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專理論論屬據兩種。
1.事實論據:事實在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理論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聯系應該緊密一致。
B. 求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論文一篇
「有效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效教學。關於有效教學,仁智互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的學者認為,凡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有的學者則認為,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發展良好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檢驗是否「有效教學」,當然是再正確不過的了,但這是最終標准。如果我們從課堂教學的「呈現形式」來看,則有以下觀點。 一、抓精心備課,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認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實行「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專人整理、上課聽課、反思修改」的備課方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一)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 (二)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是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系,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第三是網路資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網路資源並精選一部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備課中考慮問題的生成,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 (四)精心設計訓練。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作業練習,在「新」、「趣」、「實」上功夫。 二、課堂上正確處理好四種關系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備課是戰略問題,授課是戰術問題,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堂上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 1、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系 課堂上要突出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點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別是對教學重點和難點一致的知識內容,要下功夫,在課堂上花比較大的精力解決。要突出重點,帶動一般,不要孤立地講授重點。重點知識和一般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在課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點知識的教學,同時又不能忽視一般知識的教學。對一般知識內容少講,花精力少些,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又理解一般知識。 2、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教學中要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目的。學習好的學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較好的發展,但知識和能力兩者不一定是正比關系,能力不會隨著知識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條伯的,關鍵是教學指導思想是什麼。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覺配合、努力實踐,才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這里我們需要強調活動性教學、開放性教學,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與社會聯系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學科活動,只有在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和提高。 3、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關系 課堂上以學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導學法,是一個教學相長的辯證關系。「學」是「教」的基礎,「教」的目的是教給學生「會學」,因此應寓學法於教學過程中,以學法為目標改革教法,把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習結果之中。我們強調衡量是否有效教學關鍵看學生,而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取決與他們能否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的學習,能自己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師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多的要教學法,教學方法有多種,它們各有千秋,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使各種教法互相配合、取長補短,並通過學生自學、實踐來完善和鞏固學法。 4、處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其他們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學習情緒等非智力因素相關。因此老師在重視學生智力培養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重視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輕松舒適;重視師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要傾注慈母般的愛,使他們振奮精神,愉快學習。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學不失為影響學生興趣、情感、注意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效率的好方法。 三、有效練習,深化課堂 語文教學擔負著言語技能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務,但言語技能原型訓練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因此,要構建有效的課堂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落實知識點,抓准精練點,促成調動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化。這是《花鍾》教學中的一個言語訓練片段: 師:找一找這些花開花的時間? 生:午時花十二點左右開。 師:「左右」這個詞可以去掉說午時花十二點開嗎? 生:不可以。 師:為什麼? 生:去掉後表示一定在十二點開了,而花開花的時間沒那麼准確的。師:說得真好,加上「左右」顯得更准確。還有與「左右」相近的詞語? 生:大致、估計、大概、大約 師:在句子中用上這些詞語,會讓我們說的話更加准確,可信。用上這些詞語說說其他花開花的時間生:…… 古代關於教學方法的故事,「授之以金,不如予之點金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均是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的名言。《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於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會聽說讀寫,這應該是語文課的「保底工程」,也是學生成長中堅實的塔基。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抓住了「左右」一詞,體會意思,找相近詞語,從而掌握用語的科學性、准確性。夯實基礎,突出重點,有效地訓練了言語應用技能。有效的語言文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根,要牢牢抓住,實實掌握,不能忽略和放鬆。「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本文來自:論文115( www.lunwen115.com )原文鏈接: http://www.lunwen115.com/lunwen/jylw/jcjy/29780.html
C. 小學語文教研論文 如何上好一節精湛的微課
一、微型課的特點
微型課的教學內容集中,一般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課內容的某一個方面。它不在乎教學環節的完整性,但整體上仍應該包括引入課題、內容講授和總結三個步驟。 微型課教學時間有限,一節微型課正常在15分鍾到20分鍾之間。 微型課一般沒有學生參與,只是面對評委授課。上課的具體過程和常規課堂教學一樣,老師在講台上把預設的教學過程進行展示,包括問題的提出、課堂活動的安排、 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等過程都要呈現。由於沒有學生,老師的這些設計都是在提出問題或安排後,假設學生已經完成的情況下,繼續展示下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答疑或 活動的時間在微型課中可以大大節省下來。
二、微型課與說課的區別 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課與說課等同起來。
「微型課」的本質是課,具有課的基本屬性。微型課實質上就是一節課,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而「說課」重點在「說」。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是在告訴大家准備怎麼上,為什麼這么上。
三、上好微型課的基本要求
切入課題要迅速。由於微型課教學時間短,切入課題必須迅速。可以設置一個題目或問題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進入課題。
講授線索要清晰。在微型課的講授中,要盡可能地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著重進行主幹知識的講解與剖析,或精要講授,或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圓滿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教師語言要得體。在微型課中,學生活動被省略之後,教師的講解水平倍受評委的關注。教師語言在要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准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
課堂板書要簡約。板書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對內容要點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課中,部分板書可以提前准備到紙板上,以掛圖的形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展示在恰當的位置,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課後小結要快捷。在微型課的結尾,一定要有小結,用二三分鍾時間對一節課的教學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於完整。微型課的小結,不在於長而在於精,在注重總結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科方法的總結。
D. 小學語文教研論文可以取哪些題目寫一些小
提供一些小學語文教學的論文題目,供參考.兒童課外文學閱讀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佔的比重、地位及意義 某一位兒童作家或某一類兒童文學作品的研究 關於文學欣賞的研究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研究 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研究 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程發展性教育評價研究 小學識字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拼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地位研究 論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語文素質培養 家庭教育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 小學拼音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識字教學的人文教育研究 詞彙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學閱讀教學中涉及的漢語語法知識及其教學問題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的邏輯知識與小學生思維發展研究 小學高年學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對策 小學作文常見病句類型成因及對策 新中國成立以後小學生作文的發展脈絡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多元現象研究 傳統作文教學的誤區研究 中外優秀小學作文教學模式之比較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研究 小學語文學習方式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的研究 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途徑的研究 小學作文訓練與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常見的拼音錯誤調查分析 小學生錯別字情況調查及對策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使用狀況的研究 語感與小學語文教學 口語交際與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評價研究 小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研究 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 小學生語文知識構成的研究 小學生語文作業批改的藝術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考試改革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的研究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研究 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小學語文的合作學習研究 小學語文的研究性學習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作文評語的研究 中國古典詩歌藝術鑒賞的研究 中國古代小說鑒賞的研究 中國現代小說鑒賞的研究 中國現代散文鑒賞的研究 中國現代詩歌鑒賞的研究
E.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論文7千字
碼7千字回答你一個問題,你有報酬呢
F. 教研論文交流 小學語文怎麼進行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為有效課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從理論上說,深度學習是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主體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新理論,學習的感受、感知與感悟有機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進而提升學習層次,強化學習能力,去適應新情境、探究新問題、生成新能力的綜合學習。[1]它是有效學習、高效學習的必然要求。
為了幫助學生在美好的語文世界裡倘佯、想像、創造、發展,不斷吸引學生投入深度學習,我們要讓語文課堂成為一個磁力充足的強「磁場」。筆者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發現了促進深度學習的幾個有效策略:
一、多角度建設:讓深度學習「磁場」更豐厚
語文教學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2]。我們應從不同角度去建設文本教材,既要利用豐富的生活資源,也要融入學生的主觀創造,促使學生變被動的文本「接受者」,成為文本「創造者」、「享受者」。
1.刪「繁」就「簡」,話題提煉突出「精」字。要想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進行個性化的感悟,教師需從課文眾多的信息中提煉出最本質的核心信息(最具有教與學價值的「精華」),它可以是一個字詞、一個句段、一個技能點、一個情感點等等。教師可通過一個精當的、觀點鮮明的話題,來切入文本建設。
2.由「薄」變「厚」,資源整合突出「巧」字。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博覽群書,開闊眼界,擴展視野。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文本的規定性,又要補充教材,拓展內容,重組資料,要充分利用、合理開發、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對教材、課堂、教師自身的不斷超越。
3.由「靜」變「動」,實踐方式突出「活」字。為了進一步強化和內化文本內容,可開展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當小導游、演課本劇等,通過師生共同研讀文本、挖掘語言實踐點,讓活動過程本身也成為一份豐厚的課程資源。這些活動過程促使學生應用語言、內化語言,使學生真正將學習的感受、感知與感悟有機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進而提升學習層次,強化學習能力,適應新情境、探究新問題、生成新能力。
二、多方面激活:讓深度學習「磁性」更強烈
層次性需要是發展性教學主體參與內在機制的動力性環節。無論是利用超出學生預期的「新異刺激」去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還是挖掘文本空白,精心營造拓展空間……教師通過把目光「鎖定」在學生的學習內在需要上,呵護童心,滿足他們與生俱來的「四心」——好奇心、好動心、好勝心、創造心,通過多方面激活,讓深度學習的「磁性」更強烈,促使學生更好地享受語文課堂學習。
例如,一位教師教《清平樂·村居》(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時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你彷彿看到翁媼在干什麼,彷佛聽到他們在說些什麼呢?
(同桌同學邊想像邊進行分角色模擬表演,師指生上台表演。)
生1(媼)拍拍生2(翁)的肩膀:老頭子,你一生都是我們家的頂樑柱,現在好了,三個兒子多能幹啊!
生2(翁)拉著生1(媼)的手:老婆子,你才能幹呢,給我生了三個好兒子啊!
師:就這樣,老兩口聊啊聊,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走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此情此景可以凝聚成一個字,那就是——
生:媚。
師:不僅她媚,他也媚,這就叫——
生:相媚好。
師:這是怎樣一個「醉」呀,因媚而醉!
多麼精彩的一個教學片斷!教者引導學生在充分想像的基礎上,入情入境,品析演繹,語文味十足。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語文教學就要為課堂的有限時空注入無限的張力,增強課堂活力。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把語文課上得生動些、活潑些,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激活了學生的學習需要,何愁學生不自然而然地走進深度學習呢? 三、多層次推動:讓深度學習「磁力」更充足
實踐證明,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四方面來不斷增強學習「磁力」。
1.把握一個前提——深度參與,激活新知
要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首先需要激勵學生深度參與,只有深度參與,所學的知識才能被激活。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專題探究、主題拓展、觀點爭鳴、小組討論等。如:《秦兵馬俑》(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一課,可以設計表格式導讀學案,從「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兵馬俑?各有什麼特點?分別是如何抓住特點進行具體介紹的?」這幾方面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課堂展示時,通過學生活動的參與面、探究的縱深點、思維的批判性、建構的生成度這四方面對學生參與的深度作出評價。
2.突出一個重點——深度思考,獲取新知
學生在探究閱讀中能否深入思考,取決於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精當。我們要層層深入、由表及裡地引領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