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語文文學名著導讀

人教版語文文學名著導讀

發布時間:2021-02-23 13:52:49

1. 哪位同學能把人教版初中語文所有的名著導讀書目列給我共十二本,謝謝。

三國演義 西遊記 駱駝祥子 繁星 春水 朝花夕拾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魯濱遜漂流記 名人傳 童年 格列佛游記 簡愛

2. 人教版初中語文名著導讀 初中三年全部

初中文學名著導讀(大綱推薦篇目12部)水滸傳
西遊記
三國演義版
紅樓夢
朝花夕拾
繁星•春水權
駱駝祥子
魯濱遜漂流記
格列佛游記
名人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童年
http://..com/20040615.html?si=2
http://www.21cnjy.com/2/29603/V35446
http://www.eku.cc/xzy/sj/326226.htm

3. 三十部文學名著導讀的介紹

三十部文學名著導讀介紹的文學名著均為教育部推薦的30部中學語文課外必讀書,本專書內容屬分為「原著介紹」、「精選片段」、「重點題解」、「作品評析」、「閱讀考試提示」等部分,既體現當代教育改革新趨勢又考慮到當前中學語文教學/考試現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4. 求人教版語文必修4名著導讀《談美》薦文

胡經之薦書:《談美》

作為名人,肯定有他一生鍾情的一本書。那本書可以是他學術的延伸,也可以是他的助手。那本書,已經不是他作為學養的需求了,因為他讀的書已經太多,歲月都在書中浸泡著。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書籍。書的靈魂會圍著他的生活打轉。深圳的名人亦不例外。

胡經之:

朱老的《談美》讓我受益終生

胡經之先生是國內美學界的著名學者,八十年代初深大籌建之時即來到深圳,對深圳的高等教育作出了莫大的貢獻。生於江南的書香家庭、19歲即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胡經之先生,在大半個世紀以來讀的書可謂汗牛充棟,而對他影響至深的書是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談美》。

「朱先生的書告訴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人看待事物至少有三種態度:第一是實用的,第二是科學的,第三是美感的。美學研究的就是第三種態度。」胡經之從小在太湖邊上讀書,蘇州園林和自然風光的美景早已深入骨髓,朱先生的理論好比一把火炬,讓他獲得了重觀世界的一道路徑。中學畢業後,胡經之懷著對朱先生的仰慕之情考入了北京大學,並在進入學校第一年的春節上門去拜訪了朱先生,從此開始了三十多年的深厚友誼。

朱老這本書除了是胡經之先生的美學啟蒙以外,更是胡經之先生的學術起點。「朱老書中很多觀點我都同意,除了一點,他認為大自然本身沒有美醜可談,美與不美在於個人主觀意願。但我認為,世界上本來就有美醜,能否感受到美取決於個人的美學修養和眼光。大學時我以這個問題作為研究的主要方向。當時我的觀點是和宗白華先生一致的,我們三人經常就美醜的問題進行爭辯。」但除此之外,對朱先生思想的汲取讓胡經之先生的學術如虎添翼,後來胡經之的著作《文藝美學》便是在朱先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現在我還常常翻閱這本書,我的學術研究是成長在朱先生的肥沃土壤之上的,但我使用的只是一部分,後人將在這座富礦中繼續挖掘到無窮無盡的寶藏。」

讀《談美》
看完朱光潛的《談美》,感覺好像聽到了蘇格拉底的談話,翻看了塞涅卡的書信,閱讀了蒙田的隨筆,一些眾人皆知的道理和微不足道的小事,被他用來闡明自己的理論。深入淺出,微言大義。一滴水雖小,卻能從中看見七彩的陽光;一片枯葉的飄落雖不起眼,卻能預示著秋的來臨;眼睛在整個身體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你仔細觀察它,卻能洞悉人心;脈搏的跳動經常讓人意識不到,但醫生認真感受它,則可以了解你的身體狀況。理論希望為我們揭示事物的本質,它是抽象的,但它卻來源於無數的具體現象。在生活中,我們看到的現象太多了,心中的誤解也太多了,而這本書,正是一位能夠幫助我們撥開迷霧,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朋友。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本有歧義的書,書里有著各種各樣的解釋。「真」的領域有邏輯學來研究,「善」的領域有倫理學來研究,「感性」的領域則有美學來研究。美從哪裡來?美是什麼?美是怎樣的?一連串的問題等待著美學去回答。開卷有益,作善至祥。讀完《談美》,確實對美學有了一點體味。

⊙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

記得好像是2000年,國際大專辯論會上有這樣一個辯題: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當時場上雙方唇槍舌劍,說得天花亂墜,把我弄得一頭霧水。說它是客觀存在,有些大家看起來很難看人的,在藝術家那裡也許就是美人,這顯然是人主觀意願的作用;說它是主觀感受,倒也不完全是,畢竟美是有一定標準的,不是純主觀的。

世界,遠遠不止於地球這顆行星,遠遠不止於我們整個物理性的宇宙。世界物理性地和邏輯性地從人身體的現在條件出發向外伸展。它從我們的位置、時間和方式出發向外伸展——在所有的空間、時間和邏輯方向上。世界太大了,無限的大,我們則太渺小。還是禪者說的好: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讀完最後一節,心裡覺得很震撼。「人生的藝術化」,可以說是朱光潛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這是一個十分詩意的令人神往的境界。「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是不藝術的,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有人能把它雕刻成一座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任何理論和學說,都來源於對於世界和生活的思考,但卻又經常給人感覺遠離生活之感。想起孔子曾和曾點、季路、冉有、公西赤坐在一起,聽他們的政治理想。四人說完後,孔子最終贊賞曾點的意思。曾點希望自己能夠陶醉在禮樂教化所帶來的社會和諧、人民安樂的景象之中,使禮樂教化真正滲透到人們的生活里。朱光潛似乎也有同樣的意思,美是藝術的,它就在生活中。我們藝術的生活,讓美滲透在生活中,使生活即是藝術,即是美。這是何等美麗的境界啊。

看完這一節,又想起叔本華的一段話:「事實上當我們正在進行某項偉大事業或創造某件不朽作品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本身。我們每日辛勤勞作,考慮的只是達到眼前的目標,完成當下的計劃。然而,只有當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個聯系著的整體時,我們的品質和能力才能展現其真實面貌。我們也才能明白,在形形色色的情境中,彷彿是某種幸福的靈感引導著我們在千百條趨向毀滅的道路中,選擇那唯一真實的途徑。」日子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它可以是普通的,也可以是特殊的,關鍵在於你怎樣去看它。人生也是如此,你覺得它是一本日歷,每天撕掉一頁就少一頁,那你的人生就是麻木的、情趣乾枯的。你覺得它是一本日記,每天記錄一些故事就會使你的生命豐富一些,那你的人生就是積極的、情趣豐富的。在這個世界上,青史留名、活得轟轟烈烈的人畢竟是少數,我們不過都是些平凡人,但我們要相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獨一無二。我們是平凡人,但我們要做有情趣的平凡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中國的民樂其實很美,寧靜、淳樸且毫無功利性,但是我們的心太浮躁了,聽不下去這些「土氣」的東西。但是,在傷心的時候偶然聽到《二泉映月》,在高興的時候湊巧聽到《金蛇狂午》,也會怦然心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有人聞得到,因為白天的人心太浮躁。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里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城市裡的綠地越來越多了,每天從旁邊經過的時候,總是匆匆忙忙。其實只要稍作停留,會發現草地里的野花和蒲公英很美,在其間蹦蹦跳跳的喜鵲和麻雀也很可愛。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少的只是發現美、感受美的心靈。還是那句話:「慢慢走,欣賞啊!」

《談美》導讀

作者:鞦韆夢 出自:夢的天空 瀏覽/評論:154/2 日期:2008年5月17日 20:30

品讀美學之味,領會藝術之神

一、【作者檔案】

朱光潛,美學家、文藝理論家與翻譯家。1897年9月19日,他生於安徽桐城的一個經濟上破落的書香之家。他從6歲到15歲,一直接受父親的私塾教育。私塾教育是他承受深厚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

1916年,他考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次年進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

1922年畢業後,他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執教,並與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葉聖陶、豐子愷等人在上海成立了立達學園,籌辦開明書店和《一般》雜志(後改名《中學生》。

192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教育系後,他到吳淞中國公學校教英文,兼任校刊《旬刊》主編。

1925年夏,他受公費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修英國文學及藝術史,兼修哲學、心理學。1929年畢業,便轉入倫敦大學,同時在法國巴黎大學注冊,後又入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以論文《悲劇心理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29年畢業後轉入倫敦大學文學院,次年進入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文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1933年秋回國,他先後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並曾任四川大學文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務長、北京大學文學院代理院長。,

1936年初,他邀集北平的一些詩人學者梁宗岱、朱自清、馮至、俞平伯、卞之琳、何其芳、沈從文、李健吾、曹葆華等,組成「讀詩會」;同年5月,又與胡適、顧頡剛、羅常培、吳世昌、沈從文等發起成立「中國風謠學會」。

1937年5月,他任《文學雜志》創刊的主編。他在發刊詞中提出了「自由生發,自由討論」的口號。這個刊物成為「京派」作家的主要陣地,在當時文藝界有過較大影響。在這個階段也是他文藝創作的一個成長期。

1942年起他任武漢大學外文系主任兼教務長;抗戰勝利後,重返北京大學任西語系教授,並曾代理文學院院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一直是北京大學教授,歷任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三、四屆中央委員,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等職。但他主要從事美學研究工作,試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學術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學理論問題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成為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國現代比較美學和比較文學的拓荒者之一。此外他還致力於翻譯西方美學名著,他的數量眾多的譯著和譯文為我國的美學研究和文藝理論研究鋪平了前進的道路。

1986年3月6日,他在北京病逝。

二、【內容提要】

《談美》一書的主體部分共有十五個章節,對其進行分析,大致的觀點有:美感產生的條件,美感與相似心理的辨別,對美本身的分析,藝術與游戲以及藝術創造的條件。

(一)前三章說到的是『態度、距離和移情』即美感產生的三個必要條件。

(1)我們的態度是美感產生的首要條件。

作者以對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說明我們看待事物時,總會帶有自己獨特的態度。這由於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其觀察事物的立足點就不同,同樣的事物在不同心態的人的心理或視覺上都會有其獨特的反應。而那實用層次的態度是我們的本能對物質慾望的反映,因而它帶有很強的功利性;但對於美或美感而言,它是物質活動之外的有意義,是精神的,也是無功利的,就如文中說的「在審美的態度中,我們的注意力專於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動偏於直覺,活動空間也更廣闊無疆」。美是從我們的態度中得來的,那麼美代表了一種精神;而作為精神與心靈的主體的我們,我們會從藝術作品中獲得自己心靈的滿足,也體味出了在實用與科學中無存的性質,此時我們便是獲得了美感。因為審美的態度正是審美及美的存在的意義,所以藝術作品才能獲得不朽,於人才更親切。

(2)距離是美感產生的另一個因素。作者引用典故「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說明:我們在審美的過程中是不能以一種實用的態度,因為美的差別是藝術與實際人生的距離,這個距離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只有「均衡」、「適當」才能引起美感。

(3)移情是美感產生的又一個條件。

作者在第三章說到,「推己及物」即「移情」會讓我們對於自身以外的客觀事物,產生了審美的情素,移情和美感經驗是有密切關系的。但移情不一定就是美感經驗的產生,不過美感經驗中卻常含有移情作用。經過一系列的「推己及物」和「以物及我」,即是移情的美感經驗---物與我情趣之間的往復迴流後,心裡有美的意象,美的情素,則是美感產生的功效。

(二)作者是從下面三對名詞的區別來說明美感與相似心理的辨別的。

首先是美感與快感。

作者以「血色艷麗的英國姑娘比希臘女神鵰像美」鮮明生動的例子證明,美感與實用活動無關,而快感則起於實際要求的滿足。美感是起於形象的直覺,是一種極自由的活動,甚至要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同時美感的態度是不帶意志的,是帶有快感享受的,但快感並不一定就是美感;美感經驗是直覺的而不是反省的。

二是美感與聯想的區別。

「聯想」是知覺、記憶和想像發生的基礎,而藝術審美離不開知覺的想像,因此,藝術中美感的發生是聯想的必然之果。美感起於直覺,不帶思考,但聯想卻帶有思考性質;美感是帶有聯想的,但聯想並不一定就是美感。這些聯想縱然有時能提高觀者對於某件藝術品的審美好感,但作品本身的美卻未必因此而增加,反因精神的渙散而減少。這是所謂的「美感經驗實際上都是堅持實際人生的態度,在藝術本身以外求它的價值」。

三是考證批評和審美之別。考證批評不是欣賞,它也沒有固定的評價標准,我們對藝術形象本身分析時,要慎重,並不能帶有主觀功利性的目的。作者認為欣賞之前的考證批評是必要的。批評的態度是冷靜的,不雜情感的;欣賞的態度則注重我們情感與物的姿態的交流。遇到文藝作品,我們不能始終持批評的態度,那麼會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經驗。

終上所述,審美的過程中是帶有快感、聯想和考證批評的,但快感、聯想和考證批評並不就是美感。

(三)對美本身的分析。

1、首先作者是從人的角度與物的角度(「美之人情」與「美之物理」)來分析美的本身的。物需先有存在的可能性,然後能使人覺得它美,人不能完全憑心靈創造出美來。即美之中既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也就是說「美的形象是心靈從混亂的自然中所創造成的整體,美的物件首先是自然的」。

2、另外作者從對相關的兩種審美態度(批判寫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錯誤)進行比較分析,深入地分析美的本身。

3、對於美本身的分析,還體現在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具體關系中。自然美可以化為藝術丑,自然丑也可以化為藝術美;但藝術美醜和自然美醜是兩件事;藝術美不是靠模仿自然美而得來的。

(四)本書在藝術與游戲。同游戲一樣,藝術創造把欣賞所得的對象主觀化,使它成為一個具體的情景,然後通過某種媒介,造出一種具體的作品來。但藝術終究高於游戲,因為藝術帶有社會責任性。當藝術創造出一個意象之後,作者還要進一步把這種意象轉化成具體的形象,而游戲只需自我滿足,自我盡興而已。

(五)文章的後部分是藝術創造的條件。

藝術創作是藝術的生命力,其條件是想像。各種想像發揮各自的功能,更好地進行情境表達,完成藝術創作。而情感是藝術創作的原動力。情感的發生由一種意象而得來的,才有發生的可能;換一種情感就意味著換了一種意象,而情感飽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種格律裡面的,具有程式化特點的。但是形式化的格律有束縛藝術的弊端,所以在格律中我們既要承襲共同的東西,也要在恪守群性的前提下做到個性的隨心所欲,要讓情感從束縛中掙得自由,在整齊中醞釀出變化。另外,模仿是表現意象的本領,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者叮囑我們要記住:凡是藝術家必須要是一半是匠人,要模仿;一半是詩人,在模仿中要有自己的妙悟。

三、【個性導讀】

《談美》是朱光潛先生懷著一種崇高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來完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話的語言把高深的美學問題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從而起到了凈化讀者心靈、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一)美是什麼?美感又是什麼?

對於我們青少年朋友來說,這些問題似乎深奧得雲山霧罩。但是作者卻從一個具體的事例入手,從三種不同人對於一棵古松的不同態度來談。他舉例說:同一棵古松,木材商看到的是它值多少錢,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生長結構,而畫家則看到它的氣質、風韻,也就是「美感」。這就是我們對待客觀對象「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三種不同的態度。通過木材商、植物學家和畫家對一棵古松的不同態度,作者指出「人所以異於其他動物的就是於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由此結出:美是無功利性的,是無用之用。而人之所以是高級動物,在於追求「無用」上。古往今來,多少聖人粗茶淡飯還能夠「不改其樂」,這就是他們用審美的態度看待人生了。

然而,是不是因為木材商和植物學家他們不具備審美細胞而沒有看到美的嗎?於是作者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來解釋了這一現象。他指出當人們在欣賞事物時,普遍具有一種「圍城」心態,當我們太關心利益和知識的時候,美就離我們遠了。

「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距離太遠和太近,我們都不能看清楚美的。所以我們必須拋開實際生活中的物慾,才能真正進入並沉浸在藝術的美感之中。

(二)那麼美是怎麼產生的,是事物本身就具備的嗎?

作者用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比喻講了美學上的「移情作用」,即「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去,彷彿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他告訴我們這種移情的現象被稱為「宇宙的人情化」。我們知道,宇宙本來是無所謂情的,而人們經常說「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只不過是人賦予了天地萬物以情,所以花兒會笑,大海也會哭,所以這個世界因而豐富多彩了。讀到這里,或許你會發現美學中的一個難題---美究竟是客觀還是主觀的問題?作者在文中說:「依我們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後所產生的嬰兒。」美的欣賞就是「把自然加以藝術化,所謂藝術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這所謂的「情人眼底出西施」。

我們平時誇某人某物很漂亮,這屬於「美」嗎?於是作者通過「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的比喻,告訴我們兩種極易混淆的感覺—美感與快感。他說 「美感經驗是直覺的而不是反省的」。這讓我們明白:當我們感覺到高興而聯想到自身的慾望時,這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因為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它會使人暫時忘記自我而專注於欣賞的對象當中,是不包含功利目的的。

美是怎麼產生的呢,是由聯想所產生的嗎?作者借用牛希濟的兩句詞「記得綠羅裙,處處戀芳草」,指出「許多通常被認為美感的經驗其實並非美感」,而是「實際人的態度,在藝術本身以外求它的價值」。由萋萋芳草,聯想到綠羅裙;可是由一種古董,聯想到金錢,那不是美,不是所有的聯想都是美。美,是一種「專注」,沒有了專注,也就沒有了美了。

當我們懂得了美的內涵後,我們會急切地想知道怎樣去欣賞美吧?對於這個問題,有許多學者便對考證和批評進行爭辯,他們是否屬於美學欣賞呢?作者在文中便指出「考證所得的是歷史的知識。歷史的知識可以幫助欣賞卻不是欣賞本身。」「總而言之,考據不是欣賞,批評也不是欣賞,但是欣賞卻不可無考證與批評。」所以說,會做考證和欣賞的,並且有藝術細胞的人,才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跟美頗有聯系的一個詞兒叫做「丑」,那麼丑是美的反面還是美的一種呢?是不是畫一個少女就要比畫一位老太太要更美呢?朱光潛指出:藝術的美醜和自然的美醜是兩件事,藝術的美不是從模仿自然美得來的。而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都是主張藝術模仿自然,所以它們是錯誤的。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說:「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書」,所以,「依樣畫葫蘆」是不可能產生藝術美的。我們必須把從自然這部字典上得來的文字,用自己的心去創造出好的文章,而這好的文章,是字典上本來沒有的。

作者跟我們講解了以上基本的美學觀念後,又進一步跟我們談了藝術與游戲、藝術與想像、創造、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三)你會把藝術與小孩子的游戲聯系在一起嗎?它們有相通之處嗎?

作者堅定地告訴我們:「藝術的雛形就是游戲」。想想看,大多數大藝術家都有一顆童心,這說明越是會游戲的人就越擅長藝術。但是藝術是帶有社會性的,「不能不顧到媒介的選擇和技巧的鍛煉,它逐漸發達到現在,已經在游戲前面走得很遠,令游戲望塵莫及了。」不過,游戲裡面有美感因素,這么說,美感與藝術是來源於游戲精神的。

那麼對於創造,它又是從哪裡來的?作者便以王昌齡的七絕《長信怨》為例,分析指出藝術創造的定義「就是平常的舊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綜合。」但在其中想像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烏鴉身上的日影,這是一個多麼平常的景象,但是詩人通過想像,把它和帝王的恩寵聯系在一起,於是,一種言不盡意的藝術感覺便有了。

當然光靠想像,不能進行藝術創造,還需要情感。作者便借司空圖《詩品》中的一句話「超以想像外,得其環中」指出:「詩人於想像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綜合的要素,許多本來不相關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調協,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機體。」「意象」是朱光潛先生美學理論的重要概念,它對於突出情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總之情感是想像的統帥,意象是情感的翅膀,「意」與「象」合了,那麼藝術創造便成功了。

(四)或許我們會疑慮,既然想像與情感都是主觀的東西,那麼藝術創造就可以完全不顧「客觀事實」。可是真正的自由會存在嗎?作者在文中強調「在藝術方面,受情感飽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種格律裡面的。」「格律不能束縛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藝術家的地位。」「古今大藝術家大半後來都做到脫化格律的境界。他們都從束縛中掙扎得自由,從整齊中醞釀出變化。」最後能夠達到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時,那就是聖人了。可見,藝術創造是既要尊重規律,又要超越規律的。這又涉及到了模仿的問題。我們學習走路,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為什麼我們的學習要從模仿開始?作者指出「各種藝術都各有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學習技巧首先要「模仿」,凡是藝術家都應該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於模仿。」模仿到後來,應該達到一種似與不似之間的地位,完全不似則喪失了藝術的普遍性,完全相似又喪失了藝術的主體性。這就叫「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這就是藝術美對模範的境界!

讀至此,你能夠弄懂「似」,又能夠「不似」嗎?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對啊,世上是沒有真正的「生而知之」者的。作者也說:「只有死工功夫固然不盡能發明或創造,但是能發明創造者卻大半是下過死工夫來的。」「凡是藝術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圍之內用工夫,須處處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養。」對,如果我們的知識面不廣,眼界不夠開闊,在任何領域是成不了大師的。

從藝術欣賞,到藝術創造,朱光潛先給我們進行了全面的講解後,在全書的末尾,還表達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觀:人生的藝術化。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比較廣義的藝術。「過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應有的美點。」「文章忌俗濫,生活也忌俗濫。」

朋友們,讀完了這本書,你們可要記得朱光潛先生贈送給我們的一句標語:「慢慢走,欣賞啊!」

四、【名家點評】

(1) 孟實先生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這種『宏觀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值得學者深思。文藝理論當有以觀其會通,局於一方一隅,是不會有真知灼見的。

---------- 朱自清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

(2)學習美學也好,學習藝術也好,關鍵不在能否掌握一、兩種技能,而是要看我們能否達到一種化境。人生的境界有很多種,能夠達到朱光潛先生所崇尚的『藝術化的人生』,則可以說『今生無愧矣』。

----------- 張法,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四屆霍英東基金獎獲得者;《思之未思》。

(3)讀朱先生的書,是從這本書到那本書的跋涉,那光景有時也確乎可以讓人忘記這其實不過是端坐書齋在想像中游目騁懷。光潛先生追求的是對書中之理的抽繹,編織,條貫,一生在書中過活。他讀了那麼多書,又那麼有耐心一向我們介紹這些書中密如蛛網而且常常晦莫如深的思想線索,叫人不得不佩服。

------- 郜元寶 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上海市中、長篇小說獎評委;《遠遠望去的印象》
(4)「作為美學家,朱光潛不滿足於關在書齋中研究理論,他花了很多精力把審美眼光推廣到大眾之中。他的《談美》對於把中國人從泛政治化的畸形視界中解放出來嘉惠實多,而尤以《談美》末章中的此篇具有代表性,以至於阿爾卑斯山谷中的這句旅遊廣告語『慢慢走,欣賞啊』,成了喚醒中國人古老藝術心靈的一時名言。」

----- 周實 《齊人論物》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5. 人教版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有哪些

一、《大衛-科波菲爾》

作者是英國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尚未來到人間,父親就已去世,自幼受盡繼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進一所寄宿學校,母親死後,就被送去當童工。

後在姨婆的撫養下成為名作家。作品圍繞大衛的生活遭遇生動描繪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幅幅社會畫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會議對人民的欺壓,資產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寄宿學校對兒童的虐待;刻畫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別是下層勞動者的形象。

二、《家》

《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

三、《巴黎聖母院》

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紅樓夢》

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婚姻悲劇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表現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墮落,塑造了一系列貴族、平民以及奴隸出身的女子的悲劇形象;

展示了極其廣闊的封建社會的典型生活環境,曲折地反映了那個社會必然崩潰、沒落的歷史趨勢。作品還歌頌了貴族的叛逆者和違背封建禮教的愛情,體現出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並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賈、林、薛之間愛情婚姻悲劇的社會根源。

五、《高老頭》

《高老頭》是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834年。該講述主人公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麵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

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盪,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

6. 人教版語文書的所有必讀名著是哪些

1、《論 語》《孟子》《莊子》
2、《三 國 演 義》 羅貫中
3、《紅 樓 夢》 曹雪芹
4、《吶 喊》 魯 迅
5、《女 神》 郭沫若
6、《 子 夜》 茅 盾
7、《家》 巴 金
8、《雷 雨》 曹禺
9、《圍 城》 錢鍾書
10、《談 美 書 簡》 朱光潛
11、《哈 姆 萊 特》 莎士比亞
12、《堂*吉 訶 德》 塞萬提斯
13、《歌 德 談 話 錄》 艾克曼
14、《巴 黎 聖 母院》 雨 果
15、《歐也尼* 葛朗台》 巴爾扎克
16、《匹克威克外傳》 狄更斯
17、《復 活》 列·托爾斯泰
18、《普 希 金 詩 選》 普希金
19、《老 人 與 海》 海明威
20、《泰 戈 爾 詩 選》 泰戈爾

文學名著導讀(高中版)
高中生必背古詩文40篇
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精選
二十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精選
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選
二十世紀中國散文精選
二十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精選
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精選
論語通譯
孟子選注
莊子選譯
三國演義
紅樓夢
西廂記
吶喊
魯迅雜文精選
子夜

茶館
邊城
雷雨
女神
朱自清散文精選
談美書簡
圍城
歷史的天空
平凡的世界
芙蓉鎮
哈姆萊特
堂吉訶德
歌德談話錄
巴黎聖母院
歐也妮葛朗台
匹克威克外傳
格列佛游記
復活
泰戈爾詩選
普希金詩選
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7. 初中語文文著導讀推鍵的書籍分別是

初中文學名著導讀(大綱推薦篇目12部)水滸傳
西遊記
三國演義
紅樓夢
朝花夕拾內
繁星?春水
駱駝祥子容
魯濱遜漂流記
格列佛游記
名人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童年

8. 初中語文人教版6冊的名著導讀有哪些名著

七年級 (上學期)

一、《繁星》《春水》母愛•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體裁:詩歌(「小詩」)

3、成因:受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影響寫成。 4、內容:

(1)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2)對大自然的崇拜與贊頌。(3)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

5、藝術特色:兼采中國古典詩詞和泰戈爾哲理小詩之長,善於捕捉瞬間的靈感,以三言兩語抒寫內心的感受與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長。語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而又情韻悠長。 6、相關練習:

①「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還「為詩人歌德九十年紀念」作了一首詩是《嚮往》 ②總的說來,《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三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繁星》、《春水》詩集表現了:母愛、童真、自然三大主題,這三大主題構築了冰心思想內核「愛的哲學」。 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謝婉瑩,詩集《繁星》、《春水》是人們公認的小詩最高成就,被茅盾稱為「繁星格」、「春水體」。

⑥「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這詩句出自福建長樂(籍貫)的冰心(作家)寫的《繁星》(篇名)

二、《伊索寓言》

1、作者:伊索,相傳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於講故事。 2、 文學價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兩千多年來以獨特的人生智慧和藝術魅力受到各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

3、 內容提要:內容十分豐富,影射社會現實;批評為富不仁;表現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對惡人不能心慈手軟;要尊重自然規律,諷刺好逸惡勞等。

4、 藝術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採用擬人化手法,形象鮮明。 5、 精彩情節:《龜兔賽跑》《狼來了》《農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財神》《蚊子和獅子》《鼴鼠》等。《農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誡人們對惡人千萬不能心慈手軟。《狼和小羊》、《貓和雞》就以絕妙的諷刺筆法,揭露了統治者的殘暴和蠻橫。

6、 流傳諺語:「狼來了」「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

七年級(下學期)

三、《童年》在苦難中長大

1、 作者:高爾基(蘇聯),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2、 體裁:長篇小說。

3、 內容:小說講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表現了俄羅斯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8、精彩情節:

武松斗殺西門慶,醉打將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等。宋江三打祝家莊。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拳打鎮關西,大鬧野豬林等。吳用智取生辰綱。楊志賣刀。 9、 藝術特色: ⑴結構上採取先分後合的鏈式結構。第四十回以前先講述單個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後百川匯海,發展到水泊梁山大聚義。第七十回後,寫他們歸順朝庭,走向失敗。 ⑵語言上用的是古白話,生動形象,活靈活現,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10、資料鏈接: ⑴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將 ⑵全書一百二十回 ⑶對聯:「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相貌語言,南北東西各有別;心情肝膽,忠誠信義並無差⑷電視劇:電視連續劇《水滸》的主題歌《好漢歌》由劉歡演唱。 ⑸國外譯本: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用英文翻譯《水滸》時就定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⑹人物綽號舉例:

宋 江——及時雨 李 逵——黑旋風 武 松——行者 盧俊義——玉麒麟 林 沖——豹子頭 魯智深——花和尚 扈三娘——一丈青

吳 用——智多星 楊志——青面獸 入雲龍-公孫勝󰀀神行太保-戴宗 九紋龍-史 進 浪里白條-張順 母大蟲-顧大嫂 菜園子-張 青

十一、《傅雷家書》

1、作者:傅雷,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批評家

2、作品內容: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批評家傅雷寫給兒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3、名句: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十二、培根隨筆

1、作者簡介:弗蘭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主要著作有《隨筆》、《新工具》等。

2、內容簡介:培根的散文隨筆共有五十八篇,內容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其中多數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比較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哲學」。 3、精彩篇目點擊:《談美》、《談讀書》、《論拖延》等。 4、培根語錄:知識就是力量。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變,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九年級(下學期)

十二、《格列佛游記》奇異的想像,辛辣的諷刺

1、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英) 2、 體裁:長篇小說

3、 內容:講述英國船醫格列佛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駰國(馬國)等地的經歷。

4、主要情節及對應寓意: (1)、描寫小人國利里浦特的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和「低跟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實際上是挖苦英國兩個爭斗不休的政黨。小人國是用跳繩比賽來選拔官員的。講述小人國利里浦特與鄰國兵戎相見,是影射當時英法兩國之間的連年征戰。 (2)、在大人國,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紹卻招來質問,大人國制度古樸、民風淳樸,他們認為英國近百年來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及其產生的惡果。 (3)、小說第三卷,通過對飛島國等五國的描述,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懷疑,並嚴詞痛斥了殖民統治。 (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筆調,慧駰國展示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它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無情嘲弄著「人類」社會。⑸在慧駰國,展示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

6、 主題:小說包含了某些對人性及人類社會的悲觀見解,但是在尖刻與悲觀的態度背後,卻藏著一種苦澀而熱切的憂世情懷。

十三、《簡·愛》

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19世紀的英國女作家。 2、體裁:長篇小說

3、內容: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簡愛是孤女,身份低微,成年後到桑菲爾德貴族家園當家庭教師。她相貌平平,卻以真摯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東家羅切斯特的尊敬和愛戀,不料舉行婚禮時節外生枝,使她不得不面對更多的磨難和考驗。

主題思想: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4人物形象: 簡·愛富於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她追求超越個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常常在宣洩感情後嚴厲自省,不斷調整思想,校正人生航向,使自己日漸成熟起來。自尊自愛,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人格獨立,敢於追求幸福。 5、精彩章節:①在桑菲爾德庄園,簡"愛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對羅切斯特的愛情。②簡"愛在婚事受阻後毅然離開自己所愛的人遠走他鄉。 6、藝術特色: ⑴自傳體的敘事語氣,使小說洋溢著濃郁真摯、豐富細膩的情感。

⑵娓娓道來的內心獨白。 ⑶色彩斑斕的景物描寫。

⑷巧妙設計的懸念。

7、經典語句:你以為我會無足輕重的留在這里嗎?你以為我是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緲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樣多的靈魂,一樣充實的心。如果上帝賜予我一點美,許多錢,我就要你難以離開我,就象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不是以社會生活和習俗的准則和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同你的心靈講話。

9. 人教版 高中語文 名著導讀

必修一:《論語》《大衛 科波菲爾》

必修二:《家》《巴黎聖母院》

必修三:《紅樓夢》《高老頭》

必修四:莎士比亞戲劇,《談美》

必修五:《三國演義》《堂吉訶徳》

(9)人教版語文文學名著導讀擴展閱讀:

高中語文過渡:

1、增大課內外閱讀量;

2、建立一定的學習規律,預習、聽課、練習、復習一條龍;

3、針對自己的弱點選擇一本合適的練習冊;(一定要最合適的,多了也沒用,最要緊是能消化)

4、定期對字詞等知識進行歸納;

5、最好能提前把該背該記的記憶性知識先提前處理;

6、筆記要做好,課要認真聽,有時到了結尾可能急著下課心有點躁,要抵擋住,這時往往是關鍵、總結精華所在;

7、最好有定期練筆(建議每天堅持寫日記);

8、閱讀有關語文學習的報刊、雜志;

9、有時間練練字;

10、多記一些文言文,對以後的學習定有幫助;

11、隨著散文不斷增加,要更深入鑽研一篇文章;

12、背誦內容要熟記。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語文文學名著導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