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一、寓教於"趣",使學生愛讀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打開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樹立榜樣。榜樣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經常將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中汲取知識。平時,我有意識向學生介紹老舍、葉聖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一些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則。課外時間,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氣氛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的進行閱讀活動。我還經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學習情況,並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有趣。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勵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起來不僅眼前收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
3、隨機指導。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範,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和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激勵表揚,這樣便會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氣氛。
二、寓教於法,使學生會讀書
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而課外閱讀書籍的種類不同,且題材豐富,文章的內容深淺不一,學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節,忽視文章中心及語言描繪,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
1、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抄詞句、仿句聯習;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斷、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註明出處,寫讀後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用讀書方法。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根據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得讀,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在繼續讀;略讀就是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 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為了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經驗以後,三種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3、指導學生進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練習。如閱讀介結竹子文章,可引導學生為各種竹子編寫標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或為文章內容的"空白"處作擴充、填補,不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進行創造想像力的訓練。
三、寓教於活動,使學生讀好書
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這已是共識。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讀,只能讓學生感到乏味、疲勞,以致昏昏欲睡,應該巧妙,寓教於活動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們讀好書。
②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中段語文童話課文閱讀能力
培養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技巧: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根據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更要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靈活運用閱讀方法和技巧,使其內化於心,深刻掌握。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斷改進學生的基本閱讀條件
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包括對語文基本知識、基本的科學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工具書的能力。
1.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的基本知識
閱讀的過程,就是和字、詞、句、段、篇打交道的過程,學生從這個過程中不斷獲取知識。如果學生字、詞、句、段、篇這些基本的語文知識缺失,那麼,面對閱讀材料時就猶如在看「天書」。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詞彙量如果達到3000,對於一般文章的閱讀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之所以有的學生閱讀能力不好,大部分是因為掌握的字、詞等數量、字義和詞義不夠,對句子、段、篇的多種變化形式不了解等。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語文基本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字、詞、句等,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掃除障礙,使他們不因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而「卡殼」。
2.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學校教育越來越趨向各學科相互融合,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科學知識,在閱讀過程中就會遇到重重困難。例如,學生的閱讀材料中,可能會出現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可能會出現生態平衡、大氣環境的問題,這涉及生物、生態的基本知識。面對陌生的名詞、概念,學生別說是理解,就是讀起來都覺得別扭,更不用說根據材料解答問題了。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延伸,多向學生介紹一些與現實生活結合緊密的科學知識,並尋找一些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領域和范圍,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3.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
小學生的詞彙量畢竟有限,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生字詞,如果手中有一本工具書,如《新華字典》或《小學生詞典》等,就可以適時地查一下,輕輕鬆鬆解決閱讀中遇到的障礙。此外,根據學生閱讀的需要,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准備一些類似的參考書籍,以備學生隨時查看,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閱讀材料。
工具書使用得多了,查找起來就會慢慢變得熟練,閱讀的過程也會越來越流暢。但是,也不能使學生走入誤區,一遇到陌生的字、詞就查工具書,導致工具書依賴症。在考試中,一般是不允許攜帶工具書的,一旦遇到生字、詞怎辦,只能聯繫上下文進行猜測。因此,教師要教學生適當使用工具書,遇到生字、詞,不是急著翻看工具書,而是聯繫上下文猜測字詞的讀音和意思,在此基礎上查看工具書,看和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如此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字義和詞義,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
二、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面對浩如煙海的閱讀資源,即使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了再多的文章、材料,在考試中也不見得能夠碰上相同的內容。因此,與其傳授學生具體的知識,不如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使學生面對閱讀材料,能夠「見招拆招」,輕松、自主地解決閱讀問題。
1.引導學生做好閱讀計劃
小學生做閱讀計劃的能力還比較差,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學習了一篇課文後,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與所學課文內容有關的科學小故事、人物傳記等;可以圍繞學生的愛好和特點,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書籍,如童話故事、偵探小說等。如此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課內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課內閱讀的內容更加充實,還有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勤於思考
閱讀的目的是理解和學習。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切忌一目十行、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小學生的思想比較簡單,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閱讀時極有可能不會去深層次地思考,這樣也就達不到學習和成長的目的。
那麼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呢?答案是:提問題。例如:「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說的是什麼?」「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作者真的是這么想的嗎?要不是,那他的想法的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此,一個問題緊跟這一個問題,學生思考的興趣越來越高,從中獲得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從而激發起更強烈的閱讀慾望。
3.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
做閱讀筆記一是能夠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加強對知識的記憶,使之內化於心;二是有助於積累豐富的資料,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使之外化於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幫助他們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首先,引導學生摘錄閱讀材料中精彩的地方,包括優美詞語、格言警句、富有深刻含義的段落等;其次,引導學生做批註、寫簡單的認識和體會;最後,引導學生縮寫或擴寫文章或文章的某一部分。通過做閱讀筆記,學生的專注力不僅得到了提高,概括、理解文章的
③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提高閱讀能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多讀多做(最好能夠保證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歸納、分析、總結、反思。下面分享一點閱讀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閱讀理解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倍左右,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並養成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我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在讀書的過程中或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要學著做點讀書筆記,記錄一下書本的脈絡主旨、主要人物、事跡、以及閱讀感悟等,一些優美詞句也可以摘抄一下。比如,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其三,對於文章、書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跡、觀點、中心思想等一些重點,要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形成自己的思維導圖,促成更好的理解。
④ 如何有效培養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多看課外書籍,童話、寓言、簡短文言文等
⑤ 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⑥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強調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確,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澱,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在農村小學生中,由於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不高、課外閱讀量少,導致口語交際能力、作文能力較低,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了閱讀教學的順利完成和顯著成效:閱讀興趣不高。由於農村學生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多數學生讀書積極性較低。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課外閱讀更是囫囫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沒有良好的閱讀環境,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很少買書。不少農村小學缺乏資金,不能建立一個象樣的圖書室,藏書少,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受到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針對農村的實際,要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筆者認為應從課堂、課外及資源開發三方面入手:
一、展開對話,豐富閱讀實踐。
閱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相互建構意義的過程。《語文課程標准》以「對話」來界定語文教學,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其實質就是閱讀教學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如何讓閱讀教學走向「對話」,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話」潛心會文,如何讓學生通過「對話」凸顯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呢?
1.積極培養對話意識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話的基礎,對話過程本質是不同主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聲音共同參與的精神歷程。良好的對話氛圍產生於教學主體間的對話意識。必須有這樣一種「對話意識」,即一種民主的意識、平等的意識、合作的意識,致力於共同創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那親切的微笑,愛撫的動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傾聽,睿智、激勵的話語,靈活的教法,都將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他們對美的追求與仿效。在教師精心營造的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生自然會樂讀樂說,才能產生對話的意識與渴望。
2.巧妙創設對話情境
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應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對話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對話的慾望和熱情。(1)再現課文情境。讓人宛如身臨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對話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對話的慾望。如,《豐碑》一文,雖然悲壯感人,但與學生實際較遠,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自由朗讀,才能夠縮短時空距離,將語言文字還原成語言形象,從而激起學生體驗、對話的慾望。我們可以讓學生演一演軍需處長,使人物的姿態、形象漸漸地鮮活起來,讓學生對軍需處長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鎮定」,面對死亡毫無懼色;他「安詳」,對工作竭盡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2)創設問題情境。一個巧妙的設問,是一支點燃學生的火把。如教學《永生的眼睛》一課,教學伊始,老師便讓學生看題目,想問題。學生抓住課題紛紛質疑:眼睛為什麼可以永生?這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誘發了學生和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渴望。有時,教師也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發學生探究精神,進而激發學生的對話熱情。教學《太陽》一課,教師講了某人的親身經歷:小時候從報紙上得知蘇聯宇航員登上了月球,於是,立志長大了要登上太陽。這時,學生鬨堂大笑,教師趁機問學生為什麼笑,再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深入地了解太陽的特點。
(3)創設活動情境。於永正老師是把表演引進閱讀教學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組織的課堂表演,不是簡單的檢查匯報學習的結果,而是一場師、生同文本之間的對話。像「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唱一唱」、「畫一畫」等活動方式,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對話的積極性。
3.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感悟
⑦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⑧ 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⑨ 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能力是指孩子看懂書報的能力。對不同的年級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內。在小學階段,要培容養孩子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閱讀比較淺顯的適合年齡特點的書報。
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是指讀懂文字,理解思想內容的能力。
那麼,怎樣指導孩子閱讀一篇課文呢?
第一步,讓孩子認讀課文,通讀兩三遍,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對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家長要督促孩子通過查字典來解決。
第二步,要讓孩子細讀課文。通過孩子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試著分段、概括段意。
第三步,讓孩子精讀課文。能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自己確定重點段,重點理解,從中提煉,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四步,讓孩子能回答書後的問題,寫出預習筆記,並對文章有
自己的評價。閱讀課文後,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請教老師和其他人。
通過上面的過程,就會使孩子懂得,讀一篇文章,不但要讀通語句,而且還要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從中培養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喜歡我的答案可以採納哦,謝謝~
⑩ 淺談怎樣培養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培養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技巧: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根據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更要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靈活運用閱讀方法和技巧,使其內化於心,深刻掌握。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斷改進學生的基本閱讀條件
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包括對語文基本知識、基本的科學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工具書的能力。
1.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的基本知識
閱讀的過程,就是和字、詞、句、段、篇打交道的過程,學生從這個過程中不斷獲取知識。如果學生字、詞、句、段、篇這些基本的語文知識缺失,那麼,面對閱讀材料時就猶如在看「天書」。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詞彙量如果達到3000,對於一般文章的閱讀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之所以有的學生閱讀能力不好,大部分是因為掌握的字、詞等數量、字義和詞義不夠,對句子、段、篇的多種變化形式不了解等。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語文基本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字、詞、句等,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掃除障礙,使他們不因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而「卡殼」。
2.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學校教育越來越趨向各學科相互融合,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科學知識,在閱讀過程中就會遇到重重困難。例如,學生的閱讀材料中,可能會出現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可能會出現生態平衡、大氣環境的問題,這涉及生物、生態的基本知識。面對陌生的名詞、概念,學生別說是理解,就是讀起來都覺得別扭,更不用說根據材料解答問題了。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延伸,多向學生介紹一些與現實生活結合緊密的科學知識,並尋找一些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領域和范圍,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3.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
小學生的詞彙量畢竟有限,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生字詞,如果手中有一本工具書,如《新華字典》或《小學生詞典》等,就可以適時地查一下,輕輕鬆鬆解決閱讀中遇到的障礙。此外,根據學生閱讀的需要,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准備一些類似的參考書籍,以備學生隨時查看,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閱讀材料。
工具書使用得多了,查找起來就會慢慢變得熟練,閱讀的過程也會越來越流暢。但是,也不能使學生走入誤區,一遇到陌生的字、詞就查工具書,導致工具書依賴症。在考試中,一般是不允許攜帶工具書的,一旦遇到生字、詞怎辦,只能聯繫上下文進行猜測。因此,教師要教學生適當使用工具書,遇到生字、詞,不是急著翻看工具書,而是聯繫上下文猜測字詞的讀音和意思,在此基礎上查看工具書,看和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如此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字義和詞義,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
二、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面對浩如煙海的閱讀資源,即使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了再多的文章、材料,在考試中也不見得能夠碰上相同的內容。因此,與其傳授學生具體的知識,不如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使學生面對閱讀材料,能夠「見招拆招」,輕松、自主地解決閱讀問題。
1.引導學生做好閱讀計劃
小學生做閱讀計劃的能力還比較差,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在學習了一篇課文後,教師可以推薦一些與所學課文內容有關的科學小故事、人物傳記等;可以圍繞學生的愛好和特點,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書籍,如童話故事、偵探小說等。如此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課內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課內閱讀的內容更加充實,還有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勤於思考
閱讀的目的是理解和學習。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切忌一目十行、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小學生的思想比較簡單,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閱讀時極有可能不會去深層次地思考,這樣也就達不到學習和成長的目的。
那麼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呢?答案是:提問題。例如:「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說的是什麼?」「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作者真的是這么想的嗎?要不是,那他的想法的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此,一個問題緊跟這一個問題,學生思考的興趣越來越高,從中獲得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從而激發起更強烈的閱讀慾望。
3.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
做閱讀筆記一是能夠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加強對知識的記憶,使之內化於心;二是有助於積累豐富的資料,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使之外化於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幫助他們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首先,引導學生摘錄閱讀材料中精彩的地方,包括優美詞語、格言警句、富有深刻含義的段落等;其次,引導學生做批註、寫簡單的認識和體會;最後,引導學生縮寫或擴寫文章或文章的某一部分。通過做閱讀筆記,學生的專注力不僅得到了提高,概括、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此外,學生形成的書面筆記,更為作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生有了這諸多方面的積累,不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做起來都會得心應手、游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