30題 (2.5) 分 18、我國語言文字的獨特性在於其總體特點是以形表義,音、形、義結合。正確錯誤第31題 (2.5) 分 20、學生和老師都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正確錯誤第32題 (2.5) 分 2、清朝時期我國的語文教育統稱為「國語」課。正確錯誤第33題 (2.5) 分 16、「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正確錯誤第34題 (2.5) 分 3、以准韻文的形式,圍繞著一個中心串起來的有內在聯系的一組詞語,用來表現某個畫面、場面、意境等,讓兒童能藉助韻文的形式和韻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圖」來識字的方法是結構比較分析法。正確錯誤第35題 (2.5) 分 7、閱讀可以是一個單向活動。正確錯誤第36題 (2.5) 分 9、寫作教學應側重於作文課上指導學生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構思。正確錯誤第37題 (2.5) 分 10、習作教學就是教給學生一定的寫作模式和寫作技巧。正確錯誤第38題 (2.5) 分 11、口語交際就是一種語言活動。正確錯誤第39題 (2.5) 分 13、教師問卷日誌只包括問卷調查。正確錯誤第40題 (2.5) 分 15、語言文字以及由語言文字構成的作品都屬於文化的范疇。正確錯誤我來幫他解答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
還能輸入 9999 字
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
C. 小學語文試卷如何命題
一、研究下課程標准
二、研究教學目標
三、確定考察方向
四、確定試題類型
五、確定分值比重
六、制定試題內容
D. 四川自考科目,小學語文教學研究(代碼:03329),求歷年真題
可以去這個網站查看,再說可以在網上買考卷
E. 最新電大《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形考作業任務01-05網考試題和答案
我覺得你可以考慮一下在考試的時候用「大象找答案」小程序去搜答案內呀,考試也不怕掛科啦,容直接搜就ok啦
詼諧幽默、寓悲於喜,形成"含淚的微笑"的獨特風格的作家是( )國作家。 單選題 英 法 美 俄 C
杜甫的《登高》是()詩 單選題 七律 七絕 五律 五絕 A
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著名主張的作家是( ) 單選題 杜甫 白居易 辛棄疾 韓愈 B
下列文句中與"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卧"運用相同修辭手法的是( ) 單選題 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 小火柿子讓冬日的太陽一照,更是紅得透亮 兩股水分別撞到了一道堅壩,立即乖乖地轉身改向 樹幹上留著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 C
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 ) 單選題 屈原 白居易 杜甫 辛棄疾 C
詩集《女神》的作者是( ) 單選題 聞一多 戴望舒 郭沫若 冰心 C
在一篇文章中,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件,就是( ) 單選題 順敘 倒敘 插敘 平敘 D
F.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分析試題對教學有何指導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是:1.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2.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3.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4.培養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鑒於此,現就我校實際,以小學1—6年級期末檢測語文試卷為例,看小學語文新課標評價建議的相關要求。
通過對本次小學1—6年級語文試卷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其命題目的及特點。整套試卷命題依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緊扣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體現了「三重」原則,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實現了「三維」目標。試題特點如下:
1、加重了基礎知識的考查與評價: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性學科,從小打好基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夯實基礎,明確要求,扎實訓練。在本套試題中對字詞句的考查可謂面全樣多:選正確的讀音,看拼音寫字,形近字組詞,補充成語,選填關聯詞語,按要求寫句子,縮句,擴句,比喻句,擬人句等多種句式的變換,以及加標點,查字典等等。由此可見,我們今後的課堂應該讓學生在課內識字、練字、用句,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基固本。
2、做出了「語文教學要注重積累」的導向:這次質量檢測的各年級試卷都注重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如二年級題中的4小題把成語補充完整,四年級的第二大板塊「善於積累」中的 「寫出和人、水有關的詞語」,把「霧鎖山頭山鎖霧」補充完整,並感受奇妙之處, 「請你回想本學期要求背誦的內容,把句子補充完整等等。以上試題源自教材,題目的形式又有別於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注重了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體現了「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對今後的語文教學起到了明確的導向作用。
3、落實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與評價:《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在公民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本套試題側重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與評價,例如:二年級的 「我的小嘴兒真會說」,三年級的 「我會說」,五年級的 「能說會做」以及六年級的 「我最想說的話是……」等,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容忽視。
4、「閱讀」、「情感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
如一年級的 「讀一讀,填一填」中的比一比誰大誰小;六年級的試題內容:「關於鳥的故事」中的「邊讀邊想邊做」各題,是對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的考查,有對學生理解能力、觀察能力的考查,也有對學生知識積累、知識遷移、知識拓展的考查。四年級「開卷有益」部分中的「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請你試著用一句格言式的話寫出來」。我們知道,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慢功,需要的是慢慢的品、慢慢的讀,在讀中再有一個消化和理解的過程,這樣才有可能內化為語文素養,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提醒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是「教教材」,盲目做題,而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教給方法,培養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閱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達成這一目標,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命題的整合。我們應拓寬命題思維,拓展命題空間,打破學科界限,貫通學科與生活的聯系,賦予試卷豐富、多樣的功能,盡可能使有限的試捲成為融合聽說讀寫、整合三維目標、匯合課內外知識的載體,從而全面綜合地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這一點中,對於閱讀板塊的考查,我認為應努力做到「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原則,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和遷移的綜合能力。
閱讀題設置得如何,經常被視為衡量一份語文試題「技術含量」高低的重要標准。事實也往往如此。在平時的測試與考試中,能真正測試出學生閱讀能力與水平高低的,閱讀板塊,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閱讀題的設置,應要贊成「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出題思路,也即「知識在課內,取材於課外」,換句話說,也就是閱讀題的測試材料應完全取自於課外。
與此同時,從教學的導向來看,測試卷中的閱讀題如果來自於課內,容易產生教師上課或復習期間猜題押寶現象的發生。此舉,或造成教學過程中的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重點,題無巨細式的講解與分析;或造成在復習期間的重復訓練,題海戰術,無端浪費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從而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從我們日常的教學情況來看,一些教師為了試題中的一篇課內閱讀題,在復習期間往往會准備幾十篇甚至於上百篇的課內段落讓學生去練習,甚至背誦標准答案。如此復習與教學,我們的孩子豈有不厭學之理?
題例:閱讀題《蠟燭》(四年級)中有一題:在橫線上填寫出一句與蠟燭的精神有關的古詩詞句子。
【試題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了,價值取向是語文教學既要立足文本,也要適度地超越文本。】
對於「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出題原則,或許我們中間的一部分教師會質疑:難道我們的文本教學不需要了嗎?產生這種想法的教師,其實是對閱讀的內涵與本質了解不夠造成的。閱讀題,考的並非只是閱讀材料中的幾個知識點,而更多的是,通過閱讀材料,考查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與理解水平。而這一閱讀能力與水平的形成,是一個螺旋上升、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滴水成冰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我們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每一個單元到每一冊教材的編制,都是各類專家經過反復論證與謹慎推敲過的。這些內容不同,體裁各異之文本,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形成了一冊冊具有知識結構系統化,能力訓練序列化的教材。通過一篇又一篇課文的學習,一個又一個知識點的落實,目的正是為了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教材是個例子」的說法。反之,如果撇開課文,而只是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課外閱讀,那隻會是捨本逐末、語文就會像斷線的風箏,無從把握而失去方向,失去歸宿,就更談不上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高效率了。
一份好的試卷,首先要能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個階段學生該學科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一個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成績,知道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其次,要能夠體現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對教師的教學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相信,以課程標准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新要求為指引,來研究命題新思路,探索復習新策略,一定能夠使語文考試真正成為評價語文學習的客觀工具,成為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動力,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作出實際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