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的創新性教學

小學語文的創新性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22 17:32:25

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精神,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最困難的任務。
一、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的教師。
進行創新教學,關鍵要有創新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及創造精神,能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並滲透到一切教學活動中。心理學認為:只有教師本人是創新型的,他才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
教師創新意識的確立,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涉及到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諸多方面。創新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兒童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過去,我們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改變人,而今我們更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影響人。愛的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生命的激情,使兒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溫暖和學習的價值。在愛的陽光下,消除一切煩惱、困惑、膽怯、浮躁,引發內心深處的天真無邪的本性,從而誘發創造的潛能。
創新教育也是一種「活」的教育。現在學校里的規矩很多,課堂上的規矩更多。如:發言必先舉手,老師同意方能開口;發言必站立,老師不發話,學生不得坐下;不許在老師講話時插話,否則視為不敬;坐則要昂首挺胸,雙手放膝,兩眼平視等等如此之多的規矩,思想上的條條框框必然束縛兒童的思維,窒息兒童的創新精神。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發言眾口一辭,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編造假話,哄騙家長和老師,使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和擔心。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像馳騁,任感情激盪,任思路放縱,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是探索、求異精神,這種精神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以次影響學生,還表現在對教學的藝術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創新過程肯定會遇到挫折,遇到挑剔諷刺的打擊,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慣性、以及懦弱和動搖的阻撓,因此,教師還必須具有穩定性和創新人格。我國著名創造教育家段繼揚對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後認為,各類創造人格的共同特徵是:興趣廣泛,求知慾強;思維靈活,反應敏捷,聯想豐富,語言流暢;勤奮熱情,專心致志;觀察敏銳,思辯精密;勇於進取,渴求發現;堅定自信,執著追求;堅韌自製,不辭勞苦;獨立性強,從眾性少;獻身事業,服務社會。
教師具有創新性人格,不僅是其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可靠保證和有力支撐,而且對學生的人格影響至深至遠,甚至終身不可磨滅。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還應研究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娃娃做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小學語文上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因此,也特別需要創新型教師。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採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既然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沃土,那麼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大的方面說,要更新觀念,首先,正如修訂後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一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二要在課堂教學中還學生一個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1、憑借課文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我在執教《麥哨》一文時問學生:假如這么美的草地就在你們的面前,你們最想做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在草地上打兩個滾,有的學生說翻兩個跟頭,還有的學生說想躺在草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又可愛的想法!比如,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引導學生討論,圓明園要不要重修,為什麼?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啟蒙教育的課文,比如,《兩個錢球同時著地》中體現的實踐的觀點;《條條道路通羅馬》中體現了實事求是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尤應如此。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因此,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語文教學還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值得我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對學生的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學生定會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激發想像,培養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像,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對於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麼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現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麼想,怎麼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現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現象力。
現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開展。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一切方面,特別在發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更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據小學生愛想像,尤愛幻想的特點,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學生從形象入手,觸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促進聯想,開拓創造的空間,發覺創新的精神。兒童在課堂上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蘇聯審美教育專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這種感情化成為嚮往……轉化成為創造。

㈡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而且還要學文章的其他形式。語文的形式是語言文字,是表達技巧;而內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語文學科這一特點使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語文這一工具學科的學習運用,必然伴隨著一定的思想,交織著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學作品所展現出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動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詩情畫意,都是激勵學生思維的發展的誘因,都可能觸發學生的思維想像,萌生創新意識。」 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自己首先應該有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內在動力,是創新的開始並始終影響整個創新活動,它是在創新活動中產生、發展、檢驗和論證,由實踐到意識,又由意識到實踐,一直貫穿於創新活動的全過程。教師要樹立「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陶行知語)的意識,要敢想敢做,要有能為人先的膽識和勇氣,能發現並能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敢於標新立異,隨機應變的進行創造性教育,對於約定俗成的教學方式要懷有強烈的思維批判性,這是時代更是當前新課程改革賦予語文教師的重任。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強烈創新意識的鼓勵下,才可能產生強烈創新的動機,釋放創新激情,發揮創造性思維。 其次,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不是與生俱來,必須依賴於積極的指導和鼓勵,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慾望。心理學告誡我們: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具有強烈的創新慾望,才能主動思考,主動創新,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第一步。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向同學們講清創新意識的含義;利用古今中外新人才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設置趣味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針對不同學生的原有基礎和特點,有針對地進行創造思維的訓練。 1、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創造動機。例如在《火燒雲》一課教學中,針對文中火燒雲動感性極強的特點,我設計了啟發學生用動作表現火燒雲升上天空的情景。同學們十分活躍,積極開動腦筋,同桌之間互相演示,然後紛紛到前面表演。最後大家一致贊揚一名同學用雙手滾動的方法來演示火燒雲升上天空最為貼切。再有像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針對宋詩說理性強的特點,我仍採用啟發學生運用形體語言形象地表現古詩句。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有的學生運用五個手指表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又將五指聚攏,掌心成窩狀,形成山峰環繞,人處山中的感覺。一看便馬上聯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這樣一來,既理解了詩句又幫助了背誦。還有的同學幾個人排列一起,先橫後豎,然後圍成一圈,再讓一名矮個兒同學站在中間,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學表達了詩句的意思。這種方法對於學生來講就具有創造性。它使學生的思維與想像緊密相聯,為今後學習古詩,形象地理解文章、語言提供了方法。 2、重視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全過程的培養。具體而言,既有發散,從多角度尋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過分析從中找出最佳答案。在《赤壁之戰》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你認為東吳和曹操哪一方應該獲得勝利?為什麼?」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讓學生去佩服東吳方面的知己知彼、揚長避短。這一問題引發了全班的爭論,形成了三種意見:A認為東吳應獲勝,這是歷史事實;B認為曹操應獲勝,中國就可以統一了;C認為誰勝了也不好,反正都是打仗,老百姓就遭殃。我又引導大家展開討論,逐步統一了認識,第二種意見是對的。曹操獲勝就可以統一中國,結束分裂,符合歷史趨勢和人民渴望安定的願望。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對成年人很容易,但對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沒有這個觀念。建立起這種觀念對學生的思維就是個創造性的提高,今後他們就會學著用這種觀點去評價、看待歷史、現實、人和事。學生再看這類問題,就會站在一個新的高度辯證地去看,而不是只停留在為東吳喝彩。這就是從發散到集中的思維訓練過程。 3、是針對自身原有基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良好個性。像上文提到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誰獲勝也不好的同學,原本語文成績較差,也很難發言,學習上被動,按過去的教學方法只能是跟在別人後面撿「現成兒」的。但在開展創造教育,把創造性思維培養引入語文課堂後,他變得十分活躍,勇於發言。他的觀點雖不是很正確,但對於他自己確實具有獨立性、首創性、新穎性,既不同於別人,又超越了自我,真正是創造性的。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習慣,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學習有兩種,一種是重復性學習,另一種是創新性學習。」「創新性學習就是不拘泥、不守舊,敢於創新。……創造性要看作為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中國青年報》)。為了促進學生創造性學習,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任何創造性活動,都要受到各個性的極大制約,受到已有定性思維的限制,因此需要對已有的觀念、方法、理論進行突破。故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具有拼搏、進取、創新、頑強、堅韌、自信、自製等個性心理品質。 2、培養學生產生創造性的學習特點,並在實踐中強化創造性思維意識。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不同於普通學生的表現。在學習內容上,創造型的學生不滿足於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而是自己對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學習態度上,創造型學生喜歡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究,思考問題的領域和方法不為老師所左右;在時間安排上,創造型學生不按照規定的時間去學,除了完成課堂作業以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閱讀課外書或從事其他活動上;在學習目標上,創造型學生不僅獲得書本和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對教師和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批判的吸收。我們把握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的特點,就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得到培養和鍛煉。學校中多一份創造性學習,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份創新能力;學校中多一個創新型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個勇於創新的人才。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總是與創造性活動相聯系的。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應結合聽說讀寫盡量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機會,例如小組討論,作文互改等,都是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式。 第三、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聰明才智。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關鍵在師要有教育機制,即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以及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 第四、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首先,一個沒有知識或者知識貧乏的人是很難進行創新活動的,放眼歷史所有的發明都是在知識特別是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得以形成,因此學生掌握知識的質與量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要以知識為基礎,要以知識為前提。其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只有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時候,才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接近創新的結果,體現出來的創新情緒,勇氣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創新。最後,創新能力的體現離開的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知識的運用為創新提供的現實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知識的運用過程,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產生。因此,創造型學習要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 第五、在教學環節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以及非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有不同的看法,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意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問題提出多種解答思路,然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去進行發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闢蹊徑,求取新解。如,學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之後,我讓學生自己總結課文,並強調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作多向思考。學生從不同側面說出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1、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若我們慧眼獨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就能發現得更多。 2、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有信心、恆心和毅力,我們就能找到最佳方案。 3、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多解、新解、巧解各種問題。 4、與人相處要善於換位思考,思他人所思,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5、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灰心沮喪,因為倘若能轉換角度思考,就有可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思維定勢,思路不開闊,內容單薄,這就需要加強發散性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以「水滴石穿」為例,學生通常只想到恆心和毅力,我引導學生分別從「水」「滴」「石」「穿」四個角度寫出不同的構思,結果學生總結歸納出"弱能勝強"或"柔能克剛";不要輕視"小";要敢於碰硬;頑石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觀點。 綜上所說,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有機結合,而且可以使傳統的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創新教學。面臨經濟時代的來臨,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地位和發展速度,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依賴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教育能否順利實現。而語文課堂是其中最為基礎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加快創新教育的實施和發展壯大,是極其重要而有深遠意義的。

㈢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在以後的持續學習中語文也處於重要的學習專位置,教師屬應當重視學生該門課程的重要培養,考慮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為其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是必要的,要不斷更新陳舊的教學方法,創建更好的教育空間。

㈣ 怎樣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它不僅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情懷,更是傳播知識和文明的重要教育工具。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古至今,語文教育歷經數千年,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他們的作品流芳百世,成為當今學生學習的標本。現階段,盡管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各有千秋,但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包括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等,教學方法也隨之更新換代,而創新是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渠道。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已經真正地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憑借教材還是多媒體,創新無疑是滿足當代教育要求的必然途徑。
小學語文從識字開始,到閱讀,再到寫作,教師無不需要通過巧妙的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理解力,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1.轉變教學思想
教師在培養和評價學生智力時要從只注重觀察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集中思維、分析性思維、嚴密的邏輯推理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向在創造性活動中起重要作用、作為右腦功能的創造性想像力、發散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轉變。根據教材特點,在閱讀、識字、看圖作文等教學過程中進行創造性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性想像力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把印在課本上的文字元號──字、詞、句、段、篇轉化為學生頭腦中活生生的形象,並把這些形象在頭腦中清晰地保存積累起來。
如學習"顫抖"一詞,在學生理解詞語後,還可讓學生想像再現"顫抖"的形象,以訓練右腦。又如學習《翠鳥》一文時,表現翠鳥身上羽毛顏色的有三個詞語──"淡綠色"、"深綠色"、"翠綠色"。學生從文字上並不能認識這三種顏色的特徵,老師先拿來這三種顏色的羽毛,告訴學生什麼是淡綠色,什麼是深綠色,什麼是翠綠色;再拿出翠鳥的標本讓學生辨認羽毛的顏色。學生親眼看到了真實的形象,在頭腦中把這三種鮮明的形象積累起來,深深地印在了腦中。
2.學貴有疑,鼓勵提問
學問,顧名思義,既要學,也要問。人人都會有疑問,而提問是解惑的重要方式之一,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要敢於發問。但是一般在課堂上,學生對於疑問往往不敢啟齒,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問,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並且教師要詳細答疑解惑。因此,在鼓勵學生提問方面,教師要把握以下幾點:
2.1不拒絕,不批評,充分肯定,增強學生提問信心。善於質疑的創造發明者無一不是充滿自信的人;相反,經常懷疑自己的人是很難成功的,也很難提出有創意的觀點。要培養質疑精神,教師就必須保護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於學生的任何提問,哪怕非常簡單,教師都應詳細答疑,如果拒絕,則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會因為害怕批評而不敢發問。對於提出帶有規律性、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因此,為了鼓勵發問,拓展學習思維,教師應該做到不拒絕,不批評,充分肯定,增強學生自信心。
2.2引導學生尋疑。如果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帶著疑問,發散思維,捕捉細節,發掘重點,那麼他必定能夠深刻理解其中的內涵,並產生創新的觀點,以至於達到創造的目的。因此,學中帶疑,才能啟動創新思維,捕捉創新靈感,並取得創新成果。但小學生在這一認識上或許還不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就顯得比較重要。
3.改進教學方法
右腦是加工形象信息、鑒別圖形、處理非言語材料的中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讓大腦兩半球共同活動來完成任務。
3.1藉助電教媒體。閱讀教學首先要注意用直觀形象的材料充實學生的感知,豐富學生頭腦中表象的積累,提供再造想像的基礎。根據右腦以形象思維為主,主管人們的視知覺,形象記憶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多藉助直觀、形象的電教媒體進行教學。
如《桂林山水》一課,就可以藉助錄像再現桂林山水"靜、清、綠","奇、秀、險"的特點。這樣,學生通過視聽覺、形象記憶,能非常清晰而深刻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便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豐富了學生的表象,為學生進一步產生聯想和想像打下基礎。
3.2啟發聯想、想像。文章是作者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進行思考後寫成的語言符號,這些文字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讀者可以通過作者提供的語言符號,調動已有表象──生活積累和知識經驗,運用再造想像,創造性想像,想像相關形象,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根據教材和學生年齡特點,指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進行想像,想像文章描寫的場面,想像文章描寫人物的性格、心情,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周圍環境的情景等一些再現性和創造性想像。
3.3讓學生繪圖(畫)。對於一些課文,教師可以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根據課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讓學生繪圖(畫)。
如《有這樣一個小村莊》一課中有一段描寫小村莊從前的美麗景色。教師在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後,讓學生將這幅美麗的圖畫創造性地畫下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思維活躍,有的用藍色的波紋線加上快活的小魚表現水的清澈;有的用幾只戲水的小鴨子表現水的清澈;有的用鮮艷的美麗的花朵和花叢中的蝴蝶表現空氣清新;還有的用密密的樹木和林間的小鳥表現空氣清新……
4.大膽想像,開拓創新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它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思維的運動,是創新的源泉,是開拓思維的動力。想像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驗,在腦海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將抽象的形象具體化,將具體的形象豐富化,從而達到創造的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想像時應把握以下兩點。
4.1挖掘發展想像力的因素。引導學生大膽想像,提升學生的想像力,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會越深刻、越獨到。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挖掘發展想像力的因素,時間的,空間的;現實的,虛幻的;課內的,課外的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展開聯想的因素。另外,教師可通過提問或課外延伸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聯想,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4.2多媒體具象引導。如今已是高速信息化時代,通過計算機製作或傳播的信息,如圖像、圖表、視頻及聲頻等,都是非常具體而又形象的。如果在上《桂林山水》課文時,教師可通過計算機搜索介紹桂林山水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桂林山水的真實形象和面貌,在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就會結合對桂林山水視頻和圖片的印象展開符合現實的聯想,產生更加真實而又嚮往的感覺,這樣,對加深課文的理解效果非常明顯。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課文,運用多媒體的具象性,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的引導十分重要。
總之,教師應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巧妙和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拓展思維空間。當然,在改善創新教學方法同時也不能忘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緊密結合,才能全面提高和發展。

㈤ 淺談如何創新小學語文學習方式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想創新教學方法,老師首先應該具有創新意識,挑戰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課堂設計及組織形式都要積極創新。老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創新教育真正實現,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激勵他們運用創新性思維;對學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積極創設相互信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新發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加強合作,豐富教學形式。
老師可以提前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多樣的分組,讓不同個性和特點的學生一起相互幫助,學習他人的優點。在課堂小組討論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情況。同時為了增強課堂討論的效果,讓討論發揮真正意義上的作用,老師要有目的地進行輔導,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增加學生的課外活動。
小學教學的重要一環是課外活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課外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老師應該積極提倡學生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進行導讀活動,這樣學生不但能鞏固課內學到的知識,而且可以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知識和能力。另外,要引導學生創辦校報、校廣播站,為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的平台,從而使他們通過課外活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創造性思維能力。
4.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鍛煉並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提問。老師要正確意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營造歡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於學生的問題,要充分地尊重理解,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他們沒有壓力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充分活躍思維,勇於提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
5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一本語文書,還必須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語文新課程標准》也規定了各年級段必須達到的閱讀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每個月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在教室里建立圖書架,以方便學生閱讀,每周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交流讀書的內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時間為讀書時間,要求學生做到多動筆; 多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下去 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就會進步,語文能力一定會有顯著提高。

㈥ 如何使小學語文創新教學

那些現代文就當做是閱讀資料,注意生字詞就可以啦 2文言文抓三點,翻譯。完全自由發揮這是我的老師的教課的方式,中心 3作文要求學生自己思考,不要詳細解讀:解詞,不要打擊學生你好

㈦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㈧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創新教育

□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朱台鎮西單小學 許麥芬
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語文要加強創新教育,首先要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當今,從信息社會的角度看課堂教學,就是培養學生掌握、分析、運用、傳遞信息的綜合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
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對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更多關注些,尊重他們的人格,激勵其上進,盡量捕捉其「閃光點」,給予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學生從細微處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於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在上課時讓學生發表見解,多展示思維活動的過程,思維過程的展現與評議可以打破傳統封閉型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的?」或者問「你的思路卡在哪裡了?」以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從而不斷地排除障礙,克服思維定勢,理順思路,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創造能力。
二、運用求異法促使創新
教學中,運用「求異」法,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因此,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別人的見解。另外,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逆向思維,一些小學生由於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雲亦雲」,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的進行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面去思考,也可以從反面去設想。從而使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形成獨特的思維個性。
三、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想像,並以此想像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想像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展開想像的方法方式很多,有些課文的結尾猶盡而意未了,餘音不絕,耐人尋味,可以抓住結尾循著文路展開合理想像。或是抓住課文「假想」成分,引導推想。有些課文的體裁是科學小品文,蘊含著創造思維培養的許多因素和良機,教者可根據體裁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展開科學而合理的推理。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機,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素質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通過自身素質,在教學中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努力。

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創新教育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為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對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夠重視。我國的中學生可以在國際各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而我國的科學家卻一次也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我們缺乏創造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密切相關的。也有專家認為,我國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導致了我們不能培養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呼喚著具有高素質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面對新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面對知識經濟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顯得格外重要。 那麼什麼是創新呢?創新既包括事物發展的過程又包括事物發展的結果,包括新的發現發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學說與技術,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過創新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實現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創新教育。所以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是要授之以"漁",理加要導之以"創"。它是要在全面優良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迸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在這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說,創新教育也就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重在學生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在價值觀取向堅持以未來理想與成功為價值的"明天"教育價值觀,它不以"重復過去"為已任,旨在人文本質上創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創新教育是一種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強調人格發展的獨立品質。創新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它屬於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而創新教育核心是創新教學。創新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型教學。同時創新教學他有自己區別以其它教學的特點。首先是創新教學是注重開發學生智力的教學,其次創新教學是多樣化的教學,再次創新教學是開放型的教學,區別於其它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創新教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最後創新教學強調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創新教學的體現依託於語文課堂來實現。處於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充滿創新,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語文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一方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它關系著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增強,關系著民族興衰的命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人才能,培養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語文教學要加強創新素質教育,必需要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針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我認為語文教學應順應時代的需要,關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學習如果沒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那麼我們的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沒有求知慾,就沒有學習。因此,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例如在講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時,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時,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只小燕子,你會怎麼做?學生回答說也會像小燕子一樣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接著又問:那你還能幫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園,看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同這處?話音剛落同學們七嘴八舌,爭辯激烈,通過孩子們仔細觀察與發現,他們還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狀、顏色、開花的樣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種子大、茄子的種子小等諸多不同之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這種熱烈討論中受到了鍛煉。而作為教師的我在為孩子們感到高興的同時,更為學生的具有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感到驚嘆。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自己走進課文,自己去捕捉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通過相互的交流,創造性地學習課文,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於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看電視》這篇課文時,在上課之初我覺得要想讓一年級的學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家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這種情感是比較難的。誰知上課之初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後自己質疑時,一個學生竟能准確地抓住「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怪」這一名時行提問,這時我感覺找到了突破點,我就對學生說:「就這一名話在小組內討論,找到家人看電視的「奇怪」所在?我的話音剛落,學生積極行動,在小組內一邊找一邊討論。最後學生把奶奶、爸爸、我們看電視的「奇怪」定義為對家人的一種關愛。我順勢引導學生:「正因為有了這種愛,才有了家人看電視的奇怪,而這種奇怪是因為……,正因為有了這種奇怪,所以家人才能……,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向課文中的主人公學習對家人的這種……。我留下了讓學生思索與解答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見解,孩子們發表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回答,同是也明白了課文通過奇怪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一堂很平淡的語文課因注入了創新的方法,調動了學生新的思想意識,同時也給我以後的語文教學帶來了諸多啟發。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慾和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在上課時讓學生發表見解,多顯示思維活動的過程,思維過程的展現與評議可以打破傳統封閉型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的?「你為什麼會這樣想」?"或者問"你的思路卡在哪裡了?「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以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從而不斷地排除障礙,克服思維定勢,理順思路,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創造能力。積極鼓勵學生的自辟蹊徑的做法,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使學生的頭腦中會經常閃現出創造的火花。二、鼓勵創新,同中求異同中求異,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語文學習雖然也要求相同,如識字、閱讀、作文、聽話、說話都有一些統一要求,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因為無論是吸收還是表達,都與個體的基礎、閱歷、情感密切相關,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徵,這種個性特徵,決定了語文學習充滿了創新精神。教學中,運用"同中求異"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因此,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多元化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思維形式,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別人的見解,各抒己見。例我在執教《稱象》一文時問學生:還有沒有更好的稱象的辦法?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說,稱石頭太麻煩了,可以讓隨行官員一個個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稱稱每個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多麼與眾不同而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多麼可喜的求異思維的火花!如此種種,比如,讀了《烏鴉喝水》問學生:烏鴉還會用什麼方法喝到水?孩子們們討論積極,還想出了其它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把瓶子放倒喝、可以找一根吸管喝等」。但有一個小男孩站起來卻說:「烏鴉就算了是放進了小石子,也有可能還是喝不到水」。他的話音剛落,其它孩子就轟堂大笑,剛才的那位學生則漲紅了臉,就連我心裡也是緊張了一下。但我想他這樣說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就讓其它的學生安靜下來,聽他說說自己的理由。這位學生說:「我回家做了實驗,如果瓶子里的水少於三分之二時,就是把石頭放進去烏鴉也喝不到水」。聽了這位學生的的話其它孩子也陷入了沉思中,我靈機一動找來剛才做試驗的器材,讓那位學生上台給大家演示了他自己的實驗,結果就像他說的那樣,這時其它的學生出給予他熱烈的掌聲。看著孩子臉上稚嫩的笑容,我也為他對於學習的執著而感動。通過創新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不但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在學生稚嫩的心靈中種下創新學習的種子。在創新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還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新逆向思維,一些學生由於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雲亦雲",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的進行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面去思考,也可以從反面去設想。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學習一些成語,強調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較固定,但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對付老虎,保全性命,難能可貴,這同時也體現了「狐」的聰明而「虎」的愚蠢。由此可見,語文創新教學中的逆向思維可以是隨處可見,就看我們的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學習,讓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學生形成獨特的創新思維個性。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鼓勵學生大膽幻想,以幻想目標激勵學生,然後啟發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幻想目標的橋梁。杜威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幻想是創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史上的許多事物的過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幻想,並以此幻想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幻想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例如在教《地球爺爺的手》這篇課文時,結尾有這樣一句話:地球爺爺的話剛說完,從樹上又落下幾個又大又紅的桃子「。這句話是對全文的總結,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但同時也給學生提出了新的問題所在。這時教師可抓住詞句,引導學生想像:地心引力的作用還可以體現在那些方面?如果沒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才不會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去想像,去查找資料。有時,教師要善於利用"空白點",引發學生"補想",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例如《豐碑》一文寫到當將軍得知凍死就是他要找的軍需處長時,將軍庄嚴地敬了一個軍禮。其它的就沒有再進行描述?課文沒有敘述,教師可抓住這一 "空白",讓學生想像這個軍禮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從環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開想像,深切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偉大和將軍對他的敬佩之情,而這個創新點則更多的要學生結合課文去尋找,發現。在語文學習中,展開想像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還可以抓住結尾,引導續想。有些課文的結尾猶盡而意未了,餘音不絕,耐人尋味。教師可抓住結尾循著文路展開合理想像。或是抓住課文"假想"成分,引導推想。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課文《做井觀天》後,有這樣一個課後問題,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後,會說些什麼?帶著這個問題結合它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在其後的課堂交流中,學生創造性地寫出了青蛙會向小鳥道歉、或者會感嘆天的無邊無際、更或者會羞愧地再跳到井裡等。答案有很多種,但是每一種都是孩子們自己思維的體現。有些課文的體裁是科學小品文,蘊含著創造思維培養的許多因素和良機,教者可根據體裁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展開科學而合理的推理。如一年級有一篇課文叫〈蘭蘭過橋〉,課文中通過蘭蘭過的橋給我們展示了蘭蘭的爺爺設計的幾中新形的橋。在學習完課文後,我針對課文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位橋梁設計師,你會給大家設計什麼樣的橋呢?帶著這一問題我讓學生回家設計橋梁圖形,並在第二天上課時,讓每個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設計的橋。雖然有些畫畫的並不美,有些想法也很幼稚,但其中涌動的是學生創新性的思維和他們這個年齡對末來橋的一些想像。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機,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引導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動態語文學習的創新性小學語文新課程計劃明確規定:「課程包括學科、活動兩部分」,「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因此,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於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動課上,還將和課本上所學的內容緊密聯系,使其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學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這種類型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在活動課上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的。他們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己想像,任意發揮,自由表演,往往在表演中會發現課本中難以找到的體會與想法。而作為我們教師對參加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對表演獨特、新穎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通過此項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受到了各種鍛煉,提高了各種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更應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同時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想法。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改革,使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創新教育能適應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的創新性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