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語文唐弢瑣憶

人教版語文唐弢瑣憶

發布時間:2021-02-21 04:22:14

❶ 唐弢瑣憶好句賞析

萬事如意、事事順心、福壽安康、笑口常開、百事可樂、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登峰造回極、一答帆風順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工作順利、心想事成、合家歡樂、開開心心、生活幸福、家庭和睦、事業有成幸福快樂、年年有餘、多財滿家、家肥屋潤、彩蝶翩翩、余錢多多、生意興隆、財源廣進、長命百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心想事成、壽與天齊、蒸蒸日上、日新月異、財源滾滾、百年好合、必定如意龍馬精神、開門大吉、吉祥如意、意氣風發、好事連連、壽與天齊、蒸蒸日上、花開富貴、豐財聚寶文定吉祥、鴛鴦璧合、姻緣相配、誓約同心、喜締鴛鴦、締結良緣、盟結良緣、白首成約、魚水和諧緣訂三生、大吉大利、豐財聚寶、招財進寶、金玉滿堂、恭喜發財、步步高升、笑口常開

❷ 瑣憶的作者是誰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曾用筆名風子、晦庵、韋長、仇如山、桑天版等,1913年3月3日出生於浙江權省鎮海縣現在於江北區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後為紀念唐弢先生將甬江鎮中心小學改名為唐弢學校。唐弢是我國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魯迅研究家和文學史家,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❸ 瑣憶唐弢的主要內容

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當我還不曾和他相識的時候,時常聽到有人議論他:「魯迅多疑。」有些人還繪聲繪色,說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氣大,愛罵人,如何睚眥必報,總之,魯迅是不容易接近的,還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一次一次的造謠毀謗,也可以將真相埋沒。我於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不過也曾有過一個時期,的確很想見見魯迅先生。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間,魯迅先生經常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寫稿,攻擊時弊,為了避免反動派的檢查,他不斷更換筆名。我當時初學寫作,也在這個副刊上投稿,偶而寫些同類性質的文章。我的名字在文藝界是陌生的,由於產量不多,《自由談》以外又不常見,那些看文章「專靠嗅覺」的人,就疑神疑鬼,妄加揣測起來,以為這又是魯迅的化名。他們把我寫的文章,全都記在魯迅先生的名下,並且施展叭兒狗的伎倆,指桑罵槐,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自己作的事情怎麼能讓別人去承擔責任呢?我覺得十分內疚,很想當面致個歉意,但又害怕魯迅先生會責備我,頗有點惴惴不安。正當想見而又不敢去見的時候,由於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卻不期而遇地晤見了魯迅先生,互通姓名之後,魯迅先生接著說:
「唐先生寫文章,我替你在挨罵哩。」

❹ 唐弢 瑣憶的寫作背景

1961年,作者唐弢從上海調到北京不久,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這一年恰逢魯迅先生的80誕辰,外文出版社辦的英文雜志《中國文學》要作者寫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後來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刊載在這家刊物當年的九月號上。

作者談到魯迅先生那兩句膾炙人口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那就是:對敵人無比仇恨,決不妥協;對同志無限熱愛,鞠躬盡瘁。

作者認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魯迅先生偉大人格不同方面得兩種表現;二者是辨證統一的,對敵人恨,對同志必然是愛,因此想到自己的紀念文章里兩方面都講一講。同時,作者曾經和魯迅先生有過一些接觸,親身感受過魯迅先生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想從後一方面多說一些,這些都已表現在《瑣憶》這篇散文中了。

(4)人教版語文唐弢瑣憶擴展閱讀

對於魯迅著作及其有關資料的收藏,可以說是唐弢文庫中最為豐富的一部分。唐弢對於魯迅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的成名也與魯迅有關。

1933年,剛剛20歲的唐弢只是一個郵工,但已成為《申報自由談》的特約撰稿人,當時魯迅也是該刊的撰稿人。

唐弢的雜文嬉笑怒罵,針砭現實,接近於魯迅的風格。他相繼發表的雜文《好現象》、《青年的需要》、《新臉譜》、《著作生活與奴隸》等文都被「文探」們一口咬定是魯迅的化名之作。

1934年初,在該報主編黎烈文邀請的宴會上,唐弢與魯迅見了面,魯迅詼諧地對唐弢說:「你寫文章,我挨罵。」事實上,魯迅對唐弢的文章也是欣賞和支持的,在唐弢的《墮民》發表後,魯迅隨即寫了一篇《我談墮民》在該報發表,評述補充唐弢的文章。

唐弢與魯迅的聯系從此開始,後來他曾給魯迅寫信,請教學習日語的方法。魯迅迅速回了信,建議他不但學日語,還應該學點俄語,並給他開了書目。自此,因為對於魯迅的深厚感情,唐弢日後十分注意搜集魯迅的資料,並計劃為魯迅寫傳。

因為種種原因,在去世之前,唐弢的《魯迅傳》令人遺憾地只完成了11章,僅寫到辛亥革命前夕,但他為這一寫作所搜集的材料卻相當驚人。

唐弢不僅收藏有魯迅的小說集、雜文集及譯文集的各種版本,還有《魯迅手稿》、《魯迅輯校古籍手稿》、《魯迅輯校石刻手稿》、《魯迅藏漢畫像》等大量的原始資料。

為了研究魯迅早年在日本的史料,唐弢於1979年和1988兩次親赴東瀛,搜集資料。這就是唐弢藏書中大量的日本魯迅研究資料的來源,這其中有高田淳、倉山久雄、丸山升等人研究魯迅的著作。

對於魯迅研究來說,這些無疑都是無價的寶藏。

❺ 求唐弢 瑣憶 原文講解

這篇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當時不知道為什麼取名為瑣憶?最近細細品味覺得文中素材一是「小」,二是「多」,故叫「瑣」。而文中素材又是作者所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事。因此叫「憶」,給人以親切感。同時本文選材的意圖是以小見大,通過這些「瑣」事,表現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在選材、組材上做到瑣而有綱,瑣而有序。

文章圍繞作者與魯迅先生的七次談話:代人挨罵;批評自誇「地大物博」者;鼓勵自慚淺薄者;替人補靴與進化論;攀附闊佬的故事;抨擊禁止男女同泳;「皇帝免冠」。作者把它們巧妙地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文章開篇引了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於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句詩,使零散的瑣事有一個圍繞的中心,一個鮮明的貫穿線索。作者在引用這兩句詩之後馬上說:「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為塑造魯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定了基調,所以,這兩句詩是全文的綱,也是全文的線索,把要寫的材料都統率起來。而這句「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中的「寫照」就是魯迅先生給自己畫了個像,是指形象而言。「體現」這個詞就是某一事物具體地表現出某一種精神,是就精神而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句詩是魯迅於一九三二年寫的七律(自嘲)中的兩句。原文是: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毛澤東主席對魯迅先生一生忠誠為人民服務,對敵人堅決斗爭的精神,贊揚備至,對這兩句詩作了很好的解釋。他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凶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文里魯迅前四次談話表現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體現了魯迅對青年的關懷、愛護和幫助;後三次談話著重表現了「橫眉冷對於夫指」的精神,體現了他對敵斗爭的堅決,體現了他的戰斗風格。兩個側面合起來表現了魯迅的偉大人格。從整體看著重表現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前四次談話固然是這樣,後三次談話雖然說的是對敵斗爭的事,但作者還是強調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教育,使人感受到魯迅對青年的關心愛護。

文章以記敘為主,間有議論和抒情,在記敘中夾入一些稱頌魯迅先生的富有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如開頭引用兩句詩後對兩句詩的評價,起到點明題旨的作用;有關魯迅是否「不易接近」的議論,為寫第一次見面作了鋪墊;對於魯迅先生「思想成熟」的抒情性的議論,不僅深化了「平易近人」的內容,而且深入到有關魯迅思想發展的探索,揭示了他「俯首」精神的階級內涵和時代特點;第二部分開頭的抒情性的議論,把對「橫眉冷對」的敘述集中到戰斗風格上來,並深化了對「戰斗風格」的認識,然後過渡到寫魯迅先生的談話;最後一自然段的抒情,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感激。熱愛、懷念之情。這些抒情議論,能使主題闡發得更集中,更明確,而且還有利於各部分的銜接和過渡,如果把這些抒情議論抽掉,全文就只剩下幾件瑣碎的事了。
作者在談到自己和魯迅先生多次交往的過程中描寫了魯迅先生的肖像,即「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這段描寫寫出了魯迅先生堅定、沉著、勇敢、頑強的戰士性格和不屈的斗爭精神。這段白描式的肖像描寫,運用移就和象徵手法,借頭發的形像,表現魯迅倔強的性格,不屈的斗爭精神,它穿插在寫魯迅先生平易近人的章節中,目的是寫「平易近人」,卻著力寫他的「倔強」,這不矛盾嗎?
作者寫道:「然而這並不妨礙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愛」就是解答,說明魯迅先生平易近人,並不是由他個人的性格所決定的,而是由於他是站在培養同反動派進行斗爭的青年力量的高度來接近、關懷青年的。揭示了魯迅先生「俯首」精神的階級內涵和時代特點,是魯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

文章在寫寫魯迅解剖自己思想變化時,穿插了肖像描寫:「魯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著遠」方。」表現了魯迅先生對現實的深切憂慮和對青年的深切希望。寫到魯迅揭露敵人「對外屈服,對內束手」時,穿插了動作描寫:「魯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裡踱了幾步,轉身扶住椅背,立定了。」逼真地寫出了魯迅在敵人面前的「居高臨下」,「從容不迫」,表現了對敵人的極端蔑視。作者多次描寫了魯迅外貌舉止,使讀者如見其人,更形象地寫出了魯迅先生的性格特點。
文章中的獅子、豬、羊、小溪、爛泥塘比喻很有寓意,以獅子喻強大的國家,豬羊喻弱小的國家,小溪喻青年,爛泥塘喻誇誇其談的學者。通過比喻,形象地說明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政治腐敗,國力衰弱,經濟落後的情況下,自誇國大是極其危險的。青年人單純、熱情,雖閱歷淺薄,但積極向上,比誇誇其談的學者故弄玄虛,藉以嚇人要好得多。同時,有力地證明魯迅先生對青年談話重在言傳身教,不愛使用教訓的口吻是一貫的。

在《瑣憶》中,作者著意寫了魯迅是怎樣平易近人。特別是對待青年,他更是熱情關懷,耐心幫助,真正做到愛護備至。《瑣憶》的作者自己就是受魯迅影響,得到魯迅熱情關懷和幫助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後來在文學事業上特別是在雜文創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和魯迅分不開的。據作者在另一篇文章《第一次會見魯迅先生》(收入《向魯迅學習》,一九五三年平民出版社)寫到,他初次和魯迅晤面,是在上海三馬路一個叫古益軒的菜館里,是在由《申報·自由談》的主編黎烈文宴請撰稿人的席上;那時他「還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在這之前,作者雖未能與魯迅結識,卻對魯迅仰慕已久。特別是他當時也寫雜文,發表時署名「唐弢」,因而被人疑為魯迅,這就使他不期而然和魯迅聯系在一起。從而不但結識了魯迅,而且有可能更直接地受到魯迅的教誨,從更近的距離親身感受到魯迅思想、人格的溫暖。文章反復強調:「對待青年,對待在思想戰線上一起作戰的人,魯迅先生是親切的,熱情的,一直保持著平等待人的態度。」的確,魯迅對待青年,何止是「親切的,熱情的,一直保持著平等待人的態度」,他簡直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去哺育他們,盡自己的最大可能去創造條件以便讓他們健康成長,為了保護他們而同一切反動邪惡勢力作堅決的斗爭。他很早就積極支持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斗爭,在女師大事件和「三·一八」慘案中,始終站在斗爭前列;他幫助青年組織文藝社團,辦刊物,耐心為青年看稿、改稿,甚至抄稿;他傾自己的全力解決青年的困難,大至政治上的保護,小至經濟上的支援。青年們視魯迅為導師,而他卻從不以導師自命。《瑣憶》所舉魯迅怎樣對青年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的事例,只不過千百中之一二。早在五四時期,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就說過這樣的話:「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的做人。」後來他又對許廣平說過:「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轉引自許廣平《獻辭》)《瑣憶》中還提到魯迅替一個不太熟的青年上街修補靴子的事,不正具體說明了魯迅對待青年的寬厚、慈愛,確實是偉大的「孺子牛」嗎?

魯迅對青年的認識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起初,他相信進化論,以為青年必勝於老年,將來必勝於現在,因而對青年缺乏階級分析。一直到一九二七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由於激烈的階級斗爭事實的教訓,魯迅才完全認識到對待青年也要作具體分析。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三閑集·序言》)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瑣憶》作者問到魯迅替不太熟的青年修補靴子一事時,魯迅會「微笑著打趣」承認自己是「進化論嘛」,並且接下去嚴肅地說:「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這說明,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他說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墳·寫在「墳」後面》)。他從來不隱瞞自己思想中的弱點、缺點,不否認自己走過的曲折的道路。這也說明,魯迅分析問題不搞絕對化;而是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待進化論對自己的影響。《瑣憶》雖然只是記了一個「掌故」,只是寫了魯迅由此而發的一點議論,卻接觸到魯迅最重要的思想,突現了魯迅的作風和性格。

「在現在這『可憐』的時代能殺才能生,能憎才能愛,能生與愛,才能文。」這是魯迅在逝世前一年在一篇題為《七論「文人相輕」——兩傷》中說的話。魯迅有鮮明的階級感情,在熱愛人民大眾,愛護革命同志的同時,對各色各樣的敵人懷著強烈的憎恨。正如人們所說,魯迅像一團火,他給人民以光亮和溫暖,卻無情地燒向敵人。《瑣憶》在論魯迅平易近人時,也引用了上面提到的話,並且用了很大篇幅寫魯迅對待敵人的態度:「魯迅先生對待敵人,對待變壞了的青年是決不寬恕,也決不妥協的。」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沒有用很多筆墨寫魯迅對待敵人是怎樣地「怒目而視」,而是主要寫了他的幽默和諷刺的才能,突出了一個「冷」字。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戰斗精神和風格的深刻了解。魯迅在世時,很多人說魯迅喜歡「冷嘲熱諷」。的確,「橫眉冷對」就包含了對敵人最大的輕蔑和冷嘲,諷刺幽默也就是最尖銳最典型的冷嘲方式。過去有些人總喜歡把魯迅描繪成「金剛怒目」式;「文化大革命」當中,更是把魯迅歪曲成只知道「打!打!作戰!作戰」的人。很多人不知道魯迅不但對自己人,對人民是平易自然、慈祥可親的,就是在對敵斗爭時也並不是只知道一味地斥責,有時卻是談笑風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這正是「一個成熟了的思想戰士的特點」。《瑣憶》作者根據自己同魯迅的實際接觸,自己對魯迅的了解和理解,才著意刻畫了魯迅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的戰斗特點,魯迅遠比一般戰士更豐富深刻,更生動靈活。

《瑣憶》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和一些寫景抒情的散文不同,它重在回憶、懷念人物,重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運用了多樣的藝術手法,其中包括用對比的手法,寫人物的外貌與寫人物的內心相結合的手法,通過具體事例展示人物精神性格的手法,以及適當地插入一些議論的手法等等。寫對魯迅的敬愛,不是一開頭就寫這種感情,而是先寫由於聽見一些人的歪曲、誤解,未見魯迅之前對魯迅就有相當的敬畏,一旦見面,誤解全然冰釋。這一對比,一下把感情燃燒到熾熱點,使人對魯迅的慈祥、平易堅信不移,產生「確乎如此」的藝術效果。從結構說,這樣起頭,也給人不同凡響的新鮮感。文章表現魯迅的精神,自始至終突出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和「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個方面,把對青年的愛護、教導和對敵人的憎惡、諷刺對照著寫,既全面真實地表現了魯迅的偉大,又使人對魯迅產生深刻的印象。對於魯迅,作者四次描寫了他的面貌舉止,不但增加了讀者對魯迅的直接具體的印象,而且很好地展現了魯迅的性格情緒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濃黑的胡須」,「明亮的目光」,「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不正襯出了一位堅定、沉著、勇猛、頑強的戰士的性格嗎?在讀到進化論後出現的「沉默」、「眼睛望著遠處」不正說明魯迅對自己走過的道路是怎樣反復地總結過,是怎樣嚴肅認真地對待,而在總結了經驗教訓之後,又怎樣信心百倍地展望著未來嗎?對國民黨地方官僚的荒謬的嘲笑,既表現了魯迅幽默開朗的性格,也表現了他對當事者的極大輕蔑。古人說:「言為心聲。」其實,一些典型的舉止動作又何嘗不表現出人物的內心狀態呢?《瑣憶》作者寫魯迅的思想性格,寫他的博大胸懷、鮮明愛憎和犀利的政治眼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藉助了對魯迅面貌和言談舉止的生動描繪的。

總觀《瑣憶》全篇,可以看到作者對魯迅精神的精闢透徹的認識;感到他對魯迅深深的懷念之情,一種最純真、虔誠、崇高的感情。《瑣憶》其實是憶而不瑣,它表現了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內容,對我們認識魯迅和研究魯迅有著重要的意義。

唐弢談《瑣憶》

那是1961年的時候,我從上海調到北京不久,在中國科學院(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這一年恰逢魯迅先生八十誕辰,外文出版社辦的英文雜志《中國文學)要我寫篇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我答應了,後來就寫了這篇《瑣憶》,刊載在這家刊物當年的九月號上。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那兩句除炙人口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就是:對敵人無比仇恨,決不妥協;對同志無限熱愛,鞠躬盡瘁。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特別提到這兩句詩,他解釋說,詩中的「孺子」指的是人民大眾。我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孺子」也可以認為是特指青年的。

回想建國以來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強調魯迅先生品質中戰斗性的一面,對「橫眉冷對千夫指」一句闡發得比較充分,但是關於他對同志、對青年的愛就強調得很不夠。我認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正是魯迅先生偉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兩種表現,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對敵人恨,對同志必然是愛。所以我想在我的紀念文章里應該兩方面都講一講。30年代我作為一個青年,曾經和魯迅先生有過一些接觸,親身感受過他對青年的關心愛護,因此,想從後一方面多說一些,這就是我寫(瑣憶)時的指導思想。

要表現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人格,空發議論並不好。當時,我的想法是要通過幾個故事具體寫,重點放在我自己和魯迅先生接觸的幾件事情上,這樣寫比較真實、形象,能讓讀者更深刻地領會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我就寫了兩方面的故事:第一部分的故事著重闡發魯迅是怎樣「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第二部分的故事著重闡發魯迅是如何「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開頭就用這兩句詩總領全文。

我和魯迅先生第一次會見是在1933年到1934年之間的一天。這次會見的談話和我自己前後的感受,在(瑣憶)中已經談了一些,這里我再補充一些背景情況。

那是1932年吧,《申報》總經理史量才改組《申報》,本來(申報》副刊《自由談)是由鴛鴦蝴蝶派文人周瘦鵑主編的,發表的大多是茶餘酒後的消遣文章。從1932年12月起,換上了剛從法國回來的黎烈文,黎是文學研究會的會員,《自由談》在他的主持下開始發表進步的雜文和散文,當時魯迅先生、茅盾先生以及左聯的許多作家都給《自由談》寫過稿,魯迅先生寫得最多,為了避免反動派的檢查,他經常變換筆名,這一時期的文章後來都收到《偽自由書》、《准風月談》和(花邊文學》三個集子里。

那時,我還是一個二十歲的幼稚的青年,在郵局做郵務佐(撿信生)。大革命時期,上海的郵政工人曾經積極參加了我們黨領導的工人武裝起義。大革命失敗後,郵政老工人犧牲了不少,郵政工會也被國民黨所控制,但是郵局—人地下的進步活動仍然在進行。通過當時已經離開郵局的老工人沈孟先介紹,我也經常參加一些進步活動,接受了許多進步思想的影響。我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靠了親戚的資助才念了點或書,上到初中二年級,終於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託病退學,但是,上學的時候,我很喜歡文學,當了郵政—人也常常弄弄筆。在地下工人運動中,我也是擔任一些文字宣傳工作的。

1933年,我開始給《申報》副刊《自由談》投稿,最初是寫一些散文,記得第一篇是《故鄉的雨》,很快就發表了,接下來又寫了《海》等散文,以後就寫起雜文來,如《新臉譜》、《從江湖到洋場》等都是那時候寫的。這些文章大都是針對那些國民黨御用文人的,由於我的名字在文藝界是陌生的,除了《自由談》之外又不多見,那些專憑嗅覺看文章的走狗文人們便以為「唐?」也是魯迅先生的化名,就把我寫的文章全都記在魯迅先生名下,而對魯迅先生嗚嗚不已。記得當時化名「陳代』的林微音,就把我的《新臉譜》一文當成了魯迅先生的作品,在《時事新報》上指桑罵槐地攻擊魯迅先生。我寫文章,魯迅先生挨罵,這使我很不安,總想當面向魯迅先生致個歉意。但是正像在《瑣憶》一文中談到的,由於聽到過一些不正確的議論,對魯迅先生總抱有一種敬畏之感,想去見他,卻又不敢去見他。

一個偶然的機會,那是在《自由談》主編黎烈文請投稿者吃飯的一次聚會上,我見到了魯迅先生。記得參加的還有錢杏村、郁達夫、胡風、曹聚仁、徐懋庸、林語堂幾個人。就像《瑣憶》中寫的,我和魯迅先生互通姓名之後,他就笑著說:「唐先生做文章,我替你挨罵哩。」開始聽了這話,我感到有點局促,魯迅先生看出了我的窘態,就親切地問我是不是姓唐,我告訴他這是我的真實姓名,他就哈哈地笑著對我說:「我也姓過一回唐的。」我知道這是指他曾經用過「唐俟」的筆名,談話就這樣在輕松的氣氛中開始了。對於替我挨罵的事,魯迅先生和善地安慰我說:「那不相干,他們總是要罵的,罵魯迅是他們的公事,不罵就會失業的。讓他們罵吧。罵得好,我看。我看他們罵人的藝術。」

後來,大家海闊天空地談起天來,從暴露文學談到書報檢查,從文藝批評談到《水滸傳》的英譯本。魯迅先生很健談,他的見解往往很精闢,話說得既有份量而又幽默,常常引得大家鬨堂大笑。這次會見,我親身感受到魯迅先生的慈祥、平易、和藹、可親,體會到他對同志、對進步青年的熱愛,原來積在心頭的疑雲一掃而光了。

《瑣憶》中提到的魯迅先生幫一位青年補靴子的事,是我聽孫伏園談起,後來在談話中問過魯迅先生的。先生的回答很含蓄,他承認受過進化論的牽制,但是他認為,相信進步。相信未來、相信青年並沒有錯。盡管有些他接觸過的青年後來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成了「蟲家」,但這並沒有使他產生偏見,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努力為那些要求進步的青年做些事情,把他們引上正確的軌道,而不使他們退化為「猴子」、「蟲豸」。

《瑣憶》作者沒有用長篇大論或重大的事件來論述和表現魯迅怎樣崇高,怎樣偉大,而是用自己所經歷的事情,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魯迅的性格。一些事情看來似乎不十分重要,而且彼此也沒有什麼緊密的關連,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只不過是些「瑣憶」,但實際上它們都包含著深刻的意義,都反映出魯迅性格的重要方面,本質方面;這就是文章開頭就點出的魯迅自己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詩不但如《瑣憶》作者所說是魯迅「自己的寫照」,「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也是《瑣憶》全文所要集中表現的題旨。實際上,《瑣憶》就是圍繞著這兩句詩展開的,許多具體事例都是為了表現魯迅性格的這兩個重要方面。文章開頭就引用了這兩句詩,中間又重復引用,可以說這兩句詩在全文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唐弢於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三日出生於浙江省鎮海縣現在於江北區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原名唐端毅,曾用筆名風子、晦庵、韋長、仇如山、桑天等。靠親友資助,勉強讀了兩年初中,十六歲時輟學,考進上海郵局當學徒。他刻苦自學,寫文章試向(申報)「自由談」副刊投稿,因此結識魯迅,受到魯迅的熱情關懷和指導,走上文學創作、研究的道路。他曾參一九三八年版《魯迅全集》的校對工作,承擔(魯迅全集補遺)輯佚工作。解放後,發表過大量研究魯迅的文章,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還出版了十多本雜文集、論文集。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從事業余創作,以散文和雜文為主,其風格接近魯迅,並因此與魯迅結識。一九三三年起發表散文、雜文,後結識魯迅。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上海堅持抗日文化運動,參加初版《魯迅全集》編校。又支持《魯迅風》周刊,編輯《文藝界叢刊》,兼任中學教職。抗日戰爭勝利後重回郵局,與柯靈合編《周報》,參加反迫害、反內戰、反飢餓民主運動。《周報》被禁,轉編《文匯報·筆會》。新中國成立後,致力魯迅著作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堅持雜文、散文創作,歷任復旦大學、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文藝新地》、《文藝月報》副主編等。一九五九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是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一九七八年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唐弢在北京病逝,終年七十八歲。

唐弢一生寫了大量的散文、雜文、時評,並以《晦庵書話》的形式記錄了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出版活動。唐弢是魯迅研究學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海內外公認的權威學者,曾參加過一九三八年版《魯迅全集》的編輯工作,還編輯出版了《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輯錄、考訂了魯迅佚文。他的一系列關於魯迅創作的著述,在魯迅研究史上享有很高聲譽。唐弢又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在史料、史論方面有重要貢獻,他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三卷本)、《中國現代文學史簡編》是學習現代文學的重要著作,被列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其所著雜文思想、藝術均深受魯迅影響,針砭時弊,議論激烈,有時也含抒情,意味雋永,社會性、知識性、文藝性兼顧,先後出版雜文集《推背集》、《海天集》、《短長書》、《唐弢雜文選》等,散文隨筆集《落帆集》、《晦庵書話》等,論文集《向魯迅學習》、《魯迅的美學思想》、《海山論集》等。

❻ 求《瑣憶》(唐弢)原文

原文:

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當我還不曾和他相識的時候,時常聽到有人議論他:「魯迅多疑。」

有些人還繪聲繪色,說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氣大,愛罵人,如何睚眥必報,總之,魯迅是不容易接近的,還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一次一次的造謠毀謗,也可以將真相埋沒。

我的名字在文藝界是陌生的,由於產量不多,《自由談》以外又不常見,那些看文章「專靠嗅覺」的人,就疑神疑鬼,妄加揣測起來,以為這又是魯迅的化名。他們把我寫的文章,全都記在魯迅先生的名下,並且施展叭兒狗的伎倆,指桑罵槐,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

自己作的事情怎麼能讓別人去承擔責任呢?我覺得十分內疚,很想當面致個歉意,但又害怕魯迅先生會責備我,頗有點惴惴不安。正當想見而又不敢去見的時候,由於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卻不期而遇地晤見了魯迅先生,互通姓名之後,魯迅先生接著說:

「唐先生寫文章,我替你在挨罵哩。」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於意料之外。我立刻緊張起來,暗地裡想:這回可要挨他幾下了。心裡一急,嘴裡越是結結巴巴。魯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態,連忙掉轉話頭,親切地問:

「你真個姓唐嗎?」

「真個姓唐,」我說。

「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興,「我也姓過一回唐的。」

說著,就呵呵地笑了起來。

我先是一怔,接著便明白過來了:這指的是他曾經使用「唐俟」這筆名,他是的確姓過一回唐的。於是,我也笑了起來。半晌疑雲,不,很久以來在我心頭積集起來的疑雲,一下子,全都消盡散絕了。

從那一次和以後多次的交談中,魯迅先生給我的印象始終是:平易近人。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彷彿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社會的不調和。

然而這並不妨礙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愛。」或者倒可以說,恰恰是由於這一點,反而更加顯得他的平易近人了吧。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正是魯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個重要的標志。

對待青年,對待在思想戰線上一起作戰的人,魯迅先生是親切的,熱情的,一直保持著平等待人的態度。他和青年們談話的時候,不愛使用教訓的口吻,從來不說「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一類的話。

他以自己的行動,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動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讓人體會到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有些青年不懂得當時政治的腐敗,光在文章里誇耀中國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魯迅先生嘆息說:「倘是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有些青年一遇上誇誇其談的學者,立刻便被嚇倒,自慚淺薄;這種時候,魯迅先生便又鼓勵他們說:「一條小溪,明澈見底,即使淺吧,但是卻淺得澄清,倘是爛泥塘,誰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淺呢?也許還是淺點好。」

記得在閑談中,魯迅先生還講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於自己怎樣盡心竭力,克己為人,卻絕口不提。他經常為青年們改稿,作序,介紹出書,資助金錢,甚至一些生活上瑣碎的事情,也樂於代勞。

據說在北京的時候,有個並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魯迅先生住著的紹興縣館,光著腳往床上一躺,卻讓魯迅先生提著靴子上街,給他去找人修補。他睡了一覺醒來,還埋怨補得太慢,勞他久等呢。

出處:出自中國近現代文學家唐弢的《瑣憶》。

(6)人教版語文唐弢瑣憶擴展閱讀:

背景:

唐弢初中時家貧輟學,入上海郵局作揀信生,開始業余寫作。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從事業余創作,以散文和雜文為主,其風格接近魯迅,並因此與魯迅結識。

1933年起發表散文、雜文,後結識魯迅。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上海堅持抗日文化運動,參加初版《魯迅全集》編校。又支持《魯迅風》周刊,編輯《文藝界叢刊》,兼任中學教職。

民國19年,開始參加由中共地下黨領導的工人運動。民國21年,他組織了有郵局工人、學徒、店員參加的「讀書會」,同魯迅開始了通信。

民國22年,在魯迅的影響下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散文《故鄉的雨》,接著又發表了《瑣憶》等一批散文。不久,轉向雜文。

民國24年,將此前寫的雜文80多篇匯集成書,取名《推背集》。出版後,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有關報刊紛紛發表評論,給予了肯定和贊揚。

❼ 《瑣憶》》唐弢是什麼人

唐弢(tāo)(1913—1992),原名唐端毅,曾用筆名風子、晦庵、韋長回、仇如山、桑天答等,1913年3月3日出生於浙江省鎮海縣(今寧波市江北區甬江街道畈里塘村)。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魯迅研究家和文學史家,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❽ 瑣記唐弢300字讀後感

嗯,他300字作文的話寫的比較多一點,你可以認真閱讀,

❾ 唐弢的《瑣憶》中魯迅先生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中魯迅先生是一個非常高大形象的一個人。

❿ 急需!!!!!《瑣憶》的原文!!!

《瑣憶》的原文:

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當我還不曾和他相識的時候,時常聽到有人議論他:「魯迅多疑。」有些人還繪聲繪色,說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氣大,愛罵人,如何睚眥必報。

總之,魯迅是不容易接近的,還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一次一次的造謠毀謗,也可以將真相埋沒。我於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不過也曾有過一個時期,的確很想見見魯迅先生。

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間,魯迅先生經常在《申報》副刊《自由談》上寫稿,攻擊時弊,為了避免反動派的檢查,他不斷更換筆名。我當時初學寫作,也在這個副刊上投稿,偶爾寫些同類性質的文章。

我的名字在文藝界是陌生的,由於產量不多,《自由談》以外又不常見,那些看文章「專靠嗅覺」的人,就疑神疑鬼,妄加揣測起來,以為這又是魯迅的化名。他們把我寫的文章,全都記在魯迅先生的名下,並且施展叭兒狗的伎倆,指桑罵槐,向魯迅先生「嗚嗚不已」。

自己作的事情怎麼能讓別人去承擔責任呢?我覺得十分內疚,很想當面致個歉意,但又害怕魯迅先生會責備我,頗有點惴惴不安。正當想見而又不敢去見的時候,由於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卻不期而遇地晤見了魯迅先生,互通姓名之後,魯迅先生接著說:

「唐先生寫文章,我替你在挨罵哩。」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於意料之外。我立刻緊張起來,暗地裡想:這回可要挨他幾下了。心裡一急,嘴裡越是結結巴巴。魯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態,連忙掉轉話頭,親切地問:

「你真個姓唐嗎?」

「真個姓唐,」我說。

「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興,「我也姓過一回唐的。」

說著,就呵呵地笑了起來。

我先是一怔,接著便明白過來了:這指的是他曾經使用「唐俟」這筆名,他是的確姓過一回唐的。於是,我也笑了起來。半晌疑雲,不,很久以來在我心頭積集起來的疑雲,一下子,全都消盡散絕了。

從那一次和以後多次的交談中,魯迅先生給我的印象始終是:平易近人。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彷彿處處在告白他對現實社會的不調和。然而這並不妨礙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愛。」

或者倒可以說,恰恰是由於這一點,反而更加顯得他的平易近人了吧。和許多偉大的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正是魯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個重要的標志。

對待青年,對待在思想戰線上一起作戰的人,魯迅先生是親切的,熱情的,一直保持著平等待人的態度。他和青年們談話的時候,不愛使用教訓的口吻,從來不說「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一類的話。他以自己的行動,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動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

讓人體會到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有些青年不懂得當時政治的腐敗,光在文章里誇耀中國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魯迅先生嘆息說:「倘是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有些青年一遇上誇誇其談的學者,立刻便被嚇倒,自慚淺薄;這種時候,魯迅先生便又鼓勵他們說:「一條小溪,明澈見底,即使淺吧,但是卻淺得澄清,倘是爛泥塘,誰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淺呢?也許還是淺點好。」

記得在閑談中,魯迅先生還講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於自己怎樣盡心竭力,克己為人,卻絕口不提。他經常為青年們改稿,作序,介紹出書,資助金錢,甚至一些生活上瑣碎的事情,也樂於代勞。

有一次,我從別處聽來一點掌故,據說在北京的時候,有個並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魯迅先生住著的紹興縣館,光著腳往床上一躺,卻讓魯迅先生提著靴子上街,給他去找人修補。他睡了一覺醒來,還埋怨補得太慢,勞他久等呢。

「有這回事嗎?」我見面時問他。

「呃,有這回事,」魯迅先生說。

「這是為的什麼呢?」

「進化論嘛!」魯迅先生微笑著說,「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頭底下壓著個結論:可怕的進化論思想。」

我笑了笑,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進化論牽制過我,」魯迅先生接下去說,「但也有過幫助。那個時候,它使我相信進步,相信未來,要求變革和戰斗。這一點終歸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復雜,要不然……你看,現在不是還有猴子嗎?嗯,還有蟲豸。我懂得青年也會變猴子,變蟲豸,這是後來的事情。

現在不再給人去補靴子了,不過我還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們變猴子和蟲豸的機會總可以少一些,而且是應該少一些。」

魯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著遠處。

如果把這段話看作是他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解釋,那麼,「橫眉冷對千夫指」呢?魯迅先生對待敵人,對待變壞了的青年,是決不寬恕,也決不妥協的,也許這就是有些人覺得他不易接近的緣故吧。

據我看來,「橫眉冷對」是魯迅先生一生不懈地斗爭的精神實質,是他的思想立場的概括。就戰斗風格而言,又自有其作為一個成熟了的思想戰士的特點。他的氣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彷彿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勢:從容不迫,游刃有餘。

諷刺顯示他進攻的威力,而幽默又閃爍著反擊的智慧。對社會觀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獨抒新見,入木三分。魯迅先生的後期雜文,幾乎都是諷刺文學的典範,他的談話,也往往表現了同樣的風格。

日本佔領東北以後,國民黨政權依賴美國,宣傳美國將出面主持「公道」,結果還是被人家扔棄了。當宣傳正在大吹大擂地進行的時候,魯迅先生為我們講了個故事,他說:「我們鄉下有個闊佬,許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和他談過話為榮。

一天,一個要飯的奔走告人,說是闊佬和他講了話了,許多人圍住他,追問究竟。他說:『我站在門口,闊佬出來啦,他對我說:滾出去!』」聽講故事的人莫不大笑起來。還有一次,國民黨的一個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學,男女同泳,鬧得滿城風雨。

魯迅先生幽默地說:「同學同泳,皮肉偶而相碰,有礙男女大防。不過禁止以後,男女還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間,一同呼吸著天地中間的空氣。空氣從這個男人的鼻孔呼出來,被那個女人的鼻孔吸進去,又從那個女人的鼻孔呼出來,被另一個男人的鼻孔吸進去,淆亂乾坤。

實在比皮肉相碰還要壞。要徹底劃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規定男女老幼,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氣流通,又防拋頭露面。這樣,每個人都是……喏!喏!」我們已經笑不可抑了,魯迅先生卻又站起身來,模擬戴著防毒面具走路的樣子。

這些談話常常引起我好幾天沉思,好幾次會心的微笑,我想,這固然是由於他採取了諷刺和幽默的形式,更重要的,還因為他揭開了矛盾,把我們的思想引導到事物內蘊的深度,暗示了他的非凡的觀察力。

我又想起一件事情。我的第一本書,最初也是經魯迅先生介紹給一家書店,而後又由另一家拿去出版了的。當時因為雜志上一篇《閑話皇帝》的文章,觸犯了日本天皇,引出日本政府的抗議,國民黨政權請罪道歉,慌做一團,檢查官更是手忙腳亂,正在捧著飯碗發抖。

書店把我的原稿送去審查,凡是涉及皇帝的地方,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從秦始皇到溥儀,從凱撒大帝到路易十六,統統都給打上紅杠子,刪掉了。好幾處還寫著莫名其妙的批語。我一時氣極,帶著發還的原稿去見魯迅先生,把這些地方指給他看。

「哦,皇帝免冠啦!」魯迅先生說。

「您看,還給我加批呢。強不知以為知,見駱駝就說馬腫背,我真不懂得他們為什麼要講這些昏話!」

「騙子的行當,」魯迅先生說,「總要幹得像個騙子呀。其實他們何嘗不知道是駱駝,不過自己吃了《神異經》里說的『訛獸』的肉,從此非說謊不可,這回又加上神經衰弱,自然就滿嘴昏話了。」

魯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裡踱了幾步,轉身扶住椅背,立定了。

「要是書店願意的話,」他說,「我看倒可以連同批語一起印出去。過去有欽定書,現在來它一個官批集,也給後一代看看,我們曾經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

「還要讓它『流芳』百世嗎?」

「這是官批本,」魯迅先生認真地說,「你就另外去印你自己的別集。快了!一個政權到了對外屈服,對內束手,只知道殺人、放火、禁書、擄錢的時候,離末日也就不遠了。他們分明的感到:天下已經沒有自己的份。

現在是在毀別人的、燒別人的、殺別人的、搶別人的。越是凶,越是暴露了他們卑怯和失敗的心理!」

聽著魯迅先生的談話,昏沉沉的頭腦清醒過來,我又覺得精神百倍了。在苦難的夢魘一樣的日子裡,魯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給我以勇氣和力量。他的深刻的思想時時散發出犀利的光彩。說話時態度鎮靜,親切而又從容,使聽的人心情舒暢,真個有「如坐春風」的感覺。

「如坐春風」,唔,讓人開懷令人奮發的春風呵!每當這種時候,我總是一面仔細地吟味著每句話的含義,一面默默地抑制著自己的感情。不然的話,我大概會呼喊起來。真的,站在魯迅先生面前,我有好幾次都想呼喊,我想大聲呼喊:我愛生活!我愛一切正義和真理!

(10)人教版語文唐弢瑣憶擴展閱讀

文章賞析:

《瑣憶》作者沒有用長篇大論或重大的事件來論述和表現魯迅怎樣崇高,怎樣偉大,而是用自己所經歷的事情,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魯迅的性格。一些事情看來似乎不十分重要,而且彼此也沒有什麼緊密的關連,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只不過是些「瑣憶」。

但實際上它們都包含著深刻的意義,都反映出魯迅性格的重要方面,本質方面;這就是文章開頭就點出的魯迅自己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詩不但如《瑣憶》作者所說是魯迅「自己的寫照」,「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

也是《瑣憶》全文所要集中表現的題旨。實際上,《瑣憶》就是圍繞著這兩句詩展開的,許多具體事例都是為了表現魯迅性格的這兩個重要方面。文章開頭就引用了這兩句詩,中間又重復引用,可以說這兩句詩在全文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在《瑣憶》中,作者著意寫了魯迅是怎樣平易近人。特別是對待青年,他更是熱情關懷,耐心幫助,真正做到愛護備至。《瑣憶》的作者自己就是受魯迅影響,得到魯迅熱情關懷和幫助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後來在文學事業上特別是在雜文創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和魯迅分不開的。

據作者在另一篇文章《第一次會見魯迅先生》(收入《向魯迅學習》,1953年平民出版社)寫到,他初次和魯迅晤面,是在上海三馬路一個叫古益軒的菜館里,是在由《申報·自由談》的主編黎烈文宴請撰稿人的席上;那時他「還是二十歲左右的青年」。

在這之前,作者雖未能與魯迅結識,卻對魯迅仰慕已久。特別是他當時也寫雜文,發表時署名「唐弢」,因而被人疑為魯迅,這就使他不期而然和魯迅聯系在一起。從而不但結識了魯迅,而且有可能更直接地受到魯迅的教誨,從更近的距離親身感受到魯迅思想、人格的溫暖。

文章反復強調:「對待青年,對待在思想戰線上一起作戰的人,魯迅先生是親切的,熱情的,一直保持著平等待人的態度。」的確,魯迅對待青年,何止是「親切的,熱情的,一直保持著平等待人的態度」。

他簡直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去哺育他們,盡自己的最大可能去創造條件以便讓他們健康成長,為了保護他們而同一切反動邪惡勢力作堅決的斗爭。他很早就積極支持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斗爭,在女師大事件和「三·一八」慘案中,始終站在斗爭前列。

他幫助青年組織文藝社團,辦刊物,耐心為青年看稿、改稿,甚至抄稿;他傾自己的全力解決青年的困難,大至政治上的保護,小至經濟上的支援。青年們視魯迅為導師,而他卻從不以導師自命。《瑣憶》所舉魯迅怎樣對青年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的事例,只不過千百中之一二。

早在五四時期,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就說過這樣的話:「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的做人。」後來他又對許廣平說過:「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

(轉引自許廣平《獻辭》)《瑣憶》中還提到魯迅替一個不太熟的青年上街修補靴子的事,不正具體說明了魯迅對待青年的寬厚、慈愛,確實是偉大的「孺子牛」嗎?

魯迅對青年的認識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起初,他相信進化論,以為青年必勝於老年,將來必勝於現在,因而對青年缺乏階級分析。一直到一九二七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由於激烈的階級斗爭事實的教訓,魯迅才完全認識到對待青年也要作具體分析。

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三閑集·序言》)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瑣憶》作者問到魯迅替不太熟的青年修補靴子一事時,魯迅會「微笑著打趣」承認自己是「進化論嘛」,

並且接下去嚴肅地說:「進化論牽制過我……但也有過幫助。」這說明,魯迅是嚴於解剖自己的。他說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墳·寫在「墳」後面》)。他從來不隱瞞自己思想中的弱點、缺點,不否認自己走過的曲折的道路。

這也說明,魯迅分析問題不搞絕對化;而是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待進化論對自己的影響。《瑣憶》雖然只是記了一個「掌故」,只是寫了魯迅由此而發的一點議論,卻接觸到魯迅最重要的思想,突現了魯迅的作風和性格。

「在現在這『可憐』的時代能殺才能生,能憎才能愛,能生與愛,才能文。」這是魯迅在逝世前一年在一篇題為《七論「文人相輕」——兩傷》中說的話。魯迅有鮮明的階級感情,在熱愛人民大眾,愛護革命同志的同時,對各色各樣的敵人懷著強烈的憎恨。

正如人們所說,魯迅像一團火,他給人民以光亮和溫暖,卻無情地燒向敵人。《瑣憶》在論魯迅平易近人時,也引用了上面提到的話,並且用了很大篇幅寫魯迅對待敵人的態度:「魯迅先生對待敵人,對待變壞了的青年是決不寬恕,也決不妥協的。」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沒有用很多筆墨寫魯迅對待敵人是怎樣地「怒目而視」,而是主要寫了他的幽默和諷刺的才能,突出了一個「冷」字。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戰斗精神和風格的深刻了解。魯迅在世時,很多人說魯迅喜歡「冷嘲熱諷」。

的確,「橫眉冷對」就包含了對敵人最大的輕蔑和冷嘲,諷刺幽默也就是最尖銳最典型的冷嘲方式。過去有些人總喜歡把魯迅描繪成「金剛怒目」式;「文化大革命」當中,更是把魯迅歪曲成只知道「打!打!作戰!作戰」的人。

很多人不知道魯迅不但對自己人,對人民是平易自然、慈祥可親的,就是在對敵斗爭時也並不是只知道一味地斥責,有時卻是談笑風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這正是「一個成熟了的思想戰士的特點」。

《瑣憶》作者根據自己同魯迅的實際接觸,自己對魯迅的了解和理解,才著意刻畫了魯迅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的戰斗特點,魯迅遠比一般戰士更豐富深刻,更生動靈活。

《瑣憶》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和一些寫景抒情的散文不同,它重在回憶、懷念人物,重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運用了多樣的藝術手法,其中包括用對比的手法,寫人物的外貌與寫人物的內心相結合的手法,通過具體事例展示人物精神性格的手法,以及適當地插入一些議論的手法等等。

寫對魯迅的敬愛,不是一開頭就寫這種感情,而是先寫由於聽見一些人的歪曲、誤解,未見魯迅之前對魯迅就有相當的敬畏,一旦見面,誤解全然冰釋。這一對比,一下把感情燃燒到熾熱點,使人對魯迅的慈祥、平易堅信不移,產生「確乎如此」的藝術效果。

從結構說,這樣起頭,也給人不同凡響的新鮮感。文章表現魯迅的精神,自始至終突出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和「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個方面,把對青年的愛護、教導和對敵人的憎惡、諷刺對照著寫,既全面真實地表現了魯迅的偉大,又使人對魯迅產生深刻的印象。

對於魯迅,作者四次描寫了他的面貌舉止,不但增加了讀者對魯迅的直接具體的印象,而且很好地展現了魯迅的性格情緒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濃黑的胡須」,「明亮的目光」,「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正襯出了一位堅定、沉著、勇猛、頑強的戰士的性格。

在讀到進化論後出現的「沉默」、「眼睛望著遠處」不正說明魯迅對自己走過的道路是怎樣反復地總結過,是怎樣嚴肅認真地對待,而在總結了經驗教訓之後,又怎樣信心百倍地展望著未來嗎?對國民黨地方官僚的荒謬的嘲笑。

既表現了魯迅幽默開朗的性格,也表現了他對當事者的極大輕蔑。古人說:「言為心聲。」《瑣憶》作者寫魯迅的思想性格,寫他的博大胸懷、鮮明愛憎和犀利的政治眼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藉助了對魯迅面貌和言談舉止的生動描繪的。

總觀《瑣憶》全篇,可以看到作者對魯迅精神的精闢透徹的認識;感到他對魯迅深深的懷念之情,一種最純真、虔誠、崇高的感情。《瑣憶》其實是憶而不瑣,它表現了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內容,對我們認識魯迅和研究魯迅有著重要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語文唐弢瑣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