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本細讀:《最後的常春藤葉》主人公是誰求解答
上海市嘉定區中光高級中學 劉鵬程 郵編201800 摘要:《最後的常春藤葉》主人公是誰?有人說是老貝爾曼,因為貝爾曼犧牲自己成就了別人。有人說是蘇艾,是她幫助瓊珊渡過了難關。也有人說是瓊珊,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為人們樹立了榜樣。衡量人物是不是主人公的標准不是以所佔篇幅的多少來決定的,而應該看這個人物在小說情節中是否起決定作用,是不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在作品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是否圍繞這一人物展開。關鍵詞:文學作品 人物形象 個性解讀 《最後的常春藤葉》是高中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歐·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對於這篇情節不算太曲折,環境交代比較清楚,人物也不多的短篇小說,學生卻提出了疑問:誰才是主人公?有人說是老貝爾曼,因為貝爾曼犧牲自己成就了別人。有人說是蘇艾,是她幫助瓊珊渡過了難關。也有人說是瓊珊,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為人們樹立了榜樣。 要解決分歧,確定小說的主人公,需要先回顧一下小說的梗概。在紐約的格林威治村,住著蘇艾、瓊珊還有她們的鄰居老貝爾曼——一個畫了一輩子畫卻還沒名氣的畫家。得了嚴重肺炎的瓊珊把生命的希望寄託在窗外的常春藤上,以為藤葉落盡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盡管屋外風雨交加,但邊緣已經枯萎發黃的葉子仍然掛在藤蔓上,於是瓊珊鼓起了生的希望。原來是老畫家貝爾曼,頂著風雨,在牆上畫上最後一片藤葉,而自己卻被肺炎奪去了生命。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終於完成了他已等待二十五年的傑作。 初讀文本,不難發現這篇小說的主要篇幅是圍繞著蘇艾和瓊珊之間展開的,所以學生很快會把蘇艾或瓊珊當作小說的主人公。而對於老貝爾曼,他確實犧牲了自己,使瓊珊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但作者著墨不多,而且,主人公往往是正面的、榜樣式的,老貝爾曼的形象與主人公的身份似乎不太相符。這些正是學生產生疑問的原因。 但是,衡量人物是不是主人公的標准不是以所佔篇幅的多少來決定的,而應該看這個人物在小說情節中是否起決定作用,是不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在作品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是否圍繞這一人物展開。 所以,我們先分析著墨不多的老貝爾曼。 第一次出現在讀者面前,是蘇艾要求貝爾曼給自己做隱居的礦工模特兒時,這是全文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寫刻畫。 「他年紀60開外,有一把像米開朗琪羅的摩西雕像那樣的大鬍子,從薩帝爾似的腦袋上順著小鬼般的身體卷垂下來」。 大鬍子是他最主要的相貌特徵,由於有了大鬍子的襯托,所以貝爾曼的身材像「小鬼」,在作者漫畫式的誇張的筆法的描繪下,一個長著一臉蜷曲的大鬍子的大腦袋但卻又矮又瘦的形象立刻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還用幽默的語言調侃了貝爾曼的「成就」,說他「耍了40年的畫筆,還是同藝術女神隔有相當的距離,連她的長袍的邊緣都沒有摸到。」簡潔的一句話揭露了老貝爾曼失敗畫家的身份。 在他的畫室里,「角落裡的畫架上綳著一幅空白的畫布,它在那兒靜候傑作的落筆,已經有了25年了。」25年了連一根線條也沒畫,還是一副空白的畫布,這顯得非常誇張。 在貝爾曼聽說了瓊珊病重想死時,還不忘把自己吹噓一番:「瓊珊小姐那樣好的人實在不應該躺在這種地方害病。總有一天,我要畫一幅傑作,那麼我們都離開這里啦。」通過這種誇張,老貝爾曼的喜歡吹牛的特徵得到了藝術化的真實描寫。 除了愛吹牛,貝爾曼還是個酒鬼,蘇艾「在樓下他那間燈光暗淡的小屋裡找到了酒氣撲人的貝爾曼」。 從以上分析來看,我們大致可以了解這個窮困潦倒的失敗畫家,對他的年齡、身份、相貌特徵、個性特點、人生境遇,甚至是嗜好都有一個具體的了解:貝爾曼長相醜陋,脾氣火爆,嗜酒,好吹牛,但他富有同情心和愛心。這個人物已經在讀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象。相反,蘇艾和瓊珊我們卻了解不多。 雖說第一次出現,貝爾曼就給讀者留下了具體清晰的形象,但畢竟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醜陋,我們還是很不願將一個「酒鬼」與主人公聯系起來。可是,第二次的側面描寫,情節留白馬上使人看到了貝爾曼光彩的心靈。在小說的結尾,謎底是這樣揭開的: 蘇艾連枕頭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話要告訴你,小東西。」她說,「貝爾曼先生今天在醫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兩天。頭天早上,看門人在樓下房間里發現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濕透了,凍涼冰涼的。他們想不出,在那個凄風苦雨的夜裡,他究竟是到什麼地方去的。後來,他們找到了一盞還燃著的燈籠,一把從原來地方挪動過的梯子,還有幾支散落的畫筆,一塊調色板,上面和了綠色和黃色的顏料,末了——看看窗外,親愛的,看看牆上最後的一片葉子。你不是覺得納悶,它為什麼在風中不飄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傑作——那晚最後的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牆上的。」 小說寫到這里,便嘎然而止,關鍵的「畫葉」行動,作者沒有實寫,卻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對於風雨之夜的情形,讀者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想像,去再造。這樣,心地善良的貝爾曼的形象馬上會呈現在我們的腦海里。 於是,經過前後兩次創造,正面與側面描寫的結合,老貝爾曼的形象豐滿充盈起來。與蘇艾和瓊珊相比,老貝爾曼顯得更加可感、清晰、具體,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從另一個角度說,小說中一直讓讀者牽掛的問題:瓊珊會不會活下去,這一關鍵情節離開了老貝爾曼是無法進行下去的,老貝爾曼在喚醒瓊珊生的慾望這個關鍵情節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否認老貝爾曼是主人公。 但是,是否會有這種可能:老貝爾曼是主人公之一,歐·亨利塑造的是群像人物?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很多文學作品中找到答案。《西遊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跋山涉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求取真經,終成正果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他們四人缺一不可,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群體。因此,他們都是主人公。再比如,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荷花澱》,孫犁在文中塑造了一群對丈夫們依戀難舍,卻義無反顧送他們上戰場的婦女形象,熱情歌頌了「水生們」和「水生嫂們」。 由於小說的主題是通過藝術形象生動、具體地顯現出來的,所以,我們還可以從主題的角度進行思考,確定小說的主人公。 歐·亨利用語十分簡省,關鍵的「畫葉」情節,通過蘇艾之口簡單帶過,點到為止。與之相反,在行文的開頭,卻用了較多筆墨來寫瓊珊、蘇艾、老貝爾曼居住的格林威治村: 「一個藝術家發現這條街有它可貴之處。如果商人去收顏料、紙張和畫布的賬款,在這條街上轉彎抹角、大兜圈子的時候,突然碰上一文錢也沒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他們逛來逛去,尋找朝北的窗戶,18世紀的三角牆,荷蘭式的閣樓,以及低廉的房租。」 「在這錯綜復雜、苔蘚遍地而狹窄的『巷子』里……」 歐·亨利在這里揭示了一個這樣的社會背景:藝術家們東躲西藏,逃避債務,住在貧民窟里,沒有安身立命之所,沒有立錐之地,藝術更是被拋棄到一個無人問津的角落,這必然是一個病態的、讓人失望的,甚至是絕望的社會,所以,身為青年畫家的瓊珊,得了肺炎時精神才會如此低落,曾經的「去畫那不勒斯海灣」的希望看起來更加遙不可及。 這種低落在文中其他地方,另外兩個人物身上同樣有體現: 「架好畫板,開始替雜志畫一幅短篇小說的鋼筆畫插圖。青年畫家不得不以雜志小說的插圖來鋪平通向藝術的道路,而這些小說則是青年作家為了鋪平文學道路而創作的。」 「除了偶爾塗抹了一些商業畫或廣告畫以外,幾年來沒有畫過什麼。他替『藝術區』一些雇不起職業模特兒的青年藝術家充當模特兒,掙幾個小錢。」 從中,我們不難想像:老貝爾曼年輕時曾像蘇艾、瓊珊一樣努力的鋪平通向藝術的道路,而蘇艾、瓊珊將來也有可能會成為另一個老貝爾曼。這是藝術的淪落,更是社會的悲哀。由此,更能理解瓊珊為什麼「滿肚子以為自己不會好了」。 但是,即使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歐·亨利還是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也在有意識地宣揚這種溫情。 這篇小說英文名是《The last leaf》,所以有人將之翻譯為《最後一片葉子》,為什麼教材要把它譯為《最後的常春藤葉》?前者不是更確切嗎?歐·亨利為何不寫其他什麼葉子而恰恰是常春藤葉呢? 其實,常春藤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神奇的植物,象徵著忠誠、友誼、情感。在希臘神話中,常春藤是歡樂與活力的象徵。 瓊珊將自己的生命維系在一片常春藤葉上,覺得自己會在最後一片葉子掉落時,她也會隨之而去,而蘇艾也在小心翼翼呵護著瓊珊這片「葉子」: 「醫生離去後,蘇艾到工作室里哭了一場,把一張日本紙餐巾擦得一團糟。然後,她拿起畫板,吹著拉格泰姆音樂調子,昂首闊步地走進瓊珊的房間。」「『你爭取睡一會兒,』蘇艾說,『我要去叫貝爾曼上來,替我做那個隱居的老礦工的模特兒。我去不了一分鍾。在我回來之前,千萬別動。」 為了不讓朋友看出自己剛哭過,蘇艾吹著「高度不協和、無節拍的、變化幅度大」的調子),想以此掩飾自己的焦慮和心緒不寧,讓朋友安心,不想正好暴露了自己內心的不安。得知朋友把生的希望寄託在一片葉子上的時候,蘇艾更是六神無主,想要去找貝爾曼商量,卻又怕朋友察覺,於是,補充了一句——「去不了一分鍾」,關切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蘇艾的呵護下,看到貝爾曼的傑作時,瓊珊有了活下去的信念,當她振作起來時,她說的是「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灣寫生」,而不是醫生提到的「男人」或「冬季大衣的袖子樣式」,使她振作的是對於生活、藝術的信念。 歐·亨利小說的主人公常常是社會的下層人物,諸如走投無路的小偷,一對貧困的小夫妻等等。歐·亨利為我們講述的蘇艾、瓊珊、老貝爾曼患難與共的感情故事,展現了小人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了他們在病態社會中仍然嚮往人性世界的美好願望,他們一起展現了小說的主題,都是《最後的常春藤葉》中的主人公。
2. 高一語文《最後的常春藤葉》想像並描寫貝爾曼畫常春藤葉時的場景
貝爾曼邁著沉重的步伐從家中搬出梯子,帶上自己常用的畫筆和調色板,狂內風怒吼著,似容乎要阻止他,可他絲毫沒有受影響。他站在常春藤下,看了看即將要落下的葉子,身體不由顫了顫,於是就拖著他的雙腿爬上了梯子的第一層,只見他雙眉緊鎖,年過六十的他在這般惡劣的環境下就這樣一步一步地爬到的梯子的最頂端,雨點打在他的臉上,他只得微微抖動著臉頰來拭去擋住視線的雨珠,此時的他已全身濕透,但他已全然不顧,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盡快畫好這片葉子,我一定要盡快畫好!他艱難地握住畫筆一筆一筆地蘸著顏料在牆上塗抹著,勾勒著……終於這片寄託著這位老者希望的葉子刻在了牆上,他的任務完成了,他的心願了結了!
3. 在最後的常春藤葉中,老貝爾曼在畫葉子前想到了什麼他是怎麼畫下這絕世佳作的
你問這個問題,那就說明你有高中第三冊語文的課本吧!
(1)答案在回36頁倒數第二答段(貝爾曼所說的那句話:「像瓊珊小姐......離開這里啦。)再說說這寒冷的天氣,而我在這畫畫之類的詞。(只要救了人就什麼都不管了)
(2)在長春藤樹下看了下樹的葉子顏色,再看看自己的顏料盒,把梯子搬到靠牆的地方,一層層地爬上去,等到自己固定到那個地方時,然後用畫筆來匹配這種顏色——枯黃帶點綠,這就是貝爾曼的絕世佳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呵呵,這也是我的作業中的題,只要合情合理就行,沒有那麼標準的答案。
加油! 再見,2011,03,27
4. 最後的常春藤葉中有沒有暗示葉子是貝爾曼畫的,是如何暗示的
你問這個問題,抄那就說明你有高襲中第三冊語文的課本吧! (1)答案在36頁倒數第二段(貝爾曼所說的那句話:「像瓊珊小姐......離開這里啦。)再說說這寒冷的天氣,而我在這畫畫之類的詞。(只要救了人就什麼都不管了) (2)在長春藤樹下看了下樹的葉子顏色,再看看自己的顏料盒,把梯子搬到靠牆的地方,一層層地爬上去,等到自己固定到那個地方時,然後用畫筆來匹配這種顏色——枯黃帶點綠,這就是貝爾曼的絕世佳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呵呵,這也是我的作業中的題,只要合情合理就行,沒有那麼標準的答案。 加油! 再見,2011,03,27
5. 最後的常春藤葉中想像貝爾曼畫常春葉時的場景
你問這個問題,那就說明你有高中第三冊語文的課本吧! (1)答案在36頁倒數第二段版(貝爾曼所說的那句話:權「像瓊珊小姐......離開這里啦。)再說說這寒冷的天氣,而我在這畫畫之類的詞。(只要救了人就什麼都不管了) (2)在長春藤樹下看了下樹的葉子顏色,再看看自己的顏料盒,把梯子搬到靠牆的地方,一層層地爬上去,等到自己固定到那個地方時,然後用畫筆來匹配這種顏色——枯黃帶點綠,這就是貝爾曼的絕世佳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呵呵,這也是我的作業中的題,只要合情合理就行,沒有那麼標準的答案。 加油! 再見,2011,03,27
6. 在最後的常春藤葉中,老貝爾曼在畫葉子前想到了什麼他是怎麼畫下這絕世佳作的
你問這個問題,那就說明你有高中第三冊語文的課本吧!
(1)答案在36頁倒數第版二段(貝爾曼所說權的那句話:「像瓊珊小姐......離開這里啦。)再說說這寒冷的天氣,而我在這畫畫之類的詞。(只要救了人就什麼都不管了)
(2)在長春藤樹下看了下樹的葉子顏色,再看看自己的顏料盒,把梯子搬到靠牆的地方,一層層地爬上去,等到自己固定到那個地方時,然後用畫筆來匹配這種顏色——枯黃帶點綠,這就是貝爾曼的絕世佳作!!
希望對你有幫助,呵呵,這也是我的作業中的題,只要合情合理就行,沒有那麼標準的答案。
加油! 再見,201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