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 有方,但教無定方.」至於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感想.藉此機會老師充分利用課前就已經布置的作業:你回家詳細觀察了什麼動物?重點觀察了它的什麼?把你觀察到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不一會,有的寫了小白兔、有的寫了大公雞、有的寫了大白鵝……不光寫了外型,還寫了步態、叫聲以及吃相等,許多同學寫得很形象、很具體.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教師如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從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走向段篇的教學,注重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閱讀方法的選擇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貳』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精讀課文,在閱讀上策略是什麼
首先把文復章認真閱制讀,摸透中心,思想感情,然後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樣會為你帶來方便。
這是我認為的。
祝你成功!↖(^ω^)↗
『叄』 在小學語文教學有哪些策略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 有方,但教無定方.」至於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發表自
『肆』 教師研讀教材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教師研讀教材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什麼是教材?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
所以我們還在的教材任意在修改教材。 教材真的只是個例子嗎?
怎樣的例子才能寫到教材中去呢? 教材對學生又意味著什麼呢?
教材的本質屬性是作為教學資源尤其是學習資源而存在,其基本功能是教學功能,這個基本特性和教學功能在教材發展歷史上始終存在,所變化的只是教材的非本質屬性。
教材使用中的困惑
「一綱多本」就能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嗎? 不同的數學教材萬變不離其中的究竟是什麼? 新教材必然比老教材好嗎?
教材對教師的制約作用 一綱一本的固定製時,教材對教師的控製作用達到頂峰。一綱多本或多綱多本的審定或自由制時,漸次減速弱。教材日益系統與完善的條件下,教師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教材的控製作用也越來越大。
當教師的教學水平較高時,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駕馭教材,並有可能對教材進行重新設計與製作,因此,教材對這類教師的控製作用較弱。而當教師的教學水平較低時,他對教材的依賴程度較大,只能完全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按照教材規定的模式進行教學,其主要任務只是闡述教材,成為教材內容的「傳聲筒」。
不同國家,不國地區,不同教師有不同的教材觀,不同水平的教師對教材有不同的處理策略。
什麼是教材的基本結構?
一般由感性材料,基本原理和應用材料三方面組成。
特別提醒
我們在關注數學與生活聯系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數學自身的嚴密性和科學性,我們在關注數學嚴密性和科學性的時候,千萬別別忘了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
不同教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為例、略)
怎樣研讀教材? 基本思路:
接受(接納)——比較——質疑——完善
策略之一:依據例題分析知識點,分割課時,確定課時目標。
究竟什麼叫知識點?所謂知識點,就是指教材中首次出現的概念,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知識點的總和便構成教材內容的量度。單位時間內知識點分布的個數則構成教材內容的密度。難度是建立在學習者知覺水平上的現象學概念,是與學習者已有經驗相比的結果。
策略之三:依據呈現方式,分清知識點的分類型,選擇教學方式。
策略之四:依據教材目錄,理清知識體系,把握教學目標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結束語
不迷信教材,也不輕易否定教材 教材建設有賴於大家的共同努力
『伍』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復習的策略
明集鎮第一小學姚桂紅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復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復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復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 語文學科的復習,容易流於兩個極端:一是天天模擬考,逐人逐課、逐項過關,教師忙於講、改、評,學生忙於做、聽、抄、背,成天圍著老師轉,師生均有身心俱累,不堪重負之感;一是認為復習就是將過去學過的知識溫習一遍,把所有做的作業重新抄一遍,學生非抄即背,非寫即讀,這讓學生機械枯燥,味同嚼蠟。上述兩種方法,由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雖然終日忙忙碌碌,但學習效率、效果難如人意。小學語文畢業復習,不僅要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鞏固中得到深化、拓展,而且要立足大語文的觀點,放眼長遠,教給復習方法,著力於培養學生的自我復習能力。有鑒於此,我們應注意做好下面幾個方面:一、提高復習的認識1、復習是引導學生回憶、鞏固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小學6年級,有些知識盡管當時已經掌握,但小學生遺忘較快;有些知識恐怕過去學生就沒有牢固掌握。因此,畢業復習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回憶、鞏固過去的知識。2、復習是引導學生系統梳理,重新建構知識的過程。過去所學的知識多是單項的,知識與知識之間缺少聯系,通過系統的復習,能夠幫助學生建構起知識的體系。孔子曰:「溫故而知新」,這里的「新」,就是指新的知識,新的感悟。3、復習不只是應考。考試是對過去的教學及現階段復習效果的一中檢測,但復習不能僅僅為了考試。復習應以《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全面檢查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准,系統復習,全面掌握,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二、運用科學的方法重復是記憶之母。但是復習不是重復練習。簡單的重復是不能湊效的。我們要在復習中,要運用通過科學的檢測、貫通、補缺、比較、拓寬、強化、升華、分層、遷移等方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1、檢測:摸清知識能力現狀。要在復習時避免無效信息的重復傳授、無效訓練的簡單重復,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就必須在復習課前採取測驗、考查、提問,或通過座談、個別了解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反饋來的信息,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復習課教學方案。例如,我們的學生因為來自各個鄉鎮,學生學習的基礎各不相同,基礎差的學生連簡單的漢語拼音都不會,對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對聲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對韻母的順序,或聲韻母相同、聲調不同的字如何查檢,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老師在復習課上邊示範邊介紹具體的檢字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一些有特點的字,讓學生現場練習查檢,於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音序檢字的方法。雖然老師講述的是過去講授過的內容,但由於訓練內容是新的,學生查檢字的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2、貫通: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語文課是以課文和單元作為結構單位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採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馬上又轉入下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訓練的能力是呈相對的一個個點狀或塊狀的,沒能形成相互聯系的系統的網路。語文期末復習課則應以課程標准為指導,對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訓練,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訓練和提高所規定的能力。在復習課上,有人誤認為作文沒有什麼可復習的。其實,復習是提高學生綜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為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師應居高臨下,對小學作文訓練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從總體上回顧小學六年來作文的特點,重點講述「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一般記敘文的寫作規律,結合學生寫作的實際解析各類作文的標題、開頭、正文、結尾的寫作知識和要求。這樣,經過融會貫通的復習,學生對所講授的知識和訓練的水平顯然會比復習前要提高一步。3、補缺: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由於教師對課文和單元所規定的教學重點和任務的理解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時教學中,有一些該講的內容沒講是在所難免的。雖然在學生作業和輔導時教師已知道這些缺漏,因為要趕教學進度,有些也沒有或來不及補充講解。復習課上針對這些缺漏必須予以補充,以求得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一位教師在教學李白《贈汪倫》這首詩時,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詩中所用的修辭手法定為比喻。有一次,他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認定這兩句詩是比喻和誇張兩種修辭手法的套用。這位老師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講課時的不足。復習課上他特地把兩句詩提出來講解。說來也巧,在期末的語文試卷上還出現了讓學生指出這兩句詩所用的修辭手法的試題,顯然,學生在解答這一題目時的認識能力肯定比復習前提高了。4、比較:促使認識的深化。在「溫故」中「知新」,並不是僅僅靠機械性重復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過比較來辨別才能達到目的。上復習課不在於老師不停嘴地講多少,而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把舊知識與舊知識、舊知識與新知識、新知識與新知識按教學和復習的需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從而獲取新的知識、訓練新的能力。例如在認識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學習仿寫這兩種句子的時候,學生往往不容易區分清楚,教師在復習時把這兩種句型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加以比較,掌握特點和規律,然後再進行反仿寫,這樣能夠取得在基礎訓練教學時不易取得的效果。5、強化:提高訓練的深度。訓練是復習課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那些題海戰術、「炒冷飯」、機械性重復訓練等等,是訓練中的弊端。怎樣才能在復習課的訓練中提高復習效率呢?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段的復習和訓練時,除了進行一般的段落層次劃分訓練外,教者還必須深入講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諸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按時間先後劃分、按地點或空間位置變換劃分、按總分關系劃分、按材料性質劃分等。接著,讓學生根據這些方法進行劃分段落的訓練,然後讓學生說說是用什麼方法劃分的,還要求學生說出各段落之間的關系,每一段與文章主題的關系等等。這樣的訓練不僅能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可以克服學生在劃分段落時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6、拓寬:多側面地講解相關知識。復習課要重溫過去所學過的知識,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為復習要體現提高的原則,所以這種重溫又不能是機械的、簡單的重復,而應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向外拓寬。平時的講讀課教學由於受教學內容和目標、時間的限制,不能隨意拓寬,而復習課上因為經過多篇課文教學,多個知識點的講解,已具備了拓寬的條件。例如按要求寫句子(擴句、是小學語文訓練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平時訓練時有些東西具有隻能意會不易言傳的成分,復習課上則必須進行拓寬性講解。例如作為主語、賓語前面的定語,謂語前面的狀語和後面的補語,以及一個中心詞前面可以分別加上多個定語或狀語的知識,則應結合具體實例,用小學生能理解的話進行講析。待學生基本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後,才能保證學生做擴句和縮句的練習,得出來的答案不是懵出來的。事實上,學生進行擴句和縮句練習的水平也只有在這種拓寬性練習中得到提高。7、升華:提高原有教學層次。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對知識的傳授往往是滿足於教材所涉及的內容,有些教師還常常就文論文、就知識論知識,學生能正確解答訓練題目就算完成任務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有時還停留在感性階段。復習課的教學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完成這種由感性向理性的升華。例如在平時的講讀課文和閱讀課文教學時,教師傳授了一些閱讀理解的方法並訓練了一些閱讀理解的能力,但是因為還沒有升華到理性的高度,學生在實際的閱讀理解時往往還只是憑經驗。在復習課上教者則有必要結合獨立閱讀課文、自讀課本和練習與測試中的閱讀習題的訓練,幫助學生總結閱讀、理解的有關學習方法,像初讀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讀理解文章的結構,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體會思想感情,重讀思考和解決相應的問題等等方法。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再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閱讀和理解的實踐。從而使過去的那種閱讀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8、分層: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學生的情況比較復雜,由於他們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對教師所教學的知識的接受程度、訓練能力的層次也必然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復習課上對學生要按不同層次要求,分別對待,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例如修改病句是一項語文基本能力,為了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復習課上教師就有必要結合實際病例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病句的類型:①結構錯誤(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用詞不當、重復累贅、語序混亂等),②邏輯錯誤(概念模糊、自相矛盾、概念劃分不當等),③修辭錯誤(褒貶不當、比喻不貼切、誇張過分等)。然後再在黑板上出示典型的病句:先出示有單一毛病的,再出示有兩種以上毛病的病句,然後提出第一部分的題目每人必做,第二部分的題目不會的同學可以不做,成績好的同學在修改完成後還要指出句中病因。經過分層處理,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訓練和提高。如果再輔以分層輔導,效果會更好。9、遷移:推動綜合能力訓練。遷移,是以對過去教學內容和訓練能力的復習為基礎,向新的復習內容遷移,向其他方向擴展。這種復習方法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復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能力的做法。復習課實踐顯示,使用遷移的復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圖學文是貫穿於小語整個教材的文體,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課文的教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復習課上教師則需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看圖學文的學習方法,然後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其他看圖學文課文的復習上來,指導自我復習。實際上,學生完成這種遷移之後,不僅所需復習的知識、思想、內容得到了復習,而且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看圖學文的復習還可以向看圖說話寫話、看圖作文遷移,用看圖學文中所學得的觀察、想像、寫作方法去指導看圖、說話、寫話和作文。這種復習已不是一篇課文或單項知識的復習,而是轉向對一個網路知識的復習和綜合能力的訓練。這種復習不僅在訓練程度,而且在訓練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強。三、注意復習的形式1.復習內容的整體性復習是把平時在每篇課文中學到的零碎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因此,要把復習課與新授課區別開來,切忌逐課逐段地把字詞句像回放電影鏡頭似的重復一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冊教材。在期末總復習之前先把全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按照拼音、字、詞、句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把課文中出現的練習題類型分別列出來(可提示學生參照課本中的「積累運用」和課後練習題,同時註明各題型出現在課本的哪一頁);再把閱讀思考題的類型、作文訓練的不同內容等也分門別類地列出來。這樣,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全冊內容,復習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採取恰當的復習形式,有些內容可以整冊教材為整體復習,如生字、多音字、誦讀課文等部分基礎知識及作文訓練等;有些內容也可以單元教師為整體復習,如閱讀能力的訓練等。但不管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著眼於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2.復習過程的開放性復習課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要實施開放式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復習的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復習的方法。教師的任務在於「宏觀調控」,把握復習的方向和進度,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復習時,教師不再布置學生多讀多寫,而要把復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復習生字:「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難寫,應重點復習哪些字;你願意怎麼復習就怎麼復習,可以反復練,可以同桌合作聽寫,也可以出一份自測題。」復習閱讀部分:「自己從課外讀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該怎樣回答,然後在小組內容交流。」每復習一類知識或一個單元讓學生寫一份「復習心得「,總結自己在復習中的新收獲和成功的復習方法。復習完整冊教材後,讓學生每人出一份測試題,在全班內互相檢測。這樣的開放式復習,學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學生受益,教師也了解到更多的學情信息,使指導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 3.知識之間的互融性在復習過程中,還應還注意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互相滲透,融為一體。一般情況下,以復習課文段落的閱讀為載體,把基礎知識和寫作的復習融入其中,三者兼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課文中蘊含的訓練因素,是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閱讀為核心,融「雙基」於一體,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四、培養復習的能力 1、要培養學生自我復習意識 與新授學習相比,語文畢業復習面廣量大,往往顯得枯燥。復習效益的高低,較明顯地受非智力因素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定的任務,可引起人的注意、需要、動機和意志的產生。面對六年級的學習,小學生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了畢業的滋味,產生了特殊的「畢業心境」。這段時期,學生會比以往懂事,學習會比以往自覺。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畢業心境」,培養學生的自我復習意識。操作中,不能就復習談復習,而要從小學生易於接受具體、形象的東西這一認知特點和漢語言、方塊字的特點兩方面考慮,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在語言文字方面,在學到了許多知識的同時,也遺忘了一些知識,如漢語拼音的一些拼寫規則記不清了,一些形近字被混淆了,一些應用文的格式出現張冠李戴了……我們可從學生的遺忘現象入手,以生疏、遺忘等切身感受,引導學生領會「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學習經驗,懂得「學而時習之」,不斷回憶、品味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復習不但可防止遺忘,還可從語言文字材料中獲取新的感受。把復習的必要性滲透到復習全過程,學生才會漸漸產生復習的內驅力。 2、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復習目標 復習什麼?怎樣復習?復習要達到什麼目標?該如何達到這些目標?這些問題在復習前學生都必須心中有數。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為避免學生自我復習的盲目性、隨意性,教師可給學生制定一份《小學語文畢業復習目標》(以下簡稱《目標》)。此《目標》是教師根據大綱要求,緊扣教材,按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的知識點和能力線編排,把小學畢業生應達到的知識和能力目標陳述出來,作為學生自我復習、自我檢測、自我達標的藍圖。 3、培養學生自我整理知識的能力 對知識的整理,實質是對前期學習的一種回顧、總結,是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梳理歸類,串成「知識鏈」,完善自己的認知系統。整理知識,也是進行語匯積累的基本功之一。小學語文畢業復習中對知識的整理,可以《目標》為依據,立足第十二冊教材,覆蓋小學六年的語文學習,教給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 (1)、語文基礎知識的整理可採用列舉法。將《目標》中的知識點擴展延伸,能窮盡的則一一列舉;不可窮盡的,則列舉數例,用作提示。如「拼音」這個條目下有3個知識點:①鞏固23個聲母(包括Y、W),24個韻母, 16個整體認讀音節;②能默寫小寫字母、大寫字母,會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③能正確地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其中前兩個知識點可一一寫出來,第三個列舉幾例即可。 (2)、平時所學的讀寫方法的整理宜利用歸納法進行概括綜合,形成學法序列。以歸納文章中心思想為例,復習時,可引導學生將平時所學的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加以總結:看標題,扣住文眼;讀全文,找准中心句;多揣摩,分析段落關系;有人物,細察語言行動。在這樣歸納方法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閱讀訓練,在比較中訓練,在訓練中鞏固所學方法。 再如作文復習時,也可將作文的方法進行整理,為便於記憶,也可歸納為幾句話:細心審題明要求,分清體裁定中心;圍繞中心選材料,真實新穎又典型;安排材料編提綱,重點突出分詳略;打好腹稿速起草,反復修改謄寫好。 (3)、相似或相關的知識可採用分析比較法。教師可指導學生瞻前顧後,將所學知識作橫向或縱向的比較分析,在鑒別中認識特點,領悟規律。例如表揚稿、留言條、通知這三種應用文的復習,可從名稱、稱呼、正文、署名、日期等方面加以比較,找出異同,著力於應用文格式的認識、鞏固。 知識的整理不必一氣呵成,可按復習的進度或學生的基礎,邊訓練,邊整理。在整理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對照《目標》進行自我檢測,或發揮小組間的相互測試功能,針對薄弱環節,查漏補缺,取長補短。 4、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在畢業復習中,我們要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就得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所謂綜合訓練,不僅僅是將平時多種題型的練習合並在一段一篇中訓練就可以了,更多的應該是在小學六年來的語言理解、語匯積累的基礎上,進行語感訓練。語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才是學生語言文字素質的真正提高,也才是語文畢業復習追求的目標。 總之,小學畢業班的語文總復習是讓學生再觀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有個整體的框架,揭示規律和方法,溫故而知新,使學生形成能力,為初中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只要明確復習的認識,選擇好復習內容,運用科學的復習方法,注意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