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向前低下頭,向後仰起頭,形容拚命掙扎。是什麼詞
前俯後仰,小學語文《奇異的琥珀》中用過。
⑵ 小學語文總結後,再解說屬有什麼關系
宋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導入、講授與總結是教學的三個環節。在教學中,著重抓好這三個環節,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導入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教師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電教媒體,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導入教學有很多方式方法,現擇要介紹如下:1.音樂激趣導入《月光曲》一文記敘的是100多年前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全過程。課文以兩條線索貫穿全文,明線是事情的發展順序,暗線是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變化交織而成的。要想講清這兩條線索,體會課文內容的含義,重要的是講好開頭,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學生齊讀課文後,即放《月光曲》樂曲,這時優美的曲調,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此時,教師伴隨樂曲的進行,運用富於感染的語氣道來:「現在我們聽到的是鋼琴曲──《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它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貝多芬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問題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的巧妙點撥引發了學生欣賞音樂時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學生對《月光曲》的欣賞,也激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2.創設情境導入小學課文中,許多文章文筆清新、意境優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敘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學這類課文,教師可藉助電教手段,創設出課文情境,激起學生樂學的情趣,使他們帶著愉悅的情感步入課文的意境。如《鄉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繪的是鄉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動的多彩的畫面。我根據鄉村傍晚時間的推移,設計了三張投影片。講課開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樂朗讀,這時在學生面前分別看到的是:夕陽染紅了半邊天,夕陽還探著半個臉,最後一縷晚霞已隱去等三個不同時間的景物。學生在耳邊聽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聲,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嬉戲聲,大人們的呼喚聲,牧童的柳笛聲,以及牛兒的哞哞聲……聲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現給學生的是具有鄉土氣息的美的感受,使他們賞心悅目。此時,教師激勵學生:「讀書吧,它會使你得到新的知識。」學生滿懷情趣,投入到鄉村新天地的學習體驗中。二、講授1.設疑啟思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抓住重點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讀、劃、思、議。這些詞句在課文中起到點明主題、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學中如果抓住這些詞句,重點設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一詞是課文最後通過周瑜的話出現的,這是周瑜自嘆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機妙算」一詞,學生很難體會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間的關系,必須放在借箭過程中去理解。故此應圍繞「神機妙算」啟發思考:在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重點學習借箭的經過,同時配合使用復合投影片。講「去借箭時」,推上底片。投影出現一支船隊連接向北岸開去。「受箭時」,放下復合片,呈現的是船隊頭西尾東一面受箭的情景。諸葛亮下令調轉船頭時,把投影片翻過來映出,出現的是船隊頭東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投影的演示,使學生看清了借箭的全過程,再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引讀,學生各抒己見的議論,課堂教學異彩紛呈,井然有序。學生認識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在於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巧謀劃,進而體會到,諸葛亮能克敵制勝的關鍵在於他運籌帷幄文治武功的經天緯地之才,及其胸懷天下、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的氣魄。藉助電教手段,既省時又省力,突出了重點內容。2.直接突破難點《黃河象》、《奇異的琥珀》等課文,屬於科普作品,其間包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推理過程。讓學生參與科學家的推理過程,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智力活動,支配、運用已有知識,從中探求真理,發現真知是培養思維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於是我把閱讀的思維突破點、結合點安排在假設—推測—成因—結論上。如講《黃河象》一文,即採用變序式教法,先講難點第四段(推測依據),再講第二段(故事過程)。設計製作投影片(剛發掘時象骨架圖),讓學生認真地觀察投影,動腦思考:(1)發掘時為什麼先發現象牙(2)骨架為什麼斜斜地插入沙土裡為什麼腳踩礫石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大膽地假設推想,再讓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各組代表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修正,不斷完善。最後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成因及小結:先發現象牙是由於黃河象落水時曾抬頭呼救過;從「沙土」和「礫石」可以推測在很早很早以前,這里曾是一條河;從「腳踩礫石」可以想像黃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在推測中,學生的頭腦進行了一番緊張的比較、分析、判斷的邏輯思維活動,直接突破了難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3.長文短講講《開國大典》時,我採用長文短講的方法,抓住入場—大典—閱兵—遊行這一發展順序,突出重點段的學習,發揮電教的優勢。在講「大典」過程中(第二段),用三張投影片和一段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資料片精講這一部分內容。這樣的講解,烘托出大典的熱烈氣氛,使學生置身於開國大典的興奮之中。三、總結課堂結尾正是總結規律、理清順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環節,具有畫龍點睛之功效。課堂教學總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朗讀欣賞如《桂林山水》一文,總結時適時適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讓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再通過配樂朗讀又把學生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贊。2.鞏固升華如學習《挑山工》一課,講讀後,投映投影片:在高高的山上,一條通向極頂的小徑,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肩負重擔,正弓著腰向上攀登。學生仔細觀察後,結合課文內容認真思考,紛紛發表見解。通過熱烈討論認識到: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在心中樹立起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像挑山工那樣,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不停地攀登,就一定能夠達到勝利的頂峰。這樣就在學生的頭腦中深深地印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永遠攀登的形象,這種印象對於學生以後踏上人生之路,將起到多大的作用,是我們現在難以估量到的。
⑶ 五年級語文第16課,《奇異的琥珀》,想像「蒼蠅和蜘蛛在松脂中掙扎」的過程,至少150字、急急!!
前俯後仰地,掙扎著,尋找著救命稻草,他們使勁掙扎著,好像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似的。扭曲著身體,搖動著腦袋,掙扎是他們此刻唯一的想法。
⑷ 小學語文綜合改錯題(越多越好)
是否多讀書,也是提高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途徑之一。所以,某地西西中學專收貧困學生,學校不但不收學費,而且老師還經常為學生食宿籌款。老師那和藹的音容笑貌,時時回響在我們耳邊。我還記得,老師常常教我們,能否努力學習,是我們取得優秀成績的保證。通過那段時間的學習,使同學們的語言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父母的臉上也浮現出了欣慰。每當在夕陽的輝映下學習,心裡都充滿幸福。
[這段話一共有七個錯處~有一定難度]
檢舉 1、綜合修改(2個錯標點,2個錯別字,4個病句。)(6分)
太陽下山後,傍晚時分。我和姐姐來到一坐大山腳下。我們開始向上攀登。爬著爬著,我們看見周圍開著一朵朵白花,真是五顏六色。攀到山腰,紅花漸漸多起來了,它們紅得那麼鮮艷,燦爛、漂亮,艷麗極了。你看,這一簇還是爭奇斗艷,那一簇已是真相盛開了。
2、秋天的早晨,當你來到我們學校的時候,就會看到美麗的鮮花和誘人的香味。有桂花,月季花,菊花和桃花等,它開得最美。操場上空,五星紅旗迎風飄盪;教室里,窗明兒靜,同學們大聲地閱讀著課文。我們的校園真美麗、漂亮啊!走進學生閱覽室,寬闊的空間,淡雅的色彩,濃濃的書香,一下了進入了我的眼簾。你看,書架上陳立著嶄新的一排排圖書,桌子上還擺放著《兒童文學》《少年文藝》《西遊記》和《中國少年報》等雜志。許多讀者以經坐在裡面津津有味的看書了
3、上課鈴響了。我們全體每個同學都趕快走近教室,立刻安靜下來。李老師已經笑容滿面的微笑著走近了教室的門。她不但有病,可課還是上的那樣代勁……她在黑板上寫字,可還是那樣工整。每個同學都十分鑽研地聽她講。
4、一陣微風吹來,碧綠的池水泛起陣陣波濤,使人心曠神怡。池邊的花壇里勝開著牡丹、月季、芍葯,它們雖然開得那麼熱烈,但一朵比一朵美麗,還不時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這水池,這花壇,還有遠處的假山、涼亭、樹木,一幅美麗圖畫
5、有一次,作完語文作業,我把本子一推。就要出去玩。爸爸問我「作業撿察過了嗎」?我漫無邊際地回答「不用撿察,保證沒措」!爸爸庄嚴對我說,「不
要那麼自信。細心一點好,學習可不能有一點馬虎!」
6、在實踐活動課上,老師請張小華到前面講「阿凡提巧斗財主」地故事。因為張小華嗓子有些嘶啞,可是講得很認真。同學們也認真聽得很精神,教室里雅雀無聲。他正講完,老師首先是第一個鼓掌,同學們也跟著爆炸出熱烈的掌聲。
7、一萬米長跑比賽非常激動,運動健兒二十幾名再跑道上前仆後繼。他們都窮追不舍跑的很快,所以跑的相當輕松。觀眾不停得喊「加油,」都願望本班地運動員取得好成績。
8、修改下文(共有4處標點、4處字詞錯誤)。
有人以為魚不會發出聲音,真是這樣嗎。雖然你來到海邊,戴上一幅特製的耳機,把耳機的一頭接到水中,便能聽到稀奇古怪的聲音:「呼嚕呼嚕」,這是鮁魚的聲音。「吧嗒吧嗒」,這是氣鼓魚再說話。成群沙丁魚喧鬧起來就象是夜間的海浪沖擊著海岸。水中歌手……賽音魚發出的聲響,如同柔和悅耳的歌聲一樣。
9、表妹今年十歲。是四年級小學學生。成績不措,年年被學校評為《優秀班幹部》的光榮稱號。家裡人可不管她是不是幹部,都叫她小歷害。她扎著兩個楊角辨,說:「有啥了不起」
10、小明經嘗這樣說「生活是多麼無去啊?」媽媽聽後,教育小明:「小學生應該覺得生活是精採的,象你這樣消及是不對地。」隨然小明媽媽教育了小明,但是小明又震作了起來
11、放學了,我在懆場上活動 。有的鍛練身體,有的打球,有的做操,有的游戲……大家玩得又高興又愉快。天果然暗下來,這是,李明說:「雖然下雨了,我們就回去吧!」於是大家冒著雨回家了。
12、(2個錯別字,3個錯標點,3處語病)
我們班長的李曉明是德、智、體全面發展。他不僅關心集體,克苦學習。還注意鍛煉身體,因為,他被評為三好學生。語文對他特別感興趣,經長給「語文報」投稿。
13、(2個錯別字,3個錯標點,3處語病)
企鵝、海豹、海獅都是南極的主人。考察前來的科學家或乘客在島上或乘客在島上走路都是悄悄的。記者無限感嘆:只有南極,動物才有如此之高的。
看看滿意嗎?應該可以的,我們用過
這里景色豐富,村前是一個大池塘,塘水清如明靜,藍天、白雲倒映水中,塘中荷花點點;竹林中山雀,畫眉和小鳥相互對唱,鳴聲清脆悅耳,村後是一片清翠的竹林。到過這里的人都說它真像一幅漂亮美麗的風景畫。
答案:5處。
將景色豐富,改成景色優美。
清如明靜,改為清如明鏡。
山雀,畫眉之間逗號改為句號。
將竹林中那一句和村後那一句調換位置。
最後一句將漂亮和美麗刪去一個。
⑸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
陳美和
內容摘要:探究性學習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學習方式之一,就要求教師們從改變自己開始,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旨在通過創設情境、質疑問難、激勵評價等相關策略,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策略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由此可見,語文探究性學習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注重情境創設,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形成強大自主探究的動力。所謂情境,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營造一種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動學生的內驅力,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之火,讓每個學生主動、積極、自主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學會學習。
1、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使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慾望。如在教學《撈鐵牛》這篇課文時,教師釋題後向學生感嘆:「有人把沉在河底的鐵牛撈上來,真了不起啊!」這時,學生便開始想像:他是誰?他用什麼方法撈鐵牛呢?接著學生開始發言:「一定是一個大力士把鐵牛撈上來的」、「他一定很聰明,用的是巧力」…….五分鍾後,教師讓學生打開書,說:「同學們說都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書上是不是這樣講的呢?大家一起學習課文知道了」。這樣,學生通過「水的浮力」與「大力士」、「人的浮巧力」對比認識深化過程,從而懂得了古代人用水浮力撈鐵牛的科學的,激發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教學中創設懸念情境,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
如果說問題是探究的材料,那麼懸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動力,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創設懸念情境,使學生置於情境之中,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產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導入時,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地設置懸念,就能迅速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例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揭題時,教師問:「魚總是在水裡游,怎麼會游到紙上呢?」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入主動的學習狀態。這樣設置疑問、懸念,既創設了問題情境,又為學生的思維導航,使學生的思維處於躍躍欲試的興奮狀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漲起來了。
二、鼓勵質疑問難,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
疑問是思維的動力和發現的鑰匙。小學生生性好動,求知慾強,在自由探究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疑問,這樣疑問的解決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和新知識結構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疑問是學生積級探索的內部動力,是學生信知水平的體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誘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讀課文從課題質疑,學生指出:「明明整篇課文都是敘述諸葛亮是如何從曹操那裡騙箭的,課題為什麼用『借』,而不用『騙』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時,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頓時,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舉手發言。「我覺得是『借』,因為後來在火燒赤壁時,周與諸葛亮把箭還給了曹操。」「從書上寫的『謝謝曹的箭!』也可以看出是『借』,借是要求對方情願給你的,才叫『借』。」「我認為作者用『借箭』的目的是為了贊揚諸葛亮的才幹,說諸葛亮能神機妙算。」……這不能不說是創造性思維所帶來的奇跡。由此可見,課堂上讓學生質疑問難多爭辯,不僅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了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三、重視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我在閱讀教學中,十分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是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水平進行評價,「讀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語音很准確,並且沒有漏字。」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我採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我採用「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另外,我還特別注意鼓勵學困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四、適時巧撥妙引,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探究性學習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巧妙點撥,相機誘導,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自主探究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實合理的地方,引導學生圍繞矛盾大膽質疑,是尋找探究切入點的方法之一。如《奇異的琥珀》中,學生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是漫長的,為什麼又一轉眼就過去了呢?圍繞這個問題,教師可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
思維定勢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潛在障礙。在探究性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維定勢點,反向思考,拓展空間,引發創造。如講授寓言故事《濫竽充數》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都是南郭先生的錯呢?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明白:如果齊宣王深入實際,了解實情;如果其他人出於善意,給予指出……南郭先生就不會落到如此下場。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從逆向的角度來分析課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總之,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每個老師都應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巢宗祺,雷實,陸志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⑹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導入講授與總結
宋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導入、講授與總結是教學的三個環節。在教學中,著重抓好這三個環節,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導入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教師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電教媒體,創設出好的課堂開頭,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 導入教學有很多方式方法,現擇要介紹如下: 1.音樂激趣導入 《月光曲》一文記敘的是100多年前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全過程。課文以兩條線索貫穿全文,明線是事情的發展順序,暗線是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變化,而這一變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變化交織而成的。要想講清這兩條線索,體會課文內容的含義,重要的是講好開頭,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學生齊讀課文後,即放《月光曲》樂曲,這時優美的曲調,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此時,教師伴隨樂曲的進行,運用富於感染的語氣道來:「現在我們聽到的是鋼琴曲──《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它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貝多芬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問題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教師的巧妙點撥引發了學生欣賞音樂時探究的心理,又交代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學生對《月光曲》的欣賞,也激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2.創設情境導入 小學課文中,許多文章文筆清新、意境優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敘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學這類課文,教師可藉助電教手段,創設出課文情境,激起學生樂學的情趣,使他們帶著愉悅的情感步入課文的意境。如《鄉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繪的是鄉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動的多彩的畫面。我根據鄉村傍晚時間的推移,設計了三張投影片。講課開始,先出示投影片,加之配樂朗讀,這時在學生面前分別看到的是:夕陽染紅了半邊天,夕陽還探著半個臉,最後一縷晚霞已隱去等三個不同時間的景物。學生在耳邊聽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聲,孩子們放風箏時的嬉戲聲,大人們的呼喚聲,牧童的柳笛聲,以及牛兒的哞哞聲……聲像同步,情景交融,展現給學生的是具有鄉土氣息的美的感受,使他們賞心悅目。此時,教師激勵學生:「讀書吧,它會使你得到新的知識。」學生滿懷情趣,投入到鄉村新天地的學習體驗中。 二、講授1.設疑啟思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抓住重點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讀、劃、思、議。這些詞句在課文中起到點明主題、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學中如果抓住這些詞句,重點設疑,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一詞是課文最後通過周瑜的話出現的,這是周瑜自嘆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機妙算」一詞,學生很難體會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間的關系,必須放在借箭過程中去理解。故此應圍繞「神機妙算」啟發思考:在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重點學習借箭的經過,同時配合使用復合投影片。講「去借箭時」,推上底片。投影出現一支船隊連接向北岸開去。「受箭時」,放下復合片,呈現的是船隊頭西尾東一面受箭的情景。諸葛亮下令調轉船頭時,把投影片翻過來映出,出現的是船隊頭東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 投影的演示,使學生看清了借箭的全過程,再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引讀,學生各抒己見的議論,課堂教學異彩紛呈,井然有序。學生認識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在於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巧謀劃,進而體會到,諸葛亮能克敵制勝的關鍵在於他運籌帷幄文治武功的經天緯地之才,及其胸懷天下、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的氣魄。藉助電教手段,既省時又省力,突出了重點內容。 2.直接突破難點 《黃河象》、《奇異的琥珀》等課文,屬於科普作品,其間包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推理過程。讓學生參與科學家的推理過程,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智力活動,支配、運用已有知識,從中探求真理,發現真知是培養思維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於是我把閱讀的思維突破點、結合點安排在假設—推測—成因—結論上。如講《黃河象》一文,即採用變序式教法,先講難點第四段(推測依據),再講第二段(故事過程)。設計製作投影片(剛發掘時象骨架圖),讓學生認真地觀察投影,動腦思考:(1)發掘時為什麼先發現象牙(2)骨架為什麼斜斜地插入沙土裡為什麼腳踩礫石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大膽地假設推想,再讓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各組代表各抒己見,互相補充修正,不斷完善。最後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成因及小結:先發現象牙是由於黃河象落水時曾抬頭呼救過;從「沙土」和「礫石」可以推測在很早很早以前,這里曾是一條河;從「腳踩礫石」可以想像黃河象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在推測中,學生的頭腦進行了一番緊張的比較、分析、判斷的邏輯思維活動,直接突破了難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長文短講 講《開國大典》時,我採用長文短講的方法,抓住入場—大典—閱兵—遊行這一發展順序,突出重點段的學習,發揮電教的優勢。在講「大典」過程中(第二段),用三張投影片和一段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資料片精講這一部分內容。這樣的講解,烘托出大典的熱烈氣氛,使學生置身於開國大典的興奮之中。 三、總結課堂結尾正是總結規律、理清順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環節,具有畫龍點睛之功效。課堂教學總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朗讀欣賞 如《桂林山水》一文, 總結時適時適度地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讓學生欣賞品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再通過配樂朗讀又把學生帶入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仙境之中,使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美的形象、美的清調、美的旋律發出由衷的稱贊。 2.鞏固升華 如學習《挑山工》一課,講讀後,投映投影片:在高高的山上,一條通向極頂的小徑,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肩負重擔,正弓著腰向上攀登。學生仔細觀察後,結合課文內容認真思考,紛紛發表見解。通過熱烈討論認識到: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在心中樹立起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像挑山工那樣,堅持不懈,腳踏實地,不停地攀登,就一定能夠達到勝利的頂峰。這樣就在學生的頭腦中深深地印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永遠攀登的形象,這種印象對於學生以後踏上人生之路,將起到多大的作用,是我們現在難以估量到的。
⑺ 六年級語文21課奇異的琥珀中推測的意思是什麼
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飛飛
⑻ 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質量
作為一門以語言為基礎的學習科目,語文學習對學生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讓許多語文老師開始對那些傳統式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然後結合各種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革新。當然,盲目的變動,有可能會降低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以學生為教育的根基,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心理,提出切實的教學方法,一味強調教學手段的花樣性,反而會讓素質教學理念只流於表面,無法收獲真正的教學成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學課堂上,由於前幾年學習經驗的積累,學生大都具備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這在無形之中也降低了他們對課堂內容的期待程度,老師那種模式化的講授方式,讓部分學生產生了厭煩的學習情緒。針對這種問題,老師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來為學生創設一些較為有趣的學習情境,這樣一方面可以改觀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傳統認知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有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寓言兩則》這篇文章內容時,老師在教學中,不妨就利用寓言故事的特點,來幫助學生展開情境創設。像在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前,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手工製作出一個「矛」和一個「盾」,然後由兩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矛與盾」的表演,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文章中的內容提煉出相應的台詞,然後加上豐富的肢體動作,幫助學生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而在學習《畫蛇添足》這個故事時,老師則可以從下面選取幾名學生,讓他們到講台上進行「畫蛇」比賽,看哪位同學用時最短,繪畫效果最出色,同時,老師也可以仿效文章中的內容,在比賽結束後,給予優勝者一定的獎勵,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探究意識,加深課堂的悅趣化教學效果。
二、利用電教,深化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多是依靠「黑板+粉筆」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信息技術的突破,可以讓老師利用一些更為先進的技術內容,將課堂與互聯網內容連接到一處,極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此來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還可以藉助一些多媒體的演示技術,幫助學生在視聽內容上進行多元化的學習。
在實際的教學中,對於電教技術的運用,老師不能盲目。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老師過於依賴便捷的電教手段,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降低了教學質量,所以老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課程,合理地引入電教內容。如在學習《奇異的琥珀》這篇文章內容時,由於文章的描述偏向於趣味性,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更為詳細地了解琥珀的形成,老師不妨從網路上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科技短片,幫助學生對琥珀的形成有詳細的了解,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認識,拓寬知識面;而在學習像《赤壁大戰》這樣的課文內容時,老師不妨利用一些經典的影視片段,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對課文中的描述進行掌握,像「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滿江火滾,喊聲震地」等內容,通過影視化的表演,可以幫助學生對字面內容加深理解,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
三、重視總結,提升教學質量
小學六年級的學習,一方面是幫助學生梳理基礎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課程總結的環節,既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歸納整理,也是對老師教學內容進行升華的過程。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部分老師在課尾直接忽略了總結這一環節,還有一些老師則是採用「放羊式」的方法讓學生自由總結,這樣既不能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總結方法,同時也難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總結習慣。所以,要想提升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老師不妨讓學生採用小組協作式的方法來進行總結學習。
在進行小組合作總結前,老師不妨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保證每個小組中的學優生和學困生都佔有一定的比例,這樣才可以保證總結內容的多樣化。例如,老師在完成《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教學後,學生進行總結時,可以先由學優生將文章中涉及的一些生字、生詞列舉出來,然後由學困生提出自己存疑的地方,在學優生的幫助下進行掌握;接著,中等生可以根據老師的授學內容,對文章各段段意進行整理,並且在這個基礎之上,總結出相應的中心思想,幫助小組成員進行多元化的交流。當然,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也可以擔當監督指導的領導責任,對每個小組的總結情況進行巡視,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狀況,對於存在問題的小組,則要給予及時的幫助,提高他們的總結效率,完善課堂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盡管在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只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改善自己的教學觀念,貼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一方面老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另一方面則要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完善,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定能為社會培育出真正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