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遷移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遷移能力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1-02-24 03:29:29

① 談談在小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

在小學教學中,抄要隨時關注學生的遷襲移能力,換句話說,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會遷移為目的。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語文教學中講到修辭方法時,要以此為基點,讓學生仿造一些比喻句,寫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領悟以後,再要求學生寫小作文,文中要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讓興趣引導學生的遷移能力。

小學語文能力培養有哪些方法

一、引導學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會採用自由朗讀、默讀、分角色讀、齊讀、指名讀等閱讀方法,這樣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真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我覺得不妨試試以下方法:1、通讀,整體感知課文。2、掃描,把握重點,做到心中有數。3、精讀,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己喜歡的句段,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點批註。4、摘抄,把文中寫得最好的詞句段落摘錄下來。如《荔枝》一文,學生通過這樣學,對課文內容就悟得更深。二、教會學生「品」。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品味課文。1、品味語言,抓住文章中的優美詞句段落身臨其境地去閱讀,去想像,去感悟,去欣賞。2、品味情感,讓學生走進課文,進入角色,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我的戰友邱少雲》,體會邱少雲被火包圍著作者的心情時,我先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自己的戰友被火燒死的情形,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後再閱讀作者心裡難過的這段話,這樣讀者自然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三、訓練學生「析」。一篇文章常常在表現手法、層次結構、思想內容上有獨特之處,同時許多文章在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處。所以教師在必要的示範分析後,訓練學生自覺地學會分析綜合的方法。如《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只有一個地球》、《宇宙生命之謎》,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方面分析後,學生得到「漁」了就會照貓畫虎了。四、鼓勵學生「評」。我們在閱讀、品味、分析後,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評論。「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無論是語言文字還是思想內容,鼓勵學生批判地繼承,敢於評價敢於創新,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只要言之有理。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要多動腦筋,大膽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靈活運用以上四種方法,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③ 小學兒童遷移能力如何培養

是不抄是指兒童對知識的泛化能力。
舉個例子,讓兒童掌握了蘋果的實物概念,也就是說它能夠很容易從一堆其他水果中指出或拿出蘋果,而當要求指出或者拿出其他水果時,他從來都不指或拿出蘋果。而蘋果又分大的,小的,不規則的,樹上的,框里的,紅的,青的等等。當我們連同蘋果及其背景一起呈現給孩子時,我們希望兒童能夠說出,指出或者拿出這個蘋果,而不是只能說出,指出,或拿出某個特定的蘋果。這個過程就是泛化訓練的過程。
先打這些,如果是這個,之後繼續 ,如果不是,就算了

④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師創新教育能力培養

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決定著社會的綜合發展水平,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還是社會進步發展的要求,因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授時,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重視對學生想像力與創新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不斷促進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
一、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是學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渠道,因此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要依託於課堂教學來實現。寬松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參與的重要性,給學生自由發揮與想像的空間,創建民主的教學環境,不斷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重視學生權利的應用與選擇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的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在自由與輕松的環境中,逐漸建立創新能力培養的信心。
因此,教師在教學開展之前,應對課程教案採取靈活設計與規劃的方法,將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與水平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參與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回答錯誤的問題,教師要積極的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重新考慮問題的答案,對於回答不全面的知識點,可以使學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補充,也可以讓其他的同學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樣才能使學生與教師真正的達到完美的合作水平,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應該從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與發散思維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創新,積極的鼓勵學生對教學觀點,以及教學內容提出質疑,從而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獲得新的理解、新的感悟。求異思維是對傳統已成定式的觀點或理論進行的反思維研究,從而提出新觀點。人們對問題的思考一般停留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中,沿著傳統的理論以及事物規定的發展方向進行問題的思考,但是對於某些問題而言,使用求異思維,逆向考慮問題,將問題反方向思考會使人茅塞頓開,從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語文寫作內容進行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將生活中比較新奇的事物,以及新的觀點應用於自身的文章中,這樣可以避免文章內容的落後性,使整篇文章內容充滿新意。
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發散思維主要是指對相關的問題提出多套解決方案,從而形成最終的思維觀點,在問題的相關觀點中,不必保證學生每個觀點都具有正確性,但是要保證觀點的數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詞彙進行多類型句式的創造,同時還可對句式進行進一步的擴充,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實現創新意識的產生。
三、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學生根據知識主體的教學方向,對其進行自覺的有目標的學習。現階段,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將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實現知識點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則被教師的理論知識牽著走,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不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將其置於主導地位,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式,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學習。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習慣培養之前,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這樣能夠減少學生閱讀與學習的壓力,使學生抓住其重點學習內容,在教學中感受知識的美好,其次還應對語文知識中的藝術美等進行深入挖掘,使學生不僅將書本作為知識的載體,還將其作為藝術與內涵的載體,從中得到想要進一步學習的慾望,之後教師將重點內容進行教授,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束語
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因此教師與學校應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並結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不斷的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變,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提高學生創造力,最終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學事業的發展。

⑤ 如何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開發學生智力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教育心理學對「遷移」做了如下定義:「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按其效果可以分為正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促進作用)和負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干擾作用)兩種類型,我們所說的遷移一般都是指正遷移。知識遷移能力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解決新問題時所體現出的一種素質和能力,包含對新情境的感知和處理能力、舊知識與新情境的鏈接能力、對新問題的認知和解決能力等層次。形成知識的廣泛遷移能力可以避免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實現知識點之間的貫通理解和轉換,有利於認識事件的本質和規律,構建知識結構網路,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素質教育十分重視學習的遷移問題,那如何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進行結構構建。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構建具有清晰、概括、包容性的認知結構,這是實現知識遷移的根本前提和基礎。首先要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度,為知識的遷移、應用奠定基礎和准備。其次,要構建多元化的認知結構。遷移是知識點之間的靈活轉換和應用,不能有效實現知識遷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形成知識的廣域網路結構,缺乏知識轉換的場所和條件。通過廣域性認知結構的構建,在新舊知識間和所學知識與新問題間建立起實質性的聯系,使新知識、新問題、新情境同化、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並在這個結構中確立其合適的位置,使知識結構多元化。這樣,這個新問題、新情境變成了「舊」問題、「舊」知識,減少了學生對該問題的陌生感,在不自覺中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2、轉換問題情境。這是實現知識遷移的關鍵。一是對問題進行「變式」。「變式」是對問題的變換樣式,需要將教科書中的呈現情境進行轉換,以接近或適應所構建的知識結構的情境。其次,依據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將問題進行「類化」。「類化」是指將問題納入相應的同類知識結構中,並從這個結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過程。在轉換問題的情境後,根據轉換後的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和聯系,將問題與知識結構、新知與舊知、未知與已知相「鏈接」,利用所構建的知識結構去「類化」這個新問題。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思維「定勢」也稱「心向」,是指先於一定活動而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准備狀態。「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心向,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這也是培養知識遷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識的遷移要求對知識呈現的情境和知識轉換要靈活處理,而不是生搬硬套。所以,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具體處理。

⑥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學科關鍵能力

一、轉變教學思維,定位教師角色
1、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傳統觀念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傳道、授業、解惑」。新課標則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著眼於未來社會對國家,對國民素質的要求。一切為了學生發展,培育學生純潔品質和創新能力,塑造一個完整的人,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就要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為主體的舊模式、舊方法、舊思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打破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轉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從而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學生成為高素質人才。
這就要求教師在新的課程教學中從關注知識傳授轉變為關注學生發展;從關注教師轉變為關注教師;從關注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從關注統一轉變為觀之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倡導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在教學中不再是教學的權威者,而應當是引導者、促進者。課堂氛圍和諧、民主、平等。教師應主動將自己的身份由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課前設計理念要新,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實踐活動方案,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創建一個學生能夠接納的,寬容的,心理上安全,精神上鼓舞的,能夠充分釋放創造性的,樂於參加的課堂氛圍,組織好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一切探索,發現和創新行為。
2、教師講授變為教師參與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課改的主旋律和重點、難點。小學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和工具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途徑很多:如課外活動、社會設計等,但最根本的途徑還是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關注是第一步,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師說、學生聽」的授課模式,死記、苦學只能培養高分低能兒,扼殺學生的激情,創造潛能就得不到發揮。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強烈的求知慾,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先導者和內在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高高在上,讓學生產生距離感,教師應轉變為一個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要善於創設點亮學生智慧火花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向自己和他人智慧挑戰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一種渴望和迫切中參加課堂教學活動,滿足每個學生成功的需要,巧設問題,因勢利導,創造機會,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並及時肯定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所作的努力,鼓勵學生的創新行為。
二、積極營造環境,引導學生有效學習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鍵在於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人把21世紀稱為「創造性世紀」,預示著國際競爭將是國家之間創造力的競爭。現在的少年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能否成為創造性人才,將決定著國家的命運。而對於他們每個人來說,創造能力將決定其生存狀態。因為不論你干什麼都需要創造,創造離不開正確的認識。思維又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和認識過程。因而獨特新穎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就成為了培養孩子創造能力以至生存能力的關鍵。

⑦ 新課標下語文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新課標要求 「 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 中發現問題,培 導學生把他所理解的 內容或者動 口、或者動筆表達 出來,這 養探究意識和發現 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 樣 既可 以加深對文章 內容的理解,又可 以促進 知識技能和情 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 ,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 感的遷移 ,以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的目的。 的方法,追求思維 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從新課標來看, 由課 內接受學習向課外 自主學 習遷移 為了能夠改變過去傳統課堂教學過 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 課堂是學習知識和技能和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 背、機械訓練的狀況 ,強調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思 觀 的最 重要 的陣地 ,而 課外的 自主 學習則是課 內學習的延 考、敢於探究,培養學生的主動、 自主獲得 知識的能力 、分 伸。教師在課內就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所學到 的東西遷 析問題、解決 問題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真正的成為教 移到課外的 自主學習中,從而促進學生課外 自主、合作、探 學的主體,以便更好的 「 從知識和 能力 、過程和方法、情感 究學習的積極性 。

⑧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一、概括能力的培養是進行遷移的重要前提
前面說過,遷移是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已有知識結構的概括水平決定了問題的最初映象,也就是說,概括的知識結構為新的問題介入提供了一個框架,所以對已有經驗的概括水平不同,其遷移程度也不同,如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可從三方面去嘗試。
第一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事物的本質性往往被紛繁復雜的外表所掩蓋。文藝是用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揭示生活實質的,那麼,要了解文章的內涵,就需要通過對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質。
中學語文課本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良好材料。比如小說通過人物肖像、語言、行動及心理等方面的具體描寫,寫出人物的性格特徵、思想變化。《孔乙己》《我的叔叔於勤》等課文都是典範材料,通過表層語言的分析,提示其深層含義。此外,一篇好的散文也是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好材料。曾聽過《風景談》一課的教學,教師為培養學生的能力,採取圖畫教學的方式,選其中兩三處風景製成圖畫,只是減去原文中人物活動部分,上課時先讓學生看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然後翻看原文,兩相對照,找自己描繪的風景之所以不如原文有韻味的原因,除語言不夠准確精美外,主要缺少了什麼?學生很容易發現自己的描述中缺少了「人類的活動」,因而缺少了那份鮮活的神韻。這時,由文中的六幅風景所體現的主題已逐漸顯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自然能概括出「自然是偉大的,而人類更偉大,因為正是有了人類的活動,自然才顯出其偉大,風景也顯出其美好」這一主題思想。
第二是運用歸綱概括的方法,引導學生對事物有一個完整、准確的認識。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可先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原中學語文教材,以文體組織單元,按難易排列順序,劃分系統而科學,每單元所選文章都有一定的共同點。單元教學的實施,為語文教學中的遷移訓練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它可以一篇帶多篇,以一單元帶多單元,以一能(閱讀)帶多能(寫作與聽說),甚至課內帶課外等等。以散文《雨中登泰山》《長江三峽》為例。兩篇文章雖然在時間上、地域上跨度很大,在表達方面也各具特色,但他們都緊扣題眼寫景狀物。《雨中登泰山》圍繞一個「雨」字大做文章,《長江三峽》寫出三峽各自不同奇特景緻,教學 中還可以以前一二篇的講讀帶動後兩篇的自讀。其他單元依此類推,學生會歸納出議論文「觀點與材料統一」的規律,會明確復雜記敘文「線索聯綴全篇」的要求,全概括出說明文「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特點。然後,對所學文章定期做整體的歸納概括,引導學生從單元擴展到一冊書再擴到全部課文,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知識網路。這樣,使知識系統化、類型化、整體化、為遷移的進行做好了准備工作。
第三是遷移能力也不能忽視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概括,包括對生活的觀察、仔細體會和深入挖掘,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更好地理解社會和人生。所以概括能力的提高為知識的遷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聯想力是進行遷移的關鍵
培養學生一定的概括能力,這只是提高遷移能力的一個前提保障,要實現真正的知識遷移,還離不開聯想這一重要環節。聯想是由此及彼、由甲而乙的一種思考,這是一種使概念相接近的能力,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心理活動過程,即在已有的感性或理性形象之間,不斷跳躍勾連的心理過程。劉勰說:「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就是強調聯想的重要性。
從教學中體會觀察,學生聯想能力的提高大致可從下面三方面下功夫:
第一是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從而准確審題,久而久之,學生可憑語感自動地、直接地了解課文,快速准確地產生聯想,從而進行知識的遷移。現代文、文言文均可如此。
第二是教師適當點撥,使學生從新題中尋找契機,激發學生一些自己本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一點常採用設疑激情的形式進行。《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中的一個小故事,如果就文學文,孤立地作學詞學篇的解讀、人物性格的分析,教師教得乏味,學生學得枯燥。教學時不妨聯系抗日戰爭:東北淪亡,華北淪陷……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的感覺如何?三言兩語,學生的情緒就被調動起來了,這時再來學課文,小說悲憤的基調、強烈的感情,就能領悟了。還可運用矛盾法設置問題。例如學習《為了忘卻的紀念》,問學生:要紀念就不能忘卻,要忘卻就不必紀念了,可魯迅卻偏要說「為了忘卻的紀念」,這是為什麼?這種提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去辨真假、是非,在陳述理由、自圓其說中激發思維,解決問題。
第三是師生共同創造與新課題有關的適當情境使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的聯想,把新舊知識自然聯系起來,從而實現思維的遷移,進而達到知識的遷移。這一點可藉助朗讀、音樂、繪畫等形式進行。比如,學習初中課本中的《赤勒歌》《可愛的中國》《聽潮》《誰是最可愛的人》等課文都可以朗讀入境,激發學生想像和聯想的能力,使其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更好理解課文。
總之,只有讓學生的映象激活舊有的知識結構,產生准確的聯想。才能使學生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所以說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是知識遷移的關鍵所在。

⑨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新課標下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討,提出了創設情境、有效提問、巧用評價及讀練結合等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新課改以來,對閱讀教學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層出不窮。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樹立「為學生語文素養發展而教」的理念,關注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作相關策略探討。

一、策略一即引趣激興,創設情境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1.實體情境。教師充分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適用於中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觀察「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象,了解下雨前動物的特點;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圖畫》、《秋天的雨》此類涉及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的教學內容,如有條件,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情趣。
2.模擬情境。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如放幻燈和錄音帶,使學生獲得形、聲、色的直觀感覺;或出示相關的攝影、圖畫,再現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據課文內容,師生分角色進行表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於趣,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淺水窪里的小魚》一文時,充分地發揮了電教手段的優勢,創設了小魚在美麗的大海中游著,小魚後面藏著一些詞語,讓學生認讀,接著海上颳起了風暴,小魚被困在淺水窪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學習的內容,並用話語和音樂為輔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3.語感情境。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老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渲染也是創設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學《美麗的公雞》,當公雞的圖象出現在孩子眼前時,老師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繪:「看,這是一隻多麼美麗的大公雞,它紅紅的冠子,漂亮華麗的外衣,腳上還穿著一雙金黃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學生聽了老師的描繪,便能充分感受公雞的美麗。教師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能培養學生正確敏銳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體會其情境。
4.想像情境。運用擴散思維的方法,啟發學生合理想像,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關注人物的命運,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強化感受,由「動情」到「悟理」。 如在教學《淺水窪里的小魚》中小男孩撿魚這一片段時,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想像他在撿魚扔魚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設身處地為小魚著想,為小男孩著想。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始終能以飽滿的情緒參與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策略二即有效提問,感悟文本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則會根據教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1.抓題眼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學生的感情。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願望。我們可利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題眼巧設問題。如《布衣元帥》一課,上課伊始,可讓學生質疑提問:什麼是布衣?布衣和元帥好像是不相乾的兩種人,怎麼會連在一起?由於問題來源於學生,在學習文本時,他們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解決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想像,這堂課的學習會因了學生解決課前問題的濃厚興趣而輕松愉快。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課題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課前或由老師設問,或由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發學生閱讀期待,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2.抓關鍵詞句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裡?語文的味道在哪裡?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後的朗讀里。」詞語是課文的基本單位,詞語學習是項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別是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難懂詞語更應該不惜時間,深入理解。因此,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拓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從小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散學生思維,使詞義理解得更透徹。使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紋絲不動』的?」王老師就是抓住「紋絲不動」這個詞語組織教學,從大處著眼,有效地為學生感悟文本並和文本進行對話設下廣闊的背景。他緊扣文本,讓學生對「紋絲不動」的感悟層層深入:從對「紋絲不動」的字面意思到「紋絲不動」的原因及「紋絲不動」的結果,最後至不「紋絲不動」的後果,對話剝筍似的不斷深入,學生做到了多元解讀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偉大形象,體現了王老師精湛的閱讀教學藝術和高效率的教學課堂。
3.抓主要線索提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新課改中提出了自主學習,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朱熹也曾說過:「自去理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引導學生對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本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在文本教學時,教師如果抓住主要線索教學,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好漢查理》一文中,查理的變化和傑西的言行是兩條主要線索,為了讓學生明確「查理有哪些變化?查理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我讓學生讀悟交流,感受查理的變化,提問:查理有哪些變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然後相機出示以下句子讓學生談感受:a.「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b.「謝謝!」查理顯得彬彬有禮。c.「當然可以。」d.「查理雖然調皮,但說話是算數的。整整一個暑假,他每天都陪傑西在草地上玩。」e.「傑西,我會做個好漢。」通過這幾句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導學生體會到查理確實變了,變得有禮貌了,變得誠實、守信了,變得有上進心了,自信了。由於所提的問題起到了提綱契領的作用,整堂課避免了出現「滿堂問」的現象,學生在讀中思議,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感悟,學得自主,學得愉悅,學得扎實。

三、策略三即巧用評價,激活課堂

新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正逐步由單一的教師評向多元評價轉變,也就是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於永正老師曾在一次公開課上不經意的讓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又聲情並茂。於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後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並真誠的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精彩表現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於老師。在這樣充滿愛意的課堂中,學生展現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語文的歡樂。
四、策略四即讀練結合,提高能力
葉聖陶先生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同時也訓練思想品德),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兒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極關重要。」如果學生在語文課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讀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那麼語文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熏陶、生命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語文課應該把「練」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
讀練結合,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對低段學生而言,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其次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為一體。比如可以看動畫說,用詞語說,想像說,聯系實際生活說等等。如在教學《淺水窪里的小魚》最後一個環節里,我進行了兩個拓展訓練:1.出示海底世界畫面,說說小魚會對小男孩說些什麼?2.如果你看到了一種受傷的動物,你會怎麼做? 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把問題引申到實際生活中。高段的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

參考文獻:
〔1〕楊九俊.《新課程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6.
〔2〕薛法根.《推敲新課程課堂》.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1.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遷移能力的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