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閱讀人數:951人頁數:4頁我愛黃雪蓮1314
《我是什麼》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學短文。本課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通過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水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形態以及與人類生活的利害關系。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樸素生動,是一篇寓科學知識於趣味故事的優秀課文。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於人的道理,從而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設計理念
水是學生熟悉的事物,本課設計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力求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讓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享受閱讀的快樂。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②了解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類的關系。
③理解「漂浮」、「溫和」、「暴躁」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①圖文激趣,吸引學生讀文
②讀練結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③趣味表演,激發情趣,寓教於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教育學生愛護水資源,保護水資源。
教學重點:了解水的特性和用處。
1
1/4
教學難點:理解第三自然段和「落打飄」用詞的准確性。
課前准備:學生搜集關於水的用處的資料 。 教具准備:課件 字卡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1、直接導入,板書課題《我是什麼》,學生書空課題。
2、齊讀課題。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少字。思考「我是什麼」
2、提問:「我是什麼」?(板書畫:水) 三、朗讀理解,感悟難點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多媒體出示:學習提示)默讀第1、2自然段,用「△」標出水變成了什麼?
2.提問:水這位神奇的魔法師都變成了什麼 ?用「我變成了——」來說(教師隨機板書畫:汽、雲、雨、雹、雪)
3、(多媒體出示: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紗披在身上。人們叫我「雲」。)
4、引讀:教師讀:有時候——有時候——早晨和傍晚——
5、說說:
穿白衣服——白雲(圖)
穿黑衣服——烏雲(圖)
早上的雲——朝霞(圖)
晚上的——晚霞(圖)
6、這么愛美的雲姑娘是怎麼來的呢?(出示: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指名讀
2
2/4
(簡筆畫:在雲上畫三個點可不可以?為什麼?)
理解「飄浮」,什麼旁?說明有什麼才能飄浮?
7、這些小水珠變成汽有一樣東西不可缺少,是什麼?(板書畫:太陽)
8、 水還變成了什麼(出示:第2段)女生齊讀第2段
9、指名學生匯報,變成這些必須要有什麼?(板書:冷風)
10、你見過冰雹嗎(出示冰雹圖):說說冰雹什麼樣。教師簡介冰雹的危害。
11、雨、雹子、雪要從空中到地面完成一次旅行,它們是怎樣下來的呢?做找朋友的游戲。請一名學生把「落」「打」「飄」貼到相應的位置。說說為什麼這么貼。
12、你最喜歡它變成什麼呢?找出文中的那句話,讀給大家聽。
(指導:雨雪冰雹,落、打、飄、重讀。)
13、齊讀並做動作
14、根據板書背誦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出示第3自然段)教師范讀,學生閉眼想像水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2、交流:我平時在哪裡干什麼?(出書池塘圖、小溪圖、江河圖、海洋圖)
3、(出示填空題)填空理解水的可愛:平常,我在池塘里( ),在小溪里( ),在江河裡( ),在海洋里( )、( )。
4、合作探究:學了這段你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在小溪里睡覺?在江河裡奔跑?)
5、引導學生讀出在小溪里慢慢的散步,讓學生用動作表示奔跑,並體會在江河裡奔跑。讀出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感覺。
6、男女生分配讀
7、根據圖示背誦
(三)學習第4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