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上好小學生閱讀指導課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
來源:廣州朴新教育
2018-07-19|已幫助:650人
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如何加以指導,對老師而言,顯得很重要。那麼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
一、激發興趣.培養習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興趣,根據不同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閱讀適合的材料。對四年級來說,可閱讀文質兼美的敘事文作品及優秀詩文。例如,四年級文質兼美的敘事文有《蘆葉船》。這篇文章以孩子的口吻敘述童年玩蘆葉船的事。
優美的語言,貼近孩子世界的描述,讓學生的心與文中的孩子的心相連。通過讀體會到美:玩的地方美,玩到的玩具美,玩的過程美;體會到樂:童年到處是歡樂。從而對課文產生了閱讀興趣,激發了閱讀興趣。至於閱讀習慣,學校圖書室每周二是班級借閱日,我讓他們借自己喜歡的讀物,並寫讀後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教師必須結合閱讀教學,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的閱讀方法。對於不同的年級教給他們不同的方法技能。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採取示範讀的方法,讓他們聽老師讀,學習句子的自然停頓、語氣、標點停頓時間的長短等。然後自由讀,老師個別指導,小組、班級的品讀。
例如在教《小溪流的歌》一課時,通過示範讀、自由讀、品讀等方法的指導,學生不僅掌握了語速,自然停頓、抑揚頓挫,而且感情很到位特別是小溪流說的話,在讀的過程中受到了教育,而且還體會到了文本本身語言的優美,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不僅限於培養興趣,更重要的是與作者產生共鳴。這就要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但各自所運用文體又不同,這就需要老師加以指導。
三、注重體驗。發展個性
閱讀教學中要激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常言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相同文本而言,不同層面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會和理解。」這就要求老師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確立自己認為特別重要問題等。不以標准化的解讀去規范學生的閱讀理解,應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如教學《景陽崗》時,課文結尾說:武松……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隻大蟲來,卻怎麼斗的過?」有的同學提出「全文主要寫武松打虎的驚人故事,給人留下了無所畏懼、英勇、豪爽的形象,結尾寫他怕虎的心理,這會不會損害打虎英雄的形象呢?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學生探究釋疑,深化獨特感受。
學生又通過身臨其境的閱讀體會,再加上小組合作探究。有的同學認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後,已經精疲力盡,再遇猛虎當然力不從心了,結尾這樣寫合乎情理;有的認為課文重點寫武松與猛虎搏鬥,表現了武松有勇無謀,機智無畏,結尾略寫,無關大局;還有的認為這樣寫與前文武松三次心理活動形成了矛盾,不好……聯系全文來考慮,很好。
結尾所寫究竟矛盾不矛盾?學生通過再次閱讀體會到看似矛盾,實際上完全符合常理,因為武松必定是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力氣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寫顯得更真實。因此,在閱讀指導課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會很重要,也是實現《課標》的又一途徑。
四、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德國美學家姚斯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沒有生命,是讀者的閱讀賦予了作品無窮的意義」。可見,閱讀是一種在創造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應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去靈活的閱讀文本,去不斷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例如學習《草船借箭》時,一位同學在閱讀課文後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他說課題中的「借」用的不當,因為在我們日常的習慣中借別人的東西,用完後要歸還,可在課文中諸葛亮從曹操那兒借的十萬支箭,沒徵得曹操的同意,更不會歸還。所以說,課文的題目不應該是《草船借箭》,而應該是「草船騙箭」更合適。那麼課文為什麼用草船借箭呢?同學們通過查閱課外書籍,對文本的多次閱讀,都認為用草船借箭更合適。因為在以前學過的《赤壁之戰》中,可以了解到,諸葛亮所借的十萬支箭,在那場戰役中的確又還給了曹操,只是還的方式很妙。由此可見,富有創造性的質疑,會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慾望。
② 如何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新的課程標准強調每一門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名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學生終身學習的道路上起著一個引導作用。學生的年齡越小,這種引導作用越重要。而教師引導的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進步,如何超越自我,而不是僅僅讓他們考出好分數。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起始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不僅在課堂上學的生動活潑,而且在離開教師、離開教材、離開課堂的情況下,也能主動探究的學習,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進入正規學習的開始,在低年級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無疑將對學生以後的發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於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精神。
學習活動始於生疑,終於解疑。只有學生切實的產生了疑問,他們才會有探究疑問的動力,才會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當學生面對新的知識時,總會產生疑惑。但疑惑並等於疑問。疑惑經過思維的加工和語言的組織,轉變為口頭的問題,並進而表達出來,才能夠叫疑問。這是一個細致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細致地去培養,耐心的去扶持。在學生學習最初階段的低年級,更要精心地去呵護這份積極性,因為實踐證明,在學生生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最初階段,一旦他們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大部分學生以後很難恢復到當初的水平。那麼低年級如何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呢?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使其能夠質疑問難的情境。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基本在6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大腦的發育已趨於成熟,具有比較完整的思維。因此不能小看他們。但此時,他們的心理發育還處於低級低級價段,孩子們總是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事物,難免幼稚。所以也不能高估了他們。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本身就能激起孩子們質疑的興趣。所以在讀完課題之後,可有意留出孩子們質疑的時間,他們很容易的就會提出:小壁虎自己有尾巴,為什麼還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誰借尾巴?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許多正是教師要講的重難點部分。《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在閱讀方面的要求是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課文的第四幅插圖形象的刻劃出種葫蘆人看到葫蘆時的驚訝,很能激起孩子們質疑問難、求知探究的好奇心。如果在學完第一段之後直接到結束段,把要探討的問題讓孩子們自己提出來,再讓他們帶著問題自己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濃厚的。他們不僅訓練了思維和口才,而且經過努力找到答案之後,還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獲得了成就感。而這些問題如果由教師一個個提出,再一個個講解,可能就會使學生原本活躍的思維受到抵制,使本可以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不堪。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通過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來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正是順應了孩子們認知的天性,是符合教育規律的。
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及疑惑。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如果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時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插話」,這足可以證明他的思維是在有條不紊的工作著的,其精神狀態是完全沉浸在自得其樂的學習氛圍之中,這正是自主學習的一種狀態,是值得贊許的。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這種積極性還未被挫傷,所以當他們沉浸在學習氛圍之中時,很容易不由自主的插嘴,而這是十分可貴的。如果教師不注意保護,或者反倒去批評,極其容易的就破壞掉了這種學習的積極性,毀掉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起點,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損失。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惑。
再次,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意識和習慣,依賴於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學生的年齡越小,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就越神聖。教師的語言,特別是課堂評價語言,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就越重,對他們的影響也就越大。優秀的學生決不是靠批評培養出來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需要的是充滿愛心的鼓勵。試想,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教師給予的是不屑一顧,那他以後發言的積極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多給學生一些微笑,讓他們多一些自信,多一份積極性,這樣長期下去,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的學習。
陶行之先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育格言:解放頭腦,使學生能想;解放雙手,使學生能幹;解放眼睛,使學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學生能談;解放空間,使學生飛進大自然、大社會;解放時間,使學生能有空學習、幹事和娛樂。學習是一個自我感悟的過程,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是建立在主體思維參與的基礎之上的。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的思維呢?
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去自主的探索。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物質保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只有通過自己思維的積極運轉,才能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實現知識的遷移——而這,是需要時間予以保障的。如果說課堂上只有教師演獨角戲的時間,而沒有學生真正去緊張思維的時間,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不具吸引力的,甚至是枯燥無味、容易跑神的。所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的探索,這樣才能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落在實處。
其次,要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讓他們去充分地發表見解。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應是他們暢所欲言辨論知識的地方。在語文課堂上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不僅能使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語言,並通過討論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以鍛煉,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而且,更可以使有限的四十分鍾課堂得以延伸。學生通過交流,不僅共享了信息,也促進了彼此的合作。
總之,要留給學生適當的發揮空間和時間,讓他們把溶化的知識去展現,去拓展,從而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創設一種豐富有趣的、給學生有心理安全的課堂民主氣氛。
豐富有趣、給學生有心理安全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培養、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保障。
課堂氛圍只有生動有趣,才能夠牢牢吸引住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的培養。也才能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同樣,只有學生在心理安全的課堂氣氛之中,他們才能夠有膽量發表自己的見解,才有可能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自主探討,從而使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心理安全,生怕稍一出錯就受到老師的斥責和同學的嘲笑,那麼,即使他會,恐怕也會悶聲不響,被動的等待老師的點名。這又何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呢?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要為學生創設心理安全的課堂氣氛。
另外,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一定要使課堂氣氛民主化。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自己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就會更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設良好的平台。
總之,豐富有趣的、學生有心理安全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敞開心靈之窗,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充分考慮教材的特點。
教材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對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更是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憑空培養,更不能任意培養,必須切實以教材為依據,在教材自身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有目的、有步驟地來培養。
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上的插圖印刷精美,色彩鮮明,圖上人物的表情豐富生動,呼之欲出,而且,插圖的故事性極強,童趣盎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很好依託。教師可憑借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豐富的想像,調動起孩子們表達的慾望。
還可以利用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低年級的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積累和訓練字、詞、句,而且,還可以抓住點滴,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在學習上,只有自己動手、動腦,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知識。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離開教材的教學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並結合學生的特點,才能恰如其分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輔以自主性的作業。
作業要有選擇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力。作業要有趣味性,能夠激起他們做作業的願望。作業要有擴展性,能夠使課堂上的知識得以延伸。好的作業布置,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潛移默化的轉變為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這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低年級是學生步入正規化學習的開始,學生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教師要做到是正確的引導,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使這種精神轉化為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③ 如何運用兒童文學進行小學語文的學習指導
檢索中國兒童文學史和中小學語文課程發展史,就會發現:在中國,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課程,尤其是小學語文課程有著特殊的淵源關系。五四時期啟蒙思想家「兒童觀」的形成,不僅促動了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也直接影響了中小學語文課程的變革,而語文課程的迫切需要又極大地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這段歷史時期語文課程的實踐,尤其是五四時期以周作人等人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對兒童、對兒童文學、對兒童教育的深刻認識,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產。
一
(一)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是學校教育的需要。中國的現代兒童文學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這一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出現的。五四時期思想界、文化界的早期啟蒙者受德先生、賽先生的影響,批判中國文化中的長幼尊卑觀念,由此發展到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兒童,也就是說,和西方「發現兒童」的過程有所區別,中國是在關注處於社會底層的婦女和兒童的命運的同時,開始了兒童觀的轉變,例如這一時期對傳統兒童觀的批判一個最典型的論述是周作人提出的:「以前的人對於兒童多不能正當理解,不是將他當作縮小的成人,拿『聖經賢傳』盡量的灌下去,便將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說小孩懂得甚麼,一筆抹殺,不去理他。
近來才知道兒童在生理心理上,雖然和大人有點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個人,有他自己的內外兩面的生活。兒童期的二十年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預備,但一面也自有獨立的意義和價值……〔1〕」周作人此次在北京孔德學校的演講奠定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登上歷史舞台的理論基石。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兒童文學的關注緣於對舊倫理舊道德的批判,其根本目的還是「人的解放」,同時他們也認識到文化的革命與建設必須通過教育來實現,因此從一開始,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就和對學校教育問題的探討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周作人在《兒童的文學》的演講中就指出,所謂兒童的文學就是「小學校里的文學」,在周作人看來,兒童文學幾乎就是小學文學教育的同義語。也是在這篇演講中,周作人第一次比較系統全面地提出和論述了小學文學教育幾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一是兒童觀。周作人認為,兒童是獨立的個體,兒童期有其獨立的意義和價值。
二是兒童文學的價值。周作人認為,文學首先是滿足兒童的需要,而不是道德訓誡的手段。至於文學教育能夠產生道德教化、智力培養等作用,則是文學教育的副產品。「所以小學校里的文學的教材與教授,第一需注意於『兒童的』這一點,其次才是效果,如讀書的趣味,智情與想像的修養等。」
三是兒童需要文學的原因。周作人採用人類學理論,接受了「同構復演說」的觀點,認為人類個體的發展階段和人類群體的發展階段具有相似的結構,因而兒童的精神生活和原始人相似。原始人因為有文學的需要,所以產生了歌賦、戲曲和小說,兒童當然也有文學的需要。四是學校文學教育的作用。他引用麥克林托克的說法,提出文學教育的三種作用:「(1)順應滿足兒童之本能的興趣與趣味;(2)培養並指導那些趣味;(3)喚起以前沒有的新的興趣與趣味。」五是文學教育的內容。他採用年齡分期,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分配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例如幼兒前期(3-6歲)為詩歌、寓言、童話;幼兒後期(6-10歲)為詩歌、童話、天然故事(動物故事);少年期(10-15歲)為詩歌、傳說、寫實的故事、寓言、戲曲。六是文學教育內容的開發。周作人慨嘆「中國向來對於兒童,沒有正當的理解,又因為偏重文學,所以在文學中可以供兒童之用的,實在絕無僅有,但是民間口頭流傳的也不少,古書中也有可用的材料,不過沒有人採集或修訂了,拿來應用……」所以他希望能夠有一個開發小組,收集各地的民間文學資源,從古書中挑選可用的材料加以修訂,同時翻譯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然後編輯成冊,供學校和家庭使用。從上可以看出,周作人幾乎是對兒童文學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一個全面的闡述,不僅說明了兒童文學對於學校教育的重要價值,也提出了小學語文教育中文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內容資源的開發,尤其是他對兒童文學的價值、以及以兒童為對象的文學教育的目標和一些基本性質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
(二)課程實踐的需要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倡導催生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出現,而從課程實踐來看,20世紀初期人們對教育內容的普遍不滿確實給兒童文學的出現並且進入課程領域提供了一個充分的現實基礎。例如,早在1902年,《杭州白話報》(早期倡導白話文的報刊之一)上就有署名黃海鋒郎的文章《兒童教育》,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讀書貴有用,人生世上,普通智識,是少不了的。現在所讀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究有何用?」那麼,究竟應該給兒童讀些什麼呢?「兒童幼時智識,至老不忘,教師最好把些愛國的故事,為人的箴言,替兒童演說,才可以養成兒童愛國心,陶鑄兒童天良性。」〔2〕這里的「替兒童演說」提出了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特
④ 怎樣指導小學語文自主學習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新的課程標准強調每一門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名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學生終身學習的道路上起著一個引導作用。學生的年齡越小,這種引導作用越重要。而教師引導的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進步,如何超越自我,而不是僅僅讓他們考出好分數。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起始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不僅在課堂上學的生動活潑,而且在離開教師、離開教材、離開課堂的情況下,也能主動探究的學習,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進入正規學習的開始,在低年級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無疑將對學生以後的發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於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精神。
學習活動始於生疑,終於解疑。只有學生切實的產生了疑問,他們才會有探究疑問的動力,才會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當學生面對新的知識時,總會產生疑惑。但疑惑並等於疑問。疑惑經過思維的加工和語言的組織,轉變為口頭的問題,並進而表達出來,才能夠叫疑問。這是一個細致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細致地去培養,耐心的去扶持。在學生學習最初階段的低年級,更要精心地去呵護這份積極性,因為實踐證明,在學生生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最初階段,一旦他們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大部分學生以後很難恢復到當初的水平。那麼低年級如何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呢?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使其能夠質疑問難的情境。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基本在6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大腦的發育已趨於成熟,具有比較完整的思維。因此不能小看他們。但此時,他們的心理發育還處於低級低級價段,孩子們總是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事物,難免幼稚。所以也不能高估了他們。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本身就能激起孩子們質疑的興趣。所以在讀完課題之後,可有意留出孩子們質疑的時間,他們很容易的就會提出:小壁虎自己有尾巴,為什麼還要借尾巴?小壁虎向誰借尾巴?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許多正是教師要講的重難點部分。《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在閱讀方面的要求是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課文的第四幅插圖形象的刻劃出種葫蘆人看到葫蘆時的驚訝,很能激起孩子們質疑問難、求知探究的好奇心。如果在學完第一段之後直接到結束段,把要探討的問題讓孩子們自己提出來,再讓他們帶著問題自己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是十分濃厚的。他們不僅訓練了思維和口才,而且經過努力找到答案之後,還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獲得了成就感。而這些問題如果由教師一個個提出,再一個個講解,可能就會使學生原本活躍的思維受到抵制,使本可以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不堪。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通過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來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正是順應了孩子們認知的天性,是符合教育規律的。
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及疑惑。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如果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時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插話」,這足可以證明他的思維是在有條不紊的工作著的,其精神狀態是完全沉浸在自得其樂的學習氛圍之中,這正是自主學習的一種狀態,是值得贊許的。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這種積極性還未被挫傷,所以當他們沉浸在學習氛圍之中時,很容易不由自主的插嘴,而這是十分可貴的。如果教師不注意保護,或者反倒去批評,極其容易的就破壞掉了這種學習的積極性,毀掉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起點,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損失。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鼓勵學生隨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惑。
再次,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意識和習慣,依賴於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學生的年齡越小,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就越神聖。教師的語言,特別是課堂評價語言,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就越重,對他們的影響也就越大。優秀的學生決不是靠批評培養出來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需要的是充滿愛心的鼓勵。試想,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教師給予的是不屑一顧,那他以後發言的積極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多給學生一些微笑,讓他們多一些自信,多一份積極性,這樣長期下去,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的學習。
陶行之先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育格言:解放頭腦,使學生能想;解放雙手,使學生能幹;解放眼睛,使學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學生能談;解放空間,使學生飛進大自然、大社會;解放時間,使學生能有空學習、幹事和娛樂。學習是一個自我感悟的過程,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是建立在主體思維參與的基礎之上的。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去主動的思維呢?
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去自主的探索。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物質保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只有通過自己思維的積極運轉,才能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實現知識的遷移——而這,是需要時間予以保障的。如果說課堂上只有教師演獨角戲的時間,而沒有學生真正去緊張思維的時間,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不具吸引力的,甚至是枯燥無味、容易跑神的。所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去自主的探索,這樣才能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落在實處。
其次,要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讓他們去充分地發表見解。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應是他們暢所欲言辨論知識的地方。在語文課堂上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不僅能使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語言,並通過討論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以鍛煉,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而且,更可以使有限的四十分鍾課堂得以延伸。學生通過交流,不僅共享了信息,也促進了彼此的合作。
總之,要留給學生適當的發揮空間和時間,讓他們把溶化的知識去展現,去拓展,從而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創設一種豐富有趣的、給學生有心理安全的課堂民主氣氛。
豐富有趣、給學生有心理安全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培養、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保障。
課堂氛圍只有生動有趣,才能夠牢牢吸引住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的培養。也才能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同樣,只有學生在心理安全的課堂氣氛之中,他們才能夠有膽量發表自己的見解,才有可能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自主探討,從而使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心理安全,生怕稍一出錯就受到老師的斥責和同學的嘲笑,那麼,即使他會,恐怕也會悶聲不響,被動的等待老師的點名。這又何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呢?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要為學生創設心理安全的課堂氣氛。
另外,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一定要使課堂氣氛民主化。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自己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就會更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創設良好的平台。
總之,豐富有趣的、學生有心理安全的、民主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敞開心靈之窗,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充分考慮教材的特點。
教材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對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更是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憑空培養,更不能任意培養,必須切實以教材為依據,在教材自身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有目的、有步驟地來培養。
可以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上的插圖印刷精美,色彩鮮明,圖上人物的表情豐富生動,呼之欲出,而且,插圖的故事性極強,童趣盎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很好依託。教師可憑借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豐富的想像,調動起孩子們表達的慾望。
還可以利用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低年級的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積累和訓練字、詞、句,而且,還可以抓住點滴,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例如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在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在學習上,只有自己動手、動腦,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知識。從而使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離開教材的教學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並結合學生的特點,才能恰如其分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輔以自主性的作業。
作業要有選擇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力。作業要有趣味性,能夠激起他們做作業的願望。作業要有擴展性,能夠使課堂上的知識得以延伸。好的作業布置,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潛移默化的轉變為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這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低年級是學生步入正規化學習的開始,學生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教師要做到是正確的引導,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使這種精神轉化為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⑤ 小學語文學法指導可運用哪些措施
小學語文學法指導之我見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呢?我認為學法指導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給普通的學習方法
(1)預習的方法。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預習方法。低年級語文預習要學會查字典,解決音形義等問題。中高年級在新教材講讀之前,閱讀有關資料,將要講到的內容先自讀2-3遍,從中找出不懂的難點和不甚懂的疑點,帶著這些難點和疑點,在上課時予以解決。(2)聽課的方法。指導學生沿著教師教學思路,積極參與。聽課不僅聽教師,還要聽同學對問題的各種建議、看法,並敢於提問「為什麼」。(3)練習的方法。除普通的書寫工整、格式正確外,應獨立思考,靈活運用新知識解答,無論採取何種方法得出的結果,都應做到理解、掌握。(4)復習的方法。分課後復習,單元復習,學期、學年復習。各種復習應以教材為重點,對照筆記,檢查作業,分析重點、難點,打破教材順序,運用對比方法找出知識異同。(5)考試的方法。考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解題要從易到難等方法的指導。
二、傳授基礎知識與學法指導
標點、字、詞、句、段、篇的學法指導,低年級是小學階段識字量大的階段,要教會查字(詞)典。中年級以句、段為指導重點,高年級以篇章結構、文章訓練為重點。根據教材結構特點,中高年級每冊教材七個單元,互相獨立,又互為整體,每單元遵循著一個由「教——扶——放」的過程,精講課文教者在「傳道授業解惑」同時注重「學法」滲透,利用教師的學法指導去學習課內自學課文,教者只要恰當點撥。最後讓學生課外獨立閱讀第三類課文,是學生運用「學法」的階段。語文課是教者傳授知識的主要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者應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傳授,滲透學法,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如:講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山有三個特點:奇、秀、險;要求學生依同樣的方法自學下一段,桂林的水也有三個特點:清、靜、綠。作者運用了「抓住特徵,分步描寫」的方法,學生通過學法指導練習學法,最後掌握學法,讓學生體會出:描寫自然景觀,要抓住它的特徵分層、分段敘述。
三、教師示範,展示學法
由於學生的認識規律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所以上課開始便向學生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機械地記憶,而不是理解,更談不上應用。因此,學法指導的第一環節應先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即通過教學中的示範性指導,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感知學法,領悟學法。這就要求教師的示範過程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教師的教應做到線條明確,層次清楚,便於學生發現和領悟學法。二是教師的教應做到難易適度,便於學生嘗試和運用學法。
如在教學第十冊第三課《古詩三首》時,我將第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作為展示學法的範例。指導學生分五步進行學習:1、初讀,讀准字音。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准字音。2)指名朗讀,糾正錯誤讀音。3)教師示範朗讀,讀出詩句的停頓節奏,以喚起學生的注意。4)學生試讀,達到能讀准字音,會停頓的程度。2、細讀,理解字詞。1)學生自讀詩句,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2)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系詩句等方法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3、精讀,體會詩意。1)指導學生再讀詩句,一邊讀一邊想每句講的是什麼。2)學生逐句講述詩句意思,要說得通順、連貫、明白。4、賞讀,想像意境。1)再讀《江畔獨步尋花》,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2)自由朗讀,想像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3)反復朗讀,欣賞詩的韻律,感受詩的情趣。5、誦讀,背誦詩句。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詩的意境,欣賞詩的美感,並能熟領略了詩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從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發現和領悟學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探索學法指導的教學模式
不論是何種學科教學改革,離不開課堂教學。學法指導的主戰場也是在課堂教學中。教者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學法指導的單項目標,講授知識內容應與學法指導融洽在一起,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情況下掌握學法,利用此法又可以獨自去獲取新的類似的知識。基本模式有:(一)課堂教學類:①前綴型。在授課開始時把學法交待清楚,讓學生根據學法學習,討論新的內容,授課結束時,教者總結、驗收。②混合型。授課時,一邊學習新知識一邊教給學法。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學法指導常用到。③後綴型。在新授課完後,由教師、學生一起歸納學法。(二)專題講座類:舉行學法指導專題講座,可以打破班級、年級界限,以學科、興趣特長為標准組織進行,同時可以根據自然區域劃分界限組織進行。
「學法指導」要有一個較開闊的思路。學習是一個終身行為,學習包括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教材的學習和非教材的學習,素質教育把學習活動的范圍盡可能地拓寬,學法指導的特點就是針對廣泛的學習活動和終身教育提供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並且進而訓練成為能力的教育。
我們古人有句名言:「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於終身受用無窮」。這是用比喻的說法來表達「學法指導」的道理,也就是葉聖陶說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的思想。「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教人發現真理」,「教人學會」進一步就是「教人會學」。現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創造性的時代,它要求受教育者在學校就要學會「高效率地處理信息以創造新的文化資源」的方法,因此美國的理查•巴斯卡、安東尼•艾索斯在《超越西方》一書中說:「在本世紀中,教育方面的一大革新是,由注意教法而轉變為注意學習法」,由此可見,我國教育必須加快「學法指導教學模式」的研究。
二、學法指導的內涵
學習方法,在小學階段,可以按學習字、詞、句、篇的不同內容分別進行指導。
1、學字的方法。常用的有結構分析法,看圖識字法,運用形聲規律識字法,兒歌記憶法,想像記憶法,比較記憶法,運用歸類識字法等等。
比如,運用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幫學生識字:情、請、清、晴。「情」是「忄」旁,表示內心活動;「請」是「訁」旁,表示禮貌語言;「清」是「氵」旁,表示水清純凈;「晴」是「日」旁,表示天空晴朗。
2、學詞的方法。常用的有以圖解詞,詞素解詞,查字典學詞,實驗演示學詞,比較辨析學詞,聯系生活實際學詞聯繫上下文學詞等。
又如《中彩那天》一課中有句話:「……才明白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那貧困的家最富有的時刻。」句中「富有」的本義是「金錢多,財產多」,但聯繫上下文看,這里的「富有」就不是指金錢、財產多而是指精神充實。將詞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3、學句的方法。常用的有:由詞到句學懂句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學句,就是先領會關鍵詞語的意思;聯系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意;聯繫上下文學句;通過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等。
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有句話「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教學這句話我是先抓住關鍵詞語「飽經風霜」引導學生思考什麼叫「飽經風霜」?他的臉上為什麼「飽經風霜」?這「飽經風霜」說明了什麼?經過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一番議論,學生就能懂得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它寫出了舊社會窮苦人的艱辛與無奈,而魯迅對車夫非常同情與關心,更襯托出魯迅高尚的品質。
4、學篇的方法。有從課題入手學課文;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從重點段入手學課文;從主要人物入手學課文;抓過渡句學課文,等等。
如《鳥的天堂》、《豐碑》、《可愛的草塘》、《珍貴的教科書》、《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課文,題目有的直接揭示文章中心,有的高度概括了全文內容,在教學中可以用「抓課題」的方法去學習課文。
學法指導,教師要增強意識性,具體指導什麼學法,則要因文而異(因教材的不同特點而異);因需而異(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而異);因人而異(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和認識能力而異)。同時,進行學法指導,還要十分注意階段性、有序性和漸進性,既要有通盤打算,又要有近期目標,按低、中、高的年段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學法指導的途徑。
學法指導主要在課內進行,一般有如下三條途徑:一是學法的直接揭示;二是教法的轉化;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的點拔引導。
學法的直接揭示,就是在講課前,教師開宗明義,直接告訴學生本課用什麼方法進行學習,然後再按照這一方法一步一步地學。這樣,既讓學生學懂了課文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
教法的轉化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重要途徑,盡管「教法」與「學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有不少共通之處,在許多情況下,良好的教法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法。比如「審題」能力是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培養,訓練學生審題能力時,一般按下列步驟進行:先是弄清題目的意思,特別要理解題目中一些難懂的詞語的意思;再是判斷題目中的關鍵詞或中心詞;然後「看題思文」,看了題目,想想文章應該寫些什麼內容。教師這樣教審題,無疑是一種教法,但訓練到一定的程度,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並能運用這種方法去審新的課題,這時,對學生來說,這一「教法」也就成了「學法」。所以說,良好的教法對學生掌握學法是大有益處的。
讓學生掌握學法,教師必須做有心人,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及時點拔和引導,這對學生學法的形成至關重要。比如,聯繫上下文學詞是學詞的重要方法,如果教師能堅持及時指點,學生就能將這種方法學到手。《麻雀》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小麻雀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從巢里摔下來的。」在學「絨毛」一詞時,一個學生說:「絨毛」就是人和動物身上的毛。教師否定,反問:你頭上的頭發能叫「絨毛」嗎?第二個學生回答:「絨毛」就是人或動物身上長出的柔軟而細小的毛。這時教師及時引導:再讀讀句子,想想課文中的絨毛該怎樣解釋。第三個學生回答:課文中的「絨毛」指的是小麻雀頭上長出的柔軟而細小的毛。教師肯定了這種回答。
四、學法指導中操作程序的設計。
掌握學法,必須操練。如何操練?就得根據操作程序進行操練。因此,操作程序的設計就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設計操作程序,要注意程序的有序性,還得注意程序間的連貫性以及它的內在聯系,更要注意可接受性以及可操作性。這種操作,有時是口頭的,有時是書面的,不管口頭還是書面,都應努力做到讓學生便於操作進而逐步做到樂於操作、善於操作。
有人說,缺乏質疑的教學是貧乏的,沒有啟發的教學是淺薄的,失去解惑的教學是幼稚的,毫無學法指導的教學是片面和孤立的。因為,育人的天職是教會學生做人,教書的目標是教會學生學習。注重學法指導,在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對我們每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方面要取得成效,關鍵在實踐。因為在實踐中我們能發現問題,可以檢驗自己的做法,能提煉和積累經驗。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要我們堅持學習,堅持實踐,定能把這項工作越做越好。
如在學完《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後,我就問學生:「我們剛才是分了幾個步驟來學習這首詩的?每一步又是怎樣做的?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對剛才的學習過程進行回憶思索,把發現和領司到的學法簡明准確地歸納出來。
三、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通過前兩個步驟,學生已經領悟和歸納了學法。但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但要靠講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活動的訓練。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也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所以,領司和歸納學法並不是學法指導的最終目標,而只是一個起始。在此基礎上還應給學生自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運用學法,把學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學第二首古詩《游園不值》時,我就把主動權留給學生,讓出人頭地通向旬才理解和歸納的學法自學這首詩。在學生自學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學法,強化學生的意識,防止自學過程的混亂性;同時我還向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學生既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學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學。在學生自學焊,教師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使他們也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逐步提高自學水平。
學生在學習《游園不值》這首詩時,自己去朗讀詩句,分閱讀、品味、想像、誦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閱讀的理解過程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讓理性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真正轉化為技能。理實證明,這樣做,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檢查效果,鞏固學法。
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檢查,可以糾正不足;通過檢查使學生盾到自己運用學法所取得的成績,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激發學生運用學法的興趣。所以在學生自學後,應採取一定的方法檢查自學效果,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檢查自學效果:1、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不值」、「游園不值」、「應」、「憐」、「屐齒」、「蒼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進園賞花,但他並不掃興,你從哪裡看出來?3、圖文結合,講述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讀和誦背全詩。在檢查過程中,允許學生發現不同意見,並善於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們獨立思考、評議、爭論和互相啟發。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學法繼續自學、檢查,使學生真正地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望採納
⑥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堂同步小練筆指導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堂同步小練筆指導
⑦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
小學xiaoxue.chazidian.com時期,是兒童思維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就在小學教育體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我國語文教育歷來重視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在這四個方面上的實踐也頗有成效。
小學讀閱讀是小學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指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的優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閱讀指導課的研究。切實提高閱讀指導課的質量。那麼當前的小學閱讀指導課的狀況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極其搜集到的材料來談一談如何上好查字典小學閱讀指導課。
一、要發揚小學生在閱讀中的發散思維。
思維有兩個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異。二者缺一不可,思維就是不能起飛,求同,發現規律,認識事物共性,求異,發現提點,認識事物的個性,二者互相聯系,互相轉化,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才能創造。因此,在閱讀求異,即發散思維。在校學生閱讀訓練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能從事物的幾個方面,多個層次來看問題,可以順向思維,也要學習逆向思維,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討論能力,討論特別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討論過程是學生反饋信息、糾正錯誤,提高認識,也是接受教師指導,糾正錯誤,提高認識,形成規律的過程。通過討論,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思維更加活躍,沿逆向或多項發展,學生的意志品質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例如,小學課本中又一篇《十里長街送總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現有很多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人自發來送總理這表達了他們對總理的無比熱愛之情,這是正確的。但是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這就需要同學們自己去尋找答案。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從中學生很快得找到了這段文字的幾個描寫送總理的人的重點動詞:拄|、靠、擠、等詞語,學生在讀這段文字時一定要讀的重一些,一定要突出這幾個動詞,一定要指導學生們讀出人們迫切、凝重的心情,不辭辛勞的事實就如同一幅畫娟一樣展現在同學們面前,那麼總理的形象就得更高大了,人們對總理的愛戴就得到了升華,這樣,教師誘發學生以讀代講就事半功倍了,同學門就可以在讀中尋找知識。但是過多地講究發散性思維在小學閱讀指導中有了一些牽合附會和捨本逐末的弊病,追其原因就是教師過多的重視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讀。例如教師在教《小站》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大談特談學了這篇課文的體會,而沒有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讀中,這樣的教學就偏離了教學的目的。
二、教師在指導校學生閱讀時要講究提問的技巧。
在校學生閱讀指導中,在學生不能完全自學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閱讀的指導有著關鍵的作用,教師的指導主要又是靠提問來體現的。心理學認為,學習過程可以解釋為兒童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通過同化、順應達到認識與外界一致即平衡的過程。而要引起學生對外界的注意就要提問,所以說提問已經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學習閱讀的手段了。
1、是讓學生明白思考問題的策略。
在閱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不斷的思考,反復的讀。例如有些時候教師問的問題並不是很難。但學生依然答不上來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就是學生讀得少,沒有體會課文的真正含義。從而導致了教師不得不自問自答,唱獨角戲的情況出現。其實,教師應該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講究技巧指導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一些專家發現了學生回答不出來問題的幾種原因:(1)不知所問弄不清楚這個問題究竟問的是什麼,這主要是學生對問題的問句缺乏分析理解能力,因而無從回答(2)知道問什麼,但都不會組織答案,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答起。這主要是學生不能將問題的信息與答的信息聯系起來。(3)心中明了,卻回答不清,不能扣問而針對性的答,這主要是學生不了解各種問題回答時的基本敘述模式(4)而針對綜合性問題。往往顧此失彼,或者不知從何入手,找不到突破口,這主要是學生對問題缺乏分解的技巧。針對這四個不同方面的問題,教師提問的同時就要教給學生關於各種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閱讀時的思維策略。
具體方法有,教師可以自問自答一個問題,但在問題中插入講解得自己對問題的思考過程,供學生模仿,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葉老先生說過:好的文章時讀出來的,美文由需美讀。我想,面對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經典範文,我們應該沉下心來組織學生原汁原味的讀,認真反復的讀。
2想方設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引起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每個有經驗的教師是會想方設法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能盡量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對語言優美的作品,朗讀其中一段,對故事強的作品,講一些有趣的情節,如此常抓不懈定能激發學生約興趣。
3根據程度不同分別指導。
我們要根據她們的不同特點,進行分別指導。比如指導一、二、三年級的學生讀課文,主要是提高她們對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在對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指導中,我側重於開發他們的智力。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讀物,在閱讀中教給他們方法,提高了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
三、要注意應用最新的硬體設備來幫助學生閱讀。
心理學上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是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按照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小學閱讀指導水平應該注重原有的閱讀水平和能力。並以此為基礎,通過使用教學課件有效的建構新的知識結構。在閱讀中應用多媒體已成為小學閱讀課文的新突破。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閱讀中又很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閱讀中,閱讀教學工作主要是通過:語系、講解、默讀、朗讀。等環節來俄完成。由於班集體授課、課時等影響校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速度是很慢的。而多媒體就存儲了大量的閱讀材料,並可以隨時讓學生能聽到標准化朗讀示範。這樣使學生接觸大力朗的閱讀材料。多媒體非常適合學生學習。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激發小學生閱讀的學習興趣,成為他們學習的動機。這樣校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得到迅速的提高。
我們要將小學閱讀教育開展的更生動,更能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使的閱讀教學更能促使學生增加對語言的學習興趣。就讓我們共同努力發掘,加強教學技能的培養,為語文閱讀教學添磚加瓦吧!
⑧ 如何使用新課程理念指導小學語文教學
教育是一種文化傳遞的工具,它的內容和形式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教育隨之發展和變化的具體體現就是課程改革,而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它能啟人心智,開發和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能有效地保護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探究的興趣,提高的小學生語文素養,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
對於老師的教學,《新課程標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而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過程,一般的模式是感知——理解——欣賞——積累——運用,從模仿性的運用到創造性的運用。要以此為依據,設計多種類型的課。如以感知為目的的預習課、觀察課、實驗課、游戲課;以理解為目的的講讀課;以理解、欣賞和積累為目的的朗讀訓練課、欣賞課、背誦課;以訓練讀速為目的的默讀課等。除了這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校的軟硬體適當實施探究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求知慾。
什麼是探究課?探究課的教學目的是什麼?怎樣上好探究課?本文就這些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探究課教學的意義
什麼是語文探究課?語文探究課就是學生根據一定的題目,圍繞一定的題目搜集資料、學習資料、分析資料、綜合資料,進行判斷,最後得出研究結果,寫出探究報告的實踐活動。這種探究課和講讀課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有固定教材,學生可以依據已有的教材去學習,學生的思維按教材的邏輯去思考;前者恰恰相反,沒有固定教材,要求學生根據一定的問題及一些邏輯系統的材料,進行周密的思考,獨立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形成自己的結論,並能說明結論所依據的理由。探究的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其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能力的過程,更是其發揮思維能力的過程,全過程主要發揮學生自己的能力。當然,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
語文探究課的教學目的及訓練過程,主要在於形成學生訓練有素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投身於有價值的活動,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結果,同時也獲得了一種能力。因為在搜集資料、閱讀資料、分析、綜合資料的實踐中、練習中有所收獲,即包含了能力的獲得。在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是自由的、開放的、活躍的,學生由資料的研究而一步一步獲得結果,是學生自身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的體現。
探究課可以促進學生細心思考的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探究課的作用在於它是給學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給他們一些知識去學。而做事要求進行思維或注意某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結果是自然地學到一定的知識。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究才能形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形成讀寫能力。 二、探究課的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小學語文課要探究的問題非常廣泛,但主要應結合課內學習進行。
1.結合語文課的探究題。一般有幾類課題:(1)對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可以研究一篇作品,也可以研究幾篇作品。如研究老舍先生的作品:對寫景作品的研究;對寫物作品的研究;對寫人作品的研究;對短篇散文的研究;對長篇小說的研究等。(2)不同作家同一題材作品的比較研究。如老舍寫的《貓》、魯迅寫的《兔和貓》(主要是最後寫貓的部分)等作品的比較研究等。
2.結合其他課的探究題。語文探究課的題目可以和各科聯系,如和歷史課聯系,可以研究歷史人物傳記,可以研究歷史上的某一事件,還可以研究歷史文物等。和地理課聯系,研究的課題就更多了,如自然環境的研究(河流的演變、氣候的變化、林木的生長、沙塵暴的形成等);經濟地理研究(物產、交通等);鄉土地理、本國地理、世界地理都可以研究。和音樂聯系,可以研究音樂家的傳記及作品等;和自然課聯系,可以研究科學家的傳記,研究某種生物的生長過程等。總之,和各科聯系的研究,不僅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獲取資料
獲取資料的途徑可以通過觀察、閱讀書報和雜志、訪問、回憶等。如對歷史文物的研究,就要觀察實物,記錄出土年代、造型、原料、工藝、用途等,還要閱讀一些書面資料,加以對證。經過研究,對其文化價值、歷史意義作出判斷。從哪一種途徑獲取資料,要根據學生已掌握的資料來確定平時語文課和各科學習的內容如記憶在大腦中,會成為豐富的資料寶庫,生活和實踐就是學生最大的資料源泉。
(三)學習資料,分析、綜合材料,得到結論
材料到手不能馬上使用,必須先進行學習,了解材料內容要點及表達的思想感情,摘錄與研究課題有關的部分。如研究某作家的作品,必須認真閱讀作品,理解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語言表達特點等。
學習之後,要對學習結果進行分析、比較、綜合要點,得出結論。學生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要在語文課內經常訓練,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綜合能力及比較研究的方法。這種比較,會使學生學會對知識的分類和系統化,其實這就是初步的研究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是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其遇到一定的困難。困難是對學生思維的刺激物,但又不是所有困難都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困難程度超過學生已有的經驗,就會使其不知所措,影響其信心。困難的程度必須適合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其處理這個困難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通過解決困難使學生有系統地進行思維,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探究課的教學目的主要在於如何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如何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愛好,使其對文學產生興趣,並養成學生對待文學時要有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訓練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
⑨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
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
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
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⑩ 小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指導方法有哪些
創建優質高效魅力課堂,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這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一個共識。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大多數教師都在進行著「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程改革試驗,可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存在著不少誤區,要麼是放任自流、不加引導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要麼是假以自主學習之名,讓學生進行一些毫無價值的討論交流,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評價少,或者不作任何評價,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教學生學」(陶行知)。《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不是完全依賴別人,而是獨立自主地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自覺行動。因此,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已經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勢在必行的事情。
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呢?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只有更新觀念,真正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自主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自由體驗、親身實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自主學習才會更加有效,學生素養才會全面協調發展,我們的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一、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要先做好自我預習。
預習作為開啟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是訓練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按照「讀課文——識字詞——解文意——理脈絡——思問題」的預習步驟,指導學生做好每天的課前預習,使學生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掌握學習主動權,做到課堂學習有的放矢,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效果。對學生預習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形成機制,決不能草草了事,流於形式。
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了問題,會感到新奇,就有了更多求知慾望,產生了自學的興趣,在課堂中做到自覺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對能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的學生,老師應多加表揚和鼓勵,激勵學生用心去思考、探究,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效果。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就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准備,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靈活有效地應用於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用精彩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手段、生動的教學語言來組織好每一堂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發問,積極思維,大膽想像,勇於創新。老師更要做到有「撫」有「放」,要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
1.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學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能力。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光是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會使學生終身受用。在課堂上,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多引導,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
2.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要想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技能,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自學方法的指導。愛因斯坦曾說過:「勤勞的汗水加珍惜時間再加合理的方法等於成功。」他向我們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反復訓練,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課文,互相學習,交流討論,自主完成課堂的學習。經過長期反復實踐,學生逐步形成了較強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會學」。
3.通過課堂教學,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要及時給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例如我在檢查古詩文背誦時,因為課文內容難度不大,我便放手給學生們,讓他們獨自誦讀、檢查,再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討交流,大大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就會促進自主學習的發展。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還要做好課後復習。
課後復習,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要求學生把課堂中學過的知識回顧一遍,舉一反三,加深印象,讓知識得以鞏固、得到拓展,並有所創新,更主要的是養成積極主動自學的好習慣。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課後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和自我檢查作業,細心培養並做到持之以恆,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便養成了的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加強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自學能力,創立了「自主、輕松」課堂模式,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優質高效魅力課堂的有效性建設。現在學校每位教師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發展,並在課堂達標活動中展現出強勁優勢,而且有數名教師在市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了佳績。這就表明,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在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