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
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1)小學語文教學一得擴展閱讀
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
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教學研究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為研究而研究、為「裝門面」而研究的現象,是與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貳』 小學語文到底該教什麼怎麼教
提起這個話題,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看看當下的小學語文,各門各派可謂五花八門,王崧舟提出「詩意語文」,孫雙金倡導「情智語文」、薛法根提出「智慧語文」、竇桂梅高舉「主題教學」、盛新鳳提出「和美語文」······說實在話,幾年前,我是頂禮膜拜這些名師,一有講課任務,我就迫不及待的搜索名師的教學實錄,時間久了,便養成了一種依賴的心理。有事沒事,都要看看。不僅如此,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等雜志上,一有楊再隋、王尚文、周一貫等老先生的文章,我便手不釋卷,讀之又讀,每每都會有新體會,新感悟。 但是最近,在名師博客中我無意間看到了特級教師滕衍平的教學實錄,引發了我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我們的語文教學到底該教什麼?怎麼教?我覺得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點,任何教學問題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總覺得讓王崧舟老師用詩意語文的思路去講《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讓薛法根老師用「智慧語文」的思路去分析《長相思》,效果是不會太好的。古詩文教學側重於「情」,說明文教學側重於「理」。所以,我想我們語文老師應該有文體意識。而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風格里,一味的激情,或一味的理智。我們應該把握好文體特點,將激情、理智有機的融於教學中,使學生得言、得意、得法。當前, 很多教育專家、學者對小學語文教學給予了這樣的評價,「缺少語文味」。那麼,什麼是語文味?我有膚淺的理解:「字、詞、句、段、篇」抓好了,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提升了,便是語文味。語文教師應教語文而不是教課文,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一節語文課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內容是課文內容和補充資料,形式是言語形式、文章的表達方式。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文體特點、作者思路、編者建議,學情,爭取讓學生一課一得。想到這里,我便又想到了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具體、要有可操作性。教學目標里即要有重要的教學內容,又要有文章的表達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這三項是不能隨意分割的,應有機融合在一起,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狀態。 再談談我的評課觀。以往,我在聽課時,總是感動於教者的激情澎湃的話語,感慨於教者的精彩的教學設計。但是如今,評課時我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一節課上完,學生到底有哪些收獲,我們應該捫心自問。學生聽課時的表情、回答問題時的語言其實就是整堂課的晴雨表。整堂課如果都如行雲流水般,那這節課一定有問題。
『叄』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突出重點長文短教
一、目標明確。長文短教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就指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精當,教學過程簡約。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指揮棒,是起點和歸宿。制定明確、准確的教學目標,非常重要。教師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入細讀文本,依據文本的內容和特點,貼近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提出教學目標,努力做到一課有一得。二、取捨得當。每一篇長課文所蘊含的文化內容都很復雜。每一個段落,每一個詞句所表達的寓意也不盡相同。面對這樣的一篇長課文,教學時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則將會晴蜓點水,毫無收獲。懂得取捨,才能有所側重,從而有所突破。這時,教學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突出重點。針對不同題材、不同特點的「長文」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短教」的過程中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對課文的「重組重構」「過濾篩選」或「刪繁就簡」等,突出教學的重點,實現長文短教的目標。1.抓題眼法。一篇課文的題目是整篇課文的中心體現,特別是題眼,學生可以通過題眼來看到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課文的題眼切入,就可以准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此為主線開展語文能力的培養。2.抓中心句法。許多課文都有畫龍點睛的中心句,這種句子與全文各個部分都有內在聯系,常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從課文的中心句突破,可以較好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自然也就節省了教學時間。3.抓重點段法。一篇文章必有重點,教師緊抓住重點段,就找到了突破口,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內涵。
『肆』 潛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心得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生活經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一)積累的類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塊: 正確讀准字音,辨析正確讀音等。
②漢字板塊:改正詞、句中的錯別字;形近字與音近字歸類積累等。
③詞語板塊:成語,分類描寫的詞語,反義詞與近義詞,關聯詞等。
④句子板塊: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
⑤段篇板塊:古詩,名段,名家名篇等。
這樣做便於學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積累從哪些類型入手,教師引導之後,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自主的歸類積累了。
B.課外閱讀方面:
把課外閱讀中積累的字、詞、優美的句段以及有關的知識或者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進行歸類,並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有哪些類型。如人物類:①英雄人物;②體育名星;③愛國人物等。
C.生活方面:
將在生活中運用的語言以及需要我們運用好語言解決好的事例進行分類,便於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恰當的運用和學習,真正實現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如:文明禮貌用語這一類型。
(二)每個類型根據內容的不同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
A.教材的分類整理:
各個板塊根據相應的類型進行分類積累,這是積累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積累量能否達到的一個主要來源。可以根據上面板塊中的提示進行廣泛積累,將第一至十二冊教材綜合運用,真正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積累,把相應的知識都收錄於相應的類型之中。
例如: ①成語的分類整理:
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等)。再如寫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開頭的成語;寫出表示「時間過得快」、「速度快」的成語。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詞語數量量的積累與分類積累結合。
②句子的分類整理:
可以把對聯、諺語、歇後語、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全部融入其中,並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分一些小點來積累更好,如諺語的積累可分為:農業、天氣、珍惜時間、激勵自己等。
③古詩的分類整理:
從你學過的古詩中寫出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特徵的古詩各一句。
④各種句式的綜合訓練:包括: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互換;比喻句;擬人句;修改病句; 關聯詞合成句子等。
B.課外閱讀的分類整理:
⑴課文中相關知識的拓展:
①你對北京2008奧運會還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條寫下來:
②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你還知道他寫下了哪些作品,把它們的題目推薦給大家:
③紅軍長征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題目寫幾個下來:
⑵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
①從小雨描寫到大雨,你能寫多少詞語:
②填動物名稱,成為成語:如(_死_悲;_頭_尾。)
③說明謙虛的名言:(滿招損,謙受益。謙讓是身體的良心。)
④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你知道多少寫幾個:
⑤寫出兩句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
C、生活材料的分類整理:
例如聲音方面的整理:
回憶生活中的聲音,把它寫出來:
①下小雨的聲音;②下大雨的聲音;③小貓的聲音;④小狗的聲音;⑤小雞的聲音;⑥母雞的聲音;⑦公雞的聲音。
以上只是一些分類整理中極少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分類,主動地整理,然後進行全班性的大綜合。這里積累本身就是一種訓練過程。
三、教給方法,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捷徑
「授之以魚 不若授之以漁」可見學習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方法是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採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學習創新的主旋律。學習的方法是多層次的,
『伍』 聽課總結小學語文(從教學目的與要求,課堂教學組織,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效果等
這要根據具體哪個老師講的課進行實際分析!怎麼能憑空隨便說一個教學目的要求版,課堂權組織教學?內容是什麼?啥方法?有效果?你要把聽課老師課堂上的實錄進行具體的記錄,然後才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結!………………
『陸』 怎麼訂閱《小學語文教師》這本雜志
《小學語文教師》雜志由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主辦,國內統一刊號CN 31-1072/G4,國際標准刊號:ISSN1006-1592。
你如果真的需要訂閱可以:
地址:上海市欽州南路81號出版大樓9樓909室
編輯部熱線:(021)61257288
訂閱、購買
郵發代號:4-313
定價:5.80 全年:75.40
聯系雜志補訂或書刊郵購請致電021-61257288。
投稿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卷首、本月話題)
[email protected](百家講壇、月度人物、精品課堂、備課室、作文故事)
[email protected](識字與寫字、咬文嚼字、問訊處)
[email protected](教師博客、教學隨筆、一得、案例與點評、人文悅讀、爭鳴、言論)
[email protected](讀者投訴、書刊郵購、意見反饋)
凡本博發布的文章,如沒有註明,均系在《小學語文教師》發表過的文章,轉載須經編輯部同意,且註明出處。
投稿說明:限於人手有限,來稿恕不能一一回復,投稿兩個月未接到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所投稿件。對一稿多投的稿件,本刊不予刊出。
『柒』 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從繁瑣走向簡潔
我是一個從教多年的語文教師,也許是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總認為語文教學包羅萬象,教學時總是事無巨細。可是,當做練習時,能舉一反三的學生並不多,走馬觀花似的教育並沒有起到良效。我的教學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
有一天,我偶然讀到《馬克・吐溫與牧師的故事》,我的教學陡然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這個故事講:一次馬克・吐溫在聽牧師講故事,他開始認為牧師講得聲情並茂,很受感動,決定捐兩美元。過了一會兒,牧師並沒有要結束的意思,他不耐煩了,決定一分錢也不捐。可是,過了很久,牧師仍舊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到捐款時,馬克・吐溫不但沒有捐款,還從盤子里拿走了兩美元。我們在笑牧師的不智之舉時,應該反觀自己的教育行為。難道課堂上的我們不是牧師的化身嗎?我們的行為與牧師一樣――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超限效應」。牧師長篇大論的演解讓馬克・吐溫煩躁不安、如坐針氈,而我們面面俱到的講解又怎能吸引學生呢?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要對教材進行取捨和重組,在每堂課中設置一兩個點,然後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
我也看過許多名家的教學設計,其中王崧周老師的教學設計就給我很深的啟示。他的教學設計極具「突破性」這一特點。如《草船借箭》一文的設計,他一堂課只圍繞「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哪些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
我也嘗試在教學中遵循「一課一得」的原則組織教學。比如,在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第一課時),我的教學點只有兩個:一個是引導學生尋找中心句;另一個是引導學生歸納小標題。我的目標既定,就給足時間讓學生自主默讀、勾畫、作批註等。老師巡視並指導有困難的學生。由於在前面的教學中已經給學生介紹過開篇點題與文末點題的寫法,因而很多學生很快完成第一個問題,而第二個問題有些難度,我先讓學生歸納段意,然後引導學生找出段意中的重點詞語,不斷濃縮,直至最簡潔為止。整個教學過程,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也沒有直接灌輸答案,而是真正注重教學的過程。最後設計相應的練習,使學生能把課內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外。誰說語文教學就得面面俱到?我們是要培養學生掌握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要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更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可我們不能急於求成,我們要刪繁就簡、化整為零、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積累。正所謂:「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捌』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長文短教
一、目標明確。
長文短教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就指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精當,教學過程簡約。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指揮棒,是起點和歸宿。制定明確、准確的教學目標,非常重要。教師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入細讀文本,依據文本的內容和特點,貼近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提出教學目標,努力做到一課有一得。
二、取捨得當。
每一篇長課文所蘊含的文化內容都很復雜。每一個段落,每一個詞句所表達的寓意也不盡相同。面對這樣的一篇長課文,教學時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則將會晴蜓點水,毫無收獲。懂得取捨,才能有所側重,從而有所突破。這時,教學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重點。
針對不同題材、不同特點的「長文」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短教」的過程中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對課文的「重組重構」「過濾篩選」或「刪繁就簡」等,突出教學的重點,實現長文短教的目標。1.抓題眼法。一篇課文的題目是整篇課文的中心體現,特別是題眼,學生可以通過題眼來看到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課文的題眼切入,就可以准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此為主線開展語文能力的培養。2.抓中心句法。許多課文都有畫龍點睛的中心句,這種句子與全文各個部分都有內在聯系,常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從課文的中心句突破,可以較好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自然也就節省了教學時間。3.抓重點段法。一篇文章必有重點,教師緊抓住重點段,就找到了突破口,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內涵。
『玖』 小學英語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一環一得,一得一法」的研究
怎樣才能讓每節語文課都扎實有效,一課一得呢?
一、了解學生,因需而教 語文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以學生掌握知識為准繩。因此課前了解學生語文基礎和聽說讀寫能力是教師確定的首要任務,是解讀文本、尋找切入點的基礎,是教師選擇教法、學法的根據,也是有效落實「一課一得」的需要。就一篇課文的教學而言,教師在努力挖掘課程資源的同時,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了解學生實際,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需要和目標,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有個性的內容和教法,做到因學施教,因需而教,需要教師根據課堂實際隨時調節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設計,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這也要求教師在預設過程做到心中有學生,明白需教學生什麼,學生需學習什麼。只有這樣,教學設計才不會走過場,教學過程才不至於流於形式,才能真正做到「一課一得,得得相連」。
二、灼灼的紅葉,要拾起一片最熱烈的 語文課堂教學知識點零碎,內容繁雜,每一堂課都面面俱到,顯然不可行,不但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如霧里看花,水中撈月。在我看來,針對學生實際,讓學生一課有一得,學得扎實,學得興趣盎然,意猶未盡,這一課便是堂好課。持續這樣的教學,學生所得才會更有實效。例如在《翠鳥》一課,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描述方法:關於翠鳥羽毛的顏色,自上而下分別寫了頭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關於翠鳥捉魚,是按照注視、等待、叼魚、飛走的捉魚經過進行描述的。「抓住特點,有順序」這就是觀察的方法。學習了這種觀察方法就是這一節課的收獲。這就可以作為學生的課堂一得。語文的課堂,需要學生形成好的語文能力,而能力的達成需要每一節課的努力。刪去多餘的環節,凸現學習的核心,學習文本中最有特色的地方,也許反而事半功倍。 一篇文章,真正需要學生理解、需要教師講解的內容並不多,教師的教學要建立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我們要贊成三個「不講」,學生已經懂了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讀懂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懂的,留到以後再講。也就是說,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要准確把握住文章本身的特點,更要考慮到學生年級特點,在兩者中尋找一個結合點,這一結合點既能體現文章的特色,又是學生所處的階段所需要學習的。如此,就能篩選出真正需要教師精心教學的重要內容。
三、注重方法的習得 課堂教學必須重視「怎樣學」,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教法和學法必須同步,相互協調,使學生不僅「學會」,更要「會學」,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掌握方法,而方法的習得也離不開教師的點撥。方法固然要依靠傳授,但最主要的還是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習得」。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方法是前人或別人總結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對於高明的學習者來說,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摸索到的方法,這種方法帶有明顯的個性特徵,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更符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因此,它對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作用更大。對此,教師要加以點示,不能讓學生浪費精力。語文一篇文章的大概內容,學生自己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奧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後的含義,他們就未必能懂。老師必須在這些場合點撥學生,不必侃侃而談,三言兩語即可,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老師經常這樣,學生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學生自然能掌握方法。 語文教師考慮的問題其實很明了:即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學到什麼」以及「怎樣學最有效」,所有的教學環節都應圍繞「學生學」展開,讓學生在課堂上習得一法,靈活運用,才學有所得。
四、精要練習 課堂上的一得能否真正落實,還要看作業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真正體現了教師在本堂課中的教學目標。也以《翠鳥》為例,這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抓住特點,有順序」觀察的方法。課後布置學生觀察一種動物,抓住它們各個部位的形狀、顏色、動態、靜態等特點,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並仿照課文寫下來,並進行講評、修改。這樣,一節課就輕松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也學到了實在的東西,真正做到了一課一得。
『拾』 急需一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流程圖!小學語文哪一課都可以!
一是導入新課
二是教學過程分為1.自由讀課文 指名讀2.學習生字新詞3.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回4.體會文章的重答點句子意思和思想感情5.課外延伸與課文有關的知識6.最後就是作業了
三是課堂小結
四是板書設計
五是教學反思