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26課怎麼分段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26課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分段和段意為:
第一部回分(第1~6自然段):答「我」的一篇作文獲了獎,受到葉老的修改,「我」很高興。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暑假的一天,葉老邀請「我」到他家做客。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通過與葉老先生的接觸,使「我」受益匪淺。
(1)人教版語文26課擴展閱讀: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爬山虎為線索記敘的。通過寫葉聖陶先生給作者修改作文,並請作者前往自己家中做客的事,給作者留下難忘的印象,表現了葉聖陶先生非常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肖復興,1947年出生,中國著名作家,1968年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插隊知青,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國務院新聞辦《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代表作有《我們曾經相愛》、《青春夢幻曲》、《早戀》等。
② 人教版初2語文26課翻譯
《三峽》
一、文章內容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岩疊嶂(zhàng),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tuān),回清倒影。絕巘(yǎn)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文學常識
1、本文作者是酈道元,他是我國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文筆絢爛,語言清麗。
2、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三、語音
略無闕(quē)處,重岩疊嶂(zhàng)不見曦(xī)月,沿泝(sù)阻絕,素湍綠潭(tuān)絕巘(yǎn)多生怪柏,飛漱(shù)其間,屬引凄異(zhǔ)
四、通假字
1、略無闕處( 闕通缺)
五、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或 古義:有時 )
(或 今義:常用於選擇復句的關聯詞)
2、至於夏水襄陵(至於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於」 )
(至於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詞類活用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動詞用作名詞,賓士的快馬)
2、林寒澗肅 (寒:形容詞用作動詞,清涼)(肅:形容詞用作動詞,寂靜)
3、空谷傳響 (名詞作狀語,在空盪的山谷里)
七、一詞多義
1絕
*沿泝阻絕(隔絕)
*哀轉久絕(消失)
2、自
*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點詞語解釋
1、至於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時)
3、則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屬引凄異(屬:連接)
6、不見曦月(曦:陽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讀節奏
1、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文中側面寫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中側面寫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寫三峽全景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4、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5、寫山高的句子是: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6、由三峽水流洶涌湍急聯想到李白的詩歌是:《早發白帝城》
7、作者寫了春冬之時八種景物的特點和給予作者的感受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8、寫三峽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9、三峽夏季江水的特點是:夏水襄陵,沿泝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0、從視覺角度寫兩岸連山的句子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1、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是: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2、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寫三峽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4、文章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靜景,也描寫了「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的動景,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作者: 童話60111 2007-1-16 14:35 回復此發言
--------------------------------------------------------------------------------
2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細閱讀之《三峽》
*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輕風,(仍然)不認為快。
2、回清倒影
*迴旋的清波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絕巘多生怪柏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
5、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峽谷的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6、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重疊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時分,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本文寫春冬之景,用素、綠、清、影四字突出其特點。寫秋季景色,用寒、肅、凄、哀四字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出來。
2、結合文章內容,用一句話概括三峽的景色特點:雄奇險峻,清幽秀麗。
3、文末以漁歌作結有什麼作用?
*進一步突出三峽秋天的凄異。
4、本文的中心是:描寫三峽的雄偉山勢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寫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現長江奔騰的氣勢和蓬勃的活力。
6、為什麼後寫秋天?
*目的在於讓讀者感受三峽寒靜肅穆、似含秋思的風致。
7、合寫春冬的目的在於:展現風平浪靜時節三峽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點。
8、作者描寫了春冬之時的八種景物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
9、作者寫三峽秋景什麼最突出:猿嘯
10、本文寫凄異哀轉的猿聲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為一體。
11、漁歌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強調、渲染了三峽秋天的凄涼、悲愁。
12、對文章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三峽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的特點。
B、文章使用了大量極富表現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關於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後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
13、從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麼?
*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
14、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奇異鬼譎的山水美景,寓靜態於動態之中,動靜結合。
15、為什麼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而是從夏、春冬寫到秋?
*主要根據三峽江水的特點來選擇寫作順序的。
16、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表達了祖國山水風光的熱愛,寄予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十四、開放性試題
1、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個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並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2、選出下面不是寫「水清」的一項()
A、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作者: 童話60111 2007-1-16 14:35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細閱讀之《三峽》
此文全嗎???????^_^
作者: 222.174.6.* 2007-3-1 20:11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細閱讀之《三峽》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層層疊疊的山岩峰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賓士的駿馬,駕著長風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山色。極為陡峭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姿態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裡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每逢雨後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凄厲。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③ 人教版小六年級語文書第26課是什麼
開國大典
④ 六年級語文上(人教版)的第26課
課文嗎?
⑤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第26課的全文意思是什麼
是《開國大典》嗎?
⑥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第26課課文內容
六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第26課——《月光曲》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寫有一年秋內天,貝多芬到萊茵河邊容的一個小鎮演出,晚上散步的時候,他被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吸引,來到了一所茅屋前。他聽到茅屋裡兄妹的對話,情不自禁地走進茅屋,為兄妹倆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⑦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6課答案
案正文 課題:六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月光曲》
備課人:魏曉霞
備課時間: 年 12月 9日
備課類型:詳備
參考網址:老百曉在線
教學目標: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於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說部分的內容
1、默讀第部分,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後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麼?(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後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裡,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麼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並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散步(聽) 談話 (同情)
貝多芬
走近(彈) 曲子 (激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麼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麼?(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凄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麼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後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說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4、為什麼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彷彿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後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
1、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彈奏 想聽 感動
再彈 入神 動情
記錄本 陶醉 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