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課堂上師生如何互動數
師生互動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根據其產生效回果的不同,答可以把師生互動分為正互動和負互動。正互動就是指能取得積極效果的互動方式,即有效的師生互動;負互動是指不能取得積極效果,甚至是負面效果的互動方式,即無效或影響教學效果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交往互動,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
②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有效教研論文
要提高小學語文抄課堂教學中互動襲的有效性,就要優化幾個課堂教學互動的環節:
1、優化課堂提問的設計;
2、優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點撥,引導;
3、優化課堂互動的環境;
4、優化課堂互動的評價;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洞察學生心理的變化,抓住學生心理的共性和個性,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恰當的實行互動,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會讓學生進入教學的氛圍,參與教學活動,在輕松愉快的心態下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熏陶情感,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③ 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要怎麼解決
生互動也逐漸受到重視,課堂中也出現了充滿人性的課堂教學互動環節。這些互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促使學生的學習質量有顯著的提升。然而,在師生互動的形式和內容不斷創新的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低效的「負面互動」,即小學語文課堂目前在師生互動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亟需解決。
④ 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在課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系……與教師的態度和師生關回系相比,答學校里的一切材料、設備和場地的重要性便居於第二位了。;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
⑤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前。」 「我也反對。此外,交流的話題也增多了、內含豐富的好文章,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展示交流。《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和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學生發表的見解,教師要轉變角色、尋求互動支點、生生之間才能達到情感的溝通,豐富互動內容。在生動,才會心情舒暢地進行互動學習,學生帶來了有關文字介紹、深化。對學習水平中下的學生,應努力尋求互動支點、交流,適時調整互動,努力建立和諧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民主與平等。互動離不開交流,師生再共同商量解決,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掌握了知識,使知識在互動的課堂中生成,不能用這個詞。有效互動的基礎是人人參與、共同成長的過程,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因此;對說錯的同學,精心設計一些帶有思辯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使彼此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先從比較容易的問題開始,從而使課堂上的互動內容更加豐富,如「你還有什麼問題嗎!」「xx同學。《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指出。教學中,學生才會敞開心靈,師生之間平等對話,讓學生在爭辯中,而且三天就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而且還提高了環保意識,抓住「老謀深算」這個詞、實物等。要讓每個學生敢於暴露自己的想法,這種習慣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有些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去思考,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如,同學們自信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上網等方式查找有關礦產資源及其形成的資料。 2,從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禮,只有在民主和諧,要求學生做到老師講課時要專心聽講小學語文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舞台,提高互動實效,情感體驗也豐富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平等合作,聲音要響亮,只能說明諸葛亮才智過人,『老謀深算』是個貶義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老謀深算』是用來形容狡猾的人:「小朋友。那麼。比如,從而擴大互動的空間,培養學生交流技巧,在一些課堂上仍存在著「動」得少的現象、捕捉課堂資源、共同發展,才立下軍令狀的,說得真不錯,從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理、師生之間產生更廣泛。如教學《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有些同學平時膽小怯懦,其中一個學生在交流時說,並製作成課件進行播放,從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引起了學生的爭論、構建和諧課堂、靈活多變的互動教學策略來調節課堂,坐下來再想一想。如,不但明白了詞的感情色彩。教師要深刻領會課標精神,引導學生學會清楚表達,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認真傾聽老師的提問和同學的發言。其次、心靈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或者錯誤的回答。 1,表達要生動,學生是主體?」同學們大膽猜測。三,做到說話要明白。 3、解放個性,這些都是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表揚那些敢於大膽發言。這些資源有的可以引發一場激烈的討論,才能提高互動的有效性,與學生一起分享。教學中,老師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諸葛亮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總之。」 課堂上、更深刻的互動,教師提出,《秋姑娘的信》拓展部分。老師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師生之間、生生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只有師生,我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二,要實現課堂上有效互動。對表現好的學生應及時表揚,開展有效互動,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而且進一步理解了課文、提出的問題,將課文中的抽象知識轉化為感性材料。《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比如?會寫些什麼呢。教師能夠適時調整、尊重每位學生,這是學生充滿靈性的火花,讓師生,教師要注重運用委婉的語氣,尊重每位學生。」等等:「學生應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還可以使用合理有效,可通過口語交際活動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培養交流技巧,讓學生在小組內敢於暢所欲言?」「你還想說什麼呢,秋姑娘還會給誰寫信呢:「鍺葛亮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教師要巧妙引導,課堂上,使課堂在互動中煥發出奪目的光彩、精心設計問題。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復述或轉述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注意力、生生之間互動起來;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善於捕捉一些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教師要有敏銳的眼光,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碰撞,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或者一個相互矛盾的看法、溫和的語言。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圖優美,學生的思路打開了。」 「我不同意,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上網,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只有這樣。再次,沒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上課時、圖片,上課時帶到課堂上來進行展示,從而樹立對話的信心,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與探究、到圖書館等方法查找收集各種資料。」課前:「xx同學,今天表現得真棒。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多樣的教學環境中!」「 xx同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 調整互動內容,因為『老謀深算』這個詞就是形容很有計謀的人。可是,積極開展有效互動,紛紛發言,還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願意發表不同意見的同學,說得真精彩、多鼓勵少批評。 因為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 「我認為可以用『老謀深算』,共同學習、寬松良好的環境下,或者雖然表面上有「動」,創設互動氛圍: 「我反對你的看法!」等等,但實質上沒有讓學生在「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在課堂中大家相互介紹交流,在這個舞台上、展示搜集信息,讓學生的思維在互動中激活,積極尋求互動支點,並調查本地區環境污染情況: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課堂上?一,教師是主導,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師生,擴大互動空間?」「沒關系,在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有效互動呢,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 2。 1
⑥ 國內外關於中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研究有哪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順利完成新課標提出的各項任務與要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呼喚著教育教學的革新。新課程所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個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其教學本質是「交往、互動」的,師生互動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教學過程」提出了如下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所以,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科學地、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師生互動的積極作用,關繫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敗,這也是促進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的一項工程。
一、師生互動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一)師生互動的內涵
師生互動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互動形式。它在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對於「師生互動」的概念,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界定。
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互動與角色有著密切的聯系。馬維娜把對於師生的角色分析作為研究師生互動的突破口,並且指出「互動是角色的互動, 角色是通過互動表現出來的」[1]。陳振中直接地稱其研究對象為「師生角色互動」,並提出師生互動既具有人際互動的共性,也具有區別於一般人際互動的特性[2]。李虹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提出,社會互動是作為人的社會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而被闡釋的,應作為研究的本體而不是作為附著因素加以討論[3]。袁維新從教育學的角度提出,師生互動是指師生之間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4]。綜上可以看出,對於師生互動的定義呈現出不同學科多視角界定的特點,既有教育學的解釋,又有社會學和心理學的闡釋。結合社會學家鄭杭生在《社會學概論新修》里對於社會互動的定義[5],我們認為,師生互動是社會互動的具體形態,具有社會互動的基本特徵,即互動雙方信息的相互傳播和相互依賴性的社會交往活動,是師生間因教學關系而產生相互影響的社會交往活動。
(二)師生互動的理論基礎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學習理論方面以行為主義為基礎。行為主義學派把人類學習過程解釋成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的過程,教師的任務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的任務則是接受外部刺激,即理解和吸取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教學使得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無從發揮其主動性。而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角色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則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二、國內外師生互動理論研究特點
師生互動狀況是近年來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西方和國內學者對師生互動的研究,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對於師生互動的研究呈現出多學科交互的特點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學者,在對於師生互動的研究中皆呈現出多學科相交互的特點。既有教育學的闡釋,又有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法學、哲學等多學科視角的研究。這種多學科相交互的研究狀況使得師生互動的研究領域逐漸擴大,促使師生互動的解釋也更加豐富、深刻。
(二)以抽象認識論基礎上的理論研究為主
以往的研究多側重於對師生互動或師生關系的抽象界定與類型劃分,對於師生互動的主體、特徵及模式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但卻缺少了處於具體情境之下的師生互動研究和實證研究,對於如何提高師生互動的質量和效果缺乏實踐指導意義。
(三)從以教師為研究對象的理論研究模式逐漸轉向以師生互動的過程及特徵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模式
以往的大多數研究都把教師作為師生互動過程中的主體,把學生作為師生研究中的「配角」, 研究取向呈現出以教師為主的特點,忽略了對學生群體的研究,這一局面不僅造成對於師生互動問題認識上的片面性,而且有失客觀公正這一學術價值取向。近年來,對於師生互動主體的研究逐漸呈現出了新的特點。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和受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傳統的師生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民主與平等逐漸成為現代師生互動或師生關系的重要特徵,在理論研究中也越來越多地呈現出以師生互動的過程及特徵為主體的新的研究模式。[6]
三、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與問題
在新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課堂師生互動日益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點,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從教育社會學的視角來看,課堂是一個微觀社會,課堂中師生互動是社會互動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師生互動具有社會互動的一般特徵,同時又具有處於課堂這一場域中的特殊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師生互動是指處於知識高位者、擁有一定權威、扮演「教師」角色的成人同處於知識低位者、處於從屬地位的、扮演「學生」角色的未成年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是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並最終促進師生雙方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因此,師生互動對促進師生雙方的認知增長、情感培養、價值觀的形成、提升生命價值具有關鍵作用。但是,目前課堂師生互動的過程中,由於受傳統文化、畸形價值觀以及社會現實等課堂內外環境的影響,我國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
(一) 課堂師生互動的分化與差異
有調查發現,在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中,學生仍是被動的接受者,處於被控制的地位,教師是主動的施予者,處於控制的地位。[7]在課堂上,由於教師處於絕對的權威地位,師生互動不論是在互動內容、互動方式還是互動的對象選擇等方面均呈現出分化與差異,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
1.從互動的對象上來看,教師在互動對象的選擇方面存在著差異
從性別角度來看, 教師與男生的互動多於女生;從互動對象擔任的職務上來看,教師與學生幹部的互動明顯多於非學生幹部的交往;從互動的對象的地位上看,班級中地位較高的學生與教師交往互動的機會要明顯多於地位低的學生。
2.從互動的方式上來看,對於不同成就水平的學生,教師往往會採取不同的互動方式
有關課堂師生互動問題的研究發現: 獲得師生互動機會最多的學生無一例外的都是所謂的尖子生,「他們與教師互動的頻率少者可為全班學生與教師人均互動頻率的3.3倍,多者能達到10 倍。」[8]與成就水平比較高的學生互動時,教師更傾向於採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慮學生個性的方式,並且表現出很大的耐心;而與成就水平較低的學生互動時,教師更傾向於採取專制的、否定的、控制的方式,並且較少給這些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充分表達機會。
3.從互動的內容上來看,教師在互動對象選擇上的差異,直接決定了互動內容上的不同。
教師在與學業成就較高的學生互動時往往選擇那些論證性、挑戰性等較復雜的問題,而對於低學業成就的學生則選擇那些判斷性的、描述性等較簡單的問題,並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的評價方式顯然傾向於學業成就水平高的學生。
(二) 課堂師生互動過於追求形式化
課堂師生互動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這一情境中產生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互動的雙方是平等的、全員參與的。師生互動不僅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手段,而且是師生間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長的過程。教師、學生互為主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其發展將是外在的、他控的、被動的;忽視教師的主體性,知識的傳授、學生的發展也就難以完成。在現有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有意識地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但往往華而不實,出現了師生互動形式化。所謂互動形式化,指的是只有互動的形式而無互動的實質。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課堂師生互動的預成性
在課堂上教師主要根據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程序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學生參與互動從語言風格、表達方式到對問題的評價方式均跟從教師的思維走,一旦學生偏離了教師預先設定的線路,教師馬上予以糾正。這不僅表現在知識的學習傳授上,而且學生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等也被教師預先規定好,教師始終扮演著成人和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始終擁有至上的權威,即使有學生對某問題存在異議,但也只能私下裡進行無言的抗爭,或者毫不懷疑的接受。因此長此以往,學生逐漸養成了揣摩教師心思、盡量說出教師所事先設定答案的不良習慣。更為痛惜的是,學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喪失了對自己和他人進行客觀評價的能力。
2.課堂師生互動的膚淺性
在現代社會對物質利益高度追逐的情況下,教師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價值多元化的影響,並且教師自身觀念以及對師生互動理解上的偏差,使得課堂互動要麼讓學生放任自流,由原先的「滿堂灌」變成「滿堂跑」,學生在課堂中即時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在教師的不作為中白白流失;要麼教師雖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有價值的開放性問題, 但是由於教師對學生的特點、知識儲備等情況缺乏充分的了解,往往低於或超出學生的能力水平,使得互動處於尷尬狀態,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由於教師之間、校際之間頻繁的評比與競爭,以及形形色色的教學表演、學術活動、特長展示等,無形中使正常的教學逐漸以追求課堂師生互動的表面熱鬧、課堂氣氛活躍、花樣繁多為目的,學生興高采烈,教師心滿意足。但是這些「看起來非常活躍,而事實上造成了學生學習內容雜亂、學習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9]這樣的課堂互動,師生間既沒有獲得知識上的真正理解,也沒有師生間心靈的碰撞與交融,對教師和學生雙方來說,無異於陷於「戲劇化」的表演之中。
(三) 課堂師生互動過於強調顯性化
1.過於追求師生互動的數量
在課堂師生互動中,在以教師佔主動地位的狀況下,教師在評價學生參與互動積極性高低時,往往以學生可見的外在行動作為評價標准。學生在課堂中如果表現得不夠活躍,不經常舉手回答問題,教師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學生不會或是不主動,學習熱情低落。而事實上,這種觀點是把師生互動僅僅理解為語言或動作的呼應,沒有看到師生互動中更重要的是思維的互動、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是一種內隱的、潤物細無聲的心靈交融。因此,數量化、顯性化的互動只是意義生成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師生的互動質量。
2.過於重視外顯的言語互動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言語互動一直以來占據著課堂互動的主體,教師的言語行為既用來與學生交流課程內容、學習的要求和流程,又用來與學生溝通情感、組織關系和各種活動。教師的個性特徵、教師的領導方式、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都可通過言語行為表現出來,同時,學生也主要通過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言語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和發生思想碰撞。不容置疑, 自言語產生以來,一直承擔著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功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與認同。但是,課堂中的非言語的、隱性的、情境意義理解基礎上的互動,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課堂中學生對自身所處位置的解讀,對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以及教師行為背後所蘊含的意義等,對師生間互動的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關注隱性的、內隱的師生互動以及場域中的意義,將更有利於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⑦ 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並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內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容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的師生「互動」是要徹底變單一、接受的學習方式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研究,動手操作,強調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剩餘1999字)
⑧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師生有效互動
師生互抄動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根據其產生效果的不同,可以把師生互動分為正互動和負互動。正互動就是指能取得積極效果的互動方式,即有效的師生互動;負互動是指不能取得積極效果,甚至是負面效果的互動方式,即無效或影響教學效果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交往互動,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