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導讀單

小學語文導讀單

發布時間:2021-02-23 16:59:46

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1-8單元的單元導讀 都一一羅列出來

第十二課導讀

㈡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單元導讀課

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小學階段六年十二冊書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於系統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更為關鍵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郭思樂語).
楊再隋教授以《語文教學的整體觀》一文呼籲全體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要從整體入手,引領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背景上研讀,最後回歸整體,從而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時至今日,在整體思想的引領下,單元整組教學、主題式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等整體教學形式應運而生.在人教社新教材出版七個年頭之後,此教材的亮點正被逐漸發掘並讓其真正的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熠熠生輝.筆者所在的學校於2007年起開始著力進行單元整組教學的實踐研究,並將一組課文分成三個模塊的操作達到整體教學的效果,分別為單元導讀,聚點探究,整體推進.本文將具體介紹的是第一個模塊,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也可稱之為單元整體感知)的探索研究與實踐思考.
行動前的思考:導讀價值何在
何謂導讀?按字面意思理解為引導學生去讀.實際上,它是一個整體感知的過程,一個目標導向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調節和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帶著一種求知的慾望,去主動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從而明確本組課文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與策略甚至預期一個理想的學習效果.單元導讀課又叫單元整體感知課,在一個單元教學之前進行,教學時間一般為1個課時.單元導讀課的主要目的有:整體感知單元學習專題與學習內容;整體把握單元學習要求;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激發學習的興趣,孕育求知慾望.其中興趣的激發是基點,是導讀的根本所在;整體感知單元內容與專題是要點;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是生長點.用電影中的行話說: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這樣的解讀也從幾個側面闡述了導讀的價值.
明確了導什麼,必須得清楚地思考導讀的意義究竟何在,就像在知道要做什麼事之前要搞清楚做這件事的意義.筆者所在的課題組通過多次的導讀教學嘗試與思考,認為導讀的意義在於導趣、導疑、導學、導行.
1.導趣——輕裝上陣趣為先
導讀的宗旨永遠是唯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這是導讀存在的最根本意義,是導讀的根,導讀的魂.學生將花兩周左右的時間學習一組課文,如同要與一位新朋友相處一般,第一眼就產生厭煩之情緒,兩周如何能過得愉快?因此,單元整體感知一課讓學生對整組課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尤為要緊.唯有感興趣,才能讓其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觸了解並感悟深入.如學習童話單元伊始,我們可以讓學生聊聊說說自己看過的童話,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歡或敬佩他們的原因,極大地喚起交流的慾望,體驗閱讀收獲得到展示的愉悅,進而告訴他們這兩周我們將徜徉在神奇的童話世界裡,充分感受童話的魅力.學生熱切的期待和興奮的情緒可想而知.再如學習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組課文,進入單元學習之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導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鏡頭,最羞愧的鏡頭,最感動的鏡頭等等,喚起生活體驗,激起閱讀童年趣事的慾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與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興趣被激發了,就如發動機進入了最優的工作狀態,事半而功倍.
2.導讀——先睹為快嘗滋味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來總不能操起筷子就動武,得先觀色聞香飽飽眼鼻之福,聊談一番之後總忍不得要先睹為快一番.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再生動的言說也抵擋不住掀開蓋頭一睹課文芳容的沖動,何不閉口不言讓學生沉浸在初次見面的喜悅與新奇之中.讀吧,挑最感興趣的讀;看吧,選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讀課文,可以看插圖,可以瀏覽全局,亦可細看品評一處.謂滿園春色賞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會擔心,課文都看過一遍了,據點探究時會不會因為對課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興趣呢?英國作家尤安.艾肯曾問讀者: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我想我們的答案一定會驚人的一致.是的,我們不會因為此文見過一面而不願再見,反而會因為曾經見過產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學生帶著更濃烈的熱情去讀,帶著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沖動去讀.
3.導學——馳騁疆場需得法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筆者以為,胸無點墨不以文,學需得法方有效.一組課文的學習,總有一種適合學好它的方法.學語文重積累,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積累一種學法尤為可貴.
單元導語雖寥寥數語但卻暗藏天機.讀好導語不僅能極准確地把握學習本組課文的人文目標工具目標,還能引領學生參悟學法.以五下教材為例,不同主題單元的導語都有學習方法提示,如「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學生通過讀好單元導語,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閱讀期盼.學習目標確立起來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已心中有數,找到了學習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盞明燈,不會迷失方向,導學,導明方向,導出方法,學習之路才能充實.
4.導行——為滿行囊勤准備
學習一組課文就如進行一次遠足旅行,為了能用心靈去旅行,收獲一路好風景,需做足准備,做好鋪墊.導趣是情緒鋪墊,導學是方法鋪墊,那麼導行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鋪墊.「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們講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學習,為了使我們的學習更有效更有趣,我們可以做些怎樣的准備呢?」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讀書故事,看看他們讀書有沒有好方法.」「我覺得可以提前到鄉下走走,領略一番鄉村風情.」「我要認真聽別人的對話,看看他們說話有什麼獨特的藝術.」……我們會發現,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學生挺會安排,很有思想,准備工作策劃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個學習的小主人.行動有方向,計劃有實效,准備做充分,何愁不能滿載而歸?
導讀進行時——我們怎樣引領
(一)激趣導入顯藝術
導入一組課文的學習好似引領學生去見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為重要.或使學生對其產生好感,或產生熟悉感、親切感,通過引導對本組課文產生「一見鍾情」之效果,激發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1.聊談喚起生活體驗——牽起情感線: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課堂上「拉家常」也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過讓人激動的時刻嗎?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鏡頭或是最尷尬的鏡頭呢?幸福地回憶你過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與我們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過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嗎?那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養過小動物嗎?介紹一下它吧.如果沒養過,也可以說說你曾經想養的小動物.」……就是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聊談話題,這樣親切的對話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起了學生想親近該組課文的情感,為一組課文的學習打下了溫暖的情感底色.
2.欣賞燃起閱讀期待——搭建圖文橋:未見其人,先觀其形.形象大於思維.在進入一組課文的學習之前,欣賞相關的圖片資料,欣賞相關的音像作品,通過聲、形、色的展示,讓學生知道一點點,期待一大半,清晰一點點,模糊一大片,燃起閱讀期待,為繼續學習作好文章.如進入祖國山水單元的學習,可先展示一些祖國大江南北奇麗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紹;異國風情異域文化單元可展示異國他鄉極具異域特色的風光圖片或風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資料;神奇的大自然,走進西部,科學技術的威力等等主題單元都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事先親近相關資料,激發濃厚的閱讀和探究興趣.
3.質疑激起探究慾望——體驗「疑」之趣:曾聽說一位美術教師在課即將結束時神秘地向學生發問:維納斯的衣裙為何掉到肩膀處就不再掉下去了呢?問完便乾脆利落宣布下課.可他的學生卻因此而陷入狂熱的追求中,追著拉著向老師尋求答案.尋求未果,當然是懷著濃烈的求知慾望等待下一節課的到來.看,這就是疑問的魅力.一組課文的導讀也可進行如此匠心獨運的質疑激趣.「一個人臨死最牽掛的往往是什麼?財富?親人?也許是的.可是有這樣一個人,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卻是那點在油燈里不值一個銅板的一莖燈草,這個人是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想打電話告訴人一件事,結果一句話能講清的事卻打了幾個小時的電話,這個人是怎樣打的電話,他電話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頭人會說話嗎?你是否見過小孩的手一摸會讓枯枝開出艷麗的花朵?」……一個個奇怪的人物,一樁樁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問,怎能不讓人為之興奮,為之振動呢?就讓我們抓住這寶貴的興奮和振動,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為學好一組課文畫下可生花的妙筆.
(二)把握文本主陣地
雖說文章的作用只是個例子而已,但我們的語文教學仍應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為根本,以課文文本源,依標扣本,扎扎實實進行語文教學,單元整組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導讀需把握文本主陣地,興趣導向主題文本,質疑源於主題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為快有心向——讓觸摸有溫度:激趣導入後,學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時,我們應該及時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放手讓學生先睹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無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義.第一次接觸文本的觸摸式閱讀需提醒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淺層次地感受語言的溫度.用什麼樣的方式提醒並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呢?語言的引領是最好的途徑.「讓我們先睹為快,了解一下作家們分別對哪些動物情有獨鍾.」「讀課文時想一想,哪個故事最吸引你?」「哪一處的描寫讓你印象深刻?」……這樣只言片語的提醒,並不會減弱也不會沖淡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會使文本的觸摸有可感知的溫度.
2.一吐為快有話題——讓交流有價值:雖然只是觸摸式閱讀,但學生仍有許多話要說,說什麼呢?想到什麼說什麼嗎?顯然不行.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差異,如果隨意地說,說到哪裡算哪裡,那麼優秀學生的交流往往會剝奪了大部分學生思維的權利,無意中侵佔了同伴思維的空間,一吐為快將吐得漫無邊際.如果為「一吐為快」提供一個交流話題,相信會有不同的效果出現.話題可以拋在觸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後.「走近偉人毛澤東」一組可以參考這樣的交流話題:「看看偉人毛澤東在不同的課文里分別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你是從哪裡得出結論的.」「祖國的大好河山」一組可以對「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游賞方式游覽這一景點的,你喜歡哪一種游賞方式」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思鄉遊子情」一組可以讓學生找找表達或寄託思鄉情的思鄉之物並進行交流.學生初讀後的感受最真切最質朴,最是能體現他的閱讀能力,迸發出他閱讀收獲帶來的快樂.筆者還嘗試過這樣的交流:你去哪兒一睹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麼?……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餘沒有去此處一睹為快的學生的閱讀慾望,產生了閱讀的共振磁場,趣味盎然.
總之,每組課文的觸摸式閱讀之後,適宜用提供一個學生可以從文本中輕易觸摸到的話題的方式進行交流,對話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三)讀好單元提示語
一個單元開始前的那段單元提示語總那樣吸引我們的眼球,語言總是那樣親切而簡練,短小而精悍.它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老師和學生准確地把握一組課文學習的方向;它還不止是一盞明燈,它同時是一盞充滿智慧的燈,照亮我們學習語文的心.讀好單元提示語,對學好一組課文的價值不容忽視.提示語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親切交談式或娓娓道來式提示本單元主題,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練的語言提示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如何讀好這兩個部分以發揮提示語的價值,我們進行了嘗試.
提示語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導入過程中讀,不同的讀法發揮的作用也迥然.
1.獲得信息明確主題:單元提示語文字雖少可信息量卻不少,它往往通過簡短的表述讓讀者獲取一些信息的同時告訴我們單元主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說明性文章.」這是在間接提示我們本組課文是說明性文章.「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這是在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也暗含了本組課文的主題與讀書有關.「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孫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這是在引領我們走進我國古典名著的世界,讓我們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相信可以獲得一些信息並明確學習主題.
2.個性語言欣賞積累:提示語短小精悍,可謂字字珠璣.提示語有的朗朗上口,美得像首詩;有的生動活潑,活得像幅畫;有的讀之風趣幽默,歡快得像首歌.像詩,像畫,像歌,但都不失語文的本色,因為它是用語言達到這樣的效果的,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也應該好好地欣賞一番這樣的語言.不僅僅是為了明確主題,更為了心中那份對語言的美好情感.在讀這樣的提示語時,我們是否可以嘗試這樣呈現:
有這樣一本書——
書中沒有一個名字,
卻處處都是學問.
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
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
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
童年
是純真、難忘的歲月.
身處童年,
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
美麗的故事.
一隻昆蟲,一個玩具,
一次發現,一場爭執,
……
看起來微不足道,
卻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
一樣的提示語,不一樣的呈現方式,一個語段不就成了一首詩嗎?一樣語言,卻有不一樣的味道.一次兩次,我們的學生也喜歡上了將部分提示語變成一首詩,將它讀得像詩一樣美,讀出味道,讀到記在心間.有人會說,這不是提示語應該發揮的功能.可是,我們都知道,語文姓語,導讀課是語文課,當然也該姓語.是語文課它的使命就是學語言,積累語言,更何況提示語那樣美,當然是學語言的好材料好典範,不用它,怪可惜的.
歌德說:「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語文教學中,發現語言形式學習的生發點,觸發形式思維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的忽視.單元提示語濃縮了一組課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語言形式豐富而經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語言.如認識魯迅一組導語中的語言形式源於課文,段落形式也源於課文,從課文中找導語語言形式的影子,讓學生感受語言形式無處不在,學以致用的特點.
提示語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觸摸式閱讀交流之後,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明確一組課文的目標.
1.明確學習目標:如四下年級大自然的啟示一組提示語中就寫道「閱讀本組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並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做到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在語文學習上有新的收獲.」六上年級走近魯迅一組就提示我們「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並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人文性目標,工具性目標一目瞭然.
2.獲取學習方法: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同時,提示語中有時還會告訴我們達成這一目標的學習方法.如六上第二組「愛國之情」主題單元就提示我們「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四上第一組「神奇的大自然」主題單元提示我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六下第一組「感悟生活」一組提示我們「要抓住重點句段,聯系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3.找到行動方向:為了更好地學習一組課文,導讀課上,我們往往要明確行動方向,為有效學習做好充足的資料或體驗准備.提示語中往往會有這樣的話:「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就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方面,如,節日、服飾、飲食、民居,運用以前學到的方法,開展調查活動,了解自己身邊的民風民俗.」(六下第二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四上第五組)「可以讀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走近人物單元均有提示)……一句簡單的表述為我們明確了行動的方向,學生如此,教師也一起行動.當然,若是提示語中未曾出現行動指南,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行動方向,為後續學習勤做搜集閱覽等工作.
4.調整生活視角:導興趣導行為,除此之外,導讀更需要引領學生調整生活視角,留心生活內容.如父母的愛這一主題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在近期的生活中特別留意父母親的言行舉止,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句不經意的言語,也許是一次表情變化,也許是一個輕柔的動作,都在表達愛,傳遞愛.再如生活的啟示主題單元,引導學生關注近期生活內容,用敏感的心體驗生活帶來的啟示.學習與生活同行,生活因學習而有所改變,有所調整.

㈢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單元導讀課

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專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屬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小學階段六年十二冊書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於系統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更為關鍵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

㈣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單元導讀課

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小學階段六年十二冊書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於系統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更為關鍵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郭思樂語)。
楊再隋教授以《語文教學的整體觀》一文呼籲全體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要從整體入手,引領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背景上研讀,最後回歸整體,從而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時至今日,在整體思想的引領下,單元整組教學、主題式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等整體教學形式應運而生。在人教社新教材出版七個年頭之後,此教材的亮點正被逐漸發掘並讓其真正的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熠熠生輝。筆者所在的學校於2007年起開始著力進行單元整組教學的實踐研究,並將一組課文分成三個模塊的操作達到整體教學的效果,分別為單元導讀,聚點探究,整體推進。本文將具體介紹的是第一個模塊,基於單元整組教學之上的單元導讀(也可稱之為單元整體感知)的探索研究與實踐思考。
行動前的思考:導讀價值何在
何謂導讀?按字面意思理解為引導學生去讀。實際上,它是一個整體感知的過程,一個目標導向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調節和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帶著一種求知的慾望,去主動完成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從而明確本組課文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與策略甚至預期一個理想的學習效果。單元導讀課又叫單元整體感知課,在一個單元教學之前進行,教學時間一般為1個課時。單元導讀課的主要目的有:整體感知單元學習專題與學習內容;整體把握單元學習要求;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激發學習的興趣,孕育求知慾望。其中興趣的激發是基點,是導讀的根本所在;整體感知單元內容與專題是要點;引導課外的實踐活動與資料積累是生長點。用電影中的行話說: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這樣的解讀也從幾個側面闡述了導讀的價值。
明確了導什麼,必須得清楚地思考導讀的意義究竟何在,就像在知道要做什麼事之前要搞清楚做這件事的意義。筆者所在的課題組通過多次的導讀教學嘗試與思考,認為導讀的意義在於導趣、導疑、導學、導行。
1.導趣——輕裝上陣趣為先
導讀的宗旨永遠是唯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這是導讀存在的最根本意義,是導讀的根,導讀的魂。學生將花兩周左右的時間學習一組課文,如同要與一位新朋友相處一般,第一眼就產生厭煩之情緒,兩周如何能過得愉快?因此,單元整體感知一課讓學生對整組課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尤為要緊。唯有感興趣,才能讓其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觸了解並感悟深入。如學習童話單元伊始,我們可以讓學生聊聊說說自己看過的童話,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歡或敬佩他們的原因,極大地喚起交流的慾望,體驗閱讀收獲得到展示的愉悅,進而告訴他們這兩周我們將徜徉在神奇的童話世界裡,充分感受童話的魅力。學生熱切的期待和興奮的情緒可想而知。再如學習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組課文,進入單元學習之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導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鏡頭,最羞愧的鏡頭,最感動的鏡頭等等,喚起生活體驗,激起閱讀童年趣事的慾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與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興趣被激發了,就如發動機進入了最優的工作狀態,事半而功倍。
2.導讀——先睹為快嘗滋味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來總不能操起筷子就動武,得先觀色聞香飽飽眼鼻之福,聊談一番之後總忍不得要先睹為快一番。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再生動的言說也抵擋不住掀開蓋頭一睹課文芳容的沖動,何不閉口不言讓學生沉浸在初次見面的喜悅與新奇之中。讀吧,挑最感興趣的讀;看吧,選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讀課文,可以看插圖,可以瀏覽全局,亦可細看品評一處。謂滿園春色賞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會擔心,課文都看過一遍了,據點探究時會不會因為對課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興趣呢?英國作家尤安.艾肯曾問讀者: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我想我們的答案一定會驚人的一致。是的,我們不會因為此文見過一面而不願再見,反而會因為曾經見過產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學生帶著更濃烈的熱情去讀,帶著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沖動去讀。
3.導學——馳騁疆場需得法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筆者以為,胸無點墨不以文,學需得法方有效。一組課文的學習,總有一種適合學好它的方法。學語文重積累,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積累一種學法尤為可貴。
單元導語雖寥寥數語但卻暗藏天機。讀好導語不僅能極准確地把握學習本組課文的人文目標工具目標,還能引領學生參悟學法。以五下教材為例,不同主題單元的導語都有學習方法提示,如「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學生通過讀好單元導語,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閱讀期盼。學習目標確立起來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已心中有數,找到了學習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盞明燈,不會迷失方向,導學,導明方向,導出方法,學習之路才能充實。
4.導行——為滿行囊勤准備
學習一組課文就如進行一次遠足旅行,為了能用心靈去旅行,收獲一路好風景,需做足准備,做好鋪墊。導趣是情緒鋪墊,導學是方法鋪墊,那麼導行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鋪墊。「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們講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學習,為了使我們的學習更有效更有趣,我們可以做些怎樣的准備呢?」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讀書故事,看看他們讀書有沒有好方法。」「我覺得可以提前到鄉下走走,領略一番鄉村風情。」「我要認真聽別人的對話,看看他們說話有什麼獨特的藝術。」……我們會發現,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學生挺會安排,很有思想,准備工作策劃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個學習的小主人。行動有方向,計劃有實效,准備做充分,何愁不能滿載而歸?
導讀進行時——我們怎樣引領
(一)激趣導入顯藝術
導入一組課文的學習好似引領學生去見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為重要。或使學生對其產生好感,或產生熟悉感、親切感,通過引導對本組課文產生「一見鍾情」之效果,激發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1.聊談喚起生活體驗——牽起情感線: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課堂上「拉家常」也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過讓人激動的時刻嗎?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鏡頭或是最尷尬的鏡頭呢?幸福地回憶你過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與我們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過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嗎?那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養過小動物嗎?介紹一下它吧。如果沒養過,也可以說說你曾經想養的小動物。」……就是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聊談話題,這樣親切的對話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起了學生想親近該組課文的情感,為一組課文的學習打下了溫暖的情感底色。
2.欣賞燃起閱讀期待——搭建圖文橋:未見其人,先觀其形。形象大於思維。在進入一組課文的學習之前,欣賞相關的圖片資料,欣賞相關的音像作品,通過聲、形、色的展示,讓學生知道一點點,期待一大半,清晰一點點,模糊一大片,燃起閱讀期待,為繼續學習作好文章。如進入祖國山水單元的學習,可先展示一些祖國大江南北奇麗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紹;異國風情異域文化單元可展示異國他鄉極具異域特色的風光圖片或風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資料;神奇的大自然,走進西部,科學技術的威力等等主題單元都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事先親近相關資料,激發濃厚的閱讀和探究興趣。
3.質疑激起探究慾望——體驗「疑」之趣:曾聽說一位美術教師在課即將結束時神秘地向學生發問:維納斯的衣裙為何掉到肩膀處就不再掉下去了呢?問完便乾脆利落宣布下課。可他的學生卻因此而陷入狂熱的追求中,追著拉著向老師尋求答案。尋求未果,當然是懷著濃烈的求知慾望等待下一節課的到來。看,這就是疑問的魅力。一組課文的導讀也可進行如此匠心獨運的質疑激趣。「一個人臨死最牽掛的往往是什麼?財富?親人?也許是的。可是有這樣一個人,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卻是那點在油燈里不值一個銅板的一莖燈草,這個人是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想打電話告訴人一件事,結果一句話能講清的事卻打了幾個小時的電話,這個人是怎樣打的電話,他電話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頭人會說話嗎?你是否見過小孩的手一摸會讓枯枝開出艷麗的花朵?」……一個個奇怪的人物,一樁樁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問,怎能不讓人為之興奮,為之振動呢?就讓我們抓住這寶貴的興奮和振動,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為學好一組課文畫下可生花的妙筆。
(二)把握文本主陣地
雖說文章的作用只是個例子而已,但我們的語文教學仍應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為根本,以課文文本源,依標扣本,扎扎實實進行語文教學,單元整組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導讀需把握文本主陣地,興趣導向主題文本,質疑源於主題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為快有心向——讓觸摸有溫度:激趣導入後,學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時,我們應該及時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放手讓學生先睹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無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義。第一次接觸文本的觸摸式閱讀需提醒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淺層次地感受語言的溫度。用什麼樣的方式提醒並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呢?語言的引領是最好的途徑。「讓我們先睹為快,了解一下作家們分別對哪些動物情有獨鍾。」「讀課文時想一想,哪個故事最吸引你?」「哪一處的描寫讓你印象深刻?」……這樣只言片語的提醒,並不會減弱也不會沖淡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會使文本的觸摸有可感知的溫度。
2.一吐為快有話題——讓交流有價值:雖然只是觸摸式閱讀,但學生仍有許多話要說,說什麼呢?想到什麼說什麼嗎?顯然不行。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差異,如果隨意地說,說到哪裡算哪裡,那麼優秀學生的交流往往會剝奪了大部分學生思維的權利,無意中侵佔了同伴思維的空間,一吐為快將吐得漫無邊際。如果為「一吐為快」提供一個交流話題,相信會有不同的效果出現。話題可以拋在觸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後。「走近偉人毛澤東」一組可以參考這樣的交流話題:「看看偉人毛澤東在不同的課文里分別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你是從哪裡得出結論的。」「祖國的大好河山」一組可以對「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游賞方式游覽這一景點的,你喜歡哪一種游賞方式」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思鄉遊子情」一組可以讓學生找找表達或寄託思鄉情的思鄉之物並進行交流。學生初讀後的感受最真切最質朴,最是能體現他的閱讀能力,迸發出他閱讀收獲帶來的快樂。筆者還嘗試過這樣的交流:你去哪兒一睹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麼?……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餘沒有去此處一睹為快的學生的閱讀慾望,產生了閱讀的共振磁場,趣味盎然。
總之,每組課文的觸摸式閱讀之後,適宜用提供一個學生可以從文本中輕易觸摸到的話題的方式進行交流,對話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三)讀好單元提示語
一個單元開始前的那段單元提示語總那樣吸引我們的眼球,語言總是那樣親切而簡練,短小而精悍。它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老師和學生准確地把握一組課文學習的方向;它還不止是一盞明燈,它同時是一盞充滿智慧的燈,照亮我們學習語文的心。讀好單元提示語,對學好一組課文的價值不容忽視。提示語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親切交談式或娓娓道來式提示本單元主題,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練的語言提示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如何讀好這兩個部分以發揮提示語的價值,我們進行了嘗試。
提示語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導入過程中讀,不同的讀法發揮的作用也迥然。
1.獲得信息明確主題:單元提示語文字雖少可信息量卻不少,它往往通過簡短的表述讓讀者獲取一些信息的同時告訴我們單元主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說明性文章。」這是在間接提示我們本組課文是說明性文章。「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這是在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也暗含了本組課文的主題與讀書有關。「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孫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這是在引領我們走進我國古典名著的世界,讓我們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相信可以獲得一些信息並明確學習主題。
2.個性語言欣賞積累:提示語短小精悍,可謂字字珠璣。提示語有的朗朗上口,美得像首詩;有的生動活潑,活得像幅畫;有的讀之風趣幽默,歡快得像首歌。像詩,像畫,像歌,但都不失語文的本色,因為它是用語言達到這樣的效果的,因此,我們可以好好地,也應該好好地欣賞一番這樣的語言。不僅僅是為了明確主題,更為了心中那份對語言的美好情感。在讀這樣的提示語時,我們是否可以嘗試這樣呈現:
有這樣一本書——
書中沒有一個名字,
卻處處都是學問。
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
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
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
童年
是純真、難忘的歲月。
身處童年,
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
美麗的故事。
一隻昆蟲,一個玩具,
一次發現,一場爭執,
……
看起來微不足道,
卻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
一樣的提示語,不一樣的呈現方式,一個語段不就成了一首詩嗎?一樣語言,卻有不一樣的味道。一次兩次,我們的學生也喜歡上了將部分提示語變成一首詩,將它讀得像詩一樣美,讀出味道,讀到記在心間。有人會說,這不是提示語應該發揮的功能。可是,我們都知道,語文姓語,導讀課是語文課,當然也該姓語。是語文課它的使命就是學語言,積累語言,更何況提示語那樣美,當然是學語言的好材料好典範,不用它,怪可惜的。
歌德說:「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秘密。」語文教學中,發現語言形式學習的生發點,觸發形式思維往往以秘密的形式被人秘密的忽視。單元提示語濃縮了一組課文多方面的重要信息,語言形式豐富而經典,尤其是第一部分語言。如認識魯迅一組導語中的語言形式源於課文,段落形式也源於課文,從課文中找導語語言形式的影子,讓學生感受語言形式無處不在,學以致用的特點。
提示語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觸摸式閱讀交流之後,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明確一組課文的目標。
1.明確學習目標:如四下年級大自然的啟示一組提示語中就寫道「閱讀本組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並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做到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在語文學習上有新的收獲。」六上年級走近魯迅一組就提示我們「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並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人文性目標,工具性目標一目瞭然。
2.獲取學習方法: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同時,提示語中有時還會告訴我們達成這一目標的學習方法。如六上第二組「愛國之情」主題單元就提示我們「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四上第一組「神奇的大自然」主題單元提示我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六下第一組「感悟生活」一組提示我們「要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3.找到行動方向:為了更好地學習一組課文,導讀課上,我們往往要明確行動方向,為有效學習做好充足的資料或體驗准備。提示語中往往會有這樣的話:「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就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方面,如,節日、服飾、飲食、民居,運用以前學到的方法,開展調查活動,了解自己身邊的民風民俗。」(六下第二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四上第五組)「可以讀一讀相關的文章、書籍,看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走近人物單元均有提示)……一句簡單的表述為我們明確了行動的方向,學生如此,教師也一起行動。當然,若是提示語中未曾出現行動指南,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行動方向,為後續學習勤做搜集閱覽等工作。
4.調整生活視角:導興趣導行為,除此之外,導讀更需要引領學生調整生活視角,留心生活內容。如父母的愛這一主題單元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在近期的生活中特別留意父母親的言行舉止,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句不經意的言語,也許是一次表情變化,也許是一個輕柔的動作,都在表達愛,傳遞愛。再如生活的啟示主題單元,引導學生關注近期生活內容,用敏感的心體驗生活帶來的啟示。學習與生活同行,生活因學習而有所改變,有所調整。

㈤ 怎麼學語文導讀

學習語文的好方式-語文導讀
第一單元
單元題解
把握生命的每一刻

憧憬和想像,是年少人生的一對翅膀,《在山的那邊》是對夢想和執著的詠嘆。人生需要有夢,更需要執著地追尋。孔子說過一句關於學習和思考的名言叫:學而不思則惘(迷惘),思而不學則殆(危險)。夢想和追求也一樣,夢而不追則惘,追而不夢則殆。
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境況,有時甜,有時苦,有歡笑,也有眼淚。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訴我們,勇敢和堅強是戰勝困難和挫折的最有力的武器。
生命是一本厚厚的書。花鳥草蟲都是生命,尊重所有的生命,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是人生必修的一課。兩篇同名的課文《生命 生命》便是對生命的禮贊,生命有的時候是脆弱的,而生命的本質卻是生生不息。讀《紫藤蘿瀑布》,更讓我們領略到生命的另外一層色彩,那就是美麗,一切生命都燦爛而美麗,需要我們用心地去欣賞、去呵護。
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年的回憶總讓人那麼甜蜜。《童趣》記錄了童年時候一些如夢如幻的經歷,作者在一個小院子里自得其樂,這是童年所特有的享受。我們的童年時代又是怎樣的色彩呢?
本單元是從小學升入初中語文課的第一個單元。從小學到初中,是成長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我們在初中的三年,會養成一些一生受用的品質和觀念。希望大家從這個單元的課文中學會——尊重生命,勇敢善良,堅忍不拔,去發現和欣賞生活中的美,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1 在山的那邊
(教材第2頁至第5頁)
認識作者
王家新:(1957— ),當代詩人。「在他的詩中,一直隱現著一個沉默、堅毅的跋涉者的身影,那是詩人的另一個自我。」(張桃洲《詩歌的位置》)代表作有《轉變》、《帕斯捷爾納克》(帕斯捷爾納克,前蘇聯著名作家,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倫敦隨筆》等。
創作點滴
《在山的那邊》是詩人早期的作品,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的那樣,這首詩起源於他的童年經驗。童年的詩人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一種隱秘的遙望和幻想,這種童年強烈的感情體驗一直影響著詩人的一生,這首詩,便是成年後的詩人為自己童年的夢想所譜寫的篇章。
課文導讀

小時侯,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設問。提出一個問題,引起閱讀者的注意。)
媽媽給我說過:海(自答。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設問自答是寫作中常用的一個手段,巧妙的設問自答可以吸引閱讀者的眼光,豐富文章的表現手段,值得大家作文中學習。)
哦,山那邊是海嗎?(對整首詩的一個提問,整首詩都在回答這個問題。)
於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山那邊不是海,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一個否定的回答,一種難過的心情,一個無情的打擊。「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擬人,表達出對自己幼小心靈的打擊;「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比喻,一百分通常比喻圓滿和肯定,零分通常比喻絕望和否定。)
媽媽,那個海呢?(問句,媽媽是不會騙人的,那麼,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嗎?同時還起到銜接前後兩大部分的作用。)

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呼應前一部分。用感嘆表示非常肯定的語氣,一個肯定的回答,一種尋找到答案的愉悅的心情,對追求和信念的歌唱。)
今天啊,我竟沒想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大家可以和「一」里第二段的描寫比較一下,同樣對爬山的描寫,因為有了信念的支撐,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再「哭著回來了」,這才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反復。用反復詠嘆表示強調,是詩歌中常用的手法,可以增強詩歌的節奏感。)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解題,突出重點。解釋什麼叫「信念凝成的海」。海象徵著追求的目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個人都應該堅持不懈地追求,有了堅定的信念,人們總會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
課文點評詩歌是文學中璀璨(cuǐcàn,耀眼,光彩照人)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煉,節奏鮮明,感情豐富,思想深刻。因為詩歌中往往除了字面的意思外還有隱藏的含義,所以理解詩歌需要充分展開自己的想像力,把詩歌背後的意思挖掘出來。
意象、節奏、韻律、意境,是詩歌閱讀和創作的幾個關鍵詞。下邊我們分別來談一談這幾個生詞。
「意象」指詩歌中描寫的具體的事物,比如這首詩中的「山」和「海」。一個意象往往隱含了很多的情感在里邊,意義往往不是惟一的。這首詩里的「山」,可以指具體的作者家附近的山,也可以指抽象的困難和阻礙,還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這首詩里的「海」,可以指真正的大海,也可以指想像中的大海,還可以指追求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這就叫「象徵」。和一般的比喻不同,象徵是指意象所隱含的意義,可能有很多種不同的理解。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解釋,只要你讀了,想了,就能夠感覺到,這也是詩歌總能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的原因。
一首好的詩歌一般都會琅琅上口,靠的就是它的「節奏」和「韻律」。古代的詩歌對節奏和韻律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大家都背過很多古詩,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比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都是字句整齊,最後一個字按照一定的規律來押韻(押韻:韻母部分大致相同。如「光」、「霜」、「鄉」,韻母部分都有「ang」;「流」、「樓」,韻母部分都有「ou」)。現代的詩歌雖然不一定押韻了,但一首詩整體仍然有著自身的節奏感和內在的旋律,否則就不能算是一首好詩。這首詩分成兩個大的部分,每部分都是三小節,相互間都有著呼應。大家可以仔細看「課文導讀」里邊指出的一些句子,如「媽媽,那個海呢?」,如「在山的那邊,是海!」,就是前後呼應的地方,也是表現詩歌節奏的地方。這首詩總體上說是不押韻的,但每句的最後一個字大多使用的是鼻音韻母(以n或ng結尾的韻母,如an、ang、in、ing、en、eng、un、ong等),比如「想」、「望」、「頂」、「山」、「分」、「根」、「騰」、「靈」、「信」、「睛」,也有一定的韻律感覺。節奏和韻律不太容易掌握,如果同學們想學習寫詩,多讀詩,尤其是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幫助大家體會詩歌的節奏和韻律。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意境」是指一首詩歌整體想要表達的含義。對同一首詩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是由不同的讀者具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修養水平等因素造成的。當然,有的理解合理些,而有的理解不合理些。這首詩前後兩大部分形成一個對比,第一部分表達一種童年時候的幻想、迷惘和失望,這是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的經歷;第二部分則是全詩的重心所在,表達詩人終於長大,長大的標志是詩人為自己尋找到了信念的海洋。通過前後的對比,詩人想告訴讀者的是,人生首先要有追求的目標,但僅僅只有目標是不夠的,還要堅持不懈地追求,才能真正實現目標,到達一個新的境界。同學們,你們說呢?也許你們還有更好的想法,希望你們能動筆寫下來或者講給大家聽。
延伸閱讀
同樣是山,同樣有海,兩首詩卻表現出了不同的想像和追求。《在山的那邊》里孩子問媽媽,《山民》里孩子問父親,山裡的孩子都憧憬著外邊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讀讀這兩首不同而又相同的詩,或許會帶給你更多的感觸。
山民 韓東
小時侯,他問父親
「山那邊是什麼」
父親說「是山」
「那邊的那邊呢」
「山。還是山」
他不作聲了,看著遠處
山第一次使他這樣疲倦
他想,這輩子是走不出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遙遠
他只能活幾十年
所以沒等他走了那裡
就會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他覺得應該帶著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會給他生個兒子
到他死的時候
兒子就長大了
兒子也會有老婆
兒子也會有兒子
兒子的兒子也還會有兒子
他不再想了
兒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遺憾
他的祖先沒有像他一樣想過
不然,見到大海的該是他了
(選自1982年第8期《青春》。)
研討與練習答案參考
一、大家可以參考課文導讀和課文點評中對「海」與「山」的象徵意義的說明。注意,他們的意義並不是惟一的,而且最好能和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情聯系起來解釋。
二、
1.痴想:痴想本來有兩個意思:發呆地想(動詞);不能實現的痴心的想法(名詞)。這里是指小孩子的夢想。兒童時代是充滿夢想的時代,想像自己能長上翅膀,想像太陽是一塊大大的生日蛋糕,想像每一朵花里都住著一個小小的精靈,這些都可以叫做痴想。在痴想中,往往蘊涵著一些天才的發明,一些美好的願望,一些開心和快樂的心情。
2.鐵青著臉:臉色鐵青,一般是在人發怒、害怕或者生病時候的臉色。「山」鐵青著臉是一種擬人的說法,但描寫的其實是自己的心情:失望、痛苦、遭受打擊。這種心情大家應該都有過,比如最要好的朋友不理睬自己了,比如最心愛的球隊輸了,這種時候你會覺得本來陽光明媚的天也陰下來了,本來悅耳動聽的歌也像在哭泣,周圍的環境隨著你的心情在發生著變化。
3.誘惑:吸引。誘惑力就是吸引力。山頂的誘惑力在於,爬上每一個山頂都讓我感到也許我能夠看到山那邊的海,這是我爬山的動力,也是我信念的源泉。大家可以想一想,什麼對自己最具有誘惑力,是出去旅遊,是過新年,是考試拿滿分,還是其他一些我們想不到的東西。
4.枯乾:也可以說「乾枯」,沒有水分的樣子。比如枯乾的花、枯乾的河流、枯乾的皮膚等。枯乾的心靈,是一種很形象的說法,心靈沒有了水分,也就意味著一個人喪失了想像力和創造力。詩歌的語言一般都是很形象的語言,可以留給人很多想像的空間。大家可以再想想,我們還能用「枯乾」形容其他的什麼事物?
三、
例一:(節選自冰心《說幾句愛海的孩氣的話》)
海是動的,山是靜的;海是活潑的,山是呆板的。晝長人靜的時候,天氣又熱,凝神望著青山,一片黑鬱郁的連綿不動,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沒有一刻靜止!從天邊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邊,觸著崖石,更欣然的濺躍了起來,開了燦然萬朵的銀花!
例二:(節選自高爾基《海燕》)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壓下來,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空中去迎接那雷聲。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嘯著,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堆巨浪,惡狠狠地扔在懸崖上,把這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水沫。
讀一讀,寫一寫注釋參考
痴想:見練習二。比較:「痴心妄想」中也包含了痴、想這兩個字,形容一個人總是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卻是用在不好的地方,含有貶義。
隱秘:形容詞,不容易看到或不容易發現,如隱秘的地方、隱秘的事情、隱秘的願望。比較:隱藏(動詞),藏在不容易發現的地方;秘密(名詞或形容詞),我有一個秘密,秘密的地方。
鐵青:見練習二。比較:雪白、血紅、漆黑、天藍、墨綠,它們都有同樣的構詞方法,但「鐵青」的用法比較特別,我們可以說「鐵青著臉」,但不能說「雪白著臉」或「血紅著臉」等。
凝成:níng,注意與「疑」(yí)的讀音區別開。「凝」可組成「凝結、凝固、冷凝、凝聚」等詞,本來是指像「水蒸汽凝成水珠」這一類的自然現象。文中「信念凝成的大海」是一種抽象的用法,類似的說法還可以有「眼光凝成的希望」、「愛心凝成的海洋」等。
誘惑:見練習二。常見的搭配有「充滿誘惑、誘惑著我們」等。
喧騰:喧鬧沸騰。形容聲響很大很亂。與「喧嘩」、「喧鬧」相比,一般用在比較正面的地方。如:「建築工地一片喧騰」表現出工人積極勞動的場面,「聽到春遊的消息,教室里一片喧騰」表現出同學們的高興和興奮。
一瞬間:形容時間極其短。類似的說法還有「彈指間」、「眨眼間」、「剎那間」等。

㈥ 小學語文四年級s版下冊單元導讀教案怎麼寫

1。案例的結構要素。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專
①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案屬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下進行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普通班級還是實驗班級,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②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

㈦ 小學語文教學可否從單篇到"群文"的教學新思考

可以。
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課文,用大量時間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讀,關注精讀、朗讀方法的指導。我們有時需要細嚼品味式的慢閱讀,有時也需要整體把握式的快閱讀。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不僅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多篇不同作家、體裁、內容的文章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關注略讀、默讀方法的指導,這樣就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終身閱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一)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群文閱讀課,讓教材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單元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往往選編了四篇課文,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極大的便利。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主題是「父母之愛」,課文有《「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學會看病》。我們可以先指導學生精讀最有特色的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別樣的父母之愛,體會父母之愛的深沉,習得抓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體會人物情感的閱讀策略,再運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其他三篇課文;也可以先分課教學,再利用「回顧·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在「本組課文中,有不少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讀一讀課文中這樣的語句,體會這些語句好在哪裡」,上好單元總結課,把單篇課文教學時獲得的散亂的知識系統化,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二)基於略讀課文拓展的群文閱讀課,讓略讀課文教學簡略而豐厚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選編了一篇略讀課文,到了五、六年級每個單元選編了兩篇略讀課文,並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再三強調略讀課文「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為了更好地體現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我們可以採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略讀課文。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略讀課文《刷子李》,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讀課文,再泛讀《俗人奇事》一書中的《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閱讀中充分感受馮驥才筆下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以一篇帶多篇,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基於綜合性學習的群文閱讀課,讓閱讀材料成為探究學習資源
為了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與內容」中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五年級開始,每冊教材安排了一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並提供了多篇「閱讀材料」。如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選編了《詩經·採薇(節選)》《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太陽的話》《白樺》等「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與課文不一樣,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我們可以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多首詩歌的比較閱讀中發現詩歌描寫內容、古詩與現代詩表達方式、不同詩人表達風格等方面的異同,充分感受詩歌魅力,為學生接下去開展確定主題、搜集詩歌、整理詩歌、編小詩集等實踐活動打開思路。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導讀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