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中段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
課標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要注重以學生為本位展開課堂教學,講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內展,自由意識的發揮以容及主動做事的能力。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存在分配不合理,分組科學性差;方式不合理,實質效果欠佳;分工不合理,任務細化不夠等問題。因此,為適應教育深化改革和新課標的要求,為達到課堂上學習效率的提高,做到提高教師能力,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支點作用;優化小組分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科學調配;轉變分組方式,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發揮;統籌小組分工,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探討。
B. 小學語文中段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流程
課標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要注重以學生為本位展開課堂教學,講究尊重學生的個性內發展,自由意識的發揮容以及主動做事的能力。而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模式,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存在分配不合理,分組科學性差;方式不合理,實質效果欠佳;分工不合理,任務細化不夠等問題。因此,為適應教育深化改革和新課標的要求,為達到課堂上學習效率的提高,做到提高教師能力,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支點作用;優化小組分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科學調配;轉變分組方式,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發揮;統籌小組分工,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探討。
C. 如何在小學低段如何開展小組合作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新的課程標准、教材的實施,對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新的教學理念摒棄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課」方式,而變為注重學生的體驗和經歷。體驗生活中的知識、生活中的科學,體驗成功與失敗,在體驗中表達自己的態度、情感,在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是深入人心。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准指導下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把學生由傳統班級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同時培養學生能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對別人的意見作出評價,並且能通過集思廣益形成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也為學生提供了練習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學會用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如何有效地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就自已在實踐中的體會談談我的認識。我覺得要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合作,低年級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合作方法的指導就變得特別重要。我認為要使小組學習積極、有序、有效地開展起來,真正發揮其效用,教師必須嘗試以下做法:
一、創設和諧的合作環境。
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上自我意識比較強,而合作意識相當薄弱,他們喜歡自己獨立完成某項事情,不願意跟人合作,更願意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功。我創設合理的情境,使學生的合作動機在情境中悄然激發,心中不由自主產生「我要合作」的願望。例如:在教學漢語拼音復習「拼一拼、讀一讀、組成四字成語」時,大多數學生拼讀很是吃力。因為剛學完漢語拼音,一下拼讀多音節詞,對學生講,難度加大。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寫了許多字母卡片,分發到各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同學利用卡片組成書本中的某一成語,並能加調後讀給大 家聽。於是各小組同學都積極動手,找出r、i、y、ue、j、i、ei、l,討論著組合 、加調,拼成「rì 、jī 、yuè 、lěi」等成語,並高興地讀給全班同學聽。這樣既分散了教學難點,又激發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在積極的活動中得到 動手、動腦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在拼組音節的過程,鞏固了漢語拼音,加深了聲 、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印象,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和諧的合作環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學生在較好的氣氛下才能坦誠交流,易於聯想,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地發表意見,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要想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首先應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合作興趣。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積極合作,共同學習。
二、培養優秀的合作組織者。
要讓一個小組自己有板有眼地進行學習,選好小組長是首要條件。小組長必須慎重選擇。第一,小組長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要能組織好小組的每一次學習;第二,小組長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才能更好地匯報小組的學習情況;第三,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他才能在組織組員進行自主探索時如魚得水,同時也才能在組員中樹立威信。當然,我們班中有十個四人小組,選出的小組長不可能個個都是三者皆具備的學生,於是,我在一開始就抽出時間對小組長進行培訓,如今它們的組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建立有序的合作程序。
由於小學生年齡小,自主能力差,採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我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學習的程序,學生明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這樣的合作就會有條不紊了。合作結束後,再請各小組組長匯報,小組成員補充。在閱讀教學中,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評價。通過小組間的學習匯報、評價,有助於小組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只是告訴他們怎麼做還遠遠不夠。我轉換角色,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參與合作,給予學生必要的意見和建議,使他們在不斷合作過程中逐步提高合作質量,最終使小組合作良性發展。
四、把握恰當的合作內容。
合作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中心的。而問題的提出,一是教師設計的問題,二是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兩種問題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最好,而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多而碎、甚至偏,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好尺度,選擇具有一定思考價值,能引發學生思考、爭論、求異、求新的問題,選擇針對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的問題,不能糾纏在瑣碎的問題上。凡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能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合作的必要。
五、抓住合作合適的契機。
小組合作並不是一定要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只有在需要合作的時候進行合作,再靈活安排多形式的合作(生生合作、師生合作„„),這樣的合作學生才會喜歡。教師要牢固樹立「課堂是屬於學生的」這一教育理念,把學習的時間真正還給學生。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學生的討論、理解也不可能走向深處。只有在寬裕的時間里,不同程度的學生才能更淋漓盡致地發言、補充、更正、辯論。
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讀完課文,我讓學生拿出自己製作的生字卡片分小組認識生字,可孩子們拿著卡片只顧玩,根本就不和別的小朋友一塊學.我靈機一動,說:"我們來個識字比賽怎麼樣 "學生眼睛一亮,"怎麼比? "我說:"今天,我們想一個自己喜歡的好辦法來學生字,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能最先把生字讀下來."我的話還沒說完,有的學生已經在商量起來了,接著全班的學生都忙起來.沒過一會兒,有兩個學生,從座位上蹦起來,他們幾乎同時說:"老師,我們學會了."我感到有點驚訝:"你們這么快就會了,怎麼學的 "一個小朋友說:"我倆交換卡片讀,把不認識的拿出來,他教我,我也教他,我們就會了."我對他們大加贊揚,然後讓他們把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別的同學.接著又有一個小朋友站起來介紹他們倆剛才用的"積分"的方法,讀對一個得十分,他已經得了一百多分了.我高興極了,看來我的學生還真有創造精神呢.沒等我開口,孩子們已經在模仿他們用積分的方法學生字了.孩子們是具有創造力的,只要引導得法,尊重他們,給他們機會,創設好平台,我們的教學就會充滿生機。
六、採用新的評價方式。
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是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並且樂於與同學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這就必須改變過去單純鼓勵個人競爭的作法和相應的評價方式,實行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助合作,將整個評價的重心由激勵個人競爭達標轉變為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確立全新的合作學習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准。
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能精心組織,使合作學習得以積極、有序、有效地開展,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就能做到群策群力,潛能就能得到較好的發揮。久而久之,學習小組的成員就會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高效、愉快、充滿激情的學習團體。
D. 如何培養低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識
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體育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從過去體育教學中關注教師的「教」轉為更關注學生的「學」,力求幫助學生更多地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形成和發展學生學習體育的能力、運用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術能力,以適應以後學習化社會對人的需要。但由於目前在我國學校體育界對體育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解讀,很大程度是把我國整個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直接嫁接到體育教學中,忽視了「體育學習是以運動技術的學習為中心而展開的活動」,造成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出現了各種形式主義的現象。因此,探討體育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的指導策略,對於促進學生發展,推動體育新課程健康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依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式
開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活動,必須選擇適合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方式的體育學習內容。目前,我國現行體育教學內容的組成主要包括:體育、保健基本原理與知識、田徑、體操、球類運動、健美運動、民族傳統體育和新興體育運動。結合體育學科學習特點,我們可以把體育學習內容分為陳述性內容、操作性內容和策略性內容,陳述性內容回答「是什麼」的問題;操作性內容是體育學習的主要內容,它回答「怎麼做」的問題;策略性內容回答「為什麼」的問題。陳述性內容單靠聽講、閱讀就比較簡單地被學生掌握記憶,不需要探索發現,更多是要學生自主學習就可以掌握;而操作性內容和策略性內容,單靠老師講解示範學生很難掌握。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告訴我們,所有運動技能的形成需要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體驗、實踐才能掌握。同時,在操作性和策略性學習內容中,還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採用不同的體驗、實踐途徑和方法。例如,體操項目一般是非集體項目,通過在學習中運用保護和幫助,給學生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指導、相互交流的機會,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球類運動一般是集體項目,在學習過程中,適當增加學生的自主練習時間,增加學生和球接觸的機會,可以較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球感」,從而促進對運動技能的掌握。一些學習難度不大、比較安全、以練習為主的學習內容可以多安排學生自主學習;一些集體性項目、或需要集體一起進行學習的,有一定學習深度的內容可以安排合作學習;而有一定學習深度,特別是容易產生「問題串」的學習內容,則可以考慮安排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二、結合學生實際特點,指導學生學習
由於小學階段學生身體和心理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運動素質正在不斷提高,運動技能儲備量比較少,關於運動與健康知識容量少等特點,不宜安排探究性學習。所以,小學階段注意安排適合於發展機體的平衡能力、模仿能力、反應速度、協調性、靈敏性、節奏感的體育活動,教學宜多採用動作簡單、韻律感強,不太復雜而又富於變化的活動形式,通常應該多採用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應多採用游戲活動形式,使他們在玩中學,既產生愉快的體驗,又進行基礎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學習方式一般是通過以情景和競賽活動為主在合作學習。
初中階段學生的骨骼、肌肉增長較快,應著重發展身體的速度、力量和一般耐力方面的鍛煉。所以,可選擇多種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根據不同學習內容選擇多種學習方式,在掌握各種運動技能的基礎上,逐步有目的運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高中階段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進一步提高,基本可達到成人水平,運動與健康知識的容量較多。所以選擇學習方式的時候,要綜合考慮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相結合,能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體現合作和自主學習。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女生進入青春發育期比男生早,隨著年齡的增加,男女性之間的肌力、肺活量、身高等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大,往往在中學階段這種差異明顯表露出來。因此,在中學階段體育教學中,學習方式的選擇,要考慮男女有別。
例如,水平四以下的學生天上就愛問「為什麼」,而且有時這些「為什麼」在成人看來是簡單、幼稚,甚至是荒謬的、愚蠢的,而恰恰是這些問題體現了小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或合作的形式對學校體育生活中的許多約定成俗的事情進行研究,如足球門為什麼是7.32×2.44m,能不能大的,能不能小的;籃球圈高度是3.05m,高一點或低一點行不行等,而讓水平五的學生進行田徑場地各種距離跑的前伸數進行研究,就更利於培養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在水平四以下的學生中往往把教學內容融入一定情景之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在水平四以上的學生由於其心理和生理發育,以及掌握的運動技能等特點,就不適宜採用故事化、情景化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等。
三、嚴密組織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嚴密組織教學,可以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自主、探究學習。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從展示學習目標,任務分解、提出問題,到學生自主學
E.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一、創設適合的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對於學習者來講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創設探究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和動力。如教學《赤壁之戰》一課,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赤壁大戰的錄像,在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時,突然定格畫面,打出兩行字幕:
兵力:曹軍八十萬人,東吳三萬人。
結果:曹軍丟盔棄甲,東吳大獲全勝。
然後出現一個大大的「?」。真是「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問題如潮,圍繞「曹操有八十萬大軍怎麼會被東吳三萬人馬殺得丟盔棄甲」這個大問題,從戰時背景、戰爭雙方將領、戰斗策略運用等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小問題,為實施探究學習確定了明確的目標。
二、引導學生多質疑,培養探究的積極主動性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教師應提供質疑的機會,引導學生探究性質疑。
如教《長征》一課時,為了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我出示了三個討論題:
1.通過朗讀,你讀懂了什麼?2.你想到了什麼?3.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這樣為學生提供了發現學習的機會,讓學生不斷地進行質疑。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表現。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應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維產生矛盾,意見紛呈。這時教師要放開,讓學生各抒己見,使學生置身於思考探索的氣氛中。 三、創設和諧的合作探究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心理學家曼德勒認為,環境刺激引起認識解釋,認識解釋引起喚醒知覺,喚醒知覺導致情緒體驗。因而那種昏昏欲睡的思維狀態、死氣沉沉的思維空間是誘發不出創新激情、迸發不出創新火花的。怎樣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呢?首先,教師要以情激情、以情啟智、以情動人,摒棄「師道尊嚴」,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呵護,傾心於師,信從於師,「親其師,信其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學中要把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交給學生,充分聽取學生意見,突出主體作用,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對於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問,教師不得壓抑、挖苦和諷刺,要實事求是地解答或組織討論;對自己沒有把握的問題,避免簡單的指責和訓斥,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三是打破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格局,避免牽著學生鼻子走,師生之間要共同討論,達到配合默契、心靈相通的教學境界,用「誰願試一試」、「你能解答嗎」等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一起探討,共同學習,促進學生敢學、願學、樂學的最佳狀態的形成,營造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
四、發揮小組合作探究的作用,培養合作探究能力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為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有責任心的小組長,讓他(她)來做好組織工作,從而保證了每一次的討論結果。另外,要給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教《古詩三首》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朗讀。可以自由讀,也可以小組讀,要讀准字音、讀出情感。2.我會理解。古詩教學應避免老師逐字逐句地解釋,所以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自己去理解發揮。3.我會畫圖。根據課後要求,讓學生發揮想像,畫出一些詩句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F. 怎樣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完善,我們不難感覺到越來越多的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在課堂中出現。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明顯特徵。合作學習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他們喜歡在一起交流和討論問題,用共同的視角觀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
小組合作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線的教師們都已經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著很大一個弊端——無效參與,如在老師叫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老師所給的討論時間不夠只是走個形式,匆匆收場;學生水平的不同,出現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過於依賴、盲從成績好的同學;在小組中不會傾聽別人的言論,討論結束後更是不會歸納等等。針對以上的問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一、創造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
1、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麼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2、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
一個好的語文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效果比較好呢?
(1)新舊知識銜接時進行合作學習。
(2)靠個人力量不夠時進行合作。
(3)復習階段時進行合作學習。
(4)解答「開放性」問題時合作學習。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
1、靈活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對於低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知識、能力、意識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並不能因此而放棄小組合作學習在低年級教學中的運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培養。在教學中,整節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需要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督和指導,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讓他們多一些發言的機會。
2、准確把握小組合作學習時間
這要求老師要對討論的難度有充分的把握,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充分了解,對合作學習的時間要有比較精確的預算。如果對合作學習的時間估計不足,怕超出預定的時間,完不成預定的教案,一再催促學生,學生無法從容進行實驗、探索,最後的研究結果誤差往往比較大,偏離了預設的教學期望,造成合作「虎頭蛇尾」的現象。相反,如果對合作學習時間估計過多,又會出現學生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東張西望等不良行為。所以在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明確給出時限,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也有利於學生高度專注,積極參與。
3、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一般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的任務而定:(1)同桌合作,適合於小問題討論(2)4人小組學習,適用於難度較大的討論(3)還可以是分工協作,每人承擔其中一部分任務(4)還可以是共同學習,共同完成某一任務,每一小組共同交一份作業等等。
4、培養學生一些合作的技能
由於學生年齡小,自主能力差,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精心組織,教給學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1)組內每一個學生都要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樂於修正他人的觀點。
(2)對於講的學生,要把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地表達清楚,要講得有條理。
(3)對於聽的學生,要學會傾聽,努力掌握別人的發言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聽不懂、聽不清楚時可以提問。
(4)在合作學習中,要求學生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欣賞,討論時,如果有的同學出現差錯(特別是害羞的學生),同學之間不要相互取笑,應給予理解和鼓勵,共同找出問題所在,解決學習上的困難,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5、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環節
提出目標(問題):教師引出問題,讓學生明白學什麼,怎麼學,完成哪些任務。
個體自學:學生自學有關內容,對問題進行初步的思考,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的內心需要,並為參與討論做好准備。
小組討論: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中心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求每個學生人人參與討論,並懂得在小組討論中發言是每個人應盡的職責。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直至找到問題的滿意答案。在討論過程中,成績好的幫助成績差的,先懂的幫助後懂的,互教互學,尤其是為後進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內參與機會。通過討論,開拓了思路,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集體意識、合作精神也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形成了。
組織交流: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作匯報,或由一個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交流內容包括討論的結果或小組學習的體會等。通過組織交流,進一步拓展了思路,糾正了帶有共性的錯誤,並將小組的認識轉化為全班的共識。組織交流後,為把學習引向深入,有時教師可有意地挑起對同一問題不同意見的爭辯,組織思維撞擊,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激活課堂氣氛。
集體評價:當各小組的學習結果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展示後,教師可組織學生對各組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表揚好的,推動中間的,鞭策差的。
6、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後總結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後跟蹤調查、收集反饋信息、反思成果與不足、對學習進行全面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有利於改進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再做具體的指導,促使每個小組都進行反思,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轉換
小組合作學習提倡教師當好 「導演」,學生當好「演員」,而不再像傳統教學所強調的那樣,教師為了保持所謂的權威,教師既「導」且「演」,結果是「導」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導」與「演」進行了分離與分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來,在傳統課堂上許多原先由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就可以由學生小組來完成,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而不再作為與學生並存的主體而使二者對立起來。教師也會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負荷得到減輕,可以有時間研究教學問題,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改革,確保「導」的質量。學生由於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會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慾望,會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師生負擔也可以由此大減,教學的良性循環也會因此而建立起來。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教師不再把自己視作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逐漸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系。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願學、樂學、創學已經成了學生的一種需要。
總之,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旨在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合作二字,對於未來的社會、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組合作學習」,對於未來的課堂更是必需的。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當今社會,只有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潛能。正如林格倫所說的:在文明世界中的人們,真正需要學會的本領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領,以及教會別人也這樣做的本領。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從小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學會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G.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
應該靈活運用!當比較繁雜難懂的問題,要小組討論交流,還有就是自學時可以小組合作。
H. 談談小學語文教學怎樣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100字
隨著教育的飛速發展,各種教育理念層出不窮,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能力成為了當前教育的重點。《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現代以來國際上諸多心理學派和教育學派所共同認識並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它同時也對許多教學模式產生過巨大影響並成為其理論內核。在國內,隨著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各種研究中,人們對其理論研究比較多,而對其與學科特點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研究還太少。如果我們不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理論遷移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去,那麼再先進的理念也只能是一種空話。因此,研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具體操作方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針對這點,我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有: 一、重視自主行為的培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主體性具體表現在選擇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個人對於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力和能力。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現在他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吸的學習態度,能夠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獨立地感知教材、學習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書本上的科學知識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並能夠運用於實踐;其次,學生還能夠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對象,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積吸向老師質疑、請教,以達到自己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從這一點出發,我先從道理上幫助學生轉變觀念,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參與的過程」,更注重的是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給學生自學的機會,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允許保留意見,對學生多給與鼓勵和肯定。給學生看的條件,給學生想的時間,給學生說的機會,給學生創的空間,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只要學生能夠讀懂的就不再去講,只要學生能夠領悟的就不再去分析,培養學生自己動腦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例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程度確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利用課本上的單元提示、預習提示、課後練習等理解課文,甚至有權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一文時,學生根據提示確定了學習目標,並選擇了每己喜歡的段落作重點學習、賞析,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暢所欲言,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效果比老師講給他們要好許多倍。在教學過程中, 我還注重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機會。例如,每節課堅持課前五分鍾演講制度,利用課前五分鍾,以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主要素材,提高學生的素養,設置了「海闊天空」「課文質疑」「開心一刻」「佳作賞析」「心靈寄語」等內容,學生輪流來講。 二、開展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特色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集體教學雖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但小組活動作為一種補充,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具有顯著的優勢。每個學生由於發展水平、個人家庭背景及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可以彼此取長補短。同時,小組交流與合作也為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懼怕說錯的心理壓力大大減輕,更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在教學過程中,將全班學生按照學業水平、能力、性別、個性特徵等分成學習小組,每組四人。為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往、合作學習、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小組合作學習的一般程序為:首先是任務定向,教師設計適合於小組合作學習的作業內容,學生加以選擇、接納;其次是組內交往,先個體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再小組內發言交往,教師對小組學習作必要的指導和調控;最後全班交流,小組代表綜合匯報學習結果,教師小結評價。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有一定的難度,問題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小組學習活動的激情,處理好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一般情況下,一節課中有一定難度任務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宜過多:小組合作學習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與眾不同的思路和獨到的見解,吸納不同的觀點:適時引進競爭機制及激勵性評價,通過競爭得到共同提高,分享成功快樂。 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我經常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利用手中不同版本的參考資料,結合提示、注釋、練習展開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如有疑難問題,還可以全班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有時,也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如在學習《中國石拱橋》一文時,以小組為單位比賽收集」橋「的資料,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分工合作,收集的資料大大增加了,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對於一個問題的不同理解,還可以開展小組之間的辯論賽活動,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三、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著名教育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記住教師和教科書上所講的內容,而是要學生參與建立該學科的知識體系的過程。所以,布魯納強調的是,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的探究者。心理學家也研究表明,人生來具有一種好奇的傾向,這種本能的傾向會使人們在面對陌生的現象時盡力找出其發生的原因。當他遇到困惑或矛盾的情況時,這種心理傾向會更強烈。少年兒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強烈的求知慾,會本能的對一切新奇事物感興趣,他們會想方設法弄清楚這些新奇事物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是一種進行科學研究的可貴的動力和心理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指導他們如何提問、如何收集資料、教給他們發現事物變化規律的一般思維方式,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和形成善於聽取各種不
I. 如何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實行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逐漸被我們小學教師所接受,並開始在教學中運用。因為剛開始實踐,所以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