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小學語文教材共計幾個版本
人教版 語文A版湘教版 長春版蘇教版 語文S版 鄂教版第十一冊 教科版冀教版西師大版滬教版 人教版魯教版北師大版 浙教版
❷ 新初一教材有所變動,百度查了一下,說法不一,求專業指導
今秋小學初中新生迎﹃部編版﹄教材【轉自舜網】
7月6日,國家教材委員會宣布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設立的相關委員會,將教材建設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999年新課程標准頒布後,教材編寫權下放地方和相關出版機構,中小學教材一直呈現「一綱多本」局面。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濟南小學和初中新生將使用新教材。根據教育部要求,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新教材使用從起始年級開始,這也意味著三科「一綱多本」的時代將逐漸畫上句號。
「部編版」教材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新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新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教師和孩子又該如何提前應對?記者展開了相關采訪。
《陳毅探母》——《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2課,江蘇教育出版社。挑刺:虛構故事。
《烏鴉反哺》——《語文》三年級(下冊)第9課,江蘇教育出版社。挑刺:生物學上已經證明烏鴉沒有這種習性,也沒有家庭,無從反哺。
《朱德與蘭花》——《語文》四年級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挑刺:故事時間均經不起推敲……
近年來,各種被挑刺的小學語文課文不時現身網路。自從1999年新課程標准頒布後,教材就放開由地方和相關出版機構編寫,中小學教材一直呈現「一綱多本」的局面,以語文教材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
除了常識性問題時常受到一線教師詬病之外,現行教材涉及外國的內容過多,也經常受到家長和網友們的質疑。以目前濟南市小學語文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為例,一至六年級共12本教材,其中一年級為新版「部編教材」,二年級到六年級10本教材為人教版舊版教材。記者逐冊進行了閱讀。
一年級使用的新版教材中上冊14篇課文中涉及外國文章的有兩篇,一年級下冊外國文章僅有一篇,為出自日本的《一個接一個》。在二年級到六年級使用的舊版教材中,二年級上冊34篇課文,涉及外國內容的文章有3篇;二年級下冊32篇課文里僅有4篇為外國文章。3年級上冊及下冊均有32篇課文,每冊有6篇外國文章。4年級課文中涉及國外內容的共有10篇,5年級涉及國外內容的有9篇,6年級涉及國外的內容有11篇。
經過計算,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文520餘篇,涉及外國內容的有80餘篇,約佔15%。濟南市育秀小學語文教師任雪梅表示,在授課時,她一般不會去刻意強調主人公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文中人物只是一個人稱代詞,而是就事件去分析人物特點、文章寫作手法、表達的主旨,讓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擴寬視野,增長知識。
不過,課文中的疑點也給教師教育教學活動帶來了困擾,有些教師只能對其弱化處理。「教材中的文章是真實還是虛構,教師也無從考證,所以不能直接告訴孩子文章是真是假,不確定性的知識不能教給孩子。講到《愛迪生救媽媽》這一課時,我們的重點是讓孩子去感受愛迪生對媽媽的這種愛,弱化處理愛迪生為媽媽做闌尾炎手術這件事情。」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從教11年的一年級級部主任豐麗萍表示,高年級講到《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學生會有一個判斷是非的能力,會發現文章中有一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只能引導孩子去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而不能將批判的東西輸入孩子腦海之中。
國家教材委員會成立教材建設受到高度重視
7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決定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擔任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黃坤明為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任秘書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設立的相關委員會,這無疑將教材建設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為何要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通知》中稱,為貫徹落實《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關工作,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據了解,《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於去年頒布,內容包括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科學制定規劃、提高教材質量、強化教材研究和加強黨的領導等。
國家教材委員會的職能包括哪些?會開展哪些工作?《通知》明確,國家教材委員會負責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貫徹黨和國家關於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針政策。具體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研究審議教材建設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研究解決教材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指導、組織、協調各地區各部門有關教材工作,審查國家課程設置和課程標准制定,審查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國家規劃教材。
除了1名主任、2名副主任和1名秘書長之外,委員會組成人員包括22名部門委員和27名專家委員。記者注意到,委員的組成較為多元,來自多個行業和部門。其中,部門委員包括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科技部副部長黃衛等相關國務院部門領導,中央黨校副校長甄占民、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張宏志等中央直屬部門領導,以及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的副院長。27名專業委員中,有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教授、北京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楊河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等高校教師,還有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原校長李烈、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王榮華、江蘇省原副省長王湛等相關領域的專家人員。
「建立國家教材委員會,其主要職責就在於明確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標准,這有利於提高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的質量。」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課程的設置與開發,教材的編寫與使用,對我國教育的發展極為重要,直接關繫到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在國家層面成立教材委員會,體現了國家對教材編寫的高度重視。
「部編版」教材時代來了 濟南正組織教師培訓
來自教育部的消息,從今年9月起,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學科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台。其中,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從小學、初中起始年級起,統編教材將逐步推廣。」濟南市教研院有關人士介紹,從去年開始,「部編版」語文教材就已在濟南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試用,今年秋季開學,歷史和道德與法治也將使用「部編版」教材。
什麼是部編版教材?「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2012年,教育部重新考慮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階段德育、歷史、語文三門課的統編教材,或叫示範教材。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最多也就一兩年。「部編版」教材編寫歷時5年,經過了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如敏介紹,因為是教育部直接領導參與編寫,這套教材的編寫教材空前雄厚,前後從全國調集五六十位專家、學者、作家、教研員、老師和編輯,組成編寫組,實際參與過這套教材咨詢等工作的各個學科領域專家有上百人,教材還先後經過30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的審讀,以及多個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據透露,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新教材已出爐,其他還在最後送審,二年級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來。
根據教育部工作部署,自2017年起,通過中央引領示範、省市縣校共同組織實施,利用三年時間完成我省「三科」教師全員培訓工作。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今年6月底,省教育廳已組織全省17市及137個縣(市、區)「三科」教研員進行省級集中培訓。「培訓會上,教材編寫專家介紹了教材編寫思路和基本體例、教學指導及實施建議、教材重難點解析、施教建議分享等。」濟南中學階段歷史教研員段進生參加了此次省級培訓,他介紹,「部編版」歷史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原先按主題編排,而現在是按時序,在他看來,這樣的編排更加符合歷史特點,除此之外,以前歷史課本大小字相間,而現在全是大字,並且增加了史料閱讀欄目。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老師更快適應新教材,濟南已排出了三學科教師培訓時間表。7月13日,區級教研員及各學校骨幹教師接受培訓;7月底前,各學校三科一線教師,尤其是使用新教材的年級,將全部培訓完。
「部編版」語文已在濟試用
新教材獲得師生點贊
部編版教材到底新在哪裡?以已經在濟南落地一年的「部編版」語文教材為例,教材編寫理念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劃,有機滲透」。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比如,現在語文教學普遍是兩多一少:精讀精講太多,反復操練太多,學生讀書太少。新編語文教材注意到這個問題,採取了一些改進辦法。
「從形式上看,新教材由之前的32k小版變成16k大版,更加圖文並茂,孩子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從內容上看,課文也進行了『大換血』,加入了許多傳統文化的因素,增加了許多古代兒童學習的小韻文,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非常的經典,相反原來老教材中一些假大空的文章被刪減了,更符合孩子的認知年齡。」豐麗萍說。
「《王二小》《烏鴉喝水》等文章刪除了,又增加了一些新課文,有《春夏秋冬》《怎麼都快樂》《夜色》《端午粽》《文具的家》等,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老版教材中有些課文很長,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讀起來有點費勁。」經十一路小學語文老師胡良鵬表示,新版教材選文生活化、童話化,故事情節有趣,真正體現了生活閱讀。
除此之外,「部編教材」還增加了一部分課外閱讀內容。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比如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新教材投入使用一年來,無論是參加國家還是省市的相關培訓,自上而下貫徹的思想就是嚴格按照教材要求授課、不拔高,單從識字量上來看,新教材就減少了100個字。而且新教材更加適合孩子的天性,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難度較低,趣味性更強。」豐麗萍表示,「部編教材」經過多輪評審,在立德樹人方面可以說非常用心,沒有了傳統教材中一味枯燥說教的內容,取而代之的是通過一些小故事或者《三字經》等經典小韻文慢慢向孩子滲
透做人、做事的道理。
❸ 人教版小學語文有多少次改革了
版本曾頻繁更換
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編寫或修訂的中小學教材出版,在全國正式使用。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版」)第一套全國通用的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套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較為簡單,內容中很多是關於毛澤東的,常常開篇就是毛主席祝詞。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第二套小學課本出版,但這套教材只使用了兩年——1958年「大躍進」之後,在「教育大革命」的影響下,有關部門停止了這套教材的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十年制中小學教材開始向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此後,人民教育出版社開始進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備工作。1963年秋,新編各科課本的第一冊在全國正式供應。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76年到1978年間,國內的中小學教材使用較為混亂。
最長使用壽命十幾年
1977年,教育部決定以十年制為中小學的基本學制。1978年秋,中小學各科課本的第一冊同時在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粉碎「四人幫」之後,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此後的教材使用也相對的穩定。其中有些小學語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過10年。
1982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出版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科書開始向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六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87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新頒布教學大綱,對中小學教材進行全面修訂、改編後開始陸續出版。這是人教版第七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86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施行。1988年國家教委據此制定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學大綱初審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出版。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92年8月,國家教委發布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共24科教學大綱(試用)。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綱重新編寫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開始供應全國。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前後共使用了十幾年。
教材編寫權放開了
現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被稱為「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這也是人教社編輯出版的第十套教材。該教材根據2001年5月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各學科課程標准(實驗稿)編訂。2001年開始使用,由一年級開始,逐年推開。
2001年1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發布《關於啟動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通知》,全國的基礎教育開始實行「課程改革」。此後,國家放開了教材的編寫權,過去的教材是圍繞教學大綱,必須使用人教版教材;實行「課程改革」後,各出版社都可以編寫教材,各地也可以選用不同的教材教學。
目前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除了人教版外,還有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鄂教版等多套教材。
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❺ 解讀新教材:「部編本」語文教材新在哪兒
新學期,約五成小學生和六成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新教材,新在哪兒
記者 葛亮亮《人民日報》( 2016年08月18日11 版)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將有數百萬小學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為什麼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記者采訪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
現有的「一綱多本」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部編本」想起到示範作用
記者:目前語文教材有多個出版社的不同版本,為何還要編寫「部編本」?
溫:「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這些版本現在也都做了修訂,和「部編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編本」取代了原來人教版,覆蓋面比較廣,小學約佔50%,初中約佔60%。
實施「一綱多本」,雖然調動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積極性,教材的編寫出版呈現活躍的局面,但也出現一些問題,教材的選擇使用受到經濟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選優。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組織編寫,受到一些條件限制,影響到編寫出版的質量。為此,中央決定組織編寫德育、歷史和語文三科教材。「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起到示範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提升。
記者:能說說編寫隊伍組成和編寫的過程嗎?
溫: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後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外圍的各學科的咨詢專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經過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先後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後才提交給教育部。
教材編寫不只照顧人文性,還注重訓練必需的語文能力、寫作口語
記者:「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是什麼?
溫:概括起來有4點。
一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劃,有機滲透」。教材編寫實質上是國家行為,所以教材編寫立意要高,要立德樹人。
二是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在確定編寫方案之前,編寫組對十多年來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標准實施的得失狀況,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總結,但對於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也注意「糾偏」。比如,現在語文教學普遍是兩多一少:精讀精講太多,反復操練太多,學生讀書太少。新編語文教材注意到這個問題,採取了一些改進辦法。
三是加強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編寫組學習和繼承了以往教材編寫好的經驗,並借鑒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編研結合」,還特別重視學界有關語文認知規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吸收和轉化,用來指導編寫。比如,新編一年級教材的識字課文就採納了北師大關於兒童字頻研究的成果,把兒童讀書最需要先認識的300個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體現教材編寫的科學性。整個編寫過程都是一邊研究,一邊編書。
四是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時代性。「部編本」語文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社會轉型和時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確地認識和使用新媒體,如何過濾信息,都在教材中有體現。
記者:和其他版本語文教材比較,「部編本」的框架體例有何不同?
溫:現有各種版本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題單元結構,多照顧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的規律。選文也往往只顧一頭,只考慮所選課文是否適合本單元主題,難於照顧到本單元應當學習哪些知識、訓練哪些能力。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編本」語文教材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即按照「內容主題」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傳統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經典課文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少了
記者:語文教材的選文歷來被社會關心,您能介紹一下選文標准嗎?
溫:「部編本」的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此外還適當兼顧時代性。課改之後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多選「時文」。這不能說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相對少了。
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記者:部編教材怎麼處理語文教學中知識體系的問題?
溫:這套教材注意重新確定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落實那些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點、能力點。
近幾年的語文教學很活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現另一趨向,就是知識體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識體系的建構上,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編本」語文教材很重要的一點改進,就是讓課程內容目標體現的線索清晰,各個學段、年級、單元的教學要點清晰。
這套新教材的編寫一開始就注意這個問題,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哪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有些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努力做到「一課一得」。現在不是強調「語文核心素養」嗎?「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已經在努力建構適合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但這是「隱在」的,不是「顯在」的,在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並不刻意強調體系,防止過度的操練。
記者:目前語文教學中的嚴峻問題是學生讀書少,部編教材在鼓勵讀書方面有何舉措?
溫:舉措就是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這可能是一個突破,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新教材雖然力圖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但也還需要老師們去「加碼」。建議老師們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
記者:寫作教學比較難,歷來語文教材的寫作部分容易引起爭議。「部編本」的寫作教學安排有何新意?
溫:我們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每個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想像,寫出人物精神,學習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較,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系列,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
❻ 小學語文新課標
第一部分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
一、教材編寫建議
1.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感情。
4.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5.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子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避免模式化,鼓勵靈活多樣,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9.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關於識字與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於閱讀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主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主。
3.關於寫作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
❼ 小學語文人教版新教材和人教版舊教材的篇目比較
90年代前得小學語文課本我熟悉,現在的課本就不清楚了。
以下是新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人回教版)上冊的答篇目,其中第3、4、5、7、20、25、26都曾在舊版的語文課本中有過(具體在哪一冊就不清楚了),想知道的具體詳細,需要拿兩種教材對照。遺憾的是我手頭沒有。
1觀潮
2*雅魯藏布大峽谷
3鳥的天堂
4*火燒雲
5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
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腳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9巨人的花園
10*幸福是什麼
11去年的樹
12*小木偶的故事
13白鵝
14*白公鵝
15貓
16*母雞
17長城
18頤和園
19*秦兵馬俑
20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搭石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3*卡羅納
24*給予是快樂的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7*烏塔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30*電腦住宅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