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崔巒談小學語文教學

崔巒談小學語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19 20:46:39

❶ 崔巒淡小學閱讀教學改革該怎麼向前走

經過十年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認真研究、深化改革的問題。現在小學閱讀教學已經到了跟繁瑣內容分析的模式說「再見」的時候了。以後小學閱讀教學如何深化改革,怎麼繼續向前走?就這個問題我講四點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年段目標,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現在不少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不是很准確,有的地方越位,有的地方又缺位。那麼,小學各學段應該怎樣有重點地把握教學目標呢?
1. 低年級——側重字、詞、句的訓練。
①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底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小學生還應該掌握7000左右詞彙量,會寫會用。完成上述任務,在很大程度上靠低年級進行扎實有效的訓練。
②進行初步的朗讀訓練。首先是讀正確。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正確;不丟字,不添字,不顛倒、不重復字句;還要能讀出長句子中詞語之間的停頓,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語感。
③大致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逐漸滲透理解詞語的方法。
④積累好的詞、句、段、篇,復述、背誦,積累語言。
2. 中年級——側重詞、句、段的教學。
①繼續加強詞、句的教學,關注詞、句的表達效果。
②加強段的教學。逐步培養理解自然段、意義段的能力,包括歸納段意,理清段序,了解寫法。
③加強朗讀,訓練默讀。從全國看,對朗讀比較重視,對默讀重視不夠。默讀是經常用到的閱讀技能,要培養邊默讀、邊思考、邊勾劃批註的習慣。
④略讀課文,粗知大意。
⑤初步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3. 高年級——側重句、段、篇的訓練。
①體會詞句的含義和在表達上的作用。
②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情感,揣摩表達方法,既得意又得言。要形成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理清文章表達順序的能力,發現文章寫法特點的能力。
③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如,怎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具體方法。前提是初步掌握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策略。從不同文體表達特點入手,指導學生掌握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方法。比如,讀詩歌,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想像畫面,體會感情;讀小說,抓情節,抓人物,抓描寫人物的方法;讀說明性的文章,抓說明了什麼以及說明的方法。
④學習瀏覽,提高閱讀速度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瀏覽是一目十行地讀,跳讀,猜讀,跟自己無關的不讀地讀。一分鍾甚至能讀上千字,來培養根據需要搜集、加工、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各年段要抓住上述教學重點。做到教著低年級想著中年級,教著中年級想著高年級,教著高年級望著初中。這樣,就能既不越位也不缺位,逐步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精選教學內容,突出語言文字的運用
語文教學的一個誤區,是教語文就是教課文,教課文就是面面俱到地分析內容。教語文是用課文來教,不只是教學生理解內容。「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要讓課文這個例子為我所用,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二度開發,精心備課。依憑課文,找准三個點:語言訓練點,方法習得點,能力培養點。
確定教學內容,還必須樹立這樣的意識——教科書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學內容。就是說語文課不光是學課文,除了學習課本中的例文,還要閱讀一些其他的文章和書籍。實踐證明,企圖通過12本教科書培養孩子多麼高的語文能力,是不可能的,閱讀量太小。12本教科書充其量三四十萬字,六年時間閱讀這么一點點,學生能有多強的語文能力?葉老早就說過:教科書要編得厚一點,讓學生多讀一點,老師少講一點。
三、改進閱讀教學,加強自學與指導
閱讀教學的方法策略怎麼改進?四句話十六個字:自學在先,先學後教;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先學,嘗試著學,學過之後,找准教學起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導學導練。
1.「自學在先,先學後教」。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為了找准教學的起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要從低年級開始。學完了漢語拼音,就可倡導學生自己藉助拼音讀准生字的字音,用自己想到的辦法識記漢字。到了中年級,可提出更高一點的自學要求,並用「自學提示」等加以扶助。對高年級學生要更加放手,可採用作業單、自學提綱等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具有比較強的自學能力。
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匯報、交流。多數學生已知、已懂、已會的,不再作為教學的重點。交流中,老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訂正、指導、提示、點撥。在此基礎上,關注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找准教學的起點。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由不敢提問到敢於提問,由不善提問到善於提問。鼓勵學生提出有思維價值的,能體現課文理解或表達的重點、難點的問題。
交流過程中,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梳理,不大重要的或難度不大的,當時就發動學生自己解決。只留下少量的有思維價值的、體現教學重難點的、能落實得意得言的問題,把它們納入到教學預設當中,綜合成少量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領會。所以,為了找准教學起點,學生必須先學,根據學生的交流,把准學情這個「脈」,找准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主要是說教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教師設計出整合的、體現教學重難點的、既得意又得言的問題之後,還可以設計一些輔助性的問題,幫助學生鋪路搭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學中,老師一定要發揮主導作用。學習杜郎口經驗不能照抄照搬,因為杜郎口是中學,我們是小學。小學語文教學須臾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統一起來,不能只執一端,既不能只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只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做到二者自然、有機地結合。無限制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或學生的主體作用都是不對的。有的學校學杜郎口,只看班上學生展示的本領,展示得好就是好課,展示得簡單就不是好課。結果學生把大量的功夫用在課前、課下做准備。有的為了一次展示准備好長時間。這是新形勢下另一種形式的「作秀」,是語文教學的新形式主義。語文學習要真讀書、真思考、真交流,看得見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在這個基礎上,展示學生個人理解感悟、小組研討成果,都可以。不抓學習過程,只抓成果展示,肯定是不對的。我們的頭腦要清楚,要警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
3.老師的主導、指導、輔導、誘導作用,可以在哪些地方發揮呢?我提出以下六點。
①營造教學氛圍。要營造民主、寬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十分親和,伏下身子和學生一起學習。我更欣賞那種外松內緊的教學氛圍。外表上看學生很活躍,內心在不停地思考。外松內緊,有動有靜,師生和諧,其樂融融,是理想的教學狀態。
②引導教學方向。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把握教與學的方向。上課伊始,要交代清楚教學目標,這節課干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進行到每個環節,也要交代清楚教學任務和要求。課堂上,要根據學情的變化隨機應變,適當調控。學生學習方向走偏時,要及時矯正。教師還要善於藉助有啟發性的問題、學習提示、自學提綱等,引導、調控學生的學習。
③及時點撥講解。學生回答不對的,教師要糾正;學生理解不到位的,教師要引向深入;重要之處學生忽略的,一定要指出;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回答的精彩之處,一定要點評——這個問題好,好在哪裡;這樣回答好,給大家什麼啟發,要及時點撥到位。當學生啟而不發的時候,有必要做精當的講解。好的講解同樣具有啟發性。我們不應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對立起來。
④適當歸納小結。要在得意、得言、得法上,指導學生歸納總結。一節課上完了,要作這堂課的總結;在理解內容、梳理結構、體會情感、揣摩寫法每項任務即將完成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學生歸納不全面、表述不準確的,教師要進行指導或示範。學習之後,要幫助學生小結學習方法,以便能遷移到今後的學習中去。
⑤必要的示範。寫字、朗讀、習作,教師都要做必要的示範。我觀察其他學科的老師,如,數學、體育、音樂、美術老師都以身作則進行示範,唯獨語文老師教作文可以不寫作文。葉老很多年前就提倡語文教師要寫「下水文」。他說:老師寫下水文能夠體會學生寫作的甘苦。這一點很重要。只有你寫了,才知道這次習作難在哪兒,學生有哪些坎兒不容易過去,這樣你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語文老師必須練好教學基本功——寫一筆好字,有朗讀的本領,有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
⑥恰當的評價。我這里說的是課堂上的即時評價。老師的評價要恰當,減少那種廉價的沒意義的評價。提倡用激勵性的語言,做有針對性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好,要讓學生知道好在哪兒;存在問題,要讓學生知道怎麼改進。評價往往是最有針對性的指導。
總之,教師的「導」,要體現在「激學、引學、助學、促學」上,體現在推進學習進程和提高學習效果上,使學生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會學。我們要進一步研究「導」的藝術。我不欣賞有些老師把「彩」出在自己身上,教師風光無限,那是表演。我希望教學的「精彩」出在學生身上,學生出彩了,正表現了老師「導」的功力。
四、大力推進兒童閱讀
閱讀教學,一手要抓課內閱讀教學改革,一手要抓推進兒童閱讀,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有大的改觀。只在閱讀教學上做文章,效果是有限的。所以《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小學階段最低的課外閱讀量是145萬字,這個量我們不僅要保,而且要爭取突破。現在做得好的,小學階段讀500萬字、1000萬字書的都有。有的學校用「考級」的辦法激勵學生讀書,分若干級,每一級都有必讀的書目。讀了某一級規定的書之後,通過簡單的測試,達標了就發這一等級的證書。我們要採取激勵的機制,用多種多樣的方法來鼓勵學生多讀書。我希望語文課程改革繼續深化,實現兒童閱讀課程化,把兒童閱讀納入到語文課程裡面去,有課程保證,有課時保證,有內容保證,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一定會有大的提升。
至於讀什麼,兩句話——厚今薄古,厚中薄外。我主張多讀現代的,少讀古代的,多讀中國的,少讀外國的。我不主張系統地讀「經」。《三字經》、《千字文》、《論語》等,搞些節選,去掉其中的糟粕,讀一些見識見識可以,但不要過多地讀。古詩詞、古代的優秀散文,讀一讀背一背,這個我支持。總之,要多讀現代的,低年級小學生多讀圖畫書、讀繪本。中年級多讀點兒現代兒童文學作品。高年級多讀現代名著,適當接觸古典名著和外國名著。只要我們朝著這個方向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那麼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人文素養肯定會大大地提高,他們的表現會更加優秀。

❷ 淺談怎樣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師怕漏教,考試又考到,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撿到,來個一網打盡。這樣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導致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不強。這就給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改變這種現狀,構建語文高效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即通過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知識上有超常收獲、能力上有超常提高、超常進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打造高效課堂。
一、潛心文本,成竹於胸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它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教育目的等都隱藏在文字之中。我們不應把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課本看一下就去上課,也不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應把精力放在吃透文本之中,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應當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吃透文本,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讓自己先走進文本,成為文本中的角色,與作者交流。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學生走進文本呢?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出示課件——長城的結構圖。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並在圖上註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的預設,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走進文本,就是「鑽進去」,用心解讀文本——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簡單教學,精巧設計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著名教師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給我很深的感悟: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教法,不拘一格
高效課堂是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課堂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充滿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揚頓挫,要風趣幽默。教師自己要感情投入,要進入角色,眼睛有神,動作有力。像相聲演員那樣設計些「包袱」,讓學生在張弛有度的環境下學習。如果僅用某一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學生聽覺、視覺上的疲勞,從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課堂效率。
其次,我們要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有位教師上《花鍾》一課時:提問「花兒開放的樣子是一樣的嗎?開花的時間相同嗎?」請分小組討論。教室頓時熱鬧起來,那位教師反而顯得無所事事。有的小組討論漫無目的,缺乏有效引導;有的小組只是優等生發言,其餘當聽眾;有的小組只是象徵性的說上幾句。整個課堂看似活躍,其實是散亂的活躍、假活躍。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討論就某一問題時,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不能解決的,再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文本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生本交流的三維模式。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按照不同的層次(好、中、差)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對子「一幫一」、「一促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其實,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而且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思考基礎上的,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方式的優點,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第三,我們要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怎樣引導學生思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善於置疑,如何置疑?
教師置疑應注意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置疑應注意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問題大小,要讓學生象摘蘋果一樣,蹦一蹦,摸得著,跺跳之後還摸不著的問題,就不需要設置了;問題多少,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教師置疑應注意問題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要善於變通引導,讓學生再答,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不能追求標准答案。一般地,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它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只有構建高效課堂,學生才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才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❸ 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看法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師怕漏教,考試又考到,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撿到,來個一網打盡。這樣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導致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不強。這就給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改變這種現狀,構建語文高效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即通過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知識上有超常收獲、能力上有超常提高、超常進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打造高效課堂。一、潛心文本,成竹於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它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教育目的等都隱藏在文字之中。我們不應把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課本看一下就去上課,也不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應把精力放在吃透文本之中,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應當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吃透文本,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讓自己先走進文本,成為文本中的角色,與作者交流。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學生走進文本呢?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出示課件——長城的結構圖。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並在圖上註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的預設,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走進文本,就是「鑽進去」,用心解讀文本——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二、簡單教學,精巧設計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著名教師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給我很深的感悟: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三、靈活教法,不拘一格高效課堂是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首先,我們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

❹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做到高效課堂的幾點粗淺認識

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專考練習等,綜屬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二、簡單教學,精巧設計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❺ 怎樣理解語文教學的,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語文教學的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對「有效性」的最好注釋。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避免無效或低效的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有效,使孩子們在課堂上對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盡量避免課後的加班輔導,形成一個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在這里,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具體談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深入鑽研文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這『火葯'就是興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在潛意識里消除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討問題的小夥伴,從而形成相互尊重與信任的支持型氛圍,讓學生真正擁有一個「能學」的環境,才會有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學習中,「說」是學生學習思維外顯性行為。那麼,教師就可以以「說」為突破口,在課堂中創設民主的范圍。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大聲說,人人說」。提倡「敢說」主要為性格內向的學生、為暫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打開「放膽」的通道;對學生尚未思考成熟的意見,不刻意追求完善,而鼓勵他們敢於表達。「大聲說」旨在培養學生直言不諱、樂於主動探究的精神;「人人說」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正確地說,流利地說,愉快地說」,促使學生不但樂於闡述自己的見解,並要求趨於正確、完善。為達到通過「說」使學生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探索、研討與創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如我教學《三打白骨精》,上課剛開始,我就忍不住給大家唱了幾句「猴哥,猴哥……」學生們一下子來了勁紛紛講述他所了解的孫悟空故事和他眼中的孫悟空形象。於是准確地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學生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三、 抓住切入點,「刪繁就簡三秋樹」。
「真實、朴實、扎實」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精神,崔巒老師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快樂和實用。教簡單快樂的語文,抓住教學切入點是關鍵。
1.教學目標簡明具體。教學首先要確定合適的目標。目標要簡明,如果目標過多,面面俱到,反而會心中無目標,一面都不到;目標制訂不能空泛,要具體。
2.教學切入簡約集中。有效課堂由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體現。要達到有效互動,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精心選好講課的切入點,設計的問題能使重點突出,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課文。
抓住好的教學切入點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我們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反思,細心揣摩,用慧眼去發掘這個「切入點」,巧妙設置,從而收到「一字窮理,定全課之主腦,片言居要,連通體之經絡」的教學效果。
3.教學環節簡潔自然。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

❻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設計高效課堂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師怕漏教,考試又考到,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撿到,來個一網打盡。這樣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導致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不強。這就給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改變這種現狀,構建語文高效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即通過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知識上有超常收獲、能力上有超常提高、超常進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打造高效課堂。
一、潛心文本,成竹於胸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它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教育目的等都隱藏在文字之中。我們不應把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課本看一下就去上課,也不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應把精力放在吃透文本之中,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應當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吃透文本,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讓自己先走進文本,成為文本中的角色,與作者交流。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學生走進文本呢?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做了這樣一個預設:出示課件——長城的結構圖。讓學生在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的長城的各部分,如: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並在圖上註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長城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進而激發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形成,這樣的預設,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走進文本,就是「鑽進去」,用心解讀文本——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簡單教學,精巧設計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著名教師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給我很深的感悟: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教法,不拘一格
高效課堂是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

❼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意義有哪些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對「有效性」的最好注釋。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避免無效或低效的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有效,使孩子們在課堂上對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盡量避免課後的加班輔導,形成一個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在這里,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具體談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深入鑽研文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這『火葯'就是興趣。」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在潛意識里消除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討問題的小夥伴,從而形成相互尊重與信任的支持型氛圍,讓學生真正擁有一個「能學」的環境,才會有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學習中,「說」是學生學習思維外顯性行為。那麼,教師就可以以「說」為突破口,在課堂中創設民主的范圍。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大聲說,人人說」。提倡「敢說」主要為性格內向的學生、為暫時學習困難的學生打開「放膽」的通道;對學生尚未思考成熟的意見,不刻意追求完善,而鼓勵他們敢於表達。「大聲說」旨在培養學生直言不諱、樂於主動探究的精神;「人人說」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正確地說,流利地說,愉快地說」,促使學生不但樂於闡述自己的見解,並要求趨於正確、完善。為達到通過「說」使學生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探索、研討與創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如我教學《三打白骨精》,上課剛開始,我就忍不住給大家唱了幾句「猴哥,猴哥……」學生們一下子來了勁紛紛講述他所了解的孫悟空故事和他眼中的孫悟空形象。於是准確地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學生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三、 抓住切入點,「刪繁就簡三秋樹」。
「真實、朴實、扎實」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精神,崔巒老師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快樂和實用。教簡單快樂的語文,抓住教學切入點是關鍵。
1.教學目標簡明具體。教學首先要確定合適的目標。目標要簡明,如果目標過多,面面俱到,反而會心中無目標,一面都不到;目標制訂不能空泛,要具體。
2.教學切入簡約集中。有效課堂由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體現。要達到有效互動,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精心選好講課的切入點,設計的問題能使重點突出,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課文。
抓住好的教學切入點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我們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反思,細心揣摩,用慧眼去發掘這個「切入點」,巧妙設置,從而收到「一字窮理,定全課之主腦,片言居要,連通體之經絡」的教學效果。
3.教學環節簡潔自然。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
四、師生對話的有效性
新課程理論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交流的過程,師生間、學生間可以進行動態的對話交流。
進行有效的對話交流,首先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對話慾望。在《愛如茉莉》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營造了一種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多媒體的運用和教師適時的語言渲染讓學生如臨其境,置身於文本所描繪的平淡而又真實的生活場景中,體會如茉莉般淡淡的卻又真真切切的親人之間相如以沫的愛,在本節課的對話中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質疑。問題是理解的開始,學生只有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才能實現真正的交流,構成對話。在《夾竹桃》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筆者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主動對課題產生了質疑:作者為什麼要寫夾竹桃,夾竹桃有什麼特點……圍繞這些問題開展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然後再組織班內交流,真正實現多元互動。對話教學的實質是溝通與合作,可以說沒有溝通與合作,就沒有真正的對話教學,只有溝通與合作才能體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社會交往。
以上實踐證明,只有師生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課堂有效對話,才能讓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五、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與其相適應的語文組織形式——小組學習,被廣泛的引入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但在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種形式上的合作。那麼,如何讓合作學習有效呢?
1、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組建?我想首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同時還要考慮到成績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組織者、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代表等,並在一定的時間後要進行角色的互換,以便每個成員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2、選擇恰當的時機、內容
①在體會文本有困難時開展合作學習
蘇較版教材有許多課文蘊含深刻的道理,在理解上對我們山區里的孩子來說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在獨立探索中出現困難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學生自己品讀、發現、總結、提煉,這樣習得的知識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記憶持久。在教學《嫦娥奔月》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鄉親們為什麼非常想念嫦娥呢?淺層次的初讀表現在同學們對文本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誇贊嫦娥如何美麗善良,樂於接濟窮人的品德上。對於嫦娥在遇到險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學生讀不透,理解膚淺。這個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追問:「鄉親們,你們想念嫦娥僅僅因為她美麗善良,常常接濟你們嗎?」再組織學生深入文本進行閱讀,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給足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時間。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們深深認識到嫦娥不僅美麗善良,而且在逄蒙搶奪仙葯的險情下她還那麼勇敢、機智,以至於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葯,舍下了和睦美滿的家庭生活。這些情感體驗,都是學生在充分閱讀、思考、合作交流中產生。
②在課堂生成問題時開展合作學習
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整個過程應該是富於思維的靈動的。由於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水平、認識能力和相關經驗的缺乏,對一些教學中的問題個人認識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學生之間認識問題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這時可以考慮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成員充分發表意見,通過有意義的協商和共享,相互補充,並不斷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發,形成辯證統一的認識,從而對把握理解新教材更加豐富和全面。我教到《莫高窟》時,有位學生當堂質疑:「『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坐落在……』為什麼文中用『她』來指莫高窟,而不用『它』呢?」對於學生參與學習生成的疑問,我沒有急著給以正確的解釋,而是將小問題「擴大化」,引導全體學生來探究這個問題。學生們各抒己見,有人說「她」是與「明珠」 這個詞搭配使用的,有人說可能是莫高窟里彩塑多為女性的,有人說這是約定俗成的——因為「祖國」、「柳江河」等都用「她」來指代,還有人說這個詞是書印錯的……在意見的交鋒中,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論證觀點收集充足的論據。最後,大家達成共識:敦煌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還有重要的藏經洞。她精美、高貴、神聖,如同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又似一位端莊、美麗的女子,用「她」來指代,實在是太恰當不過了。同學們情不自禁地為自己的「偉大」發現而鼓掌。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不僅進一步梳理了文章的結構與脈絡,又對課堂中生成的問題作出了完美的解釋,完善了認識結構。
3、教師要進行恰當的引導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麼。還應該通過適當的示範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採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診斷、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

閱讀全文

與崔巒談小學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